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国浪漫主义山水画的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绘画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表现出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对社会现实中重大事件的关注,另外在对历史怀念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向往。
浪漫主义的形式在于用多种形式表达内容。浪漫主义从开放中注意形式,以表达感情的奔放,达到“美”。浪漫主义的形式与审美相联系。艺术的真实基于现实的真实,为此必须选择,不过不是选择“美”而是选择有特点的东西。
一个新的思潮和流派,总是应现实的需要而出现的,它要是能站得住,也总是根植在现实生活中的。热情,是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素,以时事为题材而成为浪漫主义的内容,首先是绘画中洋溢着的激情,这是遵循旧法,由“理智”导致冷漠的古典主义艺术最缺乏的品格。
浪漫主义的特点: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B. 谈谈你对德国的艺术设计的观点要求500字
德国的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之一。德国还是最早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国家,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学体系一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包豪斯设计学院简介
包豪斯(Bauhaus)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它的创始人是现代着名建筑设计师格罗佩斯。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是20世纪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及实践的中心。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思想等方面的作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国际现代主义设计之先河。现在,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成为了一种“国际风格”,大家对包豪斯的研究,已经成为设计理论界和设计史学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
包豪斯中的美术教育大量吸收了20世纪初期欧洲美术界产生的新的流派及思想,如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欧洲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动荡时期,所以新的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层出不穷,在格罗佩斯的主持下,一些激进的现代派画家和雕塑家到包豪斯进行教学工作,一时间,包豪斯成了德国现代派艺术的中心。
包豪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1.魏马时期(1919年-1925年4月)、艰难的创业时期。2.德索时期(1925年4月-1932年9月)、包豪斯的成熟时期。魏玛时期:魏玛时期的包豪斯创建了很多与设计教学相关的实习工厂来作为教学实践的场所,每个工厂都有技术教师和艺术教师进行指导,目的是把“技术和艺术”完美充分结合,从而实现包豪斯的建立目标和宗旨,其中的主要工厂有:编制工厂、陶瓷工厂、木工工厂、书籍装帧工厂等。德索时期:包豪斯迁到德索后,格罗佩斯大胆地启用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养的学生当教员,并且实行了新的教学计划,开始注重从现代工业设计的角度出发增设相关课程,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以及材料学等课程也基本定型,此时的包豪斯已经成熟,并且形成了构成主义的工业设计风格特征,开始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选择及应用,在设计的形式上开始抛弃与产品功能无关的装饰,追求产品的功能和优化,从而实现了在机器批量生产基础上的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也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艺术设计的新探索与实验结果,并且加以了发展及完善,成为了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中心,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与设计艺术两方面都产生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巨大影响,同时,包豪斯也以其自身的探索与实验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及值得我们探索及研究的问题:如现代设计教育的体系应该是怎样的?究竟艺术与设计如何进行教育?设计对于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是什么?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等等。
1.包豪斯的设计教育
包豪斯虽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它却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对现代设计教育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它对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开创性地设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基础课程”。担任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教师们,创造性地总结与发展了同时代的课程内容,以抽象的行、色、材料分析和形式构成等方面,为现代艺术设计及视觉艺术建构起了“与自然所平行”的表现体系与方法。 在那段时间里,设计教育界始终将基础课程作为包豪斯的成功经验推广,成为后人反复研究的对象。人们把它的成就归为三点:1.为各自独立的门类—建筑、绘画、雕塑、实用装饰艺术找到共同的基础,并把它纳入到与设计活动统一的范畴中;2.把当时欧洲现代艺术的方法与经验系统地吸收到教学课程中去;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艺术个性,并以对视觉形式语言的独特发现作为重点。
在包豪斯,有一名叫伊顿的老师开设了一门基础课,使美术开始与设计更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传统美术设计的边缘开始松散,走出包豪斯校门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成为职业美术家,大部分投身于能够发挥自身才能的设计领域,成为建筑师、金属工艺师、染织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为工业化的社会注入了更符合人性的设计活力。有了这种设计意识,才使现代社会充满了美丽、悦目而适意的物质产品。在包豪斯的教学过程当中,开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课程,比如对材质和肌理的研究。虽然说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创作材料,但是传统的美术观念还是限制了人们在创作中对材料的选择。试想,如果我们用传统的颜料、画布、纸、铅笔、或毛笔、墨汁作为创作材料,不论画得如何,都有可能成为人们认可的一件艺术品。但是,如果我们用玻璃、树枝等特殊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人们却不能认可它是一件艺术品。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这实际上是将艺术中最动人、最可贵的一点—心灵和精神的传递表现视而不见,而一味的注意外表是否规矩,是否是依照传统的结果。然而包豪斯却恰恰在这一点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教师们十分重视对学生在材质和肌理的表面特性,如玻璃的光滑,布的柔软等方面的美感培养,且强调各自独特的感受,有些时候,老师们会布置作业,列出一些材料,比如木材、纺织物、玻璃、树皮、纸、毛皮、金属和石材等,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有些时候,还会让学生们去废品收购站及废工厂去找各种“破烂”来做肌理和材质的作业。所以,当我们试着去体味、分析、回想记忆一些平常很不起眼的物体时,它们那些司空见惯的形状会生出一些不寻常的意味,所有这一切只因为我们用心去感受它,用眼去观察它,用手去触摸它。 2.包豪斯的设计艺术
包豪斯在建立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同时,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包豪斯把以观念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的建立了起来。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的观点: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以它的设计作品,确立了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至今依然有较深远的影响。包豪斯对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设计手法及风格的实验,也依然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主要起源。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工艺及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只绘图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同时,包豪斯还开始建立设计教育和企业界、工商界的关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联系,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章。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为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出发点,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虽然包豪斯所设计出的实际作品与批量产品无论在范围上或数量上都不够显着,然而包豪斯的影响不只限于它的实际成就,而更多地体现于它的精神、观念与方法,使得包豪斯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但是包豪斯的局限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发现,所以它对现代设计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受到了批评。大多人认为包豪斯为了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过分强调了抽象的几何构成,导致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有时甚至破坏了产品的实用功能。这说明包豪斯的“标准”和“经济”的含义更多的是美学意义上的,因而所强调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另外,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追求是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又如包豪斯积极倡导的为普通大众的设计,由于其设计美学的抽象与深奥,只能为少数知识分子和富有阶层的人所欣赏。
对包豪斯最多的批评是针对所谓“国际式”风格的。尽管格罗佩斯反对任何形式的风格,但由于包豪斯主张与传统决裂并提倡几何构图,事实上消除了设计的地域性,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脉被忽视,加上一些设计师没有领悟其精神,以抄袭代替创造而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国际式”风格,这对于各国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从20世纪初期,德国的设计者们就已经从建筑设计开始进行现代设计的探索和实践。所以诞生了“德国工业联盟”、包豪斯等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组织。包豪斯在德国彻底解散后,有一部分人辗转到了美国,把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带到了美国,为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和艺术设计理念在德国诞生,在美国开花结果,并由此传到了世界各地,从伦敦到东京,从中国的台湾到香港,乃至中国大陆,都可以看到包豪斯在设计实践和设计教学中的影响。包豪斯毕业的学生马克斯.比尔还创建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包豪斯的继承及发展。
所以,就我的理解,我觉得德国的包豪斯是将现代主义设计推向空前高度的动力源泉。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它的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不管包豪斯在今后的发展会怎样,但它提出的这三条理论对于我们现在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与技术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主题,李政道曾经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的提出不也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人性化设计”,设计“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不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设计、环保设计大同小异吗?
C. 19世纪德国美术是如何发展的
19世纪,德国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结束了长期的领土分裂与专制制度的小国割据,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从而由19世纪上半叶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在政治、经济、精神生活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大变革也促进了美术界的变化,艺术家由主要服务于教会和贵族,逐渐转为自选题材进行创作。自18世纪末至1840年,在28个德国城市成立了艺术协会,通过协会的活动与举办展览,为艺术品开拓了销路,也扩大了观众的范围。这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德国建立了一批新型艺术博物馆,各邦国君主的艺术收藏也逐渐对公众开放,较为广泛的观众有了接触艺术品的机会,提高了艺术鉴赏力。总之,资产阶级的艺术协会、艺术博物馆与展览会以及艺术评论都起到了传播与介绍艺术的作用。大变革时代的种种冲击、一系列改革与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使得德国19世纪艺术家的思想十分活跃,各种风格流派彼此共存、相互竞争,继而迅速更新。
在19世纪前半叶德国绘画艺术中,浪漫主义流派占主导地位,可将其视为典型的德国流派。德国艺术家在浪漫主义绘画方面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自这一画派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在北方以德累斯顿为中心聚集了一些信仰新教的画家,他们的创作以风景画为主,因此称为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在南方维也纳有一些信仰天主教的青年画家组成了路加兄弟会,他们后来到了罗马,被意大利人称为“拿撒勒派”。前者以绘画大师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eh,1774—1840)为代表。他与英国着名风景画家康斯太勃尔、特纳一起成为风景画新道路的开拓者。他描绘的风景决不是对大自然景物的单纯模仿,也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而是将自然的真实写照与艺家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赋予风景画以深沉的内涵。
1808年圣诞节,弗里德里希公开展出了他的代表作《台岑祭坛画》,此画可以视为他的创作风格的宣言书,立即引起了保守派的公开指责,掀起了一场保守派与坚持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的革新派之间的论争,最后以弗里德里希的胜利而告终。
早期浪漫主义的另一位着名艺术家是菲利普·奥托·龙格(Philipp Otto Runge,1777—1810)。他追求的是内容与形式都适应当代需要的现代艺术。他画的风景蕴藏着新的生命力,此外他还画了不少亲属肖像。在弗里德里希画风的带动下,于19世纪的20、30年代出现了风景画创作的繁荣景象,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风景画家如卡尔·古斯塔夫·卡鲁斯(Carl Gustav Cams,1789—1869)、约翰·克里斯蒂安·克劳森·达尔(Johan ChristianClausenDahl,1788—1857)、卡尔·布莱辛(Karl Blechen,1798—1840)等人。
“拿撒勒派”的代表画家有弗里德里希·奥韦尔贝克(Friedrichoverbeck,1789—1869)、彼得·冯·柯尔内里乌斯(Peter yonCome.1ius,1783—1867)、威廉·沙多夫(Wilhelln SchadOW,1788—1862)等人。这派画家的作品大多从宗教故事、圣经和古诗中取材,在选材与表现手法上都有复古倾向,十分尊崇古老的德意志艺术,作品表现了他们虔诚的宗教感情,并寄托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想。
19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社会现实生活,于是在40年代出现了德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复兴,50至70年代经历了繁荣期,产生了不少颇有影响的艺术家。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阿道夫·冯们采尔(Adolphvon Menzel,1815—1905)在绘画领域的众多门类里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既作版画插图,也绘制油画,他的素描、速写更是生动传神。1839年,门采尔开始为《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历史》作插图,在这套精心创作的组画中再现了弗里德里希大帝时代的历史风貌,作者也因此蜚声画坛。门采尔选取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反映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他所处的时代。在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三月死难烈士的葬礼》中真实地记录了1848年的革命事件,并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敬意与哀思。1875年完成的《轧铁工厂》是以油画形式反映现代工业生产最初阶段的代表作,歌颂了产业工人的创造力,也揭示了紧张劳动的艰苦与残酷,反映了德国工业革命生机勃勃的一面,也揭露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
南方的慕尼黑历来是德国重要的艺术中心,威廉·莱布尔(Wilhelm Leibl,1844—1900)在那里接受过正统的学院派美术教育。后来去巴黎留学8个月,1870年返回慕尼黑后,转向现实主义,并在他周围团结了一些有共同理想与追求的青年画家威廉·特吕布纳(Wilhelm Trhbner,1851—1917)、卡尔·舒赫(CarlSchuch,1846—1903)、汉斯·托马(Hans Thoma,1838—1924)等人。1873年莱布尔离开了慕尼黑,此后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巴伐利亚的农村度过。他的作品细致人微地描绘了农民,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作为《教堂中的三个妇女》。弗里茨·冯·乌德(Fritzvon Uhde,1848—1911)1880年定居慕尼黑,由于受到利伯曼的影响,画了一些外光画,其中一部分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劳动与日常生活,如《早晨》、《秋天》都具有清新、质朴的特点。这些青年画家热情描绘了农村的美丽风景,恬静的农家生活以及周围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为现实主义画坛增添了光彩。
19世纪60和70年代,出现了一个画派即“德国—罗马派”,以安泽尔姆·费尔巴哈(Anselm Feuerbach,1829—1880)为代表。当时在德国国内由于工业发展,出现了富有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日益影响美术创作。一些艺术家不愿适应资产阶级观众的欣赏日味而逃避德国的现实,他们迁居罗马,认为在那里仍然存在古代文化的氛围。他们喜欢选取古希腊神话为绘画题材,创造了具有古典色彩的、高贵自尊的理想人物。
19世纪80年代,欧洲出现了象征主义文艺思潮,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德国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诺尔德·勃克林(Arnold Becklin,1827—1901)。此派画家多用象征、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想象,许多作品都表现幻想与梦境,甚至描绘黑夜与死亡,具有神秘色彩。这些作品脱离现实,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不满,感到无出路的世纪末精神状态。
19世纪下半叶,德国画坛出现了一些新流派、新风格,尤以外光派绘画成就突出。马克斯·利伯曼(Max Liebermann,1847—1935)、洛维斯·科林特(Lovis Chrinth,1858—1925)、马克斯·施勒福格特(MaxSlevogt,1868—1932)并称19世纪德国三大外光派画家。利伯曼是一位优秀的外光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许多作品都以普通劳动者为主人公,表现出鲜明的民主倾向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相当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社会现实。科林特的作品特别富有活力,尤其在晚年还大胆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与早期表现主义画派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斯·哈尔伯像》、《瓦尔辛湖风光》都是他的代表作。施勒福格特多才多艺,其绘画题材也十分广泛。他的风景画体现出德国外光画派的独特成就,着色鲜明,笔法灵活。除了风景画之外,他尤喜描绘戏剧与舞蹈场面,代表作有《香槟酒之歌》、《法尔茨风景》等。
与画坛风格多样、流派纷繁的状况相比,19世纪德国雕塑领域的情况则单纯得多,基本上古典主义雕刻占主导地位。出现了一些大型纪念性雕塑。1871年之前,德国长期处于分崩离析的众多邦国统治之下,严重地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一些古典主义的雕塑作品歌颂了德国历史上与当代的伟大人物,赞美了中央集权的王权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以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普遍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当时,最有影响的雕塑家是克里斯蒂安·丹尼尔·劳赫(Christian DanielRauch,1777—1857),早年曾在卡塞尔接受艺术教育,1805年至181 1年在意大利随着名雕塑家卡诺瓦和托尔瓦尔德森学习,回国后取得很大成就,有众多学生追随他。《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纪念碑》是他晚年的力作: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这一骑马像立于一个多层花岗岩底座上,高大雄伟,稳定庄严,体现了古典主义的特色。劳赫的影响贯穿了整个19世纪。19世纪后期,德国雕塑风格由古典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
在劳赫众多的学生中不乏成就卓着的雕刻家,恩斯特·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里彻尔(Ernst Fiedrich August Rietschel,1804—1861)就是其最优秀的学生之一,1832年成为德累斯顿美术学院的教授,代表作有《歌德与席勒纪念碑》、《莱辛纪念碑》、《劳赫胸像》等。另外他虽是劳赫的学生,却不僵化地遵从古典主义的传统,而是转向了现实主义。1857年完成的《歌德与席勒纪念碑》即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塑造了两位智慧崇高、站在时代前列的文学巨匠的形象,充满了时代气息。着名雕刻家奥古斯特·卡尔·爱德华·基斯(August Karl Eard Kiss,1802—1865)和阿尔贝特·沃尔夫(Albert Wolff,1814—1892)也是劳赫的学生,前者的代表作为《阿马松人》,后者的代表作为《斗狮》。
D. 为什么选择去德国留学学艺术
一方面,德国比较欢迎中国的艺术生。因为专门审查学生材料的留德审核部已运行了将近八年,严格的审查和规范的流程,使假材料现象大大减少,签证通过率和签证速度普遍提升。
另一方面,国外的艺术理念先进,注重创新和实践,欧洲的公立大学费用低廉,且还有打工的机会。有的学生半工半读,可以不用家里负担德国留学生活费用。因此,到德国学艺术,成为不少艺术生的新选择。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关注一下津桥留学哦!
E. 德国艺术为什么那么强大
德国的文化素质和教育基础造就了德国艺术的强大。
在德国每一个城市只要其中的市民有这个意愿就会成立一个艺术协会,这样的机构主要是民间的,他们的成员大多是对艺术充满爱好的中产阶级市民兼收藏家,即艺术欣赏者构成的市民组织。
在现代性不断推进途中艺术协会创造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即在传统家庭共同体、村落共同体、行业共同体和教区共同体逐渐瓦解中形成的新的人和人的联结。
德国人,特别是传统的中产阶级家庭非常爱好在周六或周日邀请各种亲朋好友来家聚会,届时家居品味的展示,对于艺术收藏的讨论就格外重要。品味也是一种共同体认同的基础,大家讨论着各种的艺术收藏和背后艺术家的逸闻趣事,这成了中产阶级社交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德国艺术的历史
如果要探寻德国艺术早期的杰出成就,还要追溯到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在都城亚琛所兴建的教堂,成了后世“加洛林风格”建筑的代表。而随着帝国的衰亡,整个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民族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直到1871年再次统一,德国的视觉艺术才开始后来居上,第一个巅峰就是昙花一现却又堪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学校,国立包豪斯学校。
在短暂的十多年时间里,学校的先贤们对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设计目的性和自然客观法则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创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包豪斯学派”。
在20年代“表现主义”就开始在德国的土地上萌芽,而历经纳粹时期的压迫,直到战后才这种理念才重获新生。其核心的方法,就是通过凌乱的平面、破碎的形体和通透的材料,来展现直击眼球的视觉张力。
F. 德国七种风格的建筑,你最喜欢哪种
德国国家 旅游 局
德国的建筑史,可以说是缩小版的“欧洲建筑史”,尽管有些建筑是被摧毁后重建的,但是德国人严谨地复原后,让它们重焕光彩,成为建筑史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欣赏建筑,就是欣赏一处景点,是件很容易就获得快乐的事情。在诸多美学中,建筑美学带来的视觉冲击是简单而直接的,一种风格有一种风格的特点,在建筑史中独领风骚。
若是只说“建筑”这个干巴巴的词,很多人很快就会无感,若是提到巴洛克宫殿、哥特式城堡、罗马式教堂这些旅途中的大腕NPC,那就会变得有意思多了。
城市与建筑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特色,建筑也是其中的一种。由于 历史 、经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德国城市中的建筑也各有差异。如德累斯顿,是由王室打造的巴洛克之城;在吕贝克,富饶的商人们建造了大量的砖砌哥特式建筑;而在梅尔斯堡,人民在古香古色的桁架建筑中安居乐业。
接下来,我先为大家介绍德国这七种风格的特色建筑,满满的灵感送给你。
1 施派尔大教堂 Dom zu Speyer
施派尔大教堂虽然早已不是欧洲最大的教堂,但它仍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罗马教堂。这座三翼拱顶的雄伟大教堂将完美的设计展现在世人面前,此设计后来对 11、12 世纪罗马式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错落有致的建筑主体按比例承担起所有重量,四个塔楼对称布局,是其他许多重要教堂建筑的典范。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地下墓室是一处凝聚了时代精神之精髓的名胜古迹,是欧洲最大的罗马式柱廊。
2 沃尔姆斯大教堂 Dom Worms
沃尔姆斯大教堂在结构和建筑装饰风格方面与施派尔大教堂基本一致。主要的不同在于沃尔姆斯教堂在中堂的西端有圣绩堂。沃尔姆斯教堂装饰极少,形象雄浑有力,是德国罗马风格建筑中最为彻底的作品。
作为德国最重要的罗马式教堂之一,大教堂本身就名气十足,不过让其真正享誉全德的是教堂内藏有13世纪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古老石刻,这是德语区最古老的故事,曾长期被誉为“德语圣经”。
1 科隆大教堂 Kölner Dom
若说德国乃至世界上哥特式建筑的代表,科隆大教堂总会名列其中。这座科隆的标志性建筑是德国第二,世界第三高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回看 历史 ,科隆大教堂这种全新的建筑样式源自于法国,很久之后才被人们正式命名为“哥特式”。当时采用这种建筑样式的巴黎圣母院令当时的人们赞叹不已,科隆人不甘示弱,要建造一座比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更美、更大、更高的教堂,这三个标准也让科隆大教堂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
2 弗莱堡圣母大教堂 Freiburger Münster Unserer Lieben Frau
在弗莱堡明斯特广场市场(Münsterplatz Market)的中心,坐落着弗莱堡圣母大教堂。这座大教堂被世界各地艺术史学家称为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杰作,和意义非凡的文化纪念碑。116 米高的沙岩塔楼做工精湛,设计迷人,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通常也被称为“基督教界最美的塔楼”(schönster Turm der Christenheit)。
美的不仅是外观,走进内部,看到的是十字穹棱拱顶与光体架构,看上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种超越尘世的美感。还有教堂正面被誉为“无字圣经”的《圣经》人物雕塑及漂亮的彩绘玻璃。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彩绘玻璃上有些特殊的元素,代表着当初某个行业曾出资建造教堂,比如看到有剪刀元素,那就是代表着当年裁缝商会资助过。
1 拜罗伊特边疆伯爵歌剧院 Markgräfliches Opernhaus Bayreuth
拜罗伊特边疆伯爵歌剧院是公认的欧洲最美的巴洛克式歌剧院,1746至1750年,拜罗伊特歌剧院在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Brandenburg-Kulmbach)边疆伯爵夫妇弗里德里希和威廉明妮的主持下修建完成,成为了18世纪巴洛克剧院建筑中的扛鼎之作。
这座歌剧院是德国第37处世界文化遗产,时至今日,歌剧院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当年的建筑设施和艺术风格,是德国乃至欧洲保存最为完整的巴洛克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可以真实感受到严肃歌剧这一艺术流派在专制统治时期作为艺术典范被推崇的剧院。
2 茨温格宫 Zwinger
茨温格宫是一件举世闻名的巴洛克式建筑艺术作品。建于1709年,是“强者”奥古斯特时代的代表建筑。为装饰这座建筑,雕塑家创作了大量无与伦比的作品,使其至今仍是德累斯顿最重要的名胜。其中的陶瓷收藏馆是全球藏品最多的陶瓷馆之一,兵器珍宝馆和森伯画廊同样值得一游。
茨温格宫最受摄影爱好者青睐的景点是王冠城门(Kronentor),这个城门已成为对外宣传的标志,在其左右,妆点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元素以及意大利巴洛克盛期的标志性元素。当然也别忘记墙亭旁的仙女浴池(Nymphenbad),它是德国最精美的巴洛克式喷泉之一。
1 海伦基姆湖宫 Schloss Herrenchiemsee
说到洛可可式,就不得不提路德维希二世,路德维希二世对“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崇拜狂热至极,以至于他建造的海伦基姆湖宫充满了凡尔赛宫的影子,说是“山寨”了整座宫殿也不为过。
宫殿内部装潢采用奢华的法国洛可可风格,豪华至极的装饰令人头晕目眩,达到极致的当属可与凡尔赛宫最奢华的镜厅相媲美的明镜走廊,全长98米,比镜厅还要大。
2 无忧宫 Schloss Sanssouci
波茨坦众多宫殿中,无忧宫最为着名。1744年腓特烈大帝下令将波茨坦的“沙漠之山”开垦为梯形葡萄山,随后在此建立的无忧宫就是这位伟大君王“在葡萄山上的小屋”。这座“小屋”外观大气,内饰更为瑰丽,尽显洛可可式奢华。
在无忧宫花园里,还有着无数的惊喜:喷泉、水池、雕像,以及各种亭台楼阁……等待着参观者在徜徉其间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声。四季的无忧宫花园,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都令人沉醉其间。
1 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
柏林大教堂建于施普雷岛(Spreeinsel)北部,是柏林最大的教堂,每年有成千上万名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教堂参观。这座带有巴洛克和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风格的大教堂是德国最重要的教堂建筑之一。
大教堂里值得参观的有令人难忘的穹顶、洗礼教堂、皇室楼梯间、存放四个世纪以来近百具棺木的霍恩索伦墓室、教堂博物馆以及可以眺望柏林中的穹顶回廊。
2 奥格斯堡市政厅 Augsburger Rathaus
奥格斯堡市政厅是阿尔卑斯山北侧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式世俗建筑之一,不过市政厅最大的亮点是一个装饰富丽堂皇的金色礼堂——奥格斯堡金色大厅(Rathaus/Goldener Saal)。
金色大厅被认为是德国晚期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14米高的大厅天花板上镶满了金箔。现在这里被用作城市的接待厅和会议室。
1 新博物馆 Neues Museum
新博物馆建成于1855年,建筑师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斯特勒。在二次大战中博物馆遭到严重损坏,之后在尽量保存原物和原貌的同时加以现代建筑元素进行了全面修复。现在观众参观时仍可以看到原始建筑的残留部分。
作为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新博物馆正面是由18根希腊爱奥尼式柱廊组成,非常雄伟,中央大厅是仿罗马万神殿建造。
2 勃兰登堡门 Brandenburger Tor
勃兰登堡门是德国古典主义建筑中最为赏心悦目的典范之一。同时作为德国重新统一的标志和象征,它凝聚着这座城市的当代与 历史 。
勃兰登堡门前后各以六根多立克式立柱为支撑,通道只对行人开放。着名的女神四铜马(Quadriga)雕像于1794年安放在城门上,展现胜利维多利亚(Viktoria)女神驾驶一辆四马两轮战车的英姿。
1 包豪斯博物馆 Bauhaus Museum
去年开幕的德绍包豪斯博物馆是所有包豪斯爱好者的天堂,同时这也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包豪斯建筑。
博物馆内展品丰富多样,包括建筑、家具、灯饰、纺织品、壁纸、字体等等,生动地讲述包豪斯人学习和教学,免费设计和工业原型开发,艺术实验和与市场接触的故事。是看展,了解包豪斯发展最好的去处。
2 谷仓 Kornhaus
谷仓同样位于德绍,是一家位于易北河河畔的餐厅,由设计师Carl Fieger建于1929年。
建筑的名字来自旁边的粮仓,不过在建成后不久粮仓就被拆除了。这座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固砖结构的建筑,正面采用半圆形玻璃幕墙,是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
七种建筑风格,七种不同的灵感,我在此只是抛砖引玉,曾经去过德国的你,还看到过哪些令人难忘的建筑呢?
G. 奥托时代的德国艺术是怎样的
奥托时代的德国艺术在罗马式艺术的形成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11世纪晚期到12世纪,德国艺术的发展却稍稍落后于其他国家。教堂装饰雕刻主要以富于装饰性的伦巴底风格占主导地位。而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雕刻品是其内部的陈设如屏风(灰泥制作)、讲经台、洗礼盘、祭坛的后部装饰、坟墓雕刻及一些器物雕刻等。德国的雕刻几乎没有受到法国罗马式雕刻风格的影响,而主要是在奥托时代艺术和伦巴底雕刻风格的影响下发展。
H. 《德国的艺术》读了这段话,你对德国又有哪些了解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以产生了不少第 1流绘画 大师而自豪。德国皇帝在文艺复兴时代仍一直是意大利 名义上的君主,16世纪且数次率军队进入意大利,两国 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也相当密切,许多德国艺术家以 游学意大利作为主要的艺术学业。16世纪也是德国尤其 南部一带城市工商业兴旺发达之时,市民阶级和农民群 众都有强烈的反封建要求,终于促成了宗教改革运动和 伟大的农民战争。这些社会背景都是产生杰出艺术大师 的时代条件,使德国画坛顿时群星灿烂,蔚为壮观。他 们中最着名的有A.丢勒、M.格吕内瓦尔德、L.克拉纳赫、H.荷尔拜因和A.阿尔特多费尔,虽然他们的风格特色各有不同,却都以现实主义的成就显示了新美术的巨大进展。德国还是西方印刷术的摇篮和最大中心,使它的艺术家也注意甚至集中主要精力于版画的创作,丢勒、荷尔拜因等都是西方版画史上最负盛名的大师。在建筑与雕刻方面,德国的艺术家侧重于使哥特式传统和意大利风格互相融合,带有民族色彩。代表作如海得尔堡的选侯宫(1556~1559),门面遍体装饰以古典柱式和雕像,但整体比例仍属传统形制,它的富丽豪华风格也和后期哥特式建筑的精巧细致取得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