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农村艺术如何增加活力

农村艺术如何增加活力

发布时间:2023-01-31 13:49:24

Ⅰ 如何提高乡村学生的艺术素养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艺术素养都不是先天存在的,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需要多读书、多听讲座、多看展览,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在博览群书,多懂艺术理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出艺术品的好坏,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都有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我们艺术素养的提高。
我们提高艺术素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以为广大群众服务并认可为目标学习与创作艺术品,让欣赏者得到艺术美感。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欣赏书画,就要多欣赏古今名家的书画作品,能看出经典作品好在哪里!要提高鉴赏能力,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虚心请教,鉴赏家,评论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他们对书画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我们要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因为不同时代人们得艺术欣赏是有差异的。如唐朝喜欢女人丰满,当代人喜欢苗条!唐朝喜欢创作楷书,宋朝喜欢创作行书,清朝喜欢创作魏碑作品!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增加生活情趣,让人们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提高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 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艺术品具有弘阳道德的价值。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就是要求人要心正,充满正能量,所谓字如其人,加强自身艺术修养,树立进步的道德观念,创作欣赏进步的文艺,书画作品,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Ⅱ 浅谈如何开展好农村文化活动

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对农村文化建设缺少认识,没有认清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其产生的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第二,文化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前人民经济发展的脚步以及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有的偏远地区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甚至没有任何文化活动设施与场所。第三,文化队伍力量单薄,缺少思想活跃、知识丰富、个人素质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人才,不能充分起到对农村群众文艺活动的领导或辅导作用。第四,文化活动经费不足,缺少宣传力度,使基层文化人员很难组织起文化活动。第五,在部分地区,由于中青年都外出务工,村里大多为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文化活动的设备与场所利用率较低,组织活动缺少活力。
二、新形势下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活动阵地
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注意精神文化的享受与满足,同时也需要物质基础的保障。农村文化需要有基础文娱设备和场地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文化活动的工具和环境,可以结合自身经济条件、环境条件、设施情况建设综合文化站、农村农家书屋、电影放映流动站、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老人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免费向村民开放使用。可以借助古居、现有闲置场所进行优化配置,有的地区可以根据人口、地理、经济状况将设备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以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覆盖率和配置水平。要合理地设定文化网点,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公益文化活动阵地,使更多、更偏远的村民受益。同时还要加强对这些设施的管理、储存、维护、使用、借还制度等,避免文化设备的流失、挪用、损坏等。为了确保配套设施的经费供给,应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建立投资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来源。
(二)组建基础文化团队,提高文化建设管理
为了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有长足的发展,应不断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定期对文化工作者进行培训,并组织村村文化活动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集思广益,从而提高文化团队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还要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人才,将他们融入基层文化队伍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人才的培养,使其深入群众,鼓励通过实践创作出贴近百姓生活的文艺作品或文化活动,使更多的群众可以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基层政府要通过政策进行促进和引导,落实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提高基层工作者对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各项文化政策的贯彻落实。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对每个村子的文化活动进行评比、考核,搞活群众文化管理机制;组织村、镇、乡、县间的文化竞技比赛,提高村民参与程度,提高人民的积极性与热情,并对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促进文化活动建设和业务的交流;鼓励广大群众进行文化产品创作,组建基层艺术团队,建立和完善民间文艺团体注册登记和监督检查制度,通过上述方法以促进文化活动长期、有效的发展。

Ⅲ 如何繁荣农村文化

对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思考

一、 凤庆县农村文化基本现状

凤庆县现有国有文化事业单位18个,在职职工86人;业余文艺表演单位16个,有演职员150多人;县新华书店1个,职工22人;其他所有制形式创办的文化经营单位138个,从业人员达600多人。随着茶文化大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发展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文艺创作难的情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随着凤庆滇红小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面积不断扩大,常住人口逐年增多,文化设施已不能满足城镇发展。从目前来看,县城区域只有凤庆文庙、凤山公园、街心花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正在建设的滇红园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全县13个乡(镇)虽设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但由于设施不齐全、场地狭窄、图书存量少、种类单一等情况的限制,大部分乡镇文化活动不够正常,还不能充公发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人民群众看书难、寻求科技知识难、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难、看电影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文物管理所没有博物馆,现有文物无法进行正常的陈列、展览,不能给人民群众提供了解文物、观赏文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文庙群的扩建工作进度缓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电影管理站没有专门的片库和放映机器维修工作室,工作开展难以有序进行;图书馆存书量少,还不能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的环境。

(二)文化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断层情况仍然存在。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人才更新机制没有形成,文艺创作等人才断层问题日益凸现。县茶文化艺术团缺少编创人员,人员编制不足,现有人员只能完成基本的舞台艺术表演,茶艺、茶道表演,文化工作内容的创新难以展开,茶文化大县建设进程难以推进,一批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化节目难以开创,人才匮乏、新编剧目奇缺等现象仍然存在,艺术团的生存价值受到严重挑战。

乡镇文化工作人员还不能充分发挥文化服务的职能作用,给乡镇发展文化工作造成停滞不前的现象,加之文体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一些非专业人员,对文化工作认识肤浅、了解不深、掌握不细,对开展农村文化工作找不到有效方法和途径。服务和指导的作用难以发挥。目前,整个专业文化队伍仍然缺乏中高级人才,特别是行使管理、指导文化工作职能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文化稽查队专职人员少,无法管理好日趋发展壮大的文化市场。

(三)农村群众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依然贫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文化建设虽然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但广大农村文化生活落后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地方、特别是远离中心城镇的地方,农民群众依然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虽然物质生活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文化生活的质量仍然得不到提升,很多农村群众平时农作之余的文化生活还是停留在爬山、看电视、走亲访友、串门、闲聊、抽烟、喝酒等活动中。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不高或根本没有文化活动等情况还普遍存在。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不能有效开展。目前,对一些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手工艺、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情况不清,如彝族俐侎人和苗族的歌舞、手工艺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民间艺术普查登记后就没有进行跟踪了解和挖掘,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发掘、落实。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护机构)等基础工作还不够完善,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措施不力、还不能充分合理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民族文化传承难度加大,许多非物质文化日趋消亡。而凤庆目前还不能对这些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缺乏调研和思考。

二、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对策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涉及广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一)要着力树立文化服务理念。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繁荣农村文化,推进文化大餐建设进程,各级各部门应从落实“决定”精神,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切实负起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不断增强建设农村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化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支持,认真探索管理农村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运用各种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争取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面貌得到改善。

(二)要着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不断扩大城区文化阵地建设范围,完善现有阵地的管理,加速滇红园广场建设力度,为城镇居民提供舒适、多能的文化活动场所。要加大乡镇文化站建设,已经建立文化站的乡镇要充分发挥文化服务的作用,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大餐。对于现在没有建盖文化站、文化设施不够健全的乡镇,应加大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场所。村落文化也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网络阵地。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十分滞后,大部分村没有文化活动设施。要继续抓好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化中心户、书法协会等载体建设,推动村落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要着力壮大文化队伍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关键在人,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文化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要贯彻《决定》精神,推进农村文化进程。二是要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三是要稳定人才队伍,珍惜现有人才资源,努力营造优秀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四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用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强化岗位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努力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要通过竞争上岗,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宣传文化队伍,努力实现人才队伍的优化配置。

(四)要着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一要发挥茶文化创作基地的作用,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多出好作品。文艺创作要确定好的领头人,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对出成果的作者,给予表彰奖励。二要广泛开展文化阵地活动。大力实施“知识工程”,建设好县级图书馆。同时,要深入乡村抓好乡镇图书室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博物馆、电影管理站、茶文化艺术团、乡镇文化站要运用多种文化手段,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传播经济、科学、文化知识,为广大农民服务。三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广电及网络部门要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扩大宣传舆论覆盖面。

(五)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力度。凤庆鲁史古镇是滇西茶马古道繁荣的记录和象征,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古镇保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要加大对凤庆洛党石洞寺、鲁史古镇、新华乡、诗礼乡、郭大寨乡、三岔河镇、营盘镇、腰街乡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力度,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要保护原貌、体现原貌特色。在保护和开发中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发掘文化渊源。

(六)要着力探索农村文化发展新机制。要把文化机制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委、政府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作为党政年度考核和任期责任制的内容。文化市场管理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对精神产品的调控,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强对演出娱乐、音像出版、网吧等文化市场整治和管理力度,确保用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Ⅳ 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艺术

一、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和扶持民间工艺的发展
民间艺术的发展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作为地方政府,要想促进其发展,必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其发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于民间工艺品的研究和生产要大力支持,给予多种名誉上的奖励,比如可以通过设立开发奖、市场开拓奖、理论研究奖、组织奖等进行引导,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培养国家级的大师,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进而促进民间工艺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
通过打造民间工艺亮点产业,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全国乃至世界接轨,通过实践,有效的战略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业务优势和环境机会,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地域民间工艺的特殊优势已经开始凸现,它的内在文化动力是最具爆发的生产力,因此,要深入生产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生产性保护,将文化资源转为经济资源,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另一方面,作为我国要立足“原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性保护,在保护中必须维护民间工艺资源“整体性”特征,基于其中的诸多要素存在于相互联系、作用、制约和促进的复杂关系链中,所以要全方位协调好产业集群的整体区位,引导好民间工艺资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产业属于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的范畴,而软实力要以硬实力为基础。它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抓住重点文化资源项目的保护性再生产,即是抓住了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而带动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耍创新思维更新观念。在破与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通过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产业集群,真正把我国民间工艺资源潜力变成产业优势,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的互推互动,培育市场,激活消费,实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政府要整合各方资源,为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法规等支持平台。
二、加大我国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投入?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采取划拨专项资金进行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确保地方财政对我国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借鉴民间资本在其他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降低民间资本跨入门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民间工艺的效益是多方位的,不能只看到它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消除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不断完善优化地方民间工艺资源发展的决策,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产业、出效益的发展氛围。
三、从艺术的角度解决民间工艺品的质量问题
产品占领市场的首要要素是质量,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没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民间工艺品也不例外,而且,质量要求更为特殊,为此,一是民间工艺品必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其表现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变异。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比如剪纸在图案设计上可以表现世界古典神话图腾,以加强国际民族文化的认同交流,同时外销产品要考虑世界各地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
四、积极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要大力培育我国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不论哪种工艺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我国扬中竹编在艺术手法上,编制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在特色上做文章。或在刀工上有突破。或在造型上有特长,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
和流派,从而增加自己的艺术魅力。要以产品特色鲜明、基础条件较好、关联度大的民间工艺制作行业为重点,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我国民间工艺的特色企业。
要积极促进民间工艺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民间工艺产业区域布局,重点抓好民间工艺项目产业集群的开发创意建设。并以此为中心,进一步抓紧建好特色民间工艺产业传习所及保护传承示范基地。
要注重打造特色民间工艺产业品牌。一方面,要加强网路资源共享及与媒体的合作宣传。进一步加大外延推介力度,建立专业化的科研信息机构。联合组建一批民间工艺产业教研基地。共同开发一批核心品牌项目。另一方面,要整合民间工艺精品资源,增强创新力和辐射力。可以通过专家的评价、大赛的评奖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同时对民间工艺家创造的品牌要注册商标,要申请专利,专利是走向世界的敲门砖。既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产品。避免抄袭,又要学会用专利打开国际市场。
五、加强民间工艺产品的生产管理?民间工艺品的生产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准要求高于一般企业。因为工艺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既要懂艺术,又要懂市场。否则只懂市场,企业难以创新发展,只懂工艺艺术容易走入“象牙塔”。现在大多数厂长,虽对市场有所了解,但文化品位有限,所以很难开发出高品位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工艺品。因而生产企业非常需要一些既懂市场、又精艺术的人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其次是要打破家庭作坊式生产,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多数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都是一些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生产厂家,缺少产业化管理,规模小,艺术人才单打独斗。形不成技术优势。面对当今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产品必须提高艺术品位。然而,目前的家庭作坊,足不出户,观念陈旧,保守的传艺思想,使他们只能重复过去,难以吸收到新东西,立足点低,进步困难,所以发展工艺品产业,必须走开放式发展路子,艺术与市场的研究至少需要两人以上的人才,互相切磋,所以企业要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集中人才进行开发。
六、坚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现在的民间工艺品市场正从低谷中走向回升,其表现是:高档产品的出现和价格的回升。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品市场已从前几年的成本销售,转向为高档次文化精品的走俏,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意识,加大技术、人才投入,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重复抄袭。
民间工艺品多用于馈赠。由于它大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属自产自销产品,所以消费也均在本地区,是过年过节、婚庆喜宴、庆典之日的一种增加喜庆氛围的装饰性手工艺品,由于当地的交通不便,市场局限,几乎所有的手工艺品在很少的范围内流通,其数量很少,有些则属季节性销售,如我国丹徒挑花女红制品,多在农闲季节制作,为贴补家用销售,这种经济营销模式,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已无用武之地。所以民间工艺品未来的出路在于走进都市生活,走向正在兴起的现代经济大市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间工艺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剪纸已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看好,开发国际市场是它今后的又一发展出路。
民间工艺品市场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培育市场要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民间工艺品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然而。现在的消费者,仅仅是个人喜欢,谈不上欣赏,所以导致消费市场混乱。可见,民间工艺品要走进千家万户,需要抓好大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和培训,
比如说,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点评、具有艺术欣赏的广告宣传、艺术培训班等,更重要的是要在民间艺术产品的推介销售中,让全社会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使其得以扶持和弘扬。
七、大力培育民间工艺人才?几年来,通过在全国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也再一次证明,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所规定的保护措施中,重中之重强调的保护措施依然是为艺术遗产“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求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所有民间艺术遗产的保护都是以传承人带徒传艺活动的保护为核心的。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民间艺术后备人才是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保护。应该全面地搜集本地民间艺人的资料,建立人才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如定期举行民间工艺活动或相关的竞赛,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传人应给予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点保护,政府或企业可设立类似“工艺创作设计室”的专门机构,集中地方上优秀艺人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给民间工艺企业或家庭作坊予以经费补贴并提供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能制作出顶尖的民间工艺精品。
当然,如果仅靠家庭传承这种方式培养人才来留住我们民间工艺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传统民问工艺的境遇,我们倡导弘扬、发掘传统民间工艺艺术,并在院校艺术教育中渗入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知识培训。建议对未成年人加强民间传统工艺文化教育,尤其要在学校、少年宫和青少年艺术教育机构中增设民俗文化、民间工艺选修课,举办民间工艺的讲座和组织民间工艺兴趣小组,一些民间工艺的专业性博物馆、陈列馆应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从中让他们了解本土优秀文化,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的道理。只有这样,民间工艺的传承才能具备不断拓展的空间,我们的民间工艺文化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发展。
综上所述,民间工艺现今将面临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国民间工艺在发展中的作用时不我待。我深信,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支撑和开拓创新时代精神引领的我国民间工艺,必将会在文化产业复兴的春天里首冠群芳,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Ⅳ 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软件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3、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地区应依附本地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符号,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品牌。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不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补短板、强弱项。为此亟须加快乡村文化建设,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这是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强农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观需要。

阅读全文

与农村艺术如何增加活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