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形容艺术家的两字词语例如:浪漫
形容艺术家的二字词语:
出众
优雅
优秀
有趣
Ⅱ 形容艺术家的词语有哪些
1、德艺双馨
拼音:dé yì shuāng xīn
释义: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出处:梅兰芳先生不愧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2、登峰造极
拼音:dēng fēng zào jí
释义: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3、妙手丹青
拼音:miào shǒu dān qīng
释义: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Ⅲ 形容艺术家的词
优秀、高贵、儒雅、风度、典雅
一、优秀 [ yōu xiù ]
解释:(品行、学问、成绩等)非常好:~作品。成绩~。
引证: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们不愧是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女。”
二、高贵 [ gāo guì ]
解释:达到高度道德水平的:~品质。
引证:杨朔 《木棉花》:“轻细的縠纱已经披上士女高贵的躯体,而苦力们赤着脊梁,光着脚板,在推,在拉,在掮。”
三、儒雅 [ rú yǎ ]
解释:学问精深。
引证: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
四、风度 [ fēng dù ]
解释:人的举止姿态(多指美好的):有~。~翩翩。
引证: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 文采同志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生得颇有风度。”
五、典雅 [ diǎn yǎ ]
解释:优美不粗俗:词句~。风格~。
Ⅳ 王卫军的艺术评价
浓情淡出清如水,看卫军——言恭达
他70年代初出生于项王故里。故土情结,他特别喜欢故乡的水。因为春天的肌体是水做的。有了水,春天便有了色彩和生气,人类便有了精彩与辉煌。
少年时代的那一天,他跃过小河去看大海……那是一种怎样的真正博大的胸怀,一个怎样的无与伦比的豪迈!从那,他才真正开始了对大海的理解。
生命无语,岁月如歌,演绎几多平仄人生。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王卫军,不会忘记驻扎大山的寂寞,时常怀念在西安军校的躬身求索,更经常咀嚼着在不同工作岗位中对生活、生命、艺术、人生真谛的点滴感悟。多彩军旅生活的锤炼,传统文化大海中的浸染,他生命的根系,源于风霜的丰润与骇浪的洗濯。
卫军温纯朴厚,谦恭睿智。初识卫军,我为他气宇间不凡的清、净所打动。英气勃勃,坚毅沉静,一如他展示给我指点的作品,清新秀颖,平和含蓄,真力弥满。我真喜欢这样的青年。军中生活赋予他灵思妙悟,更铸就了他坚毅不拔的个性。黑与白的笔墨世界,令他坦荡又充实。安贫乐道中的快乐,也正是世俗人最苦恼处。耐得寂寞的青年,心中有个追赶的太阳。
蓄素守中,积健为雄。他垂髫之龄即从名师濡墨。十几年的笔耕弄翰,他颤栗地坚守着追逐一生的夙愿,执着地得到一分别样的美丽。对传统敏锐的洞察,捕捉到游离的艺术胎息,繁殖自己的根茎叶花。
他走着一条恪守传统正脉的路。初由唐楷、魏碑入手,继攻行草。他临研《张黑女》,着意笔意婉润、俊丽苍茫的风格;研习《宣示表》,吸纳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的美质;浸淫《兰亭序》、《圣教序》、《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一直到《书谱》、《蜀素帖》……历代大师王羲之、苏东坡、黄山谷、米南宫、王觉斯、黄道周等深深影响了他。从实临到意会,他朝夕与古人为伍,和经典对话。晋韵、唐法、宋意、明态,唯恐笔下无古人,他以方圆结合的圆润美畅之笔,营造一个古雅经典、近乎完美的艺术空间,营造属于自我的完整、饱满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意在内蕴,格调高超。他不把书法当作重复古典的躯壳或符号,而是倾注一种对艺术的终极关怀,贯注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是把握书法本质的再创造。
一位哲人说过:艺术创造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家自己,艺术家在不断创造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生命,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卫军书法以古典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有机融合,自觉汇入造型艺术的诸多形式,给人们留下了自我情感宣泄的轨迹。无论是他的楷书还是行书,笔法精到,流利凝重;线性含蓄灵秀,清新洒脱;结体平中寓奇,古而能肆;造白虚实得当,峻逸简远;气息豪迈古雅,简静天成。智慧的笔触倾泻着他洗尽风俗、独特清、净的情感世界。
清人姚孟起曾评述:清则净、净则古、古则新,可谓妙矣!清、净去浊、俗。从右军本清真的王羲之直到清鲜明净去俗尘的林散之,中国书法的神奇魅力就在这清如几
许中蕴含了千年而至今长存。书之要义,贵在得法,妙以致用。常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精巧与畅达、简明与清蔚,于清逸中透析高洁的精神,于清刚中显示倔强的风骨,这就是卫军书法审美特征与艺术内质的定位与高度。
如今,卫军已连续夺得七届、八届全国展全国奖的桂冠,积跬致远,潜学升华。新一代弄潮儿的他是幸运的。登临高峰,才深知自己是站在大山托举的手掌上。于是,他心绪更平静,目光更深邃,胸怀更宽广。我祝愿年轻的朋友身处在当今这个时代大潮中以平常心认真地去思考经典,追求崇高!
浓情淡出清如水。浓情不是艳腻、矫揉,却是朴素、清新,犹如乡野旷原上悄然滴落的清霞点点,纯净本真……
简单说几句王卫军
文/齐玉新
跟一个人很熟悉了之后,往往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卫军出道很早,从十几年前的七届全国展、八届全国展获奖到后来行草展、扇面展、正书展获奖,也算是老获奖专业户了。近几年在文联办公室忙于行政事务,每次相见他总是很遗憾的说没时间写字,很羡慕别人可以每天临池。可见,他是多么喜欢书法!而对于喜欢他书法的人而言,却因为看不到他参展获奖的新作也很遗憾。
好在,他在去 年的换届中,成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的主会秘书长,这样他可以每天有了机会接触书法。但是,做为全国省级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秘书长,尤其是做为举足轻重的书法大省的江苏书协秘书长,他肩上的担子可能比原来更重了,工作更烦忙了。不过以我对他的了解,他有精力和能力把江苏书协的工作做得更好,这一点,时间会证明给我们看。
卫军的字很优雅,典型的江南书风,小字行书写的轻快端庄,煞是可人,配上他擅长的章法构图模式,每件作品都有着优美的画面感。他写字,非常追求书写性,用笔简捷不炫技,一笔一笔自然流淌起来,又似涓涓细流,情趣自然生发出来。结构因字赋型,自然生发,毫无扭捏状,书法写到这样,观者赏心悦目,作者也心手双畅。
他是一个内敛低调的人,对朋友和工作却是满腔热忱,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有一种孩子似的心性,很纯真很阳光,如同他的字。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王卫军的书法
文/ 薛元明
清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句话曾被反复引用。事实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按照要求来塑造自己,付诸行动,名副其实;一种是依此来刻意标榜,喊口号而已,名不副实。
以我对王卫军的了解,觉得其个人气质乃至生活方式,与自身的艺术态度协调一致,真正做到“书如其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个迷恋行走的人并不断突破自己的人。”作品透露出文气、雅气,源于个人内在的文心。“在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张扬个性的时代,如果说我的书法还有一点书卷气息,我感到非常欣慰。所谓‘书卷气’,大概就是刘熙载所说的‘士气’,或者说是 ‘文人气’、‘才子气’。”卫军的作品同时又有“英气”和“虎气”。卫军出生项王故里,成长于西安军校,在军营里得到了常人无法得到的锻炼和磨砺,“走过那段军旅人生,我感觉自己多了一份踏实与责任,多了一份忍耐与执着,也多了一份厚重与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书家们要走出书斋,把目光从关注艺术和关注艺术市场的狭隘视野中解放出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观照自然、社会、历史、自身,担当起一个书法家的社会责任,通过人生的不断丰富,来提升作品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这样创作的作品才会更具文化意义,更有艺术的穿透力、感染力,才能撑起这个时代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天空。”故而阅读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文气与虎气的共同作用,柔中有刚、刚柔并济。我个人并不赞同书法只有书卷气或金石气,兼备而有侧重。因为文人气质普遍存在一个柔化问题,柔弱近媚、过刚易露,折中调和则不伦不类,难就难在这里。很多人学王羲之到最后出不来,变得媚俗,原因在于王字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既有流利的一面,也有雄强的一面,简而言之,就是“雄秀”二字,仅得之秀,难免变得单薄。这一点应该慎思。
任何书家都是生活在一定时空中的,对于时空的理解和把握至关重要,于王卫军书法的解读,亦由此入手。
从时间上来看,既有时间对他的磨练作用,也有他对时间的辩证理解。时间的作用简单来说,气质源于培养,需要长期积淀、濡染,非一朝一夕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谓的“修”,就是濡染、浸泡。通常说“贵族气质”一词,强调的就是潜移默化。不过,侧重的是强调文化理想、人格光芒、人格魅力,讲究的是思想和行为的品质,并不是习惯上所理解的政治、经济地位的特殊性,那只是“暴发户”。书家要做的是文化贵族、精神贵族。王卫军能够做到在行走中积累,在不断的积累中思考。人只有站得更高,走的更远,才能看到更远更美的地方。王卫军具有古典情结,追求古气、古雅,认为书法不能是无源之水。孙过庭《书谱》中强调:“翰不虚动,下笔有由”,《松雪斋文集》中有句:“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但同时,“时尚”也是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真正的时尚应该是具有深度的艺术气质,从来不封闭自己,更不用说固步自封,关注书坛潮流的走向和变化,对自身加以反思,永不停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从空间环境来说,同样存在对他的作用及个人的辩证理解。环境的作用无外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一方面,多元化社会中的艺术具有不可捉摸性,“笔墨当随时代”,很多人只关注笔墨而忘记了自身,个人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否则无法跟随时代;另一方面,一切言行都是当下的,特定的时代具有不可逾越性。书法的社会学转型与书家专业化、职业化之间存在很多矛盾,书家的可塑性、可变性增大,要学会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按照个人气质来塑造自己。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或者有一种可能,时常违背个人真实的心态。有一点始终需要面对——书法和现实名利的关系。佛教把众生心态概括成“忧喜参半”。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人只要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就同时面对了死亡等不利的一切,需要面对利害得失。换句话来说,人的烦恼源于对未来的牵挂、挂碍,人总是希望在未来出现合乎自身意愿的结果。有鉴于此,卫军借用圣严法师的话来告诫自己,就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放下便是。故而卫军能够在纷繁芜杂、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本色。时下书坛常常蔓延了一股模仿和炫技的风潮,有太多的媚俗和做作之举,艺术手段与个人气质极度背离,原因在于个人理念的迷茫和游离。跟随时风、泯灭个性的创作比比皆是,俗趣不绝,满纸浮燥。回到“书如其人”的观点来看,卫军除了注重自身气质的培养,即“我”的凸显,另一方面则是要关注“写”,做到纯粹的书写。清人姚孟起曾言:“清则净、净则古、古则新”。“清”去“浊”,“净”去“俗”。“唯俗不可医”,炫技原本就是一种俗。书法要重视“技”,应该是大道基础上的小道,否则就是小技、末技,重视技法,并不唯技法。“我一直是自觉不自觉地行走在书坛的边缘,这样既可有的放矢地参与书坛的一些重大活动,又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审美距离,使自己不至深陷书法大潮的漩涡中。”要知道,书法是一辈子的修炼,保持距离就是保持自己。展览充其量只是艺术之旅的一个个驿站,人生的目标在远方。
卫军作品的特点可以用节奏和自然两个词来概括。在中外文艺理论中,“节奏”是最早出现的概念和术语,《乐记》中就提出了“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的观点。西哲柏拉图《法路篇》中指出:“节奏即有运动的秩序”。从哲学的角度上讲,节奏是空间和时间的基本形态之一。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首先是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加深对节奏了解的重要性,其次是掌握节奏的真谛,从根本上来讲,是对自身松紧张弛的人体生理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把握。节就是节制,奏是表现,“奏”是生命的基础,无论是昼夜的交替还是四季的变迁更或是潮水的起落中,都能感受到。当个人亲身体会到自己呼吸时的节奏,以及心跳的步伐中领悟到存在。书写犹如呼吸和心跳,才能够做到自然而然。“自然”一词在传统乃至于现代生活中运用非常普遍。与真、善、美之类在现代学术谱系中因被反复引用而已经变得非常西化的概念不同,“自然”一词并未被某个现代学科当作专门范畴,隐身于日常生活中,得以保留本身的“自然状态”,保留较多的中国特性。“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蕴含了丰富的含义,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庄,到儒家经学的终结者康有为,乃至古典艺术中的诗歌书画等,无一不见证这一观念的深厚源泉。对于王卫军而言,不仅仅是自然的状态,自然的书写,而且也是自然而然的态度,自然的节奏,不假雕饰,书风平和含蓄、不激不励、典雅温润、从容俊逸。
王卫军在自然和自我之间,寻找到追求内心世界与艺术世界契合的捷径。“从校园到职业书法家,使很多书家对社会、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认知和人生历练、生命体验比较相近,人生的视野相对狭窄,很难产生深刻的思想火花、与众不同的情感诉求和独特的审美取向。”由此而言,王卫军的书法理念可以概括为:“美是唯一的价值标准”。书法的创作研究是对美的发现和理解,正如他自己所说:“人通过宗教、艺术和哲学来体悟、表达和表征人的情感世界。艺术是人对情感世界的体验,艺术本质上就是实践着的人的生命艺术。”
动笔处处见优雅——浅谈王卫军书法艺术审美取向
文/高步明
我一直为卫军书法的优雅所感动。可能更多痴心翰墨同道,都想沾上优雅,因为不雅即俗,一旦挨上俗,便十分痛苦和无奈。但拥有这份优雅着实不容易,若要保持这份优雅,更非凡夫俗子所为。
卫军优雅得颇为自信。卫军的作品从七届全国展获全国奖开始,便一口气将书法重大赛事的大奖全部拿下。可能有人至今仍感到是意外的惊喜,意外惊喜于卫军作品的优雅魅力。为追寻优雅,他坐过冷板凳、花过苦功夫。他20岁那年,就以一手漂亮典雅的钢笔字,吸引住众多评委的眼球,获第五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当兵之前,他就出过数本字帖,尽管眼睛近视度数不低,还是被破格招入部队。一度,他把自己名字王卫军索性改成王左军,矢志取法乎上,捍卫右军“书圣”那优雅气质的尊严。从中不难看出,他的自信有着充分的理由且毫不含糊。更可贵的是,为坚守自己的优雅,他一意孤行,独持己见。他可以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可以倾听别人的评说和建议,可以宽容别人的短见和缪误。但他拒绝东施效颦仿制的优雅,朝三暮四追星的优雅,改头换面假冒的优雅。把他自己始终调整在“无意于佳乃佳”的状态上,这既是定力,更是胆识。
卫军的优雅契合他的情感。书法是情感的宠儿。犹如作手画猫,是画猫的微笑,猫本身多么单调无味。卫军从上小学时,就开始与大量法帖中的古人对话,在感悟古人情感世界的同时,更在潜意识中感觉感知自己的心灵世界。卫军的雅是雅观之雅。他的作品姿态端庄、大大方方。打眼一看,无一丝造作,即使小字行草,每一笔的来龙去脉也交待得十分清楚,字里行间均是合乎法度的书写。卫军的雅又是雅趣之雅。在冲淡平和的主调下,尽显高雅的意趣,在牵丝连带、顾盼左右、大小交错中既不动神色又溢出万千气象。卫军的雅更是雅致之雅。他延续“二王”一脉,精心打磨自己作品的内在气质,久而久之,使作品发散出温文尔雅的清静,波谲云诡的真味,吟风弄月的洒脱。回首热热闹闹的书坛,我们缺少的正是优雅、大雅、至雅。许许多多本来天姿聪颖、后天也很努力的同道,因错把浊气、霸气、江湖气当成优雅顶礼膜拜,进而与优雅的书卷气越走越远。只要静下心来回望书法的历史,就不难发现甲骨文的稚雅,钟鼎文的拙雅,王右军的文雅,苏东坡的儒雅……都是一个雅字维系和相伴,这些作者把全部情感通过雅传达了出来,很难想象,那些去雅抱俗的作品到底要渲泄什么样的情感?
卫军的优雅最得益于浓厚的人文关怀。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生活中的卫军为人谦和、平易近人,获了多次大奖,他仍保持低调。他有极好的口碑和人缘,像他的作品那样亲和。他爱好广泛,尤其酷爱文学。我很早就读过他的小说、散文,他的文学作品同样以雅为美,与他崇尚的优雅书法相合拍。这一点,是任何高超的技巧都不能取代的。他深知,文学是书法艺术的母体,需要她的呵护和滋养。否则,任你的作品如何花俏、新奇,总觉得不那么优雅动人。当今,文化内涵的缺失正是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因此埋下了断绝书法薪火的伏笔!卫军抱有这样的忧患,身为文联一员也有这样的责任。他勤于读书和思考,他认识了书法技巧的有限和艺术生命的无限。有道是修于心而形于外。书读多了,心中的碧海蓝天自然造成了他艺术生命的和谐自然、优雅传神。
从扎实进在虚灵出——书法家王卫军及其作品评析
文/吴国平
王卫军是一位在江苏乃至在全国看都是有着相当实力和影响的青年书法才俊,近些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入展国内重要展事并屡获大奖,在当今书坛显露头角,以其突出的才华和美德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和称赞。
初识卫军其人其书,是在七 年前他与管峻等在省美术馆举办的“橄榄风”武警五人书法展览。展览非常成功,卫军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七年过去了,经过禅悟和历练,卫军的书法实现了破蛹化蝶般的质的飞跃,进入了一个新的空灵的境界。
卫军是个比较执着努力和认真严谨的人,从寒窗苦读,到军旅磨砺,每一个角色和岗位都很出色,深受老师、领导以及同学和战友的喜爱和钦佩。由于家学的缘由,他从小坐过童子功,受过正统熏陶。正因如此,像他这样的人写得“野”一点,或者说,写得放旷一些、潇洒一些,是很不容易的。可一旦突破,又会比一般的人拥有更多的优势,发挥得更加完美。在卫军近 期的作品里,我们除了看到传统书写方式的精彩再现之外,更多的看到的是在劲健和精熟中透着虚静和空灵,看到的是温润平和、典雅优美的精神气质,看到的是一种对精粹古典的敬畏、迷恋和难能可贵的文化坚守,看到的是一种古典精神的现代阐述和具有包容力、感召力的人格自信。
卫军的书法走的是“二王”一路。毫无疑问,这是一条正道。自魏晋以来,“二王”书风作为主流,长期处于统领地位,影响和造就了国人的基本审美定势。虽明清以下碑学兴起,对“二王”一路帖学一度出现贬抑的情态,但其地位始终无法彻底的颠覆和撼动。当代书法,出现了帖学复兴的热潮,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复古,恰恰是现代审美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说,它的绘画和抒情性特征、它对毛笔笔性的张扬、它姿态的妍美,以及更多的可能性等,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视觉要求。但在这种热的背后,也出现了将“二王”书风媚俗化、庸俗化的倾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忽略或放弃了“二王”书风的生命意识、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令人欣喜的是,卫军对此却保持了应有的警惕。他把学习书法当成一个不断掘进和不断禅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和精神,悉心精研笔法,努力在更深层次上与古人对接,试图借助于深厚传统的有力支撑,建立起新的笔法阐述体系与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他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个性化追求是当代性的重要依据,只有个性化才能达到对类同化的遏制、只有个性化才能出现多元气象。他还认为,强调大的视觉效果和展厅效应,固然有其进步意义,但中国书画自有其特有的萌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如果简单地嫁接西方美学思想和艺术思潮,就可能导致书法走向形式化、娱乐化的倾向,从而,失去它的古典情态和丰富内涵,与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品格背道而驰。这些思考,既反映了卫军对当代书法现象的价值判断,也体现了一个成熟书家的良好心态和文化责任。
卫军的内心有一种古典情结。虽处在热闹的大都市里,享受着现代生活,忙于单位的繁杂琐事,但他却对古旧的物什格外喜爱。古民居、古字画、古诗词、古器物等,一概很感兴趣。他尤其崇尚古代文人的那种寄情山水、高卧林泉、感事春秋、自我清雅的生活。当然,这里说的古代文人生活显然已被他诗化了,也恰恰体现了他渴求淡定和潇散的文人情怀,这对一个把书法当作终身事业来对待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冬。一日午。小雨。我与他在南京清凉山古玩城好友胡家瑜先生“造办室”小饮,酒是上好的陈年茅台,话从景德镇和宜兴的瓷和陶再聊到“八大”和陈老莲等,微醉,言醺,好不惬意。末了,相邀再聚。
——要的就是那么一种感觉。
妍外秀中 亦古更今
——试论王卫军的书法艺术
王卫军作为全国70后的代表书家,他的书法追求和艺术状态对我们把握书法的自觉,特别是对“书法形”的自觉具有典型意义。我们通过对王卫军书法艺术特质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其书法的审美追求、艺术价值认同,同时也试图窥视这种“形”在当代书法发展的意义和趋势,在自觉中把握书法的发展方向。
从王卫军所取得的成绩来看,毋庸置疑王卫军的书法追求已被当今书坛主流所认同,这是当今大多数青年书家所追求的。那么王卫军书法为什么能被书坛和专家认可呢?我觉得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艺术追求正体现出当今时代书法对“形”的自觉。在这种“形的”自觉下,王卫军书法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一)字形优美
王卫军的书法取法和创作都是以古代经典书作为对象,这种书体最适合和擅长的主要运用于手札中,不管是二王、宋四家还是元明书家,都是如此。这种书体和书写形式的最基础和最关键的是每个字体外形的把握,这也是最基础和最难的。我们可以发现,王卫军的小行书每个单字都非常优美、典雅,其书写线条干练、结体精美,经得起推敲。这是帖派书法成功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这种书体不太强调笔画之间的强烈对比,也不过于追求字与字之间的“造势”,他完全以每个字的稳定造型来求得整个作品的典雅、安详,这一点,“二王”行书为我们树立了极其高超的典范,也是我们无法逾越的关键。
(二)墨守一色
现代书法的自觉追求,我们认为墨色的变化是可以突破古人的重要之处,当然成功的书家已经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探索,如当代草圣林散之的墨色变化,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令人称奇的是,王卫军的小行书几乎对墨色没有过于着意,他的创作几乎只用一色。这虽然继承了手札的墨色特点,并作为一种自觉选择而走向极致,这不能不说书法多元审美取向的魅力所在。
(三)章法独特
王卫军巧妙地将文字主体、印章、留白以及书写载体的颜色揉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和全新的艺术感受。如作品《五柳先生传》和《陈继儒哲言》等,在书写文字的主体之外,运用落款和不同形状的印章、钤印于不同的位子,将书写载体的空间分割,更利用其色纸的颜色产生审美感受,使其具有自我的艺术追求。这充分表现出对他对书法“形”的自觉追求。印章的使用也常常“剑走偏锋”,如册页行书《画禅室随笔》,由于每页的正文文字较小,大胆的用大于正文的印章将主体拉大,不但没有喧宾夺主之感,而且还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些都是古人所没有的。此外,他还独具匠心地将印章预留在正文之中,还巧妙地设计多枚大小不同的印章钤印在不同的位子,产生独特地效果,具有古代书画引首、跋文后的收藏和鉴赏钤印的艺术效果。
(四)典雅温润
秀美的汉字艺术造型、独特的书法章法构制以及黑色的线条,决定了王卫军书法的审美倾向典雅温润,特别在其扇面作品中,表现的更加突出。这种审美形式,既有传统文人书法的书卷之气,又散发出强烈的现代气息。他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在现代理念和古代和现代的艺术语言下融合,创作出一幅幅具有古典意蕴又有现代审美特性的书法作品。
我们处在一个多元的艺术发展时期,各种书法艺术流派、风格并存,他为创造和产生伟大的艺术思想和传世的艺术经典做好了准备。但是,“多元”并不是说没有“主流”,没有“主题”,这个主流就是一种方向,一种在历史积淀下的方向和“丰富”,一切违背这种原则的只能是“末流”,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这一规律的证明。所以,对“形”的书法艺术追求,就是当下文化“主流”的书法艺术的显现,必将载入书法史册,对中国书法作出自己的贡献。
书法艺术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制约,同时,它也和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相互作用。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个性,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结合下产生的。王卫军多次和我阐述他对书法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的看法,从他的观点中,我明晰的看到他的书法观正和书法主流发展规律暗合。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神奇的一面在于,他虽然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发展理路,但是,他一定会主动和自觉的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前行并创造自己的辉煌。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中,书法的形式总是“形而下”的不被特别重视的一个环节,我们从中国的书论和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显然,这和中国文化早熟并受到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有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书法的“形”和“神”是书法作品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由于书法的特殊性,特别是作为文字的实用性,千年来书法在魏晋时期作为一种艺术而自觉,但是,对形的自觉上应该不是非常充分,这却给今人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王卫军书法的形式探求,完全不在实用的范围之内,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他巧妙地运用了当代科技的发展,和新材料的运用,自觉地选择各种有利于自己创作的书写载体,对形式是一种自觉追求。这对于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时代意义。
Ⅳ 形容艺术家的句子有哪些
(1)是谁说过,艺术一定是一场高雅的音乐会一幅昂贵的世界名画呢?我认为,一句幽默的话语一片短小的笑话,它们都是艺术,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2)我醉心于读诗,醉心于写诗。那一行行诗句是一只只飞翔的彩蝶,带我到美丽缤纷的大花园;那一首首诗又像是一只只萤火虫,“发出了微弱的光,但攒起来将是亮丽的光”。
(3)玻璃南瓜那朴素的颜色是我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它的诞生是于玻璃陶艺工人那双勤劳得手分不开的。这个南瓜,为我家增添了几分姿彩。因为玻璃陶艺工人丰富的想象力,必定会有更多人得到更美的艺术享受!
(4)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往往身边有许多艺术品我们却没有观察到的,不过,一天我们在作文课上,看到了一件艺术品。
(5)“艺术”这个词,乍一听起来好象离我们很远。总以为它是属于艺术家们的,是高雅者的研究对象,很难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套上近乎。可是,如果你真的留意一下生活,那些艺术,其实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我们周围。
(6)作为一位贵宾坐在这富丽豪华的游艇上,有人在为我跳舞,船夫在为我划船,带我去游览威尼斯这神奇的水上世界;让我观赏碧波荡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桥;让我领略威尼斯古老灿烂的文化……这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了,就像作梦一般。
(7)艺术是一曲华章,突破苍穹的束;艺术是一幅水墨,点染无尽的山水;艺术是一支舞曲,恢弘青春之彩。
(8)艺术在常总是十分高雅而不可及的,其实它可以是一首歌一次展览一段经历……有艺术的生活就有欢乐,就有美。
(9)艺术的可能性。艺术不是进化来的,而且它的产生方式很可疑。智障团体,天才儿童,神经病人,他们创造艺术,并得到常人的认同和震撼性的共鸣。
(10)那就是人造窗花。窗花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她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深藏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所以她不仅是剪纸文化中的精华,还是民间艺术的珍品,同时又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将吉祥事物美好愿望描写的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的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11)慢慢地,琴声渐渐变得激昂,仿佛月亮在慢慢升起,而海面上风也更大了,风让海水跳跃起来,浪花卷着月光舞蹈,时不时还碰了碰沉睡中的礁石。
(12)每当我把诗稿邮寄之后,等待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大多数石沉大海,但一想起江国真的“失意时,就唱一首歌;烦恼时,就写一首诗。因为生活总是美丽的”这句话时,我的胸就异常地开阔起来。偶尔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印的字,便激动得几夜睡不好觉。尽管无人喝彩,但我感到文学殿堂的大门正徐徐开启,缪斯女神向我微笑,我那稚嫩的诗正圆着我的文学梦。
(13)我爱艺术,我不愿意放弃它。我爱艺术,我不愿意离开它。我爱艺术,爱的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艺术是我心灵的窗口,当我难过时把这扇窗户打开,会使我充满信心,给与我力量与希望。
(14)高超的艺术能给人美的享受,能震憾人的心灵,但是,要想具有精湛的艺术,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它需要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毅力,不懈的追求。
(15)有一次,我从琳琅满目的书柜里抽出一本诗集,上面印有泰戈尔的引言:“用你手中的钱币买下一本诗集吧,它会使你的心快活得像一只小鸟,自由地飞翔在无限的空灵之中。”仅仅是看了一眼,我便如获至宝地买下了它。从此泰戈尔领我走向了一个缤纷的世界。我迷上了诗,正如我迷恋那深沉广阔的大海一样。
Ⅵ 什么叫军旅画家
应该是主要以描画军旅生活,表达军人
Ⅶ 形容艺术家的词语 三个字
你好`我就列几个我觉得比较合适的吧: 优雅,典雅,有气质,高贵,儒雅,有风度,记忆娴熟,技艺高超,美妙,完美,震撼,才华横溢,高手,音乐家,让人如痴如醉,
Ⅷ 形容“艺术家”的成语有哪些
巧夺天工、雕梁画栋、标新立异、妙笔生花,独树一帜
Ⅸ 形容艺术家的成语
文学艺术类:不落窠臼 脍炙人口 妙笔生花 行云流水
音乐艺术类:余音绕梁 曲高和寡 阳春白雪 绕梁三日、响遏行云 天籁之音 曲终奏雅 引商刻羽 双管齐下
书画艺术类: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画中有诗 栩栩如生 唯妙唯肖 出神入化 引人入胜 大处落墨 鬼斧神工
光彩夺目 百家争鸣 别具匠心 工力悉敌 呼之欲出
价值连城 龙飞凤舞 巧夺天工 韦编三绝 叹为观止
精雕细刻 烘云托月 别有天地 惊世骇俗 入木三分
Ⅹ 赞美艺术家的成语
【白雪难和】: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艺术。
【白雪阳春】: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别有天地】: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有天地非人间】: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有滋味】: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不假雕琢】:不必借助精雕细琢。指器物天然即具有上好的质地。也比喻艺术品精美而无雕琢的痕迹。
【不拘绳墨】:绳墨:木工用以画直线的工具,借喻法度、规矩。形容人的行为或艺术风格洒脱、豪放,超逸不羁。
【才华横溢】: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唱高和寡】:曲调高深,知音很少。比喻高雅深奥的诗文和其他艺术作品很难被大众理解接受。
【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独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独运匠心】: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鬼工雷斧】: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同“鬼斧神工”。
【鬼刻神劖】:犹言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烘托渲染】: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环肥燕瘦】: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黄钟瓦缶】: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黄锺瓦缶】:比喻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文艺作品。
【辉光日新】: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辉煌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击节称叹】: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赞叹。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
【吉光凤羽】: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江湖艺人】:在街上表演吟唱、讲故事、舞蹈、变戏法和哑剧等艺术而谋生的人。
【匠心独出】:匠心:工巧的心思;独:独自。形容巧妙而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具】: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匠心独妙】:匠心:精巧的构思。独妙:独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亦作“匠心独出”、“匠心独运”。
【经营惨淡】:经营:筹划营谋;惨淡:思虑深至的样子。苦心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
【经营惨澹】:经营:筹划营谋;惨澹:思虑深至的样子。苦心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九朽一罢】:原指画人物的一种技法。后也指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严肃认真的态度。
【良工苦心】: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
【良工心苦】: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
【妙手丹青】: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炰凤烹龙】: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烹龙炰凤】: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烹龙炮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墙外汉】: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
【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神工鬼斧】: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神领意造】:指用心神领会和创造艺术形象。
【神至之笔】: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偷天妙手】:偷天:形容本领神奇;妙手:指有才能的人。形容写作技巧娴熟,文笔非常优美,富有独创性的作家、艺术家。
【无斧凿痕】:斧、凿:木工用的斧头和凿子。没有用斧头、凿子削刻的痕迹。比喻艺术品达到天然浑成的境界。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音】: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象牙之塔】: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心精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表现。也泛指天资聪敏,精明能干。
【心灵手敏】: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表现。也泛指天资聪敏,精明能干。
【兴会神到】:兴会:指意趣因一时的灵感而触发;神到:指将其精神付诸笔端。指艺术创作中捕捉灵感,并将其表现出来。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栩栩欲活】: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渲染烘托】: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烘托:国画的画法,用衬托手法使事物鲜明。指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一花独放】: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一空依傍】: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一字见心】:看到一个字就能看到人的思想。形容书法艺术能体现出人的个性。
【奕奕欲生】: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余味回甘】:甘:甜。余下的味道越回味越觉得美好。形容文学或艺术作品深刻含蓄,耐人寻味。
【余香满口】:吃过东西后满口都是余下的香味。比喻文学或艺术作品耐人回味。
【寓意深远】: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寓意深长】: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存乎:在于。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