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阳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www.sxgov.cn/ 黄河新闻网 2009-05-13 16:09:13
民间文学类 (1项)
董永传说 万荣县
民间音乐类 (7项)
左权开花调 左权县
河曲民歌 河曲县
晋南威风锣鼓 临汾市
绛州鼓乐 新绛县
上党八音会 晋城市、长治市
文水𨱃子 文水县
五台山佛乐 五台县
民间舞蹈类 (3项)
天塔狮舞 襄汾县
走兽高跷 稷山县
翼城花鼓 翼城县
传统戏剧类 (13项)
晋剧 山西省
蒲州梆子 临汾市、运城市
北路梆子 忻州市
上党梆子 晋城市、长治市
大同市
灵丘罗罗腔 灵丘县
孝义碗碗腔 孝义市
朔州秧歌戏 朔州市
繁峙秧歌戏 繁峙县
山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 右玉县、临县
二人台 河曲县
锣鼓杂戏 临猗县
孝义皮影戏 孝义市
曲艺类 (1项)
潞安大鼓 长治市
民间美术类 (1项)
中阳剪纸 中阳县
传统手工技艺类 (4项)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阳城县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平遥县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汾阳市
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 太原市
民俗类 (1项)
民间社火 潞城县
民间文学类(共计7项)
董永传说 运城市万荣县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 山西大学;忻州市代县
广武传说 朔州市山阴县
赵氏孤儿传说 阳泉市盂县;运城市新绛县
万荣笑话 运城市万荣县
司马光传说 运城市夏县
牛郎织女传说 晋中市和顺县
民间音乐类(共计12项)
左权开花调 晋中市左权县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县
五台山佛乐 忻州市五台县
晋南威风锣鼓 临汾市
绛州鼓乐 运城市新绛县
上党八音会 晋城市;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
文水𨱃子 吕梁市文水县
太原锣鼓 太原市
晋北鼓吹 忻州市忻府区、五台县;大同市阳高县
恒山道乐 大同市阳高县
上党乐户班社 长治市
临县大唢呐 吕梁市临县
民间舞蹈类(共计14项)
狮舞(天塔狮舞) 临汾市襄汾县
走兽高跷 运城市稷山县
翼城花鼓 临汾市翼城县
临县伞头秧歌 吕梁市临县
稷山高台花鼓 运城市稷山县
踢鼓秧歌 朔州市
平定武迓鼓 阳泉市平定县
寿阳爱社 晋中市寿阳县
汾阳地秧歌 吕梁市汾阳市
朔州喜乐 朔州市
背铁棍(抬阁、挠阁) 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市祁县;运城市万荣县;忻州市代县
原平凤秧歌 忻州市原平市
榆社霸王鞭 晋中市榆社县
武乡顶灯 长治市武乡县
戏剧类(共计19项)
晋剧 省文化厅
蒲州梆子 临汾市;运城市
北路梆子 忻州市
上党梆子 晋城市;长治市
雁北耍孩儿 大同市
灵丘罗罗腔 大同市灵丘县
秧歌戏(朔州、繁峙、襄武、壶关) 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繁峙县;长治市襄垣县、武乡县、壶关县
道情戏 (晋北、临县、神池、洪洞) 朔州市右玉县;吕梁市临县;忻州市神池县;临汾市洪洞县
二人台 忻州市河曲县
锣鼓杂戏 运城市临猗县
皮影戏(孝义、侯马) 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侯马市
碗碗腔(孝义、曲沃) 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曲沃县
太谷秧歌(祁太秧歌、晋中秧歌) 晋中市太谷县、祁县
晋南眉户 临汾市;运城市临猗县
上党落子 长治市潞城市
线腔 运城市芮城县
孝义木偶戏 吕梁市孝义市
碓臼沟秧歌 大同市
赛戏 朔州市
曲艺类(共计7项)
潞安大鼓 长治市
太原莲花落 太原市
襄垣鼓书 长治市襄垣县
阳泉评说 阳泉市
晋东南说唱道情 长治市屯留县;晋城市阳城县
河东说唱道情 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
沁州三弦书 长治市沁县
杂技与竞技类(共计2项)
挠羊赛 忻州市
心(形)意拳(戴氏形意拳) 晋中市
民间美术类(共计6项)
中阳剪纸 吕梁市中阳县
平阳木版画 临汾市
面塑(定襄、闻喜花馍、焙面面塑、新绛) 忻州市定襄县;运城市闻喜县、新绛县;晋城市阳城县
山西民居砖雕艺术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艺术研究会
黎侯虎(布艺老虎) 长治市黎城县
广灵染色剪纸 大同市广灵县
民间手工技艺类(共计16项)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晋城市阳城县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晋中市平遥县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吕梁市汾阳市
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 太原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山西面食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晋餐文化研究会
云雕制作技艺 运城市新绛县
地窨院建筑技艺 运城市平陆县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长治市长子县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 吕梁市交城县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 阳泉市平定县
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 运城市新绛县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太原市
绛州飞龙制作技艺 运城市绛县
梨花春酒传统酿造工艺 朔州市
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 吕梁市汾阳市
上党堆锦艺术 长治市
传统医药类(共计2项)
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科) 太原市尖草坪区
龟龄集酒药传统制作工艺 晋中市太谷县
民俗类(共计18项)
民间社火 长治市潞城县
尧王传统祭祀文化 运城市;临汾市
舜王传统祭祀文化 运城市;晋城市
禹王传统祭祀文化 运城市
关公文化 运城市
河东盐池文化 运城市
寒食节 晋中市介休市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临汾市洪洞县
后土文化 运城市万荣县
骡驮轿 朔州市
晋祠庙会(水母娘娘传说、晋阳风火流星) 太原市晋源区
走亲习俗 临汾市洪洞县
河曲河灯会 忻州市河曲县
背冰 运城市芮城县、永济市
任庄扇鼓傩戏 临汾市曲沃县
柳林盘子会(含弹唱) 吕梁市柳林县、离石区
孝义贾家庄婚俗 吕梁市孝义县
裴氏谱系文化 运城市闻喜县
㈡ 中国的民间艺术有那些
中国民间工艺之微雕
“皮影”
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春节习俗:舞狮子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舞狮子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山西晋城市的阳城县,则是用中式大裆裤填满于草,一头作马首,一头作马尾,白裤腰是表演者的坐骑部位,外加马头,人称之为“裤马”。
跑竹马,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山西省各地参加跑竹马表演的人数不等,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㈢ 昆明晋城有那些美景,习俗,小吃
晋城镇位于滇池南岸,距离省城昆明37千米,距离县城昆阳20千米,国道213线(昆洛公路)横穿过境,昆玉高速公路接通城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晋城镇镇域面积96.76平方千米,城区面积2.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万亩,辖17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86个自然村,136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42119人,流动人口10092人。晋城镇曾为“古滇国”都邑,是古滇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始建于唐代的盘龙寺,集儒、道、释三教为一体,名声远扬东南亚。
一、晋城美景:
1.古滇文化公园
晋城镇被誉为古滇历史名城,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古滇青铜文化的中心,又有 古滇文化公园
着丰厚的宗教文化底蕴。为充分展示晋城镇古滇文化风采,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为延续历史文脉,挖掘历史文化,更好地再现当代历史,让人民更深入的了解这片神秘土地的历史文化,并一代代传承下去,晋城镇集全镇之财力投资贰仟余万元,选址于古滇文化商贸城兴益路与庄𫏋路交叉处以北,建设占地面积103亩的古滇文化公园。 公园的布局分为以广场为主体的三大功能区。北部为一小型商业区;中部为广场区,外形构思来源于石寨山出土青铜器中较出名的贮贝器,器颈部位为广场区入口,器皿中部为中心广场区,设置举办活动的露天舞台,贮贝器底为舞台的背景——一座仿古滇国时期占地600平方米杆栏式建筑(即文化展示中心);南部以绿化为主,设供市民休闲散步的小游园,其间设置休闲茶室、供人们健身、游乐小憩的场地,若干林荫步行小道。
2.盘龙寺
被誉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之一的盘龙寺坐落在晋城镇东面三公里的盘龙山上,海拔2174米。该寺远离闹市、环境清幽、殿宇恢宏、声名远扬,寺内佛、儒、道三教文化并存,是国内为数不 盘龙寺 多的三教合一寺院之一。游人绵绵不断,特别逢庙会期间,八方香游客络绎不绝,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3.晋城街道
晋城城内外有主要街道是:政通、人和、北门、白塔、晋北、晋东、上东、上西、下西、关井、望鹤、南正、士林、百花、龙井庙、东方庙、老县府、塘子口等十八条街道;有主要巷 晋城街道
道:凤翥、龙翔、甬道、文庙、金家、扁担、关岳、维新等八条巷道;有帝释庙、龚家院、袁家院、张家院、土家院、龙羊村、南门大村等七个村子。在这些街道两旁,主要建有州衙、学署、文庙、武庙、象山书院,以及天仙宫、财神宫、如意宫、文昌宫、梵王宫、关圣宫、老君庙、李秀庙、大千庙、龙井庙、东方庙、天王庙、帝释庙、城隍庙、三官庙、观音寺、清真寺、紫霞殿、观音殿、白虎殿、忠烈祠、乡贤祠、名宦祠、唐姓宗祠、徐姓宗祠、罗姓宗祠、万姓宗祠等。除上述公共古建筑外,其余为众多的民宅古房。这些民宅古房多为清代所建。 其结构都为上木结构,称前三间、后三间、四耳房、一天井、一颗印的房子。在街市繁华地段也有建盖成前三、后三、中三、八耳、两个天井的房屋。现存比较好的是上东街张学洲诊所,是前三、后三、四耳、一个天井的房屋,天井完全用青石镶嵌,天井与堂屋的拦扳石上有浮雕图案。门窗、花枋、吊柱、雀替均有雕刻图案。又如上西街“天宝利”商号,结构形式为土木结构,形式为前三、中三、后三、八耳、两个天井,其门、窗、横梁、吊柱、雀替等均有雕刻。两个天井也用石头进行镶嵌,前天井还有一口用石头镶嵌的水井。
4.盘龙寺公园
盘龙寺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它位于滇池东岸盘龙山,距离昆明市区约40公里,距离晋宁县晋城镇东南3公里,与昆明西山、宾川鸡足山共同被称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寺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是当时的莲峰和尚所建。传说建寺的时候,这里是山谷间的龙潭,有蛟龙…
二、晋城习俗
初一五更,男人起床后把新衣裳穿戴整齐,差不多像《祝福》中鲁四老爷的样子。先放一个开门炮。然后洗手,点蜡烛,摆献供。
家堂老爷的献供是一个大枣山,三个大杂献,一盘五个点心,八碗供--四碗油供,四碗水供。水供即菜供。
佛爷,仙家,灶爷,财神爷,五谷神爷,老君爷,鲁班,孔夫子,都是一盘五个点心,也有只供一个点心的,献供的多少,丰瘠,要看家境而定。
山神爷献一个面蒸的猪或一只面蒸的羊,也有献一只鸡以为牺的。
门神献一只刺猬。龙王爷即水道,白虎神是磨,青龙神是碾,都是献一个枣花。
祖先不可与神一起受享,等敬罢神,把献天地爷的供酌回来再献祖先。
摆齐献供,点燃正火放三个炮。三声炮响是一种礼仪。三声炮响,神便会喜气洋洋地降临人间,与人共度新年,受领香烟。
天地爷是满斗焚香,一炷炷的单香插得如满天星斗。除了满斗焚香,还有一个香炉焚“炉香”。所谓“炉香”,就是把大约百十来炷单香为一束,一起点燃,插到香炉里,香烟袅袅,橙红色的火焰会如新生命般跳动。
家堂爷,佛爷,仙家,灶爷,财神爷,五谷神爷,老君爷,鲁班,孔夫子,都是三炷香。其他神位一炷整香。
烧香的同时,要化“香份儿”。把锡箔叠成元宝,用黄表对角卷起来,一卷算一份,故名为“香份儿”。
焚过香份儿,放鞭,让神热热闹闹喜喜欢欢过年。放鞭炮也与桃符一样,是为了驱邪。《荆楚岁时记》说: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也。”《神异经》中说:山臊“在西方深山中,长尺余,犯人则病,畏爆竹声。”其实,这种说法早已经不复存在了,人们放鞭炮只是为了敬神,当然也有图热闹、红火、吉祥如意的意思。
要点正火时,叫孩子们都来看正火,看敬神,给神磕头,提个小小的红灯笼,到处抢鞭炮。正火点着之后,青烟袅袅,火光冲天,火星直冒,红光满院,柏树枝的香气格外让人心清气爽。孩子们特别喜欢火,会围着正火拍手,又跑又跳,又喊又笑,小脸一张张映得通红。朝气与喜气充溢在整个院子里。
焚起香,放过鞭,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穿戴齐楚,给神磕头。
三、晋城小吃:
炒凉粉儿
晋城市一道民间传统风味小吃,来自于河南,流行于晋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口感软嫩,香辣可口。
阳城烧肝
阳城烧肝为晋城名吃之首,因为猪肝各种滋补效果和阳城人独到的烹调技术,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佐以阳城的醋更是美。
卷白馍
在馍里面卷上许多种的菜,而且个人喜欢想卷多少就卷多少。这里的馍不是白白的馒头,而是在油锅里摊的面饼,有劲道,好味道。
烧三鲜
沁水县名菜。三鲜为猴头、木耳、黄花菜,皆是沁水境内特产。经精细加工,配以作料,勾兑成汤,即保留了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又使味道更加鲜美。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高平特有的一套菜,共分10道:水白肉、核桃肉、水川丸子、小酥肉、肠子汤、豆腐汤、芥末粉皮汤、天鹅蛋、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烧大葱
相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泽州(今晋城),当地官员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碎,烧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烧大葱。谁知慈禧品尝后,认为满桌菜中数这道菜最有味道。传说归传说,慈禧西逃时并未经过晋城,而烧大葱作为当地一道名菜,口感香软不腻。
㈣ 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
丽江木刻 、桦皮工艺、漆器工艺、 兽皮工艺、 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
土家族黄杨木雕、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
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精品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逐步发展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富有生活韵味的民间性的现代民间绘画。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民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慈利县志》记载说:“大庸所崇山外屏,少见天日,又性忍,刺肤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甚可笑也。”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武陵源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这便是我国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历史上,中国家族先民曾经历过“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历史阶段。由于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传入,逐步演变为多种崇拜。以至今天所说的民间民俗。
中国民间艺人
一天,我慕名来到广西藤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前身是1979年建成的李镇亚会议厅,1986年改建为共和国民族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共存有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以及着名诗人创作过的民族艺术专注,以及所收藏的数多种中国民间艺人作品。被誉为中国着名艺术博物馆之一。现在我中国民间艺术网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保护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民族古歌、古舞、古乐艺术等。
中国民间影视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这不仅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大众化,而且也使蕴含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内容,融入交流和接受的过程。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和娱乐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经历代发展,传承至今,其种类因地域而别,内容十分丰富。
舞蹈《跑帷子》和《跑阵舞》是由古代战争中的陈兵布阵演变而来。《打独角兽》和《扛箱舞》反映了上古人与兽的搏斗。《龙舞》、《狮舞》、《麒麟舞》、《赶犟驴》、《竹马舞》和《猫蝶舞》是典型的模拟舞蹈。《打春牛》和《打铁舞》是模仿人们生产劳动时的情景。《八美图》、《荷花灯》、《菊花灯》、《旱船舞》、《高跷舞》等表现了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型群众舞蹈《秧歌舞》和《腰鼓舞》是解放战争时期产生的革命舞蹈。《抬阁》、《肘阁》是典型的道具性舞蹈。震撼人心的《鼓舞》和《大铜器舞》场面壮观,热情奔放。运用道具进行表演,歌舞结合和采用虚拟、象征的表现手法是中原民间舞蹈的明显特征。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中国民间T台
“T”型台上身着古装的靓丽时装秀模特,激情四溢的流行歌手组合成了一幅古朴、神秘、生动的新场景。一个前卫现代的时尚风标,一道独特别致的风景线,呈现在了现代人民面前。每一次演出都会重新诠释了中国古典服饰之华美与古装艺术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建筑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一起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内涵。其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即:先秦及秦汉时期的“自然时期”,此时期是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占地宽广、工程浩大、人工设施增加;唐宋时期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了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园林发展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二是绘画技术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互相促进。形成时期突出的成就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至此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已具备了功能全,形式多及艺术化三个特点。
中国民间家俱
中国民间家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风格和中国特点。中国古代家俱发展到唐代时,随着垂足坐生话方式的流行、椅、凳家俱发展起来到宋代高型家俱定型,室内陈设束、椅、几、案,工艺技术日臻成熟。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俱的黄金时期;不仅千纹万华的漆饰家俱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而且产生了中国古代家俱史上成熟显赫的明式家俱和丰富卓越的清式家俱。明清家具都以高级硬木为主要用材,抛弃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家俱一贯采用漆饰加工的制作方法,以木材自身的高雅材质,天然纹理和光润色泽,使家俱产生了--种崭新的意韵,品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并运用精湛无比的工艺,使家俱的构造实现了科学与世术的完美结合,从而在世界家俱史上树起了一座光熠烁目的丰碑。
中国民间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民族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服饰集中体现着民族文化,是区别一个民族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
中国民间饰品
在我国这片大土地上,生活着千古流传的古老民族。这些古老的民族,勤劳智慧,创作了许多民间民族饰品。至今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民间饰品。我中国民间艺术网展示了民间艺术饰品精品。许多人看了以后,都对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表示由衷的赞佩。————请看我中国民间艺术网!
㈤ 晋城的社火是什么
回答如下:
除重大活动外,每年元宵节是闹社火的固定时期。每到此时,城镇乡村都要在主要街道和广场挂彩灯、搭彩楼彩台、装彩车,进行各 种演出和街头文艺表演。
舞龙、舞狮、抛绣球、抬花轿、民间八音会吹奏、锣鼓大赛、晋剧、秧歌、小戏演唱等各种传统民俗艺术活动竞相登台,场面是人山人海、灯火辉煌。丰富多彩的节目将把游客带入乡土气息十足的文化氛围中。
相关介绍:
社火,在晋城又叫耍故事、闹红火。作为文化大市,晋城的文化遗产丰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晋城先民流传下来许多各式各样的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活动,其中不少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平九莲灯、阳城县跑旱船扛桩,陵川县的花棍舞和锣鼓……每一个社火,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社火,都是一段民俗传承。
每年正月十七,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都会举办祭祀祖先神灵兼娱人娱己的闹社火项目,晚上还有散路灯、打铁花、八音会等娱乐活动,而历史最悠久、传承最完好的要数“街道士”巡游了。
有的社火项目已经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泽州县大阳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鬼扳跌”就是其中之一,它已经不仅仅是“送鬼王”习俗,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年俗。
大阳“二鬼扳跌”的第六代传承人常国孩今年78岁,学艺其祖父和父亲,一演就是60多年,为了不让这项非遗失传,老人现在已经教了20多个徒弟。
“二鬼扳跌”由一人表演,通过腿、背、臂的活动,展现出扳、跌、滚、跃等动作,给人以两鬼打斗扳跌的喜剧效果,妙趣横生,实际寓意是“义”“利”纷争,隐喻从义中取利的观念和做人的原则。
每年“两节”期间,前来观看“二鬼扳跌”表演的游客络绎不绝,叫好、鼓掌声不断,大家在热闹的耍乐中感受着节日的欢乐。
社火耍完了,年才能算过完了,然而过年的氛围还萦绕在人们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似乎闭上眼还能听到咚咚锵锵的锣鼓声,看到花花绿绿的社火队伍……
㈥ 晋城特色小吃
晋城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当地有很多着名的小吃,清朝时候,还有关于晋城美食的一段典故,用大葱给慈禧太后做菜,而且还受到了好评,可想而知晋城的美食有多么美味。晋城有名的美食有晋城炒凉粉,烧大葱,地三鲜等,那么晋城还有哪些美食呢?
晋城炒凉粉
相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泽州(今晋城),当地官员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碎,烧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烧大葱。谁知慈禧品尝后,认为满桌菜中数这道菜最有味道。
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烧三鲜
烧三鲜,是沁水县名菜,三鲜为猴头、木耳、黄花菜,皆是沁水境内特产。经名厨精细加工,配以佐料,勾兑成汤,即保留了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又使味道更加鲜美。
烧大葱
烧大葱是山西省晋城市的一道汉族传统名菜,以大葱为主料烹制菜肴,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吃来决无葱的异味,是冬季时令理想的肴馔。
晋城炒凉粉
炒凉粉是晋城民间传统风味小吃,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先将凉粉切成长宽各3—4厘米、厚约1厘米的方块,放置待用。锅内放少量食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凉粉块入锅翻炒。再将醋汁蒜沫浇入,加盖,待蒜、醋味入里后出锅。口感软嫩,香辣可口。
酸菜黑圪条
口味酸香辣俱全,高梁面特有香味胜似精米白面,使人越吃越爱,越吃越香。久之,成为晋城一种地方大众化名吃。
阳城烧肝
特点是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佐以阳城的醋更是美。
阳城枣糕
因其形状较一般馒头高而尖得名,在当地白面制品中最负盛名,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高平特有的一套菜,共分10道:水白肉、核桃肉、水川丸子、小酥肉、肠子汤、豆腐汤、芥末粉皮汤、天鹅蛋、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㈦ 你知道那些民间艺术,简单的介绍一下
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早期风筝主要是用在军事方面的,从晚唐开始逐渐被当成玩具使用,现在中国的风筝一部分还出口日本、朝鲜、欧洲等国家。
舞狮子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代。
木偶
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临高人偶戏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㈧ 山西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董永传说 运城市万荣县
2 Ⅰ-2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山西大学
3 Ⅰ-3广武传说朔州市山阴县
二、民间音乐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8 Ⅱ-1左权开花调﹡ 晋中市左权县﹡
9 Ⅱ-2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县﹡
10 Ⅱ-3五台山佛乐﹡ 忻州市五台县﹡
11 Ⅱ-4晋南威风锣鼓﹡ 临汾市﹡
三、民间舞蹈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0 Ⅲ-1 狮舞(天塔狮舞)﹡ 临汾市襄汾县﹡
21 Ⅲ-2 走兽高跷﹡ 运城市稷山县﹡
22 Ⅲ-3翼城花鼓﹡ 临汾市翼城县﹡
23 Ⅲ-4 临县伞头秧歌吕梁市临县
24 Ⅲ-5稷山高台花鼓运城市稷山县
25 Ⅲ-6踢鼓秧歌朔州市
26 Ⅲ-7平定武迓鼓阳泉市平定县
27 Ⅲ-8 寿阳爱社 晋中市寿阳县
28 Ⅲ-9汾阳地秧歌吕梁市汾阳市
四、杂技与竞技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61 Ⅵ-1挠羊赛忻州市
62 Ⅵ-2 心(形)意拳晋中市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1、蒲剧
2、晋剧
3、河曲民歌
4、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5、雁北耍孩儿
6、锣鼓杂戏
7、民间社火
8、中阳剪纸
9、临县道情戏
10、朔州秧歌戏
11、翼城花鼓
12、左权开花调
13、河曲二人台
14、晋北道情戏
15、上党梆子
16、孝义碗碗腔
17、五台山佛乐
18、晋南威风锣鼓
19、上党八音会
20、文水𨱃子
21、天塔狮舞
22、高跷走兽
23、北路梆子
24、灵丘罗罗腔
25、孝义皮影戏
26、潞安犬鼓
27、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28、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29、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30、董永传说
31、绛州鼓乐
32、繁峙秧歌戏
㈨ 晋城的文化艺术
晋城古称建兴、建州、泽州及泽州府等,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久远的历史文化遗存,造就了晋城独特的太行山水风情。境内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同时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此生长,赋予晋城“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如皇城相府、古村郭峪、柳氏民居等。此外,蟒河景区、王莽岭景区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一分活力。悠久的文明赋予了晋城丰厚的人文遗产。晋城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省级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12处,文物总量6767处。既有古人类遗址、古寺庙、古碑刻、古名人墓葬,又有古战场、古民居、古书院和革命纪念地等。更让人引以为荣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其约占山西省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2/3,占中国同时期的1/3,几乎超过南方同时期古建文物遗存的总和。
泽州鼓书
是由晋城沙石堡马振盛(1925—1971)、苇匠徐廷荣(1907—1990)在外学习的铁板鼓书、钢板鼓书和晋城四弦书结合形成的。它与《四弦书》的坐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表演形式上更加多样活泼。如走唱、伴舞等。泽州鼓书流传于晋城市所辖周边县(区),经过了上百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演唱风格,深受晋城市人民群众的喜爱。2009年,泽州鼓书被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泽州四弦书
是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形成年代无文献资料可考。已知最早擅演四弦书的艺人,是清光绪年间犁川盲艺人程天和(约1872-1932)。据此推知,泽州四弦书至迟在清代光绪年间之前即已形成,距今已有150年以上的历史。
晋城剪纸和砖雕木雕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晋城剪纸以磁性剪纸为代表 ,晋城砖雕工艺精美、多姿多彩,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晋城古庙宇、古村落当中,人们常可以看到许多造型优美的砖雕,砖雕是由石雕、木雕等手工艺发展而来的,由于它比石雕容易雕刻,又比木雕耐腐蚀,所以被广泛的运用于中国传统的建筑上。
晋城民间艺术和传统制作工艺
民间艺术有布老虎、剪纸、刺绣、砖雕、面塑等。还有古老的传统制作工艺,如: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阳城焙面娃娃、大阳手工制针业、高平黑陶工艺等等。
晋城打铁花
打铁花,是晋城市一项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打铁花需要架起化铁水的熔炉,倒进煤炭,用鼓风机吹,待通红的炉火烧起来。2011年4月18日,晋城打铁花习俗入选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围棋
晋城是围棋之乡,晋城市陵川棋子山是世界围棋重要发祥地,相传上古时期,尧帝为教育自己的儿子丹朱,在棋子山发明了围棋,教丹朱从中学习治国治军之道。围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2008年举办了第一届晋城国际围棋文化节,2009年举办了第二届晋城国际围棋文化节,2011年举办了第三届晋城国际围棋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