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弹钢琴能够提高艺术修养但是不能养家糊口
当钢琴家忘却尘世单独地面对他的乐器时,他能够与内心最深处的和最高尚的自我交谈,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是不能用金钱购买也不能用暴力抢夺的
钢琴是最理想的、又是相对普及的和声乐器,任何一件乐器,都没有像钢琴拥有那么多的独奏曲。在众多的钢琴独奏曲中,包含有巨大数量的属于人类最杰出创作之列的优秀之作,这是一笔无价的、具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财富
学习钢琴要接触和阅读大量的优秀钢琴作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作品的熏陶,可以使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而且还可以提高音乐鉴赏力。
2. 为什么都说搞艺术的男人不好,男人最好不要搞艺术!因为什么
这个不一定的,搞艺术的很多男人都很好啊,艺术分为音乐美术表演等。很多知名艺术家都是男性,成名的往往是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说不好的应该至少没有认真搞艺术的男人,没有才华或者不够勤奋的在艺术这条路上会走的很吃力,男人是要养家糊口的,如果不能靠艺术赚钱,那就别搞艺术了。
3. 请教个俗气的问题:靠书法是否可以养家糊口
单纯是书法是不可能的啊,他要经历过艺术化向商业化的转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是不可能的。
4. 学习艺术是否没有前途你怎么看
任何东西,只要学精通了,都是非常有前途的,特别是艺术设计等专业,现在国家在壮大和发展,人们吃好的穿好的,物质文化最求更高了,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明显感觉到的比如装修房子,会请设计师设计,到电影院看电影首先要关系他的特效动画做的好不好,还有服装也是看是什么牌子的,设计的怎么样,艺术现在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不过你选择艺术设计的那一个方面,比如服装,比如环艺,再或者动画,还有工业设计等等,都是很有前途的,但是你要记住的是,正因为他有前途,大家也都奔这个前途而来,所以竞争是必不可少的,那时候 不是这个行业的前途问题,而是你自己的能力有没有前途了,现在薪水最高的几个行业,除了金融证券和企业管理这些方面外就是艺术设计行业了,加油哈,也许以后你就是一个特别出彩的设计师。
5. “要致富,学艺术”,你认可这句话吗
“要致富,学艺术”,你认可这句话吗?应该说,这句话针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愿望;但是对一部分人来说,还真是那么回事。
现代比较流行的、能致富的艺术有:摄影、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等等。
第一种,摄影。
从20世纪八十年代,爱好摄影的人,就开始利用摄影艺术来养家糊口。从刚开始的生活照、艺术照,到现在的摄像光盘等。
经过了学习培训,在绘画、书法方面,有才华、有创意的人,如果刻苦钻研,认真走下去,也会前途无量的。
现在的一些名人书画,可都是相当值钱的,一幅书画,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不过能达到这个水平,多数都是中年以后了。上半生的花费,到了此时,才得到回报,此时才真正致富了。
6. 艺术这碗“饭”不是谁都可以吃的,是这样子吗
艺术在人们的心里是很高大上的,艺术家是倍受人们尊重的。无数人喜欢艺术,很多人都想成为艺术家。
但是,说老实话,艺术这碗“饭”真的不是谁都可以吃的。可能有人会说,搞艺术不也是一门职业吗,只要用心学用心做,凭谁都可以吃这碗饭的。然而,实际情况却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错,艺术是一门职业,而且绝大部分的艺术家是靠从事艺术维持生活养家糊口的。但是艺术创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优雅,那么浪漫。艺术之路高尚而又充满艰辛,浪漫而又饱含苦涩。艺术职业是一项靠长期坚持坚守厚积薄发才有可能换取回报的职业。
后印象主义油画大师梵高在世时画作得不到人们赏识,生活贫困,颠沛流离,但他始终不肯放下画笔,并且不断探索,创新改变油画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终于在他去世若干年后,其作品巨大的艺术价值彰显出来。
英国十八世纪伟大画家透纳多次跟自己的学生们讲,“艺术创作没有捷径,年轻人如果不能够吃苦,不能够坚持,我劝你趁早选择放弃”。
7. 梁博说“艺术家不能穷”,你怎么看
从梁博说的这句话,我们基本可以知道,摇滚新青年们,要开始告别“穷”的字眼了。其实当年玩摇滚的人,都是比较穷的,不过还真有人混出来了,保持着自己的摇滚。也有些人选择了赚钱,像是大张伟、汪峰,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不过大张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属于内心想着摇滚,身体赚着钱。汪峰就比较狠了,直接被骂“背叛”摇滚。
3、摇滚和人都变了原来的摇滚宁愿唱到给罚单,也不会轻易改变,现在为了“恰饭”歌词都改。不过人们已经接受了这些,摇滚人也要活下去。无论音乐圈怎么样,自己多喜欢音乐,都是要养家糊口的。大众接受了之后,摇滚歌手也开始这么做了,本以为跟窦唯一样的梁博,也开始说着“艺术家不能穷”了。
8. 梁博说“艺术家不能穷”,这是为什么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梁博说的这句话完全没毛病,艺术家的的确确是不能穷的,玩艺术是很耗钱的,很多人玩艺术都是饿着肚子在玩的,吃了这顿没下顿,但依然在艺术道路中发展。
9. 艺术趋于谄媚,市场等待迎合
基于自由意志,所思所感的一点东西,不求大家都认同,但求有所染指了解。如下所述皆个人想法,且非以偏概全言论,只针对个别现象。
我们首先来说,什么是艺术?怎样的东西可以称之为艺术?好,网络的词条如下:
艺术的定义:哲学与科学的抽象实体。 指凭借技巧、意愿、想象力、经验等综合人为因素的融合与平衡以创作隐含美学的器物、环境、影像、动作或声音的表达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与意识的人类用以表达既有感知的且将个人或群体体验沉淀与展现的过程。
而艺术的分类主要是: 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等。
嗯,进入正题。我为什么说艺术是趋近于谄媚呢?谄媚是什么意思,是自低身价去逢迎,是隐藏劣势,而后把自己的优势全都不假思索,一股脑丢给人看,以获得利益及自以为提升自身价值的行为过程。
回答上面的问题,就拿艺术门类中比较火爆的影视剧来说。近几年我们的电视屏幕及电影的大银幕上总出些神剧,什么题材呢?
抗日剧、谍战剧、翻版地道战、翻版亮剑等等,服装精美,道具齐备,名导监制,制作精良。我本来是抱着一颗噗通通的心去看,准备接受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
可没看几集,就有 “我的爷爷四岁时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 “其实让子弹拐弯是有可能的,只要你在扳动扳机的一刹那猛抖手即可” “找一个一枪能打八百里的神枪手” 等荒唐可笑,甚至堪称无脑的台词出现。
我就关了电视不再看,可那些天几乎每天都是抗日神剧,看有的剧里全村老小都参加打鬼子。孩子在远远的山头埋伏,待鬼子来了,纷纷发射弹弓,干翻了鬼子一个小队。老太太在自家门口的台阶撒黄豆,鬼子一来个个滑得仰面栽倒,再让埋伏的八路军围剿而亡。
不是我一个人觉得滑稽可笑,大多的网友也纷纷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发文吐槽,更有人来撰写文章对这种剧及出现的动机来进行披露、讽刺。
但他们的笔并没有让剧组的导演停下来思考和调整方向,而是这种剧越来越多,剧情越来越奇怪,人物的台词也越来越无脑。
这大大影响了这种类型剧的收视率,但好像除了观众没人在意。他们就拼命拍,拍完推到无论哪个卫视就拼命播。
他们就好像在完成什么任务一样,导演不会在意什么自己的艺术道路或做剧本的初心,编剧也不会在意自己所写的剧本人物和人物的对话、呼吸,制片人和出品人也就只知道集数够了,可以出品发行了。
谁会在意观众怎么想?怎么看?如果你稍露不满那就是缺少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你骂那就是“汉奸”“走狗”。
拍剧的人,搞“艺术”的人谄媚于跟风热潮及发行的容易性,大搞这些粉饰太平的无脑影视剧,完成可能存在的任务,无视言论,无视收视率,只拿到“做艺术”后的金钱和荣誉便可。
还有一个是影视圈的丑恶现象,应该大家都有所耳闻。某女演员为了在某个剧本中扮演个角色或多两句词,不努力练习、提高演技,而是陪该剧导演或制片人睡觉去。
她们天生以为凭借自己漂亮的脸蛋儿和火辣的身材,有些东西只要稍微付出一点儿代价就可以轻易得到。共进良宵后就可以既不用人后遭罪,又能人前显贵了,名利双收,一切尽在掌握中。
说起来,她们在学校也是一样表演、练习、上舞台,虽可能有点小偷懒。但平日里所受的苦,所遭的罪是看在眼里的,学的本事是长在身上的。
学成之日,她完全可以自豪的说以后无论挣多少钱也是完全当之无愧的,自己在艺术之舟上永远乘风破浪。可后来是什么会让一个搞艺术的,明事理、讲道德的演员如此谄媚、卑躬屈膝得给那些导演去暖床,去陪睡呢?
后来我想了很多,写小说的为了让观众看的满意不断修改,一点点剥离自己的思想及表达,把它写成了观众们集体愿景书。
街头卖唱的,富家少爷路过举着钱让他唱个荤歌他就唱,让他在歌里学几声狗叫他就学,最后临走把钱由中间撕了一半扔到他脸上。
没几个人上座的小剧场,台上四小天鹅垫着脚跳着芭蕾,台下观众起哄让她们脱,姑娘们脸通红,眼眶噙满泪水。但看见幕布后面排戏老师怨毒的眼神,只能满足观众要求,使劲咬着牙,稍稍往上拉了拉裙子,观众一下子来了精神,这样下次来的人就会多一些。
我在想,我们的艺术怎么会沦落到以谄媚于某个人或某些人才能在缝隙中艰难生长和养家糊口的悲凉境地呢?到底是怎么了?
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没什么,他们是在不断的 迎合市场。 开始我确实没有听明白,迎合市场是什么意思?
他说你看每年的苹果手机发布会了吗,一代又一代的更新,有的是内部的微小零件的调整,有的是外部形象结构的巨大变动。像 苹果5 到 苹果6 就是为了迎合市场和用户的偏好,所做的把屏幕尺寸变大来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尽管他的创始人和人们口中的乔教主压根不同意。
我说那是商品的变动升级,所做的迎合市场及用户的商业行为。艺术怎么是呢!艺术是人们追求美、善及热切表达的高大上的存在,怎么可能沦为商品的价值衡量标准呢?
他说,不。你看在深圳有一个地方叫大芬村,那里的村民几乎全都以画油画、卖油画为生。他们画的画多摹国外的艺术家,比如毕加索、梵高、莫奈等。
他们画的很好,极为相似,而且不是机器印染,都是手绘,是他们一笔笔画出来的。然后大幅小幅摆在街上卖,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还传播给人美的享受,可谓功德无量。
所以他们也可以说是搞艺术的,但免不了要迎合买画人的口味和想法。比如买画人跟他说让他把梵高的《向日葵》画成蓝色,只是因为女主人喜欢暗色系。让他把毕加索的抽象画,画的写实一点,只因为自己看不懂。
但这一改完全就改变了艺术的构思和理解,也违背了一些内在要求和画者对于这门艺术的信仰和初心,那他会不会改?
我说一定不会!怎么能践踏艺术的尊严!我的朋友摇了摇头说,他一定会改,因为如果不改人家扭头就走,到你的隔壁去买愿意改的人的画,而不愿意改的就一定饿肚子。
当你已经存在不妥协、不迎合就会饿肚皮的时候,那你会知道你的理性、信仰和初心是不顶饿的,你就一定会改,即使你没错。
其实不光画画的,唱歌的不迎合听众,非出点另类的,谁都不爱听的歌;跳舞的不迎合观众,非整点形式化的动作,不给观众一个爆发点;写作的不迎合读者,非故弄玄虚写点儿冷门另类,谁也看不懂的文章,这些早就该被时代所埋葬了。
我并不赞同艺术发展趋于谄媚,但与迎合这个多元且复杂的文艺市场相结合来说,谄媚不失为一种态度,我更愿意称它为谦恭。
只是它需要一段时间过渡,以完备我们的理论更新与实践可操性,还有就是让民众觉得艺术在崛起,人心的黑暗在一点点被照亮、被洗礼。
而毕露于外的东西将驱散,真正的光明到来,最后有一句话送给你: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10. 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学艺术,艺术不能糊口,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批判性的看,穷人的孩子不能学艺术,这个穷人到底定在一个什么范围内呢。所以接下来我将从几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穷人的孩子不能学艺术这句话也不对也不对,需要看条件,如果家里是还在处于温饱线之上挣扎的那学艺术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学习艺术也是相当烧钱的一件事情,自然也不能糊口。如果是相对于一些很有钱的家庭来说,家里是比较“穷”的,但是实际上生活水平还处于小康水平的那种,都可以去大胆追逐自己的梦想,来学一下艺术,如果是真心喜欢艺术,并且有天赋的话,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提出问题的这位说的艺术不能糊口,可能是自己的长辈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实际上把事情做到极致了,别说糊口,可能财富会更多。所以说不光是学艺术,其实学其他方面东西也一样,要看自己做到什么程度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