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如何理解人生的艺术化

如何理解人生的艺术化

发布时间:2022-04-22 23:29:27

A. 人生艺术化什么意思

人生艺术化是种意境, 而且是对于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层次。 而艺术,又分中西方化, 东、西方的审美角度或多或少受各地域的文化影响 , 以儒家与道家而言,是以近山亲水而论自然之美结合自身的人生观、生活观而道艺术人生 。 对于生活的理解, 也是种艺术, “艺术”一词一直是值得争议的一词, 因为文化, 因为生活习俗, 或者说是思想 。艺术人生 在于我的理解范围 入乡随、达观自在 、 乐山乐水 、 叹文希义 、潇洒超脱, 这便是艺术人生。

B. 美学课的问答题:谈谈你对人生艺术化的认识

将人生艺术化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你要充分理解艺术是什么意思。艺术是个抽象概念的词,它反映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上面,你能读懂艺术作品,理解艺术家的思想,那么你才有资格谈艺术。其次,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某些事和人的集中代表,。艺术不能等同于生活,必须是高于生活。其三,人生是由每一天的生活构成的,将人生艺术化是要求一个人要以高尚的品德,高尚的心灵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有崇高的人生志趣,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要求自我提高自我。

C. 怎样理解“人生之美,美就美在又梦想”

“人生之美,美就美在有梦想”,这句话说明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于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而认真发展规划,最终努力实现它。
周星驰电影里说,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其实梦想是人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不断为自己人生道路制定的奋斗目标,有了梦想人生才有意义,才会丰富多彩。
不过,只有梦想还不够,还需要学习如何把梦想变成现实,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指制定未来的人生发展规划,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
祝你好运,满意请采纳。

D. 你认为艺术化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

把人生和艺术相联系,以艺术作为人格培育的重要手段是中国传统文化“诗”教、“乐”教的悠久传统。而把艺术境界作为理想人生的重要尺度,崇尚艺术化的生存方式和人生境界,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富有代表性的人生理想。但是,这种对艺术、美和人、人生之关系的态度,这种深蕴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崇尚艺术化的人生旨趣与理想,始终没有上升为明确的理论话语。相对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说,品味和欣赏角度的提升和转化,恐怕就应该是你在将人生艺术化之后,最先感受到的不同之处了吧

E. 人生艺术化的含义的是什么

人生艺术化的含义:

美的产生需要人的参与,没有人的参与就无从谈美。同样,人的生存也离不开美,离不开艺术。艺术与美是在人生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没有它们人生也将了然无趣。

另外,艺术和美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弥补人生的缺陷,
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实际人生的牵绊, 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实现生存的艺术化。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团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5)如何理解人生的艺术化扩展阅读:

朱光潜先生提出“人生艺术化”这个命题是在《谈美》一书的最后一章里。其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这是为了告诉游人们,不要忙于奔波,而忘记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里,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朱光潜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人生艺术化”理念贯穿其美学思想,也贯穿在他的人生中。首先,这一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莫大的关系。

“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界弥漫着一种苦闷的味道。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老一辈的哲学家、美学家都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视野投向了人生。

而朱光潜在经受了“五四”洗礼后,在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后,既保留了独特的韵味又得到现代科学精神的滋润,这为他为学为人优良品性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在朱光潜看来,只有超脱到艺术等精神世界中去才能“养精蓄锐,为征服环境做预备”,这是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结果。

另外,在朱光潜留学欧美时,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的思想使他有了更深的见解,他多多少少受了康德、叔本华、尼采、克罗齐等人的影响。尼采的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都是逃避现实的手段,而他的“从形象中得救”思想更让朱光潜坚定自己的想法:艺术是“超脱”现实苦难的鹄。

这一观点在康德的“无所为而为的关照”和克罗齐的“直觉说”等处得到了印证。本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态度,朱先生在为人处世和做学问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已。

以非功利之心做功利之事,既保有道家的超然出世、隐逸趣味、无所为而为的处世观和审美观的影响又有着儒家宽容调和的文化心态和认真严谨的为学态度。他真正亲躬实践了“人生艺术化”的理想。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下,“人生的艺术化”这一美学命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商品经济形成的金钱至上下人们对财富的欲望膨胀,在科技理性至上的片面偏见下人们的情感道德缺失迷失、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之风使人情寒凉、悲观颓丧失去趣味的百无聊赖使生活意义全无。

追逐物欲、道德脆弱、自私自利、悲观颓丧等消极态度使人心蒙上了层层灰尘,纯净仁爱变得不值钱。不仅“过去”不及挽回,“现在”也正在被失去。这时候,就需要“人生艺术化”这样的美学思想去照亮蒙蔽的人心和漆黑的未来。

“人生艺术化”理念主张“自然本性的生活”,这对于当下被物欲填埋、精神空虚的人们来说是一剂良药。不掩饰、不矫情,态度真诚、言行一致是人的最可贵的态度与品质。它可净化那些蒙垢已久的心灵,平抚愤世嫉俗的心态。

当深厚的底蕴彰显为外在的言行,人就成了一个艺术化的人。由艺术化的人而艺术化的人生,就显得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飞速发展,世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一些人在风花雪月中挥霍无度,另一些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前者习惯于物质享受造成精神贫瘠,后者生活在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而不堪重负。“人生艺术化”理念在这里给出了指路的明灯:于彷徨苦闷之际,于生存压力之下,寻找一点乐趣、培养一些可以承担的小爱好,在精神领域慢慢提升自我、淡看生活中的贫富。

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安于贫困,而是要人们端正心态以待厚积薄发,将诗意的憧憬变为具象的现实。

F. 怎样理解文中所谈的人生的艺术化

最近两天读了一下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自觉获益匪浅。
纵观全书,印象深刻的首先是质朴简练的语言。美学本是一门深邃的学问,对于门外者而言,若是拿来一本用专业语言论述的厚重的着作,自然觉得吃力;而《谈美》这本并不算大部头的书,却能用不多的语言,去阐释许多美学观点,娓娓道来,让初次了解美学的人,也能有所思索和启发。这使人不禁要慨叹作者深入浅出的境界,然而“浅出”必先有“深入”,故这是非有对这门学问的高深造诣而不可得的。而事实上,朱光潜也的确是中国近现代美学的泰斗和奠基人。看这书名便可知,他是要来和我们“谈美”,而非“论美”,仅仅是要来“谈一谈”的。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的社会还有这么多弊病需要解决,哪里有心思去研究美学!这点作者在开篇就予以了回应: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成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这话切中肯綮。对于非美学专业研究者而言,读点美学,不是去要逃避现实,浸没在浪漫主义的光辉和自己营造的虚幻的理想世界,而是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即如作者所说的“免俗”——以拓宽自身的胸襟,培养豁达之情操,用美的态度去触摸与体察世界,从而让自身所从事的事业变得伟大,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净化与提升。
“人生的艺术化”,是作者要申述的主旨之一。作者认为,“实际人生”只是“整个人生”的一部分,二者不可等价;艺术与“实际人生”固然是存在一定距离的,然而广义上的“整个人生”,却与艺术并无遥远隔阂,二者可以互融共通。作者认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我们的寿命就是艺术品的材料,单看我们如何经营和创造,将它创造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G. 怎么理解人生的艺术化

美的产生需要人的参与,没有人的参与就无从谈美。同样,人的生存也离不开美,离不开艺术。艺术与美是在人生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没有它们人生也将了然无趣。 另外,艺术和美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弥补人生的缺陷,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实际人生的牵绊,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实现生存的艺术化。

H. “人生艺术化”的含义

所谓“人生艺术化”就是主张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倡导主体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提升个体的人格情致与生命境界,从而建构诗意的人格和美的人生,实现并享受生命、人生的意义与韵味。简单地说,“人生艺术化”就是追求艺术的人格和审美地生活。在科技因素、实用理性占据重要地位的现实生活中,人生艺术化的理想及其精

神具有独特的意义。人生艺术化在本质上是试图从生存的事实超向生命的意义。它突出了人及其现实生存中情感、理想、诗意超越这些富有意义而又常常自觉不自觉被遗忘的纬度;同时,它也以对这些纬度的倡扬体现了对于现实实践中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情感、物质与精神、尚实与超越和谐共生的期待,对于人的知情意全面和谐生成的期待。

“人生艺术化”的精神资源主要来自中国现代美学、文化的有关思想学说。它是民族美学精神与文化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一种创造性建构。
从人类历史实践看,对于生活或人生的艺术化、艺术性方面的追求中西都不乏其例,但在内在旨趣与精神实质上却有着分歧,其关键就在于对艺术美、艺术性、艺术精神的理解与把握有着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把这些思潮与学说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生活形式的艺术化(性)追求。这一类把艺术美、艺术性主要理解为形式上的东西,追求装饰性、新奇性、感官享受等外在的东西。因此其艺术化主要表现为对生活用品、生活环境、人体等的艺术化装饰与修饰等。19世纪欧洲唯美派的“生活艺术化”思潮、20世纪以来西方后现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主要属于此类。这类艺术化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提升日常生活的品位与情趣,但对于外在形式和感官享受的过分重视亦可能流衍为奢靡、颓废、媚俗等生活情状。
第二类是对生活技巧与社会关系的艺术化(性)追求。这一类把艺术美、艺术性主要理解为艺术创造、艺术表现的具体技巧。其在生活中的艺术化实践则表现为对生存技巧、生活情状、人际关系等的处理艺术。林语堂以“中等阶级生活”为基础的“生活的艺术”,在一定意义上可归于这一类。这种艺术化化衍得当,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润泽,但过分雕饰则可能流衍为精神的退化和圆滑的生存哲学。
第三类是人格与心灵的艺术化(性)追求。相对于前两类把艺术美、艺术性归结为艺术的某些局部性、外在性、技巧性要素,这一类关注的是艺术的内在精神与整体品格。因此,这个艺术化(性)倡导的是人对于整个自我人格与生命境界的美的追求,它的本质是人格与心灵的艺术化。
以梁启超、朱光潜、宗白华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一脉主要体现为这种情致。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明确提出了将生活“艺术化”的主张,并对其内在精神与实践方式作出了自己的阐释。他把“艺术化”与“趣味化”并举,提出其精神即在于“无所为而为”的以大我化小我的生命精神,是不执着于成败、不执着于得失的享受具体创造过程本身的生命情致。他倡导把这种趣味精神贯彻到劳作、学术、教育等相关实践活动中。30年代,朱光潜发表了着名的美学着作《谈美》,正式确立了“人生的艺术化”命题的理论表述形式。朱光潜以“情趣”作为艺术的核心,强调艺术创造与欣赏的统一,要求人生也应该像艺术活动一样秉持“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实现创造与欣赏、入与出、动与静的和谐。30、40年代,“人生艺术化”的命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现代许多重要的美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士等也都涉及了这一命题。宗白华早在20年代就提及过相关的概念。30、40年代他对“意境”理论的建构与阐释,使“人生艺术化”的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宗白华深刻地窥见了艺术意境的生命底蕴与诗性本真,他指出“意境”的底蕴就在于“天地(宇宙)诗心”,它具有直观感相、活跃生命、最高灵境三个层面,是至动与韵律的和谐;每一个具体的生命最后都可以通向最高的天地诗心,自由而诗意地翔舞。梁、朱、宗等人的思想均从艺术之美化入,发掘了生命的坚守与大气、深沉与灵动、自由与超越。它们共同体现了对于艺术之美的内在精神的把握,体现了对于人格情致与生命境界的诗性理想。
我以为,这才是“人生艺术化”的真义。这个艺术化建立在对美和艺术精神的深度理解上,它要求把艺术的美从形式与技巧的层面提升起来,导向内在的美丽情感与高洁情致;也要求把人与生命的品格从个别的外在的技巧性的要素中提升起来,导向整个人格情致与生命境界的美化。

I. 人生艺术化的含义

人生艺术化是种意境,而且是对于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层次.而艺术,又分中西方化,东、西方的审美角度或多或少受各地域的文化影响 ,以儒家与道家而言,是以近山亲水而论自然之美结合自身的人生观、生活观而道艺术人生 .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是种艺术,“艺术”一词一直是值得争议的一词,因为文化,因为生活习俗,或者说是思想 .艺术人生 在于我的理解范围 入乡随、达观自在 、 乐山乐水 、 叹文希义 、潇洒超脱,这便是艺术人生.艺术美可以陶冶情操,有助于心灵的纯净!人生艺术化,首先需要的是,便是努力提升个人心性修养,心性修养有了,做任何事都能全情投入、尽善尽美,便臻于艺术了。须知艺术来自于生活,活出真实,活出自在,这便是艺术。

中国现代的人生艺术化思想并不是一种理论体系,也不是某一美学或艺术流派(团体)的集体主张,而是一些人文知识分子从审美角度提出的人生理想或生活主张,或者说,这种思想体现了一部分爱好艺术的现代文人所追求和践行的人生志趣或生活趣味.但是,整体上看,这些人的思想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的.
首先,人生艺术化意味着一种脱俗的生活,这是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最为一致之处.他们所讲的脱俗就是摆脱了世俗功利考虑,超越了世俗的价值观念,让人在不脱离世俗生活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精神性的生活享受.所以,他们一方面推崇康德等西方美学家的审美无利害性理论,另一方面在传统的道家学说中吸取思想的养分,把超越狭隘功利目的作为实现人生艺术化的必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主张人生艺术化的现代文人几乎没有一个把艺术和道德、审美与现实决然对立起来,而是十分强调艺术化人生的德性内涵,并试图以出世的艺术来改变现实人生,从而显示出这种人生艺术化思想与西方现代审美主义的重要差异,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底蕴.概括地说,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中蕴涵着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学问的特点,这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一种基本精神.
其次,人生艺术化思想主张一种感性化、精神性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化”相当于“情感化”、“情趣化”,其实质是“人性化”.西方现代美学是被作为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引进现代中国的,在当时诸多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看来,其注重感性、情感和艺术独立的思想背后蕴涵着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生的关怀.讲人生的艺术化就是强调人生是一个完整、具体的生命体,是一种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超越平庸和世俗的精神性生存方式.正是由于在人性这个理想概念基础上强调人生和艺术高度统一,使得人生艺术化思想具有了坚实的人本主义思想基础.因此,王国维可以毫不费力地以一句“无用之用”把艺术的独立论和人生论统一起来,创建了中国现代的人生论美学.朱光潜可以把建立在审美直觉和审美距离等概念基础之上的美学指向人生艺术化的最终价值目标,甚至把艺术与人生看做是直接同一的.[10]另一方面,与西方现代审美主义的人生观不同,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虽然主张感性化、情感化的生活,强调艺术与人生的同一性,却决不排斥人生与道德的内在关联,而是十分重视人生的德性内涵.因此,人生艺术化并不意味着躲进唯美艺术的象牙塔,而是在现实人生中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生活境界.
第三,人生艺术化思想主张一种个体生命的创造性生活.个性与创造性是艺术最突出的特征,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哲学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创造.这种现代性思想对主张人生艺术化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试图通过生活的艺术化来改变刻板、平庸的生存状态,使人生充满生命活力.从根本上说,脱俗的人生、情感化的人生都源自个体生命的创造,只有个性化的创造才能使生活具有超越性.同时,这种个体生命的创造又是生命本真的一种表现,它不是做作的,甚至不是勉力而为的,而是个体作为自然和谐的生命体的真实流露的结果.所以,主张人生艺术化的知识分子几乎都主张自然的人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都赞美本真状态的人性,甚至崇拜“童心”.那些被用来描述艺术化人生的概念,如平淡、幽默、情趣、趣味、同情、解放、自由等等,表明艺术化的人生既是个性和创造性的,也是真诚和自然的人生.
第四,人生艺术化思想倾向于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并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当时激进的知识分子不同,主张人生艺术化的知识分子都注重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吸取,或者说,人生艺术化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从传统中来的.当然,这些知识分子并不排斥西方文化,也都或多或少地批判过国民的“劣根性”,但是,他们并不断然拒绝传统,而是有选择地吸收传统,特别是用世界性的眼光,发掘中国传统艺术人生观当中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根据国人现实的生存状况,提出人生问题解决的途径.这种建设性的态度使得人生艺术化思想成为激活传统美学思想资源,并使之同西方学术思想相互交融的创造性美学成果.
第五,人生艺术化思想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如前所述,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不是与世隔绝的、主张象牙塔中的生活,而是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的.事实上,主张人生艺术化的诸多知识分子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本在人的素质落后,他们是想通过改造人生来改造国人.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论述人生艺术化思想的有不少,我们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位来进行初步的研究.在这些人当中,王国维应该属于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所开创的人生论美学和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统同西方现代美学相互融合的方法论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奠定了基础.蔡元培直接论述人生艺术化的言论不多,但是作为他的美育理论思想基础之一的审美功能论与人生艺术化思想相同,而且他倡导的美育所作用的人生也就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梁启超是一个思想极为复杂的知识分子,仅就其美学思想而言,以变法失败为界的前后期也有明显变化.虽然梁启超一生不忘政治,但是可以说梁启超后期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人生艺术化思想.而且,从梁启超美学思想变化这个个案,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生艺术化思想与改造社会、改造国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朱光潜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在理论上的集大成者.朱自清说,“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自己最重要的理论,因为这个理论将真善美融为一体,“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11].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朱自清把人生艺术化看做是“朱光潜自己最重要的理论”.实际上,人生艺术化既是朱光潜前期美学研究的根本宗旨,也是他为中国现代美学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宗白华主张“科学的人生观”和“艺术的人生观”并举,他所着力研究的传统意境思想实质上正是一种对人生境界的充满诗意的阐释.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梁实秋四位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学家,但是,在他们的学术着作或散文中,包含着丰富而有特色的人生艺术化思想,同样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人生的艺术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