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艺术生产的内涵是什么
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并融会到艺术作品之中。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当然就更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了。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❷ 艺术学概论,如何理解艺术生产理论
(1)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生产形态
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察人类及人类的一切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考察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时,把一切人的族类本质特征归为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和全面的、自由自觉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生产活动,归结为人的能动的实践。
(2)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①“艺术生产”的内涵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着两个层次的涵义: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②“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
a.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
第一,物质需要
艺术生产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是不同的。人出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出对于外界事物的各种要求,如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等等。人的各种需要是由不同方式的生产创造出来并加以实现的,而不同方式的生产则分别满足人的不同的需要。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本身并不存在或发生什么“意义”的问题。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等,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产品如食品、衣服、住房、交通工具等,虽然也包含审美因素,但主要价值却在于物质的功用性和使用价值。
第二,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即人们喜爱和要求欣赏艺术作品。艺术这种“艺术生产”的产品即艺术作品,则包含并且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它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直接的,与物质现实的关系是间接的。人之所以进行“艺术生产”,制造艺术作品,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影响人们的精神。艺术直接影响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思想感情、审美心理等,只有通过对人的精神的影响才能最终影响实际的社会生活。
b.从产品的消费来看
艺术这种“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具有自己的特殊的审美属性。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品在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但商品属性决不是艺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所提供的则是人的精神上的消费、情感上的享受。
❸ 什么是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说到底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审美性的精神生产。
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既遵守一般物质生产的规律,又有其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就是有其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参看艺术定义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http://vod.zzrtvu.com.cn/wlkc/05c/hyywxbk/mxzt/jxfd/view4.htm
❹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生产是什么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生产是一种客观生产,它决定着艺术消费(或叫文化消费),同时人的文化消费又对艺术生产起着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与其它消费品一样同样符合生产和消费理论。可以把“生产决定消费”视为艺术生产发展的客观的生产力,把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视为主观生产力。
在这两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的人,艺术审美需要是从主体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通过市场推动艺术生产的主观动力。客观的生产力主导了艺术生产能够达到的水平和规模,而主观的生产力则体现了人们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需要,主导着艺术生产的方向。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有多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第二种意义是指实际的创作过程;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我们主要从第一种意义和第三种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也就是说:文学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我们必须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解释。
(4)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问题扩展阅读:
从作为生产的艺术的视角看,文艺的现实生产形态性是文艺的社会本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艺术生产,说到底也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作为生产的艺术,理应象马克思所说的,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艺术本身的价值与其交换价值或其价格是否一致,文艺作品作为商品,在其交换行为或在其流通过程中,只遵守同一统一物(如货币)的规定,即按照生产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来计算该商品的价值。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虽然烟草和哀歇的使用价值大大不同,在把一种使用价值作交换价值的时候,只要在正确的比例上,就和别种使用价值所值相等。”
“不管有用劳动或生产活动怎样不同,它们都是人体的机能,而每一种这样的机能不管内容和形式如何,实质上都是人的脑、神经、肌肉、感官等等的消耗。”理论上如此,文学艺术实践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❺ 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有多重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第二种意义是指实际的创作过程;
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一般主要从第一种意义和第三种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也就是说:文学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我们必须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解释。
艺术生产论的理论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远承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针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新的文化境遇对文艺生产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探索,深化和细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的艺术生产思想。他们的理论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以其文论研究的生产视角、斩绝的社会文化批判气概、美学政治化诉求、审美救世情怀而显示出了明显的承传逻辑,又有许多新的变异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