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最佳答案检举 现代艺术
一、现代艺术的瓦解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腊、西亚)的西方艺术到19世纪后期,出现了转变的苗头,这个苗头进入20世纪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这就是西方的现代艺术。
可以把西方现代艺术看成是一座大厦。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组合而成,建造这所大厦的原理,是科学和理性。这是西方数百年来的思想文化核心,也是我们这里比较缺乏的东西,西方人凭借这些在技术和社会管理方面取得飞速进步;但也带来局限,是抑制生命的部分活力,比如男女相悦离不开自然的吸引力,如果只从职位、收入、门第角度考虑和计算,理性态度是有了,但感情会受影响。所以,在涉及人类情感和性灵的地方,不能只听科学的。
现代艺术的创作,与科学思想密不可分,结构主义与立体派,工业技术思想与未来派、风格派,机械制造形式与达达派的机械图纸绘画,弗洛伊德的释梦学说与超现实主义,还有以理性手法表达非理性的抽象表现主义,等等,都是科学和艺术联手的结果,人们把艺术创作看成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造物过程,这样,艺术家出图纸,工厂按照图纸生产艺术品,就成了合情合理的艺术创作程序,1960年后的美国就是这个样子。那时,许多艺术家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业与材料试验,发明新的合成材料,使用机械装置成为作品的动力系统,声光电磁成为新的艺术资源,下面几项艺术活动能说明当时的情况:
(1)光效应艺术(OPArt),这是一种基于光学知识的心理试验艺术,创作者通过精确校正的色彩和几何形制造出有动感的光色效果,代表艺术家是布里奇特·里列(Bridgei Riley)和瓦萨雷里(Vasa-relev)。
(2)极少艺术(nIlnlnlallsn1),突出特征是以工业方式生产艺术品,追求数学的精确性,代表人物是贾德(Donald Judd),作品通常是相同单元的重复。
(3)“动态雕塑”(Kinetic Art),有许多代表人物,如瑞士人廷古莱(Jean Tit-ian),制作了变体绘画机器,为首届巴黎双年展制作了一台“有香味有声音的变体汽车”;莱里(Len Iye)制作了有微妙平衡的活动雕塑,等等。
(4)灯光雕塑(Lighi Ari)是雕塑的另一发展方向,其形式类似霓虹灯广告。代表人物是青年艺术家弗莱温(Dan Fla-vin)。
(5)1966年纽约军械库举办《艺术和工程》试验展览,展出许多高科技手段设计的艺术品,并由此带动艺术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紧密合作。随后成立的’艺术和技术试验”组织,有3000人参加。
还有更多的类似活动,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形成风潮。如纽约现代美术馆有“机械”展,惠特尼美术馆有“光”展,伦敦有机械“动力”艺术展,洛杉矾有“工业”展,等等。科技力量由介人艺术发展到支配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在借助科学力量创造新成果的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下面这些艺术家是1960年代艺术与工业结合的代表:
(1)色面抽象画家纽曼(Barnetr-man),以近乎不断重复的方式,制作单一色块。
(2)金属雕刻家大卫·史密斯(David SITiith,1906~65),早年在军事坦克工厂做焊接工人,后来就发展出一种钢雕刻,这种雕刻提供给观众的是它的没有实际功能的机械性品质。
(3)行动艺术与色百抽象结合的画家弗兰肯塔拉(Ftankenthaler,1928-)对抽象表现主义资源的再利用,把艺术变成某种物理信息的表达.(4)黑条画家吏泰拉(Frank:tLixlla,1936-),使用铜和铝探讨不同形状的画布造里,以矩形和棱形为多,创作大、规模的色快分割作品。
二、现代艺术的性质有学者把西方美术的历史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前现代一现代…后现代。这个分期法中,一切艺术都是围绕着“现代”来确定其时段的,“现代”成了划分历史的坐标,这个分期法狠简单,也容易记,我们不妨惜来一用。
旅美日本文学理论家洒井直木(NaOki SakiIJi)在一篇谈日本后现代文化的文章中说:"前现代一现代一后现代的序列暗示了一种时间顺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秩序从来都是同现代世界的地缘政治构造结合在一起的,现在众所周知的是。这种秩序基本上是十九世纪的历史框架,人们通过这个框架来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种族在这个系统里的位置."历吏阶段的划分不是纯然时间性的,而是和空间纠葛在一起的。这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地域可能分别处在不同的文明阶段;比如同处19世纪,中国是封建帝制国家,而西方早已进入资本主义,因此,有人说凡是当代出现的艺术都是当代艺术:是不对的,现在我们国家展览会中出现的许多美术作品就不具有当代艺术的特征,甚至不具有现代艺术的特征,这正是东西方地域差别的结果。
无论是“前现代”还是“后现代”,都是与“现代”进行比较后才可能产生的看法,弄清什么是“现代”,是进行这种比较的前提。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体察“现代艺术”发生转变的原因。
一种是风格和形式的角度,这是一种数量的概念。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计算出西方现代主义阶段创造的视觉形式和风格的数量,这个数量很多,以倍数超出已往任何时代,也是中国已有美术形式和风格的总和也无法比拟的数量。
另一种是价值的角度,所谓价值,是断什么好,什么不好的标准,价值是质的概念,关系重大。不同价值观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比如,用明清文人的价值观看今天的中国画,就会认为今不如昔。
从数量角度看现代艺术,我们会发现西方艺术家们在短短半个多世纪里,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精神,实践了艺术形式(架上艺术)变革的各种可能性,乃至没给后人留下多少有待探索的空间。革命已经成功,同志无须努力,后来的艺术家只好另辟踝径。
从价值角度看现代艺术,我们会发现它基本上属于精英文化范畴,能坚守高雅艺术的节操,不屑于与凡俗为伍,这种观念就其本性来说,是历史上贵族文化的衍生物,但社会变化了,精神贵族们失去了世袭领地,也只好去尘世中摸爬滚打。
具体说,现代艺术的价值观表现在下列凡个方面:
(1)追求纯粹。现代艺术追求视觉产品的纯粹性,在创作中只考虑形式要素,忽略其他因素,如历史、宗教,文学等内容的介人,因而促成抽象艺术的发展。一般说,追求纯粹是精英化和专家化的思想,有局限性,等于画地为牢。
(2)提倡原创,这是把体育竞技的标准用到艺术上,把艺术创作看成是艺术史上的破纪录竞争,但体育是优胜劣汰,艺术可不是这样,艺术的发展不是进步,是改变。比如不能因为有了毕加索就说伦勃朗差。
(3)引形式至上,重视形式不是现代艺术特有的习性,古典艺术也非常讲究形式感,但古典艺术的形式服从内容表现,或者说,形式隐藏在形象的后边,而现代艺术是为形式而形式,赋予形式以独立价值和功能。
(4)叫自我中心。现代艺术家多闭门造车,表现自我,不考虑观众,还经常通过怪异行为和奇装异服而显示与众不同,因而作品也十分个人化,不容易理解,也因此帮助美术批评家获得了解释此类作品的特权。
(5)整体单调。这是指在现代艺术流行时期,一切非现代的作品,如传统写实手法的、有民族地域特征的、非发达国家的作品,均被排斥,弄得全球艺术家都要使用“跨国界语言”,因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全球性艺术语言贫乏症。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我们就能理解,有反对它的力量出现,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后现代艺术的出现反对现代艺术的力量是在1960年代未出现的。
就在科技强权席卷一切,精英化,纯粹化的艺术山穷水尽的时候,新的艺术活动出现了,这些活动与当时的潮流是那么不同,竟然使西方艺术峰回路转,另开局面。下面就是当时新出现的几项艺术活动:
(1)大地艺术(LandArt或Earth Art),可以看成是室内装置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亨治圆形石柱,而美洲的广阔土地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以沙漠、高山和草原为原始材料,修整出或附加上巨大的几何形式,是大地艺术的早期特色。最有名的作品是罗怕特·斯迈森(Robert Smithson)的《螺旋形防波堤》,这个堤坝宽15英尺,观众可以沿着堤坝走几圈,除此而外没有任何实用功能。
(2)装置艺术(InstallatiOn),是一种由非艺木材料构成。可在室内短暂陈列的立体展品,其中极少部分也会被博物馆收藏,它是一种布置展品的方法而非艺术特色或风格,所以它可以为许多艺术流派服务。最初的装置由弃置传统雕塑材料而来,其主要定义是:“(1)它们是装配起来的,而不是画。描、塑或雕出来的;(2)它们的全部或部分组成要素,是预先形成的天然或人造材料、物体或碎片,而不打算用艺术材料”。早期装置艺术的代表是德国的达达艺术家施威特(Kllrt schw-Itter),他在1920年代用各种材料将自己的住宅堆满。
(3)身体艺术(BodV art),是创作者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艺术表达的材料,并结合绘画、摄影、录像或其他现场记录手段。形成的一种非戏剧化的表演艺术,“非戏剧化”是指无虚构、表演和做作成分。如勒瓦(Barry Le Va)的作品就是在相隔十几米的两堵墙之间跑来跑去,直到累倒为止。另一位维托·阿康西(Vito Acconci)曾经是个诗人,心理上有受虐倾向,比如他努力去咬自己身体上能咬到的部位,不咬出痕迹不罢休,还在公开场合手淫,并且架上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出去,迫使公众成为“窥淫”者,试图以此冲破社会禁忌,还有一位是克里斯·怕登(Chris Burden),这个人更是受虐狂,代表作《5天囚禁》是连续5天将自己关在一个铁箱子里;另一名作《枪击》是让他的朋友在匕英尺外向他的左臂开枪,这种惊世骇俗手法,使他立刻获得了世界声誉。
(4)概念艺术(ConceptuaI Art),来源于1920年代早期的达达艺术,认为艺术没什么神圣和持久的价值,它的本质是思想或者概念,物理形态的具体作品并不重要,所以也叫思想艺术(Ideaart),后物体艺术(Post Object art)或无物体艺术(De-materialized art),用来记录思想的文字材料,或者对一个事件的照相实录,是概念艺术的常见形态。概念主义艺术家探询艺术与思想或者艺术与知识的关系,这种探询的终点是文字的、数学的或美学与哲学的,从道理上说,这种作品实际上不是用来观赏的,传统的展出形式不适用。但既要展示内在思想又要避免外在形式,仍是长久的难题,那些被看成是观念艺术的作品,多是在美术馆和其他公众场合展出一些临时性的装置,例如随便堆放一些木头、砖块或其他杂物,有一个例子是在美术馆中展出一个巨大的鸟笼,里边有些活的鸟和其他物品,另有一个概念艺术团体则是一些从事随笔写作的人。代表人物有约瑟夫·库苏斯(Joseph Kosuth)、迈尔·波施纳(MeI Bochner)和汉纳·道波温(Hanne DarbOven)等人。
(5)过程艺术(Process art),认为艺术的制作过程比事先的构思重要,体验时间流逝胜于观看静止和持久的物体,力图表达瞬间即逝的短暂存在,此种艺术多使用易于体现时间变化的软性材料,最初的来源是波洛克和德库宁在创作中随意滴溅颜料的偶然性,创作过程多是作者对展出材料的任意改变。代表人物是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他的一件作品是在展厅里堆放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混杂材料。他每天去改变这些材料的放置状态,到展览结束时就将这些东西收起来扔掉。
有了上面一些活动,此后的西方艺术就出现两种相反的发展趋势,一种是纯艺术,就是让艺术保持独立品性,以区别其池事物。在纯艺术里,什么是绘画,什么是雕塑,有着明确的质的界定,另一种趋势则是混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尤其是混淆艺术与生活的区别。前一种艺术的所谓“纯”,恰好是后一种艺术所竭力排斥的东西。而排斥的理由则是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启发创造性,人为地划分艺术范围是对刨造力的束缚,只有当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时,艺术的创造力才能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的艺术思想传播迅速,到川的年前后,美国的艺术杂志中就不再是满篇塑胶钢和几何型了,天然材料,行动的过程,环境和观众的介人,语义解析,摄影实录,逐渐成为艺术传媒的主要报道内容。至此,现人艺术的观念、方法和形式有了重大改变,人们说的后现代艺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下过,艺术吏的更迭不是军事交接。下会形成截然两端的局面,所谓新与旧,尾声与开场,往往同时存在,只是论述者为了叙述方便,习惯将纠缠在一起的事实分开来说,囚此,我们常会看到学者们对许多所谓流派运动的开端有众多说法,本文论述后现代艺术,因为要刻意寻找时间推移的秩序,就无法同时兼顾空间的划分,这是要请读者注意的。
促成西方现代艺术在1960年代未转变形态的原因很多,通常认为与下列社会背景有关:
(1)美国在越战的失败,导致反对战争的情绪增长,再加上冷成格局下的国际环境,陵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不抱有大多希望,并进一步开始蔑视已有的人类生活准贝1。在文化领域出现反主流和否定永恒价值的倾向。
(2)工业发展的副咋用。工业的进步曾给人类社会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环境污染,能源紧缺,有毒废料,核武器危险,陵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叉带来了新的问题,人们开始清醒地看待工业进步的利弊得失,对科学方法产生了怀疑。
(3)社会问题突出,丰富的物质生活解决不了精神的问题,战后“垮掉的一代”出现。1968年,欧洲和美国都出现了学生运动热潮。
(4)新思想的出现。欧洲j午多哲学家们对当代文化提出了新看法,从而对艺术界产生影响,这些哲学家包括罗兰巴特、福科、德里达、拉康,利奥塔等人,他们对已有的社会抖学理论提出吠疑,关任多种文化形态,引导人们怀疑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和终极判断,在艺术领域则是重新肯定具象的价值,从而导致对追求形而上的现代艺术的脱离。
除了上述外在因素,过分理性儿和科技化是促使艺术方向发生转变的内在原因。需知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自然生态一样,既变化万端又相互平衡,如果其中某仲囚幸过分发展,就会有相反的力量来克服它。如果科学对艺术干预大多,就会有反科学的力量出现。
四、后现代艺术的价值观198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中心,后现代艺术已经风起云涌,成为新的世界性的艺术潮流。综合地看这些艺术现象,可以明显感知新的价值现在成长,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求纯粹,当代艺术不局限于视觉形式,语言文字、音乐戏剧、大众传媒。数码影降、声光电化,只要能传达特定信息,就无所不用,绘画超越平面限制,雕塑结台风景和建筑,展出场地也不局限在画廊扣博物馆,在当代西方,所谓视觉艺术已经与其他门类艺术难分准解。
(2)善侍传统。人类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弃之如蔑很可惜,当代艺术家不反对传统,而是利用过去以更新自我。在时间和环境改变后,旧符号可能产生新意义,分冰的“天书”,蔡国强的“草船惜箭”。都是这样。
(3)非个人化,在艺术之上,除了19世纪后期到J)世纪中期这段时间,“个人表现”都不是创炸的主要目标,后现代艺术强调社会功能,使艺术走出象牙塔,贴近大众生活,艺术家以天下任为己任,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再是特立浊行的另类人物。
(4)多种标准,“多元”是当代艺术的核心观念,虽然国际上仍有主流艺术趋势的存在,但却不再用统一的标准判断优劣,比如承认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艺术的价值,女性艺术、土着艺术,非发达国家艺术受到重视,等等。但也因此出现繁杂混乱的局面,难以系统化。
综合以上的论述,也许我们可以对后现代艺术有个粗浅的认识:它起源于对现代艺术的反叛,发展出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新方法,观念的更迭,技术的转换,以及它所代表的公众意识、多元价值观和自由创造精神,体现了西方当代文化中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地域,文化和体制的不同,中国美术界还不能在短时期内以整体面貌融入这一全球范围的艺术运动,但这并不妨碍新艺术因素的增长,也不妨碍我们从常识的角度去获得西方当代艺术的知识。
五、杜尚的启发在涉及西方后现代艺术的话题时,不能不提到法国画家杜尚(MarceI Du-champ)调池被人们描述成西方后现代艺术之父,理解他的艺术和生活,对理解西方后现代艺术的诸多奇妙现象大有帮助,但理解杜尚是个难题)因为他的作品与生活都与常人相去太远;难以合理解释。
虽然杜尚的艺术实践止于1930年代。而且在1968年去世,但他旱期的短暂艺术活动却在后来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力。1913年他完成了第一件现成品艺术《自行车轮》表达对传统作品中注重结构的轻视。并暗示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观念而非制作技巧。《巧克力研磨机八号》差不多是杜尚最后一件架上作品,是对学院派油画的嘲弄。1915年后杜尚定居纽约, 1917年完成《泉》是一只小便器;另一件作品是L.II.O.O.Q,(1919),是给印刷品《蒙娜丽莎》添上小胡子。杜尚最重要的作品是《大玻璃》又名《新娘被她的汉子剥得精光》,该作品从1915年开始制作,至1923年仍未完成。192O年后,杜尚对光学和电影的兴趣与日俱增,川年代后他又将兴趣转到国际象棋上。
杜尚最重要的贡献是“现成品”艺术。虽然从世俗的角度看,把现成的工业产品或是其他物品摆到美术展览会上是荒诞不经的,但事实上这却改变了人类对艺术乃至对世界的整个看法,人们开始质疑传统价值观念和艺术创作模式的必要性,至少。在西方后现代艺术中,“现成品”的影响无处不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人们以启发:
(1)形式与美都不重要。自古以来,艺术家以创造美的形式为天职,并赋予此类工作以崇高的地位和价值。但杜尚认为美并不存在,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人也没什么特别崇高的地方,他告诉人们,普通物品与艺术品没什么区别,果艺术是美的;那普通物品也是美的,如果普通物品不美,那艺术也好不到哪儿去,所谓艺术的审美价值只不过是人们的成见而已。他把那个“小便池”送进展览会,对打破这个成见起了很大作用。
(2)环境和时间比作品更重要,变现成品为艺术品的决定因素是环境和时间。与作品本身无关。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东西乃至行为都可以是艺术;也可以反过来说,当条件改变时,任何东西乃至行为都可以不是艺术,按中国话说,就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由于环境和时间永远在流动扣变化中,所以文艺复兴的经典“蒙娜丽莎”到了20世纪,就可以被画上小胡于,成为笑料;囱行车轮和凳子放进美术馆里,就等于结构主义的雕塑。
(3)引艺术回到自发和天然的状态,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是自发和天然的,无须专门训练,更没有艺术家和非艺术家之别。但后来就有了分工,艺术成了一项专门的工作,也因此有了专门的关于艺术的标准。显然,这种分工和标准是以往制度的产物。有碍于健全的人性发展。如果在社会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仍然把这些已有的标准当成至高无上的法则要人们遵守,就太不合理,“现成品艺术”就是完全不把已有的艺术标准乃至文化尺度放在眼里,以一种看似搞笑而实际上相当深刻的思想,嘲笑了人类在文化领域的拘谨和匠气,从而呼唤一个新的富有自由创造精神的时代的到来。
(4)叫取消技术的限制,人们久已习惯将艺术创作看成是一种专门的技术操作这程,所以才有美术学院和专业画家,“现成品”艺术却与作者的个人技术无关,它只需要一种选择的眼光,而选择是一种思考过程,与物质产品的制作技术毫无关系。杜尚在这里告诉人们,艺术的价值在于思想。有思想,任何物质产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品。这种将艺术等同于思想的做法,客观上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学科,暗含了艺术与艺术史即将终结的理论判断。
美国画家德库宁(De Koonig)说:“杜尚一个人发起了一场运动一一这是一个真正的现代运动,其中暗示了一切:每个艺术家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灵感”,以似乎是随手拈出的“现成品”,轻松地扭转了西方艺术发展的方向,是杜尚留给后人的先驱者形象。杜尚之后,反对一切既定的艺术模式和评判标准,以毫无挂碍的自由精神为艺术创作目标,成了西方艺术界的共识。
后现代艺术的特征或趋势
尽管不同门类的艺术在其后现代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某些一般的特征或趋势。
1.虚拟性
由于“所指”也处于“标记”的领域,社会现实也是由符号解释构成的,不存在符号解释之外的赤裸裸的事实,艺术生产因此就具有现实生产的意义。在后现代社会,艺术不再是现实的反映;相反,现实是由艺术构成的,现实成了一种虚拟的、构造出来的实在。图像或影像制作,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后现代现实的生产方式。我们可以在威尔什(W.Welsch)和鲍德里亚(J.Baudrillard)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2.事件性
由于取消了永恒的本质,一切偶发的事件自身就具有意义。后现代行为艺术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重复性,用令人震惊的现场效果,瓦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理性秩序。阿多诺(T.Adonor)和利奥塔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3.观念性
现代艺术的自律观念遭到了颠覆,艺术单凭自身不足以构成艺术,艺术总是“关于什么”的艺术,有关艺术的理论解释也参与艺术的构成之中,艺术越来越接近哲学,成为一种思想观念。丹托(A. Danto)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4.拼贴性
后现代的艺术也被认为是后历史的(post-historical)艺术。在后现代艺术界中,将以往出现的各种艺术联系起来的时间脉络已经失效,艺术的历史没有了“时间之箭”。艺术不再古今之分、内外之别,一切曾经出现过的艺术都可以成为后现代艺术家挪用和拼贴的对象,后现代艺术也因此不再要求独创性。舒斯特曼(R.Shusterman)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5.流行性
后现代艺术不再追求永恒的价值,同时反对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区别,这就使得艺术像消费社会的商品一样,具有时尚、流行等特征。艺术界中流行的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风格的改头换面,但不管何种改头换面的风格都不可能在艺术界中占有持久的位置。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 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 (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 (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Ⅱ 后现代主义是怎样的一种艺术风格
后现代艺术的阐述 -----朱雨泽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于80,90年代流行欧美,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是法国的1968年的“五月风暴”。当今后现代主义对哲学,艺术,文化,医学以至于建筑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要旨在于摒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摒弃表明其拒绝现代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拒绝现代艺术形式限定原则与意识形态倾向,其实质是超越主观表现主义,尊贵自然回归自然。
后哲学(after philosophy)于上世纪80年代渐成体系,其主张是反对主客二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构筑物我交融的地球村。他们所讲的人与世界合一,物我交融之思想是经历了西方千年传统的主客关系式的洗礼之后的超越。显然后哲学的理论体系支持了后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突破一切禁忌和界限,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其基本思想。这也是其对现代艺术进行批判的一个出发点,其不满现代艺术对形式,体系,观念等的束缚,不愿艺术创作和创新停滞不前,这也就是后现代艺术所说的“不确定性”。也体现了后现代艺术颠覆传统无止境之精神,表现了艺术对于颠覆旧的文化所表现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后现代艺术否定传统艺术之目的不是不要艺术,而是在寻求没有任何限制的新艺术和大自由,是先解构而后再建构的过程。
后现代艺术不是一个风格概念,可以说是对现代艺术的超越,因为它的哲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寻找某种不可表现的事物的感觉进而显现不可见物,用哲学的语言来探索艺术(寻觅不在场),先解构与再建构。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而杜尚是后现代艺术的开创人。波洛克是后现代艺术的启蒙人。波洛克将艺术引回到自发与天然的状态,的确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是自发和天真自然的,无须专门训练,根本没有艺术家职业之分,艺术成为专业工作之后也就有了关于艺术的标准,如中国画有古典的“六法”,徐悲鸿搞的“新七法”等等。显然这种分工和标准是桎梏,有碍于健全的人性发展的。如今在社会条件改变了的情况下,还把这些固定的标准当成至高无上的法则要人们遵从,明显是不合理的。杜尚给后人最大的启示是以一种看似搞笑的而实际上有相当深刻的思想,他嘲笑了人们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拘谨和匠气,从而呼唤一个新的富有自由创作精神的时代之到来。杜尚暗示人们,艺术的价值在于思想,有思想,任何物质产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品,这种将艺术创造提升到哲学层面的思考客观上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学科,暗含了艺术与艺术史即将终结的理论判断。国内最近也有人大喊艺术已经死亡了。但是我认为人类的艺术智慧远没有终结,否定旧的必然要创建新的,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追求。
上世纪中末期的过程艺术(process art),对现代艺术向后现代艺术过度产生着重大影响。最初是来源于波洛克和德库宁在创作中随意的滴溅泼洒颜料的偶然性,虽然是技法上的突破但在艺术理念上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过程艺术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比事先的构思重要,体验时间流逝胜于观看静止和持久的物体,力图表达瞬间即逝的短暂的存在(being),过程艺术多使用易于体现时间变化的软性颜料。波洛克在中晚期艺术创作时就使用中国产的墨加蛋清创作了许多作品。
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ion)作为一种思潮,兴于法国和北欧而盛于美国,这种思潮是在结构主义思潮发展过程中繁衍出来的。德里达是后结构主义的主要人物,他攻击的目标就是结构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由于“逻各斯”一词既有“语言”又有“思想”的含义,西方传统哲学认为思想与语言是一致的。德里达则反对语言与思想的一致性,他提出“解构”这一哲学术语。解构(Deconstruction)一词有解析,分解,瓦解,消失的意思,通过解构来破坏结构主义的自足圆满的体系,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整体世界,因此我国也有将后结构主义译成解构主义的。“去分化”是后结构主义的重要贡献,它反对现代主义和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分立。后结构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能指与所指,肉体与灵魂,现象与本质,在场与不在场之间不存在分化与对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传统与现代主义思维中二元分化思维。后结构主义的“去分化”就是超越自我的一种途径,这与禅学的论述与探索是不某而合的。
纵观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我们发现哲学的审美价值与理念产生了根本变化。美是存在于“在场”还是存在于“不在场”的几个世纪争议渐有共识。一个能超越在场,富于想象力和幻想希望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更能传神,更崇高。希望不是空想,希望总是试图把尚未现实的东西,未显现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把隐性的存在显现为存在,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后现代艺术家的劳作与追求。艺术家的诗意境界不要求现实的回应,其创作为艺术和视觉审美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意味着冲破界限,意味着从既定的现实框架中挣扎出来,希望是痛苦与幸福,黑暗与光明的转换,要实现这种转换必须要付出血淋淋的代价。
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念和书籍等进入中国才10年,作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文化思潮,我们应对其有全面的认识和分析研究,不应再像对待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那样,采用简单化的方法来处理这样一场异常复杂而深刻的思想运动。在中国85思潮之后,国人才刚刚知道现代艺术,还没完全明白现代艺术,又接踵而来了后现代艺术,显然在学术界对后现代和现代性的纷争才刚开幕,远未有展开。事实上,就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思想给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失误已经敲响了警钟。半个世纪以来,主客二分哲学主导了我们几代人,对国家和民族发展起到的背反作用也是有识之士皆有所见的。后现代主义的超越主客二分的思想其实也恰恰是我们道学的思想和禅学的境界,这一点当代欧美的哲学家们是承认的,这也许是暗合也许是轮回。
Ⅲ 后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的比较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
现代主义或现代派运动一词现在被固定作为一种国际倾向的综合名称,这种国际倾向出现于19世纪末期西方的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建筑和其他艺术领域,后来影响到20世纪大多数艺术的特征。
一般认为这种倾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或战后不久达到了顶峰,至于它是否仍存在或者是否已经开始了一个随后的风格的时代,则仍不能肯定。
因此,F·克莫德(FrankKermode)提出了“对现代主义两个阶段之间有益的粗略区分”,即古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前者是早期的发展,后者则是超现实主义的和后超现实主义的发展。
其他一些人,特别是在美国,例如I·哈桑(IhabHassan),L·非德勒(LeslieFiedler)等,则主张有一种鲜明的区别,一种新的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一种合唱式的、综合的乡村艺术,即“后文化”时代的产物,在这里它强调从任意艺术、反艺术、反文学、自我破坏艺术和新小说等方面来论述艺术的发展。
七十年代后期,兴起于欧洲思想界的利奥塔德——哈伯马斯(注*)之争使这场局限于北美文化艺术界的讨论带有了哲学思辩的色彩。
Ⅳ 艺术概论中,艺术的局限性
第一,“现代艺术”是西方20世纪以来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面貌的现代艺术,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并且形成了许多艺术流派,一个时期以某种艺术流派为主导。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等等。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其中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共同的艺术标准和过分的个性化,在艺术上也就良莠不齐,有的脱离公众,走向极端。
第二,在各国的现代化过程中,都出现与自身社会发展特征相关的、具有自己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在内容上反映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现代精神。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上的先行,西方“现代艺术”对全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的艺术就是西方的翻版。中国的艺术在20世纪的百年发展中,就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上的“现代性”。
“当代艺术”
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
Ⅳ 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
对一个东西产生误解和偏见的一大特征,就是乱用术语。尤其带有“后”字的术语经常被用作武器。当你给一个“不后”的东西上打了一个“后”字戳时,已经表示要跟它们保持距离了。
后现代主义和毕加索是没有关系的,这中间有非常清晰的界限。
现代主义美学体现在视觉艺术上有一些特征——注意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和此前的美术流派有传承的——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有几点,一是为艺术而艺术(l'art pour l'art)的目的纯洁性,二是原创性(originality),三是作者权威(authenticity),另外还有在媒材上的特异性,比如通常使用架上绘画的形式。
毕加索属于毫无疑问的现代主义画家。
后现代主义美学,和所有“后现代XXX”一样,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后现代者对以上特性进行逐一反对,是艺术史上一次“跃进”。也就是说,如果毕加索用油彩、麻布做的画已经让你反感⋯⋯后面那些便池、动物尸体、镶着宝石的笤帚会更让你困惑。
为什么要絮叨这么多名词呢?因为这跟偏见有关,我希望首先扫除概念上的误差。而审美障碍几乎百分之百是偏见的问题,暴露出对美的一种一厢情愿的狭隘认识——谁说画画得把东西画成让你认得出来?任何一个还在喘气的人,都应该不断去修正、充实对美的定义。这种充实是孩子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很多人成年后就停止了,非常可惜。
从提香到伦布朗到毕加索,人类一直在充实美。这几位画家都会画人,人的外形没有变,但他们看到的、想画的人却变了。提香给我们一具丰盈的肉体⋯⋯伦布朗捕捉到光和时间在人身上留下的细微痕迹⋯⋯到了毕加索这里,表现具象的人体已经不是他的任务,他关心的是画出人在某一刻爆发的奇异情感,要捕捉此前的画家不曾捕捉到的东西。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一种足够开放的、不随意拉黑的心态去迎接。应该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Ⅵ 什么是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后现代艺术是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衍生出的区别于当代和现代艺术的一种新艺术。其要旨在于摒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摒弃表明其拒绝现代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拒绝现代艺术形式限定原则与意识形态倾向,其实质是超越主观表现主义,尊重自然回归自然。 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突破一切禁忌和界限,追求自由的精神是其基本思想。这也是其对现代艺术进行批判的一个出发点,其不满现代艺术对形式、体系、观念的束缚,不愿艺术创作和创新停滞不前。后现代艺术所显现的“不确定性”,体现了后现代艺术颠覆传统无止境的精神,表现了艺术对于颠覆旧的文化所表现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后现代艺术否定传统艺术之目的不是不要艺术,而是在寻求没有任何限制的新艺术和大自由,是先解构而后再建构的过程。 后现代艺术不是一个风格概念,可以说是对现代艺术的超越,因为它的哲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后现代艺术的特点概括总结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趋势)
1.自由性
后现代艺术因为突破了原有艺术的所有束缚和一切禁忌,追求返璞归真、超越自然,体现艺术创作的无限自由和不断创新。
2.虚拟性
由于“所指”也处于“标记”的领域,社会现实也是由符号解释构成的,不存在符号解释之外的赤裸裸的事实,艺术生产因此就具有现实生产的意义。在后现代社会,艺术不再是现实的反映;相反,现实是由艺术构成的,现实成了一种虚拟的、构造出来的实在。图 像或影像制作,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后现代现实的生产方式。我们可以在威尔什(W.Welsch)和鲍德里亚 (J.Baudrillard)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3.事件性
由于取消了永恒的本质,一切偶发的事件自身就具有意义。后现代行为艺术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重复性,用令人震惊的现场效果,瓦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理性秩序。阿多诺(T.Adonor)和利奥塔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4.观念性
现代艺术的自律观念遭到了颠覆,艺术单凭自身不足以构成艺术,艺术总是“关于什么”的艺术,有关艺术的理论解释也参与艺术的构成之中,艺术越来越接近哲学,成为一种思想观念。丹托(A.Danto)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5.拼贴性
后现代的艺术也被认为是后历史的(post-historical)艺术。在后现代艺术界中, 将以往出现的各种艺术联系起来的时间脉络已经失效,艺术的历史没有了“时间之箭”。艺术不再古今之分、内外之别,一切曾经出现过的艺术都可以成为后现代艺 术家挪用和拼贴的对象,后现代艺术也因此不再要求独创性。舒斯特曼(R.
Shusterman)的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6.流行性
后现代艺术不再追求永恒的价值,同时反对高雅与通俗、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区别,这就使得艺术像消费社会的商品一样,具有时尚、流行等特征。艺术界中流行的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风格的改头换面,但不管何种改头换面的风格都不可能在艺术界中占有持久的位置。
Ⅶ 该怎么看待现代艺术
艺术有二种,一种是当代艺术,一种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是伴随我们现在生活的种种艺术活动,这样的艺术有电影,有音乐会,也有油画、国画展览,更有时刻霎绕着我们日常作息的美化设计活动,从城市街桥、厅堂装修到服饰眼睛、食盘酒具、甚至眉梢的一抹青云。这些艺术活动总是动人而美丽,自古以来为大众喜爱。虽然人分贤愚,地有东西,众生悲欢不同,但是这种艺术,以崇高的激励、深沉的呼唤,温雅的抚慰和优美的显示构成文化。当代艺术将此种种艺术话动,以新的艺术形态、特别是“现代设计”和“公共传媒体系”(报刊、电视、网络)带给人们美好的生活。
而现代艺术,本来也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门类。但是它一出现,就模样怪异,甚至尖峭而丑陋,一反其他门类;使大家初看之下,满心不快、就更谈不上欣赏。
为什么?
这种名为“现人艺术”的事吻,实际上是隐藏在各种艺术之下的“艺术根本机能”。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在现实生活的大部分状况中,它都被覆盖在美丽的外表之下。于是,造成一种假象:艺术就是“美”,但是,美是什么?难道美就仅仅是让人悦目(耳)赏心吗?一经提问,“美”就不再仅仅是美丽的形式和外表。翻开前人的论述,无论是往古的先哲如孔子、柏拉图,还是晚近的思者如爱因斯坦、蔡元培,都将美归之为一种“完美”,完美近于善,或正是简括而至善。艺术是在科学之外,在思想之外,对于那种不可言传的境界的追求和表达。
“根本机能”犹如脏腑,一旦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任何人,包话作者本人,都会为之惊诧,为之惶恐。因此,许多天才的艺术大家也还愿意让“艺术根本机能”藏在内里,不表现于外形。外形依旧用悦耳之声,中看之形,借助美丽的形式影响世界。可是,现代化时代来临之后,美丽的形式包不住艺术了。在所有发达国家,现代艺已成为艺术主流,成为政府资助和个人收藏的主体,或为社会文化的标志,最重要的是成为每个现代公民的基本教养。
并不是人们喜爱现代艺术,而是它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它才是犹如心肝五脏,只中用,不中看。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完全可以厌恶现代艺术的这种或那种风格和方法、但是不能回避它。因为它最少有四个方面不容回避。
第一,现代艺术的基本性质是创造。就是说,现代艺术专门以创造、创新作为它的特征。这与中国经济要领事创造性地发展科学技术的思路一致。艺术和科学都需要创造精神,但是只是适合观众的创造,就象科学技术是合乎逻辑的创造。而现代艺术的创造旨在突破现有局限,是一种纯粹的创造。作者不创造不行。越是超常,越是奇特,其创造价值就越大。可是在局外的常人看来,真作品就奇巧古怪,不合常情。七十年代末以来,在西方现代艺术中流行后摩登。(Post-moden中文常译“后现代”)是针对在此之前极端理性原则的新的创意,更是怪诞而丰富,所含的创造实验依然。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行业,只有一种行业是专门练习和实验人的创造力的,有了这个,又可用在各行各业之中,这就是现代艺术。
第二,现代艺术侧重揭露罪恶,即使是社会主义社会,也还存在着犯罪和腐败现象,甚至有些已司空见惯,(如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更不用说其他社会。所以现代艺术一开始就充当社会的哈哈镜、显微镜和探视镜。它用奇异的形象反照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用常人不注意的角度和深度显现人间问题的原因;用常理不能体察的方式来展示宇宙和人生的内含。相对装饰、美化的艺术门类,现代艺术就显得丑陋肤浅,但是它揭露丑恶,最终却为引起人们的警醒。
然而,一般人就看不懂,也就不想看。那么,这就不得不涉及下面的二点。
第三,现代艺术是在刺激观众的自觉性,传统艺术常常把影响、感动观众作为最大的成功。电流、小说,根不能让他人为之掬一把热泪。在个人意识薄弱的时代,人们渴望被别人拯救,在精神上也愿意追随,崇拜天才的艺术家与他们的杰作,就象十几岁的少年追逐歌星。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步使每个人成为自觉而独立的人。他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事(选择),同时又敢于对之负责(责任)。在精神上他的判断力和感觉都不再那么轻易在受到感动,他要追问,他应该内心坚强。现代艺术就是为这样人准备的,是为艺术上的“成年人”所预备。现代艺术一般不给人一个现成的观念和意象,而给人半个,另外半个由各人自己从心里计升起。现代艺术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互相印证,在现代艺术中,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第四,现代艺术是直接诉诸人类的觉悟境界。单独地看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可能只是创造性地揭示某一个现象,以激起观众的自我反省。而现比艺术作为整体却不是某一个活性分子,而艺术现象只是艺术本性在单个时间、某个地方对某个问题变现。此次双年晨的题目就是“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展览很快会过去,作品也会渐渐被淡忘,而现代艺术的精神因此也就在这块地方,这一群人中孕藏,这种精神靠科学技术是达不到的,科技会让人分工更细而限制人的本性的完整,使人在职业化或中忽视性灵上的古渡沉钟。这种精神也是思想和宗教达不到的,思想和宗教先将人的精神转化为语言和教义,再在理性中执持为信念和信仰,使人内在微妙的悲欣无从清理。在人性的深处,包含着一股自由的清流,来自天尽头,又向永恒的寂静流去。无以诉说,无以把握,伏在每个人的心底,连传统和当代艺术的优美、雅致、悲悯和崇高的形式也不能到达那个地方,现代艺术却将人轻轻地(或重重地)推将去。
难道社会和文化的发达就意味着人人都欣赏“丑恶的艺术”,纵然它是有作用,有道理的吗?当然不是!对美好的追求是人性的趋向,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所以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永远并存
Ⅷ 后现代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摘要:本文阐述的后现代主义艺术与当代人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一种批判的眼光,论述了后现代主义作品虚伪及做作,表达出作者盼望一种回归自然的审美观念,正如卢梭所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变坏了."自然的总是美的.
关键词: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无序性,精神危机
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于摹仿,并且通过摹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从最早的原始壁画中,人类对大自然进行的最初的摹仿,并且我们可以把这一行动看成是美术的起源。如果说大自然本身代表着一种和谐与完美,那么美术的本质就是对和谐与完美的一种摹仿,我们的一切对美的追求与创新都包含在这样的摹仿中,因为对大自然本身进行的摹仿就是一种创新。
将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美术作品拿来与这个美术的起源进行相对照,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当代的美术发展已经远离了最初的目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许多支持后现代主义的人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革命和创新,其实则不然,这样的艺术发展是一种南辕北辙式的,导致的结果将是会产生畸形和荒诞的艺术作品,有人说这是风格问题,但是我认为不能将后现代主义看成是一种艺术风格,首先要形成某一种艺术风格,该艺术作品本身必须具有高度的有序性,我们可以把巴赫的音乐和莫扎特的音乐看成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是绝对不能把音符通过随机的排列组合形成的音乐说成是一种艺术风格,而把提高到与巴赫和莫扎特音乐同样的高度。虽然我们说后现代时后面加上“主义”二字,但是后现代主义依然不能像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那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体系,更不能像文艺复兴那样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运动。
因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虽然有它自己的特点,但是它的特点却是建立在随意杂乱的无序性之上的,比如说达利将古希腊时期的《断臂的维纳斯》,中的维纳斯的身体画成一层层抽屉的叠加,这种专门以破坏和谐的美感来突出个性,达到一种歪曲的艺术快感,这样的作品存在就是对艺术的玷污。由于后现代主义艺术有很大的杂乱性,所以一般人只要弄出些怪异的叫人看不懂的作品,都可以把其归如后现代主义之列,而且利用作品本身的杂乱性和无序性来呈示作品的深奥,而对这些作品大加赞赏的人,则是抱着和皇帝新装中那些大臣和愚人们一样的心理来接受那些作品。由于作品的随意性,使得作品的创作过程变的简单,表现手法单一,将艺术的创作完全的归入创作者的意识形态中,而忽略艺术的技巧。
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作品带有明显的自我堕落的意识,并且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标榜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虽然在文艺复兴时期,通过人文主义者的作品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作品中所折射出以人或自我为中心的精神,但是无论形式内容怎样变换,我们都能发现在这样的以人为中心的作品中,无时无刻不包含着神与自然,在以人或自我为中心同时,也保持着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对话。比如在拉斐尔的《金翅鸟圣母子》一画中作者将圣母,耶酥,约翰,三人置于明丽的色彩中并且通过背景的自然风光,将人与自然完美的统一起来。通过圣母那呵护孩子的动作,展现出一位慈祥的母亲,她以俯视的眼光,超然平静和安详的注视着耶酥和约翰,眼神中流露出的超脱,显示出圣母的神性,这样通过背景,动作,眼神拉斐尔巧妙的将自然,人与神完美的结合起来。
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中作者将其创作完全的以自己个人的意识形态所表现出来,正如柏拉图主义将肉体看作是灵魂的束缚,后现代主义也将艺术形式当成内容的累赘。将达利《圣乔治与龙》与拉斐尔的相比,我们可以发现艺术的内容要以形式来承载的, 在拉斐尔的《圣乔治与龙》中,腾跃的白马呈向上趋势,圣乔治举刀作欲砍之势,动作十分英武优美.而达利的雕塑失去的形式的,而使作品在人物的内在精神、生死搏斗的勇武气质刻画极其缺乏力度。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说到:主观的艺术家不过是可怜的艺术家,而在各种艺术中,首先需要克服的是主观的成分,从自我解放中出来,制止个人的意志和欲望,任何一个作品,如果没有客观性,没有纯粹的超然的静观,我们就不相信它是真正的艺术。
后现代主义为什么会产生?以及现代人都对其如此狂热呢?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中赤裸裸的表达作者意识的表现手法是感情的宣泄呢,还是艺术的回归?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比较我们的生活环境比之从前发生了哪些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中哪些改变的大众的审美情趣。
首先是工业文明的产生,工业的迅速的发展,加快了社会化的进程,片面的社会追求和评价标准严重地冲刷和遮蔽了人类的精神遗产。人如果失去了丰富的文化思想资源和广阔的精神领地,那么,也就失去了形成共识的前提,也失去了思想和文化的想象力。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目的的异换,失去了与自然的亲近,天然的赤子之情慢慢的消失,使人的性格异化,歪曲,在工业的噪声中诞生出重金属音乐,这样的一种与自然极其不相称的音乐,却迎合了许多人的口味,他们在噪声中宣泄自己。作为大自然最杰出的奇迹——人,已经开始不能在从大自然母亲中获得应有的慰籍,而却要依靠着出自自己手中的糟粕来发泄,这种不加控制的情感宣泄使某些艺术失去理性,产生了情感化偏向,甚至成为“疯狂”的代名词(如某些行为艺术)。这样无异与是在饮鸩止渴,在那样宣泄虽然可以使自己感到一时之快,却无法真正的安慰我们的心灵。
其次二战结束后,人们陷入了精神危机之中,战争使人们看到自己的残忍和软弱,对于将来感到恐惧,上帝也死了,信仰在理性怀疑精神下崩溃,人类失去敬畏之心,导致罪感和羞耻感意识的淡化,人们生活在纵欲和无奈中,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中,诞生了后现代主义,光怪陆离的作品风格,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口味,内心的躁动和不安使得人们很难平下心来欣赏艺术的静美与和谐,金钱至上的生活使得人们需要的只是需要情感上暂时宣泄,而不是心灵永恒的安慰,比如说米罗的《哈里昆的狂欢》,就带有一种神秘的悲观基调,整副画以凌乱的特色来体现出狂欢的气氛,里面的刻画的事物都没有任何的特别的象征意义,唯一给人的印象就是发泄般的梦幻。后现代主义认为没有永恒不变的和普遍价值的事物,放弃了对“终极真理”追求,自然与神的概念从他们的作品中消失,人们只相信自己和能为自己带来享受的事物,作品中弥漫着自我的中心,也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中,现在的艺术作品中将不会在出现《最后的审判》,《创世纪》等宏伟壮丽的图画,其恢弘的气势不仅仅体现在宏大的结构上,更体现在充满神性庄严的精神中,失去了这样的精神内涵,艺术也就失去了其灵魂。
目前,可以说人类正在经历着一次空前的危机,这一危机归根结底是人类以牺牲精神与心灵为代价而对物质的无限追求和占有造成的恶果。精神与物质是人类的两根支柱,缺少任何一根,必然失去平衡。目前,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已经部分解构了西方传统的 “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然而,无论是相对于自然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相对于全球的“欧洲中心主义”,其根本核心是“物质中心主义”,他们还没有解构到这一深度。对“物质中心主义”的超越,将被物质异化与奴役的精神与心灵从物质泥潭中解放出来,使物质与精神全面平衡地发展才是人类解放的真正的出路。
Ⅸ 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什么影响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艺术和设计的具有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混乱性是难以言喻的。正是这种多元性、复杂性和混乱性使得趋于衰落的西方现代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从这一意义上看,后现代主义艺术既是对于现代主义艺术的否定,又是对于现代主义艺术的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