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让艺术作品更优秀
完成一幅作品并不容易。你的眼界、感官、品味、设计??都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修炼成型。辛苦的工作、咖啡和漫长的夜晚对艺术家们来说再平常不过。
入行多年,你更加了解自己了吗?还需要什么来提高你的技术,哪些地方你能处理得更好呢?
就职于迪士尼的概念艺术家Luca Pisanu列了10个小贴士,对大家改进自己的作品应该能有一些帮助,无论短期或长期的创作。不管你是新人还是专业人士,这些小贴士都能派上用场。
作者:Luca Pisanu
迪士尼艺术家,洛杉矶
概念艺术家Luca Pisanu就职于迪士尼
主要负责动画和游戏的概念设计
参与了《海洋奇缘》、《恐龙当家》等着名动画电影的制作
与此同时,他还有着很多其他身份
吉他兼鼓手、漫画家、插画家、3D艺术家??等等
Luca Pisanu在ArtStation上分享了他多年创作总结的10条Tips
*原文标题:ArtStation干货| 10个让你的作品更优秀的方法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文章首发于@HART,已获授权转载。
1.知识
也许你在长期创作的过程中就能发现它的效果了。这是一切的基础。它在你的意识里逐渐成型。你印象中存留的画面越多,你的创意就会越好、越丰富、越清晰。
这么说吧朋友们,走出去,去学习你身边的一切:微小的细节,光影的呼应,为什么光经过反射之后会呈现那种颜色?即使你身处一个无趣的环境,也要保持好奇和专注。相信我,有大量的信息等着你去获取,并应用到你的作品中。知识是建立自己创意结构的第一步,缺少知识的积累,创意会变得贫乏无趣。
2.计划/研究
一些艺术家在没有确切计划的时候就急于动笔,这倒没什么错,因为它们对尝试来说很有用,能让你在你没有灵感的时候打破僵局。
虽然这条小贴士不会让你的灵感神奇地重现,但肯定能帮你建立一个扎实的起点,让你最终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作品——我指的就是在你开始创作之前制定一个确切的计划。
对我来说,创作前最有用的步骤是,绘制很多每个只有几笔的小缩略图,提供给我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如果这些小而潦草的图能够派上用场,那这就已经是一个很棒的开始了!
去网上找,不要怕右键大量有关设计、光照、氛围、叙事等等的参考,然后去分析它们,弄明白它们好在哪里。把这些信息存在你的脑海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会积累很多素材,为你的下一幅作品做好准备。
3.我想表达什么?这真的是个好的创意吗?
所有的艺术家都经历过这样的场合:我们花了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来完善一幅作品的细节和信息,直到最后才发现,其实那个创意并不怎么样。
上文我提到的“计划和研究”是完美的开始,但是首先,它们得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创意的基础上才能成功,让你和你的观众一起成长。
花点时间,问问你自己一些关于这个创意的问题:这个画面的5分钟前发生了什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这是最能表现我设想的姿势吗?这个有必要画吗?这只是很多问题中的一部分,让你设计的第一步扎实可信。你也可以问问你信任的朋友:他们怎么想,他们在你的作品里能看到什么。
4.在剪影中思考
视觉语言可以转换成图形。我们需要锻炼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大块构图的每一部分,还有我们需要放在这个场景中的人物和要素。不要等花了大段时间刻画出所有东西的细节之后,才发现你想把这座山稍微往左边挪一点。
剪影间的和谐至关重要:试着玩转大小缩放,转角软硬,高低对照和比重权衡。这是你的地盘,这些要素是你的工具,如果都各得其所,它们将完全按照你的构想来叙述整个故事,将读者的视线引到作品的焦点上。
5.设计是关键
设计是赋予你作品特征的关键。它是体现作品含义信息的集合展现。
为了表现你的风格,并突出你作品的设计,你必须知道事物在现实世界里是怎么运作的。比如,真实的光线为何会照亮物体?怎样照亮?又比如一个角色是怎么做出某个动作的?为什么要做?观察现实。我知道我一直在说这句话,但这真的非常关键。一旦你掌握了,你就能知道如何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让人信服的个人风格,同时在心里清楚,哪里该推进,哪里该避开。
6.灰度,灰度,再说一遍,灰度
我说了灰度吧?一定要把它弄对。灰度是赋予你作品深度的关键。哪怕是最精细的绘画、最惊艳的元素和设计,如果配上了错误的灰度,那所有的表现、情感、说服力、冲击力等等等等,都会前功尽弃。
不断检查你的黑白稿以确保进展顺利,一个好的练习可以简单地只画明暗,不在意颜色、细节等。尝试在缩略图中只用黑白两色来画吧。
7.休息一下
我建议你尽量什么都画,在哪儿都画,以不断刷新自己的创造力:这能让你充分发挥想法,看看你可以想象出什么。
但也要确保自己能通过做其他事得到休息:读书、探索、摄影、散步、运动??等等。作为一名艺术家,你不仅要放松你的精神,更要潜意识地把每项活动作为自己的学习体验。我发现这样回到工作状态之后,效率能提高十倍。
8.安置好你的主体
你的创意需要有一个确切的焦点,清晰可见,不要给观众造成任何疑惑。
即使只用三分法构图来创作也可以乐在其中。围绕你的主体设置视觉引导元素,别让它们太挤或太乱。不要让任何表达不清的东西干扰视线。一个优秀的练习应该能从作品的边缘开始,让线条将你的视线引到作品的焦点。确保这一过程不受阻碍,也确保你寻求新方案的尝试不受阻碍。
9.色温
另一个对画面的叙事性和感染力而言至关重要的方面是色温的选择。
色温不能随意,它必须根据特定的氛围来选择。我需要我营造阴森的感觉吗?可能它是邪恶反派的老巢。再或者,你是不是想用这幅画表现一个安全的地方?以上只是两个非常基本的场。
更大的挑战是通过玩转色温来控制画面,用最常见的颜色来表现完全相反的氛围。将现实夸张化,不要拘泥于晴天的高饱和度色彩,通过控制光线来主导自己的作品。
10.退一步,再回顾
考虑了全部这些要点之后,新人艺术家们可能会发现,认真学习之后的结果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笔。
这不是什么特别糟糕的事情,但有时在到达某种程度后,最好的选择就是收工,然后开始下一个项目。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一幅作品已经表达了你想表达的一切。通常一幅作品完成得比我们想象得差,因为我们总不自觉的画蛇添足。
所以,我的朋友,确保你知道什么时候停笔,在你使用的任意一个平台前欣赏你优秀的新作品吧。为自己感到自豪,然后带着每幅作品给我们的新知识,再次出发。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HART
@鸽鸽大
欢迎大家投稿,推荐有意思的文章~
论坛投稿邮箱(E-mail):
论坛媒体联系邮箱(BD):
论坛志愿者报名邮箱(Volunteer):
—独立思考,趣味表达—
Ⅱ 如何让艺术作品更优秀
其实每件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通常都是我们人类赋予了他所谓的价值。想要艺术品更加的优秀就不要过分的模仿,可能有时候跟随着自己的心走这件艺术品就有了独特性。生活当中我们更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为艺术往往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将生活当中的种种寻常事结合到艺术品当中就能够显得更加的优秀。
如何结合呢,可能大多数的人还是没有分寸,当你看到了美丽的落日,你用画笔将他记录了下来,这实际上就是一件艺术品了。但是这种艺术品往往得不到认可,因为他们往往缺乏文学性。想要让自己艺术品变得更加优秀,很重要的点就是让他充满着文学性。
其实早期借鉴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也是必经之路,当然并不是抄袭而且看到他的艺术品的本质,这样才能够有助于自己的理解。
Ⅲ 时装设计中,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唐三彩并且与此同时进行一些创新呢
1.设计师们加强对唐三彩艺术的了解
3.对唐三彩造型元素的应用创新
一方面可以从唐三彩的造型中提取出一些图案元素进行运用,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唐三彩中唐代人物造型进行时装设计。服装中的图案与装饰同样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很好的体现设计者的创作主题与文化引导,因此在对唐三彩原色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元素作为服装的图案和装饰,比如当设计者从丝绸之路上的唐三彩上寻找设计灵感时,可以将唐三彩上的器皿、动物模具中具有特色的纹样进行提取,包括马、牛的一系列静态与动态模具、以及器皿中的宝相花纹,他们的形态进行勾勒之后,用涂鸦的方式把模具的生动以及肃严的神态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服装上。这些传统的纹路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将会呈现相当好的艺术效果,同时可以很好的展现我国的传统文化。
Ⅳ 作为设计师如何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让传统的成为时尚的。
传统文化“跨界”参与当代艺术设计、融入现代文化潮流的优秀实践大量涌现,一股新的“中国风”已成设计风尚,真正有生命力的“中国风”设计,一定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要想让流动的传统与生动的当代对接,就得有意识地突破,让传统文化元素与不同文化语言进行融合重构。
超越“形”的借鉴,做到“意”的延伸,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思想深处。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形成了一条未曾间断的传承脉络。对“中国风”设计来说,这是一个拥有丰富形式、深刻内涵和无穷魅力的中华文化资源宝库。文献典籍、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叙事资源浩如烟海,书法、绘画、篆刻、雕塑、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各有千秋,建筑园林、染织服装、器物用品等工艺美术数不胜数。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源库,如何取用,怎样转化,以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呈现怎样的视觉语言,尤其考验设计师的眼光与功力。以中国元素为抓手,焕发经典元素的活力。所谓中国元素,是指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而形成的、具有典型中华文化内涵的元素,如极有辨识度的汉字、水墨、书法、青花瓷、京剧脸谱等。“中国风”设计一般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但这种表现不是简单堆砌与罗列,而是力求地道、考究,还要充分挖掘转化活化的可能,使其成为设计创新的活跃因子。电影《黄金时代》海报设计中,宋体字的撇捺横竖点成为人物行走的森林,意指电影的主人公们在文学文化的世界游走、抉择、冲撞,汉字的间架美感与文化气息跃然纸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设计形式来源于篆刻肖形印,篆刻艺术刚柔并济的力道、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北京开放的姿态、人物奔跑的动感,多重意蕴融于一方印中,大气庄重又充满活力。这些都是巧用中国元素、将传统韵味和现代气息相结合的优秀案例。
Ⅳ 影视作品的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其实就是影视创作的创新。
包括:剧本的创新,拍摄手法的创新,道具的创新,特技的创新。
导演就相当于一个艺术总监这样的总经理级别,那自然也有管理方法的创新。
演员自然也有表演方法的创新。
Ⅵ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线,根据学生发展特征,充分挖掘教材,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创作学习活动中,获取创新的成功体验。时代跨入新的世纪,素质教育的浪潮正在教育战线奔涌而来。自己作为一个美术学科的教师,就美术学科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美术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帮助学生唤起主体自我,展现独特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目标与方向。下面,就我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写生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写生训练,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绘画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贵在创新,但创新灵感与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把学生局限在教室内和课本里,让学生闭门造车,学生必然思维板滞,缺乏创新意识。为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便是让学生走向自然。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在对大自然的观赏、概括、提炼和领悟中去掌握。通过观察和活动,学生对大自然有了一个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大自然的人、物、鸟、虫;雨、雪、冰、霜等自然现象以及自己学习、生活中一些富有情趣的瞬间场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种探索自然美、描绘自然美的情趣会油然而生,这种欲望就是每个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画人物速写》、《大扫除》、《画鸟》、《冬天》等课时,我提前布置让学生到户外认真观察其有关形体特征,并认真做好文字记录,画好草稿,等到上课时再引导学生到室外进行认真观察,通过写生画出形态各异的人物、房屋、树木、情景。又如在教学《画鸟》一课时,我告诉学生说,我们家乡县城鼓楼东街两旁的大树上,每到晚上就有许多乌鸦在那栖息,大家可以去仔细观察。学生听后非常高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在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亲自观察鸟的形态、色彩等活动情况,使学生的艺术创作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绘画中得以实施。
二、重视欣赏,激发情趣,培养学生审美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美术课本中每册都有一定比例的欣赏课。俗话说,见多识广。欣赏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而创新思维的教育和学生的审美活动是分不开的。为此,我在上这一类课时,通过作品展示、欣赏、讨论、评析来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前,教师要有精心的准备,以便上课时有目的、有层次地向学生介绍艺术作品:介绍其作者身世生平、画面内容、构图特点和内涵寓意,以引起学生的艺术共鸣。还有些课本中没有的作品,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制作。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第十一册《外国雕塑欣赏》一课时,其中有两幅作品分别为《狮身人面像》和《弋拉斯战士》,我先从两幅画面的时代背境讲起,结合图片,让学生通过欣赏、讨论、评析,使学生了解这些作品所包含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包含的寓义,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立体作品的艺术美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在艺术表现时不断创新,是创新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
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通过长期的绘画实践得以提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艺术创作的永恒原则,而“艺术贵在创新”却是这个原则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总是鼓励学生用“不断创新”的方法进行作品创作,即在创作时,课本范图、教师范画只作参考,忌讳重复、照搬,树立学生“天天有新我,天天有新作”的创作信心。如在教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用鲜明色作画》、《画报纸屑拼贴画》、《影绘装饰》等课时,我在讲授了有关鲜明色、拼贴画的设计制作知识、影绘的设计知识后,让学生欣赏了教师的范画和课本范图,我就要求学生今天的作业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不要出现重复照搬、雷同等现象,尽自己最大能力,自己去构思、自己去设计创作。学生在这种要求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设计,大胆创新。有的学生利用影绘的方法绘制了花朵、桃子、天鹅、爱心等构思新颖的图案,很有创新特色。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得以提高。
四、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突破口。
创新教育实施的突破口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把启发教育作为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探索创新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启发教育便是一种创新教育。在日常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学习和创作,并在关键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画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极大限度地引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给学生创设一个展
Ⅶ 西方后印象派作品的艺术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西方后印象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是相对于以莫奈、马奈为代表的早期印象主义画派而说的,后印象派和印象派同属于印象主义画派,二者一脉相承,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等。
那么,后印象派作品的艺术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句话,就是更加注重画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情绪的释放。
梵高的《向日葵》、《星空》等运用色彩的交织变幻和线条笔触的变化,释放出一种热烈奔放流动旋转的情绪,同时诠释着生命和自然的强大的活力,画中内涵十分丰富,给欣赏者以多方面的解读思考和想象。
塞尚致力于探索油画中新的造型表现手法,偿试改变一直以来油画造型以客观物象为基准的传统表现手法,探索立体的新型的油画版块组合模式,成为二十世纪抽象主义油画的先导。塞尚被誉为“西方现代油画之父”。
Ⅷ 简述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①继承是创新的前提: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在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内容、审美观念、形式、艺术种类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②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
对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是继承的原则。我们要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两种错误。
③创新是继承的目的:
从艺术作品来说,创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创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创新。艺术内容的创新即创造新的艺术形象、表现新的思想感情,这是艺术作品创新的主导方面。艺术内容的创新必然带来艺术形式的创新,即艺术作品组织结构与艺术语言的创新。
(8)艺术作品如何增加多元素的创新扩展阅读: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作为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艺术革新作为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艺术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本质所决定的,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和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共同决定的。
继承和创新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规律。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目的。继承和创新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割。
Ⅸ 试论当今社会对于艺术作品中艺术创新的理解
谈艺术创新的本质
文章来源:《美术报》2006.1.14
作者:薛宣林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灵魂或原动力,更是人类艺术发展的生命。纵观全部美术历史,艺术史上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无不以突破和创新为契机。在景象万千,变幻莫测的艺术长河中,最终能够流芳百世的只能是那些集创造性,特色性和美的规律性为一体的“千古绝唱”。而那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缺乏个性特色的所谓艺术或伪艺术,必将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不断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艺术创新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创新。千百年来,艺术创新特别是中国绘画艺术创新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艺术创新的本质问题,不仅关系到整个艺术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到每一个致力于艺术创新者的成败。那么,艺术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呢?换言之,怎样的创新才能算是成功的创新呢? 一、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特殊形式,决定艺术创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创新。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指抛弃旧的,建立新的。一般意义上讲的创新,往往是从使用价值上来进行判断的,必须考虑到他的时效性、实用性,价值性等因素。要看能否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否做到创新成果价值的最大化。一项伟大的发明和创新可能对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一些不能够达到上述结果的创新,有可能是无效的或者说是多余的。所以,我们说,创新也应分为有效的或有价值的创新和无效的或无价值的创新。自然创新如此,艺术创新也应如此。因此,艺术创新也存在有效的,有价值的创新和无效的无意义的创新。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去力争做到价值创新。即必须符合或具备审美的特殊性。也就是说,艺术创新既存在创新的一般概念,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要做到或解决艺术创新问题,就必须在审美的特质中寻找答案。 (一)、审美的特质决定了艺术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的真伪。 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它的存在与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各自不同的审美需要。正因为此,就决定了艺术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首先是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脱离了视觉艺术范畴的创新,不是我们这里所讲的艺术创新。也就是说无论怎样创新,它必须首先是造型艺术。即都是用笔或相当于笔(如刀等实际起到笔作用的替代工具都可称为笔)。色彩、墨等物质材料在纸、编织物、木板或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成可视的形象。这是一个基本的界定。当然这里主要讲的是绘画艺术,无论你怎样画,怎样开拓,它都不能脱离造型艺术这一视觉艺术的框架。讲到这里,大家可能感觉到许多与之不相符的所谓的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曲解。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仅仅追求新、奇是远远不够的。
创新离不开对新、奇的追求,没有求新、求异、求变思想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做到成功创新的。但创新不是随意的、盲目的,尽管康丁斯基从一次将画放倒了,引发抽象画的创新,但不等于康丁斯基的创新就取决于这一新、奇的发现或举动。这一点在他其后所着的《论艺术之精神》中得以佐证。新、奇的思想意识并形成独特艺术思想,且最终变为完美的全新艺术品,才真正实现艺术创新。与之相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大笔在一个大操场上写一个大字,或用气功画画,或用身体滚画等等新、奇的举动,就根本不是艺术创新,甚至根本就不是艺术。因为,我们不能从形式上看出有其独特的审美特质。我们只能从这些新、奇的行为中,看到了杂耍表演的动作或结果。所以不属于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的范畴。包括我们许多画家,练就几种熟练的技巧当面作画搞笔会,从本质上讲也近似于伪艺术的杂耍表演。可令人吃惊的是,我们的媒体还经常当成艺术新闻加以报道。
(三)不美反丑的“创新”决不是艺术。更谈不上艺术创新和绘画艺术创新。
这个问题,我这里一讲就明白了,可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些艺术家,打着创新的旗号,在制造着不美反丑的“艺术”。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有的不美反丑的“艺术品”价格炒的很高,而且还在不断上涨。但最终都逃脱不了被历史所唾弃的命运。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与一般商品一样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也是有其价值属性的,他的价值属性就是审美的特性。如一种食品它具备满足人们饮食的需要,所以才有价值。当人们吃完消化后,其食品的功能也随时消失了。它就由一种食品物质而转化成了垃圾物质。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也如此,它作为一种精神物质的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就在于它的审美功能。记得十几年前,我在深圳的时候,有一位画家拿来一幅画的全是骷髅的画,给我看,问我画的好不好,算不算创新。我问他,你是为谁而画,你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医学还是为了艺术,他说他不是医生,不为了艺术。一幅自己可能看了都害怕的画,怎么能称得上是艺术呢?因为这类所谓的创新艺术品,已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审美的功能,只能是属于垃圾的范畴。如今,在艺术市场上,一些不美反丑、怪模怪样,看了令人很不舒服的所谓创新艺术品比比皆是。有的价格还在节节攀高。这些失去或部分失去审美功能的“伪艺术”,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二、艺术创新尤其是绘画艺术创新的本质等于美的创造。
在浩如烟海,广漠无垠的艺术世界里,唯有美到极至的艺术品,才能真正受到人们的追棒而流芳百世。千百年来能够世代相传,不断创造价格奇迹的艺术品。首先,都是来自于艺术奇迹的创造者。完美的作品只有凝聚了创造者们的全部生命和智慧。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艺术创新和绘画艺术创新,就其本质而言,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和条件。
(一)、美是前提
如前所述,一个令人恐惧或让人感到厌恶的作品为什么不能称其为艺术品呢?因为它失去了艺术的本质前提——美。所以就失去了艺术品的特质。因篇幅有限我这里不能就审美的问题展开论述。“美是引起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整体和谐与统一” (详见《薛宣林艺术论》第108页)。艺术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必须以美为前提。这是因为作为视觉艺术而存在的造型艺术品。它是以审美客体而存在,即首先应具备,让人能够产生美感的特征。也就是说审美是由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关系而共同存在的。只有能够让审美主体产生了共鸣或美感时,审美的客体才有价值——美。若我们的审美主体不能从审美客体中产生美感或美的享受。那么就没有完成审美过程,客体就没有作为审美对象物而存在,构成审美形式,那么,客体就失去了美的特性。这样的创新就是失败的,是毫无美学价值的。在失去了美的前提下的任何艺术形式与内容就没有审美的价值。倘若客体对主体不仅没有产生美感,甚至使人产生非愉悦感。那么,对象物就与丑和恐惧划等号了。这就如同我们在森林里看到美丽的老虎,在散步时听到枪声毫无二致了。也如同我们看到有些人画的画,反而让人想到死亡等一样。美感荡然无存了,还谈什么艺术创新呢?由此可见,任何让人感到不美的创新,都不是审美意义上的创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美的艺术必须能够引起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整体和谐与统一。正如我们平常所说人能够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令人陶醉。
(二)、创造是艺术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的基础。
任何没有美感的艺术创新是毫无审美价值的。那么,仅仅美还是不够的,没有创造的美,同样没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就如同我们经常在市面上看到一件《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品,便宜的几乎到一般小商品价值的地步。这就是因为失去了创造性。也就失去了艺术创新的价值,就变成了一般的工艺品,而不是纯美术品了。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是不可以重复的,我们说工具是可以重复的,但真正纯粹的艺术品是不可以重复的。如我们盖一个与古人一样的房子,一样可以居住。但画一幅与达芬奇一样的画,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内容如此,形式更是如此,我们讲艺术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中的创新主要就是形式的创造。如我们看第二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和第二部《西游记》很少有人坚持看完,而且都说不如第一部好。其实并不是原来的演技不好,而是审美特性所决定的,任何重复的美,因为失去了创新性,所以也就失去了审美性。人们看了因为不能产生美感而厌烦。同样,当你看了某人画的画,风格、技法与某某大师一样时,你自然就不喜欢,认为没有价值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艺术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必须是一种创造,而且最好是全新美的创造。这种创新就其本质而言,是对古人的一种超越,是对传统的一种变革,又是在发展中的一种继承。他必须是一种前无古人的超越。哪怕是不成熟的。由此可见,一些模古、模师的作者们是多么的徒劳和可笑。其艺术品的价值又能有多大呢?
(三)艺术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创新必须是美的创造,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大凡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美的创造者。古往今来,任何伟大的艺术大师,他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都是艺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作品都凝聚了大师们生命的结晶,都是美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体。达芬奇、凡高、毕加索、徐悲鸿、张大千、吴昌硕、黄宾虹、林凤眠,傅抱石等等 。他们都以接近完美的创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艺术的创新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创新必须是美与创造的完美结合。越是将两者高度统一的创新者,其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就越高。 综上所述,人类艺术美的历史,都是美的创造者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当创新成了我们文明进步的自然法则时,我们决不能忽略美的前提。失去了美的前提的任何艺术创新都是毫无意义的,与此同时,失去了创造的美,也同样失去了艺术的审美特性。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创新,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美的创造。
文章来源:《美术报》2006.1.14
参考资料
文章来源:《美术报》2006.1.14 薛宣林艺术网
Ⅹ 如何培养在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通过思维不仅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即内在联系,而其要在此基础产生新颖的、独特的和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求异性、灵感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特征。艺术设计学生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十分重要。
首先,必须加强学生的文化素教育,拓展理工类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是建立在科学与设计基础上对形式、色彩、结构的设计与实施的总称,是需要把科学、艺术、生活、文化、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等只是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根本性任务是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使人们获得情感和审美上的享受,艺术设计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重任。因此,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拓展边缘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尤为重要。
其次,加强对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学习。
这对于艺术设计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创造性思维不是反传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需要借鉴传统元素创造出新的元素。特别是我们的艺术设计,它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人群中形成,它需要传统的启迪。艺术设计需要创造想象,需要灵感。人们在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引领下,创造更美好更新奇独特的事物。不同国家的历史渊源以及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设计思想。德国设计风格历来严谨、理性、重视功能性;意大利设计风格更多的突出优雅与浪漫的特征;日本的设计则是高科技的创新与传统工艺的较完美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博大精深。如:北京奥运会由我国着名设计师设计的奥运会标就是利用了中国的诗、书、画、印的传统元素,并创造性的运用设计作品中去,来表现自己的风格。鸟巢的建筑是艺术设计的一大创举。
再次,作为艺术设计学生,展开“幻想”十分重要,要有强烈度求知欲。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我们对于艺术设计来,“幻想”尤为重要。我们还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艺术设计更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我们在精神上有寄托,就可以驱使自己大脑的“幻想”,从而发善自己的创造性,提高自己的创造性。
创造性的提高还可以从兴趣、好奇心、想想思维能力、质疑精神与发问品质等方面培养。我们可以从生活的点滴注意观察,从细小的环节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自己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