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艺术课程”是指什么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场、戏院、音乐厅、美术馆,而是更为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课程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综合艺术课程有如下的理解;综合艺术课程是将各艺术门类具有内在的关联(如通感、通识、价值、功能等。)和艺术学习内容及其他形式的内容统整在一起的,在同一人文主题统领下的一种课程模式。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和过程,获得特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惧到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情感、提高人文素质。 如果将这种理解加以分析,可以得出关于综合艺术课程的如下具体内涵:
1、综合艺术课程所涵盖的课程内容既有各艺术门类的学科知识,亦有学生获得的主体经验;
2综合艺术课程以统整或去边界的方式将有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
3、综合艺术课程将学科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的依据是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课程内容同性的关联性和课程内容价值或功能的关联性等;
4、综合艺术课程的价值、职能表现为消除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提高综合艺术能力,不仅仅局限到单科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深刻理解和灵括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相关能应当强调的是。综合艺术课程是一个对学校艺术课程内容进行统整的宏观观念,是对学校艺术课程综合化的一种概称。尽管综合艺术课程是一种课程的模式,但它提供给人们的与其说是某种课程的某种运行方式或操作程序,不如说是实现课程综合化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可以根据教育的实际憎况和需要开发、设置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艺术课程的范式。我们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确定适合本校的综合艺术课程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具有上述属性的课程范式都可纳入综合课程的概念范畴。我们可以从诸如相关课程、交叉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以及经验课程等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来丰富我们的综合艺术课程。我们相信,随着学校艺术课程综合化的深人,更多具有上述属性的综合课程的范式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综合艺术课程必须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协同下,加以精心设计和组织,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任何艺术课程都必须经过槽心设计、而只有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憎况(学生的能力、学生所处的社会的价值观)出发,从教学中随时遇到的具体情景以及这些情景激发的动机和动力出发,从各艺术门类之间以及艺术与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综合和交叉学习的实际需要和实践经验出发才能设计出优秀的综合艺术课程。因为只有在充分考虑以上各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被解决的方式。 另外.综合艺术课程还受其所在的社会人文背景的制约。不同地区的课程实施者。会受到不同地域文化极其价值观的影响:在同一个地区内,不同学校的课程也会有不同的框架和自己标准、以便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在同一个学区之内,不同学校也将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运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最后,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和同一个学校之内。每个教师也会采用适合自己的和适合学生兴趣和需要的课程计划和指南。综合艺术课程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我们都是艺术课程的创造者、实践者、探索者和建设者。 由此而形成的综合艺术课程为学生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奇妙幻想的艺术世界和人生境界,由此激发出来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形象必将产生印象学生心灵的力量,并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学生的品德人格和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感知、情感、想象、思维和创造力,都会在这种新型艺术课程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综合艺术课程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目的上。更加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在教学方式上,加强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构通,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在教学内容上,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评价方式上。关注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在教学环境上。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
Ⅱ 如何开展好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
甘肃省会宁县党家岘乡张坪小学 刘富平
摘要: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和教学观念落后,对艺术教育有所忽视,加之学校师资设备匮乏,导致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成了教育的一个薄弱点,开展好艺术课程势在必行。通过调查发现,提出了一些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对策:抓好校园环境建设、重视艺术教育培训、加强硬件建设投入、开足开全艺术课程、开展各类艺术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其它课程和城区学校而言,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仍旧是教育的一个薄弱点,开展好艺术课程势在必行。
一、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因艺术教学的设施设备匮乏、没有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加之现有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仍然把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副课”。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课程表上安排了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英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
农村小学教师中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从教的民转公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即使近十年来新招录的年轻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又少,偶尔有一两位,也不会在农村安心任教,造成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在音乐、美术、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所谓的音乐就是能模仿别人唱一首歌,所谓的美术就是给要画的物体涂上色彩,所谓的体育就是会打打篮球而已。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学校里音、体、美课堂成了语、数、英等课程的复习阵地。
受应试教育和老师及家长落后观念的影响,每次学校召开家长会,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关注,却对学校的艺术教育不闻不问,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之间沟通的话题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讨论的是如何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艺术特长只字不提,甚至还怕音、体、美教学影响孩子的语、数、英学习。
大多数学校在音、体、美方面的硬件设备上为数很少,就拿我所在的学校来说,2016年之前音乐、美术器材没有一件,体育器材只有跳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可供学生练习,但没有正规的活动场地。学校领导面对软、硬件条件的不足,也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没有创新。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学生心目中的音乐课就是听听歌曲,美术课就是用彩笔描描图案、体育课就是自由地玩耍。
二、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对策
1、抓好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它是校容校貌、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包括显性的、硬性的物质环境,可以摸得着、看得见;同时也是一种隐性的、软性的精神环境。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品味。根据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规划好布置好校园配套建设和绿化工作,加强教室、办公室、其它各功能室的布置,体现艺术特色,充分展示师生风采特长,力争让学生从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块黑板、每一扇橱窗中受到向善向美的感染,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每道风景都育人,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2、重视艺术教育培训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音、体、美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学习、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近几年,农村学校趁着国家全面改薄项目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音、体、美教学器材有了一定的充实,但面对这些特别是音、美器材,老师们根本不会用,作为学校管理者也很无奈,眼睁睁地让资源闲置。
3、加强硬件建设投入
音、体、美器材的种类和数量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硬件条件,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政府要为学校合理配置必要的艺术器材,学校要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体、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体、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另一方面,学校要发动全体师生,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此外,要有专人管理各类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有了器材,还要有学生活动的场所。学校要充份挖掘本校资源,利用本校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音乐室,美术室,为艺术课课堂教学提供条件,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提供场所及展示的平台。
4、开足开全艺术课程
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决杜绝艺术类课程被挤占他用。针对农村学校艺术类教师紧缺的状况,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利用有这方面特长的老师在几所邻近的学校之间走教,让学生也能受到艺术教育。抓好艺术教育课堂常规教学,积极探索音乐、美术课中所采用的新式教学模式,在音美课堂教学中充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音美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5、开展各类艺术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组建一些兴趣小组,恰当选配指导老师,加强培训辅导的力度,扩展培训面,培养学生兴趣,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特长的空间。定期举行艺术展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音、体、美等各类比赛。
总之,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从上到下,仍需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
Ⅲ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艺术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注意事项
老师们要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换发积极情绪,获得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知世界,体验情感,实现与艺术形象的共情。
老师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各式各样的器具和材料进行演奏、创作、表演和编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虚拟乐器等设备和运用网络社交平台和远程通信技术加强和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
Ⅳ 小学学校艺术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为声乐、台词、形体和表演。
很多艺术学校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以六一艺术团为例,开设的艺术课程有小演员班、舞蹈班(舞蹈考级、流行舞、舞蹈精品班、芭蕾考级、舞蹈小课);
音乐班(声乐精品小课、吉他课、六一合唱团、钢琴小课、慕司音乐、金百灵小歌手俱乐部)、儿童戏剧表演(音乐剧、舞台剧班、朗诵表演考级班)和播音主持考级班。
艺术教育,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培养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以培养鉴赏能力为主,创作能力为辅,使受教育者在欣赏优秀艺术品的实践中学习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
内容:
1、艺术知识,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2、艺术欣赏,包括对艺术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3、艺术创作,包括创作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表达能力。
Ⅳ 如何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小学美术特色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作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我一直努力着: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使我们的美术课不失特色?在农村,没有城市中的美术馆、画廊、历史博物馆等一些高雅艺术展览,又可以利用些什么?怎样去开发和利用农村的美术教学资源?怎样延伸美术课堂和我们的生活相结合?……将乡土文化融合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因地制宜,让学生以乡土艺术为起点,走进世界多元文化的领域。
1、以本乡本土的媒材为载体,开发农村自然资源,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资源,开发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课程,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手工课上,我让学生就地取材,带来家里最土、最普通的木棍、蛋壳、玉米、红豆、绿豆、瓜子……将这些材料拿到美术课上来,不仅使他们觉得好玩、有趣,而且重新去发现土产品原来是非常美的,它们的颜色、形状、质地各不相同,利用这些特殊材料来制作出来的拼贴画、手工制品等是那么精致、漂亮。学生们都兴奋不已,又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农村虽然没有丰富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图书馆、画廊等,但它有着纯朴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乡村的稻草、石块、树根、树叶……,这些是非常特殊的美术媒材,越是贴近生活又香又土的材料,越具有开发与创造的价值。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生活材料来创造,鼓励他们去大胆探索更多的材料,大胆尝试更新的表现方法。
2、以丰富的地域民间艺术为背景,开发文化资源,使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
“美术不仅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相关知识,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这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却在教学中丢弃了自己传统的手工制作艺术,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同时,优秀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又面临着损毁、灭绝,如何使这些具有艺术魅力、个性特色的地方美术得以流传和发扬,还须借助我们的美术课程去引导学生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内涵,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挖掘和加工,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
3、根据农村地方资源设立主题,开展主题性的美术课外活动
所谓主题性的美术课外活动,就是指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运用各种手法或形式展开创造性的活动。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发展的创造性的活动。这是发展和提高农村城镇的本土特色文化与美术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的自觉性、协作能力会得到锻炼,兴趣会提高,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
主题的选择很重要,既要突现学校特色,又要兼顾学生的“热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去探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和表现。地处北部山区的我们,在信息、物质、材料等方面都没有城区那么多选择,但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乡土特色,如:我们的学校在远近闻名的祖山(老岭)脚下,山上有世界稀有的天女木兰花;有中外闻名的古迹——长城;有独特的满汉融合的生活习俗……
在美术主题性课外活动的教程中,我们努力挖掘本土资源,弘扬地方特色,我们根据本乡土特有的资源,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以本土资源特色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性美术课外活动:如让学生动手设计傩舞面具;以家乡的风土人情为版画创作内容;设计情景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亦乐乎。
“各级各类学校艺术课的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明确提出了对艺术教师的要求。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是一种创造,是美术教师形成特色课关键的一步。在新课程标准深化中,教师们纷纷探索着怎样使美术课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的美术课怎样使它更优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乡土美术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发挥特色,教师要熟悉当地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及相关知识背景等,对教学条件有相当的了解和调查,教师在教学前得做好充分的资料收集。只要教师周密地计划和充分地准备,美术课堂就会有意外的教学效果。“理解、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课程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深入研究。
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更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Ⅵ 小学艺术教育是什么
艺术教育,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培养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以培养鉴赏能力为主,创作能力为辅,使受教育者在欣赏优秀艺术品的实践中学习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内容:
1、艺术知识,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2、艺术欣赏,包括对艺术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3、艺术创作,包括创作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表达能力。
(6)什么是农村小学艺术课扩展阅读: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提出以下意见: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中小学艺术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能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要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艺术活动形式,坚决反对中小学艺术活动“成人化”、校园文化“庸俗化”等不良倾向。
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注重活动过程,坚持勤俭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倡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要坚决反对刻意追求形式、一味讲究排场、追求流行时尚和"高规格"的倾向。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要以学校为基础,以班级为重点,在开齐、上好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同时,大力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种自己喜爱的艺术技能。
学校要建立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陶艺、工艺、摄影等多种课外艺术活动兴趣小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学生艺术团,发挥艺术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形成本地、本校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
要加强与少年宫、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交流与联系,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组织、辅导学生艺术活动方面的资源优势和育人功能。
四、要把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计划之中,保证每周有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学校应每年组织合唱节、美术展览和艺术节等活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举办不同类型的学生艺术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组织开展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加强统筹协调,科学部署,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项目,避免给学生增加过重负担或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组织学生赴外地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应在假期进行,不组织小学生跨区(市)、跨省参加艺术活动。
五、要切实加强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有敬业精神、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教师业务进修和举办学生艺术活动等机会,组织相关培训,提高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学校要聘请文化艺术界有关专家和民间艺人担任艺术活动的辅导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辅导课外活动、指导艺术实践等方式,帮助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高艺术教育活动的水平。
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供物质条件保证。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专用教室和场馆的建设,不断改善艺术教育的设备条件。
应积极整合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充分利用本地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园林、图书馆等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开展学生艺术活动。
七、组织大型、集中的学生艺术活动,必须明确安全责任,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
组织活动要综合考虑气候、交通、水电、食宿、活动场所的条件等各方面的安全因素,牢固树立"学生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组织学生赴外地参加艺术活动须给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八、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媒体或其他社会团体举办的有收费营利行为的艺术竞赛等活动。
企业、媒体、社团或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艺术竞赛、演出活动等,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原则上不挂名主办,学校不得硬性组织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如确需参加导向正确、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此类艺术活动,须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九、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各类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等级不得作为学生升学、奖励的依据。
十、严禁中小学生进入“未成年人不宜”的娱乐活动场所。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与公安、文化、城管、社区等部门加强联系,配合协作,实行综合治理,切实加强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