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艺术家如何混饭吃

艺术家如何混饭吃

发布时间:2023-02-01 10:27:41

㈠ 批评家真是混饭吃的吗

陈传席(着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现在有观点说,没有真正的批评家,都成了“表扬家”了,是这样的吧?这是社会风气使然。想当年,鲁迅骂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主义的乏走狗”,骂得多厉害,结果梁实秋没到法院告鲁迅,也没变成狗,后来过得很好,也没怎么样。今天的批评界,批评的人没有鲁迅的胆量,被批评的人没有梁实秋的胸怀,急了还会告你一下。做为媒体,对于直言的批评也不敢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大的批评家。我曾经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讲了些真话,我觉得讲真话是应该的,不应该讲假话,可朋友见了我跟我说:“不错,你敢讲真话。”讲几句真话好像成了很了不起的事情。实际上,我讲的更真的真话都已经被删掉了。中国传统中最为崇尚的就是气节,这却是今天文人所缺乏的。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着名美术评论家):
关于批评对于文艺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批评的一般原理,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批评家在运用批评,社会对待批评的时候,很难再原理之外表现出常态。经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政治化批评的时代之后,商业化时代的美术批评的商业化已经在所难免。商业化时代的美术批评已经失去了它的崇高和尊严,像“人人都是艺术家”一样,“人人都是批评家”也将成为历史的必然。在这样一个时代,再来谈批评的原理、批评的标准、批评的责任等等,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当代美术批评已经很难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它在商业社会中的转型,使批评成为商业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商业目的的最常规的推销手法。很难给当代美术批评树立贞节牌坊。人们也没有必要指责批评家的操守,社会风气大致如此,而社会需求决定一切,就难以苟求批评的真空。
朱其(艺术批评家、着名独立策展人):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哪一个职业领域都有优秀者、平庸之徒和烂人,哪怕是在大学、寺庙和医院这些不该出烂人和邪恶之徒的地方。相对而言,美术批评界还不算太糟糕的,至少尚存几个学养颇深且能担当责任的批评家,像文学界、电影界、音乐界,恐怕连少数几个都找不到。人们曾经觉得艺术家都是梵高,但近年各个阶层涌入艺术圈后,发现亦有很烂的艺术家、不学无术的艺术家、利欲熏心的艺术家,有些艺术家逐利甚至比商人还赤裸裸。经过2005年以来的市场混乱和一些艺术家欺世盗名的乱象后,人们突然又发现批评家中原来亦有很烂的批评家、不学无术的批评家、利欲熏心的批评家。这样的事实其实存在很多年了,只是大家现在才如梦初醒。众人对批评家的失望情绪,如同少女对所爱慕的人失望一样,根本问题在于自己太过于单纯无知,或者没遇上过真正的批评家。
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
当今,批评家没有批评的勇气和胆量,艺术家也没有接受批评的胸怀和度量,而整个社会其实也没有允许批评的环境和风气(尤其是制度上的保障)。政府也好,单位也好,个人也好,一方面在假惺惺地呼唤和鼓励所谓的批评,一方面却又在竭尽所能地诋毁和删除有关批评的言论和文章。其实他们呼唤和鼓励的批评,还是他们希望和需要的“赞美”。中国的很多现实其实很矛盾,也很操蛋!最不要脸的一类人,就是任凭你怎么去批评,去指出他的错误和过失,即便他心里也认为你说得对,却依旧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还美其名曰“个性”。更有甚者还会发动自己的同党,找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理论,动用一切能够动用的媒体资源,大肆地来反驳你、推翻你,以此来混淆视听、颠倒黑白,来证明他是对的,哪怕错的也是对的。这一现象,在当今文艺界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书画界!
曹林(《中国青年报》首席评论员):
非常有必要弄清批评和抹黑的界限,这对于形成对话可能、寻求社会共识和寻找最大公约数很有意义。一个言论自由度较高、健康开放的社会,会对“批评”做尽可能宽松的解释,而对“抹黑”作严格的限定,宽容看待批评,而不是动辄将一种言论上升到“抹黑”的层面。因为抹黑是一个很重的定性、很大的帽子,甚至要上升到承担某种法律责任的地步,必须谨慎定义。动辄将批评定义为“抹黑”,会堵塞言路让人不敢说话。
黑子(着名文化学者、文艺批评家):
批评和抹黑绝非一回事,但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给颠倒是非了。认为批评,特别是深刻一点的批评就是栽赃,就是抹黑,就是反动,就是制造矛盾,就不允许它的存在和传播。所以很多好的批评文章、正义一点的、尖锐一点的批评言论,基本上都被“莫须有”地抹杀了。删除得删除,举报得举报,反正不论三七二十一,只要出现“另一种声音”,某些群体和利益集团就敏感,就不乐意,就要压制和根除。很多时候大众是不清楚的,也是喜欢顺大流的,所以很容易就被忽悠、被误导、被利用,无意中竟成了他们的“推手”和“帮凶”。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比较好的批评出不来的重要原因。
周国平(着名学者、作家、哲学家):
常常有人举着爱国的尺子评判人,但这把尺子自身也需要收到评判。首先爱国只是尺子之一,而且是一把较小的尺子。还有比它大的尺子,例如真理、文明、人道。其次,大的尺子管小的尺子,大道理管小道理,惟有从人类真理和世界文明的全局出发,知道本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之所在,方可论爱国。因此,伟大的爱国者往往是本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批评者。那些手中只有爱国这一把尺子的人,所爱的基本上是某种狭隘的既得利益,这把尺子是专用来打一切可能威胁其私利的人的。

㈡ 在洛杉矶、纽约、北京年轻的艺术家都是如何生活下去的

另一个不稳定的原因就是,各个艺术区都面临着拆迁,艺术家们被迫不断的搬来搬去,从圆明园搬到798,从798搬到草场地,从草场地搬到黑桥......每次与在北京的艺术家朋友聊天,他们总是在找房子,总是在搬家。

㈢ 疯了吧!就连贵族二代们都来时尚圈“混饭吃”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年除了“星模富”二代,还有越来越多的王室二代们也来 时尚 圈“再就业”了!

比如曾拿下GUCCI美妆系列代言的摩纳哥王室成员夏洛特

当年靠走秀火出圈的丹麦王子尼古拉

还有他的弟弟——19岁的菲利克斯王子,最近也以模特身份出道了。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六世的姐姐伊莲娜公主之女儿Victoria Federica公主也登上了 《Elle》 封面。

关于这些混入 时尚 圈的王室二代都有谁我就不一一罗列了,因为选手实在太多,这几年欧洲很多 时尚 杂志一拍片儿就找贵二代,以至于进圈的欧洲贵二代连起来能凑几十桌麻将了。

而且不止王室二代,还有很多贵族二代也榜上有名

可能很多人以为王室就是贵族,贵族就是王室,其实他们是两个概念,王室和贵族没有血缘关系,但可以通婚。那怎么算贵族呢?只有经过王室颁布爵位,并且享有爵位世袭权利的家族才可以称为贵族,他们因为跟王室走动比较密切,生活的也很滋润。

我们熟悉的卡抽Cara Delevingne,就是贵族出身又混 时尚 圈的典型代表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王室贵族二代放着养尊处优的环境不待,有什么想不开的非跑来 时尚 圈混?

我给大家分了三种类型,先说第一种,混饭的。很多人可能猛一听 时尚 圈的“蓝血贵族”,以为就家世显赫金银财宝数不清,但其实很多欧洲破落的贵族,家里城堡都是甩价卖。有一部分成员不管出身王室还是贵族也都是很边缘的存在。

像英国王室成员Amelia Windsor,她是英国王位的第33位继承人,小钱不缺,大钱没有,想要靠王室保障自己滋润的过完下半生可以说是很难。既然要混饭吃,那就把 时尚 当做自己的主业,一心扑在上面。

为了让自己在 时尚 圈的事业发展更有保障,她直接签约模特公司Storm Management。

不过很遗憾,挑剔的模特圈并没有给她留情面,所以她在当模特之后走的秀不多,最出圈的还是当年为“马赛克牌子”走的那几场秀。

虽然出师不利,但这丝毫影响不到Amelia Windsor的 时尚 恰饭决心。于是她又换了个拼法,转手就开始混圈,别人走完秀参加afterparty,她还在soical拉业务。

没事就去蹭蹭品牌红毯,当个人型模特,看出来确实挺努力的。

不过这才哪儿到哪儿,有人比她还要拼,德国公主Elisabeth von Thurn und Taxis的妈妈是前皇室成员,但德国早就废除了君主制,爸爸来自德国最显赫富有的家族之一的Thum und Taxis家族,别看常住的家族城堡有517个房间面积达21460平方米,实际可能连个4G都没有。

为了过的更滋润在 时尚 圈拔得头筹,她特别喜欢和业内名人拉关系,“老佛爷”、安娜·温图尔,甚至连Valentino创始人都是她来往的对象之一,她的高光时刻甚至还当过美版《vogue》的特约 时尚 编辑,简直是混圈子的典范。

当然,要说厉害刚才这些都比不过摩纳哥卡洛琳公主的女儿夏洛特,懂得未雨绸缪,早就意识到继承王位来翻身的机会渺茫,在很多年前就凭借英气又有辨识度的长相在 时尚 圈赢得存在感。

前些年她还拿下Gucci首个彩妆系列的代言人、成为万宝龙全球品牌大使,现在的她还是CHANEL的大使,也是靠实力让大家记住了她的名字,而不是她的头衔。

这方面格蕾丝·凯利的外孙皮埃尔的媳妇碧翠丝也值得一说,她本身来自意大利贵族世家博罗梅奥家族 (从13世纪就有记载,关于这个家族的介绍维基一页都讲不完) 。由于他的父母尚未正式结婚,所以实际连继位机会都没有。

但她早年还是凭借贵族遗珠的头衔和身材的加持,把红毯当成自家豪宅的长廊,每一个笑容都魔性又洗脑。

这也让她成功拿下了意大利殿堂级珠宝品牌布契拉提的品牌大使。

除了因为位置边缘才跑来混 时尚 圈的,也有很多继承王位或爵士头衔希望很大,但因为真正喜欢和热爱 时尚 而坚持进圈的贵二代。她们不是蹭蹭红毯、拍张封面那种,而是真的想认真做事、扎根到深层领域变成专业 时尚 人士~

说到这类就不得不提泰国的Siri公主 (Sirivannavari),她是现任泰王最爱的掌上明珠,但她之前就在IG平台的标签说了自己的定位,先是 时尚 设计师,艺术家、国家马术队,最后才是泰国公主。

Siri公主真心喜欢 时尚 ,本来学的就是时装和纺织技术专业,所以搞了个同名服装品牌SIRIVANNAVARI 。

这外形条件不是我说,典型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平时亲自画手稿、 选面料…… 热爱到不惜为事业化身流水线女工。

要么说努力还是有回报的,如今,这个牌子越来越火,很多明星也喜欢穿她的牌子,Lisa、小水亲自帮忙带货。

专柜还开到了米兰,每年她还会在泰国办自己的时装发布会。

除了”泰国追梦人”,摩纳哥斯蒂芬妮公主长女Pauline Ducruet也在逐梦 时尚 圈,94年出生的她是现任摩纳哥王位第十一顺位继承人,跟前边几位相比可以说机会很大了。但人家并没有吃老本,而是毕业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自创服装品牌Alter,自己也当模特拍lookbook。

平时参加慈善活动也穿自己的品牌代言。

前两天因为推出新系列晒了一张团队合影,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喜悦,为梦想忙前忙后,并不是挂虚名。

让人同样能感受到热爱 时尚 的还有另一位德国贵族Talita von Fürstenberg,她从小就受到祖母的 时尚 熏陶,对 时尚 也很感兴趣,大学期间隐姓埋名去了《Teen Vogue》实习。

不用家族噱头当跳板而是潜心钻研,都为了实现她成为一名设计师的梦,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2019年4月已经推出了自己的DVF产品线TVF。

等成名后参加节目采访,大家才反应过来她的祖母就是时装品牌DVF的创始人Diane von Fürstenberg,真是出身不问门路,比狠还得看姐。不得不说这才是挤进 时尚 圈的皇二代中最会内卷的阿!

最后再说说啃老型。很多王子公主们的祖辈早已在 时尚 行业站稳脚跟,也就是老关系户了,到了这一代不管是身不由己还是真心热爱,能这么顺理成章快速的进入 时尚 行业里,啃了一点点老是必然的。

大家看到这可能马上想到卡塔尔王室,毕竟有个当年喜欢高定就索性用10亿美金收购Valentino的卡塔尔王妃莫扎,王子公主们想进 时尚 圈简直分分钟的事。

还有最近因为显赫的家世很有热度的查尔斯·德·威尔莫兰,他也刚刚成为法国老牌时装屋Rochas新任创意总监。

他所在的法国威尔莫兰家族,出过很多和 时尚 圈打交道的人,比如查尔斯的曾姑奶奶路易斯·德·威尔莫兰(1902-1969)曾是巴黎社交圈里的名媛,也是Lanvin家族的继承人之一。这位奶奶在世时,奢华时髦再加上有写作才华,就让威尔莫兰家族在 时尚 圈积累不少人脉,这都对查尔斯有所帮助。

(根据她的小说《伯爵夫人的耳环》改编的1953年的同名电影,提名过奥斯卡黑白片最佳服装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王室和贵族成员靠着家族的名气进入到 时尚 圈,她们也会帮着改善大家对传统王室和贵族的刻板印象。

比如开篇提到的丹麦王室菲利克斯王子,靠他哥的名气先出道,最近拍摄的大片据说就为向大家证明丹麦王室很强很时髦,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不过看实物,摆拍痕迹严重,弟弟还得再练练啊。

英国王室戴妃的侄女Kitty Spencer,这两年也以很多夸张现代感的造型拍过大片和封面,只是光靠豹纹和亮片紧身衣就想应付了事,对 时尚 是不是理解的有些片面?

而沙特公主Hayfa Bint Abllah给我的印象更深,在此之前她在 时尚 圈没有特别的建树,后来借助了家族的机会拍到Vogue的封面,在沙特刚颁布解除了对女性开车的禁令,她就第一时间拍了这张在沙漠中开车驰骋的大片,大片精气神是有了,要是换套衣服就更好了!

可以看出,这些王室贵族成员进 时尚 圈也有挺多的含义。她们虽然出身显赫,但都有一颗热爱 时尚 的心,只不过是每个人对于 时尚 的热爱程度不一样,有的为了单纯混饭,有的为了给自己贴金,有的把它当作事业为之奋斗等等 ,毕竟随着越来越多的名门子女进入 时尚 圈,只会让内卷更加严重,想真正长远走下去,还是要靠实力去证明。

最后看完这么多,你们最喜欢哪位王室贵族的王子公主?评论区聊聊吧。

㈣ 《呐喊》《彷徨》精彩段落

鱼眼看世界

思想对白
犯“思想”罪
因为思想而犯罪甚至献身。古代如古希腊苏格拉底,近代如“文革”的受迫害者老舍等前辈。
犯罪是一个人在做出某种行为后……这种行为可能不是人人都可做得。而思想人人都有。
如果因别人思想与你思想不符而要加罪的话,那就 是这个社会有病了!

“英雄”不问出处
中国有句话:英雄不问出处。那么为什么在写名人传记或在研究一个人时要把人家的籍贯字号……统统进行研究要从出生开始写,甚至就其到底在北京还是在南京出生进行论证考究,还要追溯到祖辈多少代是名门望族还是皇亲国戚!

看到狗的不同反应
大人看到狗会漠然,装作视而不见,因为大人知道你若一直盯着狗,狗也会恶狠狠的看你,甚至朝你大吼。而小孩们天真无邪,看到狗会非常友好的跟它汪汪叫,而且狗也会回他一声“汪汪”。

文武卓绝
当一个人离思想、内心近了后,他发现他已经与竞技场隔绝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世上搞文学、哲学的与搞体育的格格不入。走近宁静,远离喧嚣。当然我说的是大多数人,比如文武卓绝的画师兼哲学家兼武术家李小龙。

鹦鹉的故事
还记得泰戈尔的《鹦鹉的故事》吗?
为了让鹦鹉得到教育,鹦鹉的教育者们让鹦鹉吃带字的纸条,在教育的幌子下,将鹦鹉折磨至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讨皇帝的开心。
一切有个性的事物被砍去了棱角,成了专制制度下平庸、顺从的奴才。
那个皇帝就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时事
时事——时代发生的事。
我们学习的历史,就是古代时事的编排,很遥远的时事称古代史,比较近的时事称近代史,而明天甚至明年的时事我们可称其为预言。

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可以使一个柔弱多病的人在媒体上狂刀舞剑,被称为“英雄”,而强健的真正以舞刀弄抢为生的人则要在下面观看甚至奉为偶像。

评论家
那些哲学家,艺术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们总是把他们弄得很神秘。我如果这样就肯定有人反对。因为哲学、艺术家评论都靠哲学家,艺术家混饭吃。
没有了χχ家,也便没有了χχ评论家。

民族劣根性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口。”中国人一度以这句话为荣,还拿着它到处炫耀,却不理睬,那些把自己说成“侵犯人权“的人。
这使我想到了民族劣根性。
钱=权
在中国,谁有钱,谁就有权。
大人有钱,所以小孩听大人的。
在校中小学生口袋里没几个钱,所以听老师的。
在校大学生出去揽活多少挣了点钱,所以经常逃课。

天下文章一大抄
天下的文章,都是抄出来的。你且别急,听我慢慢解释。
看看文学家们,哪个不是拥有藏书多少册,以致床上一半放书,甚至厕所、饭桌上也放书。
季羡林在北大有两套房子,他不把这房子别用,而纯做藏书室。
钱钟书在引用文学家的话语时,他不可能记得非常清晰,他也不可能有事没事的背书。唯一的办法是,想起某句适用的话好像在某本书上,于是翻开:“啊,在这里。”于是抄上。
他们写文章就好比我们在课下写作文时不时得拿起一本作文书翻翻,编上几句。因此,这相当于开卷作文。
这只是“抄”的一种。
另外一种“抄”是这样的。
中国话里有“默写”这个词,看了某句很好的话,但没带纸笔没法抄,于是就把它背过,当然这个背也可以不是刻意的,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待有了纸笔后再写下来,于是或添字或掉字这个句子就成了自己的,这就是你看到世界上有许多类似的话语的原因,这就是间接的“抄”。
总之,闭卷的闭多长时间都成不了文学家,如我们学生。开卷的倒成了文学家。
因此,抄袭又怎么样,只要不是明目张胆地“抄”。别人问你时你就说:“××文学家还抄袭了我们的新词‘新人类’呢!”

小孩胜过大人
如果大人看到有人无缘无故地漂游起来,则会吓得半死,别说去研究它,就连再看一眼也不敢,拔腿就跑。
因此,有些工作,小孩可以胜过大人,他们可以看到人们飘起来不会惊诧反而去看个究竟。
只因为:孩子太纯了!

摩天大楼与农民工的关系
城市职工不愿干脏活累活,乡下的农民为了挣钱到城市来打工,于是他们被称为“民工”。结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独秀。
最近,有一个丑闻,国家拖欠了农民4000万,我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知领导们办了一天的公从“摩天大楼中走出来,回望高拔的摩天大楼时,是否想到了民工以及民工们工作时的场景。

江郎才尽
有人出了张专辑或写了本书(称之为处女作),然而到后来大众认为他再也无法创造出甚于处女作的好作品了,人们称之为“江郎才尽”。
就我个人感受,“江郎才尽”有两点原因:1、因本人有感而发的一些初始纯洁的想法,大都在“第一次吃螃蟹”中展现,而本人对自己的后来的虽然有好的作品但却超越不了从前,于是扼杀在纯乎想念中;2、因大家的吹捧,“第一个吃螃蟹”的往往会像涨潮一样被吹捧一番,然后再退潮。
江郎才尽不是“郎”之错,而是大家的错,大家给了“郎”太多压力,即使,“郎”像以前一样出好作品,大家也不会像从前一样众星捧月了。

从环保看国别
国庆日那天,成千上万的人涌上街头观看游行队伍,大人孩子几乎人手一瓶可乐或一个冰激淋。当游行都散去,地面上却见不到空可乐罐或包装纸。它们的归宿是路边的垃圾箱。
请问:这是哪个国家?
答曰:反正不是中国!

小大之辩
在井里的蛙是不可与它说“大”的,因为它们生活并适应了在狭窄的空间里观看天空。
在俗世中是不可与他们说“纯洁”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并适应在尔虞我诈中。
对孤陋寡闻的人不能与他谈论大道,因为他们拘泥于世俗,被所接受的教育束缚。

不塞不流
大禹非常聪明,懂得“不塞不流”故他治水用导引 之法疏浚而非堵塞。
而古今的暴动起义,上面都用镇压的方法,这不是说他不会用疏浚之法,而是,此时已到了平常的疏浚方法不管用的地步,“亡羊补牢”矣!
感化应是顺其自然,就似不塞不流,愈塞愈流。而今人不如古人,大抵采用后者,致“虽口辩而户说之,不能化一人。”

色之王
美术权威们规定了,“黑、白、金、银”这四色不是颜色,凡高说:黑色是颜色。
为什么白天为白,因为阳光是七彩的光叠加而成,它便成了明亮的白,而所有的颜色叠加便成了黑
所以,我称白色、黑色乃色之王。

“众所周知”不确切
世人用“三百六十行”评说行业之多,正是因此,人们对自己行业的精英很崇拜,而对别行业的精英不关心。
一个写书法的,怎么也不会熟掌IT业精英。
一个卖鸡蛋的怎么也不会知道哈佛大学的历任校长是谁。
一个国家主席,如何也不会知道这一带的“古惑仔”老大是谁。
周杰伦“众所周知”这话不确切,尽管青少年奉之为偶像,而掉了牙的老年人和还没有长牙的婴儿却不一定知道有此一人。

答案是权威
答案摆在那里,就不要自作聪明与老师作无畏的争执(比如,你问: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否则,你不但不会得逞,他会先看了答案,然后努力把你往那里转,最终把你转晕了。
在老师与学生面前,答案是权威。

中国老了
美国是个新生国家,各国的精英移民到这个国家成为一个新的民族。
1796年华盛顿告别政治舞台,并谢绝再列为下一任总统候选人。这一年,中国的干隆皇帝传位嘉庆,在整整做了60年皇帝之后。

郑和与哥伦布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首次下西洋比哥伦布早87年,船破天荒达二百零八艘,随员两万七八千人,出于政治目的,炫耀国威,所谓“贡赐”去消耗了国家大量财力。
哥伦布首航率船三艘,船员87人,出于对黄金的追求,去掠夺财富。
郑和下西洋堪称壮举,却并未促进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哥伦布航行规模小得多,却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我的结论是:中国人喜欢自作多情,在希望中遭到自己的打击从而失望。
物质天下与精神天下
“许由小看天下而不肯代替尧的位置,是因为他的志向寄予了整个天下。他连尧的小天下都没有,谈何物质的大天下!”故曰儒家说得是物质,道家说的是精神。

哥伦布的对与错
如果没有哥伦布也就没有后来的欧洲移民,也就没有“美利坚合众国”。但要事先打一针,哥伦布本人是个典型的殖民强盗,他知识为了掠夺黄金……
有人说:“哥伦布使印第安人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
文明?什么是文明?掠夺即是文明?
那我宁愿去山林深处以草根为食!

假如马克思还存活
假如马克思还存活,他会移居美国,在那里过消遥自在的生活。
为什么?大家不要忘了,当时他处在资本主义最困难时期,人民深处最水深火热时期,马克思只不过想要求一个福利好,人民生活幸福的社会。
而现在,假如他还活着,他一定会痛骂中国人盗用他的“社会主义”名义,骂中国虚伪,现在我们可以看看,哪个国家福利最好,民主程度最高,哪儿的人民生活最幸福。是被称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吗?

所谓“科学家”
几乎每个发明家的初衷都不是造福人类,他们不是为兴趣就是为私利。为了满足自己的平衡,于是,他们专心致至,成就愈大,成就愈大,就越被吹捧。
这是个怪圈。

不要干涉
别人说我没有集体荣誉感,这很好,说明它思考了,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想,它这么想自然有它的道理。
生在这世上,人人平等,谁的思想都是对的,只要它不违心。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既然谋不了别人的政,请你不要站在旁边说空话,瞎指挥。
我是我,你是你。
有人说我是完美主义者,说我应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我不认为这世上有什么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是人们尤其是所谓的“共产主义者”的遐想,他们利用人们渴望安定、渴望美好生活的心理,标榜共产主义美好,是让人坚持其所谓“社会主义”的领导。

贫富差距
“All zoo Animals Have Controlled Piets. Do Not Feed Them.”(动物园动物需控制饮食,不准喂食动物。)这是美国一家动物园的标语。
中国的动物园大都没有这样的牌子。园丁一般少喂食而靠游客们给它们喂食,还有街上卖小宠物的,也很少喂食给它们,饿得它们很“活泼”,贩卖小宠物者正好想让消费者看到它们“活泼”很能吃而促使其买下。
中国人不会连饲料都买不起吧!
这是小农狭隘性再加上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人拿动物作奴隶、当玩物,国外则把它们作朋友、作伙伴。

今人之进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因此,常人很少敢去险远,所以现代城市的人们喜欢去野外……
因“人之罕至”而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去寻找美丽,真正的美丽。于是有人攀登珠峰,有人挑战罗布泊、南北极。
敢想敢做,此乃今人之进步。

警钟
“世界上现存的大约6000种语言中有一半濒临消失,而大量的人类知识也将与之消亡。来自英语、法语等的压力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使弱势语言走向灭亡。”
文化正在消亡?

“独处时方见其本性”是误
一条金块与土放在一起,才显示出金之坚硬闪闪发光,土之松沃厚实凝重。
金在真空中,亦或土在真空中,却不得见其本性。
人亦然,在人与人的斡旋中方见其人之本。

看《大染坊》
看《大染坊》,我记住了一句话:“一个国家太弱,而一个人太强会吃亏!”

惩罚
人类制造了那么多的残余物,而大自然根本无法收容它们。忍无可忍之日,大自然便会惩罚人类一下,比如弄个小“印度洋海啸”、小“台湾台风灾害”,小“沙尘暴”什么的,给人类提个醒:不要做得太绝!

画家村· 流浪画家
北京有个画家村,里面住着出名画家、未出名画家、作家、地下摇滚乐队、行为艺术“家”……
一部分学纯艺的中央美院毕业生到此聚集,想搞创作,当画家,像凡高一样成名天下,穷的穷死,挨家挨户蹭饭吃,富的富死,一幅画卖几十万,上百万。
很多人都喜欢他们尤其是“穷的”状态。
而且很多年轻人想做流浪画家。
我说:流浪画家不好当。现在还有流浪画家吗?不知道,即使有,他也会是藏着躲着不为人知。若是为人知了,大家都会找他签名,他便成了名画家了。
“流浪画家”是一个词,它不是一个实在的东西。那是一种美好的残美的“感觉”,只因它是一种感觉,很多人去追求。最终人们追寻的不是“流浪画家”,而是、仅是一种感觉,就像“希望就是虚拟”一样。
记得某杂志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吉普赛人曾说,生命是用来流浪的,爱是用来偿还的,那么因为爱而流浪,生命才得以偿还吗?其实很多的流浪都是这样开始的,因爱而开始,也因爱而结束。空间的转移可以淡忘你,也可以更牵挂你。
旅行,有时是一段爱的冬眠、心的针灸,是逃离,是重生,是梦想,是沉淀,也是一块擦掉心碎的橡皮擦。即使擦不掉爱的往事,总可以清出一点点的空白吧!”
流浪……画家……
许魏《旅行》歌词

符合标准
世界上一切都有套路。
这个世界评判的标准是你符不符合套路。
纵使你懂得这个套路,你却不屑于使用,而用很创新的方法,你也不会得到应有的评价。
换一种思维:
如果说诺贝尔评委们没有把你的作品评为诺贝尔奖,那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你的作品。
用在教育上,也是再合适不过。
在权威以及权威们造就的学生中,一切都是固定的,就好像小时候看电视问爸爸妈妈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现在的教学也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对与错是有界限的。
有人知道毛泽东的很多故事,便用“善用心计”来形容他,而阅卷人评语:注意用词准确!在他们眼里,毛泽东当且仅当用“伟大”二字形容。

时代产物
恩格斯在大谈着:“拿破仑是时代的产物,是必然要产生的。”
那么他为什么不说他恩格斯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必然要产生的?
(一方面,人们在谈论别人时总是头头是道,另一方面,恩格斯很有自知之明:怎能自比拿破仑,拿破仑多有名望!)

生与死
庄周说:齐生死。
欧阳修说:一死生为虚诞。
其实生与死本无界限,只是人们很乐意去讨论这个奇妙神秘而毫无意义的话题。于是,坚持“生”的人多,这个世界便成了“生”了!

医院奇遇记
一天,我去医院看我姥姥,寻到一人便问:“住院部在哪儿?”那人回答:“有钱的住那边,没钱的住这边。”我听了一愣,还有这种说法!
我琢磨着,我姥爷开私家车应该算是有钱的,于是去了那边,结果还真在那边的最好的院房找到了姥姥。
我于是感叹,这种方法还真绝!
但转念一想:这是社会主义吗?

京味儿
我怀疑大部分北京人,会不会是现在东北人的后代。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是清朝,统治者是满族,满族的祖先在今天的辽宁。
北京人讲普通话都带个味儿,东北人讲话也有那么点同于京味儿又甚于京味的味儿。

印刷品
印刷品就好像是给原画加了层别色后又加了层膜(参观“全国美展”有感于印刷品的粗劣,还有看不出原画的质地,不真实)

美术考场高手
美术考场高手们就像在默画,而非在写生(言外之意就是画的不像而很机械,深入点说,他们在沿用套路),这才是真正的考场高手,只因他们遵循了套路。
就像是作文套路,他们很快就会被录取。真的!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向大自然学习。这是一般人所无法做到的,而且他们走向另一极端:利用自然,瓦解自然。
人类和狮子吃小动物,不同的是:
狮子及其残忍地杀害他们,将他们撕裂生吃了。
可方法再怎么残忍,都不能与人类相匹敌,人类可将其先砍了,剁了,切了,再煮、炸、爆炒等方式随便怎么着了。
航天技术在科学家研究下日益商品化,批量生产。
放心,人类在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践踏的第二颗“星星”前,不会停止对地球的破坏!
而越来越放心的是:人类已在月球建立了基地并且发现了人类制造的“太空垃圾”。太空垃圾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而且体积越来越大。
海浪不住的问岩石,岩石以沉默回答它;
人类不住仰头“天问”,天以沉默回答人类。

成就梦想
“成就梦想,源自教育”——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
我没有看出梦想与教育的关系,我倒看出了梦想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应试教育会将梦想推迟,20岁可成就的梦想,应试教育能将它推迟到40岁。甚至埋没、荒废。如果你真的要成就梦想, 你就不能依靠甚至要摒弃应试教育,而真正的为梦想而做。
成就梦想,是啊!成就光耀门楣,成就赚钱、当官的梦想,成就获得科学院士称号的梦想,这一切真的源于应试教育!

华尔与“洋枪队”
还记得太平天国时期。
华尔曾在美国犯罪,后逃亡到中国,混迹于上海,后在中国官员赞助下,组建了“洋枪队”,在“剿匪”(太平军)中战绩卓越,清政府特准许华尔加入中国国籍。
华尔来中国冒险真是太成功了!

弱智儿问题
如果你将政、史、地课本上的东西都背过,包括注释、后记甚至编书作者,都记住后,考满分绝对没问题!我敢打包票。
但是,人一旦到了那种愚昧的状态,即时他是个状元又有什么用?那时的他,恐怕已经成为弱智晚期了!

花生萝卜原理
同样是失水。
硬脆的萝卜在盐水中浸泡后失去了硬脆感。
大家都吃过晒干后的盐煮花生,这种花生比平常的花生更为硬脆。
这是因为使萝卜硬脆的是水,水失去了,自然蔫了!
使花生硬脆的是它本身,因为失水使它显出硬脆本色!
用这个道理,我们看出了有学位的庸者与无学位的天才!
这使我想到“依靠”二字,依靠别人生活的人如同萝卜失水,失去别人依靠就失去了生命的资本。而像花生一样的人,越是失去别人的帮助,越是显出英雄孤胆本色!
大家都快快做花生吧!

速时代
这是一个速食时代,文化快餐,速读,知识爆炸……速时代的成功就是“速成”。
不及时成功就是失败。
“是金子,总会发光”已不适用于今日,在这个竞争的速时代,要及时成功,否则就是失败。
就像你是一本内容无比深刻的精品书,但没有出版商的炒作、宣传,便苟得被束之高阁的命运。
因此,我们要速成。

童言无忌
有人说余杰只不过说了一些人不敢说的露骨的话而已!
“你敢说吗?”我反问。他无言。“为什么?”我自问。
一些正常或晚熟的人大了以后才明白了许多事理,然而大了以后,这些话便不能说了,于是它便埋在心里到能说的时代说出来甚至埋着直到死去。
人们说孩子们不成熟。是因为孩子们总是在不该说实话时说了实话,在不该做实事时作了实事。
小孩吗,童言无忌,想说什么说什么。
大人会骂你,但你不会坐牢。
所以大家趁年龄小赶紧说,大了以后就没法说了。
《铁与犁》的开头这样写道:“少年余杰的横空出世,在整个二十世纪恐怕只有五四时期的胡适先生,台湾六十年代李敖庶几可以比拟。短短几年,余杰给沉闷已久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的文字清新,尖锐,甚至无不稚嫩,但却说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相。他说的一切无甚高论,无非是一些常识而已,可是在那么多德高望重、声明显赫的名流学者都不敢说真话,不敢承认常识的时候,少年余杰直言皇帝无衣当然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灵。(网上说余杰被捕,难怪啊,余杰毕竟都32岁了,然而如果一个三岁小孩在街上大喊“社会主义……”他是决计不会被捕的!顶多被大人训斥一声“闭嘴!”)。

人与人,动物与动物
人与人,就是动物与动物。
动物与动物之间,你如果表现的软弱。他就会认为你是弱者,受怕,懦夫。反之,你如果表现得很强悍,他就会觉得你很高大不可欺。比如你画的一手好画,但别人都不知道,老师也不知怎么重视你,一旦你办了画展,尽情展现了自己,不只是别的同学,就连老师、主任、校长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说白了,就是把你当回事!
有才能,不发挥展示出来,就不能说明你有才能!
这就是展现自己推销自己的社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的含义: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
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国产品倾销市场。
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廉价原材料市场。
自豪吧!

连战此人
今日看电视,有这么一个镜头:一位国民党官员在讲话,背景是一个什么堂,堂上挂着一个匾:天下为公。落笔是孙中山。
本是一个被共产党逼到台湾的国民党,此刻,似乎异常高大。
孙中山,这是国父啊!他创立的国民党要早于共产党。因此,国民党都以此为荣。似乎是在野不野的架势。
连战,我看他本人的劲头,似乎是要说:我来大陆,并不是臣服于共产党,我只要完成两岸人民早晚要完成的心愿,我给它提前完成了,我的作为就是历史性的,在台湾政界中获得地位、优势。
猛一看他,就是不服气的样子。

欺骗、麻木
“同一品质的商品,由于名声的变换而身价倍增,有人认为这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有人认为有买有卖,只要自愿,无可非议。”
当然,政治课的答案是:这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若如此,凡高当年只卖出一幅画而且只卖了几美元,而现在一张画几百万、几千万美元而成本只需几十美元,这是不是欺骗行为?
供求关系,我反其“政道”而用之: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人们需要某种商品时,也就无在乎价格,无论价格多少,欣然接受甚至努力寻求,而当供不应求时,价格日涨是在所难免,名声的变换也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比如,同是服装,在地方上的小买卖与在每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广告的“品牌”当然不可同语而比。“品牌”贵,只因为人家是牌子,不论是质量还是广告宣传上用的费用都比普通货高。
我就很纳闷,为什么这些权威麻木到了如此地步!

境界——师法自然
“人生不满百,常坏千岁忧”。我且活了十几岁,就担忧开人类了,不为别的,只因它太令我们担忧了。
(一)工业
务农的 人越来越少,世界人口越来越多,吃饭便成了问题。
“工业,原子核子的制造,那不是民生所绝对必须,而唯有在土地上,生长食物,是上帝当初创造生命时的基本条件”,“唯有躲开过分嚣张的工业,才能保持空气和水的纯净。”罗兰《相逢何必曾相识》
工业化的结果是:地球人将来要以买清洁的瓶装空气或饮水来生存。(然,没有工业,人类的物质世界如何发展?)
(二)动物生来平等
剧达尔文的理论,一切动物生来平等,竞争,天择。
“人类吃兽类却振振有词说是为营养,我们有时也‘振振有词’的说要保护动物,其实保护斑马或天鹅是因为不愿失去这可以赏心悦目的异兽珍禽。而假如斑玛或天鹅如老鼠或苍蝇般的危害人类,则不论它们少到何种程度,我们也决不会去保护它们。”罗兰
英国的奥威尔在他的《动物农庄》写道:以公猪拿破仑为首的动物推翻人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动物王国……
假设这个世界不是人在主宰,而是蚂蚁、猫或是别的什么动物主宰世界,那么我们人类会不会像老鼠一样,被追着打,被用各种“人夹,灭人药,老鼠危害人类健康,我们且不说。单就狮子、老虎这些猛兽,因为它们比我们人类强大,人类就要将它们关在牢笼里,牢外的人类则一副得意:“小样,弄不了你?”
假如,人做狗 的宠物,人类会不会也像狗一样被踢被踹,被怎么着了。
不用假如,早晚有一天会这样,我便骂一句:报应!
(三)、电影《后天》
21世纪有一部电影叫做《后天》,后天?说白了意即明天的明天。明天的明天人类会怎样呢?电影的海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画面:高楼大厦被海洋淹没,人类疯狂逃生。
这是美国的一部影片,显然这是极有预见性的影片。
温室效应,导致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以“文明”尔着称的城市。
这让我想起印度洋海啸,这其实是大自然给人类提了个醒“不要做的太绝!”
大自然稍稍大了个喷嚏,就使的人类乱作一团,大自然的威力足矣!
据说,美国建了防海堤,若是全世界一片汪洋时,只有美国的防海堤能够有还活着的人。
再看看中国北方的沙尘暴,每年呈越演越烈的趋势,每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也越演越多。
风在哭诉,海在长啸,还有……
人类,醒醒吧!

㈤ 郭德纲能被称为艺术家吗

个人愚见:如今的‘艺术家’只不过是口头上的称谓而已。还能与尚晓云、梅兰芳、严凤英、侯宝林、齐白石等等这些国之栋梁相提并论吗?!现在这一称号,仅适用于那些能为广大民众接受,所演作品能切实反映广大民众真实生活,能反映民众之疾苦,为民代言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就是艺术家!无论是来自朝堂还是民间!否则,即使被冠以‘艺术家’称号,其作品无人问津,又有何用!当今,郭德纲被喻为‘相声表演艺术家’当之无愧!!

狗屁不是的小鲜肉都是艺术家,郭德纲在相声事业濒临衰亡之际力挽狂澜,让相声这门民族艺术重新大放光彩,说他是一代宗师都不为过!再过五十年,没人记得谁是曲协主席,但是即使再过一百年,人们一定记得有个相声大师,他叫郭德纲!

你是指现在还是将来?如果是指现在,我说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比那些自称大师、艺术家的人强的太多,但将来一定是,且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可与马三立、候宝林齐名的大师绝对超越马季的一代宗师。

郭德纲为什么不能是艺术家?无论是从个人能力艺术水平,还是 社会 影响力,郭德纲都是当仁不让的艺术家。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是真性情。那些道貌岸然,行径卑劣的人渣都能成艺术家了,真是对相声界的莫大侮辱。

我个人观点、个人能被称为艺术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票房成绩,做为一个演员如果脱离票房成绩说成功就是耍流氓。二是票房价格,一个观众如果不出于真爱很难想象会花干八百元或更多的钱去看一场演出。三是演出场次,如果说前两点能实现那这第生条件更难到,毕竟能让演出效果经久不息要长年累月的有新玩艺,何况那不菲的票价。四点就是网粉数量,而这又是最不靠谱和可信度最低的。以上四点众位觉得老郭够吗?

那就要看对于艺术家的定义是什么了,你要说是德艺双馨,老郭还真没有,艺是肯定有的,但是德,我个人觉得老郭差了点。这个差了点不是说相声时候说别人家里人差了点,而是老郭做节目时候,不分场合不分时机开玩笑。包括某明星夫妇一家三口,老郭用孩子开玩笑(什么玩笑我相信大家都懂),也包括某人参加节目,唱了一首讽刺 社会 的好歌,所有人都沉默,看过上去一个玩笑,所有人被强行从那种沉重中拉了出来。差点没噎死我。

不过,如果说在相声这个行业,我觉得老郭这个艺术家当之无愧。首先,老郭的专业技术无人能比,包括太平歌词,京剧,评剧,梆子等等,老郭是真的不赖。像老郭说的学电台,卖宝贝,戏剧与方言什么的,我反正没见所谓当代的主流相声演员演过。倒是德云社演员经常能来这么一段戏曲,不得不说,老郭能力够强。而且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听了老郭的相声,能笑。别的相声团体,除了苗阜王声,其他的我基本都面无表情。苗阜王声还有个最大的问题,话题单一,包袱重复。基本没有现挂。所以轮现在的专业技术,老郭当之无愧的第一。

咱们再说老郭对相声的贡献,那绝对是相当于刘秀--中兴之主,在老郭之前,相声在经历过侯耀文(也就是老郭师傅),石富宽(也就是谦哥师傅)之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相声行业全面沉寂。根本就听不到相声了。是老郭和张文顺老先生,李菁三个人,提出了相声回归剧场的概念,创立了北京相声大会,三个人以每天三段单口,两段对口的形式,硬生生给相声点亮了一颗火种,后来,老郭徒弟们也开始上场,那个跟大象抢吃的的胖子也加入了,才慢慢壮大起来,才有了05,06年的一夜爆红,相声才又回归了人们的视线。

现在的德云社,存在的意义不只是相声团体那么简单。一段相声三十分钟到五十分钟,每次演出基本到半夜。这在以前根本不可想象,也逼迫着别的相声团体玩了命的干,不然就要被饿死。虽然对于相身演员来说,这是压力,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这是幸福。

这一切都是老郭带来的。现在我对老郭没有以前那么迷恋了,但是我必须承认,没有老郭,相声不会有今天,他早就死了。从相声来说,老郭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艺术大家。

依我看,充其量只能算玩嘴皮子的"专家″,离真正的艺术家还有一长段距离!如果一定要选一个,那只好矮子里拔长子充当一下,不是不可以。

这事得问胡锡进

我也看了很多网友的回答,我要问问侯宝林、姜昆,马季算艺术家吗?如果你们是,我觉得郭德纲也可以是。在当今我觉得郭德纲完全算是一名比较全面、比较全活、机智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就目前来说,相声界没有一个演员有他的受众多,接地气。我认为他如果不算,现在还有谁算?

用郭老师的话说,相声就是门手艺,混饭吃的手艺,有些同行总以艺术家自居,对他们都是艺术家?他们全家都是艺术家。

郭老师是真正懂个相声,珍惜相声,同时会说相声的。我们在春晚上、各种相声大赛上都听过相声,说句实话,你笑了么?

一些相声艺术家在舞台上西装革履的讲上五十分钟的如何爱国敬业,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 我用你啊,几百块钱买上一张票在这里听你讲课呢?

相声这个东西本来就是非常接地气的,亲民的,就是用来 娱乐 的,首先它不高雅,不是诗词歌赋、不是阳春白雪,其次它也不教人做恶,就是让人哈哈一乐。

我不喜欢用艺术家来称呼郭德纲,怎么听都有点骂人的味道。

㈥ 艺术家要如何生存

达西先生经常收到那些艺术院校学生的私信,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毕业以后做什么?”对于很多书法、绘画等专业的艺术生来说,“毕业即失业”是很多人不得不面临的困境。

其实,从古至今,“生存问题”一直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今天达西先生来和大家聊聊之前的艺术家们都是如何生存的?(我这里说的艺术家仅指书画类艺术家,也可以带上比如装置,手工等艺术家。)

咱们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聊。

在聊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个词:艺术赞助人。就是艺术圈里通常会说的保护人策略,简单来说,就是投资人出钱让你来玩艺术。现在据说还有,但是具体能做成啥样就不清楚了。现在基本上就是画廊、展会和拍卖模式。

在西方,艺术赞助人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等一大批艺术巨匠,为什么他们会作为一个伟大的群体出现在画坛上?他们在艺术创作时靠什么为生?当你翻开美术史就知道了,它们背后总会有一个名字,这个人就是当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没有赞助人,有再高的天赋,再精湛的技艺,只怕也是见不了光的。

美第奇家族

“保护人”赞助的当然不仅仅是物质上保证创作的条件,成功的赞助人,其实是在尽可能的挖掘艺术家本身的财富,甚至是通过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期望,引导艺术家的创作,作为保护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金钱的供给,更多的需要他们对艺术思考的成熟度,这一点来说,并不是所有能出得起钱的人就能当好保护人。

而现在呢?

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专门搞书画创作的艺术家有80%左右的人被经济问题左右,无法完全静下心来搞艺术创作,有80%-90%的书画家没有经济实力出版自己的画册,进行宣传和包装。很多挣扎在二三线的画家为了提升知名度,不停地参加各种书画大赛和展览,但是他们获得的奖牌、证书,并不会给生活带来大的改善,反而平添了一份买书、参赛的费用。而且,大多数靠卖字画为生的书画人都面临现实问题:精品的创作费时费力,书画家没有出名的情况下,精品反而难以出售,书画商也不会出大价钱收购,为了生存不得不“量产”作品。

钱钟书说过:“年轻的时候,我们经常把自己的创作冲动当做创作才华。”无数年轻人认为自己有才华,于是一脑门子要搞艺术,至今也没玩出什么名堂。记得之前采访常年居住在艺术区的一位画家。他见证了太多由于经营不了工作室和作品而倒闭转行的艺术家。其中一位青年艺术家满怀信心来此开办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初期有成群的朋友来道贺,并表示羡慕。但是,随后他发现按自己理想的风格所创作的画作并无人问津,即使勉强卖出也抵消不了创作成本。此后,他开始随波逐流,大量模仿,创作一些市场上较火热的作品类型,甚至是“行画”。可以说,市场在变化,他的作品也在变化,但是尽管如此,这位艺术家仍没有改善经济状况,没过几年,他的工作室越来越小,吃住行越来越差,人也憔悴,最终,工作室无奈关闭。

然后我们再反问一下,艺术家们凭什么来引起资助人的兴趣?

艺术家首先要有能证明自己创造力的作品,其次要已经形成个人风格,并必然会成其为宗师流派,否则,其艺术生涯必定是短暂的。现在想一夜暴富的艺术流民特别多,他们充其量算一个匠人,根本又不具备匠人的敬业精神。能被投机家看上的艺人实在寥若晨星,他们不一定是大师,属于技法高明,懂得在激烈的艺术品投机市场上竖立起自己鲜明的特点。

这类人,坚持了很多年,大概就是现在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比较受追捧的那批。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完全是一个只存在投机的市场,并不具有成熟的以长期稳健的机制来为大师级的艺术家的出现提供机会。因此藏家们的眼光会追随市场的炒作行为,而不会花费大量的心思去发掘有才气的年轻艺术家,为其提供长期的资助,并利用自有的资源逐步地推介到市场。

所以,在我国,真正具有天分的艺术家,如果穷不死,最好能够耐得住,至少也得用十年的时间来磨砺,积累一定量级的作品,间接地利用一下网络,懂得分寸地推销一点作品,等待那位相士的出现。

有的人可能会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这么多网站APP总是可以卖我的作品的吧,如果你真的了解互联网,你就可以看到,现在很多艺术类的app自己生存都很是问题。甚至说APP的平均寿命可能也就2,3年。细心地朋友仔细想想,这几年不说网站,APP都换了3茬儿了吧!第一波死在沙滩上,第二波来了,第二波死在浅滩上,现在是第三波!

绝望吗?不用绝望

我们这个电子文明的世纪,如果你想要搞艺术,我想无非就是这几条路(自古以来也无非是这几条路):

第一条路是成为职业艺术家,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有能力以自己的创作为生。一般性的作品并不难获得市场,比如通俗小说,流行歌曲,符合商业需要的建筑、室内、服装、产品设计、摄影作品等等。至于这些赖以谋生的作品是否具有名垂艺术史的价值——我觉得创作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去考虑这个问题,享受创作的乐趣才是重要的。这条路充满了不确定。有可能你一辈子都卖不出去一部小说,如果你依然坚持创作(不是晃膀子的所谓波西米亚生涯,是真正投入的创作),有可能需要父母配偶亲戚朋友长期供养你,甚至一生,如果对方心甘情愿,那很好。但我总觉得,如果养了很多年这人都还没成功,多半这人就是不适合搞艺术的。

第二条路其实也有很多人在走,依附于官方或学术机构,或者得到艺术基金的赞助,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好的艺术家同时都是学者和专业研究者。

第三条路是做业余艺术家。谋一份稳当的职业,海关公务员也好,居委会主任也好,法律顾问、会计什么的都行,在业余时间创作艺术作品。大量例子证明,许多业余艺术家的作品甚至好于职业艺术家。概因心态不同,无需迎合市场,宽松自由,发自肺腑,也不拘泥于学院派的常规。尤其是写作,不接触社会绝不可能成为好作家的。曾经是娘子关电厂工程师的刘慈欣说,倒是在电厂工作的时候,创作效率更高。现在反而不如以前了。第四条路,放弃成为艺术创作者的打算(这未必是条黯淡无光的路)。谋一份稳当的职业,但做一个最好的艺术鉴赏者,甚至富裕起来以后赞助别的艺术家,成为艺术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者、评论家。一个时代的文化昌明,不但需要创作者,也需要最好的欣赏者。

但是无论如何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打着我很有才华的旗帜晃膀子。不要眼高手低。这都是离艺术最远的态度。也许大多数艺术青年仅仅是觉得“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希望凭借艺术而超脱凡俗,过着像小说里写的那种波希米亚式的生活。但殊不知艺术创作像任何其他领域的工作一样,需要大量枯燥乏味的训练和失败的尝试,过程漫长,毫无趣味,痛苦不堪,更需要长期的脚踏实地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灵感,所以注定只有少数人能坚持,所以真正的艺术大师实在是天作之和——每个时代都将以其独特的气韵症候,迎接这样的大师。

㈦ 靠一首歌“混饭吃”的歌手都有谁

沙宝亮《暗香》

杨呈刚《老鼠爱大米》

唐类《丁香花》

付笛生、任静《知心爱人》

陈红《常回家看看》

蔡国庆《365个祝福》

王强《秋天不回来》

庞龙《两只蝴蝶》

谢军《那一夜》

都是些流星般的出现,红过,辉煌过,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些歌在当年还是很有共鸣的,对于大众而言、现在回头听,可能会有种道不明的感觉!

比如唱《中华民谣》的孙浩,作为歌手的他怎么可能只有这一首歌?但事实上,孙浩作品中还真就是这《中华民谣》传唱度最高,他几乎每次演出都会唱这首歌。

后来,孙浩基本不唱歌了,他跟着张嘉译去拍电视剧了,而且演技还不错,比一些科班的还棒。

唱《小芳》的李春波也不止就这一首歌,但说到李春波,大家自然会想起《小芳》,确实深入人心……但我更喜欢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每次听都容易掉眼泪,不得不说李春波写的歌词太走心。

主持人戴军老师演唱的《阿莲》,当年的传唱度绝对不亚于《中华民谣》,大家还听过戴军的其他歌曲吗?

还有唱《花好月圆》的刁寒,哇,那首歌真的超好听……刁寒凭着这首《花好月圆》成了当年的新晋男歌星,虽然后来他的作品确实没有超过《花好月圆》的,但能唱出《花好月圆》也算很厉害了。

一首歌、一招鲜的歌手还有很多,欢迎大家积极补充哈。

娱乐 圈靠一首歌打天下的歌手有很多,不是他的歌曲不多,而是就那首歌最红。出去表演的时候,主办方要求他们唱那首最红的歌,要不不给他们演出费。所以,他们凭一首歌打天下。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凭一首歌“混饭吃”的有谁。

第一名,江涛。江涛是老牌歌手,上过春晚,有许多知名歌曲。但是最着名的歌曲是《愚公移山》,所以他靠这首歌就够了。在很多场合,江涛就是凭《愚公移山》这首歌走天下,效果还不错。我们现在提起江涛,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愚公移山》这首歌,他也这首歌唱了几十年,可谓是一首歌吃遍天下鲜。

第二名,阿宝。阿宝是星光大道出来的选手,他的人设包装是陕北农民歌手,唱的歌曲都是陕北民歌。他凭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成名,从此就靠这首歌开始闯天下。走在哪,唱到哪,一招功夫就够了。一首歌就能让他生活无忧。

第三名,庞麦郎。庞麦郎是一个农民,唱歌五音不全,魔性十足。一首《我的滑板鞋》爆红网络,让他瞬间成为网络红人,瞬间全网上下都在唱他的《我的滑板鞋》。庞麦郎凭借此歌赚了几百万。但是,庞麦郎误认为自己是明星了,签了唱片公司,但是再也创作不出像《我的滑板鞋》一样的神曲,又变回了农民,不禁让人唏嘘。可是他的《我的滑板鞋》真的事神曲,庞麦郎要是靠此歌商演,一年挣个几十万没问题。

戴军《阿莲》

很多年以前,记得有一首歌叫《阿莲》,红遍大街小巷。这首歌的演唱者就是戴军,那时候他风华正茂,是专业歌手,可是后来却转型做主持人,就没有再唱歌了。至今想起来,戴军就只有这一首成名曲,真的是唱了一辈子。

付笛声、任静《知心爱人》

要说付笛声、任静这对夫妻,在 娱乐 圈闯荡了这么多年了,经常是以歌手的身份参加各种活动,可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能够让大众记住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只有《知心爱人》,再没有其他的了。

而且,这首歌是他们两个人对唱的,相当于每人半首,当年相当火爆,现在再唱起来也是很经典。他们夫妻二人经常被邀请参加活动的时候,唱的最多的也是这首歌。

杨坤《无所谓》

杨坤北漂10多年吃尽苦头,据说搬家50多次,经常没钱吃饭,最后苦尽甘来,终于走红,就是凭借一首《无所谓》。但他红了这么多年了,现在让观众记住的还是这首《无所谓》,没别的作品了。

张明敏《我的中国心》

记得很多年以前,在央视的春晚舞台上,张明敏演唱了一首《我的中国心》轰动了海内外,让这首歌走红,也让张明敏走红。但是,直到现在就没有再听他唱过其他歌曲了,还是这首《我的中国心》。

陈红《常回家看看》

陈红当年在春晚表演《常回家看看》,瞬间走红,而这首歌也广为流传。但是,也仅仅只有这一首歌,想起陈红的时候就想起了《常回家看看》。

沙宝亮《暗香》

沙宝亮有一次在吐槽大会上说,这次终于不用再唱《暗香》了。确实如此,这么多年了,就记得他唱过《暗香》,没有其他歌曲。而且,感觉他这种声音,就唱《暗香》好听,唱其他歌曲都没有感觉。

臧天朔《朋友》

臧天朔英年早逝挺可惜,给大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首歌曲,就是《朋友》。很多年以前,这首《朋友》就广为传唱,确实挺好听,现在听起来也挺感动,也只有臧天朔才能唱出不一样的感觉。现在一想起《朋友》就想起臧天朔,可惜斯人已逝,感谢他带给观众的好作品。

蔡国庆《365个祝福》

“一年有365个日出,我送你365个祝福”,这首歌特别熟悉,正是蔡国庆的《365个祝福》,经常能够看到他表演这首歌,也是他唯一的成名曲。

杨臣刚《老鼠爱大米》

杨臣刚是网络歌手,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特别流行,他因此也被邀请到央视春晚舞台表演,成为登上春晚的第1个网络歌手。可惜,他只是昙花一现,现在都没有动静了。

老狼《同桌的你》

老狼是早期校园民谣的代表歌手之一,创作过不少的经典歌曲,可到现在能记住的也只有这首《同桌的你》了,陪伴很多人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其它真的想不起来。

蒋大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蒋大为是我国着名的歌唱家,他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特别好听,到现在也是经典,可也就是这么一首歌了,红了一辈子。

莫文蔚《盛夏的果实》

尽管莫文蔚早已是知名歌手,并且经常开世界巡回演唱会,唱了不少歌曲,但真正的让观众记住的,也就只有这一首《盛夏的果实》。因为这首歌的旋律真的好听,而其他的歌曲没有感觉。

胡杨林《香水有毒》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你赐给的自卑,你要的爱太完美,我永远都学不会”,曾几何时,这一首《香水有毒》风靡网络,它的演唱者胡杨林也红了一阵子,可惜后来便销声匿迹。

潘玮柏《快乐崇拜》

要说潘玮柏本身是非常有名的歌手,开过很多的演唱会,但真正的让观众记住的只有《快乐崇拜》,且还是和张韶涵一起翻唱韩国的歌曲。不过确实挺好听,节奏旋律还是歌词都特别好,比他的其他作品要受欢迎多了。

李宇春《下个路口见》

李宇春是当年的超女冠军,走红以后也有很多的作品出来,但一直到现在都觉得比较好听一点的,就只有这首《下个路口见》,其它的没有好听的。

谢东《笑脸》

《笑脸》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校园歌曲,它的演唱者谢东,虽然长得比较丑一点,但却非常有才华,可惜后面因为屡次涉毒,把自己前途完全断送了,就留下这一首《笑脸》,真的挺可惜。

靠一首歌“混饭吃”的言外之意,大概就是这位歌手凭借这首歌红了一辈子,凭借这首歌被大众所熟悉,在大众眼里,也似乎只认知他们仅此的那首歌曲。

作为一名歌手,他们通常都有许多歌曲,像知名歌手张学友、周杰伦、林俊杰等等,他们的歌曲专辑早已突破数百首,而且很多歌曲的传唱度都很高。

然而,现实中,也有很多歌手,他们所唱的歌曲倒不多,但他们有那么一首歌曾经被广泛的传唱,让他们名气大涨。而且,有一部分这样的歌手,他们红的快,名气消散的也快。

对于这样的歌手,很多人都会把他们称作靠一首歌“混饭吃”。这里我想把这类型的歌手分为两类。

1.孙浩

歌手孙浩,想必大家都挺熟悉,在90年代,其演唱的一首《中华民谣》,也算是传遍大江南北,那流行风让我们记住了孙浩。

孙浩也凭借这首歌让他红了一辈子,后来演唱的数首歌曲,都未能让我们记住。直至后来,孙浩索性转行做起了演员,但是在演演戏方面,似乎反响平平。

直到现今,提到孙浩,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他是一名歌手,想到他的那首《中华民谣》。也算是一位典型的一首歌曲红了一辈子。

2.尹相杰

歌手尹相杰的名气算是歌手中较为响亮的一个,当年演唱的那首《纤夫的爱》,更是让观众深深的记住了他。即使多年过去,每当尹相杰登上舞台演唱歌曲时,似乎也就只唱这首歌曲。

说到这,不得不提及她的老搭档于文华,两人一起演唱的《纤夫的爱》,是他们中最为知名的一首歌了,有时总感觉于文华也有点像一首歌火一辈子的歌手。

3.杨臣刚

当年的一首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可是传遍各校园,这首歌曲似乎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虽然到现今,此歌曲早已过气,但每到提到它时都记忆犹新。

虽然这首歌的演唱,几个歌手都曾为原唱官司不断,但大家所记住的似乎还是杨臣刚。

1.陈红

这里所说的是歌手陈红,而非演员陈红。其当年所唱的《常回家看看》,不知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时,都莫名的有种想家的感觉。

但是,大家对于这首歌的演唱者,却不是特别的熟悉,又或许是因为被演员陈红的名气所覆盖,不过歌曲能够被传唱,也算是名气的展示。

2.高胜美

说到高胜美,或许你并不是特别熟悉,但是说到歌曲《千年等一回》,你也会对着旋律哼两句。

确实,当年的《新白娘子传奇》不仅火了这部剧,还火了这首歌。而这首歌曲的演唱者就是高胜美,即使这首歌迄今已被翻唱无数,但人们对原唱始终最为怀念。

再说到高胜美,除了这首歌曲,其他能拿得出手的歌曲确实也不多。说她一首歌火一辈子,也不以为过。

除了他们,还有很多歌手,都跟一首歌红一辈子无所异,甚至走到哪,都只唱那一首歌,而通常被人们称为靠一首歌“混饭吃”的歌手。其实,作为歌手,能有一首知名代表作已是实属不易,有多少歌手唱了一辈子都未能大红大紫。

一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 蔡国庆 ,一想到蔡国庆我的头脑中就闪过一句歌词,就是那句“一年有365个日出,我送你365个祝福”,没错,就是那首脍炙人口且耳熟能详的《365个祝福》中的歌词,相信大多数朋友都听过这首歌吧,蔡国庆也凭借这首歌“混”了很多年,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蔡国庆都用这首歌来祝福大家。

其实,蔡国庆并不是只唱了这一首歌,他还唱过很多歌曲,如《回家》、《常回家看看》等,只不过这首歌太过于深入人心,并且蔡国庆时常唱这首歌,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好像蔡国庆只唱过这一首歌。

其次我想到的就是 陈红 了,陈红的那首《常回家看看》曾经霸屏十几个春秋,每每打开电视机,总能在某个电视台听到这首歌,陈红也靠这首歌“混”许多年,相信很多朋友一定忘了陈红也要唱过《童年》,相信很多朋友更记不起来陈红也演唱过《感恩的心》。

随后我想到的就是 付笛生、任静 了,这两口子凭借一首《知心爱人》可谓是“混”了太多年,时至今日,这首歌偶尔还会出现在荧屏之上,而这对夫妇演唱过的歌曲实属不多,倘若其他靠一首歌“混”了多年的歌手是因为偶然,那么付笛生和任静就是必然,因为他们貌似只演唱过两首歌,另一首歌就是《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而这两首歌也是他们之间的真实写照,祝福他们,相信他们会相爱永久。

紧接着我想到的就是 林依轮 了,当年林依轮的《爱情鸟》也算是火遍了大江南北,那时大街小巷时常响起这首歌,时至今日,我还会唱这首歌,“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爱我的人她还没来到”,而除了这首歌,我是真没听过林依轮唱过其他的歌,凭借这首歌“混”了多年的林依轮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还担任过多档节目的主持人,还有他还是一个厨师喔。

最后,我想到的就是 孙浩 了,1994年,孙浩演唱的歌曲《中华民谣》荣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十大中文金曲奖”,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这首歌,“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这是开头第一句歌词,在我印象中,每到快过年之时,电视上总会播放这首歌,一听到这首歌,我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凭借这首歌“混”了多年的去年如今也当起了影视演员,而这首歌我们也只能从音乐播放器中去聆听了。

以上就是我我能想到的靠一首歌“混饭吃”的歌手,在回想这些歌以及歌手时我我也回忆了一下童年,诚然,这些歌手确实只凭借一首歌便让大家记住了他们,但是,那也是大家愿意记住他们,大家在记住他们的同时也在镌刻自己的过往,当大家在某个时刻无意间听到这些歌时,那些被镌刻的回忆便悠悠然地走上心头。

中国歌手很多,不乏高产高质的歌手,如张学友、刘德华、齐秦等等。但是也有那么一些歌手,靠着一首歌赚得盆满钵满,靠着一首歌"混饭吃"的歌手还不少!

这首歌2004年发行就受到大家传唱,当年是街知巷闻,靠着这一首歌,他就收入了一亿元。

这首歌为孙浩带来了极大声誉。当时孙诰靠着这一首歌被观众熟悉,可是这首歌也成了他的首唱和绝唱,再没出品第二首歌曲。

陈红当年还因为这一首歌上了春晚舞台,可惜这么多年了,一直没见他出第二首好歌,经常演唱的还是这首老歌。

1998年江涛凭借《愚公移山》获得MTV电视大赛金奖,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可惜后来再无什么佳作。

因为这一首歌让听众产生了共鸣,也让满文军这个名字在歌坛唱响,虽然作品不少,但是每次演出这都是必唱曲目。

夫妻俩合作的这首歌曲婉转催人情,百听不厌。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没有谁知道他们其它歌了。

靠一首歌就能吃一辈子,这样的歌手确实也很厉害。还有哪些歌手是一辈子唱一首歌行遍天下呢?

1、蔡国庆、一首365个祝福,成了神,成了师级待遇。成就了一生的荣华富贵!

2、付笛生、任静、一首知心爱人,直到住上北京大别墅、俩人再到台上依然还是知心爱人...

3,尹相杰、一首妹妹坐船头功成名就,嘚瑟的坐上了另一把交椅...

总结:一首歌吃穿一辈子、几辈子都这么轻而易举,思之不解!

这样的歌手也很多,广播电台经常说的”一人一首成名曲“!

高林生《牵挂你的人是我》

林依伦《爱情鸟》

李春波《小芳》

尹相杰《纤夫的爱》

蒋大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解晓东《今儿个高兴》

火风《大花轿》

高枫《大中国》

江涛《愚公移山》

白雪《千古绝唱》

艾敬《我的1997》

韦唯《爱的奉献》

谢东《笑脸》

她们中的很多人,就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匆匆而来,悄悄而去,红后不久就淡出人们的视线。

在中国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一群老艺术家,在特定的 历史 时期,歌唱新中国,歌颂新 社会 ,赞美共产党,成为人民爱戴的歌唱家,歌曲广为流传,歌声家喻户晓,这些歌唱家也成为了歌曲的标签,一首歌,一生情,除了一首歌,再无其他作品传世!

德德玛《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吴雁泽《在那遥远的地方》

蒋大为《敢问路在何方》

才旦卓马《唱支山歌给党听》

胡松华《赞歌》

克里木《大阪城的姑娘》

郭兰英歌《我的祖国》

马玉涛 《马儿你慢些走》

刘斌《咱当兵的人》

㈧ 不进美院能做画家吗绘画上混口饭吃吗

能。你看国外很多画家都没进过美院一样当画家。我觉得你想混上这个饭 需要如下几个要素
内因

1.自身绘画功力深且不犯基本错误。造型准确
2.在功力基础上,有高人指点,形成自己风格即便没去过美院但是专家或者内行都认为你比美院还美院
3.有内行人士且其有人脉有声誉给你贴了正面标签
4.作品有炒的价值
5.迎合当代风潮不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作品价值导向正确

外因
1.本身有一定经济实力可以暂时养活自己
2.参加美术联展
3.身边有人脉或者自己本身就懂得艺术品运作。
以上都有再加上点运气。我个人觉得混口饭应该是可以的。

阅读全文

与艺术家如何混饭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