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古诗词中艺术技巧有哪些

古诗词中艺术技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2-14 06:04:07

❶ 古诗词“创作技巧”有哪些

1、直抒胸臆和含蓄委婉

直抒胸臆也称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节操。

含蓄委婉是不把自己的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婉曲、象征、比拟、隐语、用典等手段间接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抒情方式。古诗经常把要抒发的情感,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所描绘的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将依依惜别之情寓于帆影、碧空和长江流水的景物中了。

2、景与情

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出现在诗歌里,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先景后情,情因景生,即触景生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少的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似乎已成常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也有一些诗是先情后景。还有一些诗,看上去完全写景,而实际上景物里面蕴含着诗人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王国维)]。以上这些都属寓情于景。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景,就生什么样的情,如乐景生乐情,哀景生哀情。但有时,触景生情,生出的情与客观的景截然相反,这种情况叫情景相异。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较为常见,以哀景写乐情比较少见。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景写哀情。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名句还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

3、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赋、比、兴三者各有特点,又相辅相成。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变抽象为形象,比兴为优。

施肩吾的《夜笛词》“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用赋的手法写成,言东家妇闻笛而生思亲之情,误剪同心之花,别开生面。还有古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动人佳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含蓄之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精警之句,均用赋的手法写成。

比喻的手法在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能把陌生的东西变成人们熟悉的东西;有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作用。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运用比喻,把无形的音乐描写得形象鲜明,栩栩传神,仿佛就在眼前。

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氓》的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和第四章开头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兴的手法。前者既隐喻女主人公的貌美,又暗指女主人公的痴情;后者桑叶由嫩绿变为枯黄,既隐喻女主人公青春不再,又暗指“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兴经常有统摄下文,提纲撮要的作用。

要注意,比和兴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运用比兴手法,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❷ 诗词中有哪些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❸ 古诗文中有哪些写作手法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
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场面描写,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❹ 古诗词中会用到的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现就古人在诗词歌赋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简 单归纳如下:
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1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二、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三、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 过程。 四、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 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六、象征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七、对比、对照 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互相比较。 八、抑扬 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 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九、照应 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十、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十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 出的是侧面描写。 十二、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十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❺ 古诗文中有哪些艺术手法

诗词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学艺术,它是我国民族思想和民族情感最生动的表现载体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诗经》就是最早以诗的艺术形式而独树一帜的代表作。从西汉(公元前206年)至东汉(公元25-220年)逐步发展为楚辞、乐府、古绝和古风等艺术形式。又从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始兴起和发展为格律诗。它以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形式的对称美、内容的意境美,确定了在整部文学史中的地位。几千年来,直至今天仍在不断地孕育、变化和发展着,可谓久盛不衰、光彩夺目。
诗词需要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来创作,以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纵观我国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大致包括:叙事写景的描写手法、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和烘托气氛的渲染手法。简单地说也就是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
赋,就是直叙或白描的手法。即朴素地描写创作的现实,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诗词创作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的手法。它是诗词创作中运用最广泛的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手法。兴,就是通过客观景物的触发,引起联想或想象。想象的起点或契机就是兴。赋、比、兴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孤立的,在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是互相渗透和互为兼用的。
一、典型化过程是抓住事物本质的捷径。
赋法是以直叙和白描为主要手段。要使白描和直叙能富有更强的感染力,那么必须选择最能反映现实、最有价值意义、最典型的事物加以描写,才能撑起情感的大厦,才能创造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词可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但不可能把社会上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塞到诗词中。要有取有舍、或添或减,或藏或露。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说,就是典型化的过程。
在“典型化”的过程中,诗人们常用“以少总多”和“以小见大”之手法。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盖任何景物,横侧看皆五光十色。任何情况,反复说皆千头万绪,非笔墨所能祥尽。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仅仅抓住“小荷”和“蜻蜓”的动态描写,就突出了春初时节的一派生机。而“以小见大”则是以局部见全体,一斑观全豹,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的小景物和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和象征重大的思想内容,也就达到“以小见大”之效果。如聂绀弩的七律《锄草》一诗中的“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三遭。” 作者抓住锄草的小事来描写,其实是反映了当时“破旧立新”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诗词创作的角度看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果说以少总多是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那么以小见大则是形象化的重要方式。
二、夸张描写切否失真和太近乎事实。
《文心雕龙�6�1奈饰》说:“自天地以降,豫人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夸张作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是自古以来一直在运用的。
所谓夸张,就是为了表意的需要,有意识地将客观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利突出事物特征。如聂绀弩的七律《挑水》中的“一担干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用夸张的手法,臆造出深刻的印象,使读者产生感情共鸣。但是夸张必须有一定的现实为依据,即要抓住当时当地的情况反映其真实的事物,但又不能太近于事实,否则,容易引起读者误解。这应该象文学创作中讲的,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夸张不同于虚夸,夸张的目的在于使人感受主观的感情态度,使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范温《诗眼》说:“形似之意,益出于诗人之赋。”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都是对事物的数量和动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就更能表现出大自然这一壮观美丽的景象。
三、以赋作比中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
在运用赋法的过程中,如何使诗人笔下的静物,描写得活泼跳脱,富有生机,主要是客体与主体的互动感。具休说也就是化静为动和以动写静的修辞方法。具体运用中可采用拟人和拟物等手法。如宋林逋《山园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诗句就很巧妙地以拟人手法,把霜风中的禽鸟“偷眼”和“断魂”的粉蝶刻划得十分生动。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山亭。”则是以静物拟人化而表现为动,使不动为能动,使动者如有情。又比如宋朝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又如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则将用动态中的“蝉噪”、“鸟鸣”来衬托出“林逾静”和“山更幽”。从而创造出一种“静”的境界。这种手法是利用引起人们的特殊感受的声音来写出静境。
这种手法也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诗,是在细微体察和选择在各种静境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声音和动作来加以描写的。诗就是借景言情,一切写景都是为了写情。化静为动也好,以动写静也好,都是为了达到“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
四、运用正反对比是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法。
宋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实际上比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以物比人,以人比物,以物比意,以物比事,以事比意,等等皆是。
所谓正反对比,是比喻中比较常见的手法。它指的是以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情理互相对照,使诗词中要表达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明显,更为突出,这也是美学上的一种法则。在修辞学上叫对照法和映衬法。在正反对比中,具体的有描述对比,比喻对比,旁衬对比和推理对比。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白居易《轻肥》诗的尾句“食饱心自苦,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把两种完全相反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使读者达到震憾。
五、几种耐人寻味的比喻方式。
所谓比喻必须具备两个特点:(1)表现的对象和作比的事物之间必须在整体上,本质上各不相同。(2)表现的对象和作比的事物形式的各种因素或内容的各种因素存在一定的“相似点”。
介绍几种耐人寻味的比喻方式:(一)博喻。博喻就是以多种比喻综合运用,借以加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二)曲喻。曲喻必须加以联想才能深化比喻,也就是想象的比喻。应以作比的事物,表现对象之间有一定相似点才构成比喻。(三)映喻。映喻则在“相似点”之上增加一层双关的意思,比中有比,喻外引喻,也能使比喻不同异常。古人称之为“映带体”。(四)迷喻。迷喻是衬托对比,不是单纯地指明相似点,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衬托气氛说明道理,古人称之“迷比”。如明�6�1于谦《夏日忆西湖》中“玉腕罗裙双荡浆,鸳鸯飞近采莲船。”以“鸳鸯”来烘托一种亲娓的气氛和意境。(五)直喻。直喻是将此物直比彼物。达到明快、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宋�6�1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即用拟人法单刀直入地把西湖比作西施。形象生动而又贴切。
六、婉转曲达是抒发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所谓“曲”,也就是谢朓所说的“圆”在技法上的体现。即宛转曲达之手法。这种手法,古人也称为“隐”。所谓“隐”,不是一目了然的正面“直说”,而是旁敲侧击,委曲宛转地衬托或暗示本意。这是诗词创作中的语言特征,可以创造出诗的意境。用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这种表现常常是话中有话,音外有音,意在言外的。也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和谐统一。达到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或借境达意。如清�6�1蒋士铨《杭州》中句“一肩书剑残冬路,犹检寒衣索税钱。”用“检寒衣”来衬托清贫,又以“索税钱”隐射赋税重压下的社会环境。正如清代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所说:“诗至入妙,在言下未尝毕露,其情则已跃然者”。又如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就是用含蓄婉转的手法,达到痛斥南宋小朝廷贪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立场。
比较成功的方法大致有三种:(1)借物达意。从侧面借物表现本意。如现代诗人谢觉哉《花港观鱼有感》中“鱼国群鳞乐有余,观鱼才觉我非鱼。虞诈两忘欣共处,鱼犹如此况人乎?”借鱼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2)言用勿体。前辈们谓作诗当言用,勿言体,则意深矣。所谓“用”,就是本意和主体所产生的作用。写出了作用,也就从侧面将本意和主体表现出来了,这也是宛转曲达的一种表现方式。如清�6�1袁枚《钓台》中“为念故人重,转觉天子轻。”直奔主题,从侧面抒发了对严子陵的敬重,比“天子”还要重。(3)直中含曲。在古曲诗词中,有这种表现手法,描写直景,直抒胸臆,读起来却宛转有致,含蓄有味。这种方式称之为直中含曲意。即“心思已曲”。苏东坡评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七、巧妙运用兴法是深化意境的“诀窍”。
艺术构思是离不开想象的。想象也可以说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要使诗词的主题得到升华,善于联想是至关重要的。诗的意境,可谓是诗的灵魂。古人说:“诗以意为主,以气为辅,词藻章句为兵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兴法就是其创作的一门“诀窍”。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这里是说的艺术构思,即着手进行创作之前,定题、选材、布局、作法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行这种艺术思维,不限于其闻目睹,可以直通古今,可以跨越四维。
在兴法的运用中,具体可用以赋托兴,用比托兴手法,达到以虚化实,以无形为有形,起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的作用。这也称之谓“感情构化”之手法。辛弃疾的诗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以及李清照的“载不动许多愁”都是通过以虚化实,化无形为有形,来构成诗中的“图画”。以达到深化意境之目的。
八、妙用动词是练就“诗眼”的主要手法。
一首好的诗词,就要达到情景交融,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寓理于境或借境达理,使之产生情和景、意和境高度结合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营造意境中,如何巧妙地运用好动词是很重要的。
只要在诗句中把动词用得好、用的活,那么诗词展现的动态美和传神美就能跃然纸上。
凡是历代好的诗词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宋�6�1徐俯的《春游湖》“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诗句中的“撑”字,就用得很妙。一个“撑”字就活脱脱地把一片柳阴给烘托出来,小舟动了,柳阴活了!又如晋�6�1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色,园柳变鸣禽”诗句,以“生”、“变”、“鸣”三个动词,竟把生机盎然的春景勾画出来了。景、物、色、形全俱备,引人入胜。蜀国人魏野的《陕州平陆县诗》中写道:“寒食花藏县,重阳菊绕湾。一声离岸橹,数点别州山。”诗中的“藏”、“绕”、“离”、“别”四个动词的联用,被宋沈括评为最惊喜的佳句。
再看宋�6�1周密《探芳讯�6�1西泠春感》词中的最后一句“最消魂,一片斜阳恋柳。”一个“恋”字,点出了作者对“春”的思念和深情,衬托了“消魂”的内在心绪,深化了全词的主题。
特别是一首诗,只有寥寥几句。所以,必须要简洁、明了,又有深厚的意蕴,那么,就要做到炼句、炼字。在诗词创作中也叫练“诗眼”。而巧妙地运用好动词,往往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许多“诗眼”也就是在动词中“炼”出来的。

❻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古代诗人留下的古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这也是为什么小学一直提倡学生要背古诗。背古诗之余我们还要深入了解其中的蕴意和所用的手法,下面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哪些1

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二、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三、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四、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

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六、象征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哪些2

一、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二、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疏密

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词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密可以产生了一种紧促感,疏可以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能给欣赏者带来心理的愉悦。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阔,一密显出清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四、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富有生活情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景物动静的结合,反映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又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又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五、浓淡

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六 、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在诗词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用词典雅,造句精工;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用语却极是通俗:这样以俗入雅,突出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七、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八、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说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耐人寻味。

九、隐现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期待成功,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又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明了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十、离合

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这种手法在咏物的诗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❼ 关于古诗词写作的技巧

1.古诗词“创作技巧”有哪些

1、直抒胸臆和含蓄委婉

直抒胸臆也称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节操。

含蓄委婉是不把自己的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婉曲、象征、比拟、隐语、用典等手段间接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抒情方式。古诗经常把要抒发的情感,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所描绘的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将依依惜别之情寓于帆影、碧空和长江流水的景物中了。

2、景与情

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出现在诗歌里,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先景后情,情因景生,即触景生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少的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似乎已成常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也有一些诗是先情后景。还有一些诗,看上去完全写景,而实际上景物里面蕴含着诗人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王国维)]。以上这些都属寓情于景。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景,就生什么样的情,如乐景生乐情,哀景生哀情。但有时,触景生情,生出的情与客观的景截然相反,这种情况叫情景相异。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较为常见,以哀景写乐情比较少见。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景写哀情。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名句还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

3、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赋、比、兴三者各有特点,又相辅相成。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变抽象为形象,比兴为优。

施肩吾的《夜笛词》“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用赋的手法写成,言东家妇闻笛而生思亲之情,误剪同心之花,别开生面。还有古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动人佳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含蓄之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精警之句,均用赋的手法写成。

比喻的手法在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能把陌生的东西变成人们熟悉的东西;有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作用。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运用比喻,把无形的音乐描写得形象鲜明,栩栩传神,仿佛就在眼前。

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氓》的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和第四章开头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兴的手法。前者既隐喻女主人公的貌美,又暗指女主人公的痴情;后者桑叶由嫩绿变为枯黄,既隐喻女主人公青春不再,又暗指“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兴经常有统摄下文,提纲撮要的作用。

要注意,比和兴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运用比兴手法,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2.关于古诗的写作技巧、大意以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求解

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六、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或(1)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总之,如果我们能熟悉这些命题方式,清楚各种答题技巧,再认真审读题意,根据试题要求,扣住原诗,抓住要点组织语言,就能极大的避免失分.

3.诗歌创作技巧

诗歌的技巧,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完的,在诗歌创作的路上走得越远,就越会发现自己难以突破,一当你觉得自己有了进步,却又跟着觉得自己还是原地踏步~~~~````

就你的问题,先简单的说说:

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作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物象相凝聚的具象。一首诗很少是一个单一的意象,而是一系列意象的组合,它的多重组合就如同电影蒙太奇(montage)手法。所谓蒙太奇是指“用一连串画面并置形成不见于任一画面的一种抽象观念。”诗歌中的意象叠加就是意象组合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意象的上投影着另一个意象或多个意象渗透交融成一体,如一位国外的诗歌理论家所说的“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

诗歌分行,句子编排:

诗歌句子的分行编排有很大作用作用: 新诗没有古诗词的固定音乐规定,引进西方分行,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1 分行适应诗情而长短、疏密、参差。诗行遵从诗歌内在律--情绪节奏,其外形是将内心情绪视觉化展示出来的结构形式。惠特曼表现开国时开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诗行很长,犹如新大陆疆界的广阔苍茫。马雅可夫斯基表现了十月革命的剧变,诗行呈现楼梯形,起伏大,参差不齐。

2 诗行运用省略、跳跃,随意性较大,产生新的结构意义。如上下诗行并置产生新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 分行把视觉间隔化为听觉间隔,显示节奏。这是在阅读中产生的效果。连在一起读就无法显示节奏。

4 分行引起审美注意,让人用诗的心理来欣赏。

但是也有要求:

1 注意行与行有机组合。关键是跨行--一句话占两行以上。这是为了让人停顿,集中注意力去欣赏下一行--强调最有价值、最光彩的语言。

2 分行是发展变化的,应有独创性。如传统的情绪图案,变为象形图案和会意图案。

3 分行更重视诗的视觉效果,从“听觉艺术”变为“视觉艺术”。这是因为新诗内在的复杂性和多层性,难以直接通过朗诵来表达,只能用文字排列来保持诗意。卡勒(美)认为,一段文字是否是诗,未必取决于语言本身,而是取决于文字排列即视觉形式。

诗歌的用语要注意陌生化与还原生活:

诗歌虽是语言艺术,它有别于日常语言。日常语言是一种实用语言,它无时无刻都在使用,就有自动化性质,它的司空见惯,也就钝化了人们的感受,我们的感觉常处于麻痹状态。诗歌语言则不同,为了给读者以新鲜感,它常以反常的方式出现,即对见惯的实用的语言实施阻挠、变形、扭曲的特别处理,使原先熟悉变成不熟悉的,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它就是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主张的“陌生化”,也可称为“反常化”。他说“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感觉事物,而非已知事物,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还是开始的那句话,诗歌的技巧,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完的。学习诗歌,也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毅力。如果对诗歌有兴趣,想深入了解的话,有详细的资料。包括:

诗歌的比与意象叠加 诗歌中的设定性规则 诗歌的表现与表现性 诗歌的形式、形式感与形式主义 歌中意义、意思、意味的追寻 诗歌中的音义对应 音乐与诗的桥梁 陌生化与还原生活 诗歌佯谬:通感、荒诞、黑色幽默~~~~~~~~~``

全部都是长篇大论,不过,你要是有耐心将这些资料看完,相信对你诗歌的创作会有很大帮助!!!

网址:/bajiter/blog/category/%CA%B2%C3%B4%B6%BC%D3%D0

4.诗歌创作绝对实用技巧

我先不谈什么技巧。

我先来个建议。我用最简单的话语让你明白本末。

对于你的要求其实很好满足,你可以从最简单的散文诗着手,这样不会觉得很麻烦。

我也算半个作家,我来个你讲讲吧。

为了技巧写文章而写文章,只会让你的情感变得干瘪、空虚。技巧不是唯一。只要你能写出,平淡的写出你的真实感受,我想你会因为你这份情感而欣慰、感怀。而不是因为自己会用这些那些的技巧,并且用得非常成功而开怀一笑。那么你的看法是后者的话,恕我直言,我会笑。不要为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高三哲学常识里面讲到:内容和形式要统一。这个我想你知道吧。意思就是说,要在内容饱满、真实的情况下去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技巧上的渲染。你看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整首诗文字简单朴实,但是它所包含的情感岂是形式能掩盖得了的?不会的。

诗作原文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这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用现在得话来说就是“口水话”,但是因为这个内容的饱满,这个“口水话”也就那么的情思飞扬。所以,形式、技巧只是辅助,内容才是感人的重头戏。注意这里面的推词炼句,这里面少了一个字都不行。都不能将那种痴缠的情感表达出来。细细揣摩每一篇名家名作,你肯定会有所收获。

但是没有形式和技巧是不行的,要写出一篇好的文字,内容和形式都得要,技巧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缺一不可。练习一些技巧,可以写一些片段做专门的训练。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要急躁,要戒骄戒躁。慢慢的来,欲速则不达。

网站上有很多的写作技巧,其实那些文学大家们,他的成名作里,用到的技巧,用得好的技巧又有多少呢?你可以去网站上找一些技巧、和怎样谋篇布局的讲解,自己慢慢的练习。但是我推荐你先注重内容,谢谢小的散文诗。或者是小诗,就那么几句。我的博客里有一些诗歌,你可以去看看。.cn/xuyanzx 。

我不多说了,难得有你这么好学的。50分的悬赏对我来说没什么用,但是可以看出你的心。别着急慢慢来,不懂的地方可以来我的博客留言提问,我会帮你的。

我再修改一下我的回答:

我谈一下我走上这条路的过程。

我从小就喜欢写写动动,但是都是那么的简单的几句。直到上高中的时候才写过一篇完整的文章,作文从来都不会超过250个字,并且从来都是作文题材所不允许的诗歌体裁,所以初中的作文几乎都在20分以下。为了某一件事的圆满完成,而又违背自己的实力的话,勉强的去拼凑,写出来的作品只配扔进垃圾箱,作为废纸。我得20分以下不是因为我写得不好,而是我违反了作文的规定。我不爱背古诗名句,那些经典的东西,会自然而然的刻在我的脑子里。那些我认为不够经典的诗句,我记不住,以致填写古诗上下句的时候,我经常自己现场作文,接上对仗工整的下句或者上句。我也不爱读文章,我喜欢选取一些短小的文章来读,来感受,感受那一份情意绵绵、汹涌澎湃、铁血豪情。送你一句话“真水无香”你可以去网络看看到底是什么意思。再给你推荐一本书克里希拉穆提的《爱的觉醒》。也许你看不懂这本书,但是我想,这本书并不需要我们看懂,并且根本也就没人能看懂。希望你去感受,感受他的每一句话。我们不是做学术研究,虽然我正在研究这本书,自从2001年得到这本书,到了今天2010,9个年头,我都还没有研究完这本书。估计今年底能研究结束了吧。也许你看了你会觉得和写作没关系。但是我想告诉你,写作不是凑字,不是体现你的词汇量,技巧的运用。而是体现你的全面素养。这是本心灵哲学的书。好好的体会和感悟。我相信你能做到。

多多的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个人修养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就算不能妙笔生花,也能提升个人的修养。个人的修养在这个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也许会因为你握手的力度不对,导致本来水到渠成的生意,毁于一旦。

不说了,我讲到这里,希望你能明白。不明白就到博客留言提问。我会认真解答。

❽ 诗歌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❾ 诗词中有哪几种艺术表现手法,分别是哪些

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5、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7、对比对照: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虚席”,不
9、照应: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12、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缘情布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

阅读全文

与古诗词中艺术技巧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4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6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