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是什么

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28 18:16:46

❶ 为什么说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集中的典型的概括的反映

艺术源于生活那是因为艺术美源于现实美。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离开具体事物而单独存在。

黑格尔的《美学》中“艺术美高于现实美,因为艺术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比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艺术反映现实是创作性地反映,不是照相似的机械复制。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概括使其理想化。因而艺术美是典型性的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高、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更具有普遍性、更能揭示生活本质。艺术美能更好地弥补现实美的不足。
现实生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现实美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现实美是有局限性的,它只作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而艺术美不受时空限制。当把现实美经过艺术创作化平淡为神奇就能具有更长久的魅力。
艺术美源于现实美,艺术美不如现实美丰富但比现实美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艺术美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反映现实美且反作用于现实美的存在和发展。由于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理对艺术美认识的同时必然也提高了对现实美的认识。艺术美提高了欣赏者的审美能力给其带来审美愉悦,同时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理想,使欣赏者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❷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是人的审美体验。
区别:审美对象不同,审美方式不同,艺术美是专注于艺术作品,生活美是留意生活中的事物。

❸ 简述生活美艺术美得艺术关系

生活美与艺术美关系浅论

生活美与艺术美是一对范畴,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这一对范畴进行研究和考察,首先我们将会从二者的特点中得出结论:生活美与艺术美分属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两个大范畴中;由此,一切唯物主义者都会承认: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反映。如果仅仅到此为止,那还没有跳出形而上学的窠臼,那将在艺术面前显示出一种茫然;艺术美不仅仅是对生活美的直观复写和反映,更本质的则是一种主体对客体能动的把握。理论具有高于现实的品格,它来于实践并能反转过来指导实践,逻辑的思维具有这种力量,形象的思维(即艺术)在本质上也具有这种力量。因此,我们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样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美,按其性质可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就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来说,现实美即是生活美,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或范畴,它包括社会美和自然美两大类。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的美和社会事物的美,这种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最直接的存在方式,它客观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特别是集中表现在作为一定时代的主体的社会先进力量和先进人物身上,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以及人的思想品质情操等方面,将突出体现出来各种形态的社会美,从而为艺术美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客观基础。

社会美是社会生活本身的固有的一种属性,它因社会生活的纷纭复杂而显得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既有波澜壮阔、慷慨悲歌的战斗,也有诗情画意、优美典雅的日常生活。斯巴达克的农民起义,法国的巴黎公社,俄国的十月革命,这些宏伟壮丽的历史事件,都是社会美的鲜明体现。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劳作,坚贞纯洁的爱情,亦是社会美的体现。社会美有广泛而丰富的内容。

生活美除了社会美之外,还应包括自然美——那些经过人的加工改造和未经加工改造的自然对象的美。

大自然自从出现了人类之后,其自身便进入了一种与社会逐渐交融的阶段。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地感觉、认识和改造着自然,不断地在大自然上打下人的印迹。在人的“物质的”和“意识的”启悟下,大自然生动起来,透露出了绚丽的千姿百态的美。

荒漠的土地成为万亩粮田,狼藉的棘丛成为幽雅的园林,归泛滥之水为一湖,播花草之籽于九州,使漠然的与人对立着的自然转化为一种热情的可亲的东西。人通过自己的力量改造了自然,创造了美。这种自然对象的美主要是以其社会内容的直接显露为特点,所以,它们与社会事物的美是十分接近的。

而另一种自然美,如日月星辰,山海江河,草木虫鱼,花鸟云雾的美,则是未经人加工和改造的。这种美在自然美中占有广大的领域和多样的形式。它们以自身的自然形成而取悦于人,如色彩、声音、形体、均衡,变化等等。人通过自身的经验去感觉自然,从而使这些物质力量所不及的自然对象成为精神力量所及的对象,成为审美的对象。因此,这些能被我们的意识所感觉的自然对象的美,亦是生活美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上述可见,生活美是现实存在着的社会与自然的美的统一,是一个广泛的丰富的范畴;生活美是社会的自然的物质关系和物质对象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并不是我们意识的产物,但能被我们的意识所感觉和反映。

现实中的社会美和自然美虽然广泛、生动和丰富,但是由于许多限制,它们仍然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为了满足这种特殊的需要,艺术美就历史地、必然地产生出来。

艺术美作为和生活美相对应的范畴,它是生活美主观反映的产物,是生活美创造性的反映形态,是第二性的美。尽管艺术作品对欣赏者来说是客观对象,但就其产生来说,在本质上却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艺术美作为美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把现实的审美方面经过一系列创造加工,使平淡化为神奇,使其具有更为长久的魅力。

现实生活是艺术美的唯一来源,并构成艺术美的基本内容。但艺术美却能以多种形式和种类显示出来,从而构成艺术美的新奇世界。如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等。每一种类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着生活美,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审美需要。

艺术美是一个完整的“第二世界”,它是“第一世界”即客观现实世界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它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机械的摄影,因而,它比生活美能高出一筹。同时,作为意识形态的力量对现实世界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推动生活美的发展。



在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关系上,历来存在着种种争论,这是美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美学其它问题的方向和性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美来源于生活美,肯定了现实美的生动性及丰富性。他对当时费肖尔责难现实美的种种观点曾逐一进行了批驳。如费肖尔认为现实中美丽的人太少,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这是因为“他寻求的是最美的女人,而最美的女人,自然,全世界只有一个,与其说美是稀少的,毋宁说大多数人缺少美感的鉴赏力。美貌的人决不比好人或聪明人等等来得少。”费肖尔还提出一个否认现实美的最普通的理由,即“个别事物不可能是美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绝对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我们无法根据经验来说明绝对的美会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印象。”并指出:“个体性的美是最根本的特征。”他在批判费肖尔的观点时,是采用贬低艺术美的方法来肯定现实美。他认为:1、艺术美是现实美的“代用品”。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美的渴望,那为什么需要艺术呢?这是因为现实美并不总是显现在我们眼前,因此,“当一个人得不到最好的东西的时候,就会以较差的为满足,得不到原物的时候,就以代替物为满足……这就是许多(大多数)艺术作品的唯一的目的和作用。”他认为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有如印画与原作的关系,“印画不能比原画好,它在艺术方面要比原画低劣得多。”2、在艺术创造中想象的作用是有限的。他认为想象中的美不如生活中的美,而完成的作品中的美又不及想象中的美,是逐次下降的。3、艺术形式本身带来的局限。他认为雕塑、绘画与生活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雕塑、绘画都是死的、不动的等等。

这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艺术美的本质、对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的基本看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点认识:第一、车氏对艺术美的本质的理解是偏颇的、贬低的,认识不到艺术美的普遍性和典型性,看不到艺术是对生活能动的把握与创造。第二、车氏关于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的认识是唯物主义的,肯定了生活美的客观现实性,肯定了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反映,但由于他仅仅承认艺术美是生活美的代用品和翻版,想象是有限的,不及生活美本身,而作品又不及想象的逐次降低,使他的观点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阶段,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性。因此可以说,车氏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生活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再看看黑格尔的观点。

1、黑格尔否认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这是从他唯心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必然得出的结论。他认为整个物质世界不过是绝对观念的外化或反映,是精神的产物。这样,艺术美只能是神的创造或心灵的创造,而生活美则变成艺术美的产物。2、他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强调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他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创造性的。”又认为“艺术作品的源泉是想象的自由活动……”3、他反对机械模仿自然。他认为“靠单纯的模仿,艺术美不能和自然竞争,它和自然竞争,那就像一只小虫爬着去追大象。”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黑格尔的观点有两个最大错误,一是从根本上颠倒了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关系,是一种与其哲学唯心主义相一致的头足倒立的美学观念;二是无限夸大了想象的作用,到达了随心所欲不受自然限制的程度。如果我们将其头足倒置的哲学颠倒过来,我们就会发现黑格尔对艺术美和生活美的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艺术美的本质的认识,有很大的合理性,闪烁着辩证法的光彩。

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黑格尔从各自的哲学立场出发,分别片面地夸大了生活美和艺术美而否定另一方,从而导致他们在生活美与艺术美关系上的片面性。一个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一个是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但他们对生活美与艺术美关系的探讨,给人们留下了有益的启示,一个是唯物主义的原则,一个是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从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黑格尔的得失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都不能正确解决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关系,都有很大的偏颇性和片面性。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探讨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关系,从而给出一个正确的理解。

我们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反映,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同时认为,艺术美是生活美的能动的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果。虽然生活美较之艺术美是更丰富更生动的,但艺术美较之生活美却又更集中、更典型、从而更有普遍性的特点。艺术美作为意识形态,能积极反作用于社会生活,为社会实践及生活服务,推动生活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这是辩证法的。

从艺术史上看,艺术的发端是来自于劳动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时候,常常借助于想象来征服大自然,于是出现了神话。人们把劳动的场面描摹下来。在劳动中为了使行动统一而出现的“杭唷杭唷”派等,这些最初的艺术的出现无不是来自于物质世界和劳动本身。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成为独立的形态,仿佛和物质世界离得越来越远,其实艺术的创造仍然受着物质生活的制约,只不过这其间的关系更曲折、更间接一些罢了。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前提和基础。

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想象活动必须依靠生活中所积累的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愈丰富,想象就愈自由。而生活恰恰是提供这些感性材料的土壤,是想象的基础。黑格尔在论述艺术家的创造时说:“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他提出艺术家“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当然,黑格尔所说的现实生活是绝对观念外化的生活。但这并不影响他这一思想的正确性。只要我们将现实生活作出唯物主义的解释。

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任何创作都不是生活形象的简单再现,在艺术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激情。而这种激情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情感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态度,它是客观实践的产物,艺术家脱离生活实践就无法培养对生活的感情,从而失去想象的动力。

生活还能推动艺术家创作技巧的发展。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的,从而使物质世界的形象丰富起来,引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变化,这就要求表现生活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艺术技巧相应地变化,在客观上推动着艺术美的发展。

总之,物质的现实的社会生活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创作无论在形式上显得和生活离得多么远,其间关系多么曲折和间接,说到底,都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一切唯心主义无论怎样说艺术是心灵的创造,是神的启示,都是站不住脚的,事实证明艺术是不能凭空捏造的,正如鲁迅所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算什么本领,这算什么创造。”可见,连荒谬的描神画鬼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影子,真正的艺术创作就必须根植于现实的生活。

然而,仅仅承认生活是艺术的来源,承认生活对艺术的决定作用,这还不够,这是一般唯物主义都能够做到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艺术美的本质,指出艺术创作的规律及其意义,这样,才能正确地揭示出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艺术美虽然来自于生活,但是不等同于生活。正如高尔基所说:“因为人不是照相机,不是给现实拍照。”艺术是对生活能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当人们对于艺术美发出惊叹的时候,不仅仅是因为艺术品反映了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到了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和才能。现实美虽然生动丰富,但它却代替不了艺术美,艺术美从本质上看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产物。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即典型化的过程),最能体现艺术家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现实生活作为客观因素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基础,而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思想感情作为主观因素,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主客观的结合形成了意象,在头脑中已出现了艺术形象的蓝图,然后借助于某种艺术技巧表达出来,从而完成了由生活到艺术的创造过程。郑板桥曾将画竹的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这就是生活向艺术的转化过程,这其间充分体现出了艺术家掌握生活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所谓“眼中之竹”,是指现实中竹的形象作用于画家的感官引起的印象;“胸中之竹”是指现实中竹的形象和画家思想感情相结合而形成的意象,即艺术的蓝图,它已经是主、客观因素的结合体了;“手中之竹”是画家借助于笔墨技巧和创造性劳动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由此可见,现实向艺术的转化过程,要经过艺术家头脑这个加工厂,进行改造、加工和处理,这个过程无疑是一个创造过程。

在艺术美中所包含的客观因素,已经不同于自然形态的原型了。我们常说“江山如画”,这是因为杰出的山水画集中了自然的精神,它比自然山水的审美特征更加集中和鲜明了。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曾说:“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一概画之,版图何异?”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由于艺术中所反映的美比较集中、精粹,因而,它所包含的客观内容已经不是自然形态的原型了,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艺术形态了。“自然界是黄铜世界,只有诗人才交出黄金世界。”这些说明,艺术美是对生活创造性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不仅仅是对生活创造性的、能动的反映,它作为意识形态范畴,对社会生活还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通过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以形象思维的独特方式认识世界,通过审美陶冶人们的灵魂,以美的追求推动生活的发展。

马克思在认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艺术问题,他认为艺术和一切真正自由的创造性的劳动一样,既不可能是一种“娱乐”“消遣”和无功利的“游戏”,也不可能是什么理念的显现,艺术乃是一件“非常严肃、极其紧张的事情。”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和科学地掌握世界的方式一样,也能向我们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当然,艺术和科学是有区别的,但只是在认识世界时所采用的方式上的区别,而不是思维与非思维的区别。艺术地掌握世界与科学地掌握世界没有高低之分,也不能互相取代。马克思说希腊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说希腊神话已不自觉地反映了当时的自然和社会,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点。这就肯定了神话的认识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地把握世界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可以从艺术家的作品中,认识到不同时代的人们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从中得到认识世界的有益启示。

人们在艺术中可以认识世界,同时在审美过程中可以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的共鸣,从而增强对美的追求,反转过来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动力。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人领导人们追求对于生活的崇高的理解和崇高的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习惯于对于一切庸俗丑恶的东西感到厌倦,领会一切好的、美的东西的魅力,爱一切高尚的东西;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尚。”这是对文艺作品能够全面、综合地陶冶人的性格、塑造人的灵魂的一个很好的描述。同时也说明文艺具有一种审美教育作用。审美主体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将增强对美的追求,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并依照美的原则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这就是艺术美通过主体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这是艺术美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总之,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根源和基础,它决定艺术美的性质和方向;艺术美是生活美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它对现实生活有巨大的反作用。这就是二者的全部关系。夸大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而贬低另一方面,都将走到错误的路线上去,或者是机械唯物主义,或者是唯心主义。有论者提出:生活美和艺术美究竟谁更美?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荒唐的问题。明代四川才子杨升庵小时候被他父亲的好友们考问:江山美还是画美?他答道:有时“江山如画”,有时“画如江山”,两者不能有所轩轾。这话有些道理,不必要偏争出个谁更美。

❹ 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是什么

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是:

❺ 怎样理解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

艺术是理想化的,更多的是想象和线条化,给人已精神和视觉的震撼以及享受。
现实美则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更为理性的思想来理解,是存在于身边独特的感觉,独特的视野,它也许在别人眼中不是最美的,但若对某人有特殊含义就能抒发出它最独特的感情了。

❻ 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是什么 是美学概论上的,希望各位帮忙··急~~~~!!!

我个人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风景如画”就是很能表现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区别的词,就是说风景像画一样美,只是说像画那么美,但艺术比显示更美。艺术是用来欣赏的,用来表现的,不仅表现某个风景,还能表现作者的心声,表现社会等等。可以说现实美是单一的,而艺术美是丰富的。

❼ 艺术与美之间的关系

艺术与美的关系:

1、艺术美是美分类中的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美的东西都是艺术。

在美的分类中所说的美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很多内容,具体可以概括分为三部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只有人为创造的才叫艺术,大自然的美显然不能归为艺术,所以并不是所有美的事物就是艺术。但是人类可以将所有美通过人类的指挥加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2、艺术都是具有审美性的。

由于对美的定义很广泛,所有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都称为美。

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理解不同,或许每个艺术品都有被认为是美的可能性,都能找到美,所以我们无法否定所有的艺术都是美的,但是所有的艺术都是具有审美性的。

3、艺术美只是艺术的一个特性——研究艺术不能只研究艺术的美。

在欣赏艺术时,人人似乎习以为常的仅仅从艺术美的这一方面来对艺术评价艺术的好坏,仅仅从艺术是否是美的来研究评判。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正确的。

自18世纪以来,人们开始用哲学思想探讨艺术问题,“美学”一词一直作为“艺术哲学”的同义词进行探讨。但是理想主义黑格尔提出了有关艺术哲学的问题。对艺术哲学的探讨的问题,之处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对美的探讨,艺术的本身不仅仅专注于美。

当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不应该只从这一点入手。艺术重在于情感的传达。艺术家创作艺术,最终传达出的真情实感才是我们欣赏艺术的终极目标,据对不应该停留在美这个浅显的部分。

由此可见,美与艺术的关系应该属于一种交集的关系,彼此相关但都有不能完全重叠的地方。

艺术与美的关系问题,是美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车尔尼雪夫斯基坚持认为,美不能完全包括艺术的内容,艺术除不表现美以外,还表现其他非常广泛的内容;因此,“历史上还没有专门以美的观念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

普列汉诺夫的观点是,艺术的确不限于表现美,还广泛地表现美以外的许多追求,但这些追求必须表现在艺术家的“美的观念”中,美学就要说明它“怎样表现”,和它怎样在社会发展中发生改变。

普列汉诺夫认为,对于有机体的艺术作品来说,并非只一部分表现美的观念一部分则表现对于真理、道德和改善生活等等的愿望,而是“美的概念本身就渗透着这些愿望,并且本身表现出这些愿望。”这就是肯定艺术作为整体,是“表现”和“渗透着”美的观念的。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被表现的某些道德的和实际的愿望环依赖于美的观念”,那么,这样的艺术和批评,“它就必然具有道德说教的性质。”就是认为游离于“美的观念”之外,单纯地表现道德的和实际的愿望,那样的作品是非艺术的东西。

艺术的内容,包括进入作品的客体世界与主体世界,不都是美的,却应该都是审美的。具体到艺术创作来说,艺术家总是根据其审美观、审美理想,从审美角度去认识、反映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

创造艺术美,不仅包括使原本就是美的东西获得艺术美的品格,而且包括使那些丑和非美非丑的东西获得艺术美的品格。

(7)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是什么扩展阅读:

美的分类:

美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很多内容,具体可以概括分为三部分:自然美、社会美、自然美与社会美。

自然美:主要是指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即大自然存在的美。自然又包含了有生命的自然和无生命的自然。自然美一直都是人类设计重要的灵感来源。

社会美:包含了人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例如人体美,行为美、生活美、语言美 和实践美等等。由此可见,社会美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艺术美:现代人类运用智慧创造的一切可以分为两大类,实用性的满足人类的日常生活,精神享乐型的归位艺术。艺术的受众者往往可以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这种由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的美被称为艺术美。目前人类欣赏艺术品,大多还停留在欣赏艺术作品,艺术美的层面。

柏拉图“艺术即模仿”、亚里士多德“艺术即认识”、休谟“艺术即品位的对象”、康德“艺术即可传递的快感”、叔本华“艺术即展现”、黑格尔“艺术即理想”等等。对于艺术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要追溯艺术的本源,试图给艺术下定义的时候。

艺术重在于情感的传达,就像书本对知识的传达一样,艺术在于创作者和受众者之间情感的传达,在这种传达过程中,并不是单单的传达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受众者在欣赏艺术时往往在感受创作者的情感的同时也会产生自己的不同的情感。

这应该是艺术的真谛,和人类创造艺术的最终目的。当然在传递的情感中也包含了美感,但绝对不是只有美感。对于艺术的界定还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艺术是人类有意识创作的,人类智慧的产物,所有非人为产生或无意识的行为都不应该界定为艺术。

艺术的特性:

艺术的最主要的特性可以总结为三种:人文性、情感性和传达性。

人文性:所有的艺术都是人类的产物,都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加工所创造的。即使是反应大自然的艺术,也都是通过人的眼、人的手来捕捉的,与原始的大自然有别。所以艺术总是建立在人的需要,人的意识,人的思维与人的立场基础之上,与人息息相关。

情感性:艺术与科学不同,科学需要冷静,艺术需要激情。艺术家们投入丰富的情感,用各种艺术形式将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感染到其他人,好的艺术更需要艺术家们投入丰富的情感。

艺术要出自人的真性情,人的性情出自社会和自然。受众者也会通过艺术,体会艺术家的情感以及产生自己的情感体会。

传达性:艺术重在于情感的传达。艺术家创作艺术,传达自身的情感。艺术作为中间的载体,将情感依附于直观的形式,即可感知的,具体的作品的形式,最终实现情感的传达。也不仅仅是对美的传达。

同样艺术还具有,可感知性,独创性等特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艺复兴艺术与科学观念下的丢勒



❽ 为什么说艺术美源于现实美有高于现实美

由现实美提炼、以现有美得基础,从而进行提炼、升华,进行完美化的理想的美得事物。
就比如说,一个女生,其实和一般人无异,只是比较美,在现实生活中比较美;但是,她可以通过艺术的美化让其变得更加具有艺术美感,也可以在印象里面强化这种艺术美感,从而创作出很美的艺术作品。所以说,艺术美来自于现实,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❾ 为什么说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了。

❿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美和自然美虽然广阔、生动和丰富,但是由于许多限制,它们仍然不能充分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在一般情况下,和艺术相比较并不经常表现得那样集中、精粹和典型,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更使他们不能比较普遍地为人们所观赏,也不能以其具体感性存在直接地长久流传下来。自然景物的美虽然具有更大的时间上的稳定性和空间中的普遍性,但是他们也仍然经常被自然本身许多偶然因素所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它们不能集中展示出明确的社会内容例如社会思想。可见,现实中的美虽然是美的唯一泉源,是无比生动丰富的,但因上述各种原因,又是比较粗糙、分散、处于自然形态的,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从而,艺术美就为满足这种特殊需要而历史地、必然地产生出来。 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艺术美却只是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的产物,是美的创造性的反映形态。现实美是艺术美的唯一的源泉,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即第一性的美;艺术美却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即第二性的美。尽管艺术美也是能为审美主体所欣赏的客观对象,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但其本质却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意识形态性的。 艺术美作为美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和普通实际生活的美相比较,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当把现实的审美方面经过相对的抽象而化平淡为神奇,就可能具有更为长久的魅力。作为第二性的美,艺术美不仅来自现实生活,是现实美的反映,而且也反作用于现实美的存在和发展。它不仅加深和锐敏着人们对现实中的美的感受和领会,而且更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通过人们的审美意识而反作用于人们的行动,反作用于人们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从而更进一步推动现实美的不断前进。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虽然在艺术美的特殊性和优越性方面作过一些深刻的揭示,但是他却片面强调艺术美高于现实美,从根本上颠倒了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认为现实美是艺术美的反映,从而根本否认了艺术美的客观现实基础。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哲学立场出发,坚决批判了黑格尔在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坚持了现实美是艺术美的现实基础的唯物主义美学观点,并且正确地看到了现实美较之于艺术美具有无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仍然没有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强调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时,却认为艺术美不过是现实美的简单的复制品。
阅读全文

与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