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幼教艺术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而幼教艺术自然指的是富有艺术性的幼教方式、过程
㈡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包括哪些
艺术教育的好处 刺激和发展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并精选了认知和创造性的技能。 有一个巨大的影响每一个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已经被证明有助于水平“学习领域”。 加强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增加整体学术成就和学校的成功。 开发一个意义上的工艺、质量任务的性能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具体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三类。而且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蝗就是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这一点父母绝对不能替代孩子做主,因为每一个孩子和成人的兴趣爱好是截然不同的,替孩子做选择就等于失去了艺术教育的宗旨。同时,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辅助内容,如将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抽取出来,以艺术的形式包装,但却忽视了幼儿欣赏、创造美的过程,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点。 错误概念:艺术教育变成了技能训练 重“术”不重“道”是现在艺术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虽然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不自觉地拿弹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等作为孩子艺术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少父母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品,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也是多数父母的心态。
㈢ 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有哪些影响
1、艺术教育有益于想象力和创意的开发:
艺术教育让孩子勇于创新,学习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做事,想法不受传统束搏。长大后更可适应未来激烈转变社会和智慧型经济体系,发展为具备创造力和崭新理念的创意人才。
2、提高毅力和解难能力:
学习艺术时孩子会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去达成目标,提升毅力。
3、专注力的培养:
艺术创作对儿童有很高吸引力,在色彩和不同材质的引导下,慢慢培养出专注力。
4、可增强延迟满足的能力:
艺术创作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孩子在过程中看见自己的作品一步步地走向完美,从中学习到延迟满足的耐性,而非要求什么都要立刻取得。
5、提升与社会沟通互动的能力:
艺术创作鼓励交流,共同创作,同时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利于孩子日后在社会与人沟通和互动的能力。
(3)什么是幼儿艺术教育扩展阅读:
1、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们在培养儿童的艺术特长时,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而要要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点与天赋潜能,选择他/她感兴趣的领域内容进行培养。
此外,还要注意艺术是实施美的主要途径,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成果的行为,忽视儿童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帮助丰富孩子的审美经验
儿童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量感知欣赏、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家长们要尝试应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激发儿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并根据儿童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㈣ 幼儿的艺术教育有哪些内容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我们长寿,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一点要求教师要经常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从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幼儿要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因此幼儿园的艺术活动要做到面向全体幼儿,同时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性格和特点,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于艺术天赋极高的幼儿,教师要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同时对艺术能力不足的幼儿,要多多鼓励。
3.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教师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在过程中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幼儿共同分享创造的喜悦。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变废为宝的同时还能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一个没有艺术鉴赏能力、没有任何美感的人,就像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令人感觉索然无味。幼儿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迫在眉睫,急需要每个幼儿教师重视起来并为之努力。
㈤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
1、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
2、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目标:
1、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视觉造型要素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积极的美术创作活动,启发学前儿童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的观念和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培养目标方面,早期美术教育中出现两个误区。
其一,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
其二,把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中心人物的从属部分,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和体系。
2、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
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儿童作品中的成人化、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全市、全省、全国的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常常会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形象。
3、在教学方法方面,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
㈥ 幼儿艺术教育
、将片面性记忆教育转变为审美感情教育,突出审美心理的构建 片面性技艺教育把幼儿艺术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儿童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掌握制作和表演技巧上,忽视了幼儿自身对艺术的感悟和表现,扼杀了儿童的审美潜能,这完全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审美感悟教育是引导幼儿感知、理解美的事物,发掘和培养幼儿审美创造潜力的教育,具体应做到: (1)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观摩形态各异的自然景物或现象,引导孩子感知声音、色彩、位置、空间大小、运动方向等,逐渐形成对生命运动模式的感悟能力; (2)引导孩子感知形形色色、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艺术形象,为幼儿步入艺术殿堂铺好第一块砖; (3)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孩子直觉感悟和把握自然界和社会中美的事物的本质,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4)多欣赏与幼儿生活经验贴近的艺术作品,促进幼儿再造想象的发展; (5)创设自由宽松的创造氛围,引导幼儿自由创造,让每个幼儿自信心得到增强。审美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呈多样性、丰富性,为幼儿审美心理构建提供丰富的审美客体和探究刺激,促进幼儿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和充实。 二、将操作性模仿教育转变为审美情感教育,突出审美情感的陶冶 操作性模仿教育把幼儿艺术教育变成简单的机械模仿,改变了幼儿艺术教育“自由创造”的特征,使幼儿艺术教育失去了“情感意味”。艺术情感是审美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艺术创作者融入艺术作品的情感,也包括艺术欣赏者能动的情感体验的情感扩散,它具有独创性、超越性、细腻性和典型性等特征。因此,艺术情感最能感人、动人,一旦被主体接纳,能充分激发和丰富幼儿的艺术情感。培养艺术情感是幼儿艺术教育重要目的之一,为此,必须做到: (1)选择具有丰富情感类型的作品供儿童欣赏,使幼儿在审美艺术欣赏中积聚情感,识别情感的差异;(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情绪、情感体验,学会正确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审美情感教育的基础;(3)引导幼儿在创作表现活动中通过口头语言、绘画、角色游戏等有控制地表达情感。 三、将孤立性分科教育转变为综合性的艺术教育活动,突出幼儿在审美教育中的自由探索 目前幼儿艺术教育一般以分科形式进行,音乐、美术、文学艺术各自有独立的大纲,忽视了教育的整体性和各种艺术教育的内在联系。综合性艺术教育就是发展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的共同审美要素,按同构的原理加以沟通,提高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作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获得美的熏陶。综合性艺术教育培养的不是给予儿童简单的技艺知识,而是一种结构、一种能力、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最终将达到幼儿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综合性艺术教育的主线是让幼儿在艺术审美活动中自由探索,引导幼儿开展想象,激发探究欲望,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状态下获得新的发展,因此,综合性艺术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幼儿创新学习的模式。
㈦ 幼儿园艺术教育分为哪两个部分各有什么内容
幼儿园艺术教育分为:
(一)感受与欣赏
(二)表现与创造
这两个部分。
内容:
感受与欣赏包括: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表现与创造包括: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望采纳,谢谢!
㈧ 如何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强化幼儿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审美意识,还有助于其拓宽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感受生活的美好。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基于此幼儿园的艺术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艺术教育对提高个体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幼儿园进行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能够引发幼儿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想象力、记忆力等。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幼儿园艺术教师对各年龄段的幼儿进行不同艺术课程的引导,充分调动了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参与性、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从实践上来讲,有的艺术教师未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艺术教师没有把握艺术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生活即教育,教育也同样离不开生活,生活不但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还可以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在幼儿园中,艺术教师也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带领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去听听、摸摸、看看、玩玩等形式,积累丰富具体的感性经验。现在很多幼儿园在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时,教师都通过开展有趣的活动,让每个幼儿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心中的活动,这样幼儿交上的作品都各具特色、多姿多彩。有的幼儿用绘画表现当日活动的情景,有的幼儿则用音乐表现当时活动时愉悦的心情,还有的幼儿用舞蹈表现整个活动的过程。教师只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幼儿的兴趣需要,给幼儿提供一定的可操作的材料,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能力。为幼儿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才能使幼儿从小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3-6岁的幼儿注意力很容易被身边的人或事物所影响,所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就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关键之处。只有激发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创造思维,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更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以幼儿独特、新颖的作品表现为内容,整合多种艺术表达方式来创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陶冶情操,培养幼儿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独特想象力,从而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常言道:环境造就人才。艺术教师有义务为各年龄阶段的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好的环境不但能够诱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艺术活动的学习中来。教师要为幼儿的艺术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为幼儿营造良好艺术氛围的同时也使各年龄阶段幼儿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养成、提升和发展。
三、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情感和兴趣
3-6岁幼儿的艺术活动应以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情感和兴趣为核心,以艺术教师对幼儿的引导为基础,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促使幼儿进行创造性设计的艺术活动,让幼儿可以在开放式的课堂环境里,自主地探索知识,自主地表现自己,这种艺术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更尊重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更注重了对幼儿情感的陶冶和自我探索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幼儿艺术活动要以幼儿的生活为主,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情感的熏陶和行为的规范。幼儿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让幼儿掌握某种技能,也不是认为幼儿只要能画一幅完整的画,或者能跳一个完整的舞蹈,就算是学会了。家长们通常把幼儿学会画画和舞蹈基本功的技巧作为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完全忽略了幼儿的天性,忽略了幼儿本身的创造性,导致幼儿不愿意进行艺术活动。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幼儿的思想被家长局限了。家长的心急有可能会对幼儿起到反作用,家长们不经意的一个语言或动作就可能会把幼儿的想象给扼杀在了摇篮里,使幼儿逐渐失去了自主的创造力和自由的想象力,甚至失去了再次进行艺术活动的情感和兴趣。如果幼儿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那么幼儿很难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进行创作。其实幼儿的家里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艺术材料,幼儿都可以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表现。实践表明,幼儿使用不同材料产生的新鲜感会给小朋友带来很大的好奇心,这种兴奋的状态极大的引起幼儿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继续去创作。
3-6岁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材料就应该以丰富多彩,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为主,让幼儿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可以自由选材创作,尊重幼儿的个性,充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激发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情感和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也就没有想象和创造的动力。在幼儿艺术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重在培养幼儿丰富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随意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大胆创作和表现,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幼儿为中心尝试创造性思维训练活动,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在创造性活动中要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发展。“生活是想象的源泉。”幼儿艺术创作也一样,任何的活动都来源于生活,艺术活动同样来源于生活并接近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让幼儿接触五彩缤纷的大世界,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生活感受同时积极地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让幼儿喜欢艺术教育活动,从而为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