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乐府诗分哪几类汉乐府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乐府诗从其内容来看, 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三、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汉乐府诗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汉乐府诗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画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汉乐府诗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
(1)汉乐府站城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扩展阅读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
到了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② 乐府民歌有何艺术特色
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1、两汉乐府民歌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而且多是发自社会最底层的声音,直接表达广大人民的爱憎。拿它与“汉赋”相比较,差别极大。乐府民歌题材广泛,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着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对《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2、两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性特色。《诗经》基本上是抒情诗,其中有的作品如《氓》、《谷风》、《七月》、《大雅·生民》等虽有某些叙事成分,只是一些客观铺写,只能是抒情诗而带有某些叙事成分。汉乐府民歌中,已出现比较完整的情节,讲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孤儿的悲苦命运。有的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断,如《东门行》,只写丈夫拔剑东门去时与妻子告别时的一幕;有的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的故事作品,出现人物对话和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如《陌上桑》,秦罗敷的反抗强暴的形象相当鲜明,而且有生动的对话,幽默而有戏剧性。《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诗中的矛盾冲突不是单线式的 ,而是两条线索同时展开 。一条是刘兰芝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由被遣归、兄长逼嫁、太守求婚、决计自杀等情节组成;另一条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发展,包括卧室话别、路口分别、结下盟誓、共约同死、赴水悬树等,爱情升华到顶点,故事也就结束。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和性格在情节展开中越来越鲜明。刘兰芝的刚强、焦仲卿的忠厚、焦母的蛮横、刘兄的势利眼,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3、语言朴素生动,常用烘托,侧面描写、比喻、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如《上邪》的一连串的假设。《陌上桑》写罗敷形象时所应用的手法,如其中的一段:“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怒怨,但坐观罗敷”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4、形式多样,不固于四言格式,而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汉乐府的杂言体,到唐代则发展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乐府民歌中也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如《陌上桑》《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
5、乐府诗歌的影响: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面向现实的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后代作家如曹氏父子 、鲍照、李白 、杜甫、白居易等,都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把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二是对五言诗发展的影响,除了杂言之外,汉乐府民歌中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虽比四言诗仅 仅多一个字,但它却便于把单音词和双音词组合起来,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又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和发展(当时双音节已经逐步地增加起来,而动词又多保持着单音的形式,因此双音词和单音词的搭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五言诗就是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形式)。五言诗可以扩大诗歌的容量。五言诗的产生和兴起是由乐府民歌开其先河的,然后才扩大到整个文坛。文人五言诗从东汉开始兴盛,到建安时代,出现了一个“五言腾涌”的盛况,使五言诗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