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雕的历史起源
远在纸墨笔砚发明之前,中华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记事。这种最原始的竹雕,应该先于甲骨文。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书法艺术的三个要素,而所谓竹刻记事,最初刻的仅仅是符号。
远古时期,我国中原、北方地区不生长竹子,所以用兽骨来刻写,南方盛产竹,就将符号或文字刻在竹上了。但是竹筒很难保存,比不上兽骨。
所以,经过漫长的岁月,有幸看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遗物,却很难再见当时的竹雕作品了。但根据古代文献上的记载,中国竹雕艺术的源头,早在商朝以前就已出现,这是毋庸置疑的。
(1)根雕艺术起源于以下哪个国家扩展阅读
一是在浮雕的基础上,一般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双面雕。一般有边框的称“镂空花板”。
二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镂空雕,或者浮雕。
竹雕笔筒:
朱三松竹雕笔筒是崇祯年的文物,作者是朱稚征。该件竹雕仕女笔筒,在簿簿的竹面上,朱三松运用各种技法将人物和背景层次表现的很深很丰富,仕女姿态各异,在高浮雕的基础上又在院墙上透雕出一扇圆窗,窗口一松枝探出。
2. 中国木雕的发源是那
1、东阳木雕
浙江东阳是木雕的传统产地,被称为“雕花之乡”。产区主要在东阳,故名。据东阳县南寺塔(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遗留的佛像等实物考查,已有1000多年历史。东阳着名的明代建筑肃雍堂,建筑上的木雕极为壮丽。清代干隆年间,约有400多名匠师进京修缮宫殿、雕制宫灯。现北京故宫、杭州灵隐寺等处,尚保存有当年的东阳木雕作品。1910年后,在上海和杭州,集中不少东阳木雕艺人,雕刻中西结合的家具和用具出口。建过后,技艺上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出现了壁挂、条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图案采用“满花”手法。画面布满纹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现生产的品种花色达2700多种,其中箱、橱、凳、椅、台、几等实用产品,占总产值90%,外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有数千名。东阳木雕以浮雕技法为主,在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讲究布局丰满,散不松,多不乱,层次分明,突出主题,表现情节,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1957年,为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雕制的“释迦牟尼”大佛,高19米;制作的玻璃灯,重2吨多,获好评。1981年,为新加坡 “董宫大厦”雕刻14条大型条屏等,辉煌华贵。1982年全国艺术美术品百花奖评审,东阳木雕荣获银杯奖。
2、黄杨木雕
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因用黄杨木作雕刻用材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俗有“千年矮”之称。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温润,具有象牙效果,年久色愈深,古朴美观。适宜刻雕小型陈设品。浙江是黄杨木雕传统重点产区,主要分布于乐清和温州。浙江黄杨木雕发源于乐清县,距今约150年,起源于龙灯骨架上装饰的木雕小佛像,清末发展成为艺术欣赏品。建国后,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涌现不少优秀作品。技法上,除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外,还创作了镶嵌等过种方法。着名艺人王凤祚创作的“苏武放羊”,曾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1959年,他为北京历史博物馆创作的大型木雕“毕升”,作为长期陈列展品。名艺人叶润周擅长镂雕技艺,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有的作为国家礼品,有的出国展览,曾荣获浙江省创作设计一等奖。
3、龙眼木雕
福建着名工艺品。龙眼,南国异果,干果即桂圆。龙眼树,姿态万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端,是木雕良材。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龙眼木雕,是相形度势,进行雕刻,以天然逼真取胜。传统产品以人物为主,鸟兽花果次之。这种根雕是利用树身天然疤节,雕刻成的作品,又称为“天然疤”。产品不论是利用木材本色,或染成棕褐色,经磨光打蜡,光亮异常,近似红木,显得古朴、稳重、大方、精美。
3. 根雕的发展历史
根雕艺术在新宾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元、明时期、女真人就有用树跟做台、架摆放什物的先例。后来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状的树根,随形就意雕琢成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根雕艺术,一直流传至今。 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在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态神韵,色彩古朴典雅。到了隋唐时期,根艺的发展已经趋于繁荣。
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同时出现了一些根制实用品、陈设品和家具。唐代诗人韩愈的《题木居士》诗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在宫廷和民间发展,而且有些画家也以根雕作品作为创作的素材。《百乐鼓琴图》中画的许多摆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清代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等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一览无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艺也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的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顶峰。
4. 关于根雕的一切
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渊源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做装饰品。在1982年河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避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神韵,色彩古雅朴实。到了隋唐时期,根艺发展已趋于繁荣。《李泌传》里有李泌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爪”献给皇帝的记载。清明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振兴,经济繁荣,根艺事业也蓬勃发展。在1983年《根的艺术》纪录片拍摄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使中国根艺美术走上了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级学会晋升为中国文联所属的一级学会-中国根艺美术学会。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根雕艺术的地区差别可谓是由来已久。早在根艺发展的早期,各地的根艺作品就呈现出各种不同风格。这些作品风格差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因素:
根雕艺术的派别
<一>根材的不同。由于各地区自然气候的差异,使各地自然植物的品种和大小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各地根艺创作取材有着千差万别,使得各地根雕艺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二>各地根艺创作者审美情趣的不同。地区差异使得各地人们的性格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各地根艺创作者审美的观点和情趣都有所不同,这也使得各地根雕艺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BR>现在我国主要的根艺派别有:北京根艺、上海根艺、福建根艺、吉林根艺、浙江根艺、湖北根艺、安微根艺、云南根艺等。
根艺创作过程
根艺创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材:根的选材主要是从根的材质和形态两方面着手。材质是指根的品种及坚硬程度,一般地说根材要选坚硬一些的,过于腐烂松软的根没有太大的创作价值。根的形态方面主要指根材要能体现出根的特色,如枯板根等;而且要选一些形态比较复杂的根材,这样才能找出更多的命题。
<二>构思:根艺创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他的创作必须尊重根的自然形态,发掘它得自然美,尽量不要人为的破坏它的自然形态,在些基础上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最能体现这件根材自然美的立意。
<三>加工:构思明确后,就可以把一些不需要的枝叉剪掉或锯掉,然后在去掉树皮,用沙纸把根材打磨光滑。注意,要把锯口打磨光滑。
<四>着色上漆:根雕作品通过着色上漆不仅有利于防腐、防尘、防虫蛀,更能强化其艺木效果。现在比较流行的上色方法有两种:<1>本色:所谓本色即指直接上蜡还其原色。这样的颜色清新淡雅,且不会遮盖根的天然纹路,淳朴自然,更显根的自然美。<2>古铜色:其色彩近于红木的颜色。这是一种仿古色,更能突出根艺古朴的特点。
根艺作品欣赏
要正确欣赏一件艺术品,欣赏者也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艺术感悟力,有一定的美学知识。根的妙在于似于不似之间,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才能从形里找到它的神韵,找出它的奇、特、怪、妙之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领略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甚至可以突破作者思路,找出更深刻的内涵。同时,根艺与其它类艺术相比,又有一些自己特性,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自然性。其他各类艺术大都是艺术家们主观创作而成的,而根雕艺术则是根据原材料的自然形态,因势造形,因材施艺,“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制作而成,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美。而且由其自然性又导出了它的唯一性,大多数艺术品经过高手的仿制几乎都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而根艺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人力难以仿制的,可以说每一件根艺品在世上都是唯一的,所以它的收藏价值在此可见一斑。
5. 根雕的起源是哪里,它有着怎样悠久的历史
根雕艺术,大约起源于新宾,(毕竟太久远。很具体的地方名,也不好说,但新宾是官方认证的,大家还是可以听听滴)
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一览无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艺也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尤其是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的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根艺创作的人,那都是国之巨匠啊,每个都是完美的作品,都是呕心沥血之作。
6. 关于根雕的历史
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渊源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做装饰品。在1982年河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避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神韵,色彩古雅朴实。到了隋唐时期,根艺发展已趋于繁荣。《李泌传》里有李泌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爪”献给皇帝的记载。清明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振兴,经济繁荣,根艺事业也蓬勃发展。在1983年《根的艺术》纪录片拍摄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使中国根艺美术走上了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级学会晋升为中国文联所属的一级学会-中国根艺美术学会。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根雕艺术的地区差别可谓是由来已久。早在根艺发展的早期,各地的根艺作品就呈现出各种不同风格。这些作品风格差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因素:
根雕艺术的派别
<一>根材的不同。由于各地区自然气候的差异,使各地自然植物的品种和大小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各地根艺创作取材有着千差万别,使得各地根雕艺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二>各地根艺创作者审美情趣的不同。地区差异使得各地人们的性格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各地根艺创作者审美的观点和情趣都有所不同,这也使得各地根雕艺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BR>现在我国主要的根艺派别有:北京根艺、上海根艺、福建根艺、吉林根艺、浙江根艺、湖北根艺、安微根艺、云南根艺等。
根艺创作过程
根艺创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材:根的选材主要是从根的材质和形态两方面着手。材质是指根的品种及坚硬程度,一般地说根材要选坚硬一些的,过于腐烂松软的根没有太大的创作价值。根的形态方面主要指根材要能体现出根的特色,如枯板根等;而且要选一些形态比较复杂的根材,这样才能找出更多的命题。
<二>构思:根艺创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他的创作必须尊重根的自然形态,发掘它得自然美,尽量不要人为的破坏它的自然形态,在些基础上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最能体现这件根材自然美的立意。
<三>加工:构思明确后,就可以把一些不需要的枝叉剪掉或锯掉,然后在去掉树皮,用沙纸把根材打磨光滑。注意,要把锯口打磨光滑。
<四>着色上漆:根雕作品通过着色上漆不仅有利于防腐、防尘、防虫蛀,更能强化其艺木效果。现在比较流行的上色方法有两种:<1>本色:所谓本色即指直接上蜡还其原色。这样的颜色清新淡雅,且不会遮盖根的天然纹路,淳朴自然,更显根的自然美。<2>古铜色:其色彩近于红木的颜色。这是一种仿古色,更能突出根艺古朴的特点。
7. 根雕是什么
发展历史
根雕艺术在新宾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元、明时期、女真人就有用树跟做台、架摆放什物的先例。后来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状的树根,随形就意雕琢成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根雕艺术,一直流传至今。
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在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态神韵,色彩古朴典雅。到了隋唐时期,根艺的发展已经趋于繁荣。
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同时出现了一些根制实用品、陈设品和家具。唐代诗人韩愈的《题木居士》诗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在宫廷和民间发展,而且有些画家也以根雕作品作为创作的素材。《百乐鼓琴图》中画的许多摆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清代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等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一览无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艺也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的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顶峰。
8. 中国根雕的主要产地
根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之河中,是一门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的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以集自然之美、塑造化之妙的形式和风格创造出魅力无穷的艺术氛围,在创作中巧藉自然,妙施雕琢,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技法营造神奇的艺术境界,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完美的结合。浙江开化,中国的根雕艺术之乡。
9. 请问根雕指的是什么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根据考古发现,古人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隋、唐以后,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视作“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在中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
10. 世界着名根雕哪个国家
根的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说它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说它古老,则因为这门艺术在我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树根、竹根创造艺术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用木锄松土,古帝少昊时期雕刻木像,商周时期造木人等木雕作品出现的同时就开始了。我们的祖先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着名史学家常任侠先生曾说过:这种根制装饰品与日本古代叫作“根付”的东西相似,我们民俗端午节小儿佩带苍术根也的原始的遗风。可见利用根材制作艺术和实用品,在原始社会已有萌芽。根的艺术同其他工艺美术一样,从原始人的劳动中逐渐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