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相声(落语和漫才)在趣味上和中国相声有什么区别
落语跟漫才这俩其实也不一样。漫才最早叫万才或者万岁,年代比较早,最早就是拜年形式,有歌有舞。落语年代要稍微近代些,其实类似于国内的评书。最早都是讽刺时评类。我个人也一直欣赏不动落语,感觉落语太讲究。漫才是随着吉本壮大起来的,可以说吉本把漫才产业化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竞争十分激烈,新人辈出,当然由于太过激烈,一些艺人也就靠那一个段子,甚至一个词就能火上个一年,但也就一年了,一年后绝对没人记得你是谁。日本的电视业肯定比国内轻松的多,所以在趣味上,普遍要“三俗“些,当然为了收视率,为了搞笑,也是竭尽其能。国内相声干不过日本,我觉得就是电视的影响没发挥好,目前的环境也发挥不了多好。相声毕竟是大众艺术,没有庞大的基数去搞,没有庞大的观众群,没有一个载体肯定发展不起来。漫才就是典型的商业体现。而落语电视上效果就不行,收视率差了去了。国内相声状况有点像日本落语的状况。
简单先说这些。期待大神补充。
② 什么是漫才表演
漫才表演指的是日本一种站台的喜剧表演模式,比较像我们中国的对口相声,它是起源于古代的日本人在年初一的时候拜年表演形式的“万岁”,让艺人的头目与配角分成一组,穿上大礼服,再到每家每户用风趣和吉祥的句子道贺。然后再进行击鼓和歌舞的表演,有人说他们的表演模式是模仿了唐朝踏歌舞,这样的表演在室町时代被叫做是千秋万岁,慢慢的民间出现的艺人也越来越多,一直发展到江户时代,还会有爱知县的人到江户町表演万岁。
③ 什么是漫才呢
漫才可以粗略理解为日本相声,跟相声、脱口秀的关系是同类节目。
一般是台上至少两个人进行表演(也有三个人的。最多我见过六个人的,这组合叫超新塾),一个人(或一群人)负责装傻,就是犯逗比,另外一个人负责用吐槽来修正或者解说这个逗比,通过冲突来引发笑点,这是漫才的普遍套路。
目前国内的漫才大多数是以两个演员在一个故事情境中跳入跳出角色进行表演类型,因为其有着剧情背景性在日本称为“短剧漫才”(コント漫才)。
然而实际上日本更早的现代漫才叫做“对话漫才”(しゃべくり漫才),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由横山圆辰和花菱achako所开创(代表作《早庆战》)。形式是两个演员对一个话题进行评论,类似于批讲形式的相声。这也是目前日本正统派漫才的发源。
对话漫才(代表组合:knights)现在体现的是大多是一装傻一吐槽,不过这只是对话漫才的一个最大分类“挂け合い漫才”,还有一种“牢骚漫才”更类似于脱口秀,是一个人吐槽负面情绪,另一个人在一边附和,不过现已不多见。在此之前日本还有古典的戏曲漫才、舞蹈漫才等,因为门槛过高或脱离时代而基本绝迹了。
④ 漫才是什么意思
漫才是日本的一种站台喜剧形式,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
在中国传统的对口相声中,表演的角色有两个,一个是逗哏,另一个捧哏,相当于主角和配角的关系。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就有三分逗,七分捧;捧逗合缝活精彩的熟语。意思是说:在对口相声中,逗哏虽然是主角;但是它的艺术功能只占到百分之三十。
捧哏是配角,其艺术功能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之多。相声艺术在给人们创造幽默与欢笑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理想道德魅力的人格。捧哏角色,艺术贡献大;而报酬少,功名所得少。如果相声表演是一盆耀眼夺目的盆景的话,逗哏是耀眼的红花;而捧哏就是默默奉献的绿叶。
其余的方面
漫才又称万岁或万才,是日本式的相声表演。一般由两人表演,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见长,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漫才通常由两人组合演出,在开始表演之前已经确定,即一位吐槽者、一位装傻者。两人以极快的速度互相讲述笑话,大部分的笑话主题围绕在彼此间的误会、双关语和谐音字。
漫才源于古代日本人大年初一拜年表演的万岁,即把拜年作为一种仪式,由艺人头目和配角为一组,到各家以风趣吉祥的语言道贺,然后击鼓表演歌舞。到了明治时代,万岁的内容已不单纯是拜年贺词,而是把传统的《三曲万才》和《御殿万岁》融为一体。改称万才,并由艺人园辰于1887年首次作为舞台艺术搬进了剧场。
⑤ 网球王子中忍足的一天中的吐槽是啥意思呢
意思是在对方(同伴、朋友、亲人都可)面前,不配合对方,有意不顺着同伴或朋友的意思说话。在同伴或朋友说场面话或大话的时候,故意说实话,揭穿场面话或大话,不给同伴或朋友任何面子。不过在很多时候,带有相当的戏谑和玩笑的成份。
大家经常在动漫作品中的电视里看到二人搞笑类节目--漫才(まんざい)下面部分摘录POPGO字幕组给出的注释来结合这个给出吐嘈的解释:
"漫才是什么?
起初拿到初翻的时候,
发现全译作了相声,
虽然不中亦不远矣,
然而考虑再三,
在心中翻滚的漫才魂的鼓动无法抑制的情况下,
终于决定还是照翻漫才,
并附上这一段废话作为解释.
基本上,
漫才是由名为"万岁"(和漫才同音)的古曲艺发展而来的传统艺术,
以两人的滑稽问答为中心,
形式类似我国相声,
然而本质差的不少.
"普遍而言,
漫才分作发呆役(boke)和吐槽役(tsukkomi).
怎样是boke,
怎样是吐槽呢?
并不仅限于语言,
可以包括动作,
乃至一般的行为,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不合常理,
比如樱木常说我是天才,
又比如唐僧唱only
you,
都是boke行为.
自然相对的,
以过激的言语,
动作等反应对发呆者进行教育指正的,
这就是吐槽了,
想对于前文而言,
就是赤木的拳头,
就是周星驰说"哦你妈个头啊哦",
动画中有名的漫才组合无数,
比如宗介和千鸟,
宗介的呆劲大家都知道吧,
至于kaname手中的纸扇,
那则是吐槽的神器,
无以企及的最终杀招.
自然,
也不限于两人,
常见的群体漫才如乱太郎三人组,
GA六人组,
阿滋七人组等等.
这都是漫才技巧在动画中的体现.
"然而回过头去再看漫才本身,
或许和我国青年的sense实在是不合了,
留存的终究只有正面的推掌,
头顶的手刀,
颌下的指突,
乃至高位的逆十字固定等等的吐槽方法以及更数不胜数的技巧了...其实漫才在日本年轻一代中也很不得志,
哪个国家的传统艺术,
都面临危机啊..."
日本动漫中的“吐槽”一词是指漫才里的“突っ込み”
,普通话里没有一个能百分之百表达出日语“突っ込み”的意思,最接近的词恐怕是“插嘴”,但台湾方言中却有“吐槽”一词,所以台湾的翻译都翻成“吐槽”,然后大陆也开始用了。
银魂中曾有关于吐槽的说明:把对方话中的笑点抖给观众
例:
阿银在冰雕比赛中做了个类似男性[-哔-]器官的作品
新八:这是什么啊`````
阿银:这是最新安式回转加速喷气安式回转炮
新八:你明明说了两次安式回转吧```再说,安式回转大炮又是什么啊!
⑥ 漫才和相声的区别
起源不同。表演不同。
起源不同。相声是一种民间的说唱曲艺表演形式。它在中国有三大起源地,并分为北派、南派。
而漫才是一种站台喜剧形式,起源于古代日本。表演不同。相声的表演形式有群口、对口、单口等,表演时间较长,表演道具是手帕、醒木、折扇、桌子等。
⑦ 漫才的区别联系
在中国传统的对口相声中,表演的角色有两个,一个是逗哏,另一个捧哏,相当于主角和配角的关系。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就有“三分逗,七分捧;捧逗合缝活精彩。”的熟语。意思是说:在对口相声中,逗哏虽然是主角;但是,它的艺术功能只占到百分之三十。捧哏是配角,其艺术功能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之多!相声艺术在给人们创造幽默与欢笑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理想道德魅力的人格。
捧哏角色,艺术贡献大;而报酬少,功名所得少。如果相声表演是一盆耀眼夺目的盆景的话,逗哏是耀眼的红花;而捧哏就是默默奉献的绿叶。再做一个比喻,将相声艺术形容成为一个家庭。逗哏是父亲的角色,而捧哏则是母亲的角色。捧哏角色,体现了母性与大地的胸怀。
在日本漫才艺术中,也有类似的艺术角色分类;不过他们不是叫做“逗哏”,“捧哏”,而是叫称“上手”,“下手”。落语用语关于“上手”,“下手”的解释:
上手——かみて。逆は下手(しもて)客席からと舞台上からでは右左が逆になるので、上手、下手という。客席から见て、左が下手。右が上手。
意思说:“上手”;相对应的叫“下手”。从观众席角度上观看与从舞台角度观看,“上手”、“下手”的左右位置是相反的。以观众席角度为基准,居于左边的演员叫下手;居于右边的演员叫上手。
在中国的相声艺术中,“逗哏”,“捧哏”,的位置与日本漫才艺术的“上手”,“下手”位置相反。
也就是说,以观众席角度为基准,中国的相声表演以左边为主角;而日本漫才则以右边为主角。
无论是“逗哏”,“捧哏”;还是“上手”,“下手”,两个角色通过对话,对语交流,将相声情节中的故事讲述给观众,并将非常理,非逻辑的结果展现出来,产生强烈的,矛盾的对比和结论;从而,结出幽默,喜剧的效果。
另外;日本漫才艺术中,对于类似中国的“逗哏”与“捧哏”的角色,还有另外一种描述。
其中,“捧哏”称为ボケ,“逗哏”称为ツッコミ。对于ツッコミ的描述是这样的:ツッコミ和ボケ是漫才艺术的两个角色。其中,ツッコミ的作用是从正面对事物和人物进行描述,体现出人类科学性的,逻辑性的,常识性的正常思维;从而,为ボケ角色的表演进行铺垫,营造基本的氛围与环境。
ボケ则是这样描述:ボケ和ツッコミ是漫才艺术的两个角色。其中,ボケ是所谓的“笑点”。它通常在ツッコミ正面对事物和人物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歪曲的,非逻辑性的,非常识的见解和论调。产生与普通人常识性的,逻辑性的,科学性的思维不一样的谬论;从而,展现出荒诞的,扭曲的思维。由此,产生幽默和喜剧的效果。
笔者认为:无论从中国相声还是日本漫才,这样对“逗哏”与“捧哏”两个角色的描述是比较科学的。
它从幽默,喜剧艺术的规律着手,阐述了幽默,喜剧艺术产生的原理——对人类科学性的,逻辑性的,常识性的生活现象与正常思维,进行非逻辑性的,非常识性的歪曲和荒诞的夸张;从而,产生与现实生活强烈矛盾与冲突的斗争,由此而孕育出笑的果实。
同时,这样的用语解释,对“逗哏”与“捧哏”的舞台任务,角色功能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使得相声和漫才演员在舞台上十分明确地了解和完成自己的舞台任务,从而达到理想的幽默,喜剧效果。
与此同时,我希望引用日本お笑い用语词典(幽默用语词典)中ボケ词栏的注解说明东方幽默喜剧艺术的相似性和相通性。
ボケ笑いのエッセンス。物事を违う角度から见たり、一般人が考えつかないような意表をつく発想やありえない勘违いなど。
意思是说:ボケ是漫才幽默艺术的精髓点。它通常从错误的,非逻辑性的角度去观看事物;从而,呈现出与一般人们思维不同的论点和结论。从中产生幽默和喜剧的效果。
在这里,日本的漫才幽默艺术界对ボケ这个角色的高度重视,将它视为漫才艺术的核心点,精髓点。
而ツッコミ在中国相声艺术中,就是我们常说的“捧哏”角色。在这里,日本的漫才对其扮演的角色的评价,恐怕要远远高出“三分逗,七分捧;捧逗合缝活精彩。”的程度了。可以说ツッコミ的角色是无冕的主角,平民的王子。
因此,从中国和日本对“捧哏”,“ボケ”角色的艺术定位,可以充分地说明东方幽默喜剧艺术的相似性和相通性;研究和借鉴日本漫才,落语艺术对中国的相声发展是有裨益的。
⑧ 日本相声叫什么日本相声的介绍
1、日本有和相声相似的艺术形式,单口叫做落语,对口叫做漫才。
2、日本的相声是有段位的,年轻人要从低段开始往上。而且,段位跟演出场所是挂勾的,一些高级的演出场所,低段位的演员是不能去的。
3、落语是日本的传统曲艺形式之一。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内容,落语都与中国的传统单口相声相似。据说,落语的不少段子和中国渊源甚深,有的直接取自中国明末作家冯梦龙所编的《笑府》。落语,是对人善恶行为的肯定,里面的主角大都是暴露人性缺点的一些处于弱势的人。
4、漫才,日本曲艺的一种。又称万岁或万才。一般由两人表演,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见长,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漫才源于古代日本人大年初一拜年表演的万岁。即把拜年作为一种仪式,由艺人头目和配角为一组,头戴乌纱,身着大礼服,到各家以风趣吉祥的语言道贺,然后击鼓表演歌舞。据说这种歌舞模仿的是唐朝的踏歌舞。
⑨ 关于日本动漫的语言
意思是在对方(同伴、朋友、亲人都可)面前,不配合对方,有意不顺着同伴或朋友的意思说话。在同伴或朋友说场面话或大话的时候,故意说实话,揭穿场面话或大话,不给同伴或朋友面子。不过在很多时候,带有相当的戏谑和玩笑的成份。
大家经常在动漫作品中的电视里看到二人搞笑类节目--漫才(まんざい)下面部分摘录POPGO字幕组给出的注释来结合这个给出吐嘈的解释:
"漫才是什么? 起初拿到初翻的时候, 发现全译作了相声, 虽然不中亦不远矣, 然而考虑再三, 在心中翻滚的漫才魂的鼓动无法抑制的情况下, 终于决定还是照翻漫才, 并附上这一段废话作为解释. 基本上, 漫才是由名为"万岁"(和漫才同音)的古曲艺发展而来的传统艺术, 以两人的滑稽问答为中心, 形式类似我国相声, 然而本质差的不少.
"普遍而言, 漫才分作发呆役(boke)和吐槽役(tsukkomi). 怎样是boke, 怎样是吐槽呢? 并不仅限于语言, 可以包括动作, 乃至一般的行为,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不合常理, 比如樱木常说我是天才, 又比如唐僧唱only you, 都是boke行为. 自然相对的, 以过激的言语, 动作等反应对发呆者进行教育指正的, 这就是吐槽了, 想对于前文而言, 就是赤木的拳头, 就是周星驰说"哦你妈个头啊哦", 动画中有名的漫才组合无数, 比如宗介和千鸟, 宗介的呆劲大家都知道吧, 至于kaname手中的纸扇, 那则是吐槽的神器, 无以企及的最终杀招. 自然, 也不限于两人, 常见的群体漫才如乱太郎三人组, GA六人组, 阿滋七人组等等. 这都是漫才技巧在动画中的体现.
"然而回过头去再看漫才本身, 或许和我国青年的sense实在是不合了, 留存的终究只有正面的推掌, 头顶的手刀, 颌下的指突, 乃至高位的逆十字固定等等的吐槽方法以及更数不胜数的技巧了...其实漫才在日本年轻一代中也很不得志, 哪个国家的传统艺术, 都面临危机啊..."
日本动漫中的“吐槽”一词是指漫才里的“突っ込み” ,普通话里没有一个能百分之百表达出日语“突っ込み”的意思,最接近的词恐怕是“插嘴”,但台湾方言中却有“吐槽”一词,所以台湾的翻译都翻成“吐槽”,然后大陆也开始用了。
代表性人物
阿虚《凉宫春日的忧郁》(此君堪称吐槽界的代表,专业级吐槽人士)
蜡笔小新《蜡笔小新》
伊藤千佳《草莓棉花糖》
柊镜《Lucky Star》(幸运星)
志村新八《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