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文化艺术常识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 2、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着名的戏剧大师。代表作 《窦娥冤》 《救风尘》 《单刀会》 、 、 。
(2)郑光祖:字德辉,元代着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代表作《倩女离魂》 。
(3)马致远:元代着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
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代表作《汉宫 秋》 (4)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 《梧桐雨》
3、南戏与昆曲及其重要剧作 (1)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 12~14 世纪 200 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
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
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 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 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
如海盐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 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 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剧作: 《张协状元》 (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南戏剧本)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和《杀狗记》 、 、 (合称“四大 南戏”
,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 ) 《琵琶记》 (南戏发展的顶峰) (2)昆曲:昆曲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
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 昆曲 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
系统。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原名“昆山腔” ,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 ,现又被 称为“昆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 击乐俱备)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
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 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该剧种于 2001 年
5 月 18 日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重要剧作:王世贞《鸣凤记》 汤显祖《牡丹亭》 《紫钗记》 、
《邯郸记》 《南柯记》 沈璟的《义侠记》 高濂的《玉簪记》 孔尚任的《桃花扇》 洪升的《长生殿》
2 、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 及其艺术成就 (1)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着名杂剧作家,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
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
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
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
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 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2)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 、 梦”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
(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 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
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
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
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
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
丹亭》以文词典丽着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 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3) 《长生殿》作者:洪升 5 、 李渔及其戏剧理论 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着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 、 剧,
《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 、 、 在戏剧构造方面,李渔提出的重要原则有:“立主脑”,即突出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 并以此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
“脱窠臼”,即题材内容应摆脱陈套,追求新奇,重视创意; “密针线”, 即紧密情节结构, 前后照应, 使全剧成为浑然一体; “减头绪”,
即删削“旁 见侧出之情”,使戏中主线清楚明白。这些论点,都能切合戏剧艺术的特性,且简明实用。 在戏剧语言方面, 李渔反对用书面文学的标准来衡量,
认为必须首先从适合舞台演出来考虑, 所以剧作家应“既以口代优人,复以耳当听者”,使之顺口而动听。具体的要求有“贵显
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等,大体是既要明言直说,不故作姿态,炫耀 博雅,又要生动有趣,见出机锋和性灵,并切合剧中人物各各不同的心理和口吻。他对以前
剧作普遍存在的弊病所提出的批评,是很能切中要害的。包括《牡丹亭?惊梦》中一些着名
的曲辞,也确实如李渔所说,虽是“妙语”,却经营太过,过分偏向于书面文学。另外,戏 剧中的宾白一向不大为作家所重视, 而李渔从演出的效果考虑,
提出宾白“当与曲文等视”, 使之互相映发,这也是中肯的意见。
2
京剧的“ 四功五法” 京剧的行当、 6 、四大徽班与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 四功五法 ” 京剧的行当 、京剧四大名旦及京剧 、
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 (1)四大徽班与京剧的形成:四大徽班分别是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清
干隆末期四大徽班进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
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 “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2)京剧的“四功五法”
“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 : 。 (3)京剧的行当:a.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
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b 旦行: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
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c 净行: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
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演 唱时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
度和声势。净行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类。 d 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
“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 花脸”。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
丑恶。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 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4) 京剧的四大名旦:a
梅兰芳: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 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 年 , 梅兰芳 1915 大量排演新剧目,
在京剧唱腔、 舞蹈、 大量排演新剧目 , 在京剧唱腔 、 念白 、 舞蹈 、 音乐 、 服 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 称为梅派大师。
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 , 被 称为梅派大师 。 主演《天女散花》、《玉簪记》。编演《霸王别姬》 b
程砚秋: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 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 、 情 、 美 、 水 " 的高度结 "
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 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 风格,世称"程派
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 程派 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 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c
尚小云: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 音宽亮,唱腔以刚劲着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
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 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d 荀慧生: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
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 风格,世称"荀派 " 。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 " 荀派"
3
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 《钗头凤》、《荀灌娘》等剧着名。 (5)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
7、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及其代表作品 (1)昆曲: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又称“昆山腔”。《浣纱记》《十五 贯》
(2)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和闽南一带。《搜书院》《关汉卿》 (3)评剧:发源于河北唐山,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的地方戏。
《秦香莲》《小女婿》《刘巧儿》 (4)越剧: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绍兴地区,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戏,流行在浙
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越剧形成于清朝末年,是仅次于京 剧的一个大剧种。《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5)豫剧: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 《穆桂英挂帅》《红娘》《七品芝麻官》《花木兰》《朝阳沟》
(6)黄梅戏: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旧时称为黄梅调,主要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 北的部分地区。《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
(7)沪剧: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属吴语地区滩簧系统。 《罗汉钱》、 《芦荡火种》、 《一个明星的遭遇》
(8)淮剧:又称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淮剧语言是以今建湖 县的方言为基调,经过戏曲化而形成的一种舞台语言。 《金龙与蜉蝣》、
《八女投江》、《千古韩非》、《哑女告状》、《恩仇记》、《九件衣》、 《牙痕记》、《孟丽君》、《蓝齐格格》、《柜中缘》、《奇婚记》、
《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品村官》、《太阳花》、《诺言》 (9)吕剧:中国山东省地方戏。以前叫“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
艺术“山东扬琴”演变而来。 (10)河北梆子:渊源于陕西秦腔的梆子系统。 8 、 戏剧的种类
(1)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2)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3)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 想剧等; (4)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不过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类是悲剧、喜剧和正剧,其中悲剧出现的时间早于 喜剧,正剧也称为悲喜剧。
(5)悲剧:冲突的实质:“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悲 剧的审美价值:“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6)喜剧:审美价值:“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7)正剧:将悲剧和喜剧“调解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
4
戏剧性 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从广 义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
戏剧性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过外部动作、
台词、表情等直观外现出来,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官。在戏剧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都受情境的规定和制约,而作为心理直观外现的手段──动作,也都以情境为前提条
件。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心理内容──特定的动作,这是体现在戏剧作品中的一个
因果性链条。同时,在戏剧作品中,每一个情境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假定性。据此,“假 定情境”也应该成为戏剧性的内涵。
一.把戏剧性与冲突联系在一起,认为戏剧性就在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所谓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是这种观点的通俗的表述。
二.戏剧性在于戏剧作品中人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较量,德国理论家奥古斯特·施 莱格尔曾明确表述这种观点。
三.从戏剧与小说、抒情诗的区别这一角度探究戏剧的特性,并以此为根据为戏剧
性下定义。德国剧作家、理论家弗赖塔格据此将戏剧性视为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
活动以及由于自己和别人的行动在心灵中引起的影响。由于戏剧性的含义难于把握,
有人转向从戏剧演出的效果这一角度去解释它。比如,威廉·阿契尔认为:戏剧性在 于能够使聚集在 剧场中 的普通观众感到 兴趣的 虚构人物的表演
。美国 戏剧理论家乔 治·贝克则把它限定为:以虚构人物的表演,通过感情渠道,使场内普通观众发生兴 趣。 10、 10 、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及其代表作 (1)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的美誉。 《被缚的普罗米修 斯》 (2)索福克勒斯:
《俄底浦斯王》 (3)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 。欧里庇得斯全然没有埃斯库罗斯纯粹而又简朴的人物
勾勒,也没有像索福克勒斯那样蓄意编排大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布局,而是自创
开场平铺直叙的介绍。虽然被索福克勒斯所不齿,却也是匠心独具。排除所谓的“苏
格拉底式的乐观”,欧里庇得斯的写作风格可谓是对传统悲剧内容的颠覆。他被认为
是“蔑视当时的社会和国家政策,对人人赞美的荷马史诗中半人半神抱着极端叛逆精
神,而对沉默寡言,不求闻达的普通人,则寄予莫大的同情,在这些超尘脱俗的老实 人身上,他找到了他的英雄主义理想” 11、 11 、
莎士比亚和他的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
的集大成者。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着名作家。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1616 年
4 月 23 日 病逝。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 : (英:Hamlet)、 《奥赛 罗》 (英:Othello)、 李尔王》 《
(英:King Lear) 《麦克白》 、 (英:Macbeth) 。 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 、 《威尼斯商人》 、 《第十二夜》 、
《皆大欢喜》 ( 《As you like it》 。 )
5
历史剧: 《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 《理查二世》等。 、 、 12、 12 、 三一律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 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
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
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 实。”
三一律作为古典主义戏剧的一条固定法则,对剧本创作是一种严重的束缚,它最
终被打破是势在必然。不过,作为戏剧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使剧本结构更趋集中、 严谨,一些剧作家运用它曾写出成功之作。 13、
欧洲现代戏剧之父及其四大社会问题剧 13 、 欧洲现代戏剧之父及其四大社会问 题剧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挪威人。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 义戏剧的创始人。 四大社会问题剧:
《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 、 、 14、 14、契科夫及其戏剧代表作品 契科夫: 俄国小说家、 戏剧家、
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小职员之死》《变色龙》 15、 15 、 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前苏联)
、布莱希特(德国) 、梅兰芳(中国) 16、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
16、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与荒诞主义戏剧及其代表剧作家和他们 的重要戏剧作品
(1)象征主义戏剧: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之一。作为一个流派,它首先兴起于诗歌。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莫雷亚斯于 1886 年 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
,将这派诗人称之为“象征主义者” 。 象征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是:否定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强调表现直觉和幻
想,注重主观性与内向性,追求所谓内心的“最高的真实” 。他们称自己的艺术 是对平淡无味的自然主义的反拨。自然主义把外在的、客观的东西放在首位,同
时把人们的行为都说成是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剧作家和作品有:梅特林克 梅特林克 不速之客》(1890)、 青鸟》 (1908),
J.M.辛格的 辛格的《 的 《 不速之客 》 (1890) 、 青鸟 》 (1908) , 爱尔兰剧作家 J.M. 辛格的 《 骑马下海 《
(1903), G.豪普特曼的 沉钟》 (1896), 豪普特曼的《 Л.Н.安 人 》 (1903) , 德国剧作家 G. 豪普特曼的 《
沉钟 》 (1896) , 俄国剧作家 Л.Н. 安 德列耶夫的《 人的一生》 (1906)等 德列耶夫的 《 人的一生 》 (1906) 等 。
(2)表现主义戏剧:19 世纪末出现于德国、瑞典,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 极盛于 20 世纪初至 20
年代前后。表现主义戏剧是一部分左翼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对资本主义现实深感不满,并想在精神上将此种情绪表达出来而产生的一种。
㈡ 什么是文化艺术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首先,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本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
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写意境界如何之高:气运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而贬斥西画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在承认中国水墨画粗枝大叶,西画精雕细刻。二者相辅相成。有阳光照射就会有阴影存在,这是人们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国水墨画追求无暗面的画面效果,实则是在表达一种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向往,向往着这个世界没有黑暗、没有阴影,希冀我们的主人前途明媚、无上荣光。世界上能找到没有明暗对比的事物吗?孔雀开屏时,难免会将它难看的屁股展现无疑。万事万物无不如此。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艺术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很难想象有一天各民族艺术失去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这一天不仅难以想象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艺术的民族性也会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样,呈现出一派缤纷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那么这不仅标志着艺术的消亡,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花红柳绿相辅相成,世界艺术的繁荣也要求必须保持各民族艺术的个性。
斯大林同志曾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作为民族特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那么,是否存在艺术民族性的标准?或者说,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回答的。艺术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种样式,而是百花齐放的。这“花”来自艺术家各自对传统的选择,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来自艺术家对民族艺术因素独特的吸收、借鉴。正是这些相异性使艺术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样的。艺术的民族性相对于艺术家个人创作而言又是一个共性的概念。艺术家的“个性”是它的基础。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民族艺术。所以,倡导艺术民族性时必须同时提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
其次,保持民族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
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而且随着各民族艺术的发展,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
中西融合不是将一瓶红墨水、一瓶黑墨水倾注在一起的黑红不分、非此非彼、非驴非马。就艺术而言,这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能。中西融合之“融合”是为了吸收他民族文化艺术之营养,正如人吃猪肉、羊肉,不是为了使自己变成猪、羊一样,这种吸收、借鉴,绝不是外表的摹仿、复制、克隆,而是为我所用,用以滋养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艺术,强我们的身、健我们的体,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
“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④众所周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吸收了东方乃至非洲原始艺术的精华,但西方艺术没有被东方艺术淹没。我们今天吸收、借鉴他民族的艺术精华,必须具有明确目的,即为了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
在今天这样一个被称为“地球村”的信息时代,若要求一民族艺术洁身自好、守身如玉不受他民族艺术丝毫影响,象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又互不倾慕,实在太难;如果要求艺术家在艺术荟萃的大花园中只采摘本民族艺术之花而对他民族艺术的奇花异草毫不动心,也实在难为我们的艺术家。“物以稀为贵”那种他民族拥有而本民族缺乏的事物,常常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正如人们常常不满足粗茶淡饭而追求饱眼福、饱口福一样,吃腻了大鱼大肉的贵族会对布衣之食垂涎。在不断的喜新厌旧和怀古中人类创造了今天的文明、今天的艺术;人类也会在新一轮喜新厌旧和怀古中创造出明天的新生活和新艺术。
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对待西方艺术、西方文明既不必咬牙切齿,也不必趋之若骛。西方各种艺术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济世良药。
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这不仅不可能,而且无意义。我们也不必抱残守缺、孤芳自赏,我们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固有之艺术。同样我们也应看到,有些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并不具有世界性。我们的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一起构成一个大部队。我们不必裹着小脚、拖着长辫在世界文化的行列中行走。任何民族都不必亦步亦趋地跟在他民族艺术后面接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并不拒绝污泥提供给它的养料。只有站在本民族及他民族前辈两个肩膀上,才能成为当代艺术的巨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欣赏者,不仅要对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进行选择,对他民族的艺术也必须用我们的量规加以规范、选择。我们应提倡创造性地继承吸收,避免奴隶般地因袭。
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
㈢ 壮族的文化艺术是怎样的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90%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部分居住在云南、贵州、广东等地。壮族曾用过一种“土俗字”,1955年创制了拼音字母,但主要还是使用汉文。壮族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壮族人主要从事农业。
壮族的文化艺术丰富悠久。花山崖壁画,长达百余米,高40余米,有1300个人像,已有2000年的历史。铜鼓,历史也在2000年以上,现出土和收藏的共有500面以上。与蜀锦齐名的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着名工艺品。是用五光十色的丝绒为纬,厚色细纱为经,精工织制成的。织工细腻,质地厚重耐用。现在的壮锦远销美国、法国、日本和非洲东南亚各国,为祖国壮族人民赢得了声誉。
壮族神话、故事、歌谣等作品很多,还有传统的歌舞和壮戏。壮族人民古代有凿齿和文身习俗,至今在一些地区的壮族人中依然保留。
壮族是个能歌善唱的民族,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每到三月初三,四乡的歌手们都来到鱼峰山下对歌。形式多以猜谜、盘问为主。壮族爱好武术,且历史悠久。壮族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树、高山、蛇、鸟及祖先等。后又信道教。
壮族早在秦朝时就逐渐发展起来。在历史上,壮族曾多次掀起反抗反动统治者的斗争。
歌仙刘三姐据说是唐代壮族的名歌手,现在还有“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传颂。
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壮族人民占总数的1/4到1/3左右。
㈣ 文化艺术什么意思
其实,文艺跟社会科学都是以一定经济作为基础的社会上层建筑,都是源于经济发展,也都作用于经济发展~~~~
比如,文艺复兴啊~~~就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要求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解放人性,人们开始学习科学知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自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文艺复兴时期也涌现了很多的艺术家,诗人,作家,科学家这些~~~
文艺是比较具象的一种思维的表现形式,比如,人们用文章,书画来表现他们的新思想,很直观;而社会科学,则是抽象的思维表现形式,主要是对人类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的东西是平时感觉摸不到的,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是又是实实在在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
鲁迅曾经以“杭育杭育”诠释文学的起源,当然鲁迅先生并没有把这“杭育杭育”作为真正的文学作品,但“杭育杭育”似乎并不能称为文学,否则文学的概念似乎就陷于宽泛,陷于普罗大众化了。毕竟“杭育杭育”并不能揭示文学的本质属性,而且也仅仅是一种人类不自觉的对语言的运用而已。
文学的产生似乎应该产生于人对于自身的认识,个人觉得与其说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如说是在能够反观自身的神秘存在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文学在最初的时候,更应该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这也适合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审美观照的基本定义。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就极为讨厌课堂上讲授的系统分析法,毕竟这种方法没有揭示文学自身的本质特征。仅仅其中关于审美观照的一点还值得思考。
如果仅仅认识到文学作为劳动的产物,文学的生命力就不存在了。因为对于物质的生产,艺术是没有起到任何直接作用的。只有当人类在反观自身存在时,产生了对这个世界的神秘感受,发出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的疑问,或者我是怎么来的等等,文学就产生了。最初的“杭育杭育”也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最无意识的运用而已。
从科学于文学(艺术)的对照中,我们似乎也能得到一个认识:科学和艺术分属于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一个是基于生存需要的,一个则是基于享受需要的。两种需要以前者为基础,只有当前者获得满足之后,后者才会发挥作用。不同的人对两者的需要层次不一样,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世界方面的差别。
但从我们现时中却发现,目前人们似乎已经不再热衷于艺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相对的,这个富裕也和周围的人比较得出的)。因此,尽管国人在智商方面非常出色,但已经缺乏足够的艺术想象力,这直接进一步恶化了物质带来的恶果。当物质足够富裕的时候,艺术气质的缺乏导致了精神世界的空虚。
因此,只有把文学艺术的起源定位于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会精神空虚的现实。
文学与艺术的区别
作者: 才子盼佳人 联系作者
孟子曾说过五百年必有圣人出现。孟子总结的是孟子以前的社会历史经验,孟子以前,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仓颉、尧、舜、禹、文王、周公、老子、孔子,那确实是一个圣贤辈出、星汉灿烂的历史时期。
正是有那样一个历史时期,才缔造了世界人类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文明。
孟子说过那句话之后,很不幸,孟子以后的两千年间,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圣人。
这是汉代以后形成的文化框架与社会政治制度造成的。
读孔子留下的书,说孔子说过的话,思想上必尊孔孟,言行上不许越轨,两千年间,千万文人,一个腔调,就是孔腔孔调,儒腔儒调,否则就是不尊孔,就是冒犯圣人。
汉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学而优则仕和唐代创造的科举制度,又对文人诱之以利。两千年间的文人全成了动物园中笼子中的动物,喂之以食,束之以笼,驯而化之,去其本性,使之忘记本性,忘掉了文人本来应该有的面目,忘掉了文人本来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两千年可不是个短日子,若不是中间有佛教西来,有道家变身为宗教性的道教,中国人在精神旅途上早就饿死在了路上。
中国必须再度产生圣人,再开创一个圣人辈出的历史时期。这是复兴汉文化的基石。否则,当代人文界叫唤的复兴汉文化,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等等,就只是空叫唤,就只是做梦。
像我们经常讲的要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批判与扬弃一样,我们同样需要对“五四”以后的现代文化传统进行批判与扬弃。两千年间的文化正好是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该革除的一定要革除,该洗涤的一定要洗涤,该继承的一定要继承。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优秀文化遗产,什么是封建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提倡恢复汉文化,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但决不能打着这一旗号继承封建文化的糟粕。
复兴汉文化,需要在文化上实现与孔子历史时期的直接对接,在文化上实现与远古圣贤文化时期的直接对接。就是说需要跳过、摔开整个封建历史时期,跳过这不出圣人的漫长的两千年的历史岁月,与奠定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远古历史时期的文化实现对接。
不需讳言,那是奴隶社会时期,甚至更远古,是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原始社会历史时期与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早已经死亡,不会在对现实社会制度造成影响与渗透。不会像我们审视封建历史时期的文化时一样,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的阴影总还在试图侵入我们的现代社会机体。
西方文艺复兴有过一个复兴对象,即复兴传统中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艺,他们选择了古老的希腊文明,古老,模糊,有再创造的可能。历史证明了他们在选择上的正确性。
重开中华文化盛世,这已是国家与民族的人心所向,是民族精神的渴望,谁也不可能阻挡。
向往中国也有一次文艺复兴,希望也以文艺复兴的形式,实现再创中华文化盛世的目标,也是“五四”以来文化上只破不立,破后必立的历史发展规律。
我们选择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作为复兴对象?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两千年来人们公认的三大文化高峰。准确地讲是三大文学高峰。文学与文化,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我们今天更要强调它的区别之处。文学属于文化,但只是文化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文学的兴衰不能代表整体文化的兴衰。
有这样一种解释,远古时候,有一块石头,石头上有字迹或刻画之痕,后来字迹模糊了,被风蚀掉了,没有人知道石头的价值了。再后来,石头旁边长出了花草,花草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吸引了人们的着眼点即审美点,造成了人类审美价值及观念的转移,使石头成了陪衬,甚至被遮盖。石头是文化,是文化的主体。文学是花草,是旁出部分、边缘部分、后出部分。文学的过分繁荣会遮盖文化主体,会遮盖文化的本来面目与价值。
思想,哲学,文化,三位一体。文化是对思想与哲学的文而化之。思想与哲学离不开文化,也不存在完全脱离思想与哲学的文化。漂离思想与哲学的那一部分文化,表现为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艺术对于文化主体来说,是漂离部分,旁出部分,溢出部分,边缘部分。
我们需要对2000年以来,孔子以后,中华民族不发展哲学思想文化,只畸形地发展文化的漂离与旁出的那部分文学这一现象给以深刻反省。我们需要适当地铲除文学与文人。铲除文学,为突出文化主体。铲除掉非文化意义上的文学,缺少文化含量与品质的文学。这类文学正是产生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滥溢于明清,末流于当代。铲除文人,就是铲除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他们之中相当一大部分人根本上缺少文化素养,根本不懂得文化的真实含义。他们同他们写作的作品,是文化的旁出者,是文化的私生子,是非文化意义上的花草的产生地。要做文人,就做远古文人,恢复远古文人的本来面目,本来责任担当。否则皆在铲除之列,屈原、李白,杜甫在铲除之列,罗贯中,曹雪芹等等在铲除之列,当代所谓文人全在铲除之列。
即使认为我们的文艺复兴只是文学艺术的复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也由于历史距离较近,过于清晰,其艺术成就过于完整,不再具有再创造的可能。况且我们需要的是汉文化整体上的复兴,文化的复兴,同时是思想和哲学上的复兴。从后者着眼,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汉代文化唐代文化宋代文化,都从根本处欠缺用来复兴的基础。
复兴汉文化,选择出一个复兴对应**,我选择周代或商代,更倾向商代。商代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和神秘的甲骨文化。青铜以象胜,甲骨以《易》胜。这里的“易”,是指《易经》。有象有《易》,重象重《易》,是今天复兴商代文化的特有条件。
不选择周代文化。商文化尚祖,周文化尚天。有相信人类自己还是相信天命的区别。商文化粗犷,周文化细腻,风格上的差异显示出商文化的创生性、原生性,商文化处在创生阶段;周文化处在完成阶段。商、周文化一脉而有异。
不选择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一个思想文化哲学百家争鸣**,很适合原创思想、文化、哲学产生,但以孔子、老子为主的儒、道两家文化,已经有了影响其后2000年历史的巨大的结果。我们需要的不是重复与模仿,而是再度创造与创新。我们更需要研究老子是怎样成为老子的,孔子是怎样成为孔子的,他们学术思想源泉在哪里,是什么,惟有这样才能够再度产生圣人。我提出复兴商文化,正是看出孔子思想源头是商代。孔子身前曾经长期游历中原寻求商文化,没有寻到,退一步才研究周文化。当今商代文物大量出土,足够成为产生并形成思想哲学文化的材料和源头。况且我们提出复兴商文化,只是以商文化做一个代表,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与文化发祥过程,实质是中华民族上古文明的创造性。
中华民族文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0世纪末,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学者们以预言家的姿态向国人预言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这是什么预言?与儿童的天真幻想一样。21世纪将是什么世纪?不错,是一个文化世纪。是一个权力文化世纪,是一个文化发展受权力操纵的世纪。是一个以强权为背景为依托的文化侵略世纪。由于以强权为背景,不可能有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互补,在强权背景下,只会是东方文化失语。由此可以断言,21世纪不仅不是东方文化世纪,反而是东方文化加速西化的世纪。已经过去的20世纪,20世纪之前的几个世纪,只是这场西化的序曲。21世纪与22世纪才将是全盘西化的时候。要到23世纪,东方文化才有出头之日。300年,时间很短也很长,清朝300年就是一闪过去的。时至今日,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早已结束了,结束100年了,仍有多少人多少文人多少学者多少文学作品、影视剧作品在为其延续香火似的歌功颂德。汉文化被同化到这种地步?一个民族的文化脆弱到这种地步?经历过21和22世纪之后,西方文化进入到中国的时间也将是300年500年,到那时候汉文化会是什么情景?
再创圣贤辈出**,恢复汉文化根本,才能够恢复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东方永不倒下的文化巨人的特性。这是现代中国数代文化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开创圣贤辈出**,与上古文明实现对接,就需要在思想哲学文化等方面跨越孔子与老子这两个圣人,跨越这两坐文化高峰。首先要敢于与他们站齐,与他们并立,有这样的胆略与勇气,有等高的学识与成就。并且要能够高于他们,才能够跨越他们。西方一代一代文化圣贤,都这么做,才创造并保持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思想哲学文化上的不断进步。中国圣人已经断代了2000年,要再出圣人,就需要付出更多更艰巨的努力。
㈤ 宋朝的文化艺术
宋朝的文化艺术包括科技、学术、文学三个方面,下面具体介绍:
1、科技
宋代,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推动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四大发明,在宋代得到改进并应用。李约瑟博士把沈括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而他的《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其他方面也有颇多成就,如医学方面,医学从此前的三科分为九科,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着作《洗冤录》。针炙有了很大发展。《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收药物比《唐本草》新增四百七十六种。
宋朝的历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宁宗庆元四年颁布的《统天历》。该历法由杨忠辅创制。它与现代所测数值只相差26秒,而与现行的公历所采用的数据相同,比西方《格里历》的颁行早383年。但因推测日食等不验,《统天历》只使用到开禧三年。同年又造《开禧历》代替统天历,行用于世45年。
2、学术
完成了儒学复兴,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促进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完成了古文运动。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词达到全盛,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史学体裁多样,兴起了方志学、金石学;着作丰富,史家辈出,达到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顶峰。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如书法、雕塑、石刻、绘画等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佛教、道教亦有了新的发展。
3、文学
宋朝文学十足发达,秉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动的大师是欧阳修。三苏之中,苏洵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风雄奇劲简。苏轼的文章洒脱自然。陈师道、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和李膺号称“苏门六君子”。
南宋时期,苏轼的散文甚至成为科举考试的范文,时人言:“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而苏辙的文章疏于叙事而长于议论。曾巩忠实的追随欧阳修的风格,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文风自然纯朴,少有华丽辞藻。王安石也以议论文为长,风格雄健自然。
但是到了南渡之后,宋朝的散文就开始衰落,其后的文人都无法同北宋六家相比”。 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以天然风景为主;范成大的诗歌关心民生,诗风清丽秀婉;陆游的诗以爱国着称,他的诗对偶工整,后人言“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宋诗虽不及唐诗,但远在明清之上,正在编撰的《全宋诗》收录宋诗作品达十六万多首之巨。与散文相同,欧阳修也开创宋朝的诗风,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就是其所着。王安石诗风工练,比欧阳修更讲究修辞技巧与典故运用。
苏轼的诗变化多端,雄放洒脱。其吸收前朝所有诗人的手法,奔放灵动,成为宋诗一代大宗。黄庭坚虽出于苏门,但却开创江西诗派,他的诗歌模仿杜甫,讲究炼字煆句,显得耐人寻味。之后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褒,也堪与北宋三家相比。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也称长短句。根据《全宋词》的记录,宋朝词人达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残篇总计达到两万零四百多首。词是宋朝文学的标志性体裁。晏殊被称为宋朝词家初祖,其词和婉明丽。欧阳修的词也富于花间派之风格。
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作用,他的慢词令人耳目一新,确定长调的地位,充实词的形式,丰富词的表现手法。其后,苏轼又对宋词进行彻底的革新,他创立豪放派,扩大词的选材范围,为后来的南宋爱国词奠定基础。周邦彦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后的女词人李清照也属此列。
在靖康之难后,忧患意识使得豪放派占据词的统治地位。其中以辛弃疾为大成。此外,宋代“说话”(评书)非常流行,说话的内容就是话本。最着名的话本有《三国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宋宣和遗事》等;一些明清白话小说也是根据宋朝的话本改编。
(5)什么的文化艺术扩展阅读:
宋朝的历史变迁: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
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㈥ 文化艺术是什么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创造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照能力的体现,它在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艺术活动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全体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推动历史的前进。可陶冶人的情操与性情。
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来源于360问答
㈦ 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有什么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㈧ “文化艺术”是指哪些谢谢!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
㈨ 古希腊最有成就的的文化艺术是什么
古希腊最有成就的文化艺术是悲剧,悲剧产生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宗教活动。“在奉祀春与酒之神狄俄尼索斯的节日,合唱队穿着森林神半羊半人的服装,绕着祭坛歌唱跳舞,演出酒神赞歌或抒情歌合唱队的各个篇章,都是叙述神的生涯故事。”
㈩ 八闽地区有怎样的文化艺术
勤劳智慧的八闽人,从战国时期直至后世创造出了如茶文化、理学思想、妈祖文化等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瑰丽多彩的八闽文化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八闽地区文化思想集大成的时代是两宋时期,出现了天文学家苏颂、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史学家郑樵和袁枢、书法家蔡襄、着名诗人杨亿、慢词大师柳永、诗论家严羽等。
明清时期涌现出一批在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抗倭英雄俞大猷、第一清官海瑞、音韵学家陈第、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