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才能做好一个艺术家
艺术家
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既包括在艺术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
艺术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在人类早期阶段,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尚未分离的时候,技术娴熟的工匠就是早期的艺术家。尔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最后分野,使艺术生产成为一个独立的精神生产部门,从而为专业艺术家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人类长期的劳动实践还为艺术家的出现创造了主观条件:一方面,它创造了艺术家的审美的感官、灵巧的肢体、健全的心理结构、熟练的技巧、能力等;另一面,它创造了人的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创造了整个社会对艺术不可缺少的审美需求。没有这种需求,也就不可能有艺术家的产生。
艺术家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主体。作为创作主体所具有的构成因素中,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是艺术家的主要内涵。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家必须具有的素质。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艺术家的主要道德品格。艺术天赋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艺术家总是具有某种突出的艺术天赋。就某些艺术种类如绘画、舞蹈、音乐艺术来说,创作主体艺术天赋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伟大的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艺术家应该是具有较高思想修养和良好艺术修养的人。传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思想家。艺术家的思想在艺术作品中是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这就比抽象的理论更富有生动性。艺术家对社会实践具有极大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主要是通过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品来实现的。它既可能给人以心灵的安慰,也可能给人以精神的鼓舞;既可能给人以虚静恬淡,也可能给人以骚动不安;既可能使一个民族的精神稳固和加强,也可能使它解体和涣散;既可能提高一个时代的趣味,也可能败坏一个时代的趣味;既可能对一定的社会起“润滑”作用,也可能对一定的社会起“磨擦”作用。如果说,科学家给自然以秩序,伦理学家给社会以秩序;那么,优秀的艺术家则给精神以秩序,在一个想象的空间里,给整个宇宙以最后的自由与和谐。
• 1)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设计师要能够标新立异、不断从设计的角度创造和突破约定俗成的观念和形式。设计师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师设计创造的基础。
• 2)发明创造的能力。设计师应该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思维方法上培养成创新的习惯,并将其贯彻到设计实践中。
• 3)专业设计能力。设计师要想把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够实现设计观念,完成设计过程的操作。
• 4)探索欲望和敬业精神。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多看、多问、多思考,勇于探索,并能够爱岗敬业。
• 5)美学修养和鉴赏能力。美学与现代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更广泛的边缘学科知识能使设计师拥有更加丰厚的美学修养,鉴赏能力的提高,靠设计师平时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的积累。
• 6)对市场的预测和超前意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随时关注市场上的需求及变化,并要有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的能力。并具备超前意识,从宏观来讲,应该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进行深入的了解,且能进行预测。从微观而言,对设计的物品的成本价格,销售前景要能够掌握。
• 总之,设计师是设计创造的主体,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成功的设计是必备的素质。
Ⅱ 艺术家要如何生存
达西先生经常收到那些艺术院校学生的私信,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毕业以后做什么?”对于很多书法、绘画等专业的艺术生来说,“毕业即失业”是很多人不得不面临的困境。
其实,从古至今,“生存问题”一直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今天达西先生来和大家聊聊之前的艺术家们都是如何生存的?(我这里说的艺术家仅指书画类艺术家,也可以带上比如装置,手工等艺术家。)
咱们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聊。
在聊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个词:艺术赞助人。就是艺术圈里通常会说的保护人策略,简单来说,就是投资人出钱让你来玩艺术。现在据说还有,但是具体能做成啥样就不清楚了。现在基本上就是画廊、展会和拍卖模式。
在西方,艺术赞助人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等一大批艺术巨匠,为什么他们会作为一个伟大的群体出现在画坛上?他们在艺术创作时靠什么为生?当你翻开美术史就知道了,它们背后总会有一个名字,这个人就是当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没有赞助人,有再高的天赋,再精湛的技艺,只怕也是见不了光的。
美第奇家族
“保护人”赞助的当然不仅仅是物质上保证创作的条件,成功的赞助人,其实是在尽可能的挖掘艺术家本身的财富,甚至是通过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期望,引导艺术家的创作,作为保护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金钱的供给,更多的需要他们对艺术思考的成熟度,这一点来说,并不是所有能出得起钱的人就能当好保护人。
而现在呢?
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专门搞书画创作的艺术家有80%左右的人被经济问题左右,无法完全静下心来搞艺术创作,有80%-90%的书画家没有经济实力出版自己的画册,进行宣传和包装。很多挣扎在二三线的画家为了提升知名度,不停地参加各种书画大赛和展览,但是他们获得的奖牌、证书,并不会给生活带来大的改善,反而平添了一份买书、参赛的费用。而且,大多数靠卖字画为生的书画人都面临现实问题:精品的创作费时费力,书画家没有出名的情况下,精品反而难以出售,书画商也不会出大价钱收购,为了生存不得不“量产”作品。
钱钟书说过:“年轻的时候,我们经常把自己的创作冲动当做创作才华。”无数年轻人认为自己有才华,于是一脑门子要搞艺术,至今也没玩出什么名堂。记得之前采访常年居住在艺术区的一位画家。他见证了太多由于经营不了工作室和作品而倒闭转行的艺术家。其中一位青年艺术家满怀信心来此开办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初期有成群的朋友来道贺,并表示羡慕。但是,随后他发现按自己理想的风格所创作的画作并无人问津,即使勉强卖出也抵消不了创作成本。此后,他开始随波逐流,大量模仿,创作一些市场上较火热的作品类型,甚至是“行画”。可以说,市场在变化,他的作品也在变化,但是尽管如此,这位艺术家仍没有改善经济状况,没过几年,他的工作室越来越小,吃住行越来越差,人也憔悴,最终,工作室无奈关闭。
然后我们再反问一下,艺术家们凭什么来引起资助人的兴趣?
艺术家首先要有能证明自己创造力的作品,其次要已经形成个人风格,并必然会成其为宗师流派,否则,其艺术生涯必定是短暂的。现在想一夜暴富的艺术流民特别多,他们充其量算一个匠人,根本又不具备匠人的敬业精神。能被投机家看上的艺人实在寥若晨星,他们不一定是大师,属于技法高明,懂得在激烈的艺术品投机市场上竖立起自己鲜明的特点。
这类人,坚持了很多年,大概就是现在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比较受追捧的那批。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完全是一个只存在投机的市场,并不具有成熟的以长期稳健的机制来为大师级的艺术家的出现提供机会。因此藏家们的眼光会追随市场的炒作行为,而不会花费大量的心思去发掘有才气的年轻艺术家,为其提供长期的资助,并利用自有的资源逐步地推介到市场。
所以,在我国,真正具有天分的艺术家,如果穷不死,最好能够耐得住,至少也得用十年的时间来磨砺,积累一定量级的作品,间接地利用一下网络,懂得分寸地推销一点作品,等待那位相士的出现。
有的人可能会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这么多网站APP总是可以卖我的作品的吧,如果你真的了解互联网,你就可以看到,现在很多艺术类的app自己生存都很是问题。甚至说APP的平均寿命可能也就2,3年。细心地朋友仔细想想,这几年不说网站,APP都换了3茬儿了吧!第一波死在沙滩上,第二波来了,第二波死在浅滩上,现在是第三波!
绝望吗?不用绝望
我们这个电子文明的世纪,如果你想要搞艺术,我想无非就是这几条路(自古以来也无非是这几条路):
第一条路是成为职业艺术家,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有能力以自己的创作为生。一般性的作品并不难获得市场,比如通俗小说,流行歌曲,符合商业需要的建筑、室内、服装、产品设计、摄影作品等等。至于这些赖以谋生的作品是否具有名垂艺术史的价值——我觉得创作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去考虑这个问题,享受创作的乐趣才是重要的。这条路充满了不确定。有可能你一辈子都卖不出去一部小说,如果你依然坚持创作(不是晃膀子的所谓波西米亚生涯,是真正投入的创作),有可能需要父母配偶亲戚朋友长期供养你,甚至一生,如果对方心甘情愿,那很好。但我总觉得,如果养了很多年这人都还没成功,多半这人就是不适合搞艺术的。
第二条路其实也有很多人在走,依附于官方或学术机构,或者得到艺术基金的赞助,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好的艺术家同时都是学者和专业研究者。
第三条路是做业余艺术家。谋一份稳当的职业,海关公务员也好,居委会主任也好,法律顾问、会计什么的都行,在业余时间创作艺术作品。大量例子证明,许多业余艺术家的作品甚至好于职业艺术家。概因心态不同,无需迎合市场,宽松自由,发自肺腑,也不拘泥于学院派的常规。尤其是写作,不接触社会绝不可能成为好作家的。曾经是娘子关电厂工程师的刘慈欣说,倒是在电厂工作的时候,创作效率更高。现在反而不如以前了。第四条路,放弃成为艺术创作者的打算(这未必是条黯淡无光的路)。谋一份稳当的职业,但做一个最好的艺术鉴赏者,甚至富裕起来以后赞助别的艺术家,成为艺术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者、评论家。一个时代的文化昌明,不但需要创作者,也需要最好的欣赏者。
但是无论如何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打着我很有才华的旗帜晃膀子。不要眼高手低。这都是离艺术最远的态度。也许大多数艺术青年仅仅是觉得“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希望凭借艺术而超脱凡俗,过着像小说里写的那种波希米亚式的生活。但殊不知艺术创作像任何其他领域的工作一样,需要大量枯燥乏味的训练和失败的尝试,过程漫长,毫无趣味,痛苦不堪,更需要长期的脚踏实地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灵感,所以注定只有少数人能坚持,所以真正的艺术大师实在是天作之和——每个时代都将以其独特的气韵症候,迎接这样的大师。
Ⅲ 行为艺术家靠什么生活,也就是吃饭。
一般来讲行为艺术是不赚钱的,所以行为艺术对行为艺术家来说只是个人爱好。就像一些人特别喜欢看书,但看书不能当饭吃啊,所以他们会各有各的生存方法。也许你小区的门卫,路边便利店老板或者电梯里遇到的木讷公司职员就是一个行为艺术家呢。
Ⅳ 艺术家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艺术家比你想象的有钱多的多!
我们总是会觉得那些艺术家们会很缺钱,总是认为追求梦想的人就一定养不活自己,因为像我们生活中大部分都是向钱财折腰的人。因为我妈说唱歌以后只能喝西北风,所以让我学经济;因为我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所以让我学经济。当初有多少人因为家长的这么几句话,所以都抛弃了自己当初的梦想转而向现实妥协。等到当初和自己一起相约报歌唱辅导班的人都开始签唱片公司的时候才开始追悔莫及。当初以为只能喝西北风,哪知道人家现在一场演唱会挣的比自己一辈子挣的都多。
再者,之前我遇到过一个全职在家做艺术的陶艺艺术家,人家说的很平常的一句话,如果把家里的一些淘来的古董卖掉换一套房还有多。
所以,在这个知识能够变现的年代,对于艺术家来说赚钱的方法不要太多。我觉得对于那些人来说才是人生赢家,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赚着小钱,何乐而不为呢!不像大部分人每天陪客户陪到深更半夜、喝酒喝到吐,最后赚的也只是人家的一个零头。
Ⅳ 艺术家不卖画或卖不出去画的时候,靠什么生存
你说的应该是画家,艺术家的画都是沉淀出来,都有一定的岁月积累,只要能称为家的一般画出来的画都不愁卖,画画的人多得很有可能画一辈子也卖不出去,所以很穷,大部分画家都有主业副业,来维持生计,等待运气、机遇、对艺术的造诣来完成漫长的艺术家之路。
Ⅵ 古代的诗人算是艺术家吗诗人又是靠什么赚钱呢
想想古人的生活离我们似乎已经非常遥远。但是对古代世界好奇的人还是会忍不住去想,我们的祖辈们究竟在千年前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无聊的时候靠什么来消遣?他们结婚的过程是不是很繁琐?诸如此类的问题恐怕都曾经在人们的心头浮现过。但是,即便现代科技再发达,也不可能还原过去的生活,我们只能在心里去想象。
很多爱好文学和诗词的朋友都想知道,究竟古代的那些诗人是靠做什么赚钱的,因为印象中都只看到他们吟诗作对,四处游历,很少会提到他们靠什么谋生。
虽然他们的出身大有不同,但是同为诗人,肯定存在一些相似的特质。不管是举世闻名的大文豪,还是一生平淡的诗人,他们本身都是艺术家。正是因为对诗词和对文学的热爱,才成就了他们的身份,成就了后人对他们的敬仰。
Ⅶ 想成为艺术家,需要天分吗
想成为艺术家,需要天分吗?这个问题从艺术诞生的那天起,人们就开始讨论了。说需要天分的有,说不需要天分的也有,二者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并以例为证,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说法。
笔者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通过了解中外艺术发展史和对大量艺术品的品读欣赏,认为想成为艺术家,是需要天分的。
巴洛克艺术重要代表鲁本斯,十二岁入教堂学习画艺,勤奋加聪明,鲁本斯画技提高很快,几年内画技超过了教过他的所有画师,可见鲁本斯的天分是很高的。但是鲁本斯的勤奋不怠更是难能可贵。在他已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公认的画家以后,鲁本斯又只身来到意大利,进行了长达6年的游历学习。在这里,他临摹了大量前辈大师的作品,后来突破创新,成为巴洛克油画艺术的开创者。
由于可见,艺术家的天分不只是在艺术上有过人的禀赋,更重要的是使天分通过勤奋努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天分和勤奋是一个不可分的组合体。勤奋才是最大的天分。
Ⅷ 艺术行业的人是怎么赚钱的
纯艺术家的话,主要是画画,跟画廊合作,销售作品。不足以维持生计的话,很多也会去有些商业合作,如:教画画,插画,漫画,艺术衍生品,做些艺术项目的商业合作。很多艺术家把自己作品放在平台上,不销售,为了推广自己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资历和年龄,是一部分参考,更多的,是看艺术家的才华,持续性,坚持性,创新性,表现力,独特的风格。
Ⅸ 艺术家怎么赚钱
艺术家要想赚钱其实不难,只要你够的上艺术家的标准。
一个符合标准的艺术家,因为有了一技之长,混口饭吃其实是很容易的。
先说书法家的例子,我见过一个在国内书法最高展览奖——兰亭奖上获得过大奖(一二三等奖都算)的书法家,他赚钱的方式主要有四条:一是在市级书协任职之外,赚点工资;二是利用业务时间办书法培训班,有了获国家级大奖的经历就是金字招牌,这个奖不好拿的;三是卖字,利用网络拍卖,隔三差五的还能成交一幅,一幅几平尺的字(艺术价值尚可),大约2000元左右即可成交,算是良心价了;四是为一些企业和小商家的店铺题字,一幅字就收个千儿八百的的润格。
综合来看,收入也是不错了。
画家的赚钱方式跟书法家也差不多。
特别是学院派的美术系教授,历来就更是不缺钱了,赚钱更容易。
Ⅹ 艺术家到底以什么为生
自古以来,艺术家到底是以自己的作品为生,还是靠他人供养,还是另谋职业来养自己的艺术梦,文艺青年梦想的那种波西米亚式的生活究竟是不是艺术家的真实状态?那么,我们就来仔细探究一下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们的经济来源,大概可以更真实的了解艺术是如何介入现实社会,并在社会当中起着什么作用。
论经济来源,所有艺术家大致可以分为职业、官养、私养以及业余(以其他职业谋生)。史上大多数载入史册的艺术家都是职业艺术家。在他们活着的当世(有能力)以出售自己的作品为生,养家糊口。在照相机发明以前,一个老人要让自己未出世的曾孙知道自己的长相,唯有请一个画家为自己画一幅像,该画家不必有多少进入艺术史的抱负,但他要画得像雇主。无论东西方,在古代一般性的画匠是三百六十行之一,和其他贩夫走卒一样,并不拥有多少身份上的优越感。他们必须像一个私营业主一样,对自己的产出作品负责,否则有破产的危险。
文学方面,中世纪的宫廷诗人通常由王宫贵族雇佣,根据他们的喜好创作史诗或情诗,他们的诗歌是需要交付给雇主的产品。巴尔扎克和大仲马的长篇连载小说,是在没有电视剧的时代,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产品,大众争相阅读它们,他们相当于热播的连续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