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行为艺术是怎么保持不动的

行为艺术是怎么保持不动的

发布时间:2023-02-25 23:18:01

Ⅰ 行为艺术的四个特征是什么

一部真正的艺术史实质上艺术样式的自由度不断开放的历史。行为艺术断不可失的先锋色彩和前卫品格,首先表现在艺术形式上的打破。行为艺术在新开放的艺术空间内寻求可能性,在视觉语言转换中,行为艺术的形式转换体现了当下艺术语言一种崭新的审美现代性述求,具有创造性展示和典范意义,这本身符合全部艺术史的规律和史实。行为艺术是人类艺术史经历了现代艺术阶段后的产物,它是人类在经历了各种艺术媒介艺术表现方式的穷尽后的又一次另辟蹊径。艺术家开始意识到绘画语言的苍白和形式的单一,他们寻找着一种能包含个人和普遍意义的表现空间的可能性。本文认为行为艺术具有以下几个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艺术的表象特征。

一、行为事件的偶发性
行为艺术并非完全事先设定事件如何发展,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未完成的开放的文本,不确定的文本突出强调事件的偶发性,作品在展示,观众直接欣赏艺术家创作作品,展示作品的全部过程,在创作与展示的同步进行时曲调中的欣赏。行为艺术的偶发性突出体现艺术家在创作灵感突然来袭时或是不预期的情况发生,使得将其纳入作品未预轨道,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使得作品更加丰富而完整,“随机创作”是部分行为艺术的特点,这种“随机创艺”的偶发性和随机性时的行为艺术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而偶发性一词的本义也是将行为表演过程当中的偶然产生的因素和意向扩大开来,出其不意或将错就错地制造某种事件,例如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其中“枪击事件——第一次闭馆;恐吓信事件——第二次闭馆”这一事件过程,都是行为艺术偶发性的典型展现。在中国的行为艺术中常常将警察设计在其中,警察变成行为艺术的“最热衷的参与者”,行为艺术的最终收场都和他们相关,吴山专在中国美术馆卖对虾,最后却被经济警察处以20元的罚款,但是吴山专却在警察给予施加罚款时贴出“正在盘点”变成行为艺术的一部分,也是行为艺术的尾声,这种偶发性自然而不做作,更能促进人们对心灵底处的灵魂链条的拷问。里面的警察还只是以话语权力控制着艺术家的心灵自由,真正的世俗警察则是以手铐和警棍来对待行为艺术家的艺术行为。而行为艺术本身似乎正在戏谑着代表官方体制的警察。由于自然多数的不可预期性,所以将自然的偶发因素援引到艺术作品中去的较为少见。美国的行为艺术家卡普罗(Allan Kaopron)认为一件行为艺术作品可以借助一群探旋下跌的蝗虫来完成。其实行为艺术作品的偶发性也并非是出人意料的,很多是作品的偶发性,明显是预设的,例如王晋在郑州的作品《冰•天然•1996》人们对失火后的冰封的上千件时髦商品哄抢而走。作品的偶发性其实是在预设之中的,作品通过这样一个偶发性因素来讽喻今天的社会的物欲横流,对人性被经济利益扭曲的和泯灭的一种嘲讽。林一林在作品表演的尾声向观众洒钞票,观众有的将兴奋占为己有,有的故作清高的避开,有的调侃式点燃,观众的多种反应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行为艺术家马六明:“……行为艺术在现场,有很多东西你没考虑的,艺术家应该根据现场应付这些。” 由于行为艺术在其制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不确定的因素和偶发因素,这种偶发性更变成一种直接传达思想的和体验的有效手段。

二、文本共创的参与性
在传统上文本是指作者写就的东西和定型的东西,它是一套作者包括小说家、诗人、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道德家、宗教家和政治家等等向读者传递和散步的精确信息,作者是文本内容的作后决定者。我们这里所讲的行为艺术,也就是广义上的行为文本,行为艺术的创作具有共同的参与性,如普通民众,这种行为艺术通常是指对象化的行为艺术活动,如王德仁“抛撒避孕套”,王晋的《冰•天然•1996》,孙平的《中国游戏1号发行股票》,林一林在广州实施的“安全度过林和路”的搬砖行为,吴山专的《大生意》都是体现艺术家与普通民众共创文本的经典的行为案例,这是对以往的单纯艺术家个体创作文本形式的打破,让参与者直接进入体验行为,于艺术精英们处于同一层面,拉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形成艺术家与参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行为文本消除了客观内容和确定本质后,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生动性和随意性,具有一种相对于参与人而言的主体间性和主观感受性,这种主观的感受性因为主体的在场或体验而衍生,因此行为艺术中现场感很重要。然而在现实的形态下行为艺术的传播和真正的受众颇受限制。由于行为艺术多是采用摄影照片和录像的形式来纪录人们对行为艺术活动的了解,只能通过二手的图像材料,而行为艺术最重要的不同于其它的传统艺术方面的就是身体和行为的展示,场所和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本质上它超越了架上绘画甚至装置材料对艺术家主体意志的限制,因此现场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西方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它们因为缺少意识形态及社会因素的许多方面的限制,往往在公共场合实施和传播,图像和文字仅为辅助和提示。行为艺术本来是对架上平面绘画的革命,然后又被制作成二维的图像展示资料,结果有以另一种形式落入到另一种限制之中,如此是行为艺术的现场感受性大大减弱,由此也背离行为艺术的初衷。行为艺术作品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特殊需要和趣味,而是潜在地具有向所有人开放其存在的本质,并且只有当他已经向公众开放其存在的时候,他才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传统架上绘画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接受者和静态的旁观者,而行为艺术尤其是参与人数比较多的大型的行为艺术直接强调的大众的参与文本的完成(作者本人甚至无需出现),与文本直接建立起现实的感性的联系,行为本身也成为艺术,这就使作品不在孤立于艺术家的身体外,使艺术家在展示作品是可以和观众现场交流,同样还因为行为艺术本身的开放性,使得观众的交互式反映也可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样不仅作品的接受机制产生质变,还为作品提供丰富的可能性,这种特点也造成了行为艺术信息反馈的即时性。宣泄着对所谓高贵艺术的无情嘲弄,要求打破矫饰文明的框框,把艺术作品从神圣的殿堂搬到你的身边,让你以感性的态度,以直接参与的形式来展示作品、体验作品。

行为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反动,它不满足于现代艺术对于语言、个性、风格等艺术本体的探索,而是激进地再现和参与公共空间,公众问题以及文化身份话语权利的反省上。甚至成为行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艺术共识艺术家——艺术作品被改写了,艺术家和大众参与了艺术文本的共创是向人人参与艺术生活的乌托邦理想迈出可喜的一步。艺术家从以往的启蒙者转化为一种贫民身份的对话者,而作品的单向性输入进入到一种观众积极介入和交互的反馈状态。行为艺术有意地在自身的文本中留出空白,从而为观众保留了一个位置,从而在某个人的话语中隐含了对话性,体现了受众和批评家的同等性。因为行为艺术具有开放的情感表演性特征,它不象架上绘画艺术家那样局于一室孤寂地创作,而是走向街头广场来展示自己的行为过程,在开放的空间中展示“场”,由此将传统艺术的高不可攀的精英文化高度的神圣光环穿破,摆放到普通观众心目中的“不过如此”的平淡状态,消解了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观众对艺术创造行为的认同感,传统美学总是要求审美活动具有一种距离感,由此提出了诸如移情说,陌生化的目的是强调艺术于生活的距离,后现代主义美学颠覆这以传统的美学观,取消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等级秩序。

三、时空选择的自由性
行为艺术是对博物馆展览和收藏机制的反动,在空间上它已经摆脱了博物馆和美术馆对艺术展示的限制,艺术博物馆已担负起教堂或庙宇的许多方面的职责:朝圣的肃静,维持和守护着其神圣对象的偶像崇拜。这些正是被观念艺术家快乐地利用了的东西,按传统美学的理解,经审美距离处理后在展厅、画廊、沙龙中的作品展示活动,才是审美定理。 行为艺术对艺术对象作为独特的、可收藏的或可买卖的传统地位提出了挑战,由于作品不再以一种传统形式出现。虽然在89年中国现代美术展上,很多行为艺术登台亮相于美术馆,如《枪击电话亭》《大生意》《现场孵蛋》等,但是更多的行为艺术是发生在美术馆和博物馆之外,私人场所和租来的居室、商场和街道、城郊和农村、图书馆、荒山野岭甚至厕所、江河海洋。地域场所之广,完全是对传统架上绘画和室内创作的一种打破,空间选择的自由度开放了最大的限度。时间是行为艺术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行为艺术是一种过程艺术,它相对于传统的架上绘画而言,时间是区别于其中的重要因素,传统绘画是在二维的平面里表现三维的空间,而行为艺术则是从三维的视觉空间走向四维的行为事件,如果说传统的艺术品呈现为一个具有物理实体性的存在物,及艺术作品首先是一“物”,而实体性的连续呈现的行为艺术则呈现为“事”,时间在其中扮演着极为中枢的角色,特定的时间形成特定的艺术意义,所以行为艺术带有偶发性和不确定的因素。行为艺术在语言符号观念上,获得了不受限制的时空观后,对无限开放的艺术追求,就成为“是对生活本身而不是任何预定的美学体系的应答”(波莱蒂语)行为艺术相较于架上绘画传统雕塑等艺术注重艺术行为的结果存留而言,它更是强调注重艺术家的行为过程意义,由此把艺术注重行为结果的单一视域拓展到充分认识,注重行为过程的领域,从而有助于人们完整地认识人类的艺术的整体行为,合乎艺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发展运动。

四、日常事件的陌生性
行为艺术自身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行为艺术中身体和行动本身作为一种物质性的存在物成为艺术符号的能指进入到作品的存在之中。而这种符号的独特性就在于事件的日常性,在当代行为艺术理念中,身体已不再是纯粹的审美对象,与传统架上艺术所迷恋的“人体美”的根本差异在于:行为艺术中的身体是形式创造与观念表现过程的“场所”,因而也是艺术家阐释社会、演绎思想、图解或解构现实的活性工具性载体。它驱使艺术家脱离美学个人风格的自律的原则限阈,将艺术家思考的主题与日常事件一道,随着主观感受而呈现出来,日常生活话语逐渐解构着意识形式话语,行为艺术从两个方面体现现象学的双重化解:一是悬搁或解构文本,面向事实本身,回到在场性; 二是通过哲学解释,建立新的理解基础。从社会的动向分析,出现了由文本返回生活世界的现象,可以说,它是观念和文本从传统形而上方向返身到现实世界的一种表达。因此行为艺术亦称观念艺术。艺术在经过自我批判、自我净化及自我定义之后,已厌倦只停留在自我身上,而想出门去拥抱世界。行为艺术已走出象牙塔,重新投入社会之脉动呼吸中。 但这里取材的日常事件,并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真的”“平淡的与日常生活无异质的”粗线行为而是能够承载深刻艺术思想所展示的艺术创造行为,使作品对经验和意识的状态具有视觉陈述的效力,而这种视觉陈述的效力,是以日常事件的陌生化形式来呈现的。艺术的语言特征决定了它所独具的与日常生活相差异的性质。狗咬人变成了人咬狗。例如吴山专在中国美术馆的作品《大生意》其实卖对虾是在集贸市场,海鲜水产市场里最常见的事情,事件的日常性毋庸置疑,但是这种日常性又是以陌生化形态呈现出来的,因卖对虾的场所和环境发生了变化,水产海鲜市场已经变成了中国美术馆一个收藏和展览绘画艺术作品的地方,对虾这种俗物何以能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其意义何在?这一语境使得这一熟悉的事件具有了非常的意义。

吴山专在《中国美术报》上说:在美术馆卖对虾是对审判艺术的法院美术馆的反抗。因为美术馆这种权利,将导致美术品这一无罪的羔羊受到法律程序的审判,导致了空间的浪费。而这种陌生化是以显然违背事实的方式,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否定,给读者以全新的视界从而唤起我们的真实反应,还原这个世界的陌生化本质,观念以日常语言有异的方式呈现,因此进入艺术语言状态体现出一个差异性的结局,有一个陌生化的处理过程。艺术也因此将自己和哲学以及其它的文化表述方式区别开来。日常的生活经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年轻的艺术家们拿来“聚焦”和“显微”,被冠以“日常”经验之类的展览俯拾皆是。艺术家们有一种在我看来普遍的思维定势: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关注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关注日常生活经验中的某些局部、某个切片或某种异常的现象,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就是语言上的陌生化效果,认为这就是当代艺术的开放性、公共性和可参与性的体现.

五、视觉效果的冲击性
身体是最直接的媒介,它的体验性和观众产生共鸣感是极强的,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与‘事物’相比,‘事件’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本能反应,而一件‘事件’的主要特征,也恰恰在于它是动态的。” p509“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主义的现象。” 中国前卫艺术当中最能引起争议和关注的就是行为艺术。前卫艺术家往往采用极端的方式表达自我主体意识,而且行为艺术又是最为直接表现形式,行为艺术力图是一种大视觉艺术。虽行为艺术多取日常事物和生活现成品,但这种日常事物是经过艺术家陌生化处理的事物,采取包扎、并置、转喻、戏拟、挪用、拼贴等处理方法,正是这种陌生化过程,是行为艺术具有与日常熟悉事物不同的视觉效果。不管是王晋的《娶头驴子》、徐冰的《文化配猪》、邸乃壮的《走红》,还是东村艺术家的《为无名山增高一米》、马六明的《芬•马六明》、罗子丹的《白领行为》,都让我们感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了。“行为艺术能较直接地对时代和人的心灵产生影响,因为它选择人的身体评议和特定的媒介传达,具有强烈的视觉效应。” 我们的眼光首先被吸引过去,至于如果去看,去想是另外一回事,重要的是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被这些行为艺术所占有。它们在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神经。如1989年引起最大轰动、制造最强烈社会效果的美术馆“枪击事件”。行为艺术正是以一种激进的,出人意料的方法使观众的视线被作品迅速地攫住,猛烈地撞击着我们感官和精神的承受极限。在陌生化赋义的视觉叙事中,带来了艺术视觉魅力的延长。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这便是最能形容行为艺术在中国的生存状况。面对官方的敌意,大众的不认同,行为艺术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路慢慢其修远兮!然而不管我们对之咒骂也好,褒扬也好,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它一直以自己的言说方式和语言策略在摸索自己的路,或许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但是却比夕阳西下的黄昏更为可贵。毕竟黎明过后,人们会更清晰地看见世界的风景,或许它只是死水微澜,只是铁屋中的呐喊,但是它毕竟会或多或少地刺激一下人们沉睡的神经。行为艺术在征途上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何必破帽遮颜,随着时间的流逝,美术界与普通受众在情感上已经接受的时候,这顶破帽该抛洒江中。又何必漏船载酒呢,行为艺术要清算自己,不能鱼龙混杂,长此以往,必会沉入江流,使清酒与浊水同流。艺术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行为艺术正是这车轮所经过的路途,传统艺术已经变成了远逝的风景。不管你是否认同,都是无法挽回的。行为艺术从各个方面受到挑战和冲击,从艺术媒介到作品形态,从创作心态到大众接受,从展览机制到文化述求,都为我们开启一个澄明的世界。行为艺术总是在艺术的最前沿表征着艺术的勃勃朝气,缺少了行为艺术的挑战,艺术便缺少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张力,不知道行为艺术要走多远,但是即使是昙花一现,也要比那些精致到极点却无丝毫进步意义的艺术胜过不知多少倍。行为艺术注定会有它自己的历史,这种历史的发展与终结,是我们所无法预料和改变的,一切要等历史来判明。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最后让我们以诗人北岛的一句诗作结

Ⅱ 怎样正确看待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宣言

我坚信:“不以艺术为目的的人类行为决不能被称为行为艺术。以艺术为目的的人类行为也有可能仅是艺术行为。”
行为艺术不是简单以艺术为名义展现的行为。艺术工作者日常或非日常的行为不能代表行为艺术的概念。个人认为符合以下其中任意一点的行为不能被称为行为艺术:
1 行为艺术不是政治事件。
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的战争、屠杀、行刺、威胁、辱骂、报复等事件就是政治暴力事件,不是艺术,更不是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作品的内容可以谈论政治,但她绝不是政治事件本身。
2 行为艺术不是配合激进运动的工具。
游行、示威、抗议就是游行、示威、抗议,不会以艺术家的参与改变其性质;不会以任何人的裸体或掺杂美学元素改变其性质。此类事件与行为艺术无关。
行为艺术作品的内容可以讨论游行、示威、抗议,但绝不是简单的直接参与。
3 行为艺术不是商业演出。
配合地产开盘、汽车博览、商场促销、假日庆典等活动进行的人体彩绘、人体摄影、人体T台秀、人体街舞、活人雕塑、杂耍、以及任何看似怪异的行为仅是Show,绝不是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的表现技法可以借鉴或是利用人体彩绘、人体摄影、人体T台秀、人体街舞、活人雕塑、杂耍等形式展现作品内容,但绝不是为Show而做的Show。
4 行为艺术不是艺术行为。
已被分门别类的绘画、立体造型艺术、摄影、表演、舞蹈、音乐、竞技体育等的过程不直接视为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的表现技法可以借鉴或是利用任何美术、艺术、体育等门类的手法及样式,以求辅助自身展现其艺术性。
5 行为艺术不是任何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行为。
同性恋爱、SM、身体穿刺、纹身以及自虐、自残等行为仅是个体爱好、取向,此类行为不直接与行为艺术关联。
行为艺术作品的内容可以是关于同性恋爱、SM、身体穿刺、纹身等文化,但这些文化本身所呈现的行为不代表行为艺术。
6 行为艺术不是绯闻或无目的的恶搞事件。
个人隐私泄露,以及故意公开制造的搞怪写真、恶搞视频只是人皆有之的窥淫、猎奇心里的佐料,事件本身绝不是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作品的题材可以是近期热点,形式可以是幽默诙谐,但绝不是简单的为轰动而搞怪的行为。
7 行为艺术不是艺术工作者搞怪的外表配合不合时宜的言谈举止而已。
带假发或是剃光头、留胡须或是续小辫,不论艺术工作者外表如何的出位,与人交谈如何张冠李戴问东答西都只算是故弄玄虚引人关注罢了,此些行为够不上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作品不是艺术工作者出位的外表,也不是语无伦次的谈吐,更不是者两者兼具的哗众取宠。
8 行为艺术不是任何犯罪行为的托词。
谋杀、抢劫、性侵犯等任何对他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只能是犯罪行为,不能以实施者或许是艺术家的身份而视其为行为艺术;不能以犯罪手法的怪异、离奇而视为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作品的内容可以是在反思犯罪,但犯罪的行为绝不是行为艺术。
宣言人:幸鑫
2012年08月26日

Ⅲ 心灵时空——行为艺术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

偶然看了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的视频讲座,她讲作品《节奏0》感受,引起了强烈好奇。介绍她作品前,先做个开场介绍。她是世界着名行为艺术家,也是行为艺术之母。

行为艺术家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出生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现居住在美国纽约生活和工作。她活在了生命不断的创作作品里,也带来了行为艺术瞬间的永恒思考。

那么,什么是行为艺术呢?专业阐释“ 行为艺术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一种艺术形态,以艺术者自身作为媒介,它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一定的行为和观众产生交流。”

一直以来,狭窄觉得行为艺术,就是用夸张艺术,极尽用身体来显示。体验移动艺术品想带来的力量和人视觉、内心的强烈对比冲击。

可能自己不喜欢,觉得无法理解行为艺术作品,非审美带来的疯狂。有的思想过于偏狂,或是用裸露刻画造型;或是用暴力血腥自虐。无法接受它行为荒诞离奇和非大众艺术风格。

对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作品,一无所知。行为艺术表演艺术,不是欣赏来得一种艺术。可看了她的演讲,走进行为艺术家的作品,带来新知识体验,也多了一些耐心了解。

当看了她演讲作品诠释,会想它本身会是怎样的艺术作品呢?毛姆在《刀锋》说过:“一颗石子落入水中,这个世界就会因此不同。”无意义存在,行为本身或许也是存在的原因了。

感动于心的,是他们通过肢体动作,传递显示的一种,触动心灵的深处震撼。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引起对人性深处思考。

如何剥离,能体验到人心有的脆弱、不畏所致的极限考验。这会是怎样的作品,又是如何创作的呢?走进了一次,行为艺术作品的欣赏。

看了行为艺术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作品后,她的艺术作品大胆粗旷,简单理解分了三阶段。不同时期,她作品有狂野超前,是以生命挑战极限。用作品来控诉和世界抗争的勇气。

第一阶段,是她早期作品,激进胆大歇斯底里的自虐暴力,用偏执来诠释生命思考;

第二阶段是她和乌雷创作的作品,是恋人两性之间信任和考验、两性相处关系创作作品;

第三阶段,是她和乌雷分手后,自己创作的作品,置身公众后的被动作品,反映思考人性。

这里说下她和乌雷创作的作品《时间中的关系》是一九七七年创作:她是弱势一方手拿弓箭,乌雷手拿一只带毒的箭。对着她的心脏,箭在弦上,然后双方身体倾斜。

这场四分十六秒表演展示,能听到两人心跳和呼吸。这部作品是信任,两人之间无条件信任考验,恋人爱该如何。这时她和乌雷热恋里。

又怎能想到,这对艺术家情侣在相恋十二年,一九八八年感情走到尽头。艺术恋情结束以行为艺术收尾,分手创作作品《情人−长城》。

两人从中国长城,两个不同方向出发。行走三个月,汇聚在陕西二郎山汇合,拥抱分手。乌雷去年2020年3月离世,也是行为艺术之父。

2010年艺术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创作《凝视》作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长达736个小时,整整79天。她身穿红衣长裙拖曳地面,前面摆一张桌子和椅子,观众可坐下来。

这部作品面对1500人,坐在她对面凝视,观众有各样不同表情。在她面前对视中,很多开始没事,看着看着她就哭了,有着神情凝重。

艺术家没什么动容,一直保持几乎一个姿势,波澜不惊。直到一人出现,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表情发生了改变。她哭了,伸出了手。

只见对面皱纹满脸,头发已白的布雷,也伸出双手,两人对视而笑。他们分手后,乌雷就消失在公众视线。这是两人分手后,二十二年后再见,乌雷出现那一刻,握手言和。两人一笑泯恩怨情仇,打破僵局,成为作品高潮部分。

她创作作品简单,非常有震撼冲击力。当然,也是很有争议的。她的意志很强,有表现欲,直接把人性内心自私、欲望和人性展现出来。作品有种欲罢不能,无意识的静态诉求表现。

尤其最危险作品《节奏0》给人沉重思考,麻醉了自己六个小时,置身在观众眼前。同时桌子上摆放七十二个道具,允许观众身体接触。有人发现她没有知觉,难道是当成雕塑了吗?

这部作品,它是特定场景情境中,展现活的生命体,是对生命无情肆意妄践踏和伤害。有用刀划伤她,有用玫瑰刺伤腹部,有人用枪放入她口中,想扣动扳机,被别的观众阻止。

等她醒过来,衣衫褴褛,身上有伤。她两眼含泪,恐惧愤怒,周围人在她悲伤怒视中,仓皇逃开。她在演讲中说道:“ 如果你将全部决定权交诸公众,那么你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她用危险身体伤害探索人性。当自己置身在不确定和不能掌握的行为,本身就会存在危险。不是所有人是善,非正常行为或许都可能发生。

她的作品,也和童年成长生活有关。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在战争、父亲离开家,没有母爱的家庭成长。她的父母都是部队军人。母亲自小对她严格威严,使她缺乏爱和没有安全感。

看了她的行为艺术家,作品诠释里,觉的一个人用全部精力,投射于自己表演里。它就会碰触出生命的花火,窒息得会令人思考。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美好之外,也有人性缺漏遗失。

就如同,玛丽纳·阿布拉莫维奇和布雷,曾经追求浪漫爱情,溶于艺术的开始和结束。

阅读全文

与行为艺术是怎么保持不动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