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
欣赏建筑艺术,一般从外观造型、环境构成、空间布局、象征性意义与象征性内涵四个方面去品评:
一、外观造型的美 是指由各种材料构成的建筑外部的浑一形体。欣赏外观造型要注意造型特点、构成的协调性、启示和给予人的情绪感染等。例如;黄鹤楼是仿古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黄色的琉璃瓦,斗拱飞檐的屋角如同展翅的黄鹤层层重叠构成优美而雄浑的气势。
二、环境构成的美 是指建筑不可能地理位置的环境,因此,欣赏建筑艺术,不能孤立地看其外部造型,还要看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悉尼歌剧院的造型像一只洁白的蚌壳,又像即将扬帆出海得帆船。与它所处的环境构成一种和谐美,不难想象,如果它建在一座山上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三、序列化空间构成的美 是指建筑物的结构组合、房间编排、空间的穿插、色调配置等犹如音乐,有明确的起始、陪衬、主体和结尾的序列。如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建筑,其主题主体与和谐旋律的,如同完美的乐章。
四、象征性意义与象征性内涵 是属于欣赏建筑艺术体味的内涵深度。建筑是通过造型、环境与序列等,体现其象征含义的。如古希腊建筑亲切明快的风格,反映了奴隶制城邦社会民主的开朗的生活。
⑵ 建筑艺术特点是什么
建筑,作为艺术,与其他类型的艺术相比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它总要求包含实用上的目的。它必须提供一个场所,供人居住,栖息,或从事其他活动。
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那些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崇厚高大的建筑台基;装饰部件、木装修;建筑群由多重院落组成;善于使用色彩;衬托性建筑。
特征一、崇厚高大的建筑台基
近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先生指出中国古建筑具有三段式特征,即台基、屋身、屋顶三方面,台基就如人的双足,承托着屋身和屋顶,通过台基的尺度可反映出建筑的等级。
特征二、装饰部件、木装修
中国古建筑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这些装饰装修构件多为玲珑剔透的木刻造型,传统建筑木装修无论在工艺、技术和艺术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中装修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特征三、建筑群由多重院落组成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特征四、善于使用色彩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特征五、衬托性建筑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
⑷ 中国建筑有什么特点
中国 建筑艺术的重大特点是: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 3、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
西方欧美建筑建筑每每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它们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常常以带有外张感的穹隆和尖塔来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与自然对立的外观特征。古代埃及建筑文化的代表——金字塔与神庙,便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金字塔是埃及法者或贵族的陵墓,古埃及人信奉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死后永久保存肉体,便可在天国求得永生。由此,埃及法老在世时均要为自己营建代表永恒信念的金字塔。金字塔与我国古代王陵绝然不同,它不带有“入土为安”的阴柔之美,也不在深埋地下的地宫中去创造宛若人世间的富庶华丽生活的地下天堂,而是以最简明有力的几何形式,集中表现出一种与世长存的永恒主题。从艺术哲学观念来看,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近郊的吉隆金字塔群,正是以其巨大、单纯、简洁、稳定的造型,在广阔、原始、浑朴的大漠中,表现了一种超自然的纯阳刚之美,而产生了强烈的纪念性——神圣,永恒,庄严,崇高。
⑸ 建筑艺术设计有的特点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特点有实用,坚固,美丽三大基本特点。
再就是建筑艺术的美观。建筑艺术主要是以建筑群体,由建筑的内部不断地看向外部以及建筑所处的空间,地理色彩等表现。一个完美的建筑艺术,它的一切表现都是符合美术学的审美观点。
建筑艺术中还融入了国家的色彩,民族的文化,地域风情,乡土人情等各种各样的元素,使建筑富有文化底蕴,让建筑艺术更具有艺术感。
建筑的使用年限同时也构成了建筑景观,反映了建筑艺术的时代,民族的特点,地域的差异文化的不同。使建筑艺术所建造的建筑,与当地环境有机的融合。
⑹ 建筑艺术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地理位置的选择。配合太阳运动---南方坐北朝南(冬季使房屋正面朝向太阳,夏季则背向),北方则相反。
2、建筑形式的选择。以古近代来说,建筑样式主要表现在其地域性、等级及功用方面。
(1)地域性,北方建筑、江南建筑和岭南建筑的风格、布局以及景观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以园林为例,北方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大气豪华,植被以落叶林及灌木为主、少水多山;江南园林主要是私家的,承袭了水乡的情调,显得雅致精细;岭南园林由于地形的局限则显得相对狭小,植物多、水多。)(或者从民居建筑来说的话,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充分显示了地域特色)
(2)等级性。这主要表现在古建筑方面,皇家建筑、官家建筑以及平民的建筑是存明显差别的。皇家建筑以明黄、朱红色为主,代表着尊贵,使用的是和玺彩画,讲究基座、斗拱、开间、庑殿顶的使用;而官家建筑则只能使用旋子彩画,到一般百姓,则只能使用苏式彩画了。
3、风水的选择。建筑上最多的就是风水问题。以故宫为例,古称紫禁城。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再说一般的民居建筑,都极其注重“龙脉”所在(风水上认为山有龙气)、讲究“靠山”、讲究水的流向(若门前有水,则以水流向的位置为佳,因为水即是财。)。望采纳!
⑺ 什么是建筑的艺术特征
物质性、精神性并存
首先建筑是具有物质性的,有物质的使用功能,其存在也受到物质条件或物质手段的很大制约。但建筑也具有精神性,要满足人们对美的渴望。对某些高层次建筑而言,这种精神性还可能超过物质性。总体而言,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表现性、抽象性同一
艺术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判断和感情表达的特殊方式,但由于各门类艺术所运用的物质材料和创作方法不同,在表现的手段上是有区别的:一种是以客观生活的艺术再现为手段的间接表现;一种是并不忠实地再现生活而直抒胸臆的直接表现。前者称为再现性艺术,如写实性美术作品、戏剧、电影和叙事诗等,后者则称为表现性艺术,其典型的代表是建筑和音乐。显然,不可能要求表现性艺术去再现生活、描述事件情节和人物性格,而是重在创造出某种情绪氛围,激发出欣赏者的相应情感。例如通过建筑的雄伟、壮丽激发起豪迈振奋的热情,通过建筑的精致、华丽形成高贵典雅的格调,以沉重、粗犷造成压抑沉闷的心境,以明快、开朗引起活泼愉快的心情等。
还要注意,表现性艺术所表现的情感只是“情感”本身,即一种抽象的情感,而不是这一个人或那一个人由于某件具体的事情而触生的具体的情感。这种抽象性使它往往会拥有更多的“同情者”。所以,比起再现性艺术作品来,一件真正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往往更能超出时代、民族、地域和阶级的局限而成为全人类的永恒财富。例如,曾作为古代宫殿大门的天安门,它的高贵、庄严和隆重同样也可以为现代人所欣赏,成为新中国国家的尊严、昌盛的前途和悠久的文化的象征,甚至使用在新中国的国徽上。
层级性的高度统一
建筑的精神属性有三个层级:其初级形态与物质功能紧密相关,体现为功能美——安全感与舒适感,是“美”与物质性“善”的统一,或与物质条件紧密相关,体现为材料美、结构美、施工工艺的美和环境美,是“美”与物质性“真”的统一。其中间层级与物质性因素相距稍远,即纯形式美处理,重在“悦目”。最高层级离物质性因素更远,要求创造出某种氛围,富有表情和感染力,以陶冶和震撼人的心灵,重在“赏心”。所有这三个层级,都可以纳入广义的“建筑艺术”的范畴。
一般来说,并不是所有建筑物的精神价值都同时具有以上三个层次,有的只具有第一层次,更多的上升到第二层次,只有为数甚少的建筑才同时拥有这三个层次的意义。因此,建筑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比重在不同建筑中显出差别。例如仓库、车棚和低标准住宅的精神性因素就趋近于零,物质性因素趋近于一;学校、医院、办公楼的精神性因素有所提高;美术馆、博物馆、剧院和公园则处于高度统一;而宫殿、教堂、园林和陵墓的精神性因素则接近于一;纪念碑、凯旋门等几乎已没有什么物质性功能意义,与纯艺术如雕塑等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笼而统之地认为建筑是艺术或不是艺术都是片面的。应该说,所有的建筑都或多或少地要求给以美的加工,但只有那些在精神性因素方面达到一定高度的建筑,才能上升为真正的艺术,我们的欣赏对象主要就是这类建筑。
⑻ 建筑艺术有哪些特点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设计师们常常通过一系列建筑设计的艺术处理,通过实体与空间的协调统一,构成建筑物总体完美的艺术形象。
⑼ 建筑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着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此外,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结构美。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构架式样
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迟唐代已经比较成熟。
到宋元□三年(1100)编成的《营造法式》,模数化完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规格化并不过于限制序列构成,所以单体建筑的规格化与群体序列的多样化可以并行不悖,作为一种空间艺术,显然这是进步的成熟现象。中国古代建筑单体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原因就是规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