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艺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慕课

艺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慕课

发布时间:2023-01-26 20:57:23

❶ 艺术素养的名词解释

艺术素养(art cultivation)亦称“艺术修养”。指人对艺术的感受、体验、评价和能动创造的能力。是“审美修养”或“美学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艺术理论、艺术史知识的掌握,对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理解力、创造力等。马克思认为,如果一个人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他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页艺术素养包括对艺术总体规律的把握,对某些艺术门类、样式特殊规律的把握和对艺术同社会生活,同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对艺术内容、形式、方法、技巧的掌握,它们都来自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并受人的世界观、美学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制约。艺术素养随着社会生生活和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时代的人和各个个体,其艺术素养有高低、广狭之分。艺术素养直接制约着艺术鉴赏的敏锐性、深邃性和艺术创造的真实性、典型性、感染性以及个性特征。

❷ 高中艺术素养内容怎么写

高中艺术素养填写可以从思想方面,社会工作方面以及学习方面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结尾即可。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

为人诚恳,乐观开朗,富拼搏精神,能吃苦耐劳。 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求知欲望强烈; 进取心强,乐于助人,爱交际,人际关系好。

培养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的要点:

1、若要培养高中生的艺术素养,要在平常多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比如说多接触欣赏音乐、舞蹈、歌剧等等,不只是光接触些美术和设计有关的知识就足够了,还要通过去参观博物馆,参观画展,户外写生,书法,绘画涂鸦等。

2、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艺术趣味。只有积累更多更广泛的艺术知识才能逐步积累高中生的审美经验,才能提高高中生的艺术素养.同时,平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观察周围的世界,在观察中要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使审美能力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提高起来。

3、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及主要内容,将其落实到审美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的范围和质量。

❸ 艺术素养活动有哪些

学习书法: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绘画: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画家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学习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

1、学习书法: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

2、学习绘画: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画家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

3、学习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

4、学习围棋: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❹ 青少年艺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艺术的表现对象、艺术的接受对象在艺术修养的内容上也多种多样。主要集中体现在思想、知识、情感、艺术四个方面。
思想修养
精湛的艺术作品常折射出艺术家深邃的思想。
艺术家只有对人生真谛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精深的体察与领悟,产生独特的认识和发现及精辟见解,才能发幽探微洞若观火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凡在艺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的艺术作品无不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与哲理光彩。它们的产生正得益于艺术家的深刻思想修养。莎士比亚作品具有深刻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缩影。

世界经典名画
思想修养与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密切相关。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包含于世界观中。
世界观的核心是哲学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部分,是对人生的基本看法。
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看法。
审美观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审美活动的基本看法。
进步的审美倾向直接决定于进步的审美观。思想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的总和。
艺术家思想修养的关键在于树立进步的世界观。
世界观的转变是人的根本转变。
先进世界观可使艺术家比较正确的观察、体验和认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从而形成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动机,选择恰当的创作方法,提高艺术作品格调和品位,激发健康的感情,创造出崇高的审美境界。
知识修养
要成为杰出艺术家必须加强知识修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知识结构。
若仅凭精湛的技艺无深厚知识积淀,即使作品再精彩,只是“虽工亦匠”,不会产生深刻影响。因艺术家要表现的对象是整个社会人生与大千世界,故无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艺术理论、生活知识都要涉及,才能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1.自然科学知识修养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示其巨大作用,并进入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它既是艺术表现的对象之一,也是艺术创作、传播的工具与手段。许多新艺术形式如:影像艺术、装置艺术、利用电脑创作等,都依赖科技。加强自然科学知识修养,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修养之一。
2.社会科学知识修养
艺术表现的对象以人为中心艺术与社会密切相关,艺术家只有具备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人,与之进行更好沟通,产生广博而深刻的人生感受与社会体验,形成独特的真知灼见,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优秀作品。
3.艺术理论知识修养
尽管艺术各门类知识不同,但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有相通的共性。只有广泛猎取不同艺术门类的知识并融会贯通才能使艺术家从事的专门艺术扬长避短开创艺术新局面。美国现代舞蹈派创始人邓肯之所以能以自然的舞蹈动作打破古典芭蕾传统束缚,开创舞蹈全新局面,正得益于年轻时对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的深刻研究,以及对尼采哲学、惠特曼诗歌的精深造诣。

世界经典名画
4.社会生活知识修养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广阔源泉,艺术家生活经验与生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关系到艺术家的成就。生活知识的内容包罗万象,既包括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等时空知识又包含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伦理、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艺术家只有尽可能掌握、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生活知识积淀,才能更好地以艺术作品反映生活。
情感修养
情感是艺术的重要特征,无感人的审美情感就没有艺术美。对艺术家而言,尤其需要强烈的健康感情、完善的审美情感与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较常人的情感更具敏感性、易发性、持久性且更丰富。
从创作欲望的激发到意象形成,由艺术构思到物化成作品,艺术家始终处于激情洋溢之中。艺术家的情感是群体、大众情感的凝聚。她是净化的、健康的情感,代表着人民的心声。其情感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升华,要求品位更高,有独立完善的人格,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高尚的情感才能体现其人格魅力,才能使作品更具生命力,产生更久远的影响。
四.艺术修养艺术家的艺术修养,除上文谈到的艺术理论知识之外,还包括艺术创作、接受、艺术评论、教育、管理以及艺术传播等方面的艺术活动能力。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能力包括:
1.敏锐的感受能力。感受事物是艺术创造的前提。艺术家要有意识地培养随时随地捕捉创作素材的能力,并且发展自己艺术感受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于专业的差异、艺术偏爱的品种、具体感受的侧重点、角度、方法和内容的不同。
2.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丰富的想象是艺术才华的根基。艺术想象是通过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重组、虚构,以创造新形象的创造想象。艺术想象包括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不由自主的无意想象和自觉有意的有意想象,包括由感知而形成相应形象的再造想象与独立创造新形象的创造想象,包括由此及彼的联想和重构全新形象的构想等。而尤以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和构想为主。
3.精湛的艺术技巧。技巧是以技能、技法、技术为基础的但技巧并不等于技能、技法、技术。技能、技法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基本功夫,技巧则是运用技能、技法、技术创造独特艺术作品的本领。戏曲演员具有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具有熟练的技能、技法,但只有独创性地﹑以此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才是技巧。所以,技巧是艺术家运用艺术技能、技法、技术创造艺术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的本领。艺术技巧是艺术才能在艺术创作中的集中体现。艺术才能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熟练的艺术技巧。因此艺术家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与提高艺术技巧密不可分。

❺ 美术的基本素养是什么啊

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

2、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

3、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

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指的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美术素养属于艺术素养的一种,艺术修养主要集中体现在思想、知识、情感、艺术四个方面。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其个人的努力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个人努力就是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

(5)艺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慕课扩展阅读:

意义:

一、成为艺术家的决定因素

作为具特殊艺术才能的艺术家其艺术才能固然有先天的天资桌赋与一定生理基础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实践、培养教育和自我修养。

二、成为优秀艺术家的前提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活动最大程度地关心人民权利和尊严最大限度满足时代要求,最有成效推动社会发展从而成为优秀艺术家。这要求艺术家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及一切艺术活动,注重社会效果,提高艺术作品质量。

三、影响作品个人风格

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艺术家因其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文化修养不同其艺术风格也就不同。而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文化修养同属于艺术修养范畴。

四、影响作品的格调

艺术家的艺术修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格调高低。中国古代的画论就强调把“技而进乎道”“艺而进乎道’‘作为最高追求目标。“道’即是人生修养的境界,对道的修悟程度高下则反映了人品的高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艺术修养



❻ 中考艺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修养、社会科学知识素养,艺术理论知识素养。

自然科学素养:它既是艺术表现的对象之一,也是艺术创作、传播的工具与手段。社会科学知识:只有具备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人,与之进行更好沟通,产生广博而深刻的人生感受与社会体验,形成独特的真知灼见。艺术理论知识:只有广泛猎世界经典名画取不同艺术门类的知识并融会贯通,才能扬长避短提高理论知识修养。

提高艺术素养的具体途径:注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还包括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疾苦体察群众的现状这是艺术家修养的必由之路,这是艺术家的创作源泉之一。联系群众才能体验人民的思想感情,保持艺术生命的永不枯竭。

❼ 学生艺术素养包含哪些方面

在我国艺术活动日趋丰富、活跃和多样化的当前,特别有必要注重国民艺术素养的培育和研究。这是因为,在艺术活动过程中,掌握艺术活动的创作、生产、宣传、发行及流通等环节的艺术家、文化产业及媒体等,总是更加主动和权威的一方;而普通公众则往往是被动的一方,虽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发言权和干预权。在这里我想批评一下电影《三枪拍案惊奇》。这部电影在宣传海报上总是冠之名导演的新作这一显赫身份,但公众实际观赏影片时,却见到的是一群嘻嘻闹闹、打打杀杀、奇奇怪怪的人——尽管其在视觉奇观方面的营造颇为吸引人。面对宣传内容与影片实际内容之间存在的悖逆,一部分观众难免不会产生异样的感觉以及相应的对影片题旨的逆反心理。这种悖逆情形,是影片制作方的刻意,还是公众自己过于盲从?这样的悖逆究竟应该视为电影的常态还是反常态?这些固然需要从制作方和宣传媒体等方面去总结,但无疑同时也该从公众自身方面找原因,从而就必然涉及观众对待电影这种艺术门类的基本素养问题。
实际上,正是随着艺术活动日趋丰富、活跃和多样化,公众的艺术素养及其积极性尤其需要自觉地调动起来并发挥作用,直到他们能成功地在艺术活动中捍卫自己应有的权利。由此,不妨简要谈谈国民艺术素养培育及其意义问题。
怎样通向国民的艺术素养?
首先要看到,国民艺术素养是国民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文化?文化确实常常是高雅的,但又不能被绝对的高雅化或珍稀化,仿佛高不可及。文化既有珍贵的层面,也有日常的层面。文化中既有珍稀的“蓝珊瑚”,也有普通的“白珊瑚”。英国思想家阿诺德(MatthewArnold,1882-1888)把文化视为人类创造出来的完美知识体系。“文化即探讨、追求完美”。“文化以美好与光明为完美之品格”。这是在突出文化的高雅品位。“文化认为人的完美是一种内在的状态,是指区别于我们的动物性的、严格意义上的人性得到了发扬光大。人具有思索和感情的天赋,文化认为人的完美就是这些天赋秉性得以更加有效、更加和谐地发展,如此人性才获得特有的尊严、丰富和愉悦。”他主张用这样的文化去教育或熏陶人。但后来的文化批评家威廉斯(RaymondWilliams,1921–1988)转而强调“文化是日常的”,突出文化的平常性或日常特质,提醒人们关注新兴的平民文化、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的文化普及作用。我们中国传统讲“道不远人”,意思是相通的。可见文化并非缥缈不可及,也可以平易近人。我们应当看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样性和丰富性。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的特别活跃的部分,同样也应当呈现出这样的面貌。
当文化或艺术以这样的面貌呈现时,国民的艺术素养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已有多年。应当高度评价1995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的成就,但同时,在当前新的条件下,也应当注重素质教育应有的转向。我的建议是,要从素质教育转向素养培育或素养养成,也就是从艺术素质教育转到艺术素养培育。我国倡导和开展素质教育已多年,成绩显着,但素质一词需要反思。它不如素养。素质容易被误解为一种固定的主体内在能力,而素养则突出素质的逐渐养成和继续涵养,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注重濡染、感发、涵养、滋养、养成等内涵。所以,我主张现在应更多地使用艺术素养而非艺术素质。
公众或国民应该接受怎样的艺术教育?我想提出如下观点:识别素养应当先于感动素养。今天谈论艺术素养,需要看到媒体、文化产业等借助各级权力组织而处在支配公众的强势地位上,因而应当首先注重提升公众对媒体和文化产业的识别素养,其次才是感动即接受、体验和传承等素养。所以要说,识别先于感动。
今天的艺术素养教育做什么?我建议开展国民艺术素养培育与研究。随着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阶段,以往的“工农兵”、“无产阶级”、“人民”等概念在此时段势必扩大为更广泛的全体性概念——
“国民”。艺术的最基本任务,就应当是服务于全体国民的愈益增长的安定与和谐生活需要,这种需要中包含着艺术素质的涵养即艺术素养。于是,国民艺术素养(包括普通公众的艺术素养普及和专门人才的艺术素养提升)应成为此时段艺术学的新的重心。如此,艺术已转变成国民生活必备的综合素养之一——可归属于其中的审美与艺术素养,正像国民同时需要饮食与衣着素养、安全素养、文字与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情感素养、理智素养、社会尊重素养、自我实现素养等诸种素养一样。
国民艺术素养有几个层面
我国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早在二十年多前就曾提出人的审美能力形态三层次说。他认为人的审美能力包含如下三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悦耳悦目”指的是“人的耳目感到快乐”,这个层面虽然看来属于“非常单纯的感官愉快”,但“积淀”了社会性;“悦心悦意”指的是“通过耳目,愉快走向内心”的状态,是“审美经验最常见、最大量、最普遍的形态”,比“悦耳悦目”具有更“突出”的“精神性”和“社会性”;“悦志悦神”则是“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等级的审美能力”,属于“在道德的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这里的审美能力其实就可以视为审美素养。这三层次说考虑到审美对人所产生的由外在感官到内在心理及其纵深层次的层层深入的愉悦效果,颇富启发价值,但无法直接落实到具体测评研究实践中。
近年国内有学者把大学生素养分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心理素养四种。其中,艺术被视为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主体生命的审美创造,而艺术素养主要是指人的三种能力:艺术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思维能力。这三种艺术能力的区分仍然主要着眼于艺术家能力而非普通国民艺术素养,而且同样无法诉诸具体测评过程。
我认为,今天来看艺术素养,可以在李泽厚先生的三层面说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这就是要增加两层面:一是充分考虑到艺术媒介的重要作用,二是要看到艺术对公众或国民的实际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这样,从具体层面来看,国民艺术素养可以包含如下五层面(由外层向内层、再由内层向外层):一是媒介体认力及感官快适,二是形式感知力及形式快适,三是意象体验力及情思快适,四是蕴藉品味力及心神快适,五是生活应用素养及身心快适。
如果这五层面多少有合理处,那么,相应地,用我习惯采用的以感兴为基座的概念构架来表述,这种艺术素养就应包含如下层面:媒介触兴、形式起兴、兴象体验、兴味品鉴、生活移兴。此外,从具体要素来看,国民艺术素养可以包含如下能力(平行地看):艺术感知力、艺术理解力、艺术判断力、艺术想象力、艺术鉴赏力、艺术行动力等。当然这样的列举还可以增加。
国民艺术素养指什么?
艺术素养作为国民文化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民对艺术和相关文化活动的认知、体验、思考等素质及其养成。如果说,艺术启蒙一词更多的是指向艺术的认识现实、改造现实的功能,重在让人们借助艺术的特殊光芒去洞烛现实的规律以便改造它,那么,艺术素养一词则侧重于体现艺术对个体素质的养成功能,着眼于艺术如何服务于国民的自幼至长乃至终身的人格塑造和涵养。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学或艺术理论可以实际地成为一种国民艺术素养学,即研究国民艺术素养的学科,其研究重心在于国民艺术素养的养成规律。
要研究国民艺术素养,需要对艺术素养概念本身作认真的辨析,进而开展国民艺术素养的实证意义上的测评研究工作。这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其实一直未曾获得认真的回答。在西方,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1992年对媒介素养作过如下界说: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思维上的反应能力。有媒介学者则认为媒介素养有七个要素:批判性思维技能、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懂得媒介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影响、建立分析讨论媒介信息对策、透视媒介文本、研究和欣赏媒介传播内容、动手制作媒介产品。这个定义和分析构架彼此相通,都有其合理因素,但毕竟只是针对一般媒介素养而并未专谈艺术素养。心理学在研究相近问题时,常常从人的特殊能力角度看待艺术能力,着眼于具有特殊艺术才能的人的能力或素质测评,或为残障人群的艺术治疗而开展艺术测评研究,但少见针对普通人群艺术素养而设计的分析构架。
今天来考察国民艺术素养,应当从一开始就从理论辨析与测评贯通的角度,对艺术素养概念做出不再是纯理论的而是具有可测评性的界说,进而由此在国民中开展具体的测评与研究工作。国民艺术素养是指国民面对艺术时展现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和创造等个体素质和涵养,由媒介素养、形式素养及其它相关素养的总和构成。把国民、艺术、素养这三个概念合起来理解,则可以见出国民艺术素养的如下内涵:国民艺术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建筑、书法、电影、电视、时装、广告等艺术门类形态时以及在美食、美容、美发、美体、家居美化、环境美化等艺术生活过程中所展现的素质、能力、才能、修养、禀赋、涵养、风度、风采或风范等。
培育国民艺术素养和研究的意义
开展国民艺术素养研究有什么意义?这里需要暂时回到本文开头批评过的“实例”《三枪拍案惊奇》。影片在移植一个来自美国的“反英雄”故事上,不可谓不努力。编导有意识地淡化美式“反英雄”色彩,大量注入中国地缘文化元素,特别是强化了视觉奇观及赵本山团队东北风喜闹剧的征服力,以图投合他们心目中当下中国大多数观众的时尚口味。改编的结果是呈现为一部“乡村俗艳喜剧”:乡村、通俗、艳丽、喜剧四重元素都组合到一起。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封闭地域,一群愚昧而凶顽(老板和巡逻队长)、单纯而痴情(李四和老板娘)、贪财好色(赵六)、或世故练达(陈七)的人,他们围绕钱财、纯情及性命等而发生人际纠葛、抢劫乃至杀人。人们都仿佛被笼罩在一张无法猜透和操控的神秘命运之网中,而这张神秘之网又掺杂进让人想笑却很难笑出来的搞笑场面,没能调动他们的更深的心灵感荡和至深的神志颤动,落入我称为“眼热心冷”的影像陷阱中。
把美国咖啡馆谋杀故事挪移到中国古代西北荒漠中一家面馆并转换成“喜闹剧”时,影片在大约两点细微而又重要的方面过于盲视了:一是当下中国观众对美式“反英雄”故事缺乏足够的正面共鸣,对其“黑色幽默”效果也难以动心,在体验的瞬间很难找到足以倾情投入的情感触发点;二是从中国通俗艺术的固有美学传统来看,重要的不是可否“俗”和“艳”,而是“俗”和“艳”背后是否有某种要命的价值蕴藉的问题,准确点说,是要求通俗的表层文本下面有着丰厚的带有感兴意味的人生意义蕴藉,简称兴味蕴藉。而这种兴味蕴藉正意味着古往今来中国美学都特别注重的在感兴中对人生价值的直觉体验,例如对“情义”、“义气”、“气节”、“道义”、“家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中国式人生价值观的热烈占有和享受。在这一点上,《十月围城》做得比较好。《十月围城》是不折不扣地按照“商业片”套路拍出来的,但它深谙在惊险、悬念、刺激等时尚外表的深层投寄中国式兴味蕴藉之道,营造出全香港居民都在为保卫孙中山、捍卫共和事业而浴血奋战直至英勇牺牲的感人场面,足以激发公众的发自内心的感动。这正是符合中国美学的兴味蕴藉传统的当前实例。按照这种美学传统,优秀艺术品之所以能从初级的“感目”上升到中级的“会心”和高级的“畅神”层面,靠的就是“感目”效果下面还隐伏的那些兴味蕴藉——它们正是让观众“会心”和“畅神”的客观的美学资源。
如果谈《三枪拍案惊奇》的问题,我想主要地还是出在其缺乏足够的兴味蕴藉上。影片中着力打造的真挚爱情线索,以及爱人之间面对神秘莫测命运而发起的顽强抗争之举,在影片整体语境中可怜地被置于备受嘲弄或戏谑的负面而非正面价值境地,似乎不足以唤起观众的同情和共鸣。导致这样的原因在于,主人公的本来可以多少感人的为爱献身的牺牲精神等正面价值蕴藉,被他们自己不该有的外表极尽夸张做作之能事的搞笑言行消解了,从而导致喜剧的外在化或浅表化。这很大程度上来自剧本改编的欠缺或美国剧本中国化的欠缺。
以上问题涉及我们正在讨论的国民艺术素养问题,包括艺术家和公众的艺术素养如何养成的问题。推进国民艺术素养研究,其实正是出于适应当代艺术活动新方式的必然要求。一部电影不仅是一种供“买卖”的文化商品或艺术商品,而且还要“赚吆喝”,实施普通商家就必然采用的媒体宣传策略,从而难免兼有艺术性和商业性——属于审美与商业相互交融的文化艺术产品。今天,诸如电影、长篇小说、戏剧、流行音乐专辑一类的艺术活动的新方式在于:首先,它不再作为单纯的个人创造,而是常常作为文化产业机构的商品而出现,从而远不仅仅是艺术家(如导演)个人的产品;其次,它不再只是以艺术家本人的创造力及人格为重心,而是也要以公众消费、公众接受和公众行为为重心;再次,它不再仅仅以“百看不厌”的经典标准为最高追求,而总是顾及国民日常生活中丰富而多样趣味的适时满足以及个体亲身体验;最后,它不再仅仅作为高雅的精神享受而存在,而是高雅精神享受常常深嵌入通俗的物质生活过程中,形成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复杂交融。在这里,艺术家个人的创造力固然重要,但文化产业或媒体的群体心智、合作成果以及盈利动机等远为致命,其对公众的影响效力远非艺术家个人才华和意图所能掌控。在此情形下,只能更多地寄希望于公众艺术素养的养成及提升。确切点说,我们正置身在艺术不再是超脱于生活之上的纯精神享受,而是精神享受同日常生活的物质过程相互渗透的时代,也就是人们把艺术不再仅仅当做单纯的个性化创作和鉴赏而是同文化产业制作、媒体包装、讯息轰炸、消费者炫耀等密切相连的时代。在这样的艺术与审美渗透到日常生活各个角落的泛艺术与泛审美时代,国民现有艺术素养还能同原来理解的单纯精神素养一样吗?国民艺术素养的养成和提升无疑已变得十分关键了。
面对这种新的艺术生活方式,艺术学研究者的意识需要做出变通或调整。这表现在,原有的以艺术家为重心的艺术心理学视野、以艺术品为重心的艺术符号学视野及以公众艺术接受为重心的艺术接受美学视野,在这里需要转换为新的以国民艺术素养为重心的艺术素养学视野。艺术学的艺术素养学视野,是指艺术学把公众或国民的艺术审美能力作为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国民艺术素养研究在目前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如何让艺术品真正具有可供国民鉴赏的优质品质?二是如何让国民具备艺术“慧眼”,以便他们真正获得优质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提升?对城乡建设来说,第二个任务更为重要和迫切,因为它涉及大量的和广泛的国民素养问题。对此我想到一首流行歌曲《雾里看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烦恼最是无情夜∕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温存未必就是体贴∕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哪一句是情丝凝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拥有“艺术慧眼”,也就是拥有高度的艺术鉴赏力,而这也正是艺术的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必要成为当代艺术学研究的新的重要课题。这基本上应当属于一个新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采取实证调查、理论描述、个案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去探测和衡量。

❽ 艺术素养包含哪些内容

艺术素养(art cultivation)亦称"艺术修养"。指人对艺术的感受、体验、评价和能动创造的能力。是"审美修养"或"美学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艺术理论、艺术史知识的掌握,对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理解力、创造力等。马克思认为,如果一个人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他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阅读全文

与艺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慕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