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民风民俗的资料
1、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在山西是-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代代相传,年深久,逐渐形成一套在审美意味 上、艺术表现上较为完整、成熟的程序。
2、山西民间社火
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一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由来久、源自上咕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湃。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组年年岁岁流传至今。
3、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代,兴盛于隋唐。相传公元六-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将尉迟恭,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举大获全胜,继而便流传于民间,肝喜庆典礼、集会、社火、迎神祛邪。
4、民歌
民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
5、戏曲
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元曲四大家之中三人都是山西人:《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倩女离魂》的作者郑光祖、《墙头马上》的作者白朴。山西至今还保存有赛社也要唱戏,宗祠祭祖要唱戏,天旱祈雨也要唱戏,消灾兔病、晚年得子等等。还要唱“还愿”戏。
6、刺绣
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的简单精制。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
7、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脬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8、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是一种山西省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因其产生于祁县、太谷而得名。又因其在榆次、平遥、介休、交城、文水、汾阳、太原等晋中地区广为流传,故又称“晋中秧歌”
山西民间婚俗:挑盖头
家庭家族:婚姻、形式与功能、离婚与丧偶、家庭的继嗣、家族结构、家族称谓、家务、家产、家教、家庆、家祭、亲戚称谓、亲戚交往、认干亲
山西人的衣食住行:衣饰特点、服饰类型、饮食特点、饮食习惯、日常饮食、风味小吃、节日饮食、行旅特点、道桥旅店、行人类型、旅行用品、行旅风俗
‘贰’ 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山西省部分
杨家将传说(穆桂英传说、杨家将说唱) 山西省
尧的传说 山西省绛县
牛郎织女传说 山西省和顺县
笑话(万荣笑话) 山西省万荣县
锣鼓艺术 太原锣鼓 山西省太原市
道教音乐 恒山道乐 山西省阳高县
鼓舞 平定武迓鼓 山西省平定县
赛戏 山西省朔州市
上党落子 山西省潞城市 山西省黎城县
眉户 运城眉户 山西省运城市
襄垣鼓书 山西省襄垣县
三弦书 沁州 山西省沁县
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山西省晋中市
挠羊赛 山西省忻州市
风火流星 山西省太原市
面花 阳城焙面面塑、闻喜花馍、定襄面塑、新绛面塑 山西省阳城县 山西省闻喜县 山西省定襄县 山西省新绛县
木版年画 平阳木版年画 山西省临汾市
布艺老虎(黎侯虎) 山西省黎城县
堆锦(上党堆锦) 山西省长治市 山西省长治市
民间绣活 高平绣活 山西省高平市
民居彩绘 炕围画 山西省襄垣县
琉璃烧制技艺 山西省
滩羊皮鞣制工艺 山西省交城县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山西省长子县
蒸馏酒酿制技艺 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山西省朔州市
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 山西省全晋会馆
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 山西省晋韵楼
澄泥砚制作技艺 山西省新绛县
窑洞营造技艺 山西省平陆县
中医养生 药膳八珍汤 山西省太原市
柳林盘子会 山西省柳林县
晋祠庙会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关公信俗 山西省运城市
抬阁 清徐徐沟背铁棍艺术、万荣抬阁、峨口挠阁 山西省清徐县 山西省万荣县 山西省代县
放河灯习俗 山西省河曲县
唢呐艺术 晋北鼓吹、上党八音会、上党乐户班社 山西省阳高县 山西省忻州市 山西省长子县 山西省壶关县
秧歌 临县伞头秧歌、原平凤秧歌、汾阳地秧歌 山西省临县 山西省原平市 山西省汾阳市
傩舞 寿阳爱社 山西省寿阳县
晋剧 山西省太原市
上党梆子 山西省长治市
秧歌戏 祁太秧歌、襄武秧歌、壶关秧歌 山西省祁县 山西省太谷县 山西省襄垣县 山西省武乡县 山西省壶关县
道情戏 洪洞道情 山西省洪洞县
木偶戏 孝义木偶戏 山西省孝义市
剪纸 广灵染色剪纸 山西省广灵县
砖雕(山西民居砖雕) 山西省清徐县
老陈醋酿制技艺(美和居) 山西省太原市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 山西省太谷县
‘叁’ 背棍的由来
背棍,是一种起源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的传统民间艺术,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