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傅雷让儿子当什么艺术家

傅雷让儿子当什么艺术家

发布时间:2022-11-20 18:21:55

‘壹’ 《傅雷家书》中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什么

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 ,次为艺术家 ,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贰’ 傅雷在哪一年的家书中告诉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一九五四年的

‘叁’ 你觉得傅雷最终希望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儿子在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的艺术境界.做一个坚强的人 ,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

‘肆’ 在《傅雷家书》中弗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会做人的人。要有信用,要有责任感,在学会了做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

‘伍’ 傅雷教导儿子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答案:德艺兼备、人格卓越

‘陆’ 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5.5.16)中告诫儿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是如何说的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6)傅雷让儿子当什么艺术家扩展阅读: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傅雷家书

‘柒’ 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什么

《傅雷家书》中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人 ,次为艺术家 ,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共有两则,第一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第二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欣喜成功的时候。这两封家书从两个方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傅雷和傅聪两父子不仅是生活中朋友,而且是艺术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颂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7)傅雷让儿子当什么艺术家扩展阅读

翻开《傅雷家书》,你看发现:教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傅雷格外的用心。“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做人最忌交浅言深。”教会孩子和世界相处的能力,才是父母对他最大的保护。孩子能融入社会,游刃有余,才是父母最值得骄傲的事。

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个“狠心”的父母。傅雷在孩子学习上是出了名的严厉,对学业教导只一句:“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俗话说,惯子如杀子。那些会“逼孩子”的父母,其实活得最明白。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与其让孩子未来后悔不已,宁愿让他现在埋怨自己。

‘捌’ 1.傅雷为激励傅聪,寄了一份什么稿给儿子,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艺术家

傅雷为激励傅聪,寄了一份书信稿给儿子,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品德与才华并重的艺术家。

其中在学习上给傅聪提出的建议:

1、多写作多思考,用写信的方式训练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傅雷反复强调让傅聪写家信,其用意是:

①讨论艺术,激发傅聪对艺术的思考。

②艺术家要把自己的感想、心得,传达给别人。

③只有写下来,才能锻炼一个人的思想和才智。

2、做好时间管理,做事情要有计划。

傅雷希望儿子要控制事情,而不要被事情控制。

相关介绍: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着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

1、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2、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3、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

4、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玖’ 傅雷家书中教导儿子待人要……,做事要……,礼仪要……,要做一个……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中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常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

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9)傅雷让儿子当什么艺术家扩展阅读:

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欧洲学艺的孩子的家书。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拾’ 傅雷: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最后当钢琴家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上面的两段话均出自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里,相信阅过《傅雷家书》的读者一定不会陌生。

在第一段话里,能看到大多数父母的影子,对于长大的孩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父母就是这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成才有所用。但是,等到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

总想着打个电话问问近来可好,却几度踌躇,最终还是放下了手中的电话。
在父母的心里,可能不打扰,给予子女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也是一种爱吧。

而第二段,写出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深深地忏悔。傅雷在教育儿子傅聪时管教甚严,虽说是望子成龙,但太过严格的教育在一定程度对孩子的心理状况会有不利的影响。打个简单的比方,中国人自古至今一直信奉“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不能说毫无道理,只是这样的信条之下,有多少父母子女渐渐疏离、甚至反目成仇。本该是世界上最亲密无间的亲人,却变成最不能吐露心声的人。

曾经看过这样一条微博。

不知道多少朋友小时候曾被父母揍过、被父母误解过、被父母强加的思想压得喘不过气,现在的你释怀了吗?

“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谁都懂,但傅雷并不是一味的严教,在对于艺术方面,傅雷更多地是对儿子的鼓励与适时的指点,在时局动荡的年代,傅雷与儿子在一纸家书中探讨着着人生、艺术、世事,“先做人,其次做艺术,最后做钢琴家。”这是傅雷对儿子的要求,他曾说“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抛开《傅雷家书》不谈,傅雷还是一位作家、美术评论家,更是一位翻译巨匠,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着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协会吸收为会员。

作为翻译家,人们说傅雷“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向国人译介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曾深深影响了不止一代人。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优美的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傅雷一生痴爱艺术,他欣赏艺术的美,常常有独到的发现和感悟,似乎比别人多了一双慧眼。他总能感受到艺术美的精魂,引发起感情的汹涌澎湃,因为他有一颗天真单纯的心灵。他像是活在艺术美的世界里,孜孜地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太唯美太理想化了,他就显得很孤独,也很痛苦,与世俗似乎有点格格不入。最后,也是为了美,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傅雷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自成一家,他翻译的某些作品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他“追求神似而非形似”的风格,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的大批翻译家。翻译不是简单对语言的转化,必须表明文化立场、文化的视野和对文化的追求。傅翻译不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它作用于文学,作用于文化的意义不可忽略。翻译是打开外面的世界,通过文化交流,丰富自身世界的一种渠道。

拆句之难,普通话是人工的,缺少方言的生命与灵魂,翻译时总是胆子太小,真正爱好,定能译好。

旧译《高老头》改得体无完肤--极尽方法传达原作意义,而不在字面或句子结构上。

数一数二之书,落入不三不四之手。假定你是原作者,用中文写作,翻译不易有成绩、风格最难讨好,翻译仍需熟读旧小说。

中国人的审美观与西洋人出入很大,译者的个性、风格,作用太小了。

空谈理论没用,主要是自己动手。

吃足苦头,决不能有好成绩。

艺术最难的是完整,译的东西过了几个月看就不满意,非细细研究不能动笔。

天资不足,只能用苦功弥补。

阅读全文

与傅雷让儿子当什么艺术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9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7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1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3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8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7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8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