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画焦墨山水的除了当代张仃,,古人 都有谁啊
真正把焦墨山水画作为全新画种来考证的,是自明末清初的程邃开始发展起来的。程邃之后,当代着名国画家张仃继承并发展了程邃的焦墨山水画,使此新型画种更为成熟。今人林兰子,焦墨山水融入西方画立体、层次感更强的特点,使用皴擦手法扩展了焦墨画的新境界。他的焦墨山水,山更加具有金属质感,云雾飘渺如同仙境,并且林兰子开创了焦墨人物画,他的煤矿工人系列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秦国健 有江南焦墨山水画和平原焦墨山水画两大新型画种。
⑵ 北京地铁西直门站的壁画内容是什么
张仃画庐山,似乎有马齿皴,画湘西,似乎有披麻皴,画雪景,似乎有乱柴皴,然而又都不是。他决不让笔下的点、线、皴,上升到"法",上升到程式的自觉状态。换句话说,他不但不接受古人给自然所立之法,他自己也不替自然立法。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他是眼睛的奴隶。不,他在尊重眼睛的感觉的同时,同样尊重手中笔的感觉。因为毛笔在中国书画家手中,已经不再是记录简单符号的工具,它的行走点拂,已经成为文化与心理的轨迹,深不可测。
我想,对程式与法的有意识的不自觉,和对笔的书意与金石味的自觉,圆融合理地解释了张仃焦墨山水既打出传统又深入传统这一逻辑悖论,也给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张仃是中国壁画复兴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首都机场壁画群竣工后,他就考虑到山水画是不是可以成为中国新壁画的一种形式?于是有了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的两张长70米的山水画巨作。继而反过来考虑,能不能在普通尺寸的山水画中融入一种壁画的品格?这样,在中国山水画越画越小巧的时候,张仃却在探索一种磅礴的山水画格局,以增强山水画上墙后的"压墙力"。因此,饱满性、结实性和扩张性,也就成了张仃焦墨山水画的自觉追求。
张仃认为,横构图,长构图,方拘留,要求是不一样的。方构图是短篇小说,一首绝句,写一个场景足矣。长构图像一首李白的古诗,自由起伏,参差错落,关键是要有一股气势贯穿上下。而横构图是一部长篇小说,至少是一篇中篇小说,必须有情节线,有章节,有时可能还不只一条情节线,可能是一个复线结构。所以横构图的创作,理性成分多一些,细节也自然要多安排一些,要不就太空乏了。其实在张仃焦墨山水画中,还有一种交响曲式的结构,如给香港中银大厦画的《昆仑颂》,简直可以看作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视觉再现。
当今中国画有一股往水彩画上靠的倾向,泼水量越来越大。张仃不以为然。他认为国画的"活力内涵"与其说是水墨晕章,不如说是骨法用笔。古人以有墨无笔为病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画的肌理感觉,它的活力内涵就靠用笔--黄宾虹称之为"内美",很准确,很深刻。水墨晕章是"外华",骨法用笔是"内美"。在过去的山水画家中,张仃偏爱渐江、髡残、程邃、黄宾虹,他们的笔力有一种金属的品格,如李贺咏马诗云:"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对景写生,由景造境,虽得之于自然,必熔裁于心胸。张仃严格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方法,逐渐赋予了"写生"以更广更深的含义,把"写生"带到了一个相当自由的境界,一个包容着画家精神世界的空间。他在不夺造化之本的前提下,以画家之权,根据感受移景造境,力图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游动空间和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定格空间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加大审美信息量。自然的灵气,人文的蒙养,历史的沧桑,随着天山雪,祁连沙,秦岭云,峨嵋雾,燕山秋,武陵夏,巫山云雨,湘西人家,太行绝壁,云贵大山,塞外雄关,武夷曲溪,孔林古柏,西岳奇峰……一一进入画中。尤其对那些刻下了历史年轮的旧庙古道,对那些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村舍民居,张仃有着特别的会心。它们带着强烈的文化个性,成为画中的点睛之笔,焦墨特有的苍劲强化了它们固有的高古和淳朴,过去山水画中的隐逸之气和庙堂之风以及粉饰矜夸的莺歌燕舞没有了,一切都是那么平易、亲切、自然、朴实,却又不乏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他所创作的,是一种真正的中国当代的人文山水。
事实上,张仃的焦墨画,自它的起点便是生命史诗的悲壮爆发。他的山水写生,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而勿宁说是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他的画笔,总是敏感地趋向那些刻下了历史年轮的旧庙古道;对于那些与自然一样地老天荒的古村野寨,张仃似乎秉赋特别的会心。古树、古屋、古道、野山、野村、野渡,在他的画中都是时间的符号,历史的见证。由于这一切都来自生活,来自自然,几乎是实录,所以又格外多了一层"沧桑"之感。他总是强化那些有着时间痕迹和历史记忆的细节;他每画必题,而所题又大都是游历写生之中采掇来的史乘、掌故和传说,特别能打动他,引发他创作冲动的,往往又是那些人类抗争命运的悲壮故事。
把史诗性、悲剧性、沧桑感和英雄主义带进中国山水画,也许并不自张仃始。但可以肯定地说,张仃把这一切提升到了一种统一的美学境界,开拓出中国山水画罕见的新视野。如果以诗来做比喻的话,中国山水画多的是诗仙李白式的豪纵飘逸,也不乏诗禅王维式的沉静玄远,惟独少见诗史杜甫式的沉郁顿挫。张仃的焦墨山水画弥补了这一文化和美学的缺憾。
空灵固然是一种美,充实又何尝不是?孟子日:"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张仃的焦墨山水,就是孟子所说的充实而有光辉的"大"的艺术,崇高和壮美的艺术。也许用《易经》干坤二卦的卦辞来理解张仃焦墨山水的意境最合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⑶ 2021-04-16
焦墨画家李弘孝
在鲁南地区的滕州市,有位擅长焦墨山水画的画家李弘孝。他的画室就坐落在该市西郊一片茂密的杨树林下普普通通的平房里,他的焦墨山水往往都是在他随意之中形成,他作画时不参考任何图片,只见他手握一支破笔蘸着焦墨在宣纸上擦擦地作响。听当地许多书画老师说李大师作画和别人不一样,很特别也很有个性很有特点,所以他的焦墨山水画非常有收藏和投资价值,其个性和特点与众不同。他的焦墨山水画所追求的是“枯”中求“润”,云雾缭绕。首先是用笔写物象之大形,再以行草之笔法表现岩石的肌理和结构,走笔辗转腾挪,偃仰多姿,辅以墨点来丰富细节。线条的粗细与走笔的疾缓形成呼应关系,皴擦中充满了韵律感,既丰富了峰峦的质感,又让粗粝的岩石显出温润敦厚感。他说:“焦墨山水画即有墨点、墨线、墨块、墨雾,也可以说是浓(重墨)淡(浅墨)干(枯墨)湿(饱墨)焦(薄墨),使焦墨画在墨分七色的对比变化中表现的极为丰富,充分展现出黑白鲜明的极致之美。”他说:“老子讲的计白当黑,正符合了焦墨画的创作理念,更是中国绘画之“大法”,“黑白”的阴阳变转是由“笔墨”的正侧顺逆所构成。他说,焦墨画实际上就是黑白学,“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这也是用老子的话,我们画太极图,一半黑一半白,这是中国文化传统来的。后来佛经从印度传过来,也采用了黑白两个,把一切善业叫白业,恶业叫做黑业。还有佛教讲白月是讲上半月,黑月是讲下半月。画焦墨要懂这些黑白交融的道理。
多少年来,他匠心习研山水画、辛勤笔耕无止境。一直坚持不断探索于焦墨山水的研究,运用笔墨技巧,并且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画境往往很静谧,无论近看和远观都会给你不同的感觉与收获,但细品后会觉得余韵悠长。他作画,追求形象的简括性与特写性,走笔的书写性以及水墨效果的氤氲感;他的创作往往是通过写生提取精华,又不愿意通过模仿自然实物再次表现实物,而对目之所见的景物在大脑中作了提纯与转换。使创作达到景随笔走,境因情生,情景交融,带给读者颇多感触。在大自然中聆听山水清音,也由此展开审美上的静观与体悟。所有这些,最后都在宣纸上化作的水墨图像。他的这些作品,堪称“水墨版”的“山居笔记”,充盈着散文诗般的意绪,令人读后难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画幅中的留白很“活”,堪称“画眼”——那些空白可以是天光,可以是云影;可以是飘渺的烟岚,可以是轻淡的水雾;可以是水,是林中小路,亦可以是冬晨的白霜……巧妙的留白与纵横挥洒的笔痕相映成趣。这类细节处理,看似漫不经心、无意为之,实则是处处留意、苦心孤诣的结果。
李弘孝说:“我觉得,我喜欢画焦墨,主要是喜欢其黑白分明、浓黑似漆的单纯强烈的对比效果,故以焦墨直接为之,如果处理得当其效果足可以让人震撼。然而焦墨不是黑墨,如果涂抹的一片漆黑,没有白的对照,那就不能成为艺术。 李弘孝在最后谈到焦墨山水时无不感慨地说:“焦墨就等于一个人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再找一条活路。实际上画画就是给自己找难题,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置之死地而后生,水墨焦墨都一样。焦墨的难,难在“枯中见润”,难在于“干裂秋风”中见“润含春泽”,难在于“浓、重、焦、渴”中要表现出生命的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甚至是烟雾缭绕、水汽蒸腾,难在要在表现眼前景色中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本质、中华民族的特色、中国的气派!”
焦墨作为中国画笔墨语言的一种,常常被画家综合其他笔墨语言一起运用在同一幅作品里面。早在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画法。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壁画,也基本上是焦墨。就现代来讲,用“焦墨”这种语言唱歌,运用得好,铿锵有力,浑厚华滋,弄不好枯燥乏味,形同柴槁,甚至容易死板。有人说,作画惟笔精而墨妙,焦墨不能发挥用水之长,不足取。其实,不同的画法或者说不同的笔墨手段均各有所长,而焦墨的探索,需要付出一辈子的努力。
李弘孝对传统持有深深的敬意,但他不愿意重复旧式文人画那种萧疏岑寂、孤芳自赏的情调。他与古典意义上的“书卷气”也保持着足够的距离,更不屑于用杂耍般的“特技”来“创新”。他要做的是在继承传统脉络的同时,积极探索当代山水画的新路,在当代的时空维度上实现景色与人性的交融。正是这样的追求,让他的山水画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具备了个性气息。在他笔下,虽然画的是黑白焦墨,画面湿濡温润,笔调含蓄蕴藉,清新的气息扑人眉宇;细节刻画入微,但笔力并不轻飘。山崖虽然高峻,但大气宏伟,不给人以威迫感;林壑虽然繁复,但不给人以闷塞感。总之,其状物手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近年来,李弘孝在焦墨山水领域勤奋探索,硕果累累。
艺术成就
1992年11月,被中国大众书画院评定为“中国一级国画鉴赏家”。
1993年12月,被滕州市人民政府授予 “滕州市首届龙泉塔文艺创作特等奖”荣誉称号。
1995年5月,国画作品《水乡初晴》被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永久收藏。
1997年3月,被聘为新加坡新炎黄美术俱乐部最高荣誉会员。
1997年10月,被邀参加庆香港回归“中原杯”书画名家邀请展,国画作品被评为金奖。
1997年10月,国画作品《山寨瀑声》被新加坡国家艺术馆永久收藏,并被授予“画王”称号。
1997年11月,参加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火凤凰杯”中国全国精品书画创作大赛,荣获特等奖,被授予“当代中国杰出书画家”荣誉称号。
1998年6月,国画作品《春消息》参加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醒狮杯”中国全国精品书画创作大赛,荣获金奖,并被聘为“新神州艺术院高级书画家”。
1998年12月,国画作品在《中原书画报》创刊四周年大型书画展中荣获银奖。
1999年8月,被邀参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国画作品获金奖,并被《全国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大型画集收录。
1999年9月,国画作品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特别金奖,被授予“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0年1月,被邀参加山东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山东省跨世纪中国画精品展,国画作品获银奖并被山东省美术馆永久收藏。
2002年10月,被北方书画院聘为艺术委员会评委。
2003年7月,入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艺苑名家”。
2004年7月,作为嘉宾被邀请参加中华炎黄“辉煌的时代”中国杰出艺术人才座谈会,并获杰出艺术家称号。
2004年10月,被世界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2004年11月,被邀参加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文明画报社等联合举办的“2005年中华社会各界新闻人物代表共庆中华民族大团结同贺新春佳节大拜年”活动。同年被世界人物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人物辞海》收录。
2005年2月,被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中华诗词协会授予“当代国学家”荣誉称号。
2005年3月,被中华文艺画报聘为名誉理事。
2005年6月,被中国艺术人物资格评审委员会授予“德艺双馨书画家” 荣誉称号。
2005年6月,被邀参加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农民日报社大地书画院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
2005年7月,被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2005年7月,被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名家” 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被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优秀中华文艺家” 荣誉称号。
2005年11月,被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国学杰出贡献艺术家” 荣誉称号。
2005年12月,参加由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中国民族书画院举办的“当代中国书画名家成就国际展”,被授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 荣誉称号,作品《听泉》被永久收藏。
2005年12月,被中国文艺家创作协会授予“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6年3月,被中国民族书画院授予“中华国粹民族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6年5月,被中国国际艺术家联合会、《中外精英杂志社》、中国国际新闻社评为“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书画艺术金奖”,并被授予“中国文艺终生成就艺术家” 荣誉称号。
2006年7月,被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 “1996-2006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书画精品奖” 荣誉称号。
2006年7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2006年8月,个人书画成就被北京人民画院、名人世界杂志社联合编撰的《中华传世谱牒》永久载录。
2006年9月,被中国名家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长。
2006年10月,被中华国际书画院聘任为院士。
2006年12月,被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授予“人民书画艺术家” 荣誉称号。
2007年1月,被中国国画院、今日水墨杂志社、北京京华兰亭书画院联合授予“香港特区中国国画院文化大使” 荣誉称号。
2007年7月,被中国书画院聘任为院士,并授予“中国书画名家” 荣誉称号。
2007年7月,被邀请参加由中华爱国主义精神联合会、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的“2007年中国艺术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共和国杰出艺术家国庆座谈会”。
2007年10月,被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国学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7年10月,被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聘为副会长。
2007年12月,被时代人物杂志社评为“2007年度中国时代人物”。
2009年参加香港凤凰网海峡两岸征文大赛,散文《老屋》获金奖,并授予精品美文荣誉称号;同年12月《老屋》被收录山东作家协会《年鉴》。
2012年,山水画《黄山天下奇观》被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馆作镇山之宝永久收藏。
2012年10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弘孝经典通讯文选》。
2013年12月,被邀参加《枣庄日报社》枣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枣庄日报·今
日滕州》创刊暨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3年8月,被山东省期刊协会评为“山东省第四届期刊优秀编辑奖”。
2014年8月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李弘孝精品散文集》。
2014年10月,被中国建设部建筑业协会评为“全国建设信息宣传优秀工作者”。
2015年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李弘孝国画集》。
2015年12月,被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研究院评为签约艺术家,并确定为荣誉院士艺术等级。
2016年被神州诗书画研究院聘为荣誉院长。
2019年7月和11月先后被北京《艺韵阁文化出版社》作为重点艺术家隆重推出专版作品和重点宣传介绍,并参加献礼建国70周年名家书画精选集;
2020年6月获“艺韵网络”杯书画名家艺术成就奖网络评选 艺术贡献奖。同年被聘为国礼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2021年元月被中国邮政收编发行《盛世中国传承经典》限量版珍藏邮册。
联系方式13963258446
⑷ 怎么描写水墨山水画
墨在中国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画以墨为主,墨的运用是中国画特点之一,写意山水画也一样,无论中国画的哪一画种,都离不开它,都要用它来描绘。为了更好的运用水墨,首先了解墨的用法。
用墨技法。用墨技法很多,主要的有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干墨法、蘸墨法等五种。
1、破墨法,破墨法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墨迹而产生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滋润苍翠的艺术效果。破的方法有浓破淡和淡破浓,或墨破色、色破墨等。一般都是趁湿破或半干湿破,干了就无法破了。
2、积墨法,就是作画时用墨一层一层往上积的意思。一般从谈到浓,层层积染。古人云:“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兹润而不枯。”又云:“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到可观处,然后同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积的方法,有的是干了以后积,有的是半干湿时积。须注意的是积而不是平染,是淡墨染中带擦,仍然笔笔有法。其艺术效果是滋润浑厚。
3、泼墨法,通常所说的泼墨法,不是用碗把墨水往宣纸上泼,而是用大羊毫笔蘸上饱满的水墨作画,看来有泼的意思。其艺术效果酣畅琳漓,气势豪放。适于大写意花鸟画和水墨、彩墨山水画,特别是表现云山烟雨最为巧妙。
图五,泼墨法
4、干墨法,干墨法不像泼墨法那样用水很多,而是笔中含水量极少,完全用干笔作画。清代画家程邃,现代画家张仃,他们的焦墨山水画都是用干墨画的。
图六,干墨法和蘸墨法
5、蘸墨法。就是笔尖饱含谈墨,蘸浓墨后速画。有边谈中浓或半淡半浓的滋润和立体感效果,这是写意花鸟和山水画常常采用的技法。
⑸ 中国画的焦墨什么意思
焦墨画是纯用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的一种画法,也是一种最古老的画法。顾名思义,浓墨之极为焦。当一幅画完成时,在极需突出的地方,用乾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擢,能起开醒提神的作用;也有整幅画全用焦墨画出的,显得苍劲有力。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画法,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壁画,也基本上是焦墨。到了北宋,虽有了水墨的浓淡变化,但与后世在生宣纸上那种水墨淋漓的丰富变化相比,也还是以浓墨为主。用焦墨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方敢着笔,此为古来画史共识。明末清初的程邃(1605~1691)喜欢画焦墨,也多半是以枯笔渴墨为主,水墨辅之。着名国画大师黄宾虹(1865~1955)对焦墨画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不少山水画全是用浓墨、焦墨画成,黑、密、重、厚,表现了山的眞面目
⑹ 谁能详细解释一下中国画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1、焦墨
将研磨后的墨汁放在砚池内,经过半日的挥发,用焦墨来画颜色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焦墨是在全幅画中特别黝黑的部分,黑而有光亮。
2、浓墨
浓墨的黑度仅次于焦墨。在墨里掺入水分,所以焦墨会更有光泽,虽黑而无亮光。
3、重墨
重墨是相对于淡墨的概念。在墨里掺入更多的水分,它比浓墨水分更多些,比淡墨则又显出黑一些。
4、淡墨
在墨里掺入更多水分,成了灰色的叫淡墨。最好把握住不走向过淡这个极端,因淡墨水太多,字就无力。
5、清墨
这在墨彩上则是仅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这影子去表现朝雾夕烟似的模糊形象。
(6)焦墨山水画什么艺术扩展阅读
墨的分类
墨是寒色,由五墨构成的画应该有寒感,它的调子应该是灰暗的。但好的“水墨画”会使人有温感而不感觉它的调子灰暗。这是因为好画善于利用白地(空白)来与黑的寒色相对比、相调和,因而使人有介于寒热之间的温感。
而且,好的烟墨并不是暗墨。古代徽州所 产之墨,历来为文人所喜爱,徽墨有金不换之美称。
凡光滑受光而反射强者都叫做明物,好墨的黑光泽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会让人有灰暗感的。
1、根据墨的深浅层次,可分为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
2、根据墨的材料,可分为油烟、松烟和漆烟三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
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漆烟是用国漆作燃料,燃烧后的烟垢加胶加工而制作成的。
⑺ 什么叫焦墨画
浓墨之极为焦。在一幅画完成时,在极需突出的地方,用干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擢,能起开醒提神的作用。也有一幅画全用焦墨画出的,显得苍劲有力。例如黄宾虹的有些山水画全是用浓墨、焦墨画成,黑、密、重、厚,表现了山的真面目。
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髓主要有什么和水墨山水两种技法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髓主要有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技法。
“青绿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
水墨山水画的特点:
水墨山水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水墨山水画借助于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来完成,表现特有的意象和意境。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从水墨画的表现上来说,由于水墨和宣纸能产生交融、渗透的效果。
因而在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上具有优势。这种似像非像的物象即“意象”,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退想,符合中国绘画重意境的审美观念。墨是中国画特有的主要材料,以加的清水的多少分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用于画出不同的浓淡层次,达到“墨分五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