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河南戏曲艺术有哪些

河南戏曲艺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2-27 16:28:32

1. 河南都有什么剧种

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因为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在河南戏剧园地争奇斗妍。
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有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这些剧种都有属于戏曲大家族,它们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细细品味,又风格各异,迥然有别。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地方大戏和地方小戏。
所谓“大戏”,就是较多地上演反映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这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剧目,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脸、红脸、为主,豫剧、越调、大平调、怀梆、怀调、大弦戏等就属于此类。这类戏,都有热烈、红火、激昂、明快等特点。地方大戏多演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等社会问题的剧目,并不能否认它同样也上演一些反映家庭生活情趣的剧目。而且随着社会生活中民主意识的增长,反映普通人悲欢离合的剧目还在不断增加。而地方大戏在上演此类剧目时,也往往行当较全,矛盾冲突较为尖锐,情节较为复杂,场面也较为庞大。
所谓地方小戏,是多演表现家庭纠葛、生活情趣的戏。它以小生、小旦为主,或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称为“二小戏”或“三小戏”。在河南,曲剧、二夹弦、道情戏、豫南花鼓戏等,都是地方小戏。
河南的地方戏剧种近80%是产生于清代。清代的干隆、嘉庆年间,中国戏曲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原来风靡全国的大剧种昆曲,逐渐出现了衰败趋势,而产生于民间的各种地方戏剧种,在与昆曲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戏剧史家们称这段历史为“花雅之争”。
“花”就是“花部”,指地方戏剧种;“雅”就是“雅部”,指昆曲。河南为数众多的地方戏剧种正是在“花雅之争”的风雨中产生、发展、成熟的。1956年底,河南举办了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这是一次河南地方戏的大展览、大检阅。23个剧种,演出93个剧目,真可谓百花争妍,一片繁荣。多年来,尽管河南地方戏的发展也曾遇到过不少曲折和艰难,但它是扎根于民众的艺术,一直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河南人向外地人说起豫剧,往往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对河南人提起豫剧,也大都跷指称赞。可以说,豫剧是河南人的骄傲。
豫剧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流布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2. 河南有什么戏剧

一、豫剧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着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二、越调

越调是河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唱腔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间有秦腔的元素。下路越调以许昌、漯河、周口为中心,又称“小越调”。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点。南边越调以襄阳为中心向十堰等地扩散,与上路越调比较相似。

(2)河南戏曲艺术有哪些扩展阅读

豫剧四大板式:

【二八】,在豫剧的四大板类中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

【慢板】,也作【三眼】。有慢板、金钩挂、反金钩挂、 迎风板等板式,一般为三眼板。

【流水】,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慢流水】、【快流水】、【流水连板】等。

【散板】,也作【非板】、【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是一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

越调主要流派:

【上路】,以南阳为中心,又称豫西越调、南阳越调、大越调,是越调的母调。

【下路】,以许昌、漯河、周口为中心,又称小越调。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点。

【南边】,以襄阳为中心,向十堰等地扩散,与南阳越调比较相似。

3. 河南戏曲都有哪些种类

  1. 豫剧

拓展资料:


  1.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2. 河南曲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起源于河南南阳,分大调曲和小调曲,小调曲优雅婉转,轻快。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的河南曲剧,发展为戏曲剧种。

  3.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4. 越调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




参考资料:

网络_豫剧

网络_河南坠子

网络_越调

网络_河南曲剧

4. 河南戏曲除了豫剧、曲剧和越调,还有什么比较知名的剧种

其实,河南戏曲的剧种是非常多的,河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发源地,戏曲种类繁多且经典,很多弦乐和调子都非常有名,除了豫剧、曲剧和越调这三种有名的戏曲之外,传唱的最多的应该就属:,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了,当然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也不错,不过在音调上与前者有些区别,因为,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属于那种比较大开大合适的调调,而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在调调的高低衔接处,做得很委婉。

除此之外,《梁祝》大家都听过吧?梁祝就是非常着名的“二夹弦”代表作,梁祝的故事大家也都比较理解,我想说的是,大家在听《梁祝》这首着名曲目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置身其中?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可悲的爱情而感到可惜?其实这正是我想说的,这些经典的曲调,准确地表达了,故事当中事情与人物的心情,句句堪称经典。

5. 列举全部,河南地方戏曲大全

在河南,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那么,在河南的 地方戏曲 中,都有哪些戏种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那些着名的戏曲剧种你肯定很喜欢。

豫剧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着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越调
越调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

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戏曲。木偶的越调分支在南阳一带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间职业木偶艺人至今仍十分活跃。

曲剧
河南曲剧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的河南曲剧,于1926年经临汝县(今汝州市)农民同乐社在登封县首次搬上舞台,发展为戏曲剧种。由于曲调易学,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

唱调柔和、宛转、轻快,具有明显的民歌特点。主要伴奏乐器有曲子弦、三弦、四弦、板胡、二胡、琵琶、筝等。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

宛梆
宛梆是一个河南省稀有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它生长并流布在河南西南部的南阳及周边广大地区。早期人们称它为唧唧梆、老梆子、南阳梆子等,因南阳古称为“宛”,故1956年南阳行署正式将其命名为“宛梆”。

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的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南阳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它的兴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998年,《三院禁约碑》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获金奖。宛梆渐趋衰落,至目前只剩下内乡县一家国有宛梆专业剧团还在艰难地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火种,有必要及时加以抢救和维护。

6. 河南豫剧的特点,好听的豫剧有哪些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豫剧传统程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同时,各行当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上有成就的演员。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板类有四种,即慢板、二八版、流水板、散板:二八板在豫剧的四大板类中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除二八板这个基本板式外,还可分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连板、快二八板、紧二八板、紧打慢唱等板式。

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抑扬有度、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剧行腔酣畅、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再者,豫剧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再加上曲调诙谐欢快,使得豫剧不仅适合演出轻松的喜剧,又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场面戏,豫西调委婉动听,唱腔悲凉故很适合演悲剧。豫剧在关键剧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挑战性,一般吐字清晰,易被观众听清。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豫剧传统程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

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标志着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所以,河南梆子是豫剧的前身,两者的概念不尽相同!

【结束语】豫剧是北方非常有名的一种戏曲剧种,豫剧就是河南省的代表戏曲。每个剧种都有着独特的特点,才能够在戏曲界占有一席之地。

7. 河南戏曲除了豫剧、曲剧和越调,还有哪些比较知名的剧种

河南戏曲除了豫剧、曲剧、越调外还有三十余种少数剧种。比较有名的、传唱人数较多的有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等。

大平调,该剧主要流行于豫北鲁西一带,河南的浚县、内黄、淇县、延津、鹤壁都有专业的大平调剧团,代表剧目有《反徐州》《下高平》《困河东》《收姜维》《百花厅》等。

四平调,该剧流行于皖、苏北部、豫南、豫东及鲁西、鲁南一带,河南的商丘、范县有专业的四平调剧团,代表剧目有《小包公》《陈三两爬堂》等。

二夹弦,该剧主要流行于河南东部及北部、山东西部、安徽、江苏北部。代表剧目有《梁祝》《莫愁女》《崔风英搬兵》等。

太康道情,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剧流行于河南太康县及其周边地区,河南省太康县有专业的太康道情剧团,该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代表剧目有《王金豆借粮》《王金豆还粮》《双拜寿》《白玉楼》《前进路上》等。

河南坠子,起源于河南,约有一百多年 历史 。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演唱者多为民间艺人,代表剧目有《借髢髢》《偷石榴》《罗成算卦》等。

宛梆,流行于南阳及其周边地区,宛梆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谢邀,河南现有的剧种共计二十个,除去豫剧、曲剧和越调这三大剧种,以及其他省份剧种(如京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汉剧、蒲剧等)之外,设有剧团的还有以下剧种:

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大弦戏、柳子戏、柳琴戏、二夹弦、五调腔(四股弦)、四平调、落子腔、坠剧、道情戏、清音戏(唱扬琴)等十三个剧种。

但是这些剧种,实际上都算是名存实亡,只有豫剧、越调和曲剧发展相对好点,其余的一些剧种,可能有不少河南人都没有听过。

相对于这些剧种,河南人最喜欢的还是上述的三大剧种,其中最喜爱的,还是河南豫剧,在河南,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哼几句豫剧的唱词。

根据记载,从明朝万历年间起,在河南境内流传、产生过的各类剧种有近80个,戏曲剧种约65个。

而且剧团众多,可谓是遍地都是剧种,走到哪都能听到唱戏的,直到清末民初,河南各类舞楼、戏台,尚保存了10000余座。

即便是经过战争、文革等特殊时期的破坏,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存有六百多座。

再加上新成立的七百多座,现在河南省固定的剧院、戏台等有一千多座。

但是这一千多座剧院、戏台,大多数都是为了豫剧、越调、曲剧服务,全国范围内,共计国营民营豫剧团1600多个,其中民营豫剧团1300多个,基本上都在河南演出。

所以,河南虽然也有不少剧种,但是大部分都名不副实的,还是豫剧、越调、曲剧发展的最好!

越调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特点是以字带音,以音传情,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中原民间音乐特色。流派不同,特点不一,申派苍劲豪放、稳健端庄,唱中加说带笑,毛派似说似唱、清新优雅,字巧腔润,鼻腔共鸣。伴奏乐器以象鼻四弦为主,坠胡、月琴、三弦等为辅。 ​

1、河南知名三大剧种:豫剧、曲剧、越调。

2、河南地方较大剧种:大平调、怀梆、怀调、宛梆、大弦戏、落腔、道情、坠剧、四平调、二夹弦等。

3、较小剧种:大调曲子、蟆嗡锣、罗戏、卷戏、罗卷戏、柳子戏、目连戏、豫南花鼓戏、丝弦道、乐腔、五调腔等。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我主页,有很多地方小剧种,恁都可以看看听听,转发转发,真心不希望这些宝贵的艺术都失传了

河南坠子,太康道情,商丘四平调,开封二夹弦,南阳宛梆,滑县大平调,二平调等等

大平调,在黄河以北影响较大,我记得有滑县大平调剧团。二夹弦,比较有名的延津县二夹弦剧团,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康县道情也是河南名剧之一

河南戏剧天下闻,豫人都爱哼几腔。

粗旷豪放曲子调,唱腔优美韵味强。

几大流派不逊色,异彩纷呈舞台上。

越调最是周口好,一代大师凤梅腔。

总理赞誉不绝口,唱活古人诸葛亮。

豫剧豫东豫西调,腔腔变化不一样。

豫东几位红脸王,舞台风格稳准强。

生娃豫西唱最好,男不下地女懒汤。

太康道情亦不错,金豆借粮传四方。

南阳宛梆内乡好,唱着唱着用花腔。

稀有剧种已申遗,邓州桑庄罗卷扬。

太平调子二夹弦,河洛鼓书拉魂腔。

手执钢板敲战鼓,鼓儿哼唱杨家枪。

诸多剧种已濒传,无有后起之接上。

还有一些记不起,自行补脑你最强。

说着说着开饭了,边吃边听黑头腔。

南戏曲天下闻,豫人都爱哼几腔。

河南地方戏很多,但按受众人数对比由高到低排名为豫剧、曲剧、大平调、越调,河南坠子等,其它还有道情、落腔、四平调等几十种非遗文化剧种,但河南除极个别区知道,大多河南也不晓得仅几县流行的稀有剧种,大平调在豫北非常流行,甚至可排在豫剧之第二,特别安阳滑县鹤壁浚县淇县等多县,新乡廷津内黄等多县,濮阳等地过去流行甚广,但和中国各戏剧被现代网络 娱乐 形式代替,包括京剧豫剧也在走下坡。大平调以滑县最为闻名,上世纪全国巡演,在北京国家剧院曾为领导首长演出四十多场,受到一致好评,我们淇浚两地都有民间大平调剧团,但都己解散改行包括豫曲剧团一样,

大平调大弦戏!

8. 豫剧代表作有哪些

1、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高洁扮演过拴保娘。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9. 河南有哪些着名的剧种

河南标志性文化代表:豫剧

起源: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四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豫东南沙河流域为中心)。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着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全国(省级一、二团,市级一、二团,县级一、二团等)共有豫剧团300多个,民营豫剧团1300多个,从业人数10万多人。
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编167个院团。
影响:
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如祥符五朵云、杞县三亭、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起,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象征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剧评家、表演家、剧作家、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流派”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影响所及,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 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流派的出现对豫剧有正面意义, 其表演特色是豫剧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10. 河南的戏曲代表剧种

河南地方戏曲就占了三个——豫剧、曲剧和越调。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着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河南大学为豫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封丘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封丘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
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横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鸟朝凤、鸡爬坡、小开门等;丝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园、九连环、花错字、小红鞋、苦中乐、浪淘沙、油葫芦、呓怔、算盘子、娶嫁等;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主要声腔板式有四种,即【二八】、【慢板】、【流水】、【散板】。
曲剧是主要流传于河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台曲。由于曲调来源于传统民间生活小戏,因此歌词易学,并大多采用本嗓来演唱,表演也相当接近生活,传播速度极快。
曲剧音乐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今汝州市)农民组成的同乐社在登封县首次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越调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

阅读全文

与河南戏曲艺术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