Ⅰ 谁有矛盾的《香市》课文的赏析
生动传神 蕴藉含蓄 _____散文《香市》赏析
吴甸起
《香市》是茅盾写的一篇独具江浙农村生活气息的“乡土文学”。 全篇通过“我”真切的见闻感受,描写了别有异趣的家乡“香市”。关于“香 市”,作者在《陌生人》一文中说:“镇上有一座土地庙。如果父老的传说可信, 则‘该’庙的‘大老爷’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忠臣,三四百年来享受此方人民的 香火……乡下人迷信这位土地老爷特别关心蚕桑,所以每年清明节后‘嬉春祈 蚕’的所谓‘香市’一定举行在这土地庙。”作者在《故乡杂记》中又云:“‘香 市’就是阴历三月初一起,十五日止的土地庙的‘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乡下人 都来烧香,祈神赐福,-------蚕好,趁便逛一下。”从这些详尽而生动的说明中 不难看出,“香市”是带有封建宗教色彩和地方风情的古老乡村习俗,是反蚋农 村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农民质朴单纯精神生活的“乡场”活动。“香市”象一扇 赫然敞开的窗子,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广阔而久远的农村现实的细致观察传神而 又蕴含蓄地描写了“香市”今昔的历史变异。 开篇处,作者在风暖日丽、春和景明的诗情画意的氛围中,以浓墨重彩、繁 弦密管烘染描摹了“幼时所见”的“香市”景象。只见社庙前“临时茶棚,戏法 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 镜”,诸种杂艺,各占一方,相互兢技,会集成阵,“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 广场挤得满满的。”可见戏之多,人之众,势之盛。作者对诸家杂艺并没有精雕 细缕,只是采取并我法将其一一点出,但却象走马灯一样把诸般艺技倏忽间尽呈 于人们眼前,不经意中抖开一幅喧腾热闹的“香市百艺”图,给人以方位感、格 局感和立体。接着,作者艺术描写的镜头,由外景转为内景,庙里所见是色彩斑 斓的糖果花纸,“各式各样”玩具,“泥的纸的金属的”,应有尽有,而其“烛 山”“灿如繁星”,檀香烟“熏得眼睛流泪”,“木拜垫上”则是“成排的磕头 者”。笔笔皆是传神的白描,既反映了庙会的景物特点,又写出了儿童独具的心 理感受,并由纸、糖、烛、烟及拜佛者和谐有机地濡染了“香市”神秘热烈的气 氛,使读者仿佛看到农民“祈神赐福”的虔诚和孩子们“借佛游春”的欢乐。作 者由外而内、由物而人,有步骤、有层次、有色彩地描绘了在“香市”的“所见”; “所见”是循着游赏者足迹的推移,采取分述法表现的。在详尽生动地铺排了“香 市”盛况的“所见”文字后,作品又峰回路转、水到渠成地采取综述法,写下了 一段虽则简省但却十分精采的“香市所闻”:“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 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古 人云“哇鸣十里”,那不过是诗句的艺术夸张,而此处的三里路外也听得见“香 市”的喧闹之声,却是极为真切的实情。而选取“所闻”之声以总括“香市”庙 堂内外的热烈繁闹的场景,其构思运墨确实是精妙的。 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童年记忆中的“香市”之后,笔锋陡然一转,又记叙 了“革命”以后所见到的“香市”:“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 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象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日’之下”。昔 日喧腾的场景消失了,神奇的色彩暗淡了,美妙的骚音沉寂了,“往常‘香市’ 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了。“香市”今之凄清与昔之热烈构成了 强烈鲜明的艺术对比,深刻而凄惋地表现了“香市”-------古老风习发生的急剧 的历史变异。如果说关于童年时“香市”的动人描述,虽则也映照出了小生产者 封建宗教的意识,但更多地还是熔铸了纯朴农民“父与子”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 追求憧憬;那么,以反差性的对比和沉郁的笔墨所勾画的今日“香市”寂寞情景, 则是通过“庙会”这个窗口展示了农村经济落凋敝的现实趋势,暗示了在农民中 发生的悲剧性遭遇。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深谙艺术描写的辩证法,于通篇“今不 如昔”的整体对比结构中,又巧妙地变演出“今胜于昔”的局部艺术对比:在“我” 期冀“重温儿时的旧梦”而深感“山河犹在,世情皆非”之时,竟“出乎意料” 地看到了技艺超绝的“现代马戏”。作品在此处一改前文的并列法、排比法的粗 放点染,细腻而详尽地专写“马戏”一技。诸如武术班的名声、主角、节目,甚 至戏团演员的神态语言,都一一写到了。这有着在“上海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 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名角的武术班,确非“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 的玩意”可比,而且他们表演的又何等认真、卖力,“把式不敢马虎”;然而, 这反映现代文明技艺水平的表演,也只“售票价十六枚铜元”,“第一天也只得 二百来看客”,“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个空隙儿么?”技艺高 了,看客反倒少了,“今胜于昔”的“南洋武术班”遭际的冷场悲剧,就更加有 力地衬托和深化了农民物质精神生活“今不如昔”的悲剧。 本文不足一千二百字。开篇便点题,旋即简洁明晰地交待了“香市”的地点、 时间、人物、内容,接着便以对照性的二部结构,生动有情地心叙了“香市”的 今昔变化,篇终又点题与开篇遥相呼应,全文结构语言给人一种单纯明净的美 感。但单纯明净并不意味浅白直露,恰恰相反,它与含蓄蕴藉取得了辩证的统一。 确切些说,文章对“香市”景物风习的描写是单纯明净的,而对景物风习变异所 包孕的社会意义的揭示是含蓄蕴藉的。“我”的三位堂妹子为何“出世以来没有 见过象样的热闹的香市”?先前那些在“木拜垫上”成排的祈神赐福的农民为什 么不见踪影了?作品对造成“香市”悲剧性历史变异的原因,没有做正面的、直 接的、翔实的交待,只是在勾勒今日“香市”面貌时,做为景物描写的构成部分, 采用深有寓意的象征手法,叙说了“‘革命’以后”,“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 局’借去做了衙门”,“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此 处用字虽少,但却语涉政治:“公安分局”者象征着反动的军阀势力,“蚕种改 良所”者象征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小小的一座封建宗法式的庙宇,被涂上了 一层强权化、殖民化的斑驳怪异的色彩,象征着、预示着素有“桃源”之称的江 南“蚕丝之乡”必然走向衰败贫困的社会命运。我觉得,孤立地阅读“香市”一 篇,因为它微言大意,尽在景物风习描写之中,对其创作宗旨是很难有更加深切 感受的。茅盾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写了一批反映中国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和散 文,这些作品情节人物尽管有所不同,但所选取的生活素材和表现角度都是农村 经济的破产。因此,这些作品在时代因素和思想内容上存在着某种一致性、联系 性、互补性。比如,短篇名作《春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可以看做《香市》, 景物风俗描写所蕴含的思想社会意义的一个绝妙的“详注”。《春蚕》写于一九 三二年,《香市》发表于一九三三年。《春蚕》中有关于茧子“蚕种改良所”云 云,两篇的社会背景基本相同,而故事又都是发生在浙江农村的“清明过后”。 倘把两篇作品作为“互文”来读,就不难理解在今日“香市”庙会上,为什么看 不见农民的真正社会原因。象老通宝一家那样忍饥挨饿,东借西赊、拼死拚活, 获得了蚕花丰收却遭致了破产欠债的悲惨结局。他们日日夜夜挣扎在死亡线上, 哪里还有闲情逸致来“借佛游春”?即使“祈神赐福”赢得“蚕花二十四分”, 岂不酿成更大的悲剧?因此,先看看《春蚕》中关于老通宝一家及“二三十人家 的小村落”,为“收蚕”所经历的“大紧张,大决心,大奋斗”和大破产,然后 再看《香市》,就可以更加具体、更加明晰、更加深刻地理解“香市”发生的历 史变异及深邃的寓意。 此篇当属写景类散文。独具特点的民俗风习,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地方色调。 作者作笔写去,娓娓而述,不加雕饰。无论庙宇、烛山、香烟、杂技,乃至百草 梨膏糖的小食及木拜垫上的磕头者,都给人以风物独异的新鲜感受。而笔笔景语 又尽是情语,或喜或忧尽在图画之中。此篇文字固然有为村俗乡习------“香市” 做记的美意,但作者更深远的旨趣乃在于表现“香市”的今昔剧变,用以勾画农 村衰败贫困的趋向。所以,前半部的胜景喜情的描写虽有佳妙之处,而后半部的 凄境忧意的记叙则尤为发人深思。“弦弦掩抑声声思”,这是白居易《琵琶行》 中的一句诗,把它拿来可以概括《香市》后半部艺术描写的特点。关于今日《香 市》氛围场景的笔笔描述,无不深含着凄恻之情,尤以结尾处“往常‘香市’的 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一句最为沉痛哀切,在这看似寻常平直的话 语背后隐藏着农民多少辛酸和不幸?并且溶进了作者对家民命运多少深厚的关 注和同情啊!没有直接的抒情,没有生发的议论,全篇集中笔墨描写景物风俗, 并且紧紧扣在“香市”“这一个”的历史变异上,而其意、其情、其境在“香市” 历史变异的图景中尽出矣!这与那种即景生情或者情景交融的散文相比,岂不是 自成一体,别具一格? 附原文 香市 茅盾 “清明”过后,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 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 “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 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 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二十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 苦劳作。所谓“借佛游春”是也。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 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 -------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 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 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 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 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 的狂欢节。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 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 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 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没有见过象样的 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 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 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象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 日”之下。一切都不象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那么姑且到唯一的锣鼓响的地方去看一看罢。我以为这锣鼓响的是什么变把 戏的,一定也是瘪三式的玩意了。然而出乎意料,这是“南洋武术班”,上海的 《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的一员。那不是无名 的“江湖班”。然而他们只售票价十六铜元。 看客却也很少,不满二百(我进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十)。武术班的人 们好象有点失望,但仍认真地表演了预告中的五六套:马戏,穿剑门,穿火们, 走铅丝,大力士……他们说:“今天第一回,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 他们三条船上男女老小总共有到三十个!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 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我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个空隙 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 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 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
Ⅱ 评剧有什么特点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拓展资料: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着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着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
后来,时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他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宇。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宇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也有观点认为,当成兆才等人把莲花落演变成“唐山落子”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本嗓。当时的代表性演员有月明珠、金开芳等。辛亥革命后,北京改称北平,京剧也随之称为平剧。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天津等地,和由京剧改称的平剧成对歭之势。于是就定名为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还有观点认为,是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Ⅲ 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1、形象性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所谓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普列汉诺夫曾经讲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各个具体的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塑造视觉形象,音乐塑造听觉形象,戏剧、影视塑造综合形象,语言艺术塑造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文学形象等。但无论如何,形象性是任何艺术种类都不可缺少的,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2、主体性
艺术美还有一个基本点征,就是主体性。如前所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美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毫无疑问,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但是,这种反映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所以,主体性作为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不但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而且体现在艺术欣赏中。
3、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得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也使得艺术美与自然美区分开来。
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是语言重要补充方法,就像讲话中我们会用大声代表生气,用笑声代表开心,用手舞足蹈 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来传递给对方。所以,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他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
Ⅳ c. a .o 你 m .a ,你的回答还没有你 m..a 有味呢
201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分,第小题1分)
1、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来说明盛衰之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C )
A、例证法 B、概括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咬文嚼字》中,作者用“锱珠必较”这个成语所说明的道理是( D )
A、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新精神 B、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情感
C、文学的语言更注重文字的联想意义 D、运用文字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吃饭》中运用的联想主要依据事物之间的( C )
A、对比性 B、时间统一性 C、相似性 D地点统一性
4、《冯谖客孟尝君》:"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比喻 B、比拟 C对偶 D排比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的语句中,作为类比论据,用以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后诟远”的是( C )
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B、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D、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6、《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这时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D )
A、行为描写和语言描写 B、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 C、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D、心理描写和行为描写
7、《香市》的作者是( B )
A、鲁迅 B、茅盾 C、巴金 D、宗璞
8、下列《纪念付雷》的句子中,体现了作者的机趣和幽默的一句是( A )
A、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
B、我们都成为第五类分子,不便来往,彼此就不相闻问
C、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
D 、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
9、《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这里的“长锸”象征着( C )
A、治水事业的承续 B、李冰的坚定自信 C、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D、一种简单有效的治水方法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D )
A、山水诗 B、送别诗 C、悼亡诗 D、爱情诗
11、下列《陌上桑》诗句中,描写“少年”的是( B )
A、下担捋髭须 B、脱帽着帩头 C、来归相怨怒 D、十五颇有余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写景物中,作者借以喻愁的是( D )
A、雕栏玉砌 B、小楼东风 C、春花秋月 D、一江春水
13、《长恨歌》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内容是(D )
A、杨家女倾国倾城 B、唐明皇重色误国 C、杨贵妃马嵬殒命 D、太真女仙山寄情
14、《早雁》中,运用典故抒情的诗句是( B )
A、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B、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C、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D、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5、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在构思上一个突出特点是始终关合( D )
A、梧桐与鸳鸯 B、旧栖与新垅 C、空床与南窗 D、自己与亡妻
16、融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词的情感内容是( D )
A、丈夫新丧之哀 B、贫病交加之愁 C、人老珠黄之叹 D、狐苦无依之悲
17、《再别康桥》章节整齐,句式匀称,体现了诗歌的( A )
A、建筑美 B、音东美 C、竟象美 D、情感美
18、《祖国啊,亲爱的祖国》艺术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A )
A、新颖传神的意象运用 B、直抒胸臆的抒情笔法 C、古典诗词竟境的化用 D、排列方式的整齐匀称
19、婴宁“爱笑”的性格特点主要源于( A )
A、自然天性 B、鬼母教养 C、环境影响 D 、自我修养
20、最能体现《断魂枪》主旨的事件是( A )
A、王三胜买艺 B、沙子龙不传断魂枪 C、孙老者求艺 D、孙老者打败王三胜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关于《我的世界观》的描述,正确的有( ACD )
A、倡导“为别人活着”的人生观 B、主要运用类比方法来阐明道理 C、对专制独裁和战争妖魔深恶痛绝
D、宣扬献身科学的“宗教感情” E、演讲风格坦诚自然,深刻锐利
22、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包含使动词的有( AC )
A、舞幽壑之潜蛟 B、寄蜉蝣于天地 C、泣孤舟之嫠妇 D、挟飞仙以遨游 E、哀吾生之须臾
23、《我与地坛》中,作者赋于地坛的象征意义有( ACD )
A、深沉的母爱 B、建筑的壮美 C、“我”倔强的“心魂” D、复杂人生和沧桑命运 E、死亡的慰藉
24、《湘夫人》所描写的湘君的心情有( ABDE )
A、期约不遇的忧伤 B、向往理想的爱情 C、终成眷属的喜悦 D、反复追寻的执着 E、暂且逍遥的自慰
25、《麦琪的礼物》的结构精巧的体现有(A B )
A、一实一虚,双线并行 B、结局巧合,出人意料 C、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D、运用倒叙,制造悬念 E、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2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函:用匣子装
28、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乖:违背
29、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存:生存,存活
3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自矜:自负、自夸
31、而朩之性日以离矣。 离:丧失
32、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则效:仿效学习
33、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颦蹙:皱眉头
34、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朋。 幸:希望
35、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锐身自任:挺身担起责任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写出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义。
答: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B、“孟子对曰”中主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答:类比论证
C、这里体现出孟子散文怎样的论辩艺术?
答:体现孟子欲擒故纵、偱偱善诱”的论辩艺术。
37、阅读《先妣事略》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A、“然犹以为母寝也”属于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答:细节描写
B、指出文中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母亲性格的语句。
答: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侧面烘托悲情;以二子肖母也。侧面描写母亲的肖像。
C、“有光七岁.....”这一段文字表现了母亲性格特征的哪一个方面?
答:严以教子
38、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A、本段文字采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答:象征抒情
B、说出枣树和天空的寓意。
答:枣树象征着顽强反抗击黑暗的勇士。天空象征着统治者和黑暗的社会现实。
C、本段文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营造了萧瑟森然,幽远清寂的秋夜氛围。
39、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A、指出描绘英雄失意、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
答: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闲来垂钓碧溪上”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
答:吕尚(姜子牙)的典故。
C、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 借典故、像征抒情,语言的起伏跌宕。
40、阅读《金鲤鱼的百裥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大红百裥裙出现。不穿大红百裥裙,固然没有身份的区别了,但是,穿了呢?不就有区别了吗?她就是要这一点点的区别呀!一条绣花大红百裥裙的分量,可比旗袍重多了,旗袍人人可以穿,大红百裥裙可不是的呀!她多少年就梦想着,有一天穿上一条绣着满是梅花的大红西洋缎的百裥裙,在上房里,在花厅上,在喜棚下走动着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从熨得平整坚实的裙裥子里发出来的。那个声音,曾令她羡妒,令她渴望,令她伤心。
A、“大喜的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
答:儿子结婚的日子。
B、从“她就是要这一点点的区别”看,金鲤鱼的思想感情如何?
答:梦想取得正房一样的地位,思想上深深打上等级观念的烙印。
C、这里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金鲤鱼?
答:心理描写。
五、作文题(共30分)
41、写一篇与“水”相关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范文之一: 关于水的话
古语说,流水不腐。水一旦不能流动,就会成为死水。水色渐渐变得浑浊,水面上泛起了白沫或是漂浮着杂物,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与光泽。
生活也是如此。不流动的生活是沉寂的,枯燥的,乏味的。让生活流动起来吧。
化学里学到,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态。它或为井,或为湾,或为湖,或为溪,或为河,或为海。水适应着不同的环境而成为不同的形态。
海固然可以吞吐日月,湖亦可把天空与白云揽入怀中,而一滴水同样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
生活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像水一样吧,去适应生活。即使我们是一滴水,也用不着妄自菲薄。我们同样能反映出生活的五彩缤纷。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先也。这是老子的一句话,此语道出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
每次到海边玩耍,看着手中的圆滑光洁的鹅卵石,看着被冲刷成姿态万千的礁石,我总有种莫名的感叹:这就是水啊。
水与石哪一个更坚硬?柔与刚哪一个更永恒?
女人是水做的。如水一样柔弱秀美,如水一样坚韧顽强。
当苦难让男人长吁短叹,当不幸让男人仰天长号,当命运让男人卑躬屈膝,女人用自己柔弱的手,拉起自己的男人,扯上自己的孩子,一步一步艰难的向前走着。
有时我想,女人便如那被禁锢的水。当堤岸牢不可破时,你看到的是波平如镜,水光涟滟,天光云影;可一旦堤岸塌毁,水无尽的潜力瞬间被释放出来,一泻千里。
水是无色无味的。而我们喝的水却是有味的:泉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除非是蒸馏水。为什么水会有味道呢?答案很简单。水中含有“杂质”。
看来某些杂质并非不好,这正像山泉,因其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而备受人们青睐。
有杂质并不可怕,最要紧的是它是有益的,并且能化有形为无形,将自己融入水中。
这便如同生活。至纯至美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即使是有,那肯定也是乏味而单调的,就好像“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是一样的。含有“杂质”的生活是有味道的;虽然有时会咸了些,而不是你所期望的甜,但只要稍加沉淀,滤去盐分,生活依然是那样鲜美。
“水性杨花”是用来形容女子感情不专一的一个常见词。我崇尚感情专一,对朝三暮四者心存鄙夷。但一切事并不是那么绝对。要让别人专一,那是不是自己也应该有让人“专一”的条件啊。撇开感情是否专一的话题,我还是很喜欢水性杨花这个词。追根溯源,当初第一个用这个词来形容女子的,一定是个极有才情的男人。因为这个词本身极具妩媚,将女子的美与水与花相提并论,当真极是妥当。然而词中的“水性”却意不在此,而是说水易变。
水逢巨石,遇到大山,碰撞之后,如果不能改变对方,那就改变自己。转弯、绕道,另寻出路,正所谓变则通;实在无路可通,水就会不断的积聚,成湾成湖,当水积蓄到一定程度,它又会溢出来找寻出路。
生活也一样。一心一意持之以恒固然令人可敬,但不知变通,一条路走到黑也同样令人同情。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巨石或是大山,有时候凭一己之力的确是难以超越,那何不像水一样转弯绕道,另辟蹊径呢?俗话说,生着易,活着易,生活却是不易。这一点很多人都是深有体会,因此没有人会笑话你。即使是你一时陷入低谷,毫无出路,没关系,熬着吧,慢慢的熬着,总会有熬出头的那一天。连铁树都会有开花之时,何况我们人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得太烂了。然而上溯到很远,人类却是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懂得如何让水载舟。随之而来的死亡却让人们不得不将行舟的喜悦放逐远方,人们开始敬畏水,每次行舟前都顶礼膜拜,让水神、海神保佑行船的人一帆风顺。
水依然是水,碧绿的,澄静的,温柔多情,偶尔也会发点小脾气。在与水打交道的日子里,人们逐渐懂得了水性,熟悉了它的性格,掌握了它运动的规律。从此后,人们更加爱水;虽依然保留着对水顶礼膜拜的仪式,但那仪式里早已没有畏惧之心,而是喜悦和祝福。到这时,人与水达到了交融的境界。
走在生活的路上便如同在水上行船,期望着一帆风顺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能用心的去读生活,了解它,热爱它,我们就会真正的融入生活之中,少一些苦恼与埋怨,多一些开心与包容,路会越走越宽,生活会越过越有滋味。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水流动的规律,却未必是人生活的法则。
水是高贵的,它来源于巍峨高耸的冰雪之峰;水是干净的,它发源于没有污染的圣洁之地。水是怀着一颗济世的心流过山谷,淌过原野。它所经之处,草儿泛绿,花儿吐艳,果实挂满枝头,鸟儿在枝头唱歌,野兔在野地里奔跑,小鹿在溪边嬉戏……一切的一切都在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人是贪婪的,总是渴望着往上爬。人真应该像水一样。
其实人最初来时,也如水一样的高贵而圣洁,后来却少了一份济世情怀。一个人不能从低处做起,又如何走向高处?不要为“人往高处走”的话所迷惑,从眼前做起,从手上的活做起,便如水一样,在你工作的身后,一切都在悄悄的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范文二:水——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一旦失去了水,万物将会无法生存。水是人类最需要的物资,没有了它,人类也将会面临灭绝,可见,水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古人以为水是上天的恩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但事实胜于雄辩,据统计,全球的淡水资源只有3.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0.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在我去学校的路上,常常会见到一家酒店的工人在洗菜,只见他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把菜放到水龙头下就走了,过了许久他才回来,把菜拿走了,竟没有关水龙头,大量的生活用水流入了排水管道,造成极大的浪费。 以往,我们总能看见清清河水在河里徜徉,而现在,我们所看见的是堆满垃圾和工业废料的垃圾河。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遗弃的工业废料可真是数不胜数,连公园的小池也难逃一劫。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就受到更大的威胁。 面临如此大的威胁,我们应该学会节约,如果我们每人节约一杯水,那全世界就节约下一条江,长此以往,我们节约多少条江,多少个海呀! 保护蓝天碧海,共创美好家园,让我们动起手来,为保护水资源出一分力,为国家的建设伸出援手。 水,我们都要把它看成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来保护。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公益广告,上面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面讲了当时只有一滴水,大家都争着要购买。因此有人就提议召开一次拍卖会来出卖这最后一滴水。在会上,人们纷纷出价购买,一个比一个高,有人出了天价,没有一个人能够比他出得多。这时全场观众全都一声不吭,有的在直发抖,有的在哭,有的在傻笑……因为没有水,他们都将死亡。我对这个公益广告非常感兴趣。我真佩服做这个广告的人,真是别出心裁,让我们都知道了水是一种无价之宝。 从那一天开始,我每时每刻都在节约用水,没有一点浪费。
范文三: 水的流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山顶流经平原再到大海,水的路途是漫长的,但水却从不因路途遥运而风尘仆仆,从不因前途渺茫而停下脚步,这是因为水会流动。但水的人生之路并非坦途,有山峰阻碍,有天堑拦截。它的力量毕竟弱小,无法改变高山为平地,变天堑为通途。于是它有了明智的选择——绕山而流。
陕西作家协会的一位作家陈忠实的人生之路便如水的流动一般。命运和从小就立志成才的他开了个玩笑。因为家境拮据,不得不休学一年。高考那年,他20岁,“大跃进”动乱便高校减少了招生人数,平时名列前茅的他落榜了。度过了一段沉郁的日子,父亲找他谈话。正是一句“困难的旁边就是出路,是机遇,是希望!”引领他走出阴霾,于是他开始在西安某村教书。四十年的拼搏后,他终于走出深山,成为作家,着有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白鹿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挫折面前,只要寻找曙光的信念不倒,向前冲的动力不减,转一个小小的弯,前途豁然开朗。
妇孺皆知的“飞人”刘翔,是中国跨栏史上的骄傲。其实他今天的成绩同样得益于曾经的一个转折。最初是个跳高运动员的他在训练的过程中,成绩不突出,教练分析,他弹力不错,只是略矮了五厘米,于是推荐他去跨栏,这一转行可不得了,刘翔一进跨栏队,潜力被激发,便打破了100米跨栏的世界纪录,之后,刘翔的教练曾侃道:“如果刘翔再高5厘米,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危机就是转机,有些事物不可抗拒是因为人们没有选好最优角度,能将危机看为转机的人是敢于尝试的,精明的。
陶渊明误落尘网中,在黑暗的官场摸爬滚打三十年,缍担伤彭泽县令八十余日后,在官场夹击的危机下忽然辞官,回归美好自然的田园,这才让他“悠然见南山”的诗篇千古传颂;鲁迅生活在一个密不透风黑暗的铁笼子里,怀着满腹医学知识想解救苍生,却意识到自己被世态炎凉所欺骗,于是他果断流动于文坛,希望用犀利笔唤醒铁笼子里的人,成为了无产阶级战士。
当我们失望地迷失通向西方的路途时,转过身,会发现南方之路更宽阔;当我们掂着脚也摘不到树上的苹果时,看土里,会发现马铃薯也很可口;当我们羡慕天上皎洁的月光时,看旁边,会发现泉水也很明澈。在山的阻挡下,水选择转向而行;在成绩落后时,刘翔选择转行而进。中国在西方列强扼制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势下,毅然接受俄国革命思想,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大到社会,小到个人,谁知道水的流动是一种智慧——另辟蹊径。
Ⅳ 京剧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京剧的艺术特征:
1,京剧艺术的特征首先表现出一种综合艺术的特征。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要完成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是不容易的,必须做好唱、念、做、舞这些最扎实的基本功。每一个行当的演员只有表现出很高的基本功的水准,才能让一出戏很好的完成。我们就以四功中的“舞”来说,京剧表演中的“舞”,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进行的。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做来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比如表现剧中两位将领交战的场面,观众常常看到,胜者一方好像并不急于去追击敌人,马上致对方于死地,而常常是在舞台上大耍花枪,尽情表演,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直到掌声四起;再比如京剧舞台上表现少女天真无邪、兴高采烈的样子时,演员经常是用快速跳跃的碎步下场,用这样的舞蹈姿态和行为动作,目的就是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不仅如此,京剧表演中,还需要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等诸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没有它们的配合,演员再好的演技都无法施展,再好的剧目都无法完成。所以说,京剧这个艺术载体,容量广泛,包含着多种因素,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共来同完成,因而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也正因如此,京剧舞台才给人一种花团锦簇、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
2,具有程式性的特征。京剧艺术的程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一般都是大家在平时训练中,为塑造某一角色或模拟某些日常生活行为而创造的带有舞蹈化、节奏化的动作。后来大家觉得很好,而且将其用到其它戏中的人物身上也合适,于是经过不断加工,这套动作就被普遍采用。可见,程式原本是某一特定的动作,后来才逐渐成为带有规范性的表现手段的。比如京剧舞台上的骑马、坐轿、上山、下楼等等动作都有一套完整固定的表现程式。京剧艺术程式性的特点首先一方面表现为它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在剧情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物性格、人物心理的需要灵活运用的。就拿京剧《失街亭》和《逍遥津》这两部戏来说,《失街亭》的诸葛亮升帐和《逍遥津》的汉献帝打朝,人物上场都要打“引子”,这段“引子”是京剧中自报家门中定场白的一部分,又唱又念。但为了表现诸葛亮的威仪沉稳和雄韬大绝,他上场时打的是完整的“双引子”,使舞台气氛显得庄严肃穆;而汉献帝性格懦弱,面对杀气腾腾的曹操十分害怕,为了进一步刻画烘托这个人物,这段引子还没有打完,就让他吓退到龙位上了。可见京剧中程式的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遵照从剧情出发,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原则。另一方面,由于京剧艺术是按行当划分的,所以不同行当的程式也各有千秋。比如同样是拉“云手”这个动作,由于行当不同,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的京剧老前辈们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仅就这个动作就总结出了这样五句话,即:“老生齐眉,旦角齐乳,花脸过顶,小生齐肩,武丑齐腹”,其中的道理让演员一看就懂,使大家不言自明。京剧艺术丰富的程式化动作在舞台上变幻莫测,它吸引着观众的视线,使京剧舞台上的人物更加生动,魅力无限。
3,综合性特征,还是它的虚拟性和程式性特点,都体现出中国戏曲最重要的文化特征,都凝聚着中化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美学思想。这些特征来自于生活的土壤,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京剧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表现时代新人物,新气象,更要努力创造新技巧,不断向前发展。
Ⅵ 提香的绘画风格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香(1487年—1576年)和乔尔乔纳是同学,但他却像米开朗基罗那样长寿,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了整个16世纪。提香的作品不像乔尔乔纳那样抒情和宁静,而是显得壮丽、热情和富于想象,色彩强烈、用笔奔放。
Ⅶ 夏天去东莞游玩,有哪些宝藏地推荐
我在东莞生活工作己经三年了,夏天去东莞游玩,这个时间这个天气出去玩还是很要挑选凉爽能避暑的地方。我强烈推荐你去水濂山森林公园,旗峰公园。
水濂山森林公园
水濂山森林公园是东莞人最常去的一处避暑胜地。想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中寻得一处不太远的静谧公园,来这里就没错了。沿途的风景绝对值得——水濂洞天、水濂飞瀑、梦溪探胜、天池、西山寺,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景致,登顶后还可眺望东莞繁华的市区。
八景之首的“东莞福地”。下班了想要去乘个凉,顺便爬爬山、出出汗、排排毒,居住在市区的市民大多会选择旗峰公园,因为公园内的黄旗山海拔只有189米,并不算高,但也足以锻炼一下身体。而且山顶上的大红灯笼也值得时常去探访,这不仅是东莞八景之首。
基本信息
门票:5元(黄旗古庙),5元(道院)。
交通:1.公交车。可乘1,23,26,k4直通。
2.地铁。乘坐2号线,旗峰站D、E出口。
3.自驾。导航旗峰公园停车场即可。
玩法推荐:1.山顶灯笼。属于东莞的地标。周边的商圈设施齐全,是网红打卡地。
2.黄旗山。海拔189米,是爬山爱好者的最爱。登山路上树木茂盛,空气清新。登上山顶有种成就感。俯视东莞全景。如果不想爬山,带上一块野餐垫,所以找一块草坪。开启烧烤模式。
tiPs:在指定的区域是可以烧烤的,带上工具,在这里支起烧烤,约上三五好友。是放松的最佳场合。
Ⅷ 47、 矛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茅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今昔对比
(8)香市的艺术特点有什么扩展阅读:
1、本文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香市”今昔的变化,即小见大,写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反映了旧中国由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和繁荣。
2、作品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写作方法。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第二部分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通过今与昔、冷落与热闹的对比来表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