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读书笔记
圣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威尼斯的坐标
当威尼斯摆脱拜占庭的控制,成立共和国之后,元老院决定立圣马可为城市的守护神。69年,圣马可在埃及殉难。829年,威尼斯人成功将其遗骨偷回来。次年,为安置它的骸骨而造的圣马可大教堂。从那时起,圣马可的坐骑——带翼的猛狮,也成了威尼斯的象征。
从外观上,它那五个“洋葱头”园顶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在后来的日子里,还加入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装饰。艺术的“混血儿”,依然可以做到如此和谐与美不胜收,那就是威尼斯人的聪明了。
据说这曾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天主教堂。威尼斯的信仰、威尼斯的荣耀和富足,都在这里。
整个殿堂金碧辉煌,采用大量黄金和镏金材料的镶嵌画,为圣马可教堂赢得了“黄金大教堂”的外号。教堂五个大圆顶、400多根花岗岩柱子、从地板到墙壁,都用灿烂的镶嵌画覆盖起来,面积约有 4000平方米之多。
在教堂正面的罗马拱门上方,是五幅有关圣马可的镶嵌画,分别为“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神话礼赞”和“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五大主题。
总督宫(Palazzo Ducale)
单是看总督宫飘逸的火焰哥特式柱廊,就根本舍不得在挪动一下脚步。
它全是石头的,却违背一切重量法则。
上下两层潇洒的尖卷列柱敞廊之上,飘然一个硕大的石厦,这曾经是号令全地中海得尼斯心脏,却用了充满童稚的浅白色的大理石,还加上嫣红的花纹,砌成菱形的图案,排列整齐,就像是件精美的工艺品。
从总督宫结构来看,这种建筑学上把重量倒置,上中下轻的视觉效果在文艺复兴时期深受推崇。
建筑师巧妙地利用了下面梁柱之间的阴影产生的光学效果,在视觉上达到了上下重量的均衡。从海上看过来,这座玲珑雅致的建筑物就好像是被两层空灵纤细的柱子架构在水面上,如同雾气迷蒙中的海市蜃楼。
通往总督宫的十六世纪所造的“巨人之梯”(la Scala dei Giganti),今天依然让人感受到海上霸国的首领——总督的庄严与震慑力。
❷ 伊斯兰教建筑的屋顶为什么采用洋葱头使得圆顶结构
由于一般礼拜殿的空间纵深很大,同时又要解决采光与防雨的问题,故回族礼拜殿多为组合式坡屋顶,多者达五座屋顶勾联相接。
11世纪前后建造的教堂受意大利影响,几乎全为罗马风格(Romanik)。其特征为圆形拱顶,从教堂的门或者窗户可以大致区别出来。圆形的拱顶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圆形的。
原来没有特殊的意义, 只是纯粹的艺术风格体现.
❸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具有什么特色
拜占庭艺术特点表现为抽象性和扭曲性,这是基督教宗教观念和东方神秘主义思想长期影响的结果。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重视从自然中得到创作的灵感,把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视为美的源泉,真实、和谐、合乎自然的比例、人的天赋情感都作为美的标淮。但是,拜占庭艺术却认为外在的形象是次要的,真实自然的形体是第二位的,艺术的核心在于表现某种抽象的精神和反映神圣的情感,艺术的目的是激发人的宗教灵感,因此,写实艺术道到拜占庭艺术家的藏视,而质朴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来的抽象意义受到重视。比例可以失调,因为比例应该让位于线条;色彩可以不丰富,因为单调的色彩能够更明确地表现抽象的含义。艺术品不是用来进行直观欣赏,而是用来启发思想,通过“不重要的”艺术品进行思索,使人们寻找有形的艺术品深层隐藏的无形事物。基督教对拜占庭艺术的影响渗透到艺术构思中,使拜占庭艺术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移上帝至高无上至善至美思想指导下,现实世界成为罪恶的场所,人类背负着原罪和本罪的十字架,应该受到苦难的惩罚,因此,自然美变成现世丑,艺术美不是光明而是灰暗,不是微笑而是哭泣,不是和谐而足扭曲,不是平衡而是失衡,不是生动而是呆板,痛苦才是幸福和欢乐。在这样的艺术原则指导下,拜占庭艺术品都笼罩在阴郁的基督教气氛和朦胧的神秘色彩中。拜占庭艺术的这些特点背离了古典艺术的原则,但是,由于它是在古典艺术的基础土发展而来,因此,还继承某些古典艺术的传统,例如注意营造庄严神圣的氛围、利用古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等。
拜占庭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特征,它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拜占庭帝国特殊的环境中,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望请采纳。
❹ 洋葱头是哪个哈尔滨地标建筑的标志
洋葱头是圣索菲亚教堂,哈尔滨地标建筑的标志。
圣索菲亚大教堂曾经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目前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拜占庭式建筑,虽然在1997年就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但是无论当地人,还是外地游客,更愿意称它为“索菲亚大教堂”。
这座教堂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那饱满而巨大、高达48米的洋葱头式的大穹顶,这种典型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屋顶形式,宏伟壮观,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媲美。
教堂的墙体采用清水红砖,大穹顶周围是四个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四个顶下的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整个教堂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内有7座铜铸制的乐钟(据说已经遗失)。
❺ 高峰体验@西方艺术史之建筑
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用一段顺口溜可以表示为:
希腊看柱,罗马看拱,
拜占庭就是洋葱头。
哥特建筑高又尖,
宛如梯子通上天。
巴洛克和洛可可,
豪华奢靡得莫奈何。
【古希腊篇】
古希腊建筑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并在前5-4世纪进入繁荣期。
建筑特点:石结构的三角门楣+柱,木结构的三角屋顶。因为木质易腐,所以现在看见的只有石柱和三角门楣了。
希腊建筑是古典建筑的源泉,以神殿建筑为代表,其柱式对后世建筑产生巨大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比例和形象。
代表作:希腊雅典卫城。
【古罗马篇】
古罗马建筑(罗马1.0版)
兴起年代: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并在公元1-3世纪达到顶峰。
建筑特点:采用火山灰制作混凝土,形成了以拱卷结构(半球拱+拱门)为主要特征,并讲求功能性设计的建筑风格。
代表作:罗马万神庙、斗兽场、大水槽等。
【拜占庭篇】
* 罗马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罗马(现在的东欧和俄罗斯地区)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混搭”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拜占庭,装饰部分去除大理石雕饰,增加马赛克彩画。
* 拜占庭进一步发展了罗马的拱,把罗马拱做得更大更夸张更色彩斑斓,变成“穹窿顶”(洋葱头)
拜占庭的显着标识就是洋葱头,那是中国人的说法,其实是火焰的造型。因为基督教崇尚火(很多宗教都崇尚太阳火焰等发光发热的物体),所以拜占庭的穹窿顶象征熊熊燃烧的火焰,热烈奔放。
【罗马风】
西罗马地区(现在的西欧北欧南欧),坚守罗马建筑的传统,形成了仿古罗马的建筑,叫罗马风或罗曼,一句话,就是罗马2.0版。
英国的罗马式建筑形成了独特的肋拱结构,使得在建筑顶部使用石料称为可能,被称为“诺曼(罗曼)式建筑”。
罗马风建筑
兴起年代:起源于10世纪,并在12世纪逐渐过渡为哥特式建筑。
建筑特点:对古罗马建筑形象和结构的模仿与创新。它以半圆拱为主要特征,墙体厚重扎实,墙檐下往往带有装饰性的连拱,整体雄浑庄重。
罗马风建筑的着名实例有: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哥特篇】
西罗马人也不能老是啃祖宗啊,法国人最有创新精神,不甘落后,借鉴德国民居屋顶形式,把罗马拱做的更高更尖,直插云霄,如一把细长的天梯直通天堂,体现了宗教的崇高感。
东罗马人把古罗马拱做得更大更胖更"炫耀夺目"一一拜占庭;
西罗马人也不服输,把古罗马拱做得更高更尖更“头晕目眩“一一哥特式。
由于哥特式风格对建筑结构的简化,大面积的窗户代替了原有的墙面,加上当时玻璃工艺的进步与发展,彩窗逐渐称为哥特式建筑的一大特色。
【文艺复兴篇】
文艺复兴建筑兴起年代:14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诞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建筑风格。
建筑特点: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理性和人性。而这个时期的建筑也是这种思想的最好反映,它们简洁严谨,讲求秩序和比例,考虑人体的比例,并大量地运用古典柱式作为建筑的构图要素。相比之前的建筑风格在教堂建设上的大量运用,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则集中在各种邸宅和公共设施等世俗性建筑。
【巴洛克及洛可可篇】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发展到这里,已经是混凝土结构和各种新材料的天下了。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应运而生,着重于建筑的内外部装饰。
不守陈规、形态多变、随意组合,类似今天的“混搭”。它是对文艺复兴建筑严谨风格的突破,曲线代替了直线,不完整构图代替了完整构图,不拘一格。
巴洛克风格,主要体现在外部装修和内部装饰上,于主体结构关系不大,是各种装饰手法的混搭。
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的变态升级版,更加奢靡繁细,材料做工,无不用其精,颇具土豪金气息。过分追求繁复和不节制地堆叠装饰物,使这种风格的发展逐渐走向衰弱。
【新古典篇】
建筑特点:古典主义的复兴运动。虽然运用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图案和元素,但经过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运用,形成了更多更新的样式,可以说是简约而不简单。
希腊复兴(希腊2.0版)代表作:美国国会大厦,大英博物馆等;
罗马复兴(罗马3.0版)代表作: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等;
哥特复兴(哥特2.0版)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巴塞罗那圣家堂等
【近现代篇】
由于力学材料学和计算机的大发展,现代建筑已经突破了各种程式化的束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已经很难用几个风格来表述了。
兴起年代:19世纪后期出现,20世纪20年代形成,并在50、60年代称为影响世界的建筑风格。
建筑特点:以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为主,追求实用功能和经济因素,弱化装饰性,形式更为简洁和纯粹,建筑更替的速度也大大增加,出现了柯布西耶、包豪斯等鼎鼎大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派。
代表作:马赛公寓;悉尼歌剧院等。
❻ 圆顶建筑的风格名称
为拜占廷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的艺术形式,以基督教为背景。该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圆形。“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殖民地,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6)洋葱头风格是什么艺术扩展阅读:
典型建筑:东正教教堂。
特征是堂基拉丁十字形改为希腊十字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
俄罗斯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着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洋葱头”形穹顶,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❼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有怎么样的特点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拜占庭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特征,因为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拜占庭帝国特殊的环境中,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拜占庭文化大体上经历了产生、发展、繁荣和衰落四个阶段,在其发展的全过程中,拜占庭人均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
早在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在古城拜占庭兴建“新罗马”,并从希腊和亚平宁半岛收集大量古代艺术杰作装饰首都时,拜占庭人即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爱好。该城无论从整体规划、具体建筑样式,还是内外装修、建筑材料都模仿古代建筑。
古典建筑中流行的大理石屋面、阳台和柱廊使整个城市建筑群显得格外典雅庄重,使人很容易联想起古代名城雅典和罗马。最豪华的建筑大皇宫是由几个比邻的独立宫院、各种大殿、宫室、花园和柱廊组成的,它几乎就是古罗马城的翻版。
(7)洋葱头风格是什么艺术扩展阅读
拜占庭的文化艺术
拜占庭社会崇尚知识,尊重知识分子,重视教育。人们努力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自公元五世纪初叶开始,相继在拜占庭帝国各地成立了多所大学。
各大学的课程门类繁多,包括神学、历史学、哲学、法律、修辞学、戏剧、几何学、算术、音乐、天文学、文学、医学、物理等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古希腊的启发教育,重视师生之间的答问和讨论。
拜占庭史学发达,详尽地记述了帝国的千年历史,可与中国相媲美。史学家辈出;普洛科比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最重要的三部着作为《查士丁尼战争史》、《论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和《秘史》。此外还有阿给替阿斯的《查士丁尼皇朝史》;西谟卡塔的《历史》八卷;狄奥方内斯的《编年史》;佛提乌斯的《群书摘要》;利奥的《历史十卷》等。
❽ 为什么俄罗斯的教堂的顶像冰激凌一样~~
哦,俄罗斯信奉的是东正教,这个教的教堂是源于小亚细亚的建筑风格。以后又和伊斯兰文化有了不断的交流,包括建筑文化交流,所以教堂的建筑风格有点像伊斯兰教寺庙的顶哈……
❾ 俄罗斯葱头风格建筑是预制的吗
俄罗斯葱头风格建筑是预制的
东正教教堂在俄国到处可见,红场这个教堂有8个洋葱头的屋顶,精美绝伦,级别也是最高的,是俄罗斯的象征,就像中国的长城。这就是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红墙南端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因其别致的造型,被人们亲切地比喻为“多彩洋葱头”。瓦西里升天教堂显示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曾为俄罗斯东正教堂,现已改建成博物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圣瓦西里升天教堂是俄罗斯最富盛名的教堂,以九个形态和颜色各异的洋葱头教堂顶闻名于世,堪称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一带的地标建筑。精美绝伦的东正教教堂建筑艺术在这里呈现得淋漓尽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内部有很多东欧民族16世纪前后的壁画值得鉴赏。
❿ 史上最全解析:五分钟弄懂建筑上的哥特、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
大家都知道,西方文明是从古希腊文明发展而来。设计圈儿也经常提到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建筑风格流派。
我们到欧洲旅行时也希望能对欧洲建筑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又是如何来区别的呢?
欧洲建筑按照年代来划分第一个就是希腊式建筑。
一.希腊式建筑
希腊式建筑基本是三角形的门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腊柱。
注意:古代希腊的建筑是使用柱子承重,而不是使用“墙”承重的。
二.罗马式建筑
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后, 罗马建筑就在希腊建筑基础上加上了拱 。
罗马人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黏浆"的万用材料,这是一种用火山灰岩、石灰和水拌成的石浆,再加上碎石或碎砖,用之于建筑业,非常坚固,又增添色彩。是世界上第一种足以支撑大跨度建筑的混凝土。 罗马人发明了混凝土 ,从此大拱门、大圆顶、大拱顶就都能独立,而无需像古希腊建筑那样靠许多柱子来支撑了,从而成为世界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巴黎先贤祠
罗马万神殿,圆顶加在希腊式建筑的后面
华盛顿国会山,圆顶加在上面
塞维鲁凯旋门,圆顶加在里面
三.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风格,是将罗马式的拱收个尖。
罗马帝国随着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分成东、西罗马帝国。而东罗马帝国随着东进,与东方文明交融、碰撞,形成了与罗马式大同小异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
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同时,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并对后来的俄罗斯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们把欧洲切一半,罗马式的在西边(像法国、意大利),而跑到东边就都变成了拜占庭式建筑。(像捷克、波黑)
拜占庭建筑屋顶造型是“穹窿顶”(洋葱头) 。建筑构图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高大的圆穹顶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建造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四.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高高瘦瘦尖尖的。
公元200年欧洲有一个名为“哥特”的部落,这个部落是史上首批劫掠罗马城的蛮族势力,同时以缺少艺术品位而着称。
后来罗马帝国覆灭了,基督教却在欧洲生根发芽,到了中世纪天主教成为了西欧的唯一宗教。神权时代来临。
天主教在西欧一家独大之后,造成了神权大于皇权,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在黑暗的中世纪,出现了赎罪券、十一税等名目为天主教搜刮了大量的财富。
因为天主教徒相信人生最后要面临四件事:一、死亡;二、审判;三、天堂;四、地狱。当时的人们把教堂建很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
建筑风格以拉丁十字构图为主, 主要特点是尖塔高耸(越加接近上帝)、尖肋拱顶、飞扶壁、玻璃百花窗 ,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 情感 。
飞扶壁
尖肋拱顶
有了尖肋拱顶和飞扶壁,建筑可以做得很高,是一种“飞升”的建筑格局,让人有一种离开地面或尘世的感觉。
这种向着天国飞升。“向上”延展的审美理念,使得物质贫乏,民不聊生的基督文明时期,欧洲反而出现了最璀璨的艺术体系。
中世纪的欧洲那些尖塔高耸的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最着名的当属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和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高耸而中空的建筑,再结合镶嵌有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庄严肃穆,且带有一丝阴森恐怖。
宗教统治阶级为了教化百姓,可是老百姓不识字怎么办,好在他们每个星期都要去教堂。于是就用彩色玻璃在窗户上拼出一幅幅圣经故事。教徒们可以根据图案来理解圣经。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因采光不足造成的沉闷压抑,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玻璃着色主要为蓝、红色。蓝色代表天堂,红色代表基督之血)
五.文艺复兴式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
文艺复兴: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和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因此,文艺复兴强调了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很简单——左右对称,灵活变通,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在一起,布局呈方形圆形等几何形。
圣彼得广场
枫丹白露宫
文艺复兴建筑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
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左右对称)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文艺复兴建筑擅用数学和几何学关系如黄金分割、正方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的关系 。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六.巴洛克式风格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 巴洛克是一种统称的风格,在建筑、家具、服装上都有体现。
巴洛克式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之前的文艺复兴为意大利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权势。于是 意大利人在原本的文艺复兴建筑上,添加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从而形成了巴洛克。
随着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独立于宗教之外,艺术上的趋势是“世俗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所以巴洛克式建筑,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金光闪闪的。
凡尔赛宫
巴洛克建筑风格特点:
第一,炫耀财富; 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艳丽 ,一身珠光宝气。
第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 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感 ,或波折流转,或对撞冲突。
第三, 打破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相互渗透 ;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拜罗伊特歌剧院
罗马许愿池
七.洛可可式风格
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
洛可可是巴洛克末期发展来的风格,显得更加奢华和繁琐。主要应该算是一种室内风格。有人认为洛可可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
巴洛克与洛可可同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风格,二者都涵盖了美术、音乐、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多个艺术门类,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巴洛克和洛可可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洛可可比巴洛克的风格更为精致和女性化。 具体区别如下:
(1)巴洛克用色大胆,颜色鲜明,给人富丽堂皇的感觉;洛可可的色彩相对柔和,主要有白色、粉色、金色、粉黄、粉绿等小清新的颜色。
(2)巴洛克倾向于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调对称,给人以古典庄重之感;而洛可可风格喜欢意趣盎然的曲线,以纤巧、细致、浮夸的曲线和不对称的装饰为特点。洛可可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
(3)巴洛克起源于意大利,洛可可始于法国,并受到了中国艺术中不对称雕花及陶瓷和家具的影响。
(4)巴洛克装饰通常用于教堂内部和外部。洛可可很少运用于教堂,多为欧洲宫廷等装饰风格。
在建筑领域,巴洛克以其丰富的创造力和空间造型能力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影响力一直渗透到非天主教国家,并流传至今( 我们天朝土豪认为的欧式富丽堂皇多为巴洛克风格 )。而洛可可建筑在产生之后迅速地风靡整个欧洲,而到了18 世纪中叶就逐渐消失,但这一设计思路在当今的室内设计界依然存在。
最后来梳理一下各种建筑流派的发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