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浅谈青铜龙头大刀的介绍及收藏价值
中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之说,其实是指十八种兵器。一般是指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钯、戈。 而中国武术中的兵器远不止十八种,如果加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其总数恐不下百种。
短兵器所谓短兵器,是指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常人的眉际,分量较轻,使用时常单手握持的兵器。最常见的短兵器是刀和剑。 长兵器 武林中最常见的长兵器是枪、棍、大刀三种。 索击类暗器有绳镖、流星锤、狼牙催、龙须钩、飞爪、软鞭、锦套索、铁莲花等。
人类社会的发展初期,工具和兵器是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复杂化以及工艺的进步,工具很自然地因用途的不同而有了形形色色的改变,兵器于是在此时产生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它与猎具、工具所不同的是:兵器专门意指人与人武力斗争的器具,扮演着令人又敬又怕的矛盾角色,千载之下,常生“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感叹。到目前为止,人类似乎仍脱离不了战争,古代的刀剑却已然脱离了战场(军用刀除外),尽管如此,与生俱来的狩猎本能,仍使我们对刀剑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情,或许,这也是尊崇古人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吧,促使我们不时回顾,并从中得到启发。为了与后来的枪炮火箭等产生热能的火器有所区分,一般将兵器分为分热兵器和 冷兵器 两种,本文只针对冷兵器-特别是刀和剑的部份来加以简单的介绍,并将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大略区分为三个阶段。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进入了青铜器时期,在中国也不例外。青铜的特点是硬而脆,利切削而不利砍劈,从出土的实物中可以证明早期已有短的削刀,造型颇为原始,单刃曲背,若作为攻击性武器的话,恐怕稍嫌单薄脆弱了些,事实上,当时的刀作为切削工具的作用可能还大于护身,真正作为兵器的,应该是长于刺击的剑。早期的青铜剑约在商朝即已大致成形,最初仅长十余公分,直脊双刃,剑身扁阔,柄以木片夹束,亦无剑格,而后发展出固定的形制,除了两段收束的剑身外,并有了格、茎、箍、首的完整握柄,长度在四十公分之内,剑柄以丝麻筋皮等物缠绕,方便持握,主要以木作鞘;在未来的千年间,这种剑的造型逐步迈向成熟,并作为步兵的基本武器而活跃于战场上。青铜剑的盛行与中国古代战争的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商代到春秋之时,正式的战争以车战为主,接战的范围、回旋的空间较大,因此战车上的“士”较常用的武是戈或矛,剑只在近战或肉搏时使用,而剑能刺能砍、两面开刃的特点以当时的条件来说,的确具有优势,随着锻冶技术的发展,剑的长度逐渐增长到五、六十公分,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下面是我最近有幸见到的一把青铜龙头大刀。
这把青铜龙头刀,虽说刀体布满青锈,但保存得十分完好,仿佛还透着一丝丝寒光,是难得一见的佳品,具有难以估计的收藏价值。目前,刀剑拍卖的价位从几千元到数百万元不等,极品古刀剑甚至可达数千万元人民币。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时,干隆御制宝腾腰刀以460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当时古董刀剑拍卖的最高价格。仅仅一年后,2008年6月在法国举行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拿破仑使用过的一把镀金宝剑以高出底价3倍的近5000万元人民币成交,再次刷新了冷兵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一下古刀剑收藏鉴别方法。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古刀剑知识,决定自己收藏刀剑的种类。最好从普通的古兵器开始,买几件作为辨真伪之用。
其次,不要盲目追随潮流。越是有名的古兵器,市场上流通的赝品越多。
第三,了解古刀剑的收藏价值,在品相完好的基础上,考虑它的工艺、材质、年份。
第四,要避免用粗糙材料擦拭刀剑。刀剑出鞘一定要用软布拭过再入鞘,看刀剑时不要对着刀剑讲话和喷气。一定不能用手去摸,或是像试菜刀那样试其锋刃。
② 4cr13不锈钢做刀怎么样,别给数据 就问下这钢做大刀好不好 耐不耐用 网上有刀材料是这个卖250块钱 值不值
250块看什么刀了,估计是十八子菜刀。户外刀怎么也得5cr13。一般市面上最便宜的不锈钢菜刀是3cr13的,不锋利,保持性差,除了不生锈没有任何优点。4cr13比它碳含量高0.1%……不锈钢做刀怎么也得是440的吧,也就是7cr13以上的
③ 世界公认十大名刀
第一,大马士革:超级锋利的大马士革刀
大马士革刀原产地印度,是用乌兹钢锭制造,表面拥有铸造型花纹的刀具。大马士革刀通常为弯刀,其最大的特点是刀身布满各种花纹,如行云似流水,美妙异常。这种花纹是在铸造中形成的。
④ 仪刀的介绍
仪刀多指唐代仪刀。魏晋两宋称为御刀,明代为御林军刀,是苗刀的前身。它的战场实战出现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民间武术家结合日本刀术,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冲锋陷阵,它既是刀又如枪。详见苗刀。唐仪刀为军刀四制之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龙凤是皇家象征,所以那些装饰豪华但是没有龙凤环的唐刀其实是横刀。仪刀外型最接近其祖先“环首刀”,主要为禁卫军千牛卫和仪仗使用。仪刀又称“长刀”,“细刀”,“千牛刀”其实就是仪刀。多出现在重要的礼仪场合。唐懿德太子墓、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中多可看见侍卫所配的长刀,长刀为环首,双手持握顶部,或伫立身前,仪刀作为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兵器,刀比较长,形制上“施龙凤环 ”,承袭汉环手刀式样, 装饰上 “装以金银”极尽奢华,这样精美的环手大刀不仅是威仪的大唐的体现,同样也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冷兵器的发展,这样的环手大刀随着各国使臣的往来,流向四方,深刻受到仪刀的影响的有两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高丽、日本,吐蕃。从现在考古资料来看,高丽、日本都出土环首刀,这些环首刀的刀环都是以龙和凤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大量的镶嵌金银,这些环首刀都是仪刀的传承,而吐蕃保留了唐仪刀的造型特点。而中原大地随着朝代的更替,战争的蹂躏,唐仪刀也消失和湮灭了。
⑤ 古时候的关刀真的有82斤吗什么人才能拿的起来
这是个毋庸置疑的问题,所谓关刀82斤是不可能的,其因如下:
1、文学渲染,关圣帝君
《三国演义》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艺术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中艺术化的人物形象,更是深深映在是数十代人心目中。尤其是关羽的长髯,重刀的形象。更是在晋商行商世界的过程中。被华人反复加工,赋予更多更大的意义。
3、举重力士,表演武术
所以80多斤的刀,只对于艺术化的关羽存在可能。对于历史上的关羽是不可能,至于有人可以挥舞重刀。那是表演观赏武术的力士。
⑥ 长柄大刀威力怎么样如果一个人被斩到怎如何
刀的手并越长。舞动时具有的动能就会更多。砍到一个人的时候比短刀砍到的更厉害。
⑦ 大刀、日本刀、雁翎刀柳叶刀和苗刀,哪一把刀的实战能力强
说实话,这些武器都是用的好就强,没有说谁就一定能够战胜谁成为刀王的。当然了,每种刀都有自己出现的特点背景,也就是说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先说大刀,通常我们提到的大刀(不是抗日大军刀),指的是宋代开始流行的长柄刀,长柄刀的出现,是因为重甲步兵和具装骑兵的大规模兴起,因为护甲防御力提高,直刃长刀的实用性被大打折扣,曾一度脱离了中国的战场。长柄刀的优势在于他可以劈砍也可以穿刺还可以挑击,其效果就类似欧洲的瑞士戟。通常在面对重甲士兵的时候,长柄刀往往不是砍杀对手,而是将对手砸死,或者打掉头盔,转而劈掉对方的头颅,可以同时完成长枪兵和大斧兵的任务。
再就是日本刀,日本刀分类很多,这里就说使用时间最多的打刀。打刀就是后来武士用来格斗的武器,也是武士的身份象征,打刀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采用双淬火技术。一把上等的打刀据说可以切开13俱人体的腰部,称为十三胴。现在最好的打刀可以切开7胴(猪腰),可见武士刀之锋利。之所以武士打刀能够在日本盛行那么久,跟日本的护甲情况也有关系,日式盔甲防御力很差,铁质盔甲少之又少,因此像这种快刀才会有市场。换句话说就是打刀的破甲能力很差劲。
雁翎刀是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刀型,刀身较为平直,刀尖为略上翘的圆弧形,刀尖至刀背15 20cm处多开刃,一般称为反刃 ,可以步战亦可马战,是中国刀的最高进化水平之一。事实上雁翎刀多作为辅助兵器和佩刀使用,对付铠甲有单手轻型刀剑的通病-破甲能力不强。
柳叶刀,指的是在中国使用的中国武术刀其中一种,因刀的形状类似柳叶,故此得名柳叶刀。这是通常用于骑兵和步兵上,明军大量装备此刀。其效果和雁翎刀是一样的。
苗刀刀长五尺,刀身修长,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并可单、双手交换使用,这样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历、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杀伤威力极大。其根源是大明御林军刀,再往前就是武士打刀。在明代的蓟北辽东战场,苗刀也曾大显身手,给予了蒙古人很大的心理阴影。到了清代,苗刀在军中衰落,但未消失,而是走起了民间武术家的路线。
罗列完了还是那句话,这些武器各有各的特点,适合于各种特别的场合,但还是说了,谁用的好谁最牛逼。
实战是啥实战,战场打仗还是民间打斗,战场上,首选清腰刀,雁翎刀,都是近战肉搏兵器,骑兵利于左右挥舞劈砍,步兵持长枪,腰刀便于携带,苗刀是双手刀,刀长厚背窄刃,劈砍起来没日本刀灵活,但刺击威力大,但战场上用,局限性还是挺大的,远刺没大枪距离长,近砍没腰刀灵活速度快,冷兵器时代,腰刀雁翎刀这类单手刀是战场主流,肉搏近战必备,排名第一,苗刀大刀次之,日本刀垫底。打斗用的话,苗刀第一,双手持刀,刀身又长,刺击为主劈砍为辅,对日本刀腰刀大刀都优势明显,日本刀和腰刀各有优势,势均力敌,大刀最次。
在这几种刀里面,只有大刀属于装备军队的主兵器,其余四种属于副兵器,如果论实战能力,大刀第一毫,这一点毫无悬念。
大刀的形制不一,种类颇多。主要有:刀口圆若半弦月者,名为偃月刀;刀身宽大者,名为宽刃刀;刀身细长者,名为眉尖刀;还有屈刀、笔刀、凤嘴刀、挑刀、片刀、虎牙刀、象鼻刀等。近代中国军队实际使用的大刀型制主要有大砍刀和马刀。
大刀的特点,刀宽柄长,可以双手握,一般开钝刃或者不开刃,靠比利和惯性杀伤敌人,必要时可以格挡对方兵器。不易损坏,即使损坏也便于修复。
日本刀根据形状、尺寸可分为:太刀、打刀、胁差、短刀等。从江户时期开始,日本刀的主要应用不再是战场,而转变为剑术工具,追求单兵作战技巧和锋利度,其战场实战能力反倒比之前要弱的多。
雁翎刀的刀身挺直,刀尖处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其形制最早见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主要配备小股特战部队、御林军、锦衣卫等,一般执行内卫任务,抓捕人犯,执行刺杀等任务。大兵团作战中主要作为指挥刀,或者配合长兵刃使用的副武器。
柳叶刀与雁翎刀的区别:刀身根部开始弯曲的是柳叶刀,刀身根部为直刃三分之二开始向上弯曲的是雁翎刀。柳叶弧度大,刀尖部宽,雁翎刀身弧度小,刀尖窄且略上翘。
苗刀的刀身修长,因形似禾苗而得名,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并可单、双手交换使用,这样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历、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杀伤威力极大。
雁翎、柳叶和苗刀都属于腰刀,就对付老百姓来说,携带方便,杀伤力强。但是在战场上,一般不作为主战兵器。
刀配盾牌实战能力最强。君不见满清严令民间私造藤牌
刀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武器,而决定这种武器强弱的关键在于冶铁技术。中国古代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原王朝的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唐以后,阿拉伯的冶铁技术也发展起来,跟宋朝不相上下。宋朝军队面对的是同样有技术的金和西夏,他们当时都是重甲骑兵,所以宋军的武器都很特殊,对刀而言,中原的刀开刃浅,呈斧形,为的是能劈开敌人的护甲。日本冶铁技术落后,也没有重甲兵,有革甲就不错了,所以日本刀薄,开刃也深,砍肉很厉害!明朝军队主要玩火器了。几个日本倭寇,又是流窜的,值不当的调用国家重兵,所以戚将军就用别的方法对抗了。后来戚将军防守北方,也是主要用火器。到明末抗日援朝的时候,打仗也主要用火器,要不是清朝非讲究个骑射传统,中国军队早行了!
这种讨论法,有点偏颇吧?不论啥武器,看拿谁手上,会玩的秒杀菜鸟,除非对上火器。大刀虽然克制倭刀,但有点重,不练练还真干不过轻一点的兵器。再个,都说实战了,都得是练家子才能给意见吧,问我们普通老百姓。。。我只能说没菜刀好使。
从实战经验来看,大刀在战场上的实战能力最强,苗刀在单打方面杀伤力最强。
大刀和它的名字一样,简单实用,实际上这种被广泛实用的兵器是中国古代军队历经几千年的摸索而最终选择的一种终极冷兵器。大刀在民间也叫鬼头刀,因为其杀伤力巨大而得名。大刀主要是为经过简单训练的普通士兵而装备的,大刀的刀面宽、刀背厚、刃口大、刀头带尖、刀身有弧、刀柄较长,可以根据士兵的身高、体重和力量配备趁手型号。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简单使用、威力巨大、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在中国军队中得到大力推广。这是一款为抗击北方游牧民族而延伸出的一款刀,帮助身形相对较小的中原士兵可以和彪悍的草原骑士向抗衡。并且,在抗日战场上大刀也得到了实战的证明,据说现在中国个别特种部队里仍然配有新型大刀,足可见其实战能力之强。
大刀是一种专为战场搏斗设计的大杀器,并不适合在民间流通。中国传统兵器多种多样,刀正是江湖人士佩戴最多的一种兵器。苗刀是目前公认的中国杀伤力最强的冷兵器,苗刀最初是直刀,据说是由汉直刀和唐刀演变而来,明朝时期经戚继光改良后演变成今天这种长柄、长身形似禾苗的长刀。苗刀并非苗族所使用的刀,而是因其身形而得名。苗刀身长、刀柄也长,一般能达到1.5米以上,刀柄占据整刀长度的三分之一,由于其一直流传于江湖之间,其口碑也是民间所流传,当今 社会 早已禁止实战比武,因此我们也只能采信众家之言。尽管大家称赞苗刀是件好兵器,但真正联系苗刀的人却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苗刀不仅对使用者的天赋要求很高,苗刀刀法也很难练就,不过一旦练成,就能跻身顶级高手行列。苗刀是短柄长刀,要求使用者必须身高臂长,由于刀身很长,所以不能向普通刀具那样劈砍扫刺,它的出刀形式极为特别,需要借助身形旋转来实现大小范围的攻防。据说要练习苗刀必须首先苦练通背拳三十二式疾绞步,待练得身形翻转自如,方可摸刀。因此,苗刀刀客往往也是通背拳高手,这种特殊长刀并不适合大众习练!
柳叶刀实际上是防身的佩刀,是侍卫的防身武器,主要作用是自卫。此刀短小干练,弧线优美,使用起来很是轻便,在卫队和民间也大为流行,从岗哨卫兵到武林高手都有佩戴。正是因为其轻、短、薄等特点,使用者可以很好的控制分寸,不至于给对手造成致命伤害,同时也决定了它的杀伤范围和威力有限。因此,这款刀的威力远逊于大刀和苗刀等大杀器。
最后来说一下日本刀,目前大部分国人眼中的日本刀应该是以侵华日军军官佩刀为基础形象,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日本刀全都一个样子。实际上日本的刀具形制也非常丰富,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当然武士刀的确是流传最广,也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日本武士刀也有大小长短、弧度等不同,简单的说有弧度较大的太刀和现在最常见的打刀,弧度相对小一些。日军军官所佩戴的刀严格意义上说是指挥刀,并非参加实战的战刀,日本战国时期士兵参战的战刀会比后来的指挥刀长一些、重一些,整体形制相差无几。总体来说,日本刀的优点是工艺精良、长短、弧度、重量都几乎达到了完美境地,顶级刀匠制作的精品往往是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但是就实战威力而言,日本刀在大刀和苗刀之下,但要强于柳叶刀。和大刀相比,日本刀太短、太轻、易损易断,尽管锋利无比,但无法承受大刀势大力沉的劈砍,抗战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和苗刀相比,日本刀太短,很难突破苗刀的杀伤范围,另外据说苗刀刀法内含有戚继光当年为破倭刀所创的招式,正是日本刀的克星。所以,日本刀占不到便宜。
另外,日本人和中国人对刀的认识有本质不同。日本刀对于日本人来说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寄托,武士对刀看得比生命还重。日本刀的制造工艺极为复杂且难度极高,一把高质量的日本刀要耗费工匠极大心血,因此日本人也对自己的佩刀极为爱惜。中国人就不同了,刀就是武器,武器就是要杀人的,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是刀刃用生铁就行,所以中国人很务实。大刀之所以造成这个样子,就是为了最求一个物美价廉。大刀厚且宽,劈砍之后顶多出现豁口,很难断裂,因此只需简单修补打磨就可以。并且,中国人认为刀剑等就是消耗品,宝刀虽然锋利但和别的兵器磕上也是要出豁口的,索性不要费太大力气,多打造一些,用坏了再换。所以中国的大刀成不了世界名刀,但却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都是好刀,看用在什么人手里
牛人手就解决问题,筷子都可以杀死人,怂人啥都不中
狗屁,都没用,除了指甲刀,你带别的刀,又被罚款,还要进监狱,实用个毛线?一寸以上的都要证明,太精致了有证明也没用,没收。装什么?你不是中国人吗?
⑧ 大刀进行曲的歌曲赏析
歌曲采用明朗的大调,表现了华夏民族不屈不挠且敢于血战到底的可贵精神。歌曲第一句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喊出了中国人民对的无比日本帝国主义愤慨和英勇斗争精神。歌词不到10句,可谓短小精悍。曲调非常简洁、流畅、口语化,节奏铿锵有力,易学易唱。
这首《大刀进行曲》没有过分地追求歌词的文学性,而以近乎口号式的呐喊,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句作为首句,其居高临下的意味,勇猛之气、杀伐之声使敌人不寒而栗;作为尾句则显得干脆利落,不仅与首句相呼应,而且给人一挥而就、如同切瓜砍菜的快感。“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和“把他消灭”两句被重复,作为一种强调的处理,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前者似乎是一个警句,向全国军民发出战斗的号召,后者则表达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歌词中“冲啊!”和“杀”的呼喊,也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使这首军歌的战斗精神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大刀进行曲》的旋律也不无精彩之处。例如,歌曲开始处的同音反复和“大刀向”三字上的逆分节奏,从容不迫,果断有力,如同战斗的号角,催人奋进,震撼人心,也像是挥舞的大刀,锋利无比,寒光闪闪。
⑨ 铁与火的艺术——武士刀
序章
铁的东渡
自从人类开始使用“火”,就与自己的远亲“猿”逐渐分离,“火”不但为先人照亮了暗夜,也带来了延续千百万年的文明。不论是东方或是西方的神话,“火”都始终显得神圣而强大。在“火”和“金属”相遇之前,它主要的功能只是限于取暖、照明、烹调等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劳动中。人类历史上金属与铁的第一次结合是在中国商代,冶炼的是铜。到了春秋中期,人类才开始学会冶铁。此时的中国已经进入金属时代,尤其是铁农具的出现使中国迅速走向小农经济,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而日本进入金属时代是相当晚的(绳文后期)。根据《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的记载,在弥生时代日本人已经开始使用铁器。而且整一套的冶铁技术也是由中国东渡到日本的。而铁具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移民携带而来。主要是农具、祭祀用具、生活用品和防身刀剑等
朝贡赏赐。仍旧是《倭人传》中记载,倭国每次朝觐都会获得丰厚赏赐,金帛、刀、镜是最为常见的。
交易获取。《倭人传》称两国“国国有市,交易有无”。日本人主要就是购入农具、生活用品和少量武器。
这里可以发现一个特点,中国是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而往往又是经由农具——武器的过程来对金属应用的。而日本则是从石器时代直接进入金属时代,而且他们看到的第一批铁器就已经包含刀剑武器了。所以日本铁天生就是为了武士刀,而中国铁则诞生了第一把铁爬犁。是历史选择了日本。
到这里“铁”对于日本还只是个过客,并没有落地生根。直到弥生时代中期铁器供不应求,聪明的日本人开始学习炼铁技术,逐渐掌握了由采掘到制作成形的一整套工序,开始摆脱了铁器完全依赖进口的窘境。至此“铁”完成了它的“东渡”并在日本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第一章
武士刀的前世今生
说起中国的冷兵器,我们时常会报出“刀枪剑戟”等十八样兵器的名字,而提到日本冷兵器我们却不约而同地说起——武士刀。这种可怕的武器可以将人从喉部劈成两半,却也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与生活方式。这种刀工造型优雅,它的弧度是最完美的铁与火的艺术。它促成了坚韧,刚毅的武士之念的形成,全世界没有哪一种武器像武士刀一样,被认为拥有自己的精神。也成为了武士的“灵魂”
其实在武士刀漫长的历史中,刀本身就经历了好多次变化:
时代划分
上古刀(じょうことう):这类刀也可以不算在本土刀之列,主要指的是古刀之前的刀。以直刀为主,大刀等偶尔可见刀反。
古刀(こどう):指庆长以前的日本刀。室町时代中期以前主要是太刀。
新刀(しんとう):庆长以后的刀。
新々刀(しんしんとう):依据水心子正秀提倡所制作,使用古刀锻造法的刀,另有诸说,概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幕末时期的日本刀。
现代刀(げんだいとう):也有诸说,概指1876年日本颁布废刀令以后所制刀。
昭和刀(しょうわとう):作为美术刀剑的日本刀范畴外的一种,是主要用于军刀的兵器用刀。有多种制法。
武士刀按形状分类
各种日本刀,摆放方向不同,是因为铭文凿刻的方向不同。
太刀(たち)刀刃长度在80厘米以上,刀身弯度亦较高。太刀没有硬性规定的佩带方式,不过,为了方便骑兵抽刀砍杀地面上的敌人,太刀一般会以边锋朝下的方式佩带,并吊在腰带以下。日本刀都分正反面,太刀的正面是右面。铭的位置是关键,若切先上指,将刃视作刀剑的前方,太刀的铭就在刀身的右面。 毛抜形太刀:茎兼柄(つか)之功用的太刀,存在于由直刀到弯刀的过渡期。
小乌丸形太刀:从刃区到物打属镐造,锋为双刃。稍有弧度,是直刀到弯刀的过渡期的一种刀。
刀(かたな)又称打刀(うちかたな)一般较太刀为短,刀身弯度亦较低。为求达到最快的拔刀速度,传统上刀会以边锋朝上的方式佩带,刀鞘插在腰带里。若切先上指,将刃视作刀剑的前方,铭就在刀身的左面。所以刀的正面也就是左面。按现代分类指刀刃长度(刃长:切先到栋区的直线距离)60厘米至80厘米的刀。
胁差(わきざし)又称胁指,指刀刃长度30厘米至60厘米的刀。 短刀(たんとう)桅刀刃长度在30厘米以下的刀。另外,30cm以上但是没有刀反的平造制法制成的刀,通称寸延也常被归为短刀。
第二章
解剖武士刀
一把上品武士刀构造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如果把一柄刀拆解开来,至少就有十个部件,当然这还不算繁复的配饰之类的小零件,拆开一把武士刀简直就像是一次外科解剖。下面我们来看看武士刀的部件:
一,头∶刀柄头部盖子,柄上丝绳在‘头’面打结,多为铜铁等金属制品。
二,柄卷∶缠绕于刀柄上的丝绳,其作用在固定面的‘中心’并使刀柄益于手握不易脱落。
三,刀∶柄上的装饰品绝大多数金属制品,做工精细,在日本金属工艺领域是收藏家的最爱。
四,镡∶或称锷,即现代所通称的护手或剑格。作用与护手同,除保护手掌外也是拔刀时必用的部位,同时也是刀装饰最讲究的配件,与目贯同样是收藏家心目中别有一番天地的收藏重点。
五,粟形∶刀系于腰部时固定刀鞘防止滑落。多为木制或角制。
六,下绪∶刀叉于腰部时将下绪尾端结在腰带上。防止刀鞘滑落、材质多为丝制。
七,铛∶刀鞘尾部护套,多为金属制或角制。
八,柄鲛∶包裹在刀柄上的鲛鱼皮,国内俗称鲨鱼皮。该鱼原产于南洋一带,成长的鱼长约一尺半左右,皮革表面满布突出状的细石颗粒使柄卷易于缠绕在刀柄上,鲛皮自古价格不廉,却被武士所喜爱且争相抢购。
九,笄∶固定刀刃与装饰用,又可当发簪与耳钯,绝大多数是铜或铜合金制品。
十,返角∶防止刀鞘突出落地之装置,多为木,角器,如为金属制品则称‘责金’。但并非每刀都有此配件。
第三章
铁与火的艺术
一把武士刀的成形至少要经过十个步骤,在这期间火和铁重复磨合、交融、升华,一炉火、一块铁早已经难舍难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其说这是日本人匠心独具的技术倒不如说这是铁与火、心与物、人与自然的伟大艺术。下面简单讲讲这些步骤:
第一步“丸锻”,制刀的第一步。即是指刀工将钢料加热至赤红而进行捶打锻造,钢块捶打开后再折叠起来捶打,如此反复,使钢料得以延展。据说打的次数越多,铁中的杂质就会越少,刀的质量也会越高。
第二步“水减”,就是中文说的“淬火”。钢片成形后,刀工会用水将其急速冷却。可使钢多余的含碳部分剥离。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刀口坚硬不易缺口。刀的韧性就来自于此。
第三步“钢材搭配”即案一定比例搭配各种金属的分量,以配成最适当的制刀材料。
第四步“素延”,即把上一步选好的材料打成刀刃的初坯,将素体延展的意思。
第五步“烧入”,“淬火”最后一道火锻工序。刀工先用粘土、木炭粉和磨刀石的粉末调制出烧刃土(やきばつち) ,再将成形的刀身用烧刃土包封。封好的刀身会被放到 750℃ - 760℃的炉火之中。这一步骤,技术要求非常高,稍有闪失,可能造成刀身崩裂,将对整把刀构成致命的损伤。另外即使勉强成形,也可能无法产生美丽的纹样。为了减少失误,现在刀工多用油来进行烧入的步骤。
第六步“收尾”,此时刀基本已经成型,下面就可以进行深加工了。深加工包括:锻冶押、茎、铭切等步骤,这主要就是给到刻上铭文。
结语
刀魂
都说“宝剑赠英雄”,因为刀剑已经超越它的自身而承载了太多人类的情感。“侍”(武士)自出生以来就背负着如同“刀”一样的命运。默默无闻,保护着主人随时准备折戟沉沙,这种奉献牺牲的精神,正是日本武士对于死亡、生存、人生意义的最好诠释。我们爱刀,不只是爱它的力量和美感,很大程度上,我们是爱上了刀的“魂”。首先刀源自于铁,铁又是山野的精魂,大地的洪恩。这是它的第一层魂——大地之魂。其次刀匠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工序,费劲辛劳,又将自己的精神和诠释融入进了刀身,调和了自然和人的工艺,使得大地的精魂走入人间。这是它的第二层魂——工匠之魂。刀自打出窍就是为了斩将杀敌,这就是刀的宿命更是武士的宿命,握着武士刀的武士更是将自己的魂灵献祭给了刀,而刀也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了武士。两者相融又产生出了武士独有的气质。这是它的第三层魂——武士之魂。刀中富含着日本的历史,日本人的智慧和一切美好的特质,这是日本人为人类留下的瑰宝,弯刃,是日本人的圆滑和善;鲛柄象征着日本人的温良;利刃又代表了日本人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向上心……这一切给了武士刀第四层灵魂,也是最重要的一魂——大和魂!
这就是武士刀,铁与火的艺术!
⑩ 章丘韩大刀菜刀怎么样
挺好的。
章丘菜刀,他们都是属于一些碳钢的,菜刀就是属于一些废金属的,所以就是用的时间长也不会生锈,另外就是我们在买的时候,也会送给我们磨刀石,感觉比较不错。
章丘菜刀的质量一直都是比较高的,有一家菜刀店铺应该是看了三十多年了,而且它们都是属于手工锻打的一些工艺,所以做出来的一些态度都是比较精美的,质量也是比较好的,去年的时候我在章丘那里买了一把菜刀,现在还是属于比较锋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