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学中情感的体验性和模糊性是什么意思
艺术体验者作为一种现实性存在,是"此在"的,是精神性和情感性 的存在.艺术体验,本质上是对象内在于主体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它首先是一种感受性的活动,包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意义上的感受.在这过程中蕴涵着体验者 独特情感的生成,其方式和过程为:入乎其内,神与物游,出乎其外.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局限性,在虚构和想象的世界中确证自己,重新赋予世界 以新的意义,找到诗意地栖息的场所.
2. 什么是模糊性它的对立含义是什么
模糊性指的是事物特性未被真实展现。它的对立含义是客观直实性。
3. 模糊性的模糊性表现
模糊性是工程实际结构中存在的另外一种不确定性。模糊性是指事物本身的概念不清楚,本质上没有确切的定义,在量上没有确定界限的一种客观属性,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的数学方法主要是模糊数学。在工程实际结构中,模糊性主要表现为: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的模糊性、载荷与环境因素的模糊性以及设计准则的模糊性。模糊性广泛存在于结构的材料特性、几何特征、载荷及边界条件等方面。
4. 如何理解艺术
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艺术是语言重要补充方法,就像讲话中我们会用大声代表生气,用笑声代表开心,用手舞足蹈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来传递给对方。所以,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他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
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四大类。
5. 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的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生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6. 为什么说音乐形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模糊性
音乐形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它只是提供给听者一个大体接近的“意境”或氛围,提供一个发生想象的依据——必须靠听者自己把抽象的听觉形象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因而关键在于想象。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的欣赏能力就是想象力,就是化抽象为具象的本领。
7. 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急用请各位帮忙!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对象。任何艺术作品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在创作活动中不断地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的探索与创新。艺术语言是在艺术活动中使用的构成形象、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艺术语言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二是审美的功能。
(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它是艺术家依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它把广泛的生活内容概括在形象之中。艺术形象又具有情感性和思想性,在艺术形象中融进了艺术家爱憎悲欢的情感,处处渗透着艺术创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价。艺术形象还具有审美情趣,闪耀着艺术创造的光辉,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3)意义意蕴。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是艺术作品的深层层面。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特别是在典型或意境中,艺术意蕴往往能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的特点,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总的来说,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这三个层次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其中每一个层次都有着自身的审美价值,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都会感受到。当然,在有的艺术作品中或许只有其中某一个层次比较突出,或是有独创的艺术语言,或是有感人的艺术形象,或是有发人深省的艺术意蕴。但是,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这三个方面都卓有成就,并且将这三个层次完美的融合为一个整体,这样的作品才是传世不朽的艺术作品。
8. 艺术是什么概念
那么,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不同于艺术是什么。因为我们可以这样表达:艺术是再现,艺术是表现,艺术是模仿,艺术是生活……这种表述无疑击中了艺术的某些方面,但却没有回答艺术之所以是艺术的原因。也就是说,它遗忘了“什么是艺术”这一基础问题。要追问什么是艺术,首先必须从考察艺术一词入手。
“从历史的历时态方面来看,艺术一词并不具有一种静止不变的特征,它是一种漂浮的能指;而从共时态方面来看,诗歌,音乐,绘画等这些主要艺术形式从一开始就是在互不相关的情况下产生出来的。因此,艺术的概念就好比一根电缆,它由许多不同的电线所组成,每根电线都有它特殊的历史,并和它自己遥远的过去相联系。”[2]
在西方的艺术史上,古希腊所说的艺术主要并不是指一种产品,而是指一种生产性的制作活动,尤指技艺(韵律的生产)。“中世纪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黯淡期,在艺术理论上其继承了古希腊关于艺术的看法,并在神学的意义上加以改造。”[3]托马斯.阿奎那用“理性的正当秩序”来为艺术下定义,认为在制造者的心里就存在着一件作品的源泉。他是按照制造事物的观念去制造该事物的。邓斯.司各脱在一种神学的意义上也曾涉及艺术的概念,认为艺术是行为的产物,把艺术定义为一种正确观念的产品。此时艺术是神学的附庸。到了文艺复兴,艺术的自主性才建立起坚实的地基。这一地基的形成是以美为尺度的。而在这之前,“美与艺术是互不相关的。”[4]而到了18世纪,真正的现代艺术体系才得以形成,艺术的概念进一步丰富:艺术是再现,艺术是表现……总体而言,西方艺术概念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阶段是古代的艺术概念时期(从公元5世纪到18世纪),艺术被认为是种遵循规则的生产。第二阶段从1747年西方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直到现代,它标志着古代的艺术概念终于让位于现代的概念。”[5]即艺术被认为是美的艺术,技艺与艺术才真正分离。另一方面,艺术概念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的力量,艺术概念的出现,必须首先要以把艺术作品孤立起来为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博物馆体制的建立对美的艺术的体系的巩固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时,“我们不应该问什么是艺术,而应该问:事物何时才成为艺术。”[6]这预示着一种多元开放的艺术概念的建立。因为现代艺术虽然以美的艺术为主流,但艺术概念已变得模糊开放。对于这种模糊性,下文将有详细的论述。
在中国的艺术史上,艺术的概念也有自己的历史。艺,甲骨文通“耕”字,指生产劳动,这是古时最早的艺术本义;到了春秋时代,有了所谓的“六艺”,这里的“艺”指道德修养;春秋以后,艺术的含义继承了春秋时期的规定,没有太大变化,但儒家,道家,释家对艺术的态度却各不相同。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均把艺术作为一种“技”,并没有把艺术当作自主性的。儒家把艺术视作政治的“技”,道家认为艺术只是技,要“进乎道”,禅宗把艺术当作空无,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总而言之,传统中国艺术史上的艺术是作为附属物出现的,艺术概念没有自主性的一面。在此,西方对艺术概念的论述的确更加深刻。现代中国的艺术概念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理论的洗礼,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
因此,现代艺术概念的模糊性也被中国的艺术思想所接受。但如何认识艺术的这种模糊性?这涉及到能否给艺术下定义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反思:什么是艺术以及艺术如何成其为艺术。
9. 如何理解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
艺术意蕴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第一, 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 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
第三, 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第四, 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第五, 并非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