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科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以下是相关回答,希望能帮助你!
还请及时采纳谢谢!
本文结合自己小学科学课教学实践,就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如何培养 激发兴趣
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那么,小学科学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呢?
1、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要引导学生学会“玩”
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兴趣和求知欲的萌芽,教师要很好地保护,并不断引导,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知识的动机。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玩,“玩”出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所要探究的具体内容,从孩子身边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创设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学《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时,为了让学生对杠杆有所了解,教材中用一种儿童游乐设施──跷跷板进行引入,这种游乐设施对学生理解杠杆有很大的帮助,可学校没有这种设施,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考虑再三,我决定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猜一猜故事中的小个子小明能不能跷起大个子的妈妈,问题一提,学生纷纷举起小手,对结果进行猜测,探究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这个时候,及时地出示教材中的几幅玩跷跷板的图片,让学生细心观察图中的孩子们是怎样玩跷跷板的,学生就观察得格外仔细。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了小个子跷起大个子的秘密在于他们所处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孩子们没有亲自去体验玩跷跷板的乐趣,但自始至终都是“玩”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仿佛亲身经历。
(二)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玩,“玩”出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助手。当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探究活动设置一个可行的方案,然后用实验去验证,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一定的材料。此时,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放手让学生“玩”,学生必定会玩有所获、受益匪浅。提供材料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材料是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反复的试验,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做充分的预测,进而为学生准备大量合适的材料。有时候,所准备的材料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误差,比如教学《让灯亮起来》时,教师要在课前认真检查给学生准备的电线、小电珠、电池等材料是否都完好无损,这样才便于学生从实验中得出让灯亮起来的方法。总之,教师所准备的材料既要有利于学生研究科学现象,又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科学思维,真正让学生玩中益智,玩中发展。
(三)设置悬念激励学生玩,“玩”出兴趣
探究科学的路是无止境的,一堂科学课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科学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40分钟,而应该极力向课外延伸。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了某个问题后,我们的教学不能就此戛然而止,而要留下悬念,诱发学生继续思考,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展现,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得以培养。在教学“学习用品”这一单元时,第一课便是对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并进行观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大都是有关文具各部分构造、特性方面的问题。即将下课时,我问学生:“我每次批改作业时怎么都会闻到一股香味儿啊?”听我这样一问,很多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去闻、去找、去查。第二次上科学课时,不少学生都将自己的课外研究结果向我作了汇报。他们找到了散发香味儿的文具,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到了文具中香味儿的主要成份,还认识到了这些成份对人体的危害,很多同学还自觉地选用了安全、规范的学习用品。试想一下,如果那堂课只满足于课堂上的质疑、研究,怎么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
2、正确对待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成功是发展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同学们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那他们以后的学习就更加积极,兴趣就更加浓厚。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亲身创作的成败从不轻易下结论。如在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时,由于空气中湿度较大,有的同学没有做成功,发生的现象不明显,我就鼓励他们反复地做,尤其对做了多遍才成功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并号召学习他们刻苦实践的精神,使其他失败了的同学充满了信心,最后把实验做成了功。成功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失败后经过努力而成功,学生兴趣更加浓厚。
3、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带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感情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对那个老师有感情,就对那个老师教的课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自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首先,我在上课时,力争做到教态亲切、说话和蔼、辅导耐心,使同学们感到可亲可敬。其次是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和挫折,不随意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学生,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还与学生经常谈心,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和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一些同学,也积极地参加了课外的自然研究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持久兴趣。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要遵循自然教学规律,优化教学结构中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无形为有形、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编:郁波,教育科学出版社;
[2]《谈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作者:孙玉廷.《湖南教育:综合版》(2006第9期).
[3]《科学课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作者:祁俊玲,柳春梅.《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第9期).
论文来源:《读写算》 2012年第85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m.xzbu.com/9/view-4019732.htm
㈡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的特长,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要具备精而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才能,知识和经验,竭尽全力帮助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程,弄懂每一个问题。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爱好和特长,文化课的学习不能有半点马虎,要下大力气常抓不懈,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文化课是发展特长的基础,是后天成才的起点,没有文化科学知识的人,即使有特长,也将失去应有的色彩。教师要经常性地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环境,学习基础,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学习效果,运用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多项措施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越是能力差、无特长、毛病多的学生,越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细致地帮助这些学生正确地估量自已发展的途经,学到适合自已的本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是培养学生特长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活动,在教师或课外辅导员的带领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学校课外兴趣活动领导小组将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在活动的广度、深度和次数上给以宏观指导,各学科兴趣小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制定活动计划,通过广泛阅读课外图书,参观访问,动手制作,文体活动,书法摄影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活动中,尽可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在一方面的素质有突出的表现,培养出在这方面有创造性的人才。如果说我们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地发展,那么适合于个体兴趣,个人特长方面有较高水平的学生,更应善于开发这些学生在这方面的先天素质,使其得到健康地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要求。所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学会善于发现,引导学生的特长,重视学生的兴趣转移,对特长进步不大的学生,除在思想上找原因外,还要在教法和学法上找失误,想方设法使学生的特长发展进入正确轨道。
硬环境建设是学生特长发展的物质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促进学生兴趣,爱好产生的动力,是兴趣向特长跨越,特长得以发展的力量源泉。所以学校要抓好微机室、语言室、实验室、电教室、音乐美术室、棋室和体育运动、劳动技术设施的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长远规划,每年建成一个或几个项目,年年投入不止,只要努力去做,适合学生特长发展的环境一定能建成。
㈢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我觉得这一教材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谈谈在使用这一教材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科学》教材所安排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小学《科学》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教材在编排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它并不象小学自然教材那样内容非常的固定,实验过程、方法非常的单调、一陈不变,而是相当的灵活,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师生、生生的交流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
㈣ 怎样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和兴趣爱好
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发达,家长除了增加了孩子学业上的投入意外,还会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和兴趣爱好,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总金拜访名师。但在培养孩子艺术特长和兴趣爱好方面由几个问题家长们要注意一下。首先选择什么艺术特长进行培养要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能家长喜欢让孩子学习什么样的艺术特长就让孩子学习什么艺术特长,因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要让他自己选择。家长可以先带孩子去少年宫之类的地方,让孩子看看其他的孩子都在学些什么艺术特长,
然后让孩子去观摩,每一项艺术特长都看一边,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能自己准确的选择一种感兴趣的艺术特长了。家长在培养孩子艺术特长或兴趣爱好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代替孩子做选择。其次孩子在学习艺术特长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每天学习艺术特长的时间不能过长,花费的时间太长孩子学久了就不愿意学了,只要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练习任务就可以了。有时家长也要和老师提出来,不要给孩子布置过多的练习任务。这样让孩子喜欢学习艺术特长的同时,又不变相的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学习负担,就像蜻蜓点水那样慢慢的许欸就行了。另外在这里家长们还要知道孩子学习艺术特长的目的是什么,家长一定要明白培养孩子学习一项艺术特长,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家,这一点家长一定要切记,不要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培养孩子学习艺术特长,这样的想法没有任何意义,孩子学习艺术特长正常学就行了。对于孩子学习艺术特长这件事情,家长的心态要放平,孩子学习艺术特长不是为了成为什么艺术家才去学,孩子喜欢学就学一学,也许孩子能成为艺术家也许不能,这不重要。可能孩子学了一年以后没有学出什么成绩,也不喜欢学了,那就不学了。我们一定要知道孩子要学的东西最主要是文化课,艺术特长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即使学不出成就也不影响他的人生,不要刻意追求这些。
还有一点,孩子在学习艺术特长的时候,只让他学习一项就可以了,不要一下子学习很多样,这样坚持学习几年就能把这项特长学的很好了。如果孩子有多余的精力,并且能同时把两项特长都学的很好,那么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学一项。接下来再来说一下孩子学习艺术特长的好处。孩子学习艺术特长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同时也能磨练家长的意志。孩子每周坚持去老师哪里学习,家长也坚持每周都送孩子去学习,这就是一种意志力,长时间能够坚持下来孩子和家长的意志力自然提高。同时为了培养这种意志力,前边我们也说到了,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给孩子安排过多的时间和过多的任务去学习。慢慢的,孩子即掌握了一项艺术特长,有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孩子学习艺术特长,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健全孩子的人格。通过这样一代一代的培养,我们的国家整体的民族素养就会大大提高,各行各业人才辈出,成就民族的伟大复兴。
㈤ 如何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
科学课的语言艺术
浙江省平湖市艺术小学蒋明
科学课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磨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科学课要上成科学样,既要有科学课的结构、科学课的层次、科学课的活动设计,更要有科学课的语言。即科学课的语言也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导入的语言艺术
采用创设情景来导入课题,学生立刻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从而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例《了解空气》一课的导入:
师:(用神秘的语气说)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专注细听,继而争先恐后地说是风声。
师:(用舒缓的语气朗诵)有一首诗这样描写风: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叶飘落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
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今天把这个客人请到教室来,好不好?
生:好呀!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客人请来?
优美的文字描述,让学生欣赏和体会文字的韵律美,再加上老师要把这个客人请进来,使学生一下子对研究空气产生了兴趣。
二、教学的语言艺术
1、“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
当今,学生置身的是一个信息社会,通过电影、电视、书刊、特别是网络等信息渠道,使他们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一些课文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了解,或许比老师了解的还要多,还要深。
因此,教师在新授前必须了解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真正达到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目的。
2、“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如《纸的研究》一课,教师只出示各种各样的纸,“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相反,传统的教学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按教材规定的内容和顺序教,手把手地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再由学生按老师做的也做一遍,再次验证了结论,一节课也就ok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需要。传统的教学的结果可能是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而创新意识不够。
科学课创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如《淀粉的观察》一课中,发给学生两包淀粉,“你们打算看样做呢?还需要什么?”又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而形状迥异的物体,一般是这样提问的:“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它们哪个大一点?哪个小一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实际上,教师可提一个简单、模糊的一个问题:“看了这两个杯子,你能告诉同学们什么吗?”不给学生一个框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思维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
“好,大家想法差不多,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
在科学课中要注意找准“聚焦”,聚焦就是学生都对这一个问题感兴趣,只要一提出,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就有了探究的兴趣。因此,对于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泛泛然“讲教材”。 “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这样的提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
学生去研究自己选择的问题,兴趣更大,也显得更轻松、愉快!当然,课堂教学中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去研究。
4、“谁还有什么好的发现(意见、建议、方法)?”
笔者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就纸的奇遇作了一个延伸实验。怎样让纸湿?目的也为下一个“换空气”实验作铺垫。
师:谁有什么好办法让纸湿?
生争先恐后地、用手比划着抢着说斜过来,斜过来……
师:谁还有什么好方法?
一个学生举手说:还可以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
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不可以吗?当然可以。然而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一步一问,牵着学生的鼻子,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赶紧“启发”,一听到正确答案就“万事大吉”,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用针扎个洞”这个答案也许早就封杀了。
在科学课中,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有个别学生学对了,教师仍然要“磨”他们说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师还是要问“有没有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创新。
5、“你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同学在这节课的学习作一个评价吗?”
“你怎样评价我们今天做的这个活动?”
《科学课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团体合作精神,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一节课结束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将他们在探究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和灵光突显的感触表达出来,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又是对他人的促进。
三、疑问的语言艺术
教师往往习惯于把提问的问题讲完,然后再由学生思考。这样,固然课堂上显得有序,但缺少了一种生动、热烈的场面,缺少了一种科学课的活力。事实上,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已积累了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些内容不必安排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提问中把问题说一半,学生也会领悟教师的意思。
如笔者在教学在《淀粉的观察》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已知道了有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提问学生:
师:薯仔里面含有淀粉,所以我们在切薯仔的时候……
生(抢说):刀上有淀粉,白白的。
生(举手说):我妈妈在烧汤的时候,加入一些泡薯仔的水,汤就变的稠稠的……
又如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中的纸的奇遇时,我把杯子一边倒扣入水,一边说:“老师把杯子倒过来,直立着扣入水中……”,学生马上在位子上抢着说:“纸不会湿,纸不会湿”,也有学生表现出疑问:“不会吧,湿的!……”
教师不需要问学生纸会不会湿,学生马上理解教师的意图,随之带来的效果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
四、平等的语言艺术
《科学课标准》中倡导的是师生平等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学的过程。教师绝不能显得高高在上,从而形成教师主导、操控,学生依赖、等待的局面。教师要倾听、关注孩子,并以十分真诚、愉悦的态度与孩子交往,要有善于用语言拉近学生,使学生感到一种平等的感觉,学生才会主动想、积极问、敢于问,创造欲望激活了。如这样的提问: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都没问题了,老师有个问题,大家帮我解决,好不好?
简单一句话“大家帮我解决”,把教师和学生列在同一位子上,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自己是平等的。
又如当教师漏了什么,学生提醒了老师,教师马上可说一句:“这位同学听的很仔细,老师忘了,他能提醒,老师谢谢你!”当学生说出了连教师也不知道的课外知识,教师也不妨说一句:“有很多同学的知识很广,可以当老师的老师了,老师向你学习!”
五、激励的语言艺术
一位成功的家长在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我每天努力使自己做到表扬我的孩子三次以上!”可以设想一下,每天在“笨蛋”、“蠢猪”“傻瓜”声中长大的孩子有多大的自信!
因此,对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教师更要善用激励的语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常用的激励语言有:
“真聪明!”、“真了不起”、“值得大家学习”
“**你真棒!”、“你真行!”
“很好!”、“不错!”
“老师把***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小组)”
“这个问题提的真好!”
“再仔细想一想”、“谁帮他一下”、“相信你一定能答对”
“猜一猜,试一试
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特长
未来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本着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目标,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重视培养学生的特长工作,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2、在文艺、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科技制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教育观念;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调查取向
通过对班级同学的爱好特长进行调查,喜欢音舞的有12人,建立文艺特长小组;喜欢体育运动的有18人,建立体育特长小组;喜欢绘画书法的有10人,建立美术特长小组;喜欢电脑学习的有8人,建立信息技术小组;喜欢科技制作的有11人,建立科技创新小组。
四、培养类别
1、文艺特长小组
由班内喜爱音乐、舞蹈,且在这方面有点天赋的同学组建一支文艺特长小组,由音乐教师和班级文艺委员负责,利用课余时间相互学习,一起练习.
2、体育特长小组
由班内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等活动的同学组建一支体育特长小组,由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负责,利用课余时间组队训练指导参加比赛.
3、美术特长小组
班里有部分同学美术画得特别好,手工制作也不错,由这些同学组成一个美术特长小组,由美术教师和学习委员负责,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一起练习书法、画画、做手工,并负责班级板报的设计和更新。
4、信息技术小组
由班里喜爱电脑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副班长负责,指导学习电脑知识和相关制作。
5、科技创新小组
由班里喜爱制作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由综合实践教师和班长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实验及创新制作。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
每学年开始,从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和措施。
第二阶段:实施完善阶段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活动,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提高艺术水平。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班级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五、主要方法与措施:
1、针对学生爱好进行培养指导。
2、本着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的原则,开展互助式、互动式的辅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定期举行各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在班级创建各类文艺、书法、写作、美术、音乐等比赛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示才华的机会。
通过培养学习,使学生在原来的水平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熟练掌握一些艺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㈦ 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发展各自的个性特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特长作为一种明显超出同龄人一般水平的能力,要实现人人有特长,就更应把兴趣、爱好做为培养的基点。(1)尽量收集全班学生的个体信息,并建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档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2)丰富特长选择项目。设置乐器、绘画、体育、棋类、电脑、球类、书法等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众多特长。给特长选择提供广阔的空间。(3)让学生具体了解每项特长的特点、要求,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能选择出自己最感兴趣、最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内容。 特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如果一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见异思迁,那特长对学生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之物。务实、持之以恒等意志品质,是特长生不断进步的基础。 因此,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特殊技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分类编班,由有专长的教师对学生实施有计划的专门训练,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固定辅导教师和受训学生,遵循科学原则,持之以恒地进行有计划的严格的特长训练,是培养小学生特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但是,培养小学生特长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仅仅依靠学校开设特长培养活动课是难以圆满完成的,这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共同努力,把多种力量整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㈧ 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两项艺术特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
“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两项艺术特长”是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四川成都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他表明将推进美育中考改革,让学生多进行艺术实践。
这是对当代教育的一个信号弹,目前中国的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部分城市家长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美术、体育、绘画、音乐等会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应该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发掘并培养孩子的业余兴趣爱好。
学习艺术特长最重要的是能够坚持。而现在很多孩子都是三分钟热度,所以需要家长和培训老师以及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不要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孩子多次表示不想去,可以暂停课程。如果孩子只是因为懒惰都不想去,可以告诉孩子梅花香自苦寒来。
把兴趣爱好转变成为一项特长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天性不定,所以需要家长在旁协助,告诉她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让孩子能够有一两项艺术特长傍身,对他之后的发展和生活是非常有益的。
㈨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课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课兴趣的方法:
一、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
三、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学生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四、尊重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五、科学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知识,在教学中,有机利用一些课件,进行资源整合,要让学生在教学的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扩展学习知识面。
㈩ 如何培养学生艺术素质
一 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
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
生,激发其热情。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
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
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
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
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
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
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
1.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如在“贴鼻子”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
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不能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地讲解,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而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
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
技能,才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上,应
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