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艺术家
什么是艺术家,是从自觉的艺术到艺术的自觉,由此,艺术就变得无比艰难。 艺术家的工作是把艺术个性化。艺术中没有超越,只有区别,成功者都是在千差万别中显露自己。艺术家的个性魅力成了他艺术的灵魂。如何把个性魅力变成个性艺术?艺术家们各有各的秘密。 凭仗着他们的努力,创造一个世界。这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的复制。智慧到处发光,才华到处流溢;所有颜色都是语言;所有声音都有灵性,所有空间都充满想象。
艺术有它神秘的规律;由于艺术的本质是生命,艺术家生存在自己的艺术中。艺术一旦完结,艺术家虽生犹死。长命的办法唯有不断区别别人,也区别自己。这苛刻的法则便迫使艺术家必需倾注全部身心,宁肯在人间死掉,也要在艺术中永生。艺术家最大的朋友是寂寞,伴随艺术家一生的是忽冷忽热的观众、读者,和一种深刻的孤独。 这便是大家心中的艺术家,天生的苦行僧,拿生命祭奠美的圣徒。但如果没有他们,人类的才智便沉没于平庸,生活化为一片枯索的沙漠,好比没山,地球只是一个光秃秃黯淡的球体。
这是唯美的艺术家的境界,曾经在搜狐上看到一篇母子的书信文章,我永远的记录了下来,内容如下:“首先做艺术家需要奉献精神!有人说,搞艺术,必须成为善于超脱的投入者,善于投入的超脱者。此话诚恳而实在。人家有吃肉的滋味,我有吃菜的品位;别人有说名道利的情趣,我有墨池飞鱼的乐趣。这才是艺术家的心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宽心静气,将生命和热情全部倾注于事业和艺术。使画中胆魄更博大,令心里诗韵更充盈,做无愧于时代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人如果想高尚,就要学会并且做到宽容和理解、原谅和大度。虽然要做到很不容易,但是只要努力就能够做到。”
儿子,请试着去尝试一下,去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争当一个品德高尚、心灵善良的艺术家。千万别当唯我主义、狂妄自大并以个人的好恶去控制别人的暴君。也不要将忌妒和仇视的眼光投向那些社会中的贵族阶层,因为以上两种做法都是不明智的。这样为自己制造痛苦或使自己陷入痛苦,都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公。妈妈想告诉你:生活原本是美好的,是某些不自律的人破坏了这种美好,妈妈要求你不要做这种人。
妈妈愿意和你一起学会做一个高尚的人!让我们共同朝着这个目标而奋斗。儿子就要出发了,妈妈的心,将伴随着你同行!
现在之所以提这样的话题,主要是为了让许多即将走入艺术家行列的新人意识到,艺术虽然有一定的商品属性,更重要的依然应该是它的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
文字于笔,笔如刀。
写这篇文章只是用自己的文章叙述的方法正言一些论点,在网络上看到所谓的伪善型的评论家对景德镇现代陶瓷穷其所能的进行贬低。的确一些艺术家受物质利益驱使,把艺术当成了赢利的工具,大大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性。但是一味指责批评会毁掉一个行业的的艺术生命,这种“棒杀”,是很可怕的。 然而,正是这些隐藏在伪善的外表下这类人,却在为了自己个人私利,导演着愈演愈烈的焚火攻势。
现代陶瓷收藏行业起飞也就这么几年事情,在这短短的几年内现代陶瓷收藏能够起飞到现在这个程度得益于市场的垂青,但是也是因为现代陶瓷收藏有他的艺术基底,平地是不可能起高楼的。
现代陶瓷艺术品市场的迅速膨胀,当然也使得许多艺术家的心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个是显而易见的,而如果用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心态就很片面了,市场发展到这个程度,我们做的不是“棒杀”,而是需要引导,艺术家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是无可非议的。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艺术资源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如何正确帮助艺术家辨识经济利益和艺术追求的目的,这个就是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一个媒体工作者的道德。
有某些这个行业行走的人都因为各种原因对这个行业有着诸多的不满,其中有被市场抛弃的、被艺术家群体抛弃的、个人恩怨、行业抵触等等,他们将自己的心中的忿满化之的是语言上的表述,将一些小的东西夸大,然后无限制的夸张,续而,恐怖化。就如这个文章所要探讨的金钱与艺术的问题,这类阴暗的人群不是去引导而是竭尽所能贬低,试着想想,一个心态阴暗的人,他的话语怎么能够公正表达。可是当这些话语伪装在其伪善的外表下却在故意对他人产生错误的引导。
这个行业如果要健康的发展,艺术家需要进行引导、自律很重要,但是同时也要收藏家自己认真看清楚一些文章和言论,看看写这些言论的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现在的行业地位和他所从事的工作,您就会明白他真正的用意和立场。
2.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
作为艺术家应具备修养和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很多很多,但最基本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世界观是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审美观和审美理想就是指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审美、美的创造及其发展所持的基本观点。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造目的与动机,影响作品的格调与品位。科学、进步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决定了人们的审计标准,激发追求最理想、最高尚的艺术美的境界。
二、深厚的文化素养
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大致分三方面:一般文化、姊妹艺术文化、专业艺术文化。学识修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境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艺术表现力。艺术表现力是艺术家在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他由专业技能和艺术感受力组成。文化素养围绕艺术感受力,使之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深层次洞悉现实、领悟人生,创作和理解作品,用心灵去撞击生活和作品,使其具有更深广、更全面的表现力。
三、丰富的生活积累
丰富曲折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条件。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曲折的生活积累、切身感受是创作的源泉,它会激发创作冲动,从而构思和创作出内涵深刻、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反之,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艺术生命力。
3. 艺术家是什么意思
艺术家是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一般艺术家有异于常人的审美感受力,强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
例句:
1、在汉代的漆画当中,留下了无数艺术家对当时马戏的精妙刻画。
2、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欧洲的演出引起了巨大轰动。
3、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件件都凝聚着艺术家的汗水和智慧。
4. 成为艺术家的前提是什么
他敏于领会包含在日常生存情感中的超越性存在。艺术家总有一个多愁善感的心灵,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光是多愁善感,并不能造成艺术家。能从情感之中领会到某种超越常俗的东西,才是造成艺术家的重要前提。
5. 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
岩姐觉得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满足以下这几个条件。
首先就是有职业操守,坚持职业道德,这一点很重要,既然称之为“艺术家”就应该有大家风范,就应该有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能够坚持职业道德,有些人虽然长得好,学历也够,也算是专业的艺术毕业,但是却没有职业操守,不遵守职业道德,这样的人,即便再有才华,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家。
第二,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歌唱家,唱歌的功底要有,关于声乐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要具备,并且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和造诣,不然的话,就很难算是艺术家,只能算是艺术从业者而已。
第三,真正的艺术家还需要取得过很大的成绩,有重大的贡献,不管是对艺术本身的进步,还是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亦或者提高到更高层次,对于国家和民族有杰出贡献,这样的艺术从业者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家。
6. 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的创造者,是社会中的特殊阶层,是艺术这种精神产品的创造者,没有艺术家,就没有艺术创造,也就没有艺术作品。
艺术家是最善于创造性地使用艺术语言来传达思想、情感、精神的人。艺术家是能出色完成一件或一系列“逼肖”于生命、生活、人类、万物以致宇宙本源和实质的艺术作品的人。“艺术家是集哲学家、思想家、能工巧匠的境界、品格、本领、才能、技艺于一身的人。”
7. 怎样才算是艺术家
艺术家(英文叫artist)是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的人物,通常指在诸如写作、绘画、摄影、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有比较高的成就,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美学程度的人。;既包括在艺术领域,影视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一个源于自然,发于心灵的艺术作品创作者。
8. 艺术家是在何时成为社会生活中独立的群体或者阶层
所谓“艺术家”,该词语在欧洲中世纪与“工匠”是差不多的意思,社会地位也与工匠差不多。一个贵族可以雇用或直接拥有艺术家,就和他们雇用和直接拥有一批工匠一样。在他们用晚餐时,有伟大的演奏家为他们伴奏,他们都是作为“宫廷乐师”而存在的工匠。至于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成为独立的群体或阶层,那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事情。
9.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艺术家
艺术家跟头发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这种说法只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们用来叽讽那些一切头发长得长的要罢了,同样包括艺术家在类。艺术家,有的是因为时间上的关系没有去理发,有的是为了追求个性化。没有理发。而真正的艺术家是在知识,理论,思想与技法的高度统一。不必需要发什么证。只需要人们认可就行。
10. 什么叫艺术家
艺术家,通常认为,就是艺术的制作者。艺术首先是艺术家制作出来的物品,自然地,是艺术家使艺术成为艺术,没有艺术家,艺术似乎是不可能的,艺术家以及他的艺术制作活动是艺术的主导因素。逻辑地看,艺术活动首先是艺术家的制作活动,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的制作活动的最后结果。
随着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高扬,人的价值,个性自由,人的主体性等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浪漫主义艺术潮流也随之勃兴,艺术强调艺术家个性的自由张扬和展现,自由、创造、天才等概念成了这种潮流的主导性范畴,艺术家成为艺术的主导因素。与之相应的是艺术“表现说”对传统的“模仿说”的反叛。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标榜“自我表现”,冲破了“模仿说”的罗网,“表现说”于是兴起。表现说批评模仿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提出天才是和模仿精神是完全对立的观点。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中,主体性问题被强调到了极致,人是目的的问题是康德哲学的基本出发点,这样,他就是从艺术家的活动出发,肯定了天才和创造在艺术制作中的巨大意义,他认为天才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天赋因素是艺术的决定因素,这样艺术家在艺术制作中的作用被康德充分地加以肯定了。德国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认为,人即使练习作画,感情的表达也应该放在第一位。德国直觉主义哲学家柏格森认为,诗意是表现心灵状态的。意大利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齐更是干脆宣称艺术即直觉,即抒情的表现。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致上是与表现说相类似的观点。较之模仿说,表现说不是从艺术作品而是从艺术家作为逻辑起点来探讨艺术的意义问题,更明确地来说,就是把艺术家的情感作为艺术的核心和关键性问题。但同样可以看出,在这种以艺术家以及艺术家的情感为主导的艺术问题的探讨中,照样包含着对艺术更为极端的本质主义化的倾向。
首先,艺术活动是以艺术家为主体的活动,我们绝对不否认艺术家对艺术制作活动的意义,正因为艺术家的存在以及艺术家的制作活动的水准的高低,就自然决定了艺术作品的产生和水准的高低,否则那些非凡、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不会产生的。但是,我们把问题拓展开来看,如果说,艺术家的制作的结果是艺术作品,推而广之,就是艺术。那么,是什么使得艺术家的制作得以成立?也就是说成为艺术作品,成为艺术,是他赋予的他的制作品的风格,还是情感,还是其他?这些都无法说明这一问题,而且会使问题再一次陷入到循环论证中而无法自拔。进一步的问题也就是,在艺术家的制作活动开始之前或进行中,他是否明确或已意识到他正进行着艺术活动,是否明确他的制作的结果将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其他,如果是这样,那他已经就是按照艺术的模式和规则来进行艺术产生,那么,艺术的创造性又怎样灌注其中,艺术家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出来呢?这些问题又涉及到了艺术的意义问题,这就促使我们从其他方面而不是从艺术家出发去探究。显然,从艺术家为逻辑起点来探讨艺术的意义,认为艺术家就是艺术的立法者,艺术家使艺术作品得以成立的观点,同样使得问题简单化了。不难发现,艺术创造并非艺术家为遵守规则而遵守规则,实际上只是为了某种艺术创造才去遵守这样或那样的规则,艺术家不是遵循了某些规则而成就了艺术。因此,需要有另一种线索来研究艺术家是如何赋予艺术品的艺术性或者艺术质量以及艺术规则的艺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