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如何搭建农村艺术村

如何搭建农村艺术村

发布时间:2022-11-18 18:18:17

1. 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很多乡村都变美了,“美丽乡村”建设其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它的核心在于解决乡村发展理念,下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1

法律分析:1、村庄建设方面,标准规定了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等生活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

2、明确规定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100%。

3、要科学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村口应设村名标识。

4、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景点还应设置指示牌。

5、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标准规定了气、声、土、水等环境质量要求。

6、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

7、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进行指导。

8、设定了村域内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卫生公厕拥有率等11项量化指标。

法律依据:《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

第八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区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对本行政区域内美丽乡村建设的布局、重点、特色、时序等作出安排,积极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区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应当与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做到多规融合。

第九条 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村庄设计。对村庄进行改造时,应当注重村庄整体风貌协调,体现村庄特色。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开展村庄设计的,应当根据保护规划,加强对古桥、古宅、古树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的建(构)筑物等的保护。

第十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农村住房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编制符合地域文化特质、体现村庄整体风貌的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免费提供村民建房参考和选用。

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2

建设美丽乡村要把握四个原则:

1、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导;

3、必须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

4、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

建设美丽乡村要突出四个重点:

1、把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找准问题症结,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制度机制;

2、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基础,要建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使得群众获得幸福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资源整合、科学推进和发动社会参与;

3、以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壮大传统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4、以崇德向善乡风民风为保障,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引导农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营造秩序良好、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

(1)如何搭建农村艺术村扩展阅读: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由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2015年5月27日发布。该标准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说《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使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考。

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3

美丽乡村的关键点有四点:

第一,产业美。

关于产业美我也用了几个词,便于大家理解。

第一个词是自然生态。喝茶前几年比较流行普洱,这几年白茶兴起来了,价格也越来越高,为什么?你到安吉白茶的核心区一看,答案就在这。除了白茶采摘的时间比较早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对环境的控制,绝对做到了生态和自然。品牌就是这么来的。

第二个词是文化创意。

2014年的11月2日到11月8日,我们组织了一个参访团去台湾,去看它的农村再生。回来给领导写报告的时候我就提到,我认为台湾的农村再生核心就是三个词六个字:

一是精致。它的产业和乡村的建设非常精致,包括它的管理都是精致的,制度也是精致的。

二是创意,跟文化创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三是DIY,就是体验。

我在他们镇上吃的农家菜,老百姓编的竹筐,用当地的蒲草编的名片夹,无一不精致。有了这些产业以后,农民就有了挣钱的渠道,也就有了收入。再比如他们的柿染。我们房山的磨盘柿很出名,也非常好吃,但是磨盘柿怎么卖的?我们开车去,100块钱一箱,扔到后备厢拉回来就结束了。

但是人家的柿饼怎么卖的?老板先带着我们去二楼,用一个老式的放映机给我们讲柿子的基础知识,让我们了解柿子花长什么样,有什么营养,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接着让你体验手工柿染,在一个老粗布上用一个模板蘸着柿汁涂一遍,蘸着明矾再涂一遍,这就是非常好的文创作品,就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把钱给花出去。这就是把产业做到极致,这就是与文化创意紧密结合。

第三个词是重视品牌。

我到甘肃庆阳一个苹果合作社去参观,一盒苹果大家猜一下卖多少钱?500块钱,而且卖得比较火。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了自己的品牌。

第二,村庄美。

村庄美我也用了几个词,第一个词叫自然肌理。中国乡村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一个村庄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是多少代人一砖一瓦建成的,所以它的这种肌理非常宝贵。

比如八卦村,大家从网络地图上搜,至少有24个八卦村,但我要讲的这个八卦村布局非常有讲究,这就要讲到美丽乡村规划的问题。我们的乡村几千年来有规划吗?没有,我们的规划就靠两个字——风水。什么是风水?风水被称为“堪舆术”,就是专门处理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这个村庄的发展就有根了,这就是一个规律的东西。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家都认识到对墙体的处理是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研究中心推出一个叫做“创意手绘艺术村”的行动,我们就是想提出一个口号——让中国的墙美起来。把每一个墙面变成一幅作品,而且是唯一的作品,这幅作品只能在这面墙上,放在其他的墙上就不能用,只能在这个村,放在其他的村也不能用,要打造这样的效果。

村庄美的第二个词叫生态治理。

举个例子,我称之为“一堵墙”的故事。在河北平山县有个村叫李家庄村,他们的领导带着我去看的时候,一进这个村我就有感觉了。这个村是与我理想中的美丽乡村比较接近的一个村,尤其是一堵墙吸引了我的眼光。这堵墙不是砖头,也不是山上的石料砌成的,而是村庄路面翻新之后就近垒到边上的檐墙。这属于生态治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个词是科学管理。美丽乡村建设不光是建设的问题,还有运营和管理的问题。在安吉的一个村,村支书给我们介绍了老百姓家里的三块屏。第一块是光速宽带,每家每户的电视全部上“高速”;第二块叫做平安网,通过电视屏幕能看到时时路况,安吉每个村至少有10个以上摄像头;最神奇的是第三块屏幕,叫村务公开网,老百姓在家里面通过电视可以看到村里面发生的每一张原始发票,哪怕这个发票只有一块钱,谁签的字、谁领的、干什么去了,清清楚楚,完全实现了阳光操作,完完全全地公开。

第三,人文美。

关于人文美,我也用了几个词:一是要秉承传统,二是村风文明,三是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举一个例子,河北馆陶县王桃园村,这个地方什么特点也没有,就是大平原,最普遍的'村庄,村里就是种庄稼。怎么样把这样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这就有意义了。王桃园村是普通村里最普通的一个,房子都非常一般,甚至很少有两层的建筑,全是红砖房。但他们最后发现一个点,这个村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其他村有了钱就盖房子,比谁家的房子盖得好,比谁家买了什么牌子的汽车;这个村不比这些,就比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考的是不是名牌大学,这个村125户人出了121个大学生。以此作为村庄发展的一个点,他们把村庄当地的一个小学给恢复了,而且就在村里面专门设立了一个关于孩子教育的课堂,这个课堂成了一个产业。这就是一种人文。美丽乡村建设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建设。

最后一个,生活美。

美丽乡村的目标是生活美,就是整体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终身教授、德国巴伐利亚农村发展局前局长Holge Magel提出了“城乡等值化”。

什么是城乡等值化?就是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实现“农村与城市生活不同但等值”的目标,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在农村地区生活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降低。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比如黑龙江省有“龙江第一村”美誉的兴十四村,完全生活在花园当中。这个村的的故事也非常传奇,是当年的老书记带着山东临沂44户人,在一片没有一亩地、没有一间房的环境下建起来的。

生活美还有一点很重要:怎样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

魏玉栋先生作为分享嘉宾,将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论坛上做主题分享。

2.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乡村民宿乡村民宿怎么建才能突显其意义价值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乡村民宿?从度假旅游视角而言;伴随着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和自驾游的普及化、自驾旅游、深度游、自由游、感受游慢慢变成时兴和时尚,民宿客栈是以知识经济时代为基本,以当然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助的生活创意类目,顺从了游人随意感受的要求,民宿设计使用价值也随着反映。

3. 59个全国最美乡村建设案例


乡村建设

也是当下最受欢迎的热点之一

乡村连接着 历史 和未来

是人们对生态宜居的向往与追求


我整理了近期56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

和大家一起分享


美丽乡建项目盘点



坐落在山坡之上,场地北高南低,高差约为30米。村落周边古树参天,群山怀抱。青石板路蜿蜒伸展,加上周围树木森森,烟雨濛濛之际,炊烟袅袅之势,呈现出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闲置景象。




田园东方二期,无锡





小伍份村文化礼堂,浙江


文化礼堂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承载着村落文化标签和精神符号。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因时间关系,缺乏对村落文化特征的充分挖掘。同时建设的复杂性也使得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或景观的营造,更像是对村落文化的挖掘和特征的重塑。





设计的对象选定为村西口一栋普通却又有些特别的房子。普通是因为它就是江浙地区近现代乡村最基本常见的单元建筑类型,而特别则是因为它处于小聚落的“村口”,它区分了村落和田野的边界,并从场所特性上应具备作为“村口”空间所独有的指示性和公共性。应村委的要求,决定把这个基本沦为仓库的小房子改成可多功能使用的活动室。








因借“渺沧海之一粟”的意境,于梨树、梨花、清风、光影中成就天地之纯粹。小屋散于果园阡陌纵横中,于梨枝之巅,览花果之盛,互不相望,各具风景。淡季作为果农劳作休憩之用,花季则幻作野奢农舍,最大程度满足游人与农民的不同需求。单元之间可以互相组合形成游人所需要的聚落,使人们领略“花海一粟”的魅力。





蕉岭棚屋落座在粤北地区的田野之间。作为一间乡村客厅,它完全开放,提供村民闲聚、暂留的可能,又具备一定的对外展示功能。在设计起始之前,原场地东侧已有一组相对完好的老祠堂。我们将其与门前的池塘保留,作为轴心,其余的破败房屋需拆除重建。让新建筑在南、西、北三侧建立围合,西南角入,西北角出,新老建筑间的过渡区域形成内院。








位于成都大邑东部天府田园度假区,在国家乡村振兴,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向乡村存根溯源这一大背景下,打造以田园酒店(民宿)为核心,以科普亲子,主题乐园,康养文化体验为活动内容的川西林盘田园综合体。农科基地展示中心作为整个项目的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展示中心,也是一种传统川西民居田园生活的一种标志。




SUP素朴建筑工作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项目基址位于尚村前街的高家老屋。因年久失修,老屋主体已坍塌, 仅留有部分外墙与老屋室内及天井的台基地面。本项目是将高家老宅废弃坍塌院落激活并加以利用,变废为宝,用6把竹伞撑起的拱顶覆盖的空间,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憩聊天, 娱乐 聚会的公共空间,兼备村民集会活动、村庄 历史 文化展厅的功能。







位于前洋村入口,紧邻国道,是前洋与外界沟通的门户,也是村里人走出乡村的第一站。这里规划的农夫集市是一座集宣传展示、电商平台、农业教育、土特产线上线下交易、乡村物产田园体验与一体的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建筑。





业主华腾牧业希望用这栋建筑来展示猪肉的加工过程和猪肉产品展示,并以此作为整个牧场发展观光业的起点。以靠建筑用了复合乡下施工的红砖、混凝土、水洗石、自然光、水、工人的意外的“自由发挥”共同设计了这个猪场。设计完成后,这栋建筑成为一栋介于产品销售大厅、美术馆或者展览馆之间的建筑。








本项目是利用江边的一座废弃码头,建造一个全公益性市民书屋。毛石和混凝土砌筑的码头长宽约40米*14米,设计中32*14米的书屋主体钢结构框架被6根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在码头上,架空建筑形体的底层为原有码头空间,中层是书屋的阅览空间;顶层是观江平台。








通过对村落整体调研、综合考量,建议将紧临干道、弃建已久的一处宅地征用做新村委会,室内以共享、开放为原则,打破村委会常规以封闭式房间为主的布局,除了必要的会议区、财务间封闭外,只加设了两间封闭备用房间,其它区域都设为开放式,结合设置了很多便利的休息坐区、阅读区、交流区空间。









大坊荷兰创意村是由NEXT architects所负责的一个中国乡村振兴项目,旨在通过中荷文化的融合碰撞,在都市化潮流盛行的当下,打造一个独特的中国艺术村。其中,NEXT architects主要负责了总园区的设计规划,以及相应建筑单体及其室内空间的设计。同时,这个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紧随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号召与潮流。





本项目是山西省沁源县韩洪沟老村整体复兴计划一部分,基地是一个三合院,位于韩洪沟老村中部,地势较高。院落中有一个处空置的三孔窑洞,现状保持较好,但厢房、倒座、围墙和院门已经坍塌,只剩下基础的石块。场地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是院外的大槐树。它已经有数百年的树龄,但仍然枝繁叶茂,如同神灵般守护着村庄。听村里老人介绍,大槐树下一直是村民集会的地方,以前是韩洪沟老村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村庄的精神之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位于福建屏南厦地古村村落北侧,被一片水田环绕。建筑的前身是一座荒废已久的当地民居,在建筑师到来时仅保留着三面完整的夯土老墙和残破的院墙。基于对场地 历史 以及村落整体景观的尊重,新建部分基本隐匿于老墙之内,从外面看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残存的老墙被视为容器,包裹了混凝土和钢结构建造的新建筑,形成当代与传统的对话。








4. 怎样打造旅游型乡村,具体该怎么规划建设

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得有因材施教长期培育的心理准备。
一、投入大、产出慢、可持续性强。
旅游是一个长效投资产业,快速投资、快速回收的短平快投资理念在旅游投资领域注定要碰壁。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也不例外,特点在于,前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但一旦建成,却能产生持续回报。
二、 个性化主人思维型产品。
乡村旅游综合体要想从同质化乡村旅游产品中突围,得致力于差异化定位与差异化产品打造,个性化主人思维型产品将大放异彩。
三、因地制宜。
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人文风貌,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基底。因此,开发过程中,无论进行旅游点设置、旅游产品策划,还是道路规划、景观设计,因地制宜便显得尤为重要。
四、商业模式不可或缺。
好的商业模式,能突破乡村旅游投资高投入与慢回报之间的矛盾,运用杠杆,一定程度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以无锡田园东方为例,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采取了类地产开发模式,其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本身并不盈利,而是靠类地产收益支持。

在乡村旅游的生态环路中,涉及到农场农庄、特色餐饮、手作民艺、亲子见学、精品酒店、客栈民宿、有机农业、生鲜电商、新媒体、NGO等多重元素。
民宿的发展,为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过去发展乡村旅游,由于没有好的住宿设施,游客很难在乡村停留太长时间,同时也不会在乡村留下多少消费,所谓的乡村旅游基本上是以观光旅游和低层次的乡村度假为主,“旺丁不旺财”的情况非常突出。
一些地方,也借助乡村民宿的勃兴,实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像浙江丽水的松阳,没有名山大川,但以乡村精品民宿建设为突破口,以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为支撑,建立起田园型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形象,在强手环伺的长三角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
像北京的延庆县,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八达岭长城”为主要卖点,近年来以建设新型“北方民宿”为方向,推出了一批精品民宿,进而改变了延庆整个县旅游业发展的格局和路径,初步实现了延庆旅游业的转型发展。
除此之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一号文件中,专门对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进行了全面阐释。
目前在旅游部门的推动下,开展了一些针对乡村旅游的专项培训,但是对乡村人才的建设基本上还处于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局面,鉴于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重要牵动作用,有必要建立起劳动人事、农业、旅游等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并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

旅游规划项目组设计了生态旅游规划项目的开发建设,集中在旅游规划区内进行商务度假、疗养、峰会、演出,均将在这个区域内进行。
旅游规划专家陈元夫教授认为:“建立开放街区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景区的入口来考虑,还要使之成为贵阳的一个高端的休闲场所。
纵观贵阳的休闲消费市场,没有什么场所可供周末或晚上消费。所以在该景区建设一个开放的商务度假区既满足了区域内人群的休闲消费,又满足了贵阳的城市生活。”
旅游规划项目根据其主体定位与自身的地形情况,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七个功能分区,分别为风情走廊区,温泉产业示范,景观房产区,商务度假区,开放街区,商务办公区,预留土地区。
良好的自然环境,精致的人文景观,将成为一些企业的办公首选地。建设商务办公区用来满足一些居民工作的场所,在建设的前期,可以将预留区栽植大量的乔木,用于育林,后期待到土地区域升值时,在做适当的开发建设。
在乡村旅游开发设计中,龙翔景观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在开发乡村旅游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委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
二、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项目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高的艺术格调。三、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对于开发乡村旅游,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
三、开发乡村旅游要做好:开发乡村旅游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农村扶贫相结合,开发乡村旅游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资源保护和主打生态个性相结合。
四、树立品牌。
五、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
开发乡村旅游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开发乡村旅游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开发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强旅游收益,是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5. 如何丰富新农村文化生活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的现实问题,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宾县乡镇农村地区,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利用阵地开展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结合现实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村文亿阵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宾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公益性文化阵地不断完善 宾县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满分局史迹陈列馆一处;争取哈尔滨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多功能展厅,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并对外开放;建有图书馆一处,露天体育场一处。同时,重点在全县部分乡镇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来新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宾西综合文化站和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新甸综合文化站两处。全县新建农民党校和新型农民学校(综合活动室)10余所,年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投资近20万元在休闲广场建文化长廊一处,便民阅报栏两处。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建设有了新突破。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外,又增加了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农民学校、农家书屋、阅报栏和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其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6%,活动室和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到76%和78%,到2008年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创建达46个,建阅报栏46个,新添置图书4万多册、乒乓球桌等设备;自2006年以来,分别在全县各乡镇建设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标准化篮球场地一处,标准化篮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径一套。2007年在宾西镇、平坊镇、民和乡、满井镇等4个乡镇分别建设了城市路径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径一套。这些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为繁荣农村文化夯实了基础,为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创造了机会,利用率较高,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3、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深化 多年来,宾县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为阵地,以各乡镇文艺骨干为核心,以村级文化中心户为主体,以县级专业文艺人员为保障,建成三级文化网络,自编自演以歌颂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宣传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众参与性、艺术欣赏性,又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群众特色的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130多场。仅2008年就有大型文艺活动13项近30场,小型文艺活动近5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节庆活动有声有色,重大活动主题鲜明。2008年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掀起农民体育运动新高潮,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县农村和民间得到推广。此外,基层各地组织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巧手编织队、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文艺演出队、乡间乐队等队伍。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规范化、内容特色多元化、参与对象社会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乡乡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公民道德行为走进千家万户。创建失地农民培训学校,根据农民自身和企业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2008年对全县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基本上轮训一遍,引导农民“洗脚上岗”、“洗脑进城”,至今已有多批农民从学校结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做好服务“三农”这篇文章,县电视台开设了集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节目《这方热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具体表现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现象: 1、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个乡镇共有7个村、56个自然屯、23000口人、农家书屋3个、文化活动室2处、村级休闲活动场所2处,活动室有的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几张报纸,图书类型比较单一,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陈旧,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书刊极少,因此文化活动很少,许多场所长年处于闲置状态,农村文化阵地的使用率极低。 2、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相对薄弱,乡村两极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造成乡村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活动室无力充实,图书室的藏书更是有减无增,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与此同时,现有文化资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阵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设施,但是,这些建设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管理,致使农村有限的文化资源过于分散,难于发挥作用。以图书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结果是除少数图书室使用效率较好,大多数图书长年无人问津,利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形式创新少,活动吸引力低。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农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乏味,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麻将、看牌,还是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为:看电视、打牌、闲聊、参加文体活动。不能说我们没有开展文化活动,而是我们对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研究滞后,文化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多少创新,给农民提供的活动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响。有些乡镇相对闭塞,经济上并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2、受认识因素影响。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体因素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乡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群体,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建设难有更大进步。 4、受载体因素影响。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但一些文化干部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创建新载体,组织活动过于简单和老套,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佳。 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促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国家、社会一起办的方针。实践证明,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包办农村文化建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3、队伍带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永续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摆脱“一年轰轰烈烈,两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灭”的窘境。首先,要稳定和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各乡镇文化站要保证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同时要配齐各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各种待遇。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村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农村文化阵地的特点,及时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管理驱动,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建好阵地,完善设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现有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阵地红红火火,搞活动冷冷清清”的怪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从庙堂里、从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阵地里来。可以借鉴居仁镇三合村把文化阵地交给老年协会管理、使用的做法,将乡村文化阵地与老年协会、教师、妇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群体联合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图书室”或“文化超市”将全乡镇的图书、音像制品全部集中起来,并建立“流动文化服务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开展图书借词、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务,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5、创新推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农村文化要做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创新。要注意研究新时期农民文化需求的新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创新文化阵地建设。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以农家书屋、农村活动室、农村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将互联网引入乡村文化阵地,添置一些电脑。免费让群众在网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农民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免费的上岗服务。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定期将在网上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栏”中发布。二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要摒弃过去那种“地点老在集镇,节目吹拉弹唱,时间都在晚上,观众政府组织,领导上台讲话,群众远远观望”的陈旧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开展村头文化、田头文化、庭院文化活动。同时。要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将当地流传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有召唤力,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6. 想要在农村小院打造属于自己的后花园,应该怎样做

和风煦日,春水潺潺,浓浓乡风,美景田园,一花一草一木,巧妙搭配,都可以形成别样的乡村景观。

3.多样性种植

由于不同植物、花草、灌木、野生动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生长,避免害虫侵害,因此,单一种植需要维护的精力或成本都比多样性种植的要高。如果庭院空间、条件允许,可以尽量选择多样性种植。

7. 足不出户体验乡村旅游!全篇干货!详解国内外创意农业发展路径

“艺术行动”一直是国内外政府非常重视的部分。 乡村本身体现了自然悠闲的生活方式,人们抛离大都市的焦虑和浮躁,进入心静和沉淀的状态,享受慢节奏、静生活的慵懒、安逸和优雅的氛围,而 艺术本身与乡村具有很高的契合度 。有些乡村定期举行壁画庆典吸引世界各地的画家来到这里,与当地环境结合创作,乡村古老窄小的石板路墙壁成为户外艺术大画廊,古典建筑、现代艺术和闲情逸致既相互激发,又融为一体 。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在这一方面有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可以供我们去参考。本期将详细讲述两个案例,供大家赏析借鉴。

2009年,韩国开始推行村落艺术计划,在2009 至2013五年间,韩国政府共选出艺术村落69 处,釜山甘川洞文化村是其中最为出彩的一个项目,经过艺术 时尚 的装点和艺术家、政府、村民的多方推动,这里成为国内外游客纷纷打卡的艺术村落、釜山代表性 旅游 景点,年游客量超过300万。

01 甘川洞文化艺术村兴起背景

甘川洞位于釜山市沙下区,是釜山山区的一个山地村庄。甘川文化村是1950年代太极道信徒和朝鲜战争避难人民共同聚居形成的小村落。1955年朝鲜战争后,釜山在重建过程中把800多户宗教家庭迁至附近山坡指定位置。后来朝鲜战争躲避战乱的难民们又涌入这里,沿着山脚开始建造棚户房,成为釜山代表性的贫民区。随着生活的改善,当地部分居民逐渐搬离了甘川洞,200多座房屋被闲置,等待小村的是衰败、凋零、消亡的命运。

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了,这是韩国1949年建国后面对的第四次金融危机。经济上,韩国内股市遭受重创、资本外流严重、 社会 消费低迷、失业率上升;在 社会 层面,由于经济的下跌, 社会 福利受到影响,阶级矛盾突出、尤其是处于弱势的低收入阶层、老年人、单亲家庭等生活质量持续下降,引发 社会 融合度下降,存在犯罪率升高的风险。为了恢复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恢复民众的国家信任度、降低 社会 阶层矛盾,提升 社会 融合度,韩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金融、 社会 政策。在充分考虑影响 社会 融合度的因素下(生活质量需求、新增长需求、福利需求等),韩国政府制定了人力资源新政,诣在通过创业创新,提高个人力量,继而促进中产的增加,提升韩国未来发展的潜力,文化体系 旅游 部被纳入新政中;继而推动了2009年文化 体育 观光部制定“村落艺术”计划,这项计划是通过可持续发展手段保护弱势阶层,以此提高弱势的生活质量,这是以村庄及社区为单位,公共艺术为手段的环境改善,内容涉及游步道、空地、小区入口、山中村落、传统市场、停用的火车站、废弃学校等,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在这样的国家氛围下,有一个贫民区小村落,也用艺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广为人知的观摩点,这就是甘川洞村。

本案例将以“贫民区乡村如何通过艺术逆袭成功”为切入点,探究甘川文化村通过哪些做法把自己的品牌推向了全世界,成为釜山 旅游 名片之一。

02 甘川洞文化艺术村的蝶变之路

要点一: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形成政府主导、艺术家领衔、居民协作的开发模式

甘川洞文化村艺术行动从2009年展开,它属于韩国“村落艺术”计划的一部分。“村落艺术”由韩国文化 体育 观光部主办,村落美术项目委员会和地方自治团体共同主持,基金来源于彩票委员会。甘川洞文化村具体开发模式为:政府主导——以艺术节庆和场地优惠政策,邀请艺术从业者入驻;艺术家领衔——以公告艺术形式改善本地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居民协作--从为艺术家提供场所、物料到自发创造,促进艺术村落成型。其具体管理模式为:地区政府、居民委员会、艺术家及村落管理中心4个部分共同管理。

釜山市沙下区在2103年发布了募集艺术家及艺术团体入驻甘川洞文化村的公告,为艺术家提供工作岗位,为地区持续管理注入新的血液。对于入驻文化村的艺术家,公告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要参与到当地的节庆活动中;每年至少要举办或参与一次艺术展览;对居民要展开各类教育活动。

这种思路一致、全民行动、全民协作、共同管理的改革也是甘川洞文化艺术村获得成功的关键,目前我们国家在乡村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着村民参与度低,只是政府单方发力的现象,我们应该从中获得启示,积极倡导全民参与,更好更深入的建设美丽乡村。

要点二:循序渐进扎实建设,文化激活经济发展,增强居民改造热情与改造信心

在甘川洞文化村形成了9个主要景点,包括天空之脊、屋顶观景台、小王子打卡点、村庄博物馆、驻村工坊体验馆、融为一体拍摄点、艺术商店、夜幕之家、照片画廊等;同时,区域内经营有民宿、餐饮等其他经济项目。然而这些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年的建设,甘川洞改造边建设边增加改造信心,效果一点点显现,改造的同时不会大幅度影响原着居民的生活,更好的保护了原着村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其主要建设如下:

(1)2009年开展的 “梦想中的马丘比丘” 是甘川洞第一个艺术项目。此活动重在通过设置艺术作品赋予地区新的活力,激起地区居民的乡情和自豪感。以山路为中心,在12个区域内创作和设置艺术品,其中4处是当地居民和小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彩虹之村”、“蒲公英的悄悄话”、“人与鸟”等--其材料来自于村民们的捐赠。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前期遭到居民反对,因为他们更需要解决如何改善道路环境、增设停车场、修缮屋顶、营建绿地,整顿上下水道、提供卫生间等现实居住环境的问题。但“梦想中的马丘比丘”项目的落成,效果立竿见影,让小村落焕然一新,人们积极性提高很多,为艺术改造的后续项目打下了基础。

(2)2010年,在区域内开展了 “美好迷路” 的艺术项目建设,对当地居民提出了更高的参与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选取了6处闲置的房屋进行艺术创作,同时在胡同外墙上进行涂鸦、彩绘、安置箭头、路标;在胡同各处进行装饰;通过“美好迷路”,使得艺术行动从初期的道路改造延伸到内部空间改造。期间,由社区居民、地方公务员、各类艺术家等共同成立了“甘川洞文化村运营协会”,作为项目的统筹组织,原始成员11名。同时,基础设施的更新,文旅产业同步发展,增强了居民对“艺术行动激活社区”的信心。

(3)2012年,在区域内发展 “幸福翻番” 的艺术行动。政府、艺术家、居民协同合作,再次利用艺术化的手法选取了4处闲置的房屋进行装饰。同时,在胡同内新增4个与原有作品相协调的艺术作品,具有象征性的雕塑放置于村口,提升了该区域的独特性。“幸福翻番”项目进一步改善了社区的生活环境,对外形象也得到了改观。“甘川洞文化村运营协会”成员发展到105名。

在此期间,借由社区意识的觉醒,改造计划顺利执行,甘川洞似乎通过再创传统村落的生命力从而将原先视为顽疾的老龄化问题、人口流失问题、居住环境问题等一一解决了。

(4)2013年发布的《共同体促进自力村建设》专案计划,开始高效凝聚起社区的共同意愿, 将大量空屋改建为工坊、画廊、咖啡书店、餐厅和民宿等 ,同时如将村里的空地和屋顶改建成生态庭院的项目也陆续展开社区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被改善。

(5)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村的独特性和品牌价值,2014沙下区发布了 “甘村艺术村建立来访接待中心及构建地标性雕塑” 的设计公告,为旅客提供各种 旅游 指南及休息空间,进一步在甘川洞艺术村入口处增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地标性雕塑来提高艺术村的品牌价值。这一举措使得甘川洞文化村的艺术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艺术行动在该地区持续发力,塑造了一个鲜活的 旅游 景点。

这对于我国的乡村振兴和社区改造具有重要启示,韩国“村落艺术”所产生的效应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艺术作品本身,公共艺术作为“艺术追求”和“地方 社会 需求”之间的桥梁,让“村落艺术”项目营造了地方魅力和地域特性。要抓住地域特色进行创意开发,当然,所有村落改建不是一日而成,而是通过这些“村落艺术”项目建设循序渐进的改变落后村落的生活环境与基础设施,利用农村特有的 历史 、文化、生态等潜力增强了地区竞争力,通过地区文化、商品、商业活动与 旅游 等产业激活了地区经济,还通过艺术活动,为 社会 提供了多才多艺的人才并创造出相应的就业岗位,这样既提高居民和游客的文化消费能力,又能保证地区财产因艺术而增值,还让村民的积极性和幸福度越来越高,从本质上改变空心村、贫困村的问题。

要点三:加强管理建设,建设真正的居游并进的艺术村庄

甘川洞的品牌已经建立,但是聚落并没有就此止步。除了继续为传统文化编织更多具有创意性的外衣外,社区经营也在为建设更贴近生活的村庄而努力。例如以宜居为前提对村内的商店限定营业时间、制定外墙设计及涂改规则、并要求连锁店不许进入村内等。通过各方面的经营管理调整,规范经营的同时又能确保居民生活不被打扰,持续保有并激发居民自发维护村庄形象、积极维系社群关系的内在动力。

这也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美丽乡村和乡村改革建设完成后,还需持续注重管理才能让改造的成果持之以恒,更多的站在村落本身的长远发展考虑,造福乡村本身自然可以带动 旅游 兴旺,应从乡村建设安全宜居的角度去建设发展而非单纯从 旅游 角度出发一味开发建设。

03 发展成效

2012年,甘川洞文化村在福冈本部的亚洲景观奖评选中荣获“亚洲最美村庄”的称号;2019年甘川洞文化村的游客量达到了308万;多彩的外墙、阶梯式的房屋分布被誉为“韩国的圣托里尼”,甘川洞文化村成为了综艺、影视热门取景地。 在甘川洞的盈利部分实质可以实现回馈社区,从早期年均几万人的游客量如今已稳定发展到年近150万人次,原先200多户废弃房屋也逐步得到了修缮和利用。居民协会通过自营咖啡厅、运营包括金属工艺、陶艺、木工艺和拼图画等体验项目,形成了有续发展的核心。随着名气的提升,甘川文化村先后吸引了国内外多部影视和综艺来此取景,如韩国王牌综艺《爸爸去哪儿》、《running man》,影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以及中国《快乐大本营》都曾在此取景拍摄,为文化村的品牌推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台中有一座奇特的老旧眷村,位于台湾台中市南屯区春安里的一处建筑彩绘地景园,不同于一般眷村的灰暗破败,这座眷村充满了鲜艳的线条与色彩,因此被称作“彩虹眷村”,又称彩虹村、彩虹艺术公园。“彩虹眷村”有如一座梦幻的神奇魔幻世界,吸引着许多人前往拍照欣赏,每到周末更是人山人海,挤满好奇的民众,大家对这座彩虹般的眷村都啧啧称奇。

01 彩虹眷村的发展背景

“彩虹眷村”,真正名称是“干城六村”,不过整个眷村大部分都已经拆除,只剩下一小部分眷村房舍仍然存在着,整个地区弥漫着过去眷村那种鸡犬相闻的亲密空间感。早先,眷村是政府为部队的军人安排的住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贫民窟的代名词。彩虹眷村原本是要被政府拆除的村落之一,彩虹爷爷用艺术对眷村的重新演绎,得以保留的不仅有最心爱的故里,也有他的旧时记忆和一丝台湾古早文化。

这篇案例主要探究彩虹爷爷是如何将一个濒临拆迁的小村庄扭转成无数人前来观光体验的彩虹公园的。

02 彩虹眷村的蝶变之路

秘诀一:素人自发,政府保护,匠心创作,让艺术更加纯粹

黄永阜原籍香港,早年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从军,后来随部队到台湾,十多年前准备养老,原本要住养老院安养,后改了念头,于1979年买了现在彩虹村(春安路56巷25号)的房子,搬到彩虹眷村。为配合三个眷村改建政策,因房子位于都市更新重划区的道路用地而计划拆除。2008年8月起黄永阜排遣无聊、本为于春安路56巷附近楼房临去彩绘留念的做画之举,最初只是在自家的屋里屋外用画笔描绘心事,打发时光。彩虹爷爷没有绘画基础,他先吸取中国传统年画的造型、色彩特点,再采用最贴合“初龄绘画基础”的手法,创作出了充满童趣的图案,绘画内容从忠肝义胆、百年好合、相亲相爱到楚留香、小凤仙、台湾“大哥大”张菲,古今中外,均是耳熟能详的名字,十分丰富。除现实人物外,还有众多以卡通动画人物为原型的图案形象。后来不少邻居被他充满童真的画所吸引,也邀请他去作画,就这样老人在无意中创造了一段色彩缤纷的传奇。没多久,村内巷弄的地面、墙壁、门窗被他笔下色彩艳丽、俏皮夸张的彩虹、花朵、动物、名人肖像等画作铺满,室外的标识系统以及邮箱、垃圾桶、室外摆件都一并彩绘化“隐身”,避免突兀感,原本破旧阴暗的眷村变成了一个和谐的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因此这个香港籍退伍老兵黄永阜现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彩虹爷爷”。

2010年经岭东、弘光 科技 大学的教授及学生发现画作颇富童趣可爱、表情传神,由大学生蔡克斯策动两大学的师生向台中市政府申请保留这些意外的文化资产,而引发“抢救彩虹村”活动,想要解脱彩虹村被拆除的命运。2010年9月经过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长叶树姗、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艺文推广科科长许智顺及相关单位与人事的研议,虽建物尚不足以被认定为文化资产,但改在征得所有权人同意下,以“彩虹艺术公园”之方式保留下来,保留的部分包括一旁原有的公园、几棵老树和黄老爷爷绘制创作的约六幢建筑。彩虹眷村现仅存彩虹爷爷黄永阜夫妇居住方便作画,于2014年1月25日开幕启用。大家的热情赞赏,让老伯伯画得更起劲、更卖力,他不断绘画,从墙面画到门板,从地板画到围墙,连地上的水沟盖也不放过。在他的缤纷色彩涂鸦下,呈现出一种梦幻的趣味。仔细观察他的画作,每个涂鸦旁都标示着绘画日期,最近的日期是九月中,代表着他仍然怀抱着热情努力创作中。画画已经成为黄永阜生活的习惯,每天都要画。为了不打扰早上需要出行上班的邻居,他凌晨四点钟就出门在村口的巷道上作画,时而是另作新篇,时而是把原有的画修补一番。每月仅购买室外作画的油漆钱就要几千元新台币。

这也给了我们很多反思和启示,其实很多乡村不乏民间艺术家,但很多民间艺术家缺少了 社会 一份支持。“彩虹眷村”的绘画是素人自发性的艺术行动,这种艺术创作的精彩度不输一般官方举办的公共艺术活动,类似的自发性艺术创作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它们有坚韧地绽放美丽,为无趣的城市增添惊喜,而且因为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显得更具艺术的纯粹性。这些素人艺术所表达的都是人性中最纯粹的 情感 和最美好的祝愿。

作画者黄永阜先生的家就在这条巷子里,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很多游客也是慕名而来,想要跟“彩虹爷爷”合影。现在他家的大门上已经贴满了游客留给他的字条,上面写满了祝福的话语:“彩虹爷爷,您的创作让平凡的眷村有了不平凡的色彩”;“画得好漂亮,请继续缤纷下去吧。”

“彩虹爷爷”不时会应游客的要求走出家门与大家合照。他也不介意游人走累了,推开房门,参观他十几平方米的老屋,尽管房子不大但墙上也画满了几十个卡通人物和动物造型,床上则摆着各式各样的木版画,而桌子上是各种水彩笔、毛笔和纸张。老人说,现在时而也会看到来自大陆和香港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

在我们的乡村振兴建设中,也要注重把握住乡村的灵魂,每一个村庄的背后都应该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抓住故事灵魂就能赋予整个村庄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一村一品,就像彩虹眷村的彩虹爷爷,故事效应加上故事主人公的互动让来村游客都觉得整个村子是有灵魂的。

秘诀三:注重游客参与与产品开发

在这里还有很多彩绘的场景是具有游客互动性的,这让更多的游客体会到了拍照的乐趣,除了具有本地元素的故事性彩绘空间以外,还有星罗棋布的互动打卡点,这些充分驻足的“摆拍”空间,从早到晚都吸引着游客用相机留下这抹彩虹倩影。此外,在彩虹村,“童趣”弥漫,萌萌哒的卡通人物随时可能出现在你身边,卡哇伊的卡通人偶穿梭在小镇中,紧紧抓住了游客的心,他们争相合影,成为小镇行走的一大景点。

彩虹眷村还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彩绘主题商品,设立创意商品的杂货铺,贩卖各式新奇的伴手礼及特色文创,让人目不暇接。游客可将可爱的童趣彩绘带回家。

这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乡村 旅游 的产品开发不能单纯的停留在看,更多的是要让游客参与互动进来,产品的开发围绕村庄 旅游 的主题,可以烘托乡村主题的氛围,这对于乡村 旅游 的发展是一个升华。

03 主要成就

现在走进“彩虹眷村”,地面上、墙壁上画满了色彩艳丽、造型俏皮的兔子、小鸡、猴子、小鸟、卡通人物、花朵、太阳以及彩虹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白色,绚烂的色彩和极富想象力的线条,让人们马上置身于童话世界中。村口那条数十米长的巷道是“彩虹爷爷”作画最多的地方,也是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的画色调明艳、热烈,地上用油漆涂成了红底,上面用白色和黄色等勾勒出小鸟、小鸡和兔子等造型;墙上则分区块时而以蓝色为背景、时而以白色或黄色为背景,上面画了数百卡通造型的猴子、猫和孩童。如今彩虹眷村已成为近年众多台湾兴起的彩绘村鼻祖,年接待量近200万人,其中7成以上是外国人。这里曾获选英国 旅游 网站全台十大Instagram 打卡点,日本网友最想去的拍照景点,以及国际知名 旅游 指南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 新书“世界的秘密奇迹”全球值得探访的景点。

作者丨李萌、田乙慧、邢浩宇

8. 乡村文化墙建设方案

为切实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以“美丽乡村、文明和谐”为主题,从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四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墙建设。

一是整合资源。该县把文化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四在农家”建设范围,把文化墙建设与城乡支部联建、部门党建帮扶结合,整合资源和力量,合力推进农村文化墙建设。

二是科学合理布局。根据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村庄布局、村庄规划、群众聚集区域等特点,依地势而设,使文化墙与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力求在呈现先进文化、文明新风等共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

三是不断丰富文化墙内容。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突出反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系列惠民政策;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和文明礼仪,突出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围绕本地经济建设的农耕文化和旅游文化,突出反映具有教育引导功能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家庭文化,以及宣传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的生动事例;围绕本民族特色、民俗风情为主,突出反映村庄的村情、村规民约、文化积淀、地理地貌、历史事件及人物、科普知识、婚育新风、环保知识、安全知识、卫生常识等。

四是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注重直观、生动、形象、活泼,图文并茂,雅俗共赏,采取国画、漫画、书法、彩绘、素描、喷绘等手段与谚语、歌谣、顺口溜等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多彩的文化艺术作品,在寓教于乐中发自内心地变“被动看”为“主动参与”。

9. 向艺术乡村的华丽转身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游客与创意壁画《骑单车的二猛》合影留念。 五合乡文化站供图

帕连村民跳起傣族嘎光嘎秧舞。 五合乡文化站供图

鸟瞰五合乡帕连村。 五合乡文化站供图

高黎贡山下,龙川江畔。从云南腾冲市区出发,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绕过几道山弯,几杆高达10米的“竹制毛笔”出现在视野之内——五合乡帕连村到了。

“我不知道其他省份的情况,但这些‘毛笔’绝对是全云南最大的啦!”驻足村口,同行的五合乡党委副书记(挂职)张占菊热情地讲解道,“这其实都是电线杆,通过绘画加工才变成了‘大毛笔’。”

五合乡党委立足资源禀赋,以美丽村庄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让绿色、 健康 、美好的生活环境成为展现五合美丽形象的发力点。2019年,五合乡选择在“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帕连,以嫁接艺术的方式,带动乡村 旅游 ,激活经济发展。在艺术的洗礼下,帕连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引得无数游客沉醉其间。

“能用艺术改变乡村,让我很有成就感”

顺着火山石块铺就的村道挪步向前,白墙、青砖、黛瓦鱼贯而出,徽派建筑风格民居鳞次栉比,汉文化符号在这个纯傣族村轻易可见,这便是帕连最大的特点。

“这里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只有6公里,距离腾冲市区也只有30公里,但之前的 旅游 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2019年6月,张占菊被选派至五合乡主抓乡村 旅游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她发现帕连的区位、民俗优势都非常明显,但缺少一张打响 旅游 名号的“关键名片”。

最适宜帕连的“ 旅游 名片”从何得来?张占菊带领乡村两级干部四处打探,寻觅可行方案。很快,紧邻腾冲的德宏州梁河县举办的“涂鸦艺术节”吸引了张占菊的注意。

在画家信王军心目中,云南的村寨虽是一片神圣的艺术净土,却唯独缺乏艺术教育,“就连阅读、谈论文艺的人都很少”。因此,2017、2018连续两年,他来到梁河县发起涂鸦艺术节活动,邀请数百位涂鸦画家来此创作,并开展公益教育。在艺术的赋能下,单调的巷道开始变得五彩斑斓,吸引游客源源不断地参观浏览。

“既然有成功案例在先,那帕连是不是也能‘移植’这一模式呢?”在获得乡党委同意后,张占菊委托帕连文化站站长陈以晓与信王军取得联系,多次向他发出来帕连考察的邀请。

终于,去年8月底,信王军一行四人来到帕连。在村里村外转了两天后,他们发现,尽管帕连拥有独到的傣族文化,但它也是一座缺乏亮点的乡村。“如果能通过艺术让老旧山村焕发新活力,这会让我很有成就感。”信王军说,离开帕连回到家没几天,他便设计好了改造方案。

“对传统傣寨进行改造,这需要有情怀的艺术家参与主导,信王军先生的方案就很好地融合了现代风格与傣家传统。”对于信王军的设计方案,张占菊等人很是满意。在乡党委、政府的协调下,200多万元改造资金迅速到位,3个月过后,信王军便带领团队入驻帕连。

自村口向西没走几步,只见黄土砖墙内,却嵌有一台废旧黑白电视机,屏幕上清晰显示着“你们的美术馆”几个大字,这里便是帕连村艺术改造的起点。

原来,在前期考察中,信王军了解到,帕连村民其实并不缺少接触艺术的机遇,每年都会有大批艺术爱好者来村写生。为了让帕连真正成为艺术乡村,让艺术爱好者与其作品能在村中找到一个“落脚处”,信王军决定拉上村民一起修建一座美术馆,即“你们的美术馆”。

“美术馆不是我们的,也不是他们的,而是你们的,这样更显得亲切。”正如信王军希望的那样,在与艺术家们的朝夕相处中,村民渐渐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天傍晚,在未完工的美术馆内,砌墙工人、耕田农夫、年幼孩童都纷纷拿起了画笔,开始学习作画。

可别小瞧了这些“菜鸟”画家,正是他们最先在“你们的美术馆”办起了个人画展。这不,在8月末的帕连,一场名为“一个 体育 老师的绘画展”正在这里上演。这名 体育 老师不是啥知名画家,就是帕连村村民杨正斌。

因为家中空房较多,信王军团队进驻帕连后,便一直住在杨正斌家。耳濡目染下,这名五合民族中学的 体育 老师也慢慢迷上了画笔。从鹅卵石画到青瓦片,从田园山水画到傣族民俗,短短3个月,杨正斌就创造了29幅作品。

“大家告诉我要想啥画啥,还教给我具体构图方法,知道我喜欢吃鱼,艺术家们甚至还用捕鱼工具捞篼给我起了艺名。”对于这个新身份,杨正斌很是满意。

为了更好利用艺术拉动帕连发展,信王军最近又开始将村中壁画制作成书包和服装,摆在网上销售。“这些纪念品的销售所得,最终还是要返还给帕连的,毕竟精彩地活着,比拼命赚钱更重要。”信王军笑着说。

“看着这些宝贝还有点用处,我高兴着咧”

对这个拥有百年 历史 的村寨进行艺术改造,村民们是什么反应?

“听说村里要发展 旅游 ,大家都高兴着咧!就拿建美术馆说起,开工第一天,全村上下老小都主动带上工具来到现场,一起帮着清扫整理,干劲儿可足啦!”张占菊说,“你瞧,这里是文举奇石馆,这便是我们村民自发捐建的。”

帕连村背靠云盘坡而建,村中地势因而起伏较大,巷道设计错综复杂。紧跟张占菊的脚步,在迷宫般的帕连走过几处巷角,抬首一看,文举奇石馆便到了,而这也是捐建者杨文举老人的家。

走入馆内,四面墙上尽是展柜,上千种奇石陈列其上,好不壮观。“你面前这块叫‘爱情石’,那边是‘东渡’,再旁边那个是‘美人鱼’……”杨文举热情地介绍着馆中藏品,声音浑厚有力,一点儿也听不出老人已有89岁高龄。

先后担任云南民族学院副院长、腾冲文教局文化科科长的工作经历,令杨文举对傣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颇为在意。因此,1992年退休后,他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安度晚年,而是举家搬回了帕连。

自费建阅览室、开办汉语培训班、请专家教授种植技术……回到家的这28年里,杨文举基本上一天也没闲着,脑子里琢磨的尽是村里的大事小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文举发现,帕连的石头资源很丰富,有特点、有灵性的奇石数不胜数。“遇到好看的石头,我就是背也要把它背回家,这都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贝哟!”这么多年下来,收集奇石成了老人唯一的爱好,一有时间,他便会欣赏起自己的收藏。

去年底,帕连村启动“艺术改变乡村”计划后,杨文举又动起了捐建奇石馆的心思。

“放心,知道项目资金不多,我不收你们钱,就把奇石馆建在我家就行,省得你们来回折腾。”至今,张占菊还记得初次拜访杨文举时,老人所讲的这句话。

事实上,当时杨文举的身体状况并不太好,大家都很担心嘈杂的施工会影响老人家休息。“你们尽管弄就好,不用管我,看到这些宝贝还能有点儿用处,我高兴着咧!”杨文举的表态,令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动不已。

今年年初,在共同努力下,文举奇石馆正式开业迎客,半年时间就接待了上万人次。

由于帕连 旅游 业是刚刚起步,景区创建工作面临着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民活动空间压缩等多重困难。为此,五合乡党委在帕连组建了村民小组,形成“支部到组、自管到户、商量到人”的治理新格局。

得知帕连村民小组成立了,杨文举很是支持,他主动报名,并担起了村规民约义务宣传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等多种职务。不仅如此,他还说服两个儿女加入了村民小组,一起为帕连服务。“不管用啥方式,只要能为家乡建设贡献份力量,我都愿意!”杨文举说道。

“在家门口开店,比生活在城市还快乐”

换上“艺术装”,吃上“ 旅游 饭”,帕连村傣家人的日子真的富起来了吗?

阿改,名叫杨秀改,是土生土长的帕连人。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阿改便去县城打工,结婚后为了照顾两个孩子,阿改不再外出,而是留在家中务农。但一年到头算下来,也没多少收入,日子过得很拮据,“那时候就连买一件60块钱的衣服都要想好几个月。”

眼见游客是越来越多,为了带动村民增收,帕连村民小组在村中各处设置了多个公共摊位,只象征性缴纳一点费用,村民就可在此经营餐饮生意,“阿改小吃摊”便是其中之一。

靠着自学手艺,阿改将自家种的菠萝、芒果调制成特色饮品,并制作软米、猪皮、撒撇等傣味 美食 ,供游客挑选。就靠经营小吃摊,阿改一个月就能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在家门口开店,既能照顾老人、小孩,还能接受艺术教育,这比生活在城市里还快乐!”阿改笑着说道。

曾经,在64岁的帕连村民白兴秀心中,老年人要想补贴家用,就只能带着自家种的洋石榴到公路旁售卖,“路途远不说,路边蹲一天,最多也就挣几十块。”

“帕连作为傣族村寨,民族特色这块招牌必须得发扬光大。”张占菊明白,若想真正发展好乡村 旅游 ,势必还要发掘傣家传统民俗的价值。

织锦技艺,是傣族的传统手工艺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一梭一线制成的织锦逐渐被机器化纺织产品替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严峻的失传危险。“如果帕连能恢复做织锦,一来可以继承傣家传统,二来还能增加 旅游 卖点。”张占菊不禁想到。

“但整个帕连,已经有50多年没做过织锦了。”对于重振织锦技艺,起初,白兴秀并不看好,“说实话,像我们几个做过织锦的老姊妹,因为年龄大了,具体细节真是忘掉咯。”

既然在当地找不到‘师父’,那就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11月,帕连村与龙陵县的一处傣寨取得联系。村民们分批来到龙陵,实地参观学习,最终成功将织锦技艺传归帕连。

包括“你们的美术馆”、文举奇石馆在内,如今的帕连已经形成了“五馆联动”的特色景点。“下一步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把乡村 旅游 与壮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帮助村民持续增收。”张占菊说道。

傣语中,帕连意味着“红岩下的寨子”。如今,艺术乡村散发出的“幸福光芒”已点亮了整片“红岩”,为傣家人带来希望!

10. 农村院子怎么设计

1、立意

根据功能需求、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立意既关系到设计目的,又是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构图手法的根据。

2、布局

布局是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问题,有了好的立意和环境条件,但是如果布局凌乱、不合章法,同样是不可能成为好的作品的。

3、尺度

尺度是指空间内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是设计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是决定建筑尺度的依据,正确的尺度应该和功能、审美的要求相一致,并和环境相协调。

4、细节设计

对于细节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在庭院整体空间里光有山水、花草、雕塑等并不足够,因为在这个空间里人们要活动,所以需要把很多的小细节处理好,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设计。



5、中式庭院

中国传统庭院深受传统哲学和绘画的影响,最具参考性的是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讲究虚实结合、若即若离的朦胧感觉,既要看到美景又要有一眼望不透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如何搭建农村艺术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9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7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1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3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8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7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8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