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哪些大艺术家刚开始模仿了好多人

哪些大艺术家刚开始模仿了好多人

发布时间:2023-02-15 10:47:41

A. 几个大艺术家的名字,还有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

你好,楼主 我帮你列举了3个,都是世界响当当大艺术家,你参考下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毕加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着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博学的艺术大师。他集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诗人于一身。在长达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历经坎坷,创造了许多天才作品,为人类文明增添了不朽的篇章。他的建筑设计代表作是佛罗伦萨梅第奇家族教堂

B. 请介绍一下西方的大画家

多米尼加国·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年8月29日-1867年1月14日)是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一位领导人,他和浪漫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德拉克罗瓦之间的着名争论震动了整个法国画坛。 安格尔的画风线条工整,轮廓确切,色彩明晰,构图严谨,对后来许多画家如德加、雷诺阿、甚至毕加索都有影响。 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是一位法国的印象派画家。 弗朗索瓦·布歇 (Francois Boucher)(1703年-1770年5月30日),法国洛可可时期的重要画家。又译做法兰撒·布歇或是法兰克斯·布雪。他以综合性,感官的绘画主题闻名。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1月30日 - 1905年8月19日)是19世纪末着名的法国学院派画家,毕业于巴黎的朱利安美术学院,在1850年得罗马奖学金。他一生坚持唯美主义的学院派风格,打击压制后起的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很受当时人的欣赏,现代对他的作品也大有人赞美。由于他的夫人也是他的同学,所以当时受夫人的影响,极力帮助女性画家举办画展 列奥纳多·达芬奇1(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因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他还设计了许多在当时无法实现,但是却现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总的来说,达芬奇大大超越了当时的建筑学,解剖学和天文学的水平,但是却未能推动其发展。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Salvador Domenec Felip Jacint Dalí Domenech,1904年5月11日 - 1989年1月23日)是一位着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他的超现实作品而闻名。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将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他有一种对做出出格的事物而引起他人注意的狂热爱好,并影响至他的公众艺术形象,使他的艺术爱好者与评论家异常苦恼。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又译“达维特”,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 是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着名画家,1798年4月26日出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阿尔代什省,曾师从法国着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常欣赏尼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的画作对后期崛起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他的着名画作“自由领导人民”是对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的呼应,这幅画曾被印入法国政府发行的100法郎的钞票和1980年的邮票上。 H·保罗·德拉罗什 (Hippolyte-Paul Delaroche 1797年7月17日 - 1859年11月4日) 是法国着名的学院派画家之一。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是蒙克最着名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中表现人类苦闷的偶像作品。像蒙克的许多其它作品一样,他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呐喊》。蒙克在世纪之交时期创作了交响乐式的“生命的饰带”(The Frieze of Life)系列,《呐喊》属于这个系列。这个系列涉及了生命、爱情、恐惧、死亡和忧郁等主题。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发音 (说明 · 关于)),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后印象派代表人物。 凡高的作品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但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直到死后他的作品才以其之震撼人心和富于想象力赢得评论界的赞扬。在他死后一些画家开始模仿他的画法,强调感情的宣泄,而对现实不一定作出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为表现主义。此外凡·高的绘画风格对后来出现的野兽派也有一定影响。 约翰·斐拉克曼(John Flaxman,1755年7月6日 – 1826年12月7日)是英国着名雕塑家和插图画家。 让·昂诺列·弗拉戈纳尔(1732年4月5日-1860年8月22日),法国罗可可时代的代表画家。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9日﹚,生于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大部份艺术史家将他归于后印象派。 高更的作品趋向于原始的风格。其用色和线条都较为粗犷。高更的作品中往往充满具象征性的物与人。此外他是印象派中融合了原始艺术风格的知名艺术家。现代艺术史中,高更往往被拿来与凡高并论,他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互相画过对方的肖像,但最后却步上不同的道路,并没有维持很好的友谊。高更不喜欢都市文明,反而向往蛮荒的生活,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来。 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 1746年3月30日-1828年4月15日)是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 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葛饰派的创始人,其画风影响了后来的法国印象派。葛饰的笔名很多,如春朗、宗理、画狂人、戴斗、为一、卍等。 托马斯·吉尔丁(Thomas Girtin,1775年-1802年11月9日)英国画家,蚀刻画家。吉尔丁出生在伦敦南华克区一个成功的绳索制造商家里。在他幼年时父亲病逝,他的母亲嫁给了一个绘图员瓦根。吉尔丁跟随继父学习绘画,后来又师从金属版画家爱德华·多耶斯(Edward Doyes,1763年-1804年),他还结识了J.托纳(J. M. W. Turner)。 让-安东尼·华托(1684年10月10日-1727年7月18日)是法国罗可可时代代表画家。 萨托尼诺·赫兰(Saturnino Herrán,1887年—1918年),墨西哥画家。生于墨西哥阿瓜斯卡连特斯(Aguascalientes)。1903年,他父亲去世。两年后,全家搬往墨西哥城。1912年,25岁的赫兰认识了他的妻子罗莎里·阿莱拉诺。 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Кандинский,格里历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 儒略历1866年12月4日,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在敖德萨度过童年。进莫斯科大学后,就读法律和经济学。1896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写生,素描和解剖学),在俄国革命之后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因为前卫艺术与官方的现实主义艺术相悖,1921年他回到德国,在包豪斯从1922年开始任教,在1928年加入德国国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此后定居法国,在1939年加入法国国籍,1941年法国被纳粹占领,康定斯基没有选择前往美国定居,他在1944年逝于巴黎近郊的塞纳的内依。 约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776年6月11日—1837年3月31日),英国风景画家。 凯绥·柯勒惠支(Kthe Kollwitz 1867年 7月8日 - 1945年 4月22日)是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 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年7月26日-1875年2月22日)。法国着名的巴比松派画家,也被誉为19世纪最出色的抒情风景画家。画风自然,朴素,充满迷矇的空间感。简称做柯洛,或译做让·巴蒂斯·卡米尔·柯罗 彼得·冯·柯内留斯 (1784年-1867年)是德国着名画家,出生于杜塞尔多夫。他的父亲是一位杜塞尔多夫画廊的巡视员,他15岁时父亲就去世,做为长子,为了帮助维持家境只得放弃继续学习绘画。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绘画。 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年6月10日 - 1877年12月31日) 是法国着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拉斐尔·桑乔(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意大利画家。 拉斐尔出生于意大利西北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之间乌姆勃利亚省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就是一位画家。拉斐尔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一位画家,在文艺复兴“三杰”中(另两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的画以“秀美”着称。年轻时他曾在佛罗伦萨学习四年,有幸仔细观摩了另两位巨匠的作品,从中领悟了不少。他的着名宗教画圣母系列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画即使是“圣乔治和龙搏斗”的场面看起来也是平静安详的。他为梵蒂冈教皇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雅典学派》(School of Athens)是经典之作,他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基督教和异教,统统融合到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同时也创作出许多着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奥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他短短一生创作出不少作品,于1520年早逝。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的经典印象派画家。 雷诺阿以画人物出名,这之中又以画甜美,悠閒的气氛还有丰满,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印象派中雷诺阿的特色在于描绘迷人的感觉,从他的画作中你很少感觉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怀,但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如母亲或是长姐般的笑容。雷诺阿认为绘画并非科学性的分析光线,也并非巧心的安排布局,绘画是要带给观者愉悦,让绘画挂置的环境充满了画家想要的感觉。 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如《戴黑帽的男人》。他影响了今日许多插画风格。全名是雷内·弗朗索瓦·吉斯来恩·马格利特(Rene Francois Ghislain Magritte)。 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ЕфимовичРепин,1884年8月5日—1930年9月29日),俄罗斯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父亲是一名原籍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新教律师,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国。在他的父亲去世后,12岁的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宗教也成为鲁本斯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少年时期的鲁本斯曾在一个伯爵夫人家里做侍童,因此有机会接受正统的贵族式教育,精通多种语言。后来又在母亲的安排下从师几位画家,21岁时他便获得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承认,成为一名正式的画家。 西奥多·卢梭(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4月15日—1867年12月22日),法国巴比松派的风景画家。依全名又译做皮埃尔·埃提昂·蒂奥多·卢梭。他的中文译名有相当多种,有时做胡梭,有时做鲁梭。 卢梭的风景画以强烈的色彩、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主题闻名。评价是有褒有贬,他是提高法国风景画家地位的重要人物,在18世纪当时,他的作品被拒于主流画派长达10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在1848年获得大众的认可正式有公开展出,并被授与荣誉的十字勋章。并成为将巴比松派接续到印象派的重要画家。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 亨利马蒂斯(法语: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国着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着名。 爱杜尔·马奈(douard Manet,1832年1月23日—1883年4月30日),是出生在法国巴黎的写实派与印象派画家,。 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1475年生于佛罗伦斯加柏裡斯鎭,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李奥纳多·达·文西和拉斐尔·桑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着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着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着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宗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文西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ois 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习惯被称作米勒,实际按照法语发音应翻作“米叶”。 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1826年4月6日-1898年4月18日),法国象征主义画家。生于巴黎,死于巴黎。 莫罗的绘画主要从基督教传说和神话故事中取材。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莫罗的绘画作品中往往包含着文学要素,因此莫罗往往被同时代的象征主义作家和艺术家尊为先驱。 1891年,莫罗成为法国国立美术学院教授。在他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野兽派先驱的亨利·马蒂斯和乔治·鲁奥。 克洛德·莫内(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奥德·纳德卢姆Odd Nerdrum(1944年4月8日-)挪威画家。他是一个引起争议的人物。他宣称自己的作品不是艺术,只是一种浮躁虚夸。他的作品中表达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明显受到了伦勃朗(Rembrandt)和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影响。 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1887年11月15日-1986年3月6日)是一位美国艺术家,被列为20世纪的艺术大师之一。欧姬芙的绘画作品已经成为1920年代美国艺术的经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写实的手法闻名,其主题相当具有特色,多为花朵微观、岩石肌理变化,海螺、动物骨头、荒凉的美国内陆景观为主。她的作品中常充满着同色调的细微变化,组成具有韵律感的构图,某些时候欧姬芙画中的物品外轮廓,让观者感到此物品的轻脆感。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年6月15日-1665年11月19日)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以《阿尔卡迪的牧人》为其代表作。常被简称做普桑。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年3月1日~1510年5月17日),原名亚里山德罗·菲力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 让·路易-安德尔·蒂奥道·热里科 (法语:Théodore Géricault;1791年9月26日 - 1824年1月26日)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对浪漫主义画派和现实主义画派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906年),法国人,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 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印象派。 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 塞尚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所以,其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ВасилийИвановичСуриков,1848年1月24日—1916年3月19日,俄罗斯着名画家,1948年莫斯科国立美术学院更名为苏里科夫美术学院。 苏里科夫出生于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87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并且获得一级艺术家称号。成名作大部分取材于历史事件,表现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提香(Tiziano Vecelli约1477年 - 1576年8月27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伟大画家,威尼斯画派的代表。 提香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万尼·贝利尼画室学画,与着名画家乔尔乔涅同学。 蒂埃哥·委拉士开兹(又译委拉斯贵支)(1599年6月-1660年8月6日)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弗朗西斯哥·戈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对印象派的影响也很大。 委拉士开兹的全名为蒂埃哥·罗德里开兹·德·西勒瓦·伊·委拉士开兹(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出生于西班牙西南部的塞维利亚,父亲胡安·罗德里开兹·德·西勒瓦是祖籍葡萄牙的小贵族、律师,母亲罗里玛·委拉士开兹是塞维利亚的贵族世家,依据当地习惯,姓随父母中家世身份高的人,因此他随母姓。 安德鲁·魏斯(Andrew Wyeth 1917年7月12日-)美国当代重要的新写实主义画家,以水彩画和蛋彩画为主,以贴近平民生活的主题画闻名,作品已被相当多的博物馆、艺廊重视与收藏,包括了美国国家画廊。他的全名是Andrew Nowell Wyeth。又译作安德鲁·奈维尔·维斯。 马克·夏卡尔(俄语: МаркШагал; 白俄罗斯语: МойшаЗахаравч Шагала ;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一。出生于俄国的犹太家庭。父母只靠着微薄的收大以养育10个子女,家境贫困。黑暗的木屋、迷信的乡民、演奏着小提琴的人、牛、羊、鸡以及马等都存在于少年夏卡尔心中的,这一幕幕的印象,成为了他的创作泉源。 乔治·皮埃尔·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又译做乔治·修拉, 1859年12月2日—1891年3月29日),是点彩画派的代表画家, 后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画作风格相当与众不同,秀拉的画充满了细腻缤纷的小点,当你靠近看,每一个点都充满着理性的笔触,与凡高的狂野,还有塞尚的色块都大为不同。秀拉擅长画都市中的风景画,也擅长将色彩理论套用到画作当中。

C. 美术起源学说中的“模仿说”,它始于什么

美术起源学说中的“模仿说”,它始于什么?

美术发展到现在有一定时间了,因为美术可以锻炼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修养以及涵养。同时可以净化人们的内心,有的人很喜欢美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绘画的时候,自己在创作的时候,自己的内心非常平静,非常安逸,非常舒适。

D. 大艺术家有哪些

梵高。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编辑本段代表作
《向日葵》、《邮递员鲁兰》、《 咖啡馆夜市 》、《星月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欧韦的教堂
《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E. 10位艺术大师,10个人生启示,带你领悟人生真谛,驶向美好的彼岸

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艺术史上每一件经典的画作,都是艺术大师灵感和激情迸发的产物,它们唤醒我们的心灵,带我们到身体无法抵达的远方。

一个人的艺术修养越高,对美、对生命的感受和理解也就越深刻,而艺术大师们往往有着更敏感的心灵,对人生的真谛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

在此将与你分享 10位艺术大师 的画作和人生故事,愿你能够有所领悟。

01

列奥纳多·达·芬奇:为求知而求知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科学家、发明家达·芬奇,堪称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思想深邃、多才多艺,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着的成就。

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有一大一小两幅最为着名:不到3张A4纸大的 《蒙娜丽莎》 和4米高、9米宽的 《最后的晚餐》 。

达·芬奇的古怪性格概括起来就是: 任性的完美主义 。他拖延着不交稿,一生都携带着《蒙娜丽莎》这幅画,不断修改完善,想起来就画几笔,直到死去。经现代技术分析,这幅画的颜料有二十多层,“色彩透视法”和“晕涂法”都是在修改《蒙娜丽莎》的过程中被发明的。达·芬奇在题材上、技法上的探索和不断创新,推动西方美术前进了一大步。

达·芬奇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探索而探索,为了求知而求知。他并非为了生存等原因去做这些,他测量了人体的每一个部分,计算了它们的比例关系,他研究啄木鸟的舌头……这一切只是因为好奇,纯粹的好奇。

02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关注自我

Albrecht Durer

1471—1528

德国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着名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及艺术理论家丢勒,他在二十多岁时的高水准木刻版画就已经使他称誉欧洲,被普遍认为是北方文艺复兴中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丢勒一生创作了 近10幅自画像 ,涵盖了速写、素描、版画和油画各种不同的手法,清晰地勾勒出他的一生,他也因此被称为 “自画像之父”。

丢勒的自画像之所以能闻名世界,不仅仅是因为他英俊的容貌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要知道,从中世纪以来,在西方基督教艺术里,画像只能描绘神,而人被认为是丑陋卑微的,当时自画像被认为是对艺术的亵渎。丢勒却认为: 艺术家是背负使命的天选之人,绝不能被世俗的舆论淹没。 13岁的丢勒画出了他人生的第一幅自画像,这也是西方美术史上的第一幅自画像。

丢勒用他的自画像向世界宣告着他是谁,在文艺复兴时期,这是关注自我价值的一种强有力的证明。关注个体,充满颠覆的勇气,是丢勒这样的文艺复兴先驱给我们留下的启示。

03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追求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影响了三个世纪的艺术家,代表作有 《大卫》《创世纪》 等。

与达·芬奇生在同一时代的米开朗基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好胜的他即使拼尽全力,也想要跟达·芬奇争个高下。创作西斯廷天顶画的时候,他只身一人在脚手架上,挺着脖子昂着头,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才留下了这幅 面积大约500平方米,超过300个人物的史诗级巨作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追求艺术不仅仅是靠天赋,克服孤独和劳苦带来的磨难也同样重要。正如他所说的:“如果知道我为精通技艺所付出的努力,就不会感觉如此神奇了。”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有力证明,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身体力行地去实践看似不可能的想法。

04

拉斐尔·桑西:跨越式成长

Raffaello Santi

1483—1520

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在他仅有的37年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300多幅精彩绝伦的作品,特别是他那些以圣母为主题的画作, 在神性之余赋予玛利亚母性的光辉和女性的温柔之美 ,将古典主义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经过后人的考证,拉斐尔在作画的时候使用了“暗箱”技术,暗箱是一种光学仪器,类似于现在的投影仪,可以把图像投放到指定的平面上,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绘画的效率。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有时候不一定非得死磕,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也正是拉斐尔在短暂的生命中如此高产的原因所在。

我们并不否认高手的才华与努力,但真正让他们成为大师的,是他们有意无意地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以及选择背后隐藏的规律的伟力,这放大了他们的努力,让他们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05

让 - 弗朗索瓦·米勒:回归平凡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

让 - 弗朗索瓦·米勒,法国巴比松画派创始人之一,以表现 “农民题材” 而着称,他是最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画家之一,他创作的乡村风俗画,在法国画坛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米勒的作品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农村的面貌,歌颂了农民,描绘了劳苦阶级的命运和悲伤,既描绘了他们淳朴、热爱劳动的本质,也表现了他们保守、虔诚、逆来顺受的弱点。

当时,法国刚刚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的风头完全盖过农业。可是这时,米勒却反过来,俯下身关注那些被时代抛弃的农民,认认真真地描绘平凡的人和平凡的生活。在米勒的画里,有最原始的人对大地,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念,只有回归到平凡,我们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06

克劳德·莫奈:敢于颠覆

Claude Monet

1840—1926

法国着名画家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尤其擅长光与影的表现,“印象”一词便是源于他的名作 《印象·日出》 。

莫奈身上最突出的标签便是“颠覆”,莫奈颠覆了传统的绘画技法,颠覆了绘画的题材,甚至颠覆了画家的作画习惯,创作了全新的绘画形式。

莫奈发明了一种叫作“色彩分割法”的作画方法,把本来应该调和在一起的颜料,不经过调和就直接画在画布上,站远一点看他的画,那些色块会因为我们眼睛的“视觉混合”调和在一起,浑然一体,十分亮丽。

醉心于大自然的莫奈还颠覆性地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连作,他会围绕一个主题连续作画,表现同一个场景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的不同样貌。一个干草垛,他就不知疲倦地画了30多幅,还有他的集大成之作 《睡莲》 ,一共有近200幅。凭借对大自然的爱和对艺术的创新追求,莫奈翻开了西方美术史新的一页。

07

皮埃尔 - 奥古斯特·雷诺阿:美是永恒

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印象派着名画家雷诺阿最擅长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甜美、悠闲,有着明亮的脸庞和细腻的双手。在他的作品中很少见到人间疾苦,大多充满着温暖和微笑,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创作带给人们愉悦和满足。

但雷诺阿在47岁的时候就患上了风湿病,此后30年,他每一天都饱受风湿骨痛的折磨,69岁时,他甚至全身瘫痪,再后来僵硬变形的手指连画笔也夹不住了,他不得不让家人把画笔塞进他的指缝里,靠转动手腕作画。但他没有被病魔打败,而是继续着他对美好的追求,他说: “痛苦易逝,但美永恒。” 只有内心感受到世界美好的画家,才能用笔把欢乐带给世人。

既然痛苦总是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朝美的方向看呢?只要心里有光,光就会照进我们的心里。

08

亨利·卢梭:超越规则

Henri Rousseau

1844—1910

亨利·卢梭,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他40岁才开始自学画画,他的画作带有天真和原始的特色,大名鼎鼎的毕加索和马蒂斯都是他的忠实追随者。

卢梭的画看起来十分粗糙,未经科班训练的他不擅长处理人物的四肢,甚至会扭曲他们的比例,但有评论家说:“自学成才的卢梭因为笨拙的构图和透视而受到嘲笑。但如果他受过训练,我们所知道的现代艺术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有人困于生活的琐碎庸庸度日,也有人不甘平庸,在彷徨中奋力向前。卢梭在他的画中为我们开辟了一个逃离单调现实的梦幻世界,这就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

09

保罗·高更:仰望月亮

Paul Gauguin

1848—1903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高更的画作呈现 单纯朴实的平面化特征 ,形象高度概括、简洁又形神兼备,富有形式感、秩序感、韵律感及节奏性,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他对色彩的使用启发了综合主义,也为原始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高更后来去了远离都市的塔希提岛,在那里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在塔希提岛,高更找到了一直追求的东西——一种没有经过规则和文明束缚的生命力。他画中有五颜六色的热带丛林和热带岛屿原住民,他的画仿佛脱离了西方美术史,将我们卷入另一个时空。

在文明不断前进时,也许只有回溯原始,我们才能认清自己,找到继续前行的动力。毛姆把高更的故事写成了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当人人都在看着地上的六便士时,总要有人先抬头看到月亮。

10

文森特 • 梵高:绚烂燃烧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荷兰后印象派着名画家梵高的画作带有强烈的力量和感召力,色彩艳丽奔放,造型狂野夸张,笔触粗犷厚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好似在激情的支配之下随意挥洒而得,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生命的许多时间里,梵高贫病交加,但透过他的画作,我们看到的是他饱满而热烈的心灵,是最纯粹的情感流淌,是源源不绝的热切期待和渴望,梵高说: “完美的作品,是从艺术家的灵魂中诞生的。 我宁愿在激情中死去,也不愿在平庸中苟活。”世人爱梵高,是因为他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对生活的无尽热爱。

叔本华曾说:“生命的痛苦无法避免,但它是生命的肯定因素,人经历过痛苦反而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苦难并不完全是让人悲伤的坏东西,一切的苦难都为梵·高点燃了艺术生命里熊熊燃烧的火焰。

生命短暂,艺术永恒。历史上的名画浩如烟海,每个时代都有着动人心魄的作品。如何知道哪些名画值得看,并看懂这些动人心魄的名画呢?在此给你推荐一部很有分量的图书——《致敬大师》系列。

《致敬大师》系列全四册

色彩风景+色彩静物+速写人物+素描肖像

致敬西方大师经典

欣赏临摹常备工具

全彩高精印刷

千幅大师画作

这是一套适合临摹和欣赏的西方艺术大师画册。全套书包含四本,分别为《致敬大师:色彩风景》《致敬大师:色彩静物》《致敬大师:素描肖像》《致敬大师:速写人物》。作者团队曾前往欧洲,考察欧洲各大博物馆,拍摄了几千张欧洲名画及建筑的实景照片,最大限度还原世界名作。本套书可用于欣赏,也可作为绘画训练的实用手册,更能当作一部简明的西方绘画史阅读。

画作按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顺序编撰,全面呈现西方近500年来的大师作品,我们将顺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去遇见许多艺术家。

全书12开精彩呈现,全彩高精印刷,读者可近距离观看大师们高超的绘画技巧与风格,从而提升绘画技巧与艺术鉴赏力。把这套书带回家,就像拥有了一个全世界艺术藏品的小小博物馆。

参考资料:

《致敬大师》系列(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F. 提出西方“艺术摹仿理念”的人是谁

柏拉图。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就提出“艺术模仿”的批判──“理念”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自然只是理念的影子,而模仿自然的艺术却是影子的影子,失真太远,理应排斥。他举例说有三种床:神造的床,木匠造的床,还有艺术家表现的床。只有神造的床是床的理念,是真实的,木匠只是根据床的理念设制造出现实的床,而艺术家表现的床只是模仿现实中的床的外形。

G. 百变大咖秀里一期里有模仿蔡依林的大艺术家的是哪期

121122 百变大咖秀 王祖蓝模仿蔡依林 《大艺术家》
130214 百变大咖秀 李亚男模仿蔡依林 《大艺术家》

共两期
望采纳

H. 《大艺术家系列·高更》:以专业视角解读后印象派大师

《大艺术家系列·高更》有别于传统的传记或图鉴,是面向设计师等艺术类专业人士的,系统介绍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保罗·高更人生经历、生活轶事和艺术创作历程的一本独具艺术风格的图书,以专业视角解读了这位后印象派大师。

《大艺术家系列·高更》这本书的主打色是“绿”,那是一种属于热带植物的、充满生命力的特殊绿色。书的封面选用了一幅高更中期的作品《带光环的自画像》,这是他最重要、最激进的作品之一,也最适合展现他在新美学体系中傲视群雄的特色。画像浓郁热烈的配色,与背景绿色的碰撞,更加彰显了高更的个性。

在《大艺术家系列·高更》中,介绍了高更五个人生阶段的经历、生活轶事和艺术创作历程。这五个阶段按时间顺序依次是:不务正业的股票经纪人、四处漂泊的实验画家、风格自成一派的艺术家先锋、远古神话与传说的镌刻师、逃离现代文明的不羁灵魂。同时,书中还精选了高更的私人书信、珍贵访谈和评论文章,搭配他的人生足迹地图、朋友圈,重现了他的艺术之旅。据官方介绍显示,书中共收录了200多幅高清油画、木刻版画、草图和多部雕塑、陶艺作品,配套70张9色色谱,可供读者以更专业的欣赏视角感受高更的艺术魅力。

我会被这本《大艺术家系列·高更》吸引,首先是对高更的真实人生经历好奇,想知道他的人品究竟是不是真像毛姆创作的《月亮与六便士》中男主人公那样差?另外,我也很想知道他和文森特·梵高之间的友谊与矛盾在他的人生中是如何被描述的?

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知道,《月亮与六便士》中男主人公是以高更为原型创作的。那是一个厚颜无耻、麻木不仁、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忘恩负义等一堆贬义词都不足以概括的卑劣角色。如果只用一个词形容他,我觉得还是“混蛋”更合适。不仅因为他抛妻弃子,本就给人留下没有责任感的印象,更可恶的是他还破坏了恩人的感情,导致对方家破人亡。看过《月亮与六便士》的人,都难免会对高更的真实情况产生疑惑,想要在高更的人生经历中寻找与小说相似和不同的情节。

可悲的是,高更虽有艺术才华,却不是个好人。据《大艺术家系列·高更》中所述,高更的原配妻子梅特前后总共为他生育了五个孩子,原本作为股票经纪人的他,后来为了追求艺术梦想,毅然决然地抛下了妻儿。尤其是在他的爱女阿琳离世后,因几个月后他才得知消息,悲痛欲绝的他从此与梅特断绝来往。从离开家起,他身边的情人一个接着一个,其中更不乏为其生儿育女的。甚至有14岁的少女与他同居,后来也为他生了孩子。

最夸张的是《月亮与六便士》中勾引好友妻子的情节竟然也有真事,当事人就是舒芬尼克尔。此人与高更初识时是业余画家同事,但其实他也是法国印象派艺术家、画家、艺术教师和艺术收藏家。据《大艺术家系列·高更》中所述,舒芬尼克尔可是最早影响高更自学油画的人之一。在高更与妻子梅特闹矛盾时,也是此人收留了他。就算是最后和他闹翻,对方仍同意担当他的经纪人,为他保管和销售作品。明明对方是因为不满他勾引人家的妻子,才拒绝投资他梦想的“热带画室”。他还理直气壮地大肆辱骂对方,并宣告结束两人长达20年的友谊。能做到如此厚颜无耻,又如高更这般理直气壮的人,实属罕见!

再有就是高更和梵高的友谊与矛盾问题。在梵高的多次邀请下,以及梵高弟弟提奥答应每月提供经济援助,高更终于前往阿尔勒着名的“黄屋子”,开始了一段与梵高同住、一起创作的生活。期间,他在绘画时学习梵高,使用更明亮的颜色和厚重的笔触。但随着二人交流的深入,他们在艺术上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了。

梵高需要在户外作画,创作的主题就在眼前的风景中。高更则认为要用头脑作画,他在给舒芬尼克尔的信中说道:“不要太直接地描绘自然。艺术是抽象的,从自然中提取出来的同时需要想象,要更多地关注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种艺术上的分歧,令他们经常吵架,最终导致了梵高割耳事件的发生。而高更与此事肯定是脱不了关系的,正是在他的精神折磨下,梵高才越来越失控。

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既然他和梵高是这种“相爱相杀”的关系,和塞尚的关系如何呢?据《大艺术家系列·高更》中所述,高更非常欣赏塞尚,收藏了他不少作品。高更认为塞尚的色彩具有“东方绘画”的特点,评价塞尚是“一位本质上神秘的东方人”,但塞尚却把高更的评价理解为嘲讽。

高更资产阶级的身份,以及对塞尚评论家好友埃米尔·左拉的轻视,都让塞尚感到不满。他更看不惯高更对自己画作的模仿,担心高更会偷走他创作的灵感。塞尚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高更这一时期常常借鉴其他画家的作品,亦步亦趋地模仿他们独具风格的构图、色彩和笔触。

不管是对塞尚还是梵高,高更都从他们的作品当中学习、借鉴、模仿绘画的风格。用现在人的眼光看,这就是公然抄袭、剽窃。而且他不是像别人那样低调、偷偷摸摸地模仿,他就是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模仿逐渐掌握绘画的技巧,并将自己的喜好融入其中,从而最终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

《大艺术家系列·高更》整本书中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高更还曾投身新闻事业,为当时的法国政治月刊撰写评论文章,讽刺塔希提的法国殖民当局。这段经历只能算是他艺术人生当中的一段小插曲,但他却也从中受益良多。而他能有那样尖锐的政治见解,也是源于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他的这些想法不仅体现在了他的评论文章中,也影响了他画作的思想深度。

I. 世界上有哪些伟大的艺术家五个就够了

可以参考一下

达·芬奇 (1452—1519年)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心酸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列奥纳多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父亲安东尼奥律师认识到儿子的绘画才能,决定送他进佛罗伦萨艺术家委罗基奥工作室学习。在那里,他不仅接受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芬奇在委罗基奥工作室曾经研究过鸡蛋的明暗变化关系,发现了明暗渐进画法。他在委罗基奥工作室度过了6个年头,成长为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勇于探索的人类智慧的典范。芬奇在佛罗伦萨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艺术和智慧带进现实世界,光彩照人。他在31岁那年写信给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在信中列举了自己的各种才能,最后他还表示可为大公的父亲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 型雕像。大师41岁时完成这一巨作的土制塑像,因没有足够的铜铸造而使巨作终未完成,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大公对他的天才和辛勤劳动酬谢不是金币,而是金言玉语,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着名的宗教画,那么芬奇在 51岁时自米兰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 《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着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瓦萨利认为这种明暗画法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芬奇的一生始终在探索艺术的高贵气质,只有在美的创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满意足。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理智、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可是大师的才能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伤心。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占领米兰时,邀请大师赴法国定居克鲁堡,应聘为宫廷画家。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终年67岁。他的学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说:“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 蒙娜丽莎》(约1503-1506)(木板油画 77 x 53厘米)
据说,法国着名的卢浮宫有三件宝:一是《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二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三是《蒙娜丽莎》。前两件作品出于谁人之手一般人并不确知,但是,《蒙娜丽莎》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却几乎家喻户晓。"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着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非常明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

《最后的晚餐》(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着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 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岩间圣母》(约1503-1506)(祭坛画189.5 x 119.5厘米 )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这幅画是标志达.分奇盛期创作开始的作品。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的画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圣母子和圣安妮

抱貂女郎

岩间圣母

母与子

米开朗琪罗(1475~1564)
Michelangel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建筑师。1475 年3月6日生于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1564年2月18日卒于罗马。早年在佛罗伦萨画家D.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后因爱好雕刻转入以保存古雕刻遗物最多的美第奇庭园工作。早期作品是17岁时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粗朴壮实,沉静庄重,深得古典风格的真髓,表明他一开始就追求强烈运动中的人体表现。

米开朗琪罗雕像

1494~1499年米开朗琪罗游学威尼斯 、罗马所作《 酒神像》、《哀悼基督》更显露其卓越才华,以致整个罗马艺坛都难以相信这些杰作是出自他的手。1501~1505年主要在佛罗伦萨,雕像《大卫》和市政厅壁画《卡西纳之战》、《神圣家族》都是不朽之作。其中《大卫》净高 4.1米,以完全的裸体表现传说中犹太少年英雄大卫战胜敌人哥利亚的故事。大卫体态壮伟,有坚如钢铁之意,寓意力抗强权、捍卫祖国的佛罗伦萨人民,具有显明的政治意义。此作原计划置于大教堂作为装饰雕塑,但因塑造极为成功,政府决定将其安放在市政厅大门前,作为城市的象征;后为保护原作,已移至佛罗伦萨美术博物馆 。1505 年米开朗琪罗应邀赴罗马,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设计和制作陵墓雕刻,因计划几经变迁,虽为此断断续续工作约40年而未能完成,这是他终身的一大遗憾。
1508年米开朗琪罗接受教皇和政府任务,为西斯廷礼拜堂顶壁绘制壁画。为了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经过多次斗争,使教皇保证不再干扰他的工作 , 在取得充分创作自由之后,他以无比的激情投入创作 。整个壁画以宏伟的建筑结构作边框 ,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 。中央是取材于《圣经》中从开天辟地到洪水方舟故事的 9 幅画,周围是12男女先知、摩西、大卫等,全部绘画面积 500 多平方米,塑造了多数比真人还大的343个人物形象。在长达4年的绘制过程中,他拒绝助手协作,一切亲自动手。艰苦的创作获得了高度评价。壁画揭幕之后,举世公认为空前之作。艺术界更认为他所塑造的气魄宏伟、体态健壮、具有强力意志与力量的众多人物形象,是文艺复兴盛期美术最完美的创造。

西斯廷小礼堂顶画

他的建筑设计,大胆运用古典柱式,开创了一代新风,并且善于突出柱式结构的立体感,对日后的巴洛克建筑有很大影响。
米开朗琪罗晚年除负责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程外,还参与了法尔内塞宫、皮亚城门和卡皮托广场的建筑设计。其中代表作是为圣彼得大教堂大厅设计的大圆顶。这个大圆顶底座以古典风格装饰,檐部屏板雕以花环,给人以坚实富丽之感;圆顶本身外形曲线富有生气,是他在建筑设计方面体现固有的雄伟有力的艺术风格的典范之作,为以后欧美各国的大教堂和政府大厦的屋顶建筑树立了样板。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晚年创作的祭坛画《最后审判》和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所作雕刻;这座陵墓虽未完成,但许多雕刻却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如《摩西》、《垂死的奴隶》以及其后为美第奇家族墓室雕刻的《昼》与《夜》和《旦》与《夕》等。

PHAELraphaell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 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 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 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 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 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 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拉斐尔23岁时自画像《西斯廷圣母》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 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 》和《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 ,他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J. 世界艺术名人可以简单模仿的人物名画艺术方面的名人中国艺术家有哪些人

戴帆(DAI FAN)世界殿堂级艺术大师,现生活并工作于北京和纽约,涉及空间艺术、概念艺术、雕塑、装置艺术家。是最具意义的当代前卫艺术家之一,以艺术方式对人类历史文化未来一位重要的思想者。作品涉及多种媒介,从雕塑、绘画并通过表演延伸到影像及文字中。

阅读全文

与哪些大艺术家刚开始模仿了好多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