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艺术形式有哪些
艺术有如下这些形式: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为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可分为 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 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
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可分为 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依据艺术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分为 行为艺术、肢体艺术,语言,表情等。
从媒介的角度分 艺术形象大约可分为视象(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听象(音乐艺术)、心象(文学艺术)和视听形象(电影、电视艺术)等。
网络 艺术形式
(1)什么艺术形态可以直接呈现心灵扩展阅读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艺术流派有几下分类
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
原始艺术具有生硬性、纯真性、力感性和野性,这既是因为原始价值关系通常是低级、粗浅、简单、直接和本能的,又是因为当时人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采用粗浅、简单、直接和机械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描述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
现代艺术具有高级性、细腻性、复杂性和理智性,这既是因为现代的价值关系通常是高级、深刻和复杂的,又是因为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可以采用高级、深刻、复杂和辩证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描述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状态为基本视点,来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运动与发展变化的规律;浪漫主义就是以事物的联系状态为基本视点,来分析观察和事物的运动与发展变化规律。
这两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前者重视现实状态,后者重视联系状态。
现实主义通常着眼于事物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只能认识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不能认识抽象的、普遍的事物。
浪漫主义通常着眼于事物的抽象性和普遍性,并对事物进行抽象和归纳处理,各种浪漫主义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它撇开现实生活的具体形式、具体内容,而不受具体逻辑条件的约束,把一些粗俗的、低级的东西忽略掉,揭示人类心灵深处最深刻和最富暗示性的东西,使艺术创作变成一种创造性的冒险历程。
在原始社会,人的生存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人只能被动地适应世界,人的价值关系是简单而稳定的,只需要通过直观感觉就可以反映出来,这时最为有效的艺术方式就是以事物的存在状态为基本视点的现实主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直接依赖性逐渐减弱,人不仅能主动地适应世界,而且能积极地改造世界,人的价值关系发展成为复杂的、多变的价值关系,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这时最为有效的艺术方式就是以事物的联系状态为基本视点的浪漫主义。
当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时,人的价值关系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这时浪漫艺术较为流行;当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人的价值关系也处于相对稳定之中,这时现实主义艺术较为流行。
不过,艺术的发展与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通常要滞后一段时间,因此艺术的思潮和流派通常要相对滞后于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发展步伐。
样式主义
早期文艺复兴和盛期的艺术家从自然观察和图案科学的仔细研究中发展了他们典型的风格。当样式主义在1520年(这年拉斐尔去世)成熟时,所有具象派的问题都已解决。
一系列的知识重新被学习。样式主义艺术家将艺术看作是他们的老师而不是自然。一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从自然中寻找自己的风格,另一方面,样式主义者首次寻找一种风格和一种方法。
就样式主义绘画而言,构图可以没有焦点,空间可以是模糊的,人物的特点是具有运动的弯曲和具有扭曲、夸张的扭转,肢体弹性伸长;
一只手摆出奇异的姿势,而另一只手摆出优雅的姿势;一贯小而椭圆形的头。这种构成充满了色彩冲突,不像我们在盛期文艺复兴看到的平衡自然和丰富的颜色。
样式主义的艺术作品旨在寻求不稳定和骚动,同样也有对包含挑逗意味倾向的寓言的偏好。
㈡ 你是否认同书法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四要素来进一步探究……急用,请高人指点……
一、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方式中,惟有艺术最富感情色彩。艺术与人类表达感情有着本能的联系。“人生而静,天地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启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作也。”(宋-朱熹①《诗集传序》)
“感于物而动”既是艺术的起源,也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注解,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感物而发,会心所至,就是书法艺术的心理之源,在中国书法中蕴含着人的精神追求。人不但欲抒情,且求解脱,虽然生活中包含着无穷变化,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人们在现实中经常处于某种固定的形态中。现实的约束,使人最终不得不追求精神世界,向艺术寻求,去寻找一个精神上的“游无穷”的空间。那么怎样才能“游无穷”呢?让我们作精神上的漫游吧!那就是艺术,艺术是比任何东西都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独立性的。中国书法,正提供了这样一个游无穷的广阔天地。它既是通俗的,通俗到人人都可以执笔写字,它又是高深莫测的,内中蕴藏着深奥的哲理,包含着无穷的变化,没有高深的修养与娴熟的技能就不能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书法作品的产生,是书法家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这种综合显现,是以直接呈现心灵,呈现心灵的动态性过程为特征的。
(张广茂着.少年书法三百六十五天.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06.)
二、书法艺术四要素:
其一:用笔。
运用毛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顿挫等区别。以单纯的笔画,以笔断意不断,连绵通贯的气势,一气呵成,在书艺中称“一笔书”,在画艺中称“一笔画”。这“一笔书”构成的万千气象,灌注着一个整体的生命,它表现出生命机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和自然生命机体的骨、筋、肉、血,以隐形、暗含、潜在、抽象的方式同构。通过直觉的形象启示宇宙人生的意义。大书法家用笔,凝聚着深沉丰富的感情。喜悦的笑容,哀痛的悲声,种种内心感受和情绪,都可能通过书法表现出来。所以说,“书,心画也”。——“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鬟奇……”王羲之书写不同的法帖,怀着不同的内心感情,用笔也就呈现出不同的胸臆气象。
其二:结体。
书法结体,近似绘画的构图,每一个字,意匠经营,都是一个完美的构图,贯穿着“一寸画面一寸金”的法则。达到“增一分过长,减一分过短”的纯化程度。字与字的“行气”构成全篇布局。结体是决定书法风神格调的基本间架,字由点画穿插组合而成,点画空白也是组成部分,就是通常说的“计白当黑”、“虚实相生”,像一座建筑,要求“分寸”感极强的空间分布。书法艺术这种空间关,在篆、隶、真、行、草、楷等不同的书体里有不同表现。不同的审美空间感隐藏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生观以及最深的情感体验。结体的基本规律之一是“似奇反正”。“奇”就是变化,“正”就是统一,变化中求统一。一味求“奇”,失之诡谲,一味求“正”,失之呆板。奇与正,相反相成,是重要的艺术辩证法。
其三:意态。
意态,是由书法家主观意趣赋予字体的一种内涵的飞动之势,主要是由宇与字之间的对比、偃仰、应接、顾盼之间形成的情感运动。书法家钟繇说,“流荚者人也”,意态美,正是人的心灵之荚的体现,它流转澎湃,自由自在,注入万象韵律节奏,笔迹浑然,合乎大宇宙的一条贯通线,借以产生有深度的美。“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这种说法,不单指着形式荚的意味和势态。
其四:风神。
风神,是书法的神采、韵味、个性风格和书写创作时精神状态的综合。“尚韵”的晋人之风,多飘逸潇洒,个性出乎自然。“尚法”的唐人之风,多严谨沉着,个性咸于法度。在后来的书法艺术中也还存在着类似的大体相异的两种倾向。而书法益处及其风神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然”的含义是多层次的,“自然”要求主体人格顺应天性,有如宇宙精神豁达率真。“自然”要求书法同于自然造化,一个字若有同于山川日月江海星辰的存在价值。“自然”还要求创作者书写时精神状态的高度自由,要求作品完成后实现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如同自然万象,无起止之迹,无雕琢之痕,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风神,是主体人格、胸襟、气度、文采在书艺中的完满实现。
这四要素的构成,使书法艺术成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综合显现的理想艺术形态之一。
(李保华,贺奉年,岳小战主编.美育通俗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
㈢ 艺术形式的分类
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四大类。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表演艺术通常包括舞蹈,音乐,曲艺,杂技,魔术等。
(一)音乐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现主体情感境界,其基本构成要素有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音调和力度等,它们构成了无比丰富的音乐形态。贝多芬(Beethoven)曾经推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而海涅(Heine)则强调“音乐也许是最后的艺术语言”。
音乐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包括人的发声和各种乐器声等)是音乐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不仅能够直接表达主体个人的自身感受,也能唤起他人内心里的强烈感受。音乐正是利用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在音乐中,或高亢或低沉、或急促或悠长、或强烈或轻柔的声音,都具有激发相应感受和情绪的审美感染力。 第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随着时间的呈现和流逝,音乐表现了延续、变化和流淌着的生命情感或事物,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召唤主体的审美体验。而人的心理世界、精神活动和情感体验正是在动态的时间流程中进行的,因而在时间的流程中,动态性、程序性的音乐能够充分表现出主体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样,对音乐的欣赏便要求接受主体的感知、领悟具有一定的敏捷性,反应迟钝者是很难在时间流程中捕捉音乐形象的。 第三,音乐是表情的艺术。俄国着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曾经说过:“音乐就是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音乐。”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物化的形式和传递媒介,具有“以情动人”的审美魅力。音乐不需要像其他艺术那样借助某种中介环节,而可以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主体心灵,直接将艺术家的内在思想情感传达出来,在表现和抒发人类丰富、细腻、复杂的情感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所难以媲美的效果,因而适于表达主体情感的起伏变化,使人产生某种感情和情绪的体验,甚至引起人体生理上的变化和反应。 第四,音乐还具有不确定的特点。音乐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义性词汇,它对情感的表达不像文字语言那样明确和概念化,而是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与宽泛性。这一特点既给音乐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与再创造空间,也对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即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一定的音乐审美经验及想象力。例如,音乐欣赏的效果不仅取决于音乐创作与演奏者的水平、素质以及音响设备等,而且同接受主体的个人经验与领悟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相关。同样,由于音乐表达情感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它能够更广泛地为世界上不同民族所直接感受,成为各民族间进行精神文化、思想情感交流的特殊桥梁。
(二)舞蹈 舞蹈是人的身体按一定节奏进行连续性动作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劳动,并和音乐、诗歌相结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一种表现人体美的艺术,舞蹈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的人体动作姿态为表现手段,传达人类的审美情感,表现生活的审美属性。在舞蹈中,人的身体动作伴随着音乐在时间里不断延续和变化,不仅感染着欣赏(接受)者的情绪并给予审美的愉悦,同时还创造出一种直接宣泄情感的气氛,鼓舞了舞蹈者的情绪,使其从节奏和运动中获得娱乐性的精神满足。舞蹈的审美特征首先表现为抒情性和表现性。舞蹈语言是一种虚拟和象征的语言。由于舞蹈只能利用舞者的身体姿态来展示,所以它必须运用夸张并具有象征性的形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内在的思想情感。通过有节奏的动作过程和姿态、表情以及不断变化的身体造型,舞蹈构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而表现生命的运动,则是舞蹈艺术最为根本的审美特质。东汉傅毅《舞赋》曾描述了汉代《盘鼓舞》舞者“郑女”的精妙舞艺及其精神气象:“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络绎飞散,飒擖合并。扁鸟 票鸟燕居,拉扌沓 鹄惊,绰约闲靡,机迅体轻。姿绝伦之妙态,怀悫素之洁清,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在这段描述里,我们不难从舞者轻柔舒缓、飘忽娇媚的身体动作间,见出柔中见刚、婉而有力之态。其出似疾风、跃比惊鸿、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矫健之气和迅疾之美,完美地表现了舞者“气若浮云,志若秋霜”的内在情思。 其次,由于舞蹈是以人的身体动作来抒情和表现的,所以它非常重视造型,但这种造型又是动态和静态、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并且只存在于表演过程之中,转瞬即逝。比起雕塑,舞蹈主要是在运动中造型;比起音乐,舞蹈更能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外在形态。 再次,构成舞蹈形式的动作、姿态等,虽然源自于对现实对象的模仿,但在舞蹈表演中,它们已被抽象、概括,不再是生活中自然形态的东西,而成为相对稳定且独立地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舞蹈语言,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例如,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兰花手姿,起初或许是来源于纺纱、绣花时的手势动作,但经过艺术家的改造,它们却具有了“含苞”、“垂丝”、“吐蕊”等意味。一般来说,舞蹈分为生活舞蹈与艺术舞蹈两大类。前者是人们在生活进行的舞蹈活动,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发源于欧洲、以后又在世界各国流行的交谊舞,包括优雅的华尔兹、节奏鲜明的探戈和伦巴、动感强烈的迪斯科等。艺术舞蹈是指由舞蹈者在舞台上表演、经过艺术构思创作的作品,它需要有较高的舞蹈技巧来完成,如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舞剧等。
(三)曲艺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是以“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表演艺术门类。多数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即一个演员模拟多种角色)”的特点,或说或唱;少数以代言为主、叙事为辅,分角色拆唱,不同的曲艺品种与其各自产生的地区方言关系密切,曲艺音乐则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时演员人数较少,通常仅一至二三人,使用简单道具。表演形式有坐说、站说、坐唱、站唱、走唱、拆唱、彩唱等。曲本体裁有兼用散文和韵文、全部散文和全部韵文三种。音乐体式有唱曲牌的“联曲体”、唱七字句或十字句的“主曲体”,或综合使用两者。
曲艺包括的具体艺术品种繁多,根据调查统计,除去历史上曾经出现但是业已消亡的曲种不算,仍然存在并活跃于中国民间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左右。包括相声、评书、二人转、单弦、大鼓、双簧,还有新疆维吾尔族的热瓦普苛夏克、青海的平弦、内蒙古的乌力格尔与好来宝、西藏的《格萨尔王》说唱、云南白族的大本曲,以及北京琴书、天津时调、山东快书、河南坠子、苏州弹词、扬州评话、湖北大鼓、广东粤曲、四川清音、陕西快板、常德丝弦等等。各地区、各民族,共有和相异的曲种,大至十数个省份、小到一两个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普及和流布。这些曲种虽然各有各的发展历程,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群众性,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这就使得中国的曲艺不仅成为拥有曲种最多的艺术门类,而且是深深扎根民间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门类。
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点和民间意味的表演艺术形式集成,曲艺具有这样几个主要的艺术特征:首先,曲艺表演是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所以要求它的语言必须适于说或唱,一定要生动活泼,简练精辟并易于上口。其次,曲艺不像戏剧那样由演员装扮成固定的角色进行表演,而是由演员装扮成不同角色,以“一人多角”的方式,通过说、唱,把各种人物、故事表演给听众。因而曲艺表演比之戏剧,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其三,曲艺表演的简便易行,使它对生活的反映快捷,曲目、书目的内容多以短小精悍为主,因而曲艺演员通常能够自己创作,自己表演。其四,曲艺以说、唱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诉诸于人们听觉的艺术,它通过说、唱刺激听众的听觉来驱动听众的形象思维,在听众的思维想象中与演员共同完成艺术创造。其五,曲艺演员必须具备坚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和高超的摹仿力,演员只有具备了这些技巧,才能将人物形象刻划得维妙维肖,使事件的叙述引人入胜,从而博得听众的欣赏。以上是曲艺品种艺术特点的不同程度的近似之处,是它们的共性。同时这些曲种又是各自独立存在,自有个性的。不仅如此,同一曲种由于表演者各有所长,又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即使是同一流派,也因为表演者的差别而各具特色,这就形成了曲坛上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
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中国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宫廷中“俳优”(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等,就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到了唐代(公元618~904年),讲说故事小说和宣讲佛经故事的“俗讲”的出现,民间曲调的流行,使得说话伎艺、歌唱伎艺逐渐兴盛,标志着曲艺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形成。宋代(公元960~1278年)由于社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壮大,说唱表演有了专门的场所,出现了职业艺人,各种说唱形式也随之兴盛起来。明清两代至民国初年(公元14~20世纪),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和城市数量猛增,说唱艺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逐渐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曲艺艺术体系。 所谓视听综合艺术,是指同时通过视觉、听觉感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的共同活动来传达和感受审美经验的艺术。它主要包括电影、电视、舞蹈、戏剧等。 (一)电影和电视 电影和电视都是视听并用、视听结合的艺术。自从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电影的艺术创造手段、审美表现能力等迅速得到发展和丰富,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审美感染力,也形成了电影艺术自身的审美特性,使之成为20世纪最具表现力的艺术类型。而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同时也是年轻的视听艺术种类,它渗透到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电影、电视艺术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是与它们所具有的逼真性、运动性和综合性的审美特性分不开的。首先,以摄影、摄像为工具,决定了电影、电视艺术的形象逼真性。电影、电视的画面与声音互为依存,较易使艺术形象直接进入接受主体的视听心理活动空间,并以此展开审美体验,从而构成电影、电视艺术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艺术魅力。例如,电影创作所运用的艺术语言,主要由画面、声音和蒙太奇构成。所谓“蒙太奇(motage)”,就是指在电影制作中把分散拍摄的镜头、场面和段落,按照一定的创作构思剪辑、组接起来,使之构成一定的情节和效果。由于蒙太奇重现了人在环境中随注意力转移而依次接触视象的内心过程,因此,通过蒙太奇的运用,可以在电影中形成画面之间以及画面与音响、画面与色彩之间的组合关系,造成影片快慢、紧张、舒缓等艺术节奏和氛围,同时也使影片中的时间与空间变换具有了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画面的运动性是电影、电视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电影、电视是在时间中展现情节的,镜头运动在其中有着突出的作用。例如,在惊险类型的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骑马或开车追逐的场景,这类镜头既是影片情节的组成部分,又充分发挥了电影运动性的美学特长,带给观众以视觉上的特殊快感。 再次,电影、电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电影、电视艺术从文学中吸取了叙事的方式和结构,从戏剧中吸取了演员的表演方法,从绘画中吸取了构图和色调,从音乐中吸取了节奏等,因而具有极大的审美表现力。影片《音乐之声》、《茶花女》等主要综合了音乐的结构,被称为“音乐片”即“音乐电影”;《一夜风流》、《哈姆雷特》等主要综合了戏剧的结构因素并主要受戏剧的影响,所以被称为“戏剧电影”;而在《黄土地》、《一个和八个》等中国影片中,则明显可以看到雕塑造型的因素及其影响。恰如欧洲先锋电影运动的阿倍尔·甘斯(A.Gance)所说的:电影“应当是音乐,由许多互相冲击、彼此寻求着心灵的结晶体以及视觉上的和谐、静默本身的特质所形成的音乐;它在构图上应当是绘画和雕塑;它在结构上和剪裁上应当是建筑;它应当是诗,由扑向人和物体的灵魂的梦幻的旋风构成的诗;它应当是舞蹈,由那种与心灵交流的、使你的心灵出来和画中的演员融为一体的内在节奏所形成的舞蹈”。作为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电影、电视艺术在当代发展过程中,不断综合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不断体现了当代文化的新的要求,不断适应了当代人类的审美趣味发展,从而成为人们工作之余、家庭休闲的主要形式。今天,高清晰度、数字化的电影、电视作品,更为人们提供了较以往更高质量的视听审美享受。随着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影和电视这一拥有最大审美表现潜力的艺术形式,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戏剧 戏剧是以文学、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合成的综合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并当众表演生活的矛盾冲突、发展、演变的艺术形式。 概括地说,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综合性的艺术,戏剧不是各种艺术成分的简单组合,而是各种艺术成分经过有机合成之后以整体舞台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戏剧所包含的视觉艺术因素如剧本、演员形象、舞台美术,以及听觉艺术因素如音乐、音响等等,虽然都可以具有单方面的独特审美价值,但它们之间不仅不能相互替代,而且它们也不是戏剧本身的审美价值。各种艺术成分必须服从、统一于戏剧自身的美学原则,经过剧作家、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工作者、音乐家等的集体创作,才能形成戏剧所独有的审美价值。换句话说,戏剧“是一种集体的创造;因为剧作家、演员、舞美设计师、制作服装以及道具和灯光的技师全都作出了贡献,就是到剧场看戏的观众也有贡献”。第二,戏剧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而戏剧冲突的核心,则是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之间所展开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性格意志冲突。不同性格意志的人物在特定戏剧情节中构成了多样的矛盾冲突,它们沿着情节发展路向朝前推进,在剧情的波澜变化中使观众(接受主体)产生或震惊、或怜悯、或恐惧的情感,进而获得高度的审美享受和审美教育。 第三,戏剧具有当众表演的直观性。它通过演员扮演他人或其他事物,在观众(接受主体)面前当场完成具有完整情节和矛盾冲突的事件的表演,创造人物形象,令观众获得“喜则欲歌欲舞,悲则欲泣欲诉,怒则欲杀欲割,生气凛凛,生趣勃勃”的审美体验。 第四,由于戏剧在感性直观上较其它艺术形式更接近于现实生活,是人生活动的写照,而“人”在“生活”之中,是生活的创造者,所以,对戏剧的理解和把握总是植根于人自己的生活实践本身。如果说,对戏剧的理解是一种“视听之思”,那么,这种抽象的“思”就是从活生生的生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三)戏曲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中国戏曲由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戏曲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语言艺术主要指文学。文学以文字语言(词语)为媒介,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诉诸人的视听感官,无论文学的传达还是接受都要通过主体想象去感受、体验并构造审美意象。 作为一个庞大的艺术种类,文学通常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其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富有节奏韵律性的语言,直接触及人的情感,创造了一个超越现实而又只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情感世界。散文则是较为自由地通过描述某些事件来表达主体思想情感、揭示社会意义的文学体裁,具有题材内容广阔、语言不受拘束的特点,其审美特点在于艺术表现的自由、灵活和风格的多样化。而小说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多侧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简单的说,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形象性、总体性、间接性和深刻性四个方面。 第一,文学是用文字语言(词语)来创造形象的艺术。没有文字语言作为表达手段,文学就不成其为文学,所以高尔基把语言称之为“文学的第一要素”。当然,仅仅是使用语言还不成其为文学,文学语言乃是形象、优美的艺术性语言,能够完美地表达特定的审美意象,把阅读者(文学接受主体)引入文学作品的审美天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就是一种文学(诗)的艺术性语言,它情景交融而又优美动人,使人读之回味无穷、引发共鸣。 第二,文学可以全面而广泛地反映人的生活面貌和本质。一方面,文字语言(词语)与现实世界有着最广泛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最主要载体,因而,以文字语言(词语)为表现手段的文学,能够表现无比广大的外在世界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有着比其它艺术更全面、更广阔的认识和表现功能。另一方面,文学可以深入而全面地反映人的社会关系,它所揭示的乃是人同世界的一种总体关系。 第三,文学通过文字语言(词语)来塑造艺术形象,但文字语言所塑造的形象又必须通过主体想象活动来完成,而不是像绘画、音乐那样可以直接感受到,所以,文学又具有间接性的审美特征。这就是说,作家用文字语言描写的形象,只能是一个用语言符号的一定组合所代表的形象,而不是一个物质实体的形象,它必须通过阅读者的视觉感受能力,诱发再造性想象,并在阅读者一定心理经验的参与下,才能在头脑中转化为形象。文学中所谓“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说的就是在阅读者头脑中的所见所闻。第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对人类生活以及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反映、表达,有着一定的理性深度,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同时,由于文学作品中的词义所提供的一切,要受到思维确定性的规范,因而它往往比其它艺术形式更易明确表达创造主体的思想,有着更为明显的理性力量,能够使阅读者由审美体验直接地趋向认识和思考活动,进而达到明确、深刻的理解深度。可以说,正是由于文学具有这种深刻、细致地表达主体思想的特点,使文学成为所有艺术中蕴含理性内容最为深厚的艺术形式。
㈣ 艺术都有哪些表现形式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㈤ 心灵时空——行为艺术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
偶然看了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的视频讲座,她讲作品《节奏0》感受,引起了强烈好奇。介绍她作品前,先做个开场介绍。她是世界着名行为艺术家,也是行为艺术之母。
行为艺术家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出生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现居住在美国纽约生活和工作。她活在了生命不断的创作作品里,也带来了行为艺术瞬间的永恒思考。
那么,什么是行为艺术呢?专业阐释“ 行为艺术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一种艺术形态,以艺术者自身作为媒介,它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一定的行为和观众产生交流。”
一直以来,狭窄觉得行为艺术,就是用夸张艺术,极尽用身体来显示。体验移动艺术品想带来的力量和人视觉、内心的强烈对比冲击。
可能自己不喜欢,觉得无法理解行为艺术作品,非审美带来的疯狂。有的思想过于偏狂,或是用裸露刻画造型;或是用暴力血腥自虐。无法接受它行为荒诞离奇和非大众艺术风格。
对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作品,一无所知。行为艺术表演艺术,不是欣赏来得一种艺术。可看了她的演讲,走进行为艺术家的作品,带来新知识体验,也多了一些耐心了解。
当看了她演讲作品诠释,会想它本身会是怎样的艺术作品呢?毛姆在《刀锋》说过:“一颗石子落入水中,这个世界就会因此不同。”无意义存在,行为本身或许也是存在的原因了。
感动于心的,是他们通过肢体动作,传递显示的一种,触动心灵的深处震撼。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引起对人性深处思考。
如何剥离,能体验到人心有的脆弱、不畏所致的极限考验。这会是怎样的作品,又是如何创作的呢?走进了一次,行为艺术作品的欣赏。
看了行为艺术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作品后,她的艺术作品大胆粗旷,简单理解分了三阶段。不同时期,她作品有狂野超前,是以生命挑战极限。用作品来控诉和世界抗争的勇气。
第一阶段,是她早期作品,激进胆大歇斯底里的自虐暴力,用偏执来诠释生命思考;
第二阶段是她和乌雷创作的作品,是恋人两性之间信任和考验、两性相处关系创作作品;
第三阶段,是她和乌雷分手后,自己创作的作品,置身公众后的被动作品,反映思考人性。
这里说下她和乌雷创作的作品《时间中的关系》是一九七七年创作:她是弱势一方手拿弓箭,乌雷手拿一只带毒的箭。对着她的心脏,箭在弦上,然后双方身体倾斜。
这场四分十六秒表演展示,能听到两人心跳和呼吸。这部作品是信任,两人之间无条件信任考验,恋人爱该如何。这时她和乌雷热恋里。
又怎能想到,这对艺术家情侣在相恋十二年,一九八八年感情走到尽头。艺术恋情结束以行为艺术收尾,分手创作作品《情人−长城》。
两人从中国长城,两个不同方向出发。行走三个月,汇聚在陕西二郎山汇合,拥抱分手。乌雷去年2020年3月离世,也是行为艺术之父。
2010年艺术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创作《凝视》作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长达736个小时,整整79天。她身穿红衣长裙拖曳地面,前面摆一张桌子和椅子,观众可坐下来。
这部作品面对1500人,坐在她对面凝视,观众有各样不同表情。在她面前对视中,很多开始没事,看着看着她就哭了,有着神情凝重。
艺术家没什么动容,一直保持几乎一个姿势,波澜不惊。直到一人出现,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表情发生了改变。她哭了,伸出了手。
只见对面皱纹满脸,头发已白的布雷,也伸出双手,两人对视而笑。他们分手后,乌雷就消失在公众视线。这是两人分手后,二十二年后再见,乌雷出现那一刻,握手言和。两人一笑泯恩怨情仇,打破僵局,成为作品高潮部分。
她创作作品简单,非常有震撼冲击力。当然,也是很有争议的。她的意志很强,有表现欲,直接把人性内心自私、欲望和人性展现出来。作品有种欲罢不能,无意识的静态诉求表现。
尤其最危险作品《节奏0》给人沉重思考,麻醉了自己六个小时,置身在观众眼前。同时桌子上摆放七十二个道具,允许观众身体接触。有人发现她没有知觉,难道是当成雕塑了吗?
这部作品,它是特定场景情境中,展现活的生命体,是对生命无情肆意妄践踏和伤害。有用刀划伤她,有用玫瑰刺伤腹部,有人用枪放入她口中,想扣动扳机,被别的观众阻止。
等她醒过来,衣衫褴褛,身上有伤。她两眼含泪,恐惧愤怒,周围人在她悲伤怒视中,仓皇逃开。她在演讲中说道:“ 如果你将全部决定权交诸公众,那么你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她用危险身体伤害探索人性。当自己置身在不确定和不能掌握的行为,本身就会存在危险。不是所有人是善,非正常行为或许都可能发生。
她的作品,也和童年成长生活有关。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在战争、父亲离开家,没有母爱的家庭成长。她的父母都是部队军人。母亲自小对她严格威严,使她缺乏爱和没有安全感。
看了她的行为艺术家,作品诠释里,觉的一个人用全部精力,投射于自己表演里。它就会碰触出生命的花火,窒息得会令人思考。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美好之外,也有人性缺漏遗失。
就如同,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和布雷,曾经追求浪漫爱情,溶于艺术的开始和结束。
㈥ 心灵幻术是什么服务
心灵术通常被视作魔术的一个特殊分支,心灵术是魔术当中更为成熟的一部分,这是Theodore Annemann的观点,认为它是魔术的一个亚类。实际上,它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很多天才级的魔术师即便去表演心灵术但是都不太成功的原因。(Mentalism被译为心灵术比较适合,mental magic叫心灵魔术,心灵魔术包含有“魔”字,是因为发展历史上吸收了心灵术的东西演化出“心灵+魔术”的形态,而心灵术则完全不同,它被人们认为是最接近真魔法的东西,最接近真实读心的东西。对于这点,国内几乎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横观心灵术发展历史,你会发现心灵术并非发源于魔术,而是从灵媒发展而来。心灵术是当初为那些相信巫术和通灵术服务的。那个时候当表演心灵术的时候会非常受人们的尊敬,而且很多的信仰者,心灵术之父不是Robert Houdin,Alexander Hermann或Harry Keller。他们只是类似Davenports,Washington Irving Bishop,Anna Eva Fay和Eric Hanussen的表演者。在心灵术发展之前,Henry Slade,Daniel Dunglas Home和Arthur Ford这些声名狼藉的灵媒为其背景做了很大的贡献。而omte Saint Germain,Cagliostro和Rasputin这些人对心灵术的贡献则如同传奇。他们可以说是这门艺术的神父。同样的,我认为Madam Blavatsky则是教母。
心灵术的衰退,和在当时灵媒的骗术被Houdini等人揭露有关,使得当时“科学的”心灵术表演应运而生并开始流行,代表人物有Joseph Dunninger和年代略近一些的Kreskin,这些人依旧是现代表演者的代表,比如暗写器、纸条偷看、纸条置换、冷读等这些核心方法也被沿用至今。
随着灵媒的秘密被人们慢慢揭露,一些魔术师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把灵媒的方法加入到魔术流程中会怎么样?仔细阅读Theodore Annemann的《JINX》,这本书中主要记录的是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期所谓的“心灵魔术”(mental magic),揭示了大多数贡献者的一些实用的实现“心灵术”的方法。这些魔术师叙述着相同的故事,用着相同的道具。那些灵媒的方法被完全的挪用过来,进行改编,被这些聪明的人们改为已用。
但是,这两门艺术的结合的结果并不是很让人满意。因为魔术师会存在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让魔术师在人们看来最多是一个聪明的诡计施展者,无法把自己伪装成其他的角色。如果魔术师宣称自己拥有某种能力通常会被人们谴责,或者被公众中伤,曝光他们骗人的伎俩。
另一个方面就是伦理道德的问题。魔术被看作是“诚实”的欺诈,是仅仅用来娱乐的。大众认为,魔术师去说谎和欺骗,是为了创造一个无害的幻象。很多的魔术师,视防止公众受欺骗为已任(比如街头骗术)。他们通常会去谴责那些用魔术的方法达到娱乐之外目的的人。心灵术(mentalism),没有令人生疑的道具,对道具的依赖感也非常的低(比如普通名片、信封、笔、书本、灵摆等就是心灵术当中最最重要的道具了),表演起来非常的干净,具有高度的真实感,因此,心灵师被很多的魔术师指责不道德。
很多的心灵术表演者把心灵术和他们自己从魔术和魔术中分离了出来。一些心灵师(mentalism)否认心灵力量,并且声称他们的效果的实现是“纯科学的手段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国内的松明、卢文建等人均是以“心理学专家”身份在表演心灵术/心灵魔术,却号称这是心理学)。
除此以外,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能够非常理解下面的这句话:
相信超自然能力的人们,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免责申明。
虽然魔术师的数量总是远远多于心灵师,但是这些魔术组织除了偶尔提供一点有用的想法外,并没有提供很多的东西给这些心灵表演者,相反,魔术却从心灵术当中吸收了很多东西。很多人做了相当多的尝试想创建一个属于心灵师的组织,但是这个想法直到1978年才得以实现,也就是Psychic Entertainer Association(心灵表演者协会)成立的那年。这个协会由Tony Raven,Scott Gordon和我创建的,使得魔术与心灵术有了明确的区别。心灵术的定义为“以娱乐为目的,呈现超自然现象的表演形式。”然后这个组织的成员都需要了解一个免责声明,要求表演者不可以对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做任何有害的事情。当然,这也永远是我的信条。
很多的魔术师,认识到心灵效果很受大众的欢迎并且相信心灵术可以提供一个更加简单和更加廉价的途径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所以有很多人来申请加入这个协会。实际上,大部分的申请,都被我们拒绝了。原因是,大多数魔术师是业余爱好者和非专业人员,更感兴趣互相fool来fool去,而很少去专注娱乐大众。因为他们不断的互相表演,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新效果和新方法。不同的是,专业的表演者是在给不同的观众们表演,因此会更感兴趣如何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
㈦ 艺术概论 简述艺术形象的自身特点
1.艺术形象是具体可感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由于艺术活动就是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为手段来实现其一切目的的, 以艺术形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体可感性。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视觉 术描绘一个个具体可视的形象,音乐通过声音的变化组合传达听觉能感受到 情感意象,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更是运用多种手段塑造可视、可听、 想象的形象,就是用抽象的语言文字创造的文学,也努力制造一种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具体可感的境界。杜甫的五言绝句:“ 迟曰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小诗,全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构成,而且全是诉诸人的感官的可觉 可视、可嗅、可听、可触的美好形象,从而调动人的一切感觉机能一起去感受| 春天的美好,一起去领略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艺术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就是| 艺术吸引欣赏者的最佳手段。
但黑格尔早就说过:“在艺术里,这些感性的形状和声音之所以呈现出来 并不只是为着它们本身或是它们直接现于感官的那种模样、形状,而是为着 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也就是说,艺术家并非为形象而形象,而是要通过具有具体性、可感性的形象,塑造和描绘出“更高的心灵旨趣”。这就决定了艺术形象的超越性特点。
2、艺术是人类不满足于自然和现实的存在而为自己创造的自由的精神世界艺术形象已不是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人类心灵创造的物象了。人之所以创造这种东西,目的是为满足“更高的心灵旨趣”。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心灵旨趣“有时甚至是最高的、绝对的需要”,因为“艺术是与整个时代与整个民族的一般世界观和宗教旨趣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人类从事艺术创造还需“出于一种较高尚的推动力”这种心灵旨趣就是人类的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是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美的观念尺度和规范型模式, 它一方面显示出艺术家的个性特色,另一方面体现为民族审美趣味的共同性人类审美的共同要求。
㈧ 什么是艺术形态
艺术形态:
艺术形态是诉诸欣赏者感官的外部形式,这种形式由塑造艺术形象的各种媒介(色彩、 线条、音乐、文字等)所决定。 又可表现为抽象还是具象,西方艺术形态和我国传统艺术形态等等。。
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征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艺术设计形态:
论艺术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艺术设计这个术语,是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在制定高校专业新目录时正... 不同形态的造物活动就产生了,艺术设计就是这样造物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艺术设计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时期的生活方式及科技水准,艺术设计的精神性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风尚等.所以说艺术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是需要结合发展的,传统是设计的基础和产生的条件,时代是设计的发展基础物质,只有二者有效的结合,才能创造完美的艺术设计,为人类的生活提高质的飞跃.民族性构成艺术价值的内在规定性。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的伴随,而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也总是充满民族性,蕴涵鲜明而浓郁的民族气质的,它们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艺术作品充满民族性的关键在于具有民族的精神,在于一个民族理解事物和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和眼光。民族艺术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时代精神是构成文艺价值的基本因素和主要材料,是伟大艺术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取向。要积极吸收我国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坚决摒弃一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糟粕和精神垃圾。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取艺术设计工作者怎样在自己的实践中“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呢?自觉地珍视和充分地利用我们民族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艺术工作者要自觉的尊重文艺家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并热情地鼓励和期待他们在反映我们民族新的历史性奋斗和人民深刻的心灵呼唤中创造新的文艺精品、产生新的文艺巨匠。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在文化上绝不应当采取自我封闭、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的立场和态度。因为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既有进步也有共同的地方.
建议:
艺术的本质是生活通过大脑活动被反映出来.因此一切都是艺术,
建议你,不要刻意的再去追究这些,只要了解到就好。艺术的灵感是来源于心灵和生活的,真正的艺术往往是忽视艺术的,有时候不过分的追究,或许能使你的论文更出色~!
什么是观念艺术?(上)
人类最高级的艺术形态
前序:
被误解的观念艺术和后现代
一,后现代误解:
中国前卫美术思想的主流权威,
对后现代艺术和观念艺术的理解是全盘错误的。
这种错误思想都认为:
“现代艺术已经进入为艺术而艺术的形而上的牛角尖和象牙塔,
后现代是艺术重新向世俗化,社会化和肤浅化的回归。”
这种对后现代艺术的认识思想是彻底错误和全盘错误的。
就说明了前卫美术主流权威根本不理解西方后现代艺术的思想本质。
在这种错误的认识思想下,
中国的主流美术权威把世俗化, 政治化和社会现实事件,
作为评估当代艺术的价值标准。
这直接导致了政治POP, 艳俗艺术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
人性化觉醒和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才是后现代艺术的核心,
但中国的主流美术权威缺乏最基本的知识结构去理解。
中国当代艺术主流就是“古典插画+政治事件和世俗主题”,
完完全全的古典美术模式。
中国当代艺术并没有迈入现代艺术的门槛。
中国最前卫的主流美术权威还搞不懂现代艺术是什么,
直接论述作为后现代艺术核心的观念艺术, 也许就是徒劳。
一个人的呐喊是没有用的,
但不呐喊又违背一个知识分子的最基本的处世原则。
二,后现代起源:
现代美术脱离了古典美术的文学性和记录功能,
成为可以独立存在的纯视觉科学。
所以,现代美术是视觉科学的革命。
后现代美术则脱离了现代美术的规律性和幻觉性视觉意义。
可以作为纯思维模式而独立存在。
所以,后现代美术是思维模式的革命。
由于量子力学等新兴现代科学思想的普及,
艺术家们认识到事物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不确定的,复杂的。
线性的逻辑思维只是一种思维推理过程,
但并不是事物本身的存在状态。
规律性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
但没有规律或者潜在的规律更加普遍。
所以,后现代美术放弃了现代美术视觉形式上的规律性意义。
也放弃了古典美术的线性逻辑推理的思维结构。
同时也放弃了古典美术记录事件功能和文学性质的主题意义,
所以,后现代美术既不需要视觉形式的规律性意义和幻觉性心理意义,
也不需要逻辑推理的主题意义。
可以作为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而存在。
也就是说,后现代美术已经不是物质形式层面的,
而是完全的思维模式层面的。
所以,后现代美术可以是:
随机而无规律的,无主题无意义的,不需要结果的,
非线性逻辑的,非物质形态的。
观念艺术作为整个后现代艺术的核心思想,
这类型观念艺术具有后现代艺术的一切特质。
(所以,下面的对观念艺术的论述,
和之前对后现代艺术的论述,有一定的重叠性。)
三,什么是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核心,
也是人类最高级的美术形态。
那么,什么是观念艺术呢?
观念艺术自产生一直到现在,
没有什么太标准的定义,
虽然不同人也许会有不同的解释,
但其核心思想几乎都是一样的。
观念艺术并不是古典美术的语言逻辑模式,
也不是现代美术的纯视觉模式,
观念艺术是一种返回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
观念艺术既然是思维模式,
那么它就已经不再是物质结构和物质形式的,
古典美术和现代美术,才是物质结构和物质形式的。
美术权威对观念艺术的误解,
都是因为理解能力比较低级,
停留在作品的物质结构和物质形式层面。
所以没有足够的智力去理解观念艺术是什么?
所以说美术权威完全不懂观念艺术,
因为只要停留在物质结构和物质形式,
这就是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 完全不是观念艺术。
所以, 美术权威误解的观念艺术,
我统称为“伪观念艺术”。
人类已经进入高智力的文明时代,
用牛车的思想,
什么可能去理解航天飞机的概念是什么呢?
人类也已经进入多元文明共存的时代,
低智力的文盲和高智商的科学家共存,
美术界也是一样的,
极端落后和极端先进共存。
落后几千年的原始的美术观念,
和先进的高智商美术思想共存。
所以,中国美术思想的极端落后,
和美术认识的极端原始并不奇怪。
四,观念艺术概说:
观念艺术,
认为艺术可以脱离绘画技术,视觉形式和物质材料,
可以作为思维模式而单独存在。
观念艺术认为,艺术本身唯一有价值的,
就是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
画面表现形式,绘画技巧和物质材料都是次要的,
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艺术家的创作已经失去了任何价值,
再用形状、颜色和材质来进行创作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些都已经是应用设计体系内的内容。
艺术家应该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本身的,
复杂性,多样性,随机性,突发性,
不可识别性,不可解读性,不确定性,无规律性,非逻辑性。
观念艺术重视的是过程思维体验和思维模式的改变,
而不是要表达什么主题和意义,
观念艺术是没有任何主题和没有传统意义的。
所以, “观念艺术”翻译成“概念艺术”会更加准确。
观念艺术构成了整个后现代艺术的核心。
这里说的思维模式是指一种新的思维体验,
或者一种更加全面认识事物本质的新的思维方式。
但中国权威批评家和艺术家,
都把观念艺术理解成古典美术中的作品主题和文学性意义。
这是全盘错误的认识。
也说明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停留在古典美术阶段。
并没有进入一种高级的思维模式时代。
中国美术的核心思想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低级语言逻辑时代,
中国权威批评家和艺术家没有足够的智力,
也没有足够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思维模式是什么?
所以,作为人类最高级的美术形态的观念艺术,
在中国美术界是不存在的。
五,观念艺术的意义:
观念艺术全盘否认了传统绘画形式的价值,
所以在观念艺术里面,
全盘否认了传统绘画技法和画面形式的价值。
观念艺术已经不再追求画面形式和视觉效果,
画面形式和视觉效果的美和丑,
绘画技法的高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传统作品的一切技术和形式被彻底抛弃了,
取而代之的是认识事物的新的思维模式。
观念艺术的积极意义也在于:
它解放了艺术家的双手,
促使艺术家由工艺型、技术型、体力型,
向思想型和智慧型转变。
问题在于,
艺术家是社会所有行业里面思维能力最低的一群人,
所以,习惯于把艺术当成为苦力的所谓艺术家,
在转变过程中变得无所适从,
他们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向思想型转变了。
所以国内的所有的观念艺术家,
都是完全搞不懂观念艺术是什么的?
国内所有的美术批评家,
也是完全搞不懂什么是观念艺术的?
我们所看到的国内美术界对观念艺术的论述,
无论多么权威,无论多么出名,
全部都是错误的,彻底都是错误的。
下面2篇对地球上存在的观念艺术,
对作为人类最高级美术形态的观念艺术,
归结出三种类型:
(未完。。。待续。。。)
㈨ 你知道书法是心灵的艺术吗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的表现。线条的空间是要靠书法家的形象思维去经营、去协调,但最难的并不是用线去经意空间,而在于线本身。要用线条的美、线条的趣味来形成艺术感染力。当代书法的审美感可以是多层次的,字的外形结构写得好看虽不失为一种形式美,但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书法的极致和人的精神是相通的。
书法中的线条美,离不开轻、重、徐、疾、抑、扬、顿、挫,也就是说线条的感染力在于它的丰富,不单调,极尽变化,富有节奏感。当代书法审美感除了对线条圆润立体、中锋用笔的追求,对劲健的、内藏韧性的追求,对线条丰富、一波三折的追求外,我觉得还应对一幅作品本身趣味的追求,应该说,“趣”已成为当代书法审美的基本特征。
“趣”作为当代书法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书法家的“审美鉴赏力”,是艺术家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审美倾向和主观爱好,这些往往是后天培养而成的,与人天生的审美趣味有时候是一致的,因为人与生俱来的审美趣味是追求和谐的美感,和谐的就是美的、就是舒服的、就是愉悦的。所以,大自然的宏大、静谧、包容这些都能让人觉得舒服与愉悦,就如同音乐、绘画、雕塑的和谐总能感动人心愉悦心性。但是书法艺术的追求是越来越个性化的,个性的表达更是当代书法艺术最具有核心价值的根本属性,而个性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是破坏一般意义上的和谐,形成一种相对意义上的个性美,从而可能会背离了大众最原始的审美趣向。当代书法艺术最能体现这种“个性美”的趣向与大众化的与生俱来的和谐美趣向越来越严重的背离。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喜欢方正柔和书体的社会人群,一方面存在着大批的追求个性化“个性美”的书法艺术家。
“趣”是书法中一种很高的境界,书法源于自然,是书法家的创造,是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的统一,但是最终还要归于自然,而自然天趣指的是书法作品中情感的流露,见不到技巧上的斧凿痕迹。所以我在此说“趣”,并非刻意的,做作的,有意为之,为求一个效果、一个形式,而是作品自然的流露。苏东坡曾经说过:“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诗不求正,字不求奇,天真烂漫是吾师”。这样写出的字在整体上才能保持一种“天真”“天趣”。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陶醉在自欺欺人的个性化的张扬中,陶醉在自我扭曲中,陶醉在自己夸张而自以为是的线条和墨色变化中,最终也要被淹埋的。书法是墨色和线条的变化,必须超脱于一般书写之上,但是不能太极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是极端的错误。墨色和线条的变化,要有人看得懂,这是起码的艺术底线。但是这并不等于可以在书法上不下功夫,而是一种追求的结果,即是要“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书法用笔中的圆润主、劲健了、丰富都离不开自然,自然中的天趣给人一种纯真向上的感染力,许多古人的诗稿、手札,往往同时又是件很好的书法作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书作自然而具有天趣,所以“趣”是当代书法审美追求的必然方向。
清代的邓石如对汉字的书写颇有高见:“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这也说明了趣味在书法中的追求。
汉碑当中的《张迁碑》、《开通褒斜道刻石》,清代的八大山人、伊秉绶、陈鸿寿的许多作品都是富有天趣的杰作。他们都重视“表现”,重视主体之“意趣”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
汉碑当中的《张迁碑》,字形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来的特点,拙中寓巧,极尽变化。又如《开通褒斜道刻石》,隶书字体,而有篆势,天真朴拙,意趣非凡。
清代八大山人的书法取法自然、笔墨简练、独具新意,其作品显示出其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的自然天趣。
伊秉绶的隶书具有鲜明的个性,笔画平直,分布均匀,四边充实,方严整饬,有强烈的装饰美术之意趣。其留下来的众多作品笔力雄健,沉厚挺拔,融合了《阁颂》、《张迁碑》、《衡方碑》等汉隶名碑的优点,形成了自己严谨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韵致、夸张而合情理的隶书审美趣味。
陈鸿寿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灵动,穿插挪让,相映成趣,他的隶书较之以往的隶书更具有“狂怪”的特点,加入了很多其个性的东西,说明他创新的勇气和才能。他曾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足见天趣自然在书法作品中的重要位置。
这些好的书法艺术就是通过墨色的变化和线条的变化来表达出书法家的情绪变化和审美趣味,并通过这种情绪变化和审美趣味的表达来感染书法艺术的观众。这种意趣,可以使我们用有限的点画及无限的丰富的变化来表达人的无限丰富无限深邃的精神意气或是情感趣味。体现出一个书法家的品位和情调,他们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中把自己的审美趣味和独特的个性气质融入到了书法的表现中,从“书品”联想到“人品”,从作品所反映的自然天趣中可以看出书法家的精神气质,他对于生活的体验,他的审美追求审美理想等等。
我在隶书创作中的审美追求秉承了雄强、沉稳、厚重的风格,并且合理融合魏碑与篆书的一些特点,在章法与布局上把握线条与结构和谐统一的审美趣味性的同时,理性地把握点画撇捺与虚实枯湿,使得传统厚重且难有变化的隶书有了丰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增加了作品的耐读性和趣味性。希望给观者在厚重、沉稳的气息中带去一种生命的灵魂。
但是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的普遍性和个别性、客观性和主观性之间,通常都存在矛盾,因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迫使一个人去承认他所不喜欢的东西是美的,但趣味判断却要求别人普遍的赞同,这个矛盾无法解决,在这种矛盾之下,就注定了书法艺术家要不断探索前行的,注定了要不断否定自己的,注定了要承受精神痛苦的。在书法作品中体现了这种不断前行,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人最后才可能成为大家。在书法作品中表现了这种矛盾精神痛苦的书法人,他的作品往往也最具震撼人心的魅力。而这种魅力的来源有时是一种使人感觉得到而把握不到的东西,或是把握得到但是把握不深的东西。
㈩ 在所有艺术门类中,哪一种最能表达感情
我个人认为是音乐。音乐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还有: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是似乎是另一种语言,并且比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要有共鸣行,能够唤起感情的力量,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深刻的影响。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