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漆器工艺技术有哪些
我国古代漆器工艺有描金、螺钿、点螺、金银平脱、雕漆、斑漆、戗金等,这些都是我国独创。
描金是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有把描金称作“描金银漆装饰法”的。
螺钿也称“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此种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
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
金银平脱是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
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
雕漆是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着名。
这一工艺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两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另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平漆以漆漆物,并没有其他手续,称为“平漆”,最先漆物,只这一种方法,平易简洁,制作精良的,也非常可爱。
戗金是器物上既涂以漆等干涸后,再以针刻刺图样,称为戗金。撒银屑的,称为“戗银”。明代时期戗金极有成功,故名器很多。
堆红又叫“罩红”,就是把漆器的面堆成种种花纹,覆以朱漆。
我国的漆器技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传到国外,如朝鲜、日本、蒙古、缅甸、印度、柬埔寨等国家,构成了亚洲各国的一门独特手工艺。
在海洋新航线被发现后,我国漆器传到欧洲,曾引起欧洲社会上的轰动,受到那里人民的热烈欢迎。十七八世纪以后,欧洲各国仿制我国的漆器成功。
⑵ 早期出土的漆器有哪些
1960年前后在江苏吴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的漆绘黑陶杯和漆绘黑陶罐,其中杯、罐呈灰黑色,用生漆描绘粗线纹,也有用生漆在杯口缘大面涂饰的,厚薄不匀。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出土了两件距今约有3500年历史的薄胎朱漆器。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发现了商代早期的漆盘及盒的残片,并绘有饕餮纹、夔龙及云雷等纹,比例匀称,花纹清晰。有的还镶嵌着磨制成圆形、三角形的绿色松石,有的贴着不到0.1cm厚的钻花金箔。抗日战争时期,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雕花木器皿,虽然木质器物已腐烂,但从纹饰印入夯土的痕迹看,器形有棺板、炖、豆、彝等,花纹有虎、植物果实等,在花纹间镶嵌有各种图案的骨雕、椭圆形小蚌壳等作为装饰。这些朱红雕花木器,是中国较早的漆器纹饰之一。骨雕和蚌壳是中国较早的漆器镶嵌实物之一。另外,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西周漆罍,在器盖和器身上有形态生动的牛头、凤鸟形象的饰件,造型优美,纹饰精致。湖北圻春毛家嘴西周早期遗址中,出土的一件残漆杯,薄板胎、黑色和棕色地,上面施红漆描绘花纹,花纹为圆涡、雷纹和兽面纹,制作十分精美,已显示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⑶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出现了哪些新品种这些漆器有什么特色
这一时期的漆器,品种越来越多。由于三国以来南方孙吴地区青瓷生产日益发展,一部分生活用器已为青瓷所替代。但青瓷产品比不上漆器制品精美轻巧,也不能完全满足皇室、士经族奢侈生活的需求,因此漆器还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如“黑漆木屐”,通体髹漆。长26.5厘米,宽10.8厘米,高12厘米。屐面由薄木片弯压而成,底与屐跟是斫制的,前跟宽而稍矮,后跟高出前跟约1厘米。两跟底各钉一横木,借以保持耐用和平衡。1997年江西南昌发掘六座晋墓,出土了一批漆器,使我们对两晋时期漆器有了清晰的印象。
南北朝时期是古代漆器生产的一个过渡期,日常生活用具得以大量生产。南北朝时期漆器生产是汉代以后由盛而衰以及进入隋唐以前由衰而盛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