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艺术笔如何走笔

艺术笔如何走笔

发布时间:2023-01-07 10:56:07

‘壹’ 书法有法丨草书起收笔要注意什么

草书的起笔与收笔

一个笔画的完成,需要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大到横竖撇捺,小到一个点都是有这个动作过程的。比如起笔时要一气呵成,所以必定是功力十分深厚时才能信笔写出很好的效果。收笔则与起笔同样重要,故而需要小心收拾。就拿草书来说,唐代的孙过庭不光理论厉害,实践也绝对行。孙过庭的《书谱》在起笔收笔方面就非常有特色,十分精巧,特别是对笔锋的熟练掌握与使用令人叹为观止。一、起笔孙过庭的起笔十分爽利,确实做到了一气呵成。在临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和学习《书谱》的入笔方法。
1、起笔的角度。首先《书谱》中起笔的时候都不是直入的,它有一个很小的细尖。这个细尖虽然很细很小,但是却不单薄,很厚重。应是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笔画迅速的由侧锋转到中锋来。这样的入笔显得含蓄有韵味。王羲之的《兰亭序》起笔也基本都是露锋,要不孙过庭那么推崇王羲之!入笔的角度变化很多,几乎各个角度都有,需要仔细观摩,找准入笔角度对接下来的行笔动作有很大帮助。变化太丰富,读帖时要细致观察。


4、锋尖送到末端。收笔时最忌讳用力甩出去,而是应当把锋尖送到笔画的末端。这样字才不会轻浮,显得沉着一些。

‘贰’ 2021-04-16

焦墨画家李弘孝

在鲁南地区的滕州市,有位擅长焦墨山水画的画家李弘孝。他的画室就坐落在该市西郊一片茂密的杨树林下普普通通的平房里,他的焦墨山水往往都是在他随意之中形成,他作画时不参考任何图片,只见他手握一支破笔蘸着焦墨在宣纸上擦擦地作响。听当地许多书画老师说李大师作画和别人不一样,很特别也很有个性很有特点,所以他的焦墨山水画非常有收藏和投资价值,其个性和特点与众不同。他的焦墨山水画所追求的是“枯”中求“润”,云雾缭绕。首先是用笔写物象之大形,再以行草之笔法表现岩石的肌理和结构,走笔辗转腾挪,偃仰多姿,辅以墨点来丰富细节。线条的粗细与走笔的疾缓形成呼应关系,皴擦中充满了韵律感,既丰富了峰峦的质感,又让粗粝的岩石显出温润敦厚感。他说:“焦墨山水画即有墨点、墨线、墨块、墨雾,也可以说是浓(重墨)淡(浅墨)干(枯墨)湿(饱墨)焦(薄墨),使焦墨画在墨分七色的对比变化中表现的极为丰富,充分展现出黑白鲜明的极致之美。”他说:“老子讲的计白当黑,正符合了焦墨画的创作理念,更是中国绘画之“大法”,“黑白”的阴阳变转是由“笔墨”的正侧顺逆所构成。他说,焦墨画实际上就是黑白学,“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这也是用老子的话,我们画太极图,一半黑一半白,这是中国文化传统来的。后来佛经从印度传过来,也采用了黑白两个,把一切善业叫白业,恶业叫做黑业。还有佛教讲白月是讲上半月,黑月是讲下半月。画焦墨要懂这些黑白交融的道理。

多少年来,他匠心习研山水画、辛勤笔耕无止境。一直坚持不断探索于焦墨山水的研究,运用笔墨技巧,并且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画境往往很静谧,无论近看和远观都会给你不同的感觉与收获,但细品后会觉得余韵悠长。他作画,追求形象的简括性与特写性,走笔的书写性以及水墨效果的氤氲感;他的创作往往是通过写生提取精华,又不愿意通过模仿自然实物再次表现实物,而对目之所见的景物在大脑中作了提纯与转换。使创作达到景随笔走,境因情生,情景交融,带给读者颇多感触。在大自然中聆听山水清音,也由此展开审美上的静观与体悟。所有这些,最后都在宣纸上化作的水墨图像。他的这些作品,堪称“水墨版”的“山居笔记”,充盈着散文诗般的意绪,令人读后难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画幅中的留白很“活”,堪称“画眼”——那些空白可以是天光,可以是云影;可以是飘渺的烟岚,可以是轻淡的水雾;可以是水,是林中小路,亦可以是冬晨的白霜……巧妙的留白与纵横挥洒的笔痕相映成趣。这类细节处理,看似漫不经心、无意为之,实则是处处留意、苦心孤诣的结果。

李弘孝说:“我觉得,我喜欢画焦墨,主要是喜欢其黑白分明、浓黑似漆的单纯强烈的对比效果,故以焦墨直接为之,如果处理得当其效果足可以让人震撼。然而焦墨不是黑墨,如果涂抹的一片漆黑,没有白的对照,那就不能成为艺术。   李弘孝在最后谈到焦墨山水时无不感慨地说:“焦墨就等于一个人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再找一条活路。实际上画画就是给自己找难题,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置之死地而后生,水墨焦墨都一样。焦墨的难,难在“枯中见润”,难在于“干裂秋风”中见“润含春泽”,难在于“浓、重、焦、渴”中要表现出生命的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甚至是烟雾缭绕、水汽蒸腾,难在要在表现眼前景色中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本质、中华民族的特色、中国的气派!”

 焦墨作为中国画笔墨语言的一种,常常被画家综合其他笔墨语言一起运用在同一幅作品里面。早在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画法。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壁画,也基本上是焦墨。就现代来讲,用“焦墨”这种语言唱歌,运用得好,铿锵有力,浑厚华滋,弄不好枯燥乏味,形同柴槁,甚至容易死板。有人说,作画惟笔精而墨妙,焦墨不能发挥用水之长,不足取。其实,不同的画法或者说不同的笔墨手段均各有所长,而焦墨的探索,需要付出一辈子的努力。

李弘孝对传统持有深深的敬意,但他不愿意重复旧式文人画那种萧疏岑寂、孤芳自赏的情调。他与古典意义上的“书卷气”也保持着足够的距离,更不屑于用杂耍般的“特技”来“创新”。他要做的是在继承传统脉络的同时,积极探索当代山水画的新路,在当代的时空维度上实现景色与人性的交融。正是这样的追求,让他的山水画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具备了个性气息。在他笔下,虽然画的是黑白焦墨,画面湿濡温润,笔调含蓄蕴藉,清新的气息扑人眉宇;细节刻画入微,但笔力并不轻飘。山崖虽然高峻,但大气宏伟,不给人以威迫感;林壑虽然繁复,但不给人以闷塞感。总之,其状物手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近年来,李弘孝在焦墨山水领域勤奋探索,硕果累累。

  艺术成就

1992年11月,被中国大众书画院评定为“中国一级国画鉴赏家”。

1993年12月,被滕州市人民政府授予 “滕州市首届龙泉塔文艺创作特等奖”荣誉称号。

1995年5月,国画作品《水乡初晴》被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永久收藏。

1997年3月,被聘为新加坡新炎黄美术俱乐部最高荣誉会员。

1997年10月,被邀参加庆香港回归“中原杯”书画名家邀请展,国画作品被评为金奖。

1997年10月,国画作品《山寨瀑声》被新加坡国家艺术馆永久收藏,并被授予“画王”称号。

1997年11月,参加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火凤凰杯”中国全国精品书画创作大赛,荣获特等奖,被授予“当代中国杰出书画家”荣誉称号。

1998年6月,国画作品《春消息》参加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醒狮杯”中国全国精品书画创作大赛,荣获金奖,并被聘为“新神州艺术院高级书画家”。

1998年12月,国画作品在《中原书画报》创刊四周年大型书画展中荣获银奖。

1999年8月,被邀参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国画作品获金奖,并被《全国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大型画集收录。

1999年9月,国画作品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特别金奖,被授予“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0年1月,被邀参加山东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山东省跨世纪中国画精品展,国画作品获银奖并被山东省美术馆永久收藏。

2002年10月,被北方书画院聘为艺术委员会评委。

2003年7月,入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艺苑名家”。

2004年7月,作为嘉宾被邀请参加中华炎黄“辉煌的时代”中国杰出艺术人才座谈会,并获杰出艺术家称号。

2004年10月,被世界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2004年11月,被邀参加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文明画报社等联合举办的“2005年中华社会各界新闻人物代表共庆中华民族大团结同贺新春佳节大拜年”活动。同年被世界人物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人物辞海》收录。

2005年2月,被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中华诗词协会授予“当代国学家”荣誉称号。

2005年3月,被中华文艺画报聘为名誉理事。

2005年6月,被中国艺术人物资格评审委员会授予“德艺双馨书画家” 荣誉称号。

2005年6月,被邀参加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农民日报社大地书画院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

2005年7月,被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2005年7月,被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名家” 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被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优秀中华文艺家” 荣誉称号。

2005年11月,被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国学杰出贡献艺术家” 荣誉称号。

2005年12月,参加由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中国民族书画院举办的“当代中国书画名家成就国际展”,被授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 荣誉称号,作品《听泉》被永久收藏。

2005年12月,被中国文艺家创作协会授予“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6年3月,被中国民族书画院授予“中华国粹民族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6年5月,被中国国际艺术家联合会、《中外精英杂志社》、中国国际新闻社评为“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书画艺术金奖”,并被授予“中国文艺终生成就艺术家” 荣誉称号。

2006年7月,被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 “1996-2006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书画精品奖” 荣誉称号。

2006年7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2006年8月,个人书画成就被北京人民画院、名人世界杂志社联合编撰的《中华传世谱牒》永久载录。

2006年9月,被中国名家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长。

2006年10月,被中华国际书画院聘任为院士。

2006年12月,被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授予“人民书画艺术家” 荣誉称号。

2007年1月,被中国国画院、今日水墨杂志社、北京京华兰亭书画院联合授予“香港特区中国国画院文化大使” 荣誉称号。

2007年7月,被中国书画院聘任为院士,并授予“中国书画名家” 荣誉称号。

2007年7月,被邀请参加由中华爱国主义精神联合会、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的“2007年中国艺术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共和国杰出艺术家国庆座谈会”。

2007年10月,被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国学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7年10月,被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聘为副会长。

2007年12月,被时代人物杂志社评为“2007年度中国时代人物”。

2009年参加香港凤凰网海峡两岸征文大赛,散文《老屋》获金奖,并授予精品美文荣誉称号;同年12月《老屋》被收录山东作家协会《年鉴》。

2012年,山水画《黄山天下奇观》被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馆作镇山之宝永久收藏。

2012年10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弘孝经典通讯文选》。

2013年12月,被邀参加《枣庄日报社》枣庄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枣庄日报·今

日滕州》创刊暨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3年8月,被山东省期刊协会评为“山东省第四届期刊优秀编辑奖”。

2014年8月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李弘孝精品散文集》。

2014年10月,被中国建设部建筑业协会评为“全国建设信息宣传优秀工作者”。

2015年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李弘孝国画集》。

2015年12月,被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研究院评为签约艺术家,并确定为荣誉院士艺术等级。

2016年被神州诗书画研究院聘为荣誉院长。

2019年7月和11月先后被北京《艺韵阁文化出版社》作为重点艺术家隆重推出专版作品和重点宣传介绍,并参加献礼建国70周年名家书画精选集;

2020年6月获“艺韵网络”杯书画名家艺术成就奖网络评选 艺术贡献奖。同年被聘为国礼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2021年元月被中国邮政收编发行《盛世中国传承经典》限量版珍藏邮册。

 联系方式13963258446

‘叁’ 书法讲究的是起笔和落笔落是什么意思

书圣王羲之对练习的总结“一遍正其手脚,二遍学其形势,三遍领会其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生涩。如笔下未滑不可便休,三行二行习之未休,取滑健为能,勿计其遍数也。”此言概括了练习过程步骤的重点。

一个笔画的完成,需要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大到横竖撇捺,小到一个点都是有这个动作过程的。比如起笔时要一气呵成,所以必定是功力十分深厚时才能信笔写出很好的效果。收笔则与起笔同样重要,故而需要小心收拾。

一、起笔

1、起笔的角度。首先《书谱》中起笔的时候都不是直入的,它有一个很小的细尖。这个细尖虽然很细很小,但是却不单薄,很厚重。应是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笔画迅速的由侧锋转到中锋来。这样的入笔显得含蓄有韵味。

入笔的角度变化很多,几乎各个角度都有,需要仔细观摩,找准入笔角度对接下来的行笔动作有很大帮助。变化太丰富,不能一一列举,读帖时要细致观察。

2.起笔的藏露。《书谱》的起笔,大都露锋起笔,显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个角度方向的转变,所以不会显得太过毛刺。少量的藏锋起笔也是为了改变节奏,增加字法章法的丰富性。

3.起笔的轻重。《书谱》的起笔大都较为轻盈,顺势而入,显得十分顺畅流美。但也间或夹杂一些较为重的起笔动作,有一个顿挫和按的动作。这样轻重结合的起笔,增强了整体的节奏感,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

4.起笔时与上一笔的承接关系。《书谱》的行文十分流美,一点都不会有阻塞的感觉。虽然连笔不多,大都字字独立,但是字与字之间的笔意上的连带使得章法上出现了流美的效果。因此要注意起笔时与上一笔的笔意上的连带关系,走笔要有势的关系,不可一笔一笔独立开来。

二、收笔

很多人光注意了起笔而不去关注收笔,这是不对的。古人对于收笔十分重视,无不小心翼翼。有来必有收,这样一个字才算写完整,而不是丢了一块。

1、顿收。这种收笔方法是用笔肚子收笔,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引发联想。但是《书谱》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锋收笔,这里是到了笔画末端略提后回锋,把笔画包在点画当中,同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3.放收。这种收笔方法在《书谱》中运用的最多。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收笔时,孙过庭一般有一个提的动作,导致出来一个小小的锋尖。“互”字第一横的收笔很明显。有些笔画收笔时,提的成分加多,不如上面的含蓄。有些笔画为了承接下一笔,眉目传情,放收时要注意笔断意连。

4、锋尖送到随处。收笔时最忌讳用力甩出去,而是应当把锋尖送到笔画的末端。这样字才不会轻浮,显得沉着一些。

书法运笔学会了执笔,就可以进一步学习运笔.学习写字,首先要学习点画,点画犹如字的建筑材料.建造搂阁亭台,不准备好材料,或是准备的材料不合乎质量要求,那搂阁亭台就不会美观坚固.学书亦然,点画写不好,字也肯定不会美观.学习运笔,就是学习如何通过笔把墨落在纸上,形成合乎要求的点画.

(3)艺术笔如何走笔扩展阅读:

笔的运动可分为纵面运动和横面运动.纵面运动是指笔与纸面垂直方向的高低运动.横面运动是指笔与纸面平行方向的前后左右的运动.

纵面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落笔:笔最初接触纸面叫落笔,也叫起笔.落笔一般较轻,像鸟儿由空中落在枝头上.落笔是运笔的开始。

顿笔:把笔往下按叫顿笔.顿笔不可过重,过重了点画就会太肥. 提笔:把笔往起提叫提笔,一般在顿笔之后都要提笔.提笔如鸟儿将要离地高飞。

横面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行笔:笔锋由一端到另一端叫行笔,行笔也叫走笔,过笔。

挫笔:笔顿后微提,使笔锋转动,微离顿处叫挫笔.挫笔大多用在笔画转折处,如写口字的横折时,先提笔,用笔尖写出棱角,然后顿笔,这时把笔微提,于是出现第二个棱角,再略微转动笔锋,使笔尖朝着笔画的上方——这时叫挫笔,最后继续行笔,横折就写成。

折笔:写点画时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断然改变方向,有意显露棱角叫折笔.如写横时先向左上方落笔,然后往右下折,写出方棱来,即为折笔。

转笔:笔锋旋转叫转笔,转笔是为了写出不带棱角的点画,如写"马"字第二笔或写"元"字第四笔时,为了使转折处不露棱角,就要像用圆规画圆一样转动笔锋。

回笔:笔停后返回来时的方向叫回笔.回笔是为了"护尾以避免"折木"。

衄笔:笔下行而逆反叫衄笔,与回锋不同,回笔用转,衄笔用逆.如写左竖钩,竖写至长短合度时,提笔左行再逆反使笔锋朝即将挑出的钩的相反方向——此即为衄笔——最后提笔挑出。

纵笔:笔锋边行边提,去而不返叫纵笔.如写撇时,用笔由重到轻,最后出锋就用纵笔.除了纵面运动和横面运动之外,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运笔方法,这种笔法既不提也不顿,即不转也不行,而是笔停在纸上,这就叫驻笔.驻笔是为了取势,即取得点画的某种态势。

以上讲的是几种常用的运筹方法,初学者在写字实践中,只要细心揣摩,是会逐渐掌握更多的笔法的。

中锋与侧锋历代书法家在讲用笔时都强调中锋行笔,什么叫中锋行笔呢毛笔笔头的尖端部分叫笔锋,又叫笔心,四外较短的毛叫副毫.中锋行笔就是在写字时,笔锋经常在点画当中运行.这样顺着使用笔毛,笔毛平铺在纸上,写出的点画看起来浑厚圆润,有立体感。

侧锋即偏锋,侧锋行笔就是在写字时,笔锋不在点画中间运行,而是偏在点画的一侧,写横画时常偏在上边,写竖画时常偏在左边.侧锋行笔,起笔处易见棱角,但点画往往缺乏立体感,而且由于没有顺着笔毛的方向用笔而是横着刷,容易出现笔画一边整齐,另一边不整齐的现象。

富于变化是我国文字及书法的显着特色之一.从汉字的构造上看,横竖,撇捺,繁简,宽窄,长短,斜正,各具其态;从用笔上看,提顿,行驻,纵收,藏露,转折,疾徐,无所不用,因而使得点画的方圆,粗细,俯仰,曲直变化多姿;从结构上看,疏密,开合,聚散,稳险,各尽其美;

从用墨上看,枯润,浓淡,干湿交映生辉;从章法上看,大小,虚实,断连,参差错落.可以说,进行书法创作的过程,就是正确处理这一对立矛盾的过程.在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中,这些矛盾都达到了对立统一。

中锋,侧锋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用笔方法,只用中锋或只用侧锋都显得单调,中锋取劲,侧锋取妍,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方能燕瘦环肥,各尽其美.因此笔笔中锋实无必要,况且笔笔中锋也不可能,如果写字时,尤其在写流速较快的行书,

草书时,总是斤斤计较是否中锋行笔,肯定会影响到行笔的疾徐,章法的错落,气韵的生动诸方面.试看被说成是笔笔中锋的怀素《自叙帖》,不也是兼用侧锋的吗!所以明朝丰坊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即中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侧也."有人说,要保持中锋行笔,就要在写字时保持毛笔笔身的端正和笔头的圆锥形态.这种说法不够确切.丁文隽先生的《书法精论》说得更明确:"笔管直竖不欹,亦不能尽掠磔波撇之势,除作古文籀篆外,不能始终用腕平管直之法",

"包世臣论此法最精,他说:'石工镌字画,右行者其錞必向左,验而类之,纸犹石也,笔犹钻也,指犹锤也.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是以指得势而锋得力'……故管不能终直,腕亦不能终平也。"

‘肆’ 书信不可替代议论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书信的身影吧,书信是用于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信息、互通情况的应用文书。为了让您在写书信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书信不可替代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书信不可替代议论文1

我们的新21世纪,有了许多的发展。每天一睡觉,一睁眼,看见的还是这个拥有高科技的世界。可是,却有的人起了冲突,在他们的心里,有的人是这样想的:‘现在,我们的世界是发达了。但是,你们是否有认真的想到,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的高科技失败了,你要怎么过?

是的,站在这些人的立场来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生活的世界的高科技消失了,我们要怎样和别人进行交流。在遇见未相识,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告诉在远方的亲人?但是,我们却可以像古代人那样利用少见的书信。所以,书信是不可以替代的。但是,我们又站在另一方面人的角度上来说:‘这个世界的高科技是不会消失的,这个世界的高科技也不可能会消失。你们说的全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就不用在这里散布谣言,骗人了。书信是可以替代的’有一些人可能就会在心里这样想着。

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两种帮派,一个是认为书信不可替代的帮派,一个是认为书信是可以替代的帮派。但是,现在的世界是无奇不有的,神奇的东西是无所不在的。站在认为书信可以替代的人的角度上来说:‘这个世界应该不可能发生如此大的事情的,虽说天下之事,无奇不有,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是,我们坚信,高科技可以替代书信。手机、电脑、电视机一打开,就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国家大事,书信却要一天一天的来。

手机、电脑、电视机一打开,便可以看到书信中所看不到的世界。电冰箱一打开,才就可以放在里面,隔天还可以拿出来吃,哪像古代,只有白白浪费粮食。所以,我们坚信,高科技是可以替代书信的。是的,现在的世界高科技又多,知道信息的放市也多,哪里还用得着书信如此古老的‘艺术’。

有人嘲笑坚持“舒心是不可以替代的”人。有的人鄙视坚持‘书信是可以替代的’人。但是,我们又站在坚持书信是不可以替代的人的角度来说:‘是没错,现在确实是一个噶科技的世界,根本就不需要用书信。每天睁眼、闭眼都是这个充满神奇的世界。但是,你们是否有用自己的脑袋兴国,我们现在用着超乎人类内想象的高科技,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还能过着这样的生活。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过的就不是这样如此幸福的生活了,我们可能会用到古老的工具和古老的生活。比如说书信之类的.东西呢!所以,我们坚信书信是不可以替代的’

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要想着未来,既然有了现在的生活,不如再把自己的品味调高一些呢!对!书信可不可以替代,不是你说了算,他说了算,我说了算的。每一个人的思维方法不同,每一个人的想法也就不同。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世界无奇不有。但是,从每一个人的角度来看,也许,他们说的都对。

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或许,在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书信,在现代可以拥有。但是要分场合来讲,在必要的场合,书信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知己。在不必要的长场合中,书信就在被我们渐渐地,淡淡的,慢慢的在遗忘着。所以,书信可不可以替代,已经不是你我说了算。

因为,书信在某一些方面是可以替代的,而在另一些方面,书信是不可替代的。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一个未知数。

书信不可替代议论文2

书信,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家书抵万金”足见书信的重要性。参加工作时,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常写信,让她知道我在城里的一切:学习的进步或工作中的喜悦,或是生活中的困境与失意。书信,就像大海,就像高山,喜怒哀乐都包含其中。在我的收藏中,有一种东西收藏得最多,那就是亲人、朋友写来的书信。尽管那些沉淀的书信不再轻易阅读,但我一直保存它。阅读书信,不光通晓信息、交流情感,还能欣赏百家书法。现代人的书信虽说不像古代人用翰墨书写,欣赏钢笔书法又何尝不是一件惬意的事。那些书信或娟秀、或大气、或飞龙走笔。读信如读人,读着人家来信,好比和他人面对面的交流,或兴奋、或同情、或泪下。

书信,在过去的岁月,承载着太多的责任。进入信息社会、特别是互联网普及后,书信的一些重要功能慢慢消失,在信息传递方面已远远落后于网络传输速度。书信慢慢为人们所淡忘。

如今,一年半载很难收到亲人的来信,一些重要的事,一个电话、一条手机短信、或是网上交谈,什么都搞定。即使偶尔收到来信,也只是商业信函,或是编辑信件。借助现代工具传递的信息,加快了速度却少了些人性,多了些机械。人们再无法从书信中去感受对方的音容笑貌。

书信,离我们渐行渐远,书信,成了我心中的一种怀念。

书信不可替代议论文3

“天地间有一种东西叫雪,从天而降,落地而化;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叫情,自吸引中诞生,升华中融化;朋友中有一个是你,识于偶然,止于永久……”写得多么美好啊!试想一下,如果它呈现在你面前时来自于远方友人的书信,感动会油然而生,且不时会拿出来回味。看友人或洒脱或流畅或潦乱或腼腆的字迹,尽显其伏案时的激荡、平和、狂乱与害羞。眼前不禁浮现其夕日的朗朗笑脸,许多美好的深刻的记忆涌上心头。笑与幸福写满你的双眼。然而,我收到这文字时,它是通过电波传递的,心中总有些美中不足的感觉。

都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不敢说电波传情存在不合理性,毕竟现代社会流行快餐嘛!速成的爱情快餐在现代通讯技术的推动下,不倦怠地追赶着高速发展的经济,让爱的萌发与发展在电波间的传递速度成倍的增长着,张扬着。亲人、恋人、朋友间,思念了打一个电话,发一个短信,轻轻的一个问候,开心了就彼此开怀大笑,悲伤了就让听筒与屏幕的另一端静听抽泣与静观你的泪眼婆娑,好不快捷!共同悲伤同欢笑。然而,哭过笑过之后,随着电波的中断,一切也随之结束了,渐渐的淡忘了,还能拿什么来回味!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使我们在充分享受快速、便捷的同时,也不免心生遗憾。时光倒转,让我们暂时回到十五年前吧,那时我们还正年轻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太多的设想,热情洋溢。还记得读书时,每每收到远方的亲人、恋人、朋友的来信,便一个人找个安静的角落,逐字逐句的品读与回味,细细的感觉每一个词的含蓄,每一句话的温情,每一个祝福的真挚。于是,在整理过思绪与心情之后,抽笔写下我们的对亲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激励,对恋人的爱慕之情。写下这些时,随信便一并融入我们的所有牵挂、思念、激情与期盼,甚至记录下了我们的每一个笑,每一滴泪,每一个无奈叹息。而那昏黄的街灯下,粗壮的梧桐树下,清清的小池边,校园清幽的草坪上,清风亭那低矮的石凳上就都留下了我们徘徊的身影,感动的泪水及会心的微笑与祈盼的焦急。然而,无论多少焦虑、等待与祈盼,那袅袅的文字都是我们情感的载体,十年、二十年后再来研读,感情依然是那么真诚。

不能说不写信我们的情感就不会诞生、融化与升华,但总感觉欠缺点什么,说不清到底少在哪里,也许少得就是书信往来所不能替代的亲切、亲密、焦急、等待,祈盼与久久的品读回味吧。

书信不可替代议论文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时交通不发达,战争中的书信更是难得。不仅是因为家书难得,更因信中饱含着亲人浓浓的情感,家书才会抵万金。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电子邮件无处不在,但书信不应该、也无法被电子邮件取代。

一份亲手书写的书信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增进人们感情的交流。隽秀的字迹,整洁的版面,让人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寄信者的用心。若是电子邮件,统一机械的字体,虽然整齐,但却看不出寄信者的内心感受。再者,电子邮件,很容易会使用统一的语调,让人无法感受其冷暖,真诚与否。打开一封信,传来淡淡的墨香,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友人亲切问候与笑声在耳旁回响,心中的暖流被诚恳的话语勾出,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温暖,这份欣喜,是电子邮件无法带给我们的。书信,满载着我们的情感,向远方的他送去。我们的一份份感动、温情,只有通过书信,才能准确无误地到达对方的心中。

书信,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电子邮件的快捷,的确使人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但这并不代表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手机的发明与应用,带人们进入的新的时代,但随之,人们发现,正是手机的便利,使人们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同一层楼的同事间,往往是用电话交流而不是面对面地讨论。于是,在一个非常近的地理距离里,人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对对方的了解便越来越少,人与人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电子邮件,也因快捷,而使他失去了魅力。而那封用牛皮信封包着的信,在你等待多日后,终于,带着友人的关怀,来到你的手上,揭开你脑中尘封的记忆,找回那些流逝了的美好回忆。然后再次将回信寄出,等待对方的来信。在等待的日子里,我们期盼着,想象着,纠结着,随着时间的推进,兴奋与激动也在叠加着,知道收到来信的那一刻,所有的心情一并激出。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这封信也变得格外的珍贵。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越不懂得去珍惜,越是难得的,人们越会重视,书信如此,信中所含的情感更是如此。放在电子邮件中的感情,由于人们的关注度减少了,语句中的关切、温情,也会随之减少。怀有珍惜的态度,时刻都认真地阅读对方的书信,能使双方更加亲密。因此,书信能使人们更亲密。

由此看来,书信不应该被取代。再者,书信也不能被取代。道歉信,能打动人的,往往是书写体。录取通知书,若是全都用电子邮件,就很容易被人篡改,岂不混乱?况且,许多打动人心的文字,我们都想反复阅读,而书信,可以永久保存,不会有错误删除、过期无效的危险。因此,书信不能被取代。

时间在不断地向前推移,科技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电子邮件,无疑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但书信作为情感的良好载体,不应该也不能被取代。被烙上一个时代的烙印的书信,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一直感动着别人。因此,书信,无法被取代。

书信不可替代议论文5

古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通基本是靠一封封的信。这一封封的信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思恋,妻子对丈夫的期盼。那种写信的情怀如今任会在我们心里闪现出来,每次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书信已经快被人们的大脑淡忘了,再也回不到那时了。但是,我们真的要忘记它,取代它,不要它吗?

就则小故事来说,它不仅体现出了书信的重要,而且也体现出了反面观点和与书信同样的事物也逐渐被取代的现实。在现实社会中也不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与朋友聊天时不往也聊到一些这样的话题。这时就会各抒己见了,他认为现在科技发达了,不需要写信了。她认为写信写的不仅仅只是几个方块字,而是几千年来的美德。这样情况下的你会怎么说了?你会和甲同学一样的认为,还是赞同乙同学。你赞同谁都没错,因为这是现实。

现在,从整个社会来考虑书信的话。实在有太多弊端了,麻烦、路程远、贵重等。但是,今天我们要从古人的角度去思考书信。唐代鼎盛时期,北京城里的一对新人到江南旅游。途中由于遇到山匪,钱被抢了,爱人也被抢上山了。男子非常愤怒,马上提笔写信回家。父亲收到信后,立即带领数百人连夜赶到这里。一鼓作气打败了山匪,两人又得团聚。虽然这是个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其中能领悟出书信的重要性。在这时候,男子的眼里认为是书信拯救了他们,如果没有书信就没有他们现在的爱情。

就如《傅雷家书》一样,一封封书信表达出了他们对儿子爱。都是也是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正是这一封封家信,无意中也为书信增添了几分色彩,提高人们对书信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这些90后了解到了它独特的魅力。

《一封家书》这首歌,通过歌声来表达信中的独特意义。虽然它是首歌,但是也体现出了信的重要性,还用歌声的方式来提高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进入新时代的人们。

书信,绝对不可替代。因为你找不到能与它媲美的同等事物,它就是一个时代最完美的体现而不是一个具有封闭性的事物。书信,寄托着人们的精神;书信,传递着人们文化;书信,沟通着人们的思想。作为90后的我们,绝对不要忘记了这一“国粹”。

‘伍’ 怎样练好书法

练习书法,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执笔和用笔方法,然后可以从临摹碑帖开始练起。除此还要全方位的提升个人的艺术和知识修养,一般可通过参加书法展览、竞赛等形式来激发学书的热情,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在掌握正确的技法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勤奋与刻苦习书才能学好书法。

一、书法的执笔法

1、书法执笔法的要领: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

(1)指实:手指要实,不可软弱无力,但也不能执得过死,否则,指腕运转不灵活,写出的字僵直呆板。也不要过松,执笔松写出的字软而无力,无风神。

(2)掌虚:执笔时掌心要虚空,不能曲指塞掌,无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贴到掌心,好像手心里握着一个鸡蛋,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要张开大些。这样,运笔就能稳实而灵活。

(3)掌竖:执笔时手掌要尽量竖起来。掌竖才能笔直,笔直才能锋正。

(4)腕平:指手腕与桌面要平行。

(5)管直:执笔写字时要尽量保持笔管纸面垂直,使笔画容易保持中锋。但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笔管有时要有俯仰倾斜的情况,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稳。

2、执笔的位置与写字的大小密切相关,执笔越高时,笔所需挥洒的范围越大,一般来说字也写得更大。写同等大小的字,行书执笔位置比楷书高,草书执笔位置比行书高。

二、书法的用笔法

1、一般来说,笔锋着纸后,准备运笔之时为起笔。也叫“落笔”;笔锋落纸后,在纸上行走就叫行笔,也叫“走笔”;笔锋在笔画中运行到末端取回锋作收就是收笔。

2、中锋,也叫正锋,执笔较端正,笔要拿直,使笔管直于画面,指在行笔时笔端锋尖始终是在笔道中间行走。中锋是用笔的核心,是传统的用笔法。

3、侧锋,又叫偏锋,用笔的方法是笔管要倾斜倒向一侧,笔锋露在外面侧向一边。这样写出的线条富有变化,使笔画有妍丽的姿态。

4、逆锋,指落笔时先向行笔相反的方向逆行(也就是藏锋的效果),然后再往回行笔。

5、藏锋,指笔画起笔和收笔处尖不外露,藏在笔画之内,起“藏头护尾”的效果。

6、露锋,也叫托笔,指笔画中的笔锋外露,多用于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处。

‘陆’ 讲解书法的基本知识

书法入门的基础知识,通常包括:书法的理论知识、书法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书法的书写姿势、执笔和用笔等。初学书法,一般从临摹碑帖开始,多选正书(小篆、隶书、楷书)为范本。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要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一、书法的基础理论

1、书法的学习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临习)学习两个方面。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理论往往揭示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的书法理论则是成功书法学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2、所谓书法理论,实是前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在书法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的历代书法名人为初学书法者提供了很多入门的捷径,譬如:孙过庭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项穆的“书法三戒,戒不均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戒狂怪与俗”;王羲之的“分间布白,自然平稳,分均点画,疏密相附,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颜真卿的“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等等。

二、书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1、笔:书法使用的为毛笔,一般分为硬毫、软毫和兼毫三种。硬毫笔笔毛坚硬、弹性适中;软毫笔笔毛柔软,吸墨性和储墨性较大,用笔多以扫和摆为主;兼毫笔笔毛软硬适中。现在用的“白云”笔,就是兼毫笔,适合初学书法的人使用。

2、墨:以质地细洁,色泽光润,胶水不重,上砚无声者为佳。墨通常有“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最宜于写字;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虽可写字,但落纸不能姿媚。

3、纸:种类广泛,如宣州所产宣纸,四川的皮纸,河南禹县的布纸,湖南来阳的棉纸等。

4、砚:磨墨用的。用时着水,不用时须洗涤晾干。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5、其他工具和材料:印章、印泥、笔架、笔洗、笔筒、镇纸、裁刀等。

三、书法的书写姿势、执笔和用笔

1、写书法的正确姿势用八个字概括为:头正、身开、臂开、足安。在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的前提下,用腕力带动指力的活动来执笔。

2、执笔法是手执毛笔的一般指法,以唐代陆希声所传“按、压、钩、格、抵”五字执笔法最为普遍。“按”指大拇指的指肚(最前部位)紧贴笔管,力量的方向由内向外。“压”指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着笔管(略向下斜),力量的方向由外向内,与大拇指的力量相对。“钩”指中指钩住笔管,加强食指的力量。“抵”指小指紧贴无名指,辅助无名指。五指齐力,共同配合,就能紧紧地执着笔管。

3、执笔的高低根据书写字的大小而定。写小楷字执笔要低,写中、大楷字执笔则要高一些。一般执笔离笔头的根部约二寸左右为好,写行、草书笔要再高一些。

4、要学好书法,用笔是关键。一般来说,笔锋着纸后,准备运笔之时为起笔,也叫“落笔”;笔锋落纸后,在纸上行走就叫行笔,也叫“走笔”;笔锋在笔画中运行到末端取回锋作收就是收笔。

四、初学书法的技巧

1、临摹碑帖是书法学习的起点,是书法入门的捷径,初学多选正书(小篆、隶书、楷书)为范本。在临摹前要认真读帖。只有读得懂、看得细,才会印象深、写得像、记得牢。

2、勤奋与刻苦习是掌握和运用书法技巧的通途。书法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和学问,要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3、随着学习的深入,仅靠书法技法理论和临帖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和艺术修养。

‘柒’ 书法技巧

你说的这两种笔法各个时期的叫法不同,但结果却是一个:横向的笔画要细而韧,纵向的笔画要粗而实。横向的笔画一般在字中起平衡作用,因此需要细,但是细就有“单薄”之弊,因此需用“she”行笔,这个技巧很难口述,所以讲求师承,一律“耳提面命”。 纵向的笔画要粗而实。因为纵向的笔画在字当中是一字的“支架”,所以需要粗而实来表现力量。具体为向下行笔时要“带劲儿”而走笔,这样才能使笔画如“枯藤老树”、劲鞘挺拔。同时可使笔画有“毛瑟”之感,正是古人所谓“光滑俗、毛瑟雅”者。
今人多不受“技法”所累,任意挥洒,孰不之此“技法”是入书法殿堂的钥匙,是“会”与“不会”的分水岭。所以今之“大家”离古人永远“只差一步”。呜呼——

‘捌’ CDR中如何让艺术笔应用在路径

1、绘制路径,一般多是简单路径,包括开放路径(如,直线条,曲线线段)和闭合路径(如,圆形)。关于路径的绘制,可以选择钢笔工具或任意图形工具。

教程推荐:CDR中如何让艺术笔应用在路径

阅读全文

与艺术笔如何走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4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