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陕西汉中的人文地理介绍,有哪些地理特点
汉中地处祖国大西南,北界秦岭山脉,南界大巴山,总面积2,7246平方公里。其间由汉江冲积的汉中平原。属亚热带气候。汉中市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东经106°51—107°10、北纬33°2—33°22之 间。地形特点南低北高,市内有平坝、丘陵和山地等三种地貌,平坝为汉江冲积平原的一二阶梯,海拔500—6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占全市面积的34.62%;丘陵为山前洪积扇形成的宽谷浅丘地带,海拔601—8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约占全市面积的28.1%;山区是秦岭南坡形成的浅山和中山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土壤贫瘠,海拔在701—2038米之间,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2%。 汉中盆地南北宽约37公里,东西长116公里,占汉中地区总面积的1.9%,可耕地303200亩,其中以水田为主。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 水文本区域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东西横贯,嘉陵江南北纵穿,米仓山南坡有渠江上游河源区的部分河流。同时河流密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长度为1.4-2公里。 汉江水系:汉江,又名汉水,境内部分古称沔水,为长江最大一级支流。汉中位于汉江上游,流域范围北起秦岭,南达米仓山,西接嘉陵江流域,东至子午河、茶镇与褚河一带,汉江也是秦岭与巴山的分界线。汉江干流自西向东流经宁强、勉县、汉中市区、南郑、城固、洋县和西乡县境,横贯汉中盆地,是区内水系网络的骨架。 嘉陵江水系:分布在区内西部和西南部。干流自北向南,纵贯略阳、宁强两县,为过境大河。流域狭长。 气候气温: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年均气温14℃。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降水:汉中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主要是蒙古高压)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 湿度:整个汉中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态势,基本呈南大北小。汉江平坝、巴山山地70-80%;秦岭山地73%。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较大。9、10月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个月汉江平坝、巴山山地为75%-80%;秦岭山地58%-66%。 风:区内年均平均风速介于1-2.5米/秒之间。鲜见大风天,年均不到2天,周边郊县则有不同。民风民俗陕南民歌 汉中秦岭巴山地区,自古迄今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孝歌、说春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盘歌、儿歌等。一般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不似关中陕北民歌粗犷豪放。 锣鼓草 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之感。 社火 全市各县流行。一般在春节时街镇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样。有悬台芯子、高跷、地社火等,以各种脸谱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场面,溶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陕南悬台芯子社火尤为着名,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还有舞狮、彩莲船、竹马、龙灯、板凳舞、贝壳舞等形式。 焰火 又称“放花”。一般于春节或元宵节等喜庆节日放焰火。洋县磨子桥焰火自清代以来为最着名者,曾奉调入京参加国庆焰火晚会。主要有竿子花、笸篮花、马花、冲天炮、满天星、流星赶月、闹龙宫、火树银花、连珠炮等160多个品种,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汉调二簧 陕南地方戏剧,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与湖北汉调戏相似。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表演细腻,纯朴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韵很重,以川味见长。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放情绪。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等地20世纪60年代以前多表演汉调二簧,今渐无。 汉调桄桄 又称汉中梆子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也是陕南最大的剧种,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基础,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亮节拍。始于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汉调桄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表演动作大方,朴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生、丑、净、旦,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和谐完整,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征。 端公戏 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故又称“对对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实柔和、表现形式活波洒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传统民居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西乡山区很普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扎并以蓼叶复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林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砖石为支撑,上面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开间不大,但楼—厂可防水,楼上很凉爽。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组成,中间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② 咸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问题一:请问咸阳市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这位远方的客人你好!你在咸阳只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可逗留,却实太短了。因为咸阳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小城,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如果你是看自然景观的话,可以在市 *** 站下车,进渭滨公园,选择到咸阳湖一游。咸阳湖风景壮丽,南临渭河,北靠渭滨公园,湖面时而有小浪,遇到刮大风的日子,更是有浩浩荡荡之感。若你喜欢逛商场和购物,那你可在民生商厦站或人民路站(渭城中学)下车,那附近都有商业圈可供你看看的。希望我的知道回答能帮助到你,更希望你能喜欢上咸阳这个具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古城,衷心祝愿魅力咸阳给你带来好运!预祝你国庆中秋佳节快乐!
公交线路:机场巴士,全程约21.6公里
1、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步行约540米,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候机楼)站
2、乘坐机场巴士,经过7站, 到达彩虹宾馆站
问题二:咸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如果是初来咸阳的,那一定得去一下咸阳的乾陵、茂陵、汉阳陵、昭陵和杨贵妃墓。下面我来细说一下这些文物景点的概略,供你参考。
茂陵在咸阳西部郊区,有汉武帝的陵墓,霍去病的陵墓,往日的帝王,如今却安静地躺在那里,似乎在默默的诉说着他辉煌的过去。
离茂林不远就是杨贵妃墓了,园内正面一座三间的仿古式献殿,过献殿即是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砖。传说妇女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 *** 。因此,其墓土被称为“贵妃粉”,远近妇女争相以土搽脸,连外地游人也要带包墓上回去,于是墓堆越来越小,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为了保护坟墓,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这样,人们就再也无法从墓上取上了。
稍远一点的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乾陵的规模要比茂陵更大。
还有汉阳陵号称小兵马俑,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汉阳陵出土的汉俑十分引人注意。他们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据研究,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 *** 而残缺的身躯。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会氛围,非常值得一去的。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规模宏大,总面积2万余公顷,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另外,还有汉高祖长陵,同样也值得一看,长陵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陵墓,历史上第一个“布衣提三尺剑有天下”皇帝就静静的长眠于此。离咸阳市区很近的周陵是西周文王、武王的陵墓和三原的城隍庙,也推荐你一去。
但如果事主是当地人,那对咱自己的家乡可以就近转转了。咸阳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小城,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如果你是看自然景观的话,可以选择到咸阳湖一游,咸阳湖风景壮丽,南临渭河,北靠渭滨公园,湖面时而有小浪,遇到刮大风的日子,更是有浩浩荡荡之感。
希望我的知道回答能帮助到你对咸阳的了解和一游,更希望你能喜欢上咸阳这个具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古城,衷心祝愿魅力咸阳给你带来好运!
问题三:咸阳周边好玩的地方 1.东线:西安(古城旅游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池、楼观道文化展示区、西安事变革命旧址)-渭南华县(渭华起义纪念馆、少华山)-华阴(华山、华山御温泉)-潼关(黄河旅游区)等; 2.东北线:西安阎良(航空城)-渭南蒲城(桥陵、惠陵)-白水(仓颉庙)-合阳(洽川黄河湿地)-韩城(古城旅游区)等; 3.北线:西安-咸阳三原(城隍庙)-铜川(药王山、耀州窑、玉华宫、照金-香山)-延安黄陵(黄帝陵)-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洛川会议革命旧址)-宜川(壶口瀑布)-延安革命旧址-子长(钟山石窟)-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榆林绥德(汉画像石展馆)-米脂(李自成行宫、姜氏庄园、杨家沟革命旧址)-佳县(白云山)-榆林(镇北台、红石峡)-神木(红碱淖、二郎山、能源工业旅游区)等; 4.西北线:西安-咸阳汉文化旅游精品区(汉阳陵-长陵、平陵、安陵-兴平茂陵)-咸阳(海泉湾、地热城、咸阳博物馆)-泾阳(张家山郑国渠首遗址、安吴青训班、云阳八路军总部革命旧址)-礼泉(昭陵)-乾县(乾陵)-彬县(大佛寺)等; 5.西线:西安-杨凌(农业博览园、农业示范园、水运中心)-宝鸡扶风(法门寺)-眉县(太白山)-岐山(周公庙)-凤翔(民俗村)-宝鸡(中华礼乐城、中华石鼓园、炎帝陵)-陇县(关山草原)等; 6.西南线:西安(朱雀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安康宁陕(天华山)-汉中佛坪(野生珍稀动物园)-洋县(长青-华阳旅游区)-城固(张骞墓、万亩橘园)-汉中(汉台博物院、拜将台)-南郑(红寺湖、南湖、川陕革命纪念馆等)-勉县(三国文化遗迹、定军山)-留坝(张良庙、紫柏山)-略阳(五龙洞森林公园)-宁强(青木川古镇)等; 7.南线:西安(翠华山、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商洛柞水(牛背梁、柞水溶洞)-镇安(穆王森林公园)-安康旬阳(太极城、红军乡)-安康(瀛湖、香溪洞)-岚皋(南宫山、神河源)-平利(天书峡)等; 8.东南线:西安蓝田(王顺山、水陆庵)-商洛(牧护关)-丹凤(丹江漂流、红25军及苏维埃 *** 旧址)-商南(金丝峡)-山阳(天竺山)等。
问题四:咸阳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城内有咸阳湖 统一广场 逛街买衣服的话有佳惠 据咸阳不远有新开发的袁家村一日游景点 袁家村美食较多
问题五:咸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着名景点
咸阳湖、茂陵、乾陵、昭陵、杨贵妃墓
问题六:咸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这位远方的客人你好!你在咸阳只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可逗留,却实太短了。因为咸阳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小城,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如果你是看自然景观的话,可以在市 *** 站下车,进渭滨公园,选择到咸阳湖一游。咸阳湖风景壮丽,南临渭河,北靠渭滨公园,湖面时而有小浪,遇到刮大风的日子,更是有浩浩荡荡之感。若你喜欢逛商场和购物,那你可在民生商厦站或人民路站(渭城中学)下车,那附近都有商业圈可供你看看的。希望我的知道回答能帮助到你,更希望你能喜欢上咸阳这个具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古城,衷心祝愿魅力咸阳给你带来好运!预祝你国庆中秋佳节快乐!
公交线路:机场巴士,全程约21.6公里
1、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步行约540米,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候机楼)站
2、乘坐机场巴士,经过7站, 到达彩虹宾馆站
问题七:咸阳有啥好玩的地方 咸阳好玩的地方众多,来咸阳,你可以看看中国历史上唯一夫妻君主合葬陵――乾陵,或是逛逛陵墓旁高科技的汉阳陵博物馆,抑或在袁家村走走了解各色作坊里的手艺活……
必游景点
乾陵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埋葬着李治和武则天
这里还包含景点: 永泰公主墓
汉阳陵
参观方式挺特别的,脚踩陪葬坑上的玻璃地板。昏暗的灯光给人盗墓的错觉。出土的陶俑都不大但是内容丰富除了人物还有不少动物,有的陶俑还有彩绘。除了地下博物馆这块,外围还有很多陪葬坑还有祭祀建筑的遗址。实际面积非常大。
袁家村
袁家村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主要景点有昭陵、昭陵博物馆等。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陪葬墓多达200多座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昭陵博物馆内最出名的是与孔府、西安齐名的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昭陵碑林。袁家村内还有民俗文化一条街,街上散布着各种特色十足的手工作坊,在这里还可以观摩各种传统工艺,有现做现磨香油的、有传统手工艺制作卢记豆腐的、有加工酸奶的......
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距兴平县城东15千米。西汉时,茂陵地属槐里县茂乡,武帝在此建陵,故称茂陵。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墓内有题材丰富色彩绚丽的壁画,是陕西唐墓壁画的代表,最瞩目的是仪仗图、仕女图等,反映了唐代宫廷的日常生活。墓区建有博物馆,收藏着出土的如陶俑、三彩俑等各种珍贵文物。
问题八:咸阳周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我不知道事主是咸阳当地的人还是外地来咸阳的人,如果是初来咸阳的,那一定的去一下乾陵和茂陵及汉阳陵.茂陵在咸阳西部郊区,有汉武帝的陵墓,霍去病的陵墓,往日的帝王,如今却安静地躺在那里,周围野草丛生.稍远一点的乾陵,里面有武则天的陵墓,乾陵的规模要比茂陵更大.还有汉阳陵号称小兵马俑,也值得一去的.另外,三原有个城隍庙,也非常值得一去.但如果事主是当地人,那对咱自己的家乡可以就近转转了.咸阳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小城,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如果你是看自然景观的话,可以选择到新建的咸阳湖一游.咸阳湖风景壮丽,南临渭河,北靠渭城公园.湖面时而有小浪,遇到刮大风的日子,更是有浩浩荡荡之感.
问题九:西安咸阳有啥好玩的地方 西安市有:大、小雁塔,大唐芙蓉园,兵马俑(西安临潼),华清池,钟鼓楼,秦岭野生动物园等。在西安要感受一下关中的饮食文化,推荐:肉夹馍、凉皮、羊肉泡馍以及各种户食,西安的 *** 街里可以找到。
③ 古汉台内的景点有哪些
古汉台走进博物馆,迎面一座高台,这就是汉王刘邦的宫廷遗址——古汉台,它高7米,坐北朝南,分三个台阶,
汉中市博物馆
是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典型秦汉宫廷模式的遗址,后来人们常将这个台视作汉朝基业的象征。
望江楼
古汉台的最高处,是一座三层高楼——望江楼,它就是南宋时修建的天汉楼。望江楼高17.5米,融南北建筑之长,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是汉中标志性的古建筑。
望江楼曾是汉中的最高层建筑,据说在过去,登临三楼向南眺望,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最佳去处,正如望江楼二楼榴联上写的:“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现在,随着汉中城市规模的拓展,登楼已不能望江了。望江楼也已改成汉中博物馆的馆藏宗教造像陈列室。
望江楼东西两侧,分别有铜钟亭和石鼓亭,铜钟亭里放着一口很精致的大铜钟,据说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为传世珍品。西侧石鼓亭内的石鼓,又名月台苍玉,玉质,传说是汉王刘邦的上马石,为“汉中八景”之一。
桂荫堂
望江楼对面,是建于明代的桂荫堂,据说堂前那几株大树就是古汉桂,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是汉中城
望江楼
[1]
内寻香访桂之处。堂内陈列有汉中汉代史迹。桂荫堂东西两面的建筑称为东华厅、西华厅,分别陈列有汉中革命史迹和古字画。
镜吾池
桂荫堂南面,是一潭水池,这是清初所建的镜吾池。镜吾池为长方形,长13米,宽6米,中为石拱桥,分别刻有“龙”、“虎”,为汉中道署十景之一。池旁一个圆形的石头上,镌刻着一首名为《镜吾池》的诗:“池塘如镜水平芜,照得今吾即故吾。莫笑萍踪飘不定,春风一约自同趋。”
主要陈列
镜吾池再南,是汉台南院,也就是汉台碑林,里面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一组陈列,这就是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台碑林分为两个陈列室:东面是褒斜古栈道陈列室,西面是石门十三品陈列室。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分为三个单元,分别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两山之间7条古道的走向、褒斜古栈道南端石门隧洞的开凿和因地制宜修建栈道的各种形制、栈道沿途官方设施的“邮亭驿置”。
自古以来,先民们经过无数次踏勘,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踩踏出穿山越岭的七条主要道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秦岭,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穿越大巴山。这些道路,历史上统称为蜀道。在蜀道上,沿途分布着不同形制的栈道,被着名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称为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的土木工程。褒斜道上的主要遗迹有:石门、孔雀台栈道、石垭子栈道。
孔雀台峭壁栈道遗迹,在留坝县南河乡(今武关驿镇)孔雀台村褒水西岸,栈道从面临深潭的绝壁间穿过,
孔雀台峭壁栈道遗迹
栈孔中插有30厘米见方的石梁,间距40—60厘米,上覆有石板,供人通行,建筑形制属于“千梁无柱式”。
石垭子栈道遗迹在今留坝县柘(zhè)梨园乡(今江口镇)石垭子村东岸,属于石积式栈道,是早年乡民利用古栈道壁孔营建的水渠基地,目的在于抬高水位,便于灌溉,是古代交通与近代水利相结合的范例。
褒斜道是穿越秦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便捷的一条蜀道,在蜀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封建时代的政令畅通、商贾往来,均取褒斜道。因此,褒斜道沿途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邮、亭、驿、置及交通工具。
陈列室内还有一张拓片,拓自陕西略阳县灵岩寺内的一通“仪制令”石刻,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个交通规则。石刻高六十公分,宽四十公分。中刻“仪制令”三大字,下并行四行十二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款识“淳熙辛丑邑令王立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睿)的年号,“辛丑”为淳熙八年(1181年)。“仪制令”是宋代朝廷通令各州县立于县城通衢要道的石碑,相当于现在的交通规则,它是研究古代道德规范和礼貌行为的实物资料。
石门十三品陈列室
石门十二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摩崖石刻,又称“汉魏十三品”。1967年修石门水库时,为抢救文物,从石门古栈道两侧近二百块摩崖石刻中精选出具有很高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的十三块石刻,将石刻四周凿空,整体凿下,移存到汉中博物馆。
这十三品分别是:一品《石门》碑;二品《鄐(chù)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三品《鄐君碑释文》摩崖;四品《李君表》摩崖;五品《石门颂》摩崖;六品《杨淮表纪》摩崖;七品《玉盆》摩崖;八品《石虎》摩崖;九品《衮雪》摩崖;十品《李苞通阁道》摩崖;十一品《潘宗伯、韩仲元》摩崖;十二品《石门铭》摩崖;十三品《重修山河堰》摩崖。其中,汉刻8种,曹魏和北魏石刻各1种,宋刻3种,记述或赞颂褒斜道修治通塞历史的汉魏摩崖有5种。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被称做“陕南第一古石”,镌刻于公元66年,是我国早期的摩崖石刻,原在石门洞南约一里的山崖间,石质为云母片岩,碑面凸凹不平,间有沟壑,文字漫漶,记载了汉明帝刘庄复通褒斜道开凿府门隧洞的事。从书法上说,它上承秦小篆下启古隶,隶中带篆,颇有古韵,为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典型代表。这种书法风格,全国只仅此一种,被誉为国宝级文物。清人杨守敬评价为 “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模拟。”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建和二年(148年)刻,它记述了汉顺帝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向皇上上书,力驳众议,并修复褒斜道的历史,还反映出东汉时期穿越秦岭间四条道路的历史,这些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石门十三品(15张)
《石门颂》的书写者意在歌功颂德,而不在于显扬书法,但他的书法却被后世称为“汉隶之极作,学隶者必学之范本”。它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汉中略阳的《甫阁颂》并称为“汉三颂”,是隶中极作,书法珍品。
《石门颂》,代表着古代隶书的最高水平,它奔放质朴,浑壮飘逸,是千百年来书法家竞相临摹的佳作。清代张祖翼评价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石门颂》之后,还有《李君表》、《杨淮表纪》等汉代石刻,它们的风格继承了《石门颂》,但又有发展,都是汉代摩崖的精品。《杨淮表纪》,全称为《司隶校尉杨淮下邳相杨弼表纪》,杨淮、杨弼兄弟是《石门颂》中司隶校尉杨孟文之孙。
曹魏石刻中,《李苞通阁道摩崖》属少见的三国遗存,是研究三国蜀魏之战的实物资料。而《石门铭》,则是北魏着名的摩崖石刻之一。
《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铭文所记为赞誉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重开褒斜道的开路盛举,记载了北魏时褒斜道改道至回车(今凤县东南)的历史。《石门铭》的书法也极其珍贵,它由隶向楷过渡,在魏碑中地位极高。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为飞逸之宗:“石门铭飞逸奇浑,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不识人间烟火之仙品。”近代于右任先生在《右任墨缘》中有“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之句,可见《石门铭》在书法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石门十三品中,还有几方描写褒谷风景的石刻,如《石门》、《玉盆》、《石虎》、《衮雪》等,这四种汉隶大字摩崖,都是状物抒怀之作,是历代文人名士所留下的。
《玉盆》,相传为张良所书,它位于石门南褒河中,形如巨盆,色泽如玉,“浮浪玉盆”是清代褒谷二十四景之一。
“石虎”,是西汉褒中县人郑子真所书。郑子真,名朴,他常年隐居于褒谷箕山,名声很高。石门隔褒河与河东的石虎峰相对相望,当地俗语常道“石门对石虎”。郑子真见石虎峰远远望去就像猛虎下山,欲腾欲扑之状,于是写下了遒劲有力的“石虎”二字,镌刻在石虎峰下的山崖间,字径30厘米,为隶书,落款署名“郑子真书”。郑子真的“石虎”二字,用笔厚实遒劲,“石”字左边波挑拙朴而不轻佻,“虎”字结构删繁为简,左右波桃沉稳,又互为呼应,下面三竖开张且蓄势,似雄健猛虎弓腰蓄势待时扑跃之姿。汉代摩崖石刻均收入“石虎”二字,并为之作记。
④ 略阳名人杨金瑞 作品在2015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会 拍卖成交价:11.8万(四尺山水画)
成交价61万。
以下为藏品交易与拍卖常识:请仔细阅读,避免上当受骗
藏友问某某公司是否正规?是不是骗子?可靠吗?
任何单位都是法制注册营业的,至于服务质量,收费的标准,得自己去考察衡量,一定谨慎避免高收费,不成交造成的伤害。
特别是夸口说保证能成交的公司,十有八九骗费用的公司。
法律规定正规单位不能收购倒卖古董,其次个别单位以现金收购古董为名,让藏家先鉴定,真品就现金收购,其实他们没有买家,忽悠藏家交完鉴定费后,藏品一鉴定,故意告诉你的东西是假的。
注意:
1.个别藏家故意散布某公司的负面消息,其目的是,阻止别人去参加,自己参加的藏品好卖出去,这种聪明是一种低级错误。一个公司藏品征集数量少,买家自然少,成交率更低。
2.国内保利,嘉德,其次外资企业佳士得,苏富比,目前不对外征集藏品,也未设任何办事处,个别拍卖业务员说我能帮你送进去,这是骗人的。
3. 还有一种骗子叫家族式骗子,散布各种“正规拍卖公司的负面消息”,
让那些糊涂藏家打消去正规大公司的念头,最后急着出手藏品被他们牵着鼻子进入他们设的诈骗陷阱,骗到你财物两空,直到你失去信心为止。
散布这些负面消息的人员大部分是那些骗子公司的业务员弄得小号,让本来就乱糟糟的国内市场更乱,真假难辨好在其中渔利。
4拍卖公司业务员拉皮条,拉不到业务也互相诋毁其他公司,导致国内似乎没有一家好单位。
就觉得保利嘉德好,但人家不对外征集,再好也对大家没用。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一: 行业划分
古董拍卖,鉴定,交易目前大部分单位集中的上海,北京、青岛。藏家参与前一定多比较,多了解,避免上当受骗,祝您发财。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二: 关于拍卖资质与文物拍卖资质
“文物”是国家备案发掘的藏品叫文物,或者从文物商店购买的藏品,叫文物。
老百姓手里的藏品属于民间收藏艺术品,不属于文物。老百姓的手里的藏品,可以自由开古玩店,摆地摊等自由参与买卖交易。
有些藏家问你单位有文物拍卖资质没?这属于知识稀少的提问,只要你的藏品来源不是从文物商店购买的,国内98%的拍卖公司,艺术品经营公司都可以给你拍卖,交易。
文物拍卖资质,国家指定交易法院没收资产,处理古董的公司,老百姓手里的藏品与文物没关系。属于自由买卖,无需任何资质。
2015年国家为了鼓励文化市场发展,取缔各类资质的阻碍,只要在工商注册的任何单位都可以经营收藏艺术品业务。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三: 疯狂的混乱鉴定
关于当前混乱的古董鉴定,一件古董拿去分别给八位专家看,能出四种不同的结果,每位专家各有各的观点,所以不要去纠结,藏品投放市场,有人买,这才是真理,很多专家都是靠收鉴定证书费骗人的。
还有机器检测都是人为操作,骗收鉴定费的。很多藏家给自己的藏品买了一堆鉴定证书,到头来一样没人要。
鉴于疯狂的混乱鉴定市场,买家都是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光去购买藏品,作为藏家只要把藏品能投放到一个靠谱的单位,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无需购买哪些没用的证书。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四: 拍卖的风险
拍卖有风险,建议大家谨慎参与,顶级品牌单位近些年的真实付款成交率不到50%,行情整体不乐观。
有藏品大家尽量找古玩城老板去推销卖掉,或者摆地摊处理掉,“拍卖”属于有钱人的风险投资,不适合普通老百姓参与。
特别是天天给你打电话的公司,并不是你的藏品值钱,主要为收你的图录费,鉴定费、出关费、什么保证金等一个个陷阱等着你,
国内正规单位,谁跟你啰嗦,谁给你打电话?个别收入低,经济困难的藏家,醒醒吧,几百万、几千万没那么好做梦。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五: 正确判断
藏友问某某公司是否正规?是不是骗子?可靠吗?
任何单位都是法制注册营业的,至于服务质量,收费的标准,得自己去考察衡量,一定谨慎避免高收费,不成交造成的伤害。
特别是夸口说保证能成交的公司,十有八九骗费用的公司。
法律规定正规单位不能收购,倒卖古董,其次个别单位以现金收购古董为名,让藏家先鉴定,真品就现金收购,其实他们没有买家,忽悠藏家交鉴定费后,藏品一鉴定,故意告诉你的东西是假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六: 畸形发财心态
因为很多知识匮乏、家庭困难,无知的农民朋友在巨额估价的诱惑下,估价2000万的藏品,先交5--20万的服务费,他们想着只要我凑够20万,等于2000万就到手了,所以有抵押房产的,变卖生产工具牲畜牛羊的,东凑西借的,把20万交给拍卖公司后,然后把工作辞了,田地也荒了,忙着去预定宝马名车,算计准备去买别墅,朝三暮四等钱换媳妇的都有。盲目参与导致家破人亡的事迹时有发生。
很简单的问题,很多藏家分析时就出问题了,试想一下,假如你委托四件东西最少能成交一件,你立刻就是百万富翁,如果那么容易发财的话,干脆把房子卖掉委托上100件东西,最少成交两件,得到500万也很划算,对不?
今年大拍,十副齐白石的画,只成交了2副,那也是骗子吗,古董拍卖想成交就得多参与。
保利,嘉德为什么不收低端藏家的东西,因为成交了大家高兴,失败了大家说骗子,
所以藏家缴费了,有些东西不容易成交,导致藏家很郁闷,下结论为骗是不合理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七: 比较实力
正规单位【像正规的保利嘉德,都是近千平米的办公室,藏品放在办公室与艺术大厅买家随到随看】除此之外,行业内95%的小拍卖单位,租个实际使用面积60平米的小办公室,藏品签订委托合同后,把近千件藏品堆放在潮湿的地下室里,不见天日存放大半年,然后等到拍卖的几天才拿出藏品,小酒店花五六千元租个场地,着急上火的预展一两天走个形式,等于完成拍卖活动,这种方式几乎没有卖东西的任何希望。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八: 什么是靠谱拍卖
目前90%的拍卖公司,,电话频繁忽悠没脑子的老百姓参加,征集上1000件后,就开始准备拍卖会,拍卖会的整个过程,就是去酒店租两天场地,把1000件藏品展示一下,等于在预展,看看酒店里住宿的客人有没有要的。
两天的预展现场,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前去观赏藏品的人,除了几十个委托人在预展现场来回瞎出溜,几乎没有任何买家到场观看,两天预展结束。
第三天开始拍卖,拍卖会场在座的95%是藏家委托人,也就是卖东西的人,为了掩饰藏家,这类拍卖公司话费100元雇佣一些无业游民,老弱病残来充当买家,举牌子。
我参加过七次拍卖,时常看见一些拍卖公司的买家大老板,拍卖到中午吃饭时,现场抢牛奶,抢面包。
狼狈不堪,拍卖结束暗中一打听,属于雇来的失业低保户。
稍有思想的老百姓就能看出门道,其次一个小拍卖公司,不去招商,租个80平米的办公室,那来的买家,凭什么给你能卖出去东西,说实话还不如你自己去摆地摊的效果好。
靠谱的拍卖,就是观察这个公司的实际营业方式,具体给藏家做了那些可以看得到的真实服务,看不到的服务就是假的不靠谱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九: 看服务与行情
【引用资料-----青岛华锦拍卖,公爵拍卖】:
拍卖公司是一个服务行业,要做的优秀首先做好服务,满足各类藏家的需求,
第一:对于高端藏家:我们做高端星级服务
第二:对于经济困难摆地摊层次的低端藏家,
【我们提供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中档次服务】
让藏家轻松愉快参与,让艺术走进生活,正确引导收藏市场。
引用资料:中国嘉德拍卖
不好的现象需要抵制,改变风气大家应该互相学习、探讨、研究。收藏爱好者应该把自己水平提高,进一步深化收藏文化,进入文化领域,而不是简单的收藏,收藏不能狭隘地只为经济利益,而是为了爱好、传承我们国家的文化,几年以后它给你带来的经济利益只是个附加值而已。文博系统的混乱也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收藏的混乱。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十: 合理的估价
藏品想成交,一定估价要合适,价格符合市场行情,在哪里都有机会交易。
【引用资料---青岛大前门集团拍卖】:
关于藏品估价:通俗点说,你家有个漂亮闺女,嫁个普通人老百姓比较随便,嫁个村长,一个村里就一个村长,这个可以有机会,嫁给县长、也是可以奢望的,,,哪嫁给市长、你觉得好嫁吗?-------很多思想不成熟的藏家,在藏品的估价要求上,理想根本不是把闺女嫁给省长那么简单,把一件低端藏品要求拍卖百万、千万、无疑是把闺女必须要嫁给国家主席。
保利拍卖: 藏品的市值是藏品自身创造的,炒作的时代即将过去。
**********
**********
**********
国内目前有2000家拍卖单位,其中98%的单位都是收费的,当前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单位目前有
北京保利拍卖、 (不普通藏家征集)
北京嘉德拍卖、 (不普通藏家征集)
北京瀚海拍卖、 (不普通藏家征集)
上海荣宝斋拍卖
上海老城隍庙
上海朵云轩
青岛华锦拍卖,
青岛公爵拍卖,
青岛中艺拍卖
青岛典藏拍卖
山东银座拍卖
青岛麒麟阁拍卖
以上单位藏品不成交,没有前后期费用,不收你一分钱费用,按时拿走即可。
其次登陆拍卖新闻网,首页有12家记者亲自采访验证的正规不收费拍卖公司,
注意:错版币的鉴定,主要和同年份的钱币对比图案,差别越大,错版就越严重,价值越高,无需找专家。
⑤ 武穴站建筑工程介绍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塔的种类非常多,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带来关于“汉中略阳南山塔”的详细介绍。
南山塔,又称略阳塔,位于略阳县城南山山腰,南山塔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略阳县标志性建筑。南山塔建设于清道光30年(1850),通高约二十四米(一说二十六米),底层边长二点三五米,塔基以五层条石砌筑。塔身底层正面辟券门,以上各层每面均辟券龛。层间叠涩出檐,下砌菱角牙子。攒尖顶,尚存刹杆,高约二米。二层正面嵌道光年塔铭一方,正中阴刻隶书“福地祥云”字样,为略阳的风水宝塔。二千零八年汶川大地震,塔身严重开裂。
南山塔位于略阳县城南山腰小峰,塔身七层,塔尖有一竖直木棍,高约26米,底部一层有四层青石条基础,上为大块青砖,用米浆石灰砌成,六角形塔身,每层六面中间都有一个小窑洞,每层六面连接部位都有一个凸出塔身的两面梯级梯形砖,塔尖呈梯级渐小,底层设一门,内有一米见方2米多高的神龛,上用木板封档,始建于1850年(清道光30年)。
南山塔应属佛教中的“支提”,实际按修建时的功用来说应该叫“镇水塔”“风水塔”,因略阳城是嘉陵江、八渡河、玉带河三江交会之地,古时候县城地势低很容易遭水灾,为了避免江水泛滥,清略阳知县张志湜“修塔于玉文山,建奎楼于新城,以补风水,”祈求县城平安。因有江运,可能也兼具有嘉陵江船运指示的功能。
汉中略阳南山塔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⑥ 唐代诗人有哪些
唐朝是在历史上文学发展得非常繁荣的一个时代,在这期间百花齐放,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这些杰出的诗人也为后世之人留下了许多的千古名篇,供人们学习参考,品味其中的韵味以及思想内涵。这些古诗也能够帮助后辈们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以及历史,在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作为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抒发情感,寄托志向,还能够反映现实。在唐朝时期,除了李白,杜甫这样的名人之外,还有很多着名的诗人。
孟浩然出生于盛唐时期,在早期拥有着远大的志向,希望能够走上仕途,但是事与愿违,仕途并不顺利。在经历了多次失望之后,选择归隐田园,他也是一个非常着名的田园诗人。人们比较熟悉的作品包括《过故人庄》、《春晓》等等。
⑦ 东汉书法理论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哪些方面
汉朝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426年,分为“西汉”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汉唐”,代表着中国帝制时代中最强盛的年代。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到现在,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中华民族中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集团亦慢慢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系统亦称为“汉字”。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书法,上承秦篆、秦隶,下开魏晋南北朝,隋唐行、楷风范,并且是草书风起之发端,因此,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此时篆书体字渐渐减少,多在碑额、印铭、瓦当、铜镜和少量的刻石上得见之,而笔法亦受隶书影响。隶书是两汉通行书体,以大量的简牍和刻石为主要流传方式,产生了高度艺术化和风格化的汉碑书法。
一.隶书的定型
汉代书法艺术的最大贡献在于东汉隶书的定型化,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小篆以前汉字结构造型的“六书”法则,成为法度森严的官定标准书体。因其书写特征在于用笔的波磔与体势上的左右开张,故称为“八分书”。
从书写笔画上看,定型后的隶书中宫笔画收紧,由中心向左右舒展,有了最能体现隶书标准体的波磔笔画,点画间开始有粗细明显的变化,在左为平弯,逆而不顺,后楷书中变为撇;在右为后人误称为燕尾的磔,后楷书中变为捺或钩挑,“左右分别,若相背然”。运笔强调有轻重缓急、有提按转折,突出笔画精神的丰富与有节奏的韵律,使平稳宽博的字体增添了舞动逸放的灵气。
从布局上看,在横势上展开,字距较疏,行距较密,掠、挑左右分展相连,在端正庄重之中显得飘动欲飞。其体势,由纵势长方的小篆渐次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总之,从用笔、结体到布局,形成了上套完整的规矩,既庄重严整,义具变化之妙,上承篆书、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于行、草,所以有人主张学书必先学隶。
二.汉碑的突出表现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成为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
东汉隶书的成就突出表现在碑刻上.传世碑版达一百七十余种,风格多样,笔法各异,大致可分为四类:
其一,茂密雄强,浑穆厚重。如《西峡颂》、《裴岑纪功碑》、《夏承碑》等;甘肃《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它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宽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正文阴刻20行,385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纵观全篇,汉代隶书真迹清晰可辨。碑文除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西峡颂》碑刻字体清晰,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其二,方整劲挺,斩截爽利。如《张迁碑》、《衡方碑》、《鲜于璜碑》等。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碑刻。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 年)立,在今山东东平县。字体严密方整而多变化,于朴厚中见劲媚。用笔以方笔为主,方劲沉着、浑穆刚劲,茂密丰伟、力气雄健。碑阴的题名,书法更是流畅自然,为历代书家所称道。是汉隶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今在山东泰安岱庙。此碑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阕下。笔画端正粗壮。笔笔如磐石,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章法行密字满,于平正之中存欹斜之变。翁方纲说:“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清代着名书法家伊秉绶隶书即源于此。
其三,左规右矩,法度森严。如《礼器碑》、《曹全碑》、《熹平石经》、《史晨碑》等,这类碑刻立汉碑风范,数量最多。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刻,1956年藏入陕西博物馆碑林。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其四,舒展峭拔,烂漫多姿。如《石门颂》、《杨淮表记》、《苍颉庙碑题铬》等。《石门颂》是汉代大型隶书摩崖石刻。全称为《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汉桓帝建和二年 (公元148年)刻。结体大小不一,笔法瘦劲恣肆,雄健舒畅,颇饶趣味,今人祝嘉论此石刻曾说:“石门巧多于拙,瘦处多,肥处少,且喜用长势,多用圆笔。布置巧妙,错综变化。”
这些碑刻隶书的波挑最为鲜明,左掠右挑的笔法和形象在纵横有序的章法布局上联缀跃动,翩翩欲飞,对审美视觉有着极大的感染力,令人遐想。
三.汉代简牍
汉简是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早在北周时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区发现过汉竹简书,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肃等地获得过东汉简。 1906年,匈牙利人M.A.斯坦因在新疆民丰县北部的尼雅遗址发现了少量汉简。次年,他又在甘肃敦煌一带的一些汉代边塞遗址里发现了700多枚汉简。这是近代初次发现的汉简。此后陆续有新的汉简出土,至今共发现4万余枚。从西汉简上可看到汉字字体从古隶逐渐演变以及草书形成的过程,从东汉中后期简上又可以看到隶书开始向楷书演变的情况,所以汉简也是研究汉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已发现的汉简可以根据出土情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汉代西北边塞地区遗址里发现的,可简称为边塞汉简。一类是在汉墓里发现的,可简称为墓葬汉简。
1.甘肃居延汉简
敦煌和居延汉简、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文书和故宫明清档案,被誉为20世纪考古学上的“四大发现”。居延汉简有新旧两部分组成,人们习惯上将1930年瑞典人贝格曼在居延地区发掘汉简10 000余枚,称为旧简, 1972年至1976年出土的20 000余枚称为“居延新简”。新、旧简共有30000多枚。古居延地区是驻军屯田之地,故简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是日常实用文书,“居延汉简”书写时随意自如,其书法呈现出轻松直率之意。
2.马王堆帛书
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包括《战国策纵横家书》、《老子》甲本和乙本等,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所谓西汉无隶书,西汉无分书等说法不攻自破。《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四.今草书的创立
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进一步发展。西汉时期出现了一种快速书写的隶书体,又称“隶草”,至汉元帝时,由黄门令史游加以规范化,以其所写《急就章》为名,是为“章草”。体势仍沿有隶书法式,往往有细如游丝、圆如转圜的牵连,此为隶书所未有,而字字独立,形成了章草。
后由东汉章草书家张芝创立了今草(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张芝的草书开创了今草体势,一笔而书,血脉相通,打破了章草横势运笔的序列,以自上而下的行式为机制,创造性地运用与之相适应的纵势运笔序列,笔贯势连,隔行似断而不断,被称为“一笔书”。传世张芝草书有五帖:《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二月八日帖》和《秋凉平善帖》,唯最后者为章草,其他四帖均为今草,而且是狂放的大草。
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
五.隶变――伟大的历史变革
汉代隶书成型和广泛使用是中国文字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它使汉字告别了已经使用三千多年的古文字,彻底摆脱了古文字那种象形的特点,所以汉代人称隶书为“今文”。 同时两汉盛行章草、今草,有大量的简牍墨迹和砖刻为证,行书、楷书则在隶、草两体的交互作用下孕育生长(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到了汉代末期,隶书向正书、行书、草书三个不同的方向演变,形成了中国书法最主要的三种书体,这就是文字史也就是书法史上着名的“隶变”。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
六.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产生
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相适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着作最早出现于汉代。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着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最早论述书法的一篇文章是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指出草书是为了适应简易快速书写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美学命题——观其法象。此文中指草书呈现出的视觉艺术形象。如“抑左扬右,望之若欹”,指明了草书结体的错落变化导致了书势的不同。“兽鸟 ,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等,则以比喻的手法使草书的形势更加形象化。自然界的各种物象皆可从草书的诡奇多变中得以展现。描述、赞扬了书法的形态美和动态美。
汉代产生了作为理论形态的书论,这是书法艺术觉醒的主要标志,汉代崔瑗的《草书势》、蔡邕的《篆势》、《笔论》和《九势》,阐发草、篆、隶的艺术特征和价值。特别是《九势》和《笔论》把作书提到本体论的高度,揭示了书法艺术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把作书与抒发情性联系起来,要求作书有一个审美心胸而把书法摆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些都不是把书法作为记事工具所能解释的。
只有当书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才会逐渐产生书法的美学理论、技法分析、历史研究和批评鉴定等方面的有关着述,而这些在汉代都已发轫。汉代的书论已涉及到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批评、书法工具诸方面,有些论述颇具系统性,较之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等,远远领先。汉代书论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⑧ 略阳县教育系统老师辞职的有吗
有。教师辞职程序:你想辞职,只需要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劳动人事部门递交辞职的通知,不需要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
⑨ 《蜀道难》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描写蜀道之难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着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⑩ 北魏孝文帝问题
浅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原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献文帝拓跋弘之长子,公元471年即位登基。他在祖母文明太后冯氏抚育、培养下长大成人,不但精通儒家经义、史传百家,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在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后,北魏汉化改革的重任遂落到孝文帝的肩上。为了改变政治环境,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太和十七年(493)八月,孝文帝以南伐为名,领20万大军南下,到洛阳后,利用群臣怕与南方打仗的想停止进军的心理,要求以迁都洛阳作为停止南伐的交换条件。群臣只好应许。随后,孝文帝任命大臣修建新都。太和十八年(494)十月,孝文帝奉祖宗牌位,迁都洛阳。在平城及附近地区设置恒州,于平城设代郡。而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原因何在?
一般来说,城市具有政治影响、经济发达、文化辐射、交通便利、军事防御的功能。而都城,具备特殊作用的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它必须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多数情况下,又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可以说,都城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而北魏在孝文帝时期正处在由游牧文明逐步向封建文明转变的阶段,国家的都城的中心功能必须向政治中心及文化中心转移,这样才能更好地统治中原地区,以期统一整个中国。
北魏从道武帝建国(383),其后进入中原(398),到太武帝时又统一黄河流域(419),及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统治中原将经历一个世纪。但自北魏统一北方后,实行“文治”即建设封建文明体制及文化的要求便提上了议事日程[1]。连孝文帝都知道:“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2]”可见鲜卑统治者和汉族大地主的合作,随着岁月流逝而增强,其统治下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也在逐渐地缓慢地发展。另外在北魏统治的一百年来,北方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北魏的对外关系,转向了以和他敌对的南朝为中心。孝文帝希望能在政治上与南朝争取汉族士大夫的支持,在政治上与之相抗衡。太和十七年(493),南方士族王肃从江南逃奔北方,在邺城受到孝文帝的接见,并从此受其器重。由此可见,孝文帝渴望拉拢南方汉族士族的支持,从而进行汉化改革。但是,旧都平城却因自身局限无法承担改革而“光宅中原”的重任。而洛阳正是“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是孝文帝理想的文治之地。迁都洛阳,便可光宅中原。从平城与洛阳两城的比较,我们便可知道孝文帝何以都洛阳而弃平城了。
平城,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的大同盆地之中,它“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踞天下之背”,且北踞方山,西踞武州山,南带桑干河,形势险峻,是边塞要冲,中原地区的北大门,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3]。这是游牧民族占领、攻打异族的重要根据地,却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虽然它在北魏前期作为都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到北魏中期以后,北方的另一支少数民族,蠕蠕(柔然)逐渐壮大,经常进犯北魏云中地区一带,威胁到平城。如《魏书》所载:延兴二年冬十月,“蠕蠕犯塞”; 延兴三年,七月“蠕蠕寇敦煌”,十月“蠕蠕犯边”; 延兴五年七月,蠕蠕再次“寇敦煌”[4]。到太和年间,蠕蠕诸如此类的进犯还有不少。这样蠕蠕的进犯给都城平带来直接的威胁,迁都就可以避免蠕蠕的直接攻袭。另外,它地处偏北,政治影响无法遍及中原地区,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因此随着北魏的不断扩张与强大,平城的政治功能却不断在弱化。
另一方面,平城位于我国北方,地势高寒,气候偏于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且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如:承明年间,发生牛疫,耕牛死伤大半。太和十一年(487)六月的诏书曰:“春早至今,野无春草。”[5]另外,平城土地资源有限,除大同盆地,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生产基地外,代北其他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相对而言,平城的居住环境不如中原地区了。但在平城时代,由于不断地将中原的汉族与其他各地的游牧民族迁到平城,使平城畿内(相当于今山西的大同、朔州两市所辖范围)的人口急剧增长。据李凭的统计,平城时代畿内的人口数量不低于150万[6]。因而平城的生活物需生产能力却是不能满足其人口粮食及其他供给的。另外,平城与中原地区的交通不是很便利,不利于及时从外地对平城进行粮食供。
更重要的是,平城作为一个边塞城市,它缺乏传统汉文化生根发芽的土壤。它是北魏游牧文明发展的根据地,却没有封建文明的积淀。平城封建文化的缺乏,无法对整个北方、中原地区进行政治影响,文化辐射。且平城是守旧鲜卑贵族的阵营,在这里进行汉化改革,阻力重重。为了争取更为宽松的政治环境,需要迁都。这就注定了平城将丧失都城的地位。
与平城不同,洛阳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居天下之中”,“阃域中华,道理辐辏[7]”,利用伊水、洛水可以通漕四方。从大范围看,洛阳地区属于一个盆地。它北有天险黄河,背依黄河边的邙山,中间有洛水和伊水流,西为连接关中平原的函谷关,华山的狭窄通道,也是天险,南有嵩山和龙门,东接平原,但也有一处关口——虎牢关,又名武牢关,在现荥阳县汜水两岸,处东西交通要道,南迎嵩山,北拒广武山,西与北利于防守。而洛河平原与邙山,水量充足,土地肥沃,树林葱茂,东南方向可以通过黄河、汉水、淮河上游,直达华中与东南沿海,在军事、经济、交通上都是一处适于建都的地区[8]。作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一旦控制了洛阳,就等于控制了中原地区。
另一方面,孝文帝迁都洛阳是看中洛阳能通四方之漕运,便于其进行对南朝的征伐,故都洛将事关军国大计问题。如《魏书》五三卷《李冲传》有云:
“高祖自邺还京,泛舟洪地,乃从容谓冲曰:‘朕欲从此通渠于洛,南伐之日,何容不从此入洛,从洛入河,从河入汴,从汴入清,以至于淮?下船而战,有出户而斗,此乃军国之大计。今沟渠若须二万人以下,六十日有成者,宜以渐修之。’”
在同书七九卷《成淹传》说到,在高祖幸徐州时,命令成淹等人主舟楫,以泛泗入河,溯流还洛。但是,淹以黄河峻急,怕有危险,乃上书陈谏。高祖赦淹曰:“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而黄河峻急,人皆难涉,我因有此行,必须剩流,所以开百姓之山。”
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把洛阳的漕运既看作是南伐的重要便利因素,又将其看作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认为,都洛是关系军国大计的问题。然而,这个目的要实现,须在鲜卑贵族汉化之后[9]。
同时,与平城偏于寒冷的气候对比,洛阳相对暖和些。另外由于在经济、交通方面上的便利,洛阳可以很好地解决人口问题及粮草运输问题,这样,洛阳显然比平城更适宜人们居住。
洛阳不仅仅在交通、气候、经济的条件上比平城优越,更重要的是洛阳的政治影响力及其深厚的汉族文化积淀。从东汉到北魏期间,共有东汉、曹魏、西晋三个王朝定都于此。其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可见一斑。而且,都洛阳可以避开鲜卑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进行彻底的汉化改革,推进拓跋族的前进。另外,都洛阳还可以更好地控制中原地区,巩固北魏的统治。而在文化影响上,洛阳地区是我国文明起源之一。自殷商以来,洛阳一直我国汉族文化的中心之一,其拥有着深厚积淀的文化底蕴。如在东汉时期,洛阳的太学鼎盛一时,到西晋时代,太学在洛阳依旧有很好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洛阳的文化影响不是一般古城能比及的,更不用说平城了。正是由于洛阳特殊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看到洛阳完全符合游牧文明逐步向封建文明转变所需要的国家都城向政治、文化中心转移的条件。可以说,洛阳无论是在政治影响上还是在文化辐射上,均可充当北魏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从上面这些,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孝文帝何以都洛阳而弃平城的原因了。但是,笔者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原地区的人民起义。自北魏统一北方以来,各族人民就进行不断的起义反抗。从孝文帝即位之年(471)到太和十七年(497)二十二年间,《魏书》上记载的人民起义有:延兴元年(471),九月,青州高阳有封辩为首的农民起义;十月有曹平原为首的石楼堡起义;十一月,齐州平陵有司马小君为首的农民起义。延兴二年(472),光州有孙晏为首的农民起义。延兴三年(473),十二月齐州有孙晏为首的农民起义。延兴五年(475),九月,洛州有贾伯奴为首的农民起义;同月,豫州有田智度为首的起义。承明元年(476),冀州有宋伏龙为首的农民起义;太和元年(477),正月,秦州略阳有上元寿为首众至五千余家的农民起义;十一月,怀州有伊祈、苟初为首大的农民起义。太和五年(481),二月,首都平城有沙门法秀招结奴隶,策划起义。太和十三年(489),正月,兖州劳山有王伯恭为首大农民起义。太和十四年(490)五月,平原郡有沙门司马惠御为首的农民起义。太和十七年(493),七月,孝文帝南侵,北地人支酉在长安城北西山起义,秦北民王度人起兵响应,秦雍间七州人民皆响应,起义人众至十万。而这些起义的地区遍于今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各省。对于不断涌起的人民起义,孝文帝除了在中原地区推行均田制,减轻租调外,必须将首都迁至关内来,以便更好地“镇压”人民起义,更好地巩固鲜卑拓跋族的统治。而定都在中原地区的中心——洛阳,便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
北魏迁都洛阳不仅仅是其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孝文帝个人战略才华的体现。从历史进程上看,定都洛阳是孝文帝开展大刀阔斧改革的重要阶段。如果孝文帝个人本身没有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的话,那他也不可能想到要离开居住已久的拓跋旧都而进入中原地区的核心来进行改革。从孝文帝的改革成绩,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封建统治者,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谋略。如果不是孝文帝本身的政治才能及发展远见,或许就没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这一说了,即使有,也不会发生在那个时候的。
总之,历史的发展固然有着其历史客观规律的作用,但同时历史也是由人来创造的。所以,北魏迁都洛阳既是其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孝文帝改革作为的结果。
--------------------------------------------------------------------------------
[1] 钱应镠:《南北史话》,北京出版社,1980年,P81
[2]《魏书》一九卷,《任城王云传》附子《澄传》
[3] 陈新海:《北魏初期的都城——平城》,《中国古都研究(七)》,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P278
[4]《魏书》,卷六,《高祖记上》
[5] 同上,卷七,《高祖记下》
[6]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7]《史记》卷四,《周本纪》
[8] 汪德华:《凭吊洛阳、长安两京——古代城市规划传统思想探源》,《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3期
[9] 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年,P255
参考书目:
魏收(北齐):《魏书》,中华书局校勘本,1974年
李延寿(唐):《北史》,中华书局校勘本,1974年
杨炫之着,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陈新海:《北魏初期的都城——平城》,《中国古都研究(七)》,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钱应镠:《南北史话》,北京出版社,1980年
李剑农:《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9年
韩国磐着:《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
王仲牵:《魏晋南北朝初唐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
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年
郑学檬、蒋兆成、张文绮着:《简明中国经济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汪德华:《凭吊洛阳、长安两京——古代城市规划传统思想探源》,《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3期
张振玉:《北魏首都洛阳城市经济》,《华夏文化》,1997年04期
徐金星:《关于汉魏洛阳故城的几个问题》,《华夏考古》,1997年03期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