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画的意义和魅力
国画的魅力和意义在于它的传承意义和美学价值。要说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能让我们传承的东西太多太多,而画正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国外有知名的画作,一副油画就可以拍出成百上千万的价格,我们的国画自然也是享誉中外。
国画的独特意义:“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引自网络。所以,中国的国画在历史研究,美学发展上都有十分高的价值。
国画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在我国,有书画同源之说,文字和图画起初没有差异区分,所以国画在记录文化历史方面有特别贡献。中国古代的一批又一批作家,让时代文化和书画结合,不论是朝代的历史发展特点,还是民族、宗教文化都会在国画中又相当好的体现。并且其中蕴含着修生养性的独特特点,不论是作画的人,还是观画的人都能够在这过程当中体会到不同的意境魅力,陶冶人的情操。
国画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国画抒情写意,不论是山水画的景观文艺,还是人物画的传神达意,都体现了古人对于各方面的认知表达。
⑵ 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画延续发展至今,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国粹。她独特的艺术魅力、独特的笔墨意境所生发出的山水墨趣和人文情怀,自古至今,一脉传承,韵味无穷。他穿越历史时空,凝结民族文化情感。中国画艺术千百年来早已深深渗透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割舍不断,代代传承的中国文化情结。她通过笔墨的表现和渲染直指人心和灵魂,给人以一种深厚而温暖的文化抚慰和关怀。
中国画艺术品是艺术家源自灵魂的创造。人们常说“心境即艺境”,高雅的艺术品表现的不仅是艺术家精湛娴熟的技艺,更是艺术天赋的奔泻,文化内蕴的释放,社会责任的担当。她不仅陶冶情操、沁润心扉,更能砥砺人生,洗涤心灵。
中国画艺术品除却传承艺术本真和记录时代的载体功能外,中国画的收藏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屡创新高的艺术品拍卖榜单在不断刺激着现代人敏感的神经。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逐渐火热,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收藏不仅仅收藏的是一种价值,更多的应该是生活的沉淀。
艺术源于生活而有高于生活,最后依旧要回归生活。对话艺术,和中国画交谈,让那最初的蠢蠢欲动在大自然中淋漓般展现,感悟心灵的力量,感受生活的气息。中国传统艺术在艺术创作、艺术鉴赏乃至艺术门类等方面,都鲜明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艺术创作来看,中国传统艺术在创作规律、创作过程、创作方法、创作心理以及对于艺术家道德的要求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理论。例如,强调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强调艺术家的作用和主客观的统一,唐代张璨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谓一语中的。又如,在艺术创作中重视审美意象的孕育、形成和物态化的过程,清代郑燮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堪称精辟概括。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艺术鉴赏来看,历代大量的诗话、词话、画论、书论、文论、乐论、戏曲论、小说评点等等,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风格和方式,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理论宝藏。中国传统艺术这种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征,甚至在某些艺术技巧、表现手法,乃至材料工具、物质媒介等方面体现出来。该书中编“中国传统艺术概论”正是通过创作论、鉴赏论、门类论三个部分,为中国传统艺术富有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特色的风貌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而哲学又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传统艺术正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中国传统哲学正是通过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一方面,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论结晶,另一方面,它又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和以六祖惠能为代表的禅宗美学,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该书下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正是在以上两编史、论的基础上,从“形而上”的高度对中国传统艺术加以美学的提炼与升华,从中概括出最能反映和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美学特征。
应当看到,对于中国艺术学的研究,不但是为了完善和加强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培养艺术学人才教学方面的需要;与此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各个门类艺术实践的迫切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天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艺术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如何真正走向世界?这已经不只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
⑶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它们魅力在哪里呢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最明显的就表现在的绘画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大家都知道传统西方绘画最重视的便是结构、透视和光影关系,可以说传统西方绘画是比较理智的。到了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才出现多个流派,开始大面积的重视表达情感与意境,比如马蒂斯的野兽派,莫奈等人的印象派,毕加索的立体派,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而我们中国山水画很早就开始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这是中国化最具生命于灵魂的所在。
其实中国山水画的生命和灵魂不仅仅只在于绘画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构图也很讲究,变化万千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在构图上是不受视野的限制,不同意西画焦点透视,我们中国山水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和视觉记忆来布局构图。宋代郭熙所着的《林泉高致》中也明确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总之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灵魂,在于他们的意见和情感表达到位,构图新奇还恰到好处。
⑷ 什么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之美,其美术魅力又是如何展现的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工具,根据汉字的造型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绘画的艺术手段,运用毛笔的书写来完成的。
它是线条的艺术,却不是一般的单纯线条,而是具有绘画性质的线条。它是由千姿百态以及变化莫测的线条组合来传递书写主体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
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艺术表现出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展现出历代书家空灵的艺术趣味和人格价值。
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之美。
中国书法之美,具体表现:
1、书法艺术的线条美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由点画组成,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伸。书法家利用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疾徐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等变化,使点画线条产生富有情感的力度之美。线条的力度美,能唤起人们心中的力量感。
线条的情感主要表现在线条的节奏感,用笔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像音乐一样唤起人们心中的节奏感,这种线条的节奏与旋律表现通过视觉,使人产生心理上的情感共鸣。
有情感的线条,必然是承起分明,有呼有应,有起有止。起止适度,或断或连,左右顾盼,上下呼应。
2、书法结体的造型美
书法艺术的美不仅仅表现在点画线条上,还表现在每个字的结构造型上。汉字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篆、隶、草、楷、行几个阶段,但每个阶段,字型都有独特的美。
汉字的结体与造型有四大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和独体字,这些结构的美最完美地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包含了谦让、对称、均衡、节奏。
所以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不仅线条美,更有结体的造型美。如果说西方绘画精致地刻画实物是为了赞美大自然造物的形体美,那么中国书法则运用点画组合成的文字结构表现出多姿多彩的形体美。
3、书法艺术的笔法美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产生或决定于线条的质感,而线条的质感产生于特定的用笔方法,因此决定了笔法的重要性。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人们发现中锋运笔能较好地产生这种质感造型的效果。笔锋入纸的深浅度,行笔转折中笔锋的转换,便产生了书法的力感强度,使线条的形态与力度构成了线条的书法艺术品质。
书法几千年,笔法训练的复杂性,主要来源于书法线条的艺术灵感性品质,也来源于书法历史的绵长悠久所形成的丰厚积淀。书法艺术品位的高下,基础性因素是取决于线条的艺术品质和艺术内涵,这就需要书法家不断在丰富笔下线条的艺术内涵方面兼收并蓄,以丰富自己的笔法意蕴。
前人的优秀笔法,都是前人辛苦实践与思考的结晶。这些艺术特质吸收得越多,笔下的线条才能有较高的艺术品性。
4、书法艺术的墨韵美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朵奇葩,它是通过灵动神奇的笔法、云烟翁郁的墨韵、险夷奇正的间架、参差流美的章法,出神入化地创造出大气浑成的艺术美,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书法家的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给人以高度的审美享受。
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笔法和墨法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书法家在提按顿挫中,那挥毫染翰之时,那贯穿全幅的墨气,变幻无穷的墨色,正是书法家以情动笔,以毫留形的神奇纪录。满幅作品中氤氲的云烟,是笔与墨结合的产物。
墨法的浓淡枯润最能传达出书法作品的意境美。枯湿浓淡、知白守黑是墨法的重要内容。书法,是在黑白世界之中表现人的生命节律和心性情怀。
5、书法艺术的章法美
书法创作与书法欣赏首先关注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必然是一个多样统一的整体。章法是对作品整体的布局安排,即对字的大小分布、笔画长短、顾盼与穿插、疏与密的处理等。虚与实,白与黑,相依相生,相映成趣,字里行间处处有笔墨情趣。
书法的章法,讲究承上启下,左顾右盼,参差变化,落款合理,布局于整体和谐统一。
书法艺术讲究章法美。运用虚实这对矛盾,虚处淡雅,实处充盈。而实处皆虚,虚处皆实,便是用反原则。章法营构中,萧疏清朗,并非似一盘散沙,而是实到虚境。墨色之外的空白,虚到无时,却是大有,无画处皆是妙境。
就章法而言,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布白则是翰墨尘点的反衬。巧妙的布白能使通天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留给欣赏者足够的想象空间。
⑸ 国画的意义和魅力是什么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
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
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
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
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
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5)中国艺术的魅力在哪里扩展阅读:
国画历史悠久,在东周墓葬中出土过最早的帛画作《龙凤仕女图》,传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朝摹本。在五代十国以后中国文人艺术家得到了很高的社会地位。
宋代以前绘图在绢帛上,材料昂贵,因此国画题材多以王宫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直至宋元两代后,纸材改良,推广与士大夫文人画兴起等,让国画题材技法多元。明代绘画推广到大众,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风俗画因此产生。清末,绘画材料多元,朝多方面发展。
现代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画家开始尝试西方画法,而油画亦在此时引入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画家被鼓励从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部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不受改动下完整引入,在那时画家会被提供主题及被要求大量生产。
此规限在1953年开始放宽,而在1956至57年间的百花运动中传统中国绘画得到了一次重生。在此期间由表现出农村日常生活的农民艺术画数量大增。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艺术学院被关闭,而有关艺术的期刊及主要艺术展览被停止,而在破四旧的运动中中国艺术亦受到重大的破坏。
在文化大革命后,艺术学院及专业团体再次被成立,亦设立了与外国艺术团体的交流,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家亦尝试新的主题及技巧。
⑹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古典艺术,它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墨笔是中国画有关状物质和传情达意的艺术技巧,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笔,是指应用软笔以勾、勒、皴、点等不一样技,主要表现变化无穷的线框乐趣;墨,是指应用墨的深浅、疾缓、干湿度等,以烘、染、泼、积、破等方式,使之造成丰富多彩而微小的饱和度转变,在宣纸上展现派出人的实际效果。线框是艺术家对当然目标的概述与抽象化,加上主观性了解,所打造出来的艺术手段。
采用以荟翠小、卒章显志的方式,并在活动中去观查和了解客观现实,乃至能够参与到事情中来,而不是设套外型,或局限性在某一支撑点上。它渗入着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而使美术绘画具备“千古孤寂,披图可鉴”的了解功效,又具有“恶以诫世,善以表后”的教育作用。即便青山绿水、花鸟鱼虫等纯自然的客观性物像,在观查、了解和主要表现中,也主动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观情。趣相联络,寓情于景,借物喻人,展现了我们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意识。
⑺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辛勤汇总和艺术实践。由于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对形象的理解与艺术的浓缩,使现在书法作品肿依然可以令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灿烂。
中国书法从诞生起传承了几千年,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豪杰侠士、平民百姓,流连、徜徉、沉醉于其间,并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国书法艺术像一根魔柱,只要你有机会靠近它,就会被它紧紧地吸住。当你沿着这根魔柱往上爬的时候,任你用尽气力,使尽招数,总是难达其顶。
明代的项穆在他的《书法雅言》中是这样描述书法艺术的,他说:“能随形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每字各异其体。”
中国书法艺术的这种特有魅力,不仅吸引着东方人,同样也吸引着西方人。远隔重洋生活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对中国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美国人费正清·赖肖尔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是这样赞叹中国书法的:“书法在东亚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7)中国艺术的魅力在哪里扩展阅读: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
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于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⑻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古典艺术,它到底有什么魅力
一幅好的书画作品,都是从生活中而来,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在传统书画中,书画对于客观事物的观察,采取小观大、以小见大的观察方法,其中还包括子在活动中观察、客观认识事物、直接参与真实事物,从而达到对真实事物的全面、客观的认识,而不是只看到局部。
总结:中国文化是实用型文化,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关键在于我们现代人要好好研究,合理利用,造福人民,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