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崖州民间艺术团用鼻子吹笛子的人叫什么名
崖州民间艺术团用鼻子吹笛铅肆子的人叫黄良文。
当年在文昌东郊镇文炳村一间仓库里通宵吹笛子的小男孩,如今已成为海南省歌舞团一名出色的演奏员。他叫黄良文,卖唤今中激凯年51岁,海南文昌人。经过多年苦练,黄良文练就了一招用鼻子吹奏黎族乐器芍扒的绝活。
1972年,黄良文顺利考入广东一所艺术学院音乐系笛子专业,从此开始接受专业的音乐学习。1975年,黄良文毕业回到海口,在当时的海南行政区歌舞团当了一名笛子演奏员。
⑵ 在广东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在广东的文化遗产有广东醒狮、广东粤剧、开平碉楼、洪拳、佛山狮头等,具体介绍如下:
1、广东醒狮
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一种地道的广东省传统民间舞蹈,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
2、广东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嘉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3、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4、洪拳
洪拳属于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关于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另一种说法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洪拳流传区域甚广,如两广、两湖及四川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在台湾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流传,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2015年,洪拳列入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佛山狮头
佛山狮头是广东省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始创于清代干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设色鲜艳美观,制作精巧坚固。
⑶ 八音的广东湛江硇洲八音
广东湛江市硇洲(岛)八音流传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硇洲岛津前村已经成立了八音民间艺术团,历朝均继承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建立了男、女独奏队以及合奏队,每队约十几人,其中女子八音队很有特色。演奏的乐器主要是由上下板、中小鼓、小中大锣、苏锣、小中大钹、唢呐等乐器组合而成。其演奏的曲目《盛世乡音》据说是由春秋时期口传的《风人松》、《三度洋》、《红灯拜花》等曲调改编的。
硇洲津前村八音艺术团在20世纪50年代曾参加过湛江市文艺汇演,1986年3月16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来湛江,到硇洲津前村观看硇洲八音的演出后,亲笔题词“八音锣鼓代代敲”。
2000年前后,硇洲津前八音艺术团被邀请到湛江市周边的乡镇演出,很受欢迎。目前在硇洲大大小小的八音艺术团已经发展到了五六十个左右,演奏曲目大同小异。曲目有的是咐败棚传人衡则代代相传下来的,有的是自行编谱。津前八音艺术团的老艺人潭昌华、陆莲等就是在团里担任编曲。30多岁的女乐手李爱莲是津前八音队枯芹的新传人。
⑷ 广东民间美术有哪些
有粤剧、醒狮等74个国家级非毕高物质文化遗产、“五羊传说”等18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帆敬产代表作名录(佛山部分、8项)
文化空间:佛山祖庙北帝诞、佛山秋色
民间手工技艺:“石湾公仔”陶塑艺术
戏曲:粤剧(佛山)
曲艺:龙舟说唱(佛山市顺德区)
民间舞蹈:广东醒狮态数慎(佛山南海区)
民间美术: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
⑸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极具文化内涵的事物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研究价值以及历史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返腊游那么你知道在广东有哪些具有广东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吧。
广东醒狮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一种地道的广东省汉族民间舞蹈,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广东剪纸
广东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佛山剪纸和潮阳剪纸,佛山剪纸手法上以凿、衬、印、手绘等技法为主,用料上大量应用铜箔、锡箔和银箔。潮阳剪纸最大的特点是阴阳剪,“阳剪”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线条粗犷有力,交替使用,粗细相破相助,极富特色。
广东凉茶
凉茶是汉族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局弊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历史最早的广东凉茶是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于1828年(清道光八年)始创的王老吉凉茶。后来,王老吉凉茶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流行170多年,可算漏销是清热、解毒、美颜饮品的先驱。
广东粤绣
粤绣,又称广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专指广州府地区(南海番禺顺德香山东莞四邑宝安等)的“广绣”。粤绣是与苏绣、湘绣、蜀绣齐名的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见。明朝中后期形成特色。
其特色有: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羽捻缕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广东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嘉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九江双蒸
九江双蒸酒——广告唱到街知巷闻,是酒类中的万宝路。九江双蒸酒始创于清朝道光初年,距今已经有差不多200年的历史。两个世纪以来,承集数代九江先辈的辛劳与智慧,九江双蒸酒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酿造技艺。它主要以大米为原料,用大米、黄豆制成酒曲,采用续添蒸饭、再度发酵、冷却馏酒、斋酒贮存、陈肉酝浸、精心勾兑、过滤包装的方法酿造而成,具有“玉洁冰清、豉香纯正、醇滑绵甜、余味甘爽”的独特风格。
⑹ 广东有哪些影视公司
问题一:广州有哪些公司是影视传媒方面的? 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州市神话影视传媒公司 广州涵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广州市味觉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奥华广州传媒公司 广东天鼎国际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户外广告顶级传媒公司 还有好多。。。
满意请采纳
问题二:广州有哪些大的影视公司? 我的老天啊,楼上已经回答很多个这样的问题了,答案一个字也没变。不得不出来说锭话,负点责吧。
珠江影视公司
广州希映传播
我只知道这些了。
问题三:广州有哪些有名气的影视制作公司? 宣传片制作公司,霞知诺宣传片制作,在制作视频宣传片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制作的定向在哪里,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问题四:广州有什么影视公司? 最大的国企,珠江影视公司,还有有一点名气的“宋祖德”哪个王八蛋开的影视公司,另外还有很多小型的影视娱乐公司
问题五:广东省有没有全国知名的影视公司 珠海的业涵影视公司
问题六:中国都有哪些传媒公司 1 华谊兄弟(在1994年创立,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之一,上市公司,最成功的民营影视公司之一,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 分众传媒(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媒体集团,最具市场竟争力品牌之一,中国都市最主流的传媒平台之一, 分众传媒(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3 中视传媒(中央电视台控股的一家传媒类A股上市公司,国内最早进入高清晰度电视制作领域的企业之一,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4 本山传媒(中国文化实体30强企业,以辽宁民间艺术团为核心组建而成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本山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5 凤凰传媒(中国十大广告公司,全球领先的跨平台网络新媒体公司之一,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6 华视传媒(拥有中国最大的公交地铁全覆盖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之一,华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7 天娱传媒(中国媒体衍生产业先锋企业,专业娱乐传媒机构,致力为全民提供具有长久消费期望的娱乐产品,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
8 光线传媒(中国民营传媒领域先锋和领袖,大型电影电视节目制作和发行商,中国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剧公司之一,光线传媒有限公司)
9 南方传媒(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由省/市/县广播电视系统企事业单位联合组成的全省性事业集团,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
问题七:影视广告公司有哪些? 广告公司在中国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外商独资广告公司。全球三大外资传媒集团:
No.1奥姆尼康――全球规模最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全球广告业收入排名:第1位。下属主要公司:天联广告(BBDO)、恒美广告(DDB)、李岱艾、浩腾媒体
No.2 Interpublic――美国第二大广告与传播集团。全球广告业收入排名:第2位。下属主要公司:麦肯?光明、灵狮、博达大桥、盟诺、万博宣伟公关、高诚公关
No.3 WPP――英国最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全球广告业收入排名:第3位。下属主要公司:奥美(Ogilvy & Mather,O&M)、智威汤逊(J Walter Thompson,JWT)、电扬、传力媒体、尚扬媒介、博雅公关、伟达公关
第二,中外合资广告公司。中国排名前三位:
No.1 NEWSUN/JWT――广州市旭日因赛广告公司前身创建于1994年,2006年与智威汤逊合资,2009年首获中国本土及合资公司的戛纳银狮、铜狮,并获得英国伦敦广告节银奖、Spikes Asia银奖与铜奖、艾菲奖金奖、艾菲奖最佳效果奖等。为其在合资广告公司中跻身第一,奠定了基础。
No.2 Y&R――电扬广告公司 1986年中国国际广告公司与扬?罗比凯广告公司和电通广告公司联合成立中国电扬广告公司,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合资4A广告公司。Y&R(电扬)率先把国际专业广告和品牌实践经验及模式带入中国。
No.3 Shunya Ad宣亚广告―― 宣亚国际传播集团成立于1999年,2008年,宣亚与传播集团宏盟集团(Omni)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宣亚目前下辖宣亚互动营销(Shunya Digital)、宣亚国际广告(Shunya Ad)、宣亚国际公关(Shunya Public Relations)、培恩国际公关(Shunya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宣亚行动营销(Shunya Events)等数家全资子公司。
第三,本土广告公司。中国前五位:
No.1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是一家由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美国、韩国人才构成的创作群、120名策划创作精英。1999-2003年中国广告公司创作实力前10强;2009年中国十大影视广告片奖;2008年中国十大流行广告语奖;为100多家企业进行过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和品牌设计、创意拍摄广告片500多条,作品入选1999-2007《中国广告年鉴》。
No.2汉狮影视广告公司――专注影视广告研究、创意和制作,其他一概不做。中国影视专业委员会执委、中国2005-2006年最佳创意总监、2007杰出贡献影视广告公司、2010年最佳制片人奖、2010年中国最佳实效案例奖等等。经典作品有红罐王老吉、劲霸男装、可口可乐、三星、肯德基、麦当劳、纽崔莱等,其为王老吉制作的央视第一条广告使品牌从1亿井喷式增长至120亿,被誉为中国的红色奇迹。
No.3上海广告有限公司――上海广告有限公司成立于1962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本土广告公司之一。上海广告有限公司曾经作为上海本土广告公司甚至全国本土广告公司的一个标志,引领着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上海广告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代理外商来华广告的广告公司,2000~2010年连续10年排名中国广告公司综合实力前十强。
No.4北京未来广告公司――公司长期独家经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栏目及CCTV-5、CCTV-8、CCTV-12等三个央视权威专业频道,承担着CCTV面向市场多元化经营的重任。公司在......>>
问题八:广东省什么影视公司出名些,列如广东东龙影业公司,等等 佛山8年影视传媒工作室 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百花广场31楼11单元 佛山8年影视传媒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本工作室集电视广告摄制、舞台灯光音响、企业专题摄制、数码音乐合成、演出庆典策划、产品摄影、画册制作为一体的专业机构.
问题九:广东省知名的广告公司有哪些? 广东省知名广告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1.广州瑞颜广告有限公司
2.广东黑马广告有限公司
3.广东省天进广告有限公司
4.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
5.广州喜马拉雅广告有限公司
6.广州市东方船广告有限公司
7.广东广旭广告有限公司
8.汉狮影视广告公司
9.旭日因赛广告有限公司
10.广州交易会广告公司
这些都是广东省比较好的公司,望采纳!
问题十: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有哪些职位? 是由 管理部门(董事会或者经理之类的)、策划部(策划案例和节目)、制作部(负责节目制作和包装)、市场部(客户关系和市场推广,比如跑项目、做活动),几个核心部门差不多就是这些,当然还有什么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那些都是根据公司规模和实际情况而定的。
⑺ 广州有哪些民间艺术
木雕!广东有很多民间艺术大师。辜柳希,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现任中物模燃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码桥理事、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潮州木雕艺术馆馆长、潮州市传统工艺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罩虚潮州木雕传承人、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潮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潮州市政协委员、潮州市第五届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⑻ 广东有什么民俗
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广府文化,茂名文化(如年例),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四大块。及茂名一带的年例是广东地区一个最独特的传统节日,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及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善堂是中国民间慈善的典范;广东粤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誉满全国,放眼现实便可知,潮粤菜为现今中国最大的菜系!而广东的粤剧、潮剧则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雅韵飘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犷豪迈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围屋被认为是中国汉人南迁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
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2年,广东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60.41亿元(不含基建部分),占全国文化产业总产出的13.58%,居全国首位。8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一批投资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在全国引人瞩目。全省现有文化事业机构2,427个(不含电影事业,下同),文化队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艺术创作演出、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电影发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场等骨干网络;形成以国家办文化为主导、社会办文化为基础的广东文化新格局。
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均为全国一流乐团之列,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为国际知名舞团。已建或在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有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等;山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跃居全国先列,在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选中,广东省连续两年获得总成绩和金奖数全国第一。全国乃至亚洲首个水下考古基地设在广东。1997、2000、2001年均有项目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音像城2002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占全国批发量的70%。连续五年对外文化交流进出文化团体的总批次和总人数均为全国之首。但人均博物馆,图书馆数量依靠低。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系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着《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县、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干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⑼ 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和演员获奖名单
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获奖名单
剧目奖
优秀剧目一等奖
戏剧类(5个)
话剧《与妻书》 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广州红豆粤剧团
山歌剧《合家福》 梅县山歌剧团
粤剧《小凤仙》 佛山粤剧传习所
粤剧《青春作伴》 广东粤剧青年团
音舞类(2个)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东莞保利演艺团
舞剧《西岚卡普》 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
优秀剧目特别奖
戏剧类(2个)
广东汉剧《金莲》 广东汉剧院
潮剧《雅娘》 广东潮剧院
音舞类(1个)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东莞塘厦东方松雷音乐剧剧团
优秀剧目二等奖
戏剧类(9个)
粤剧《南海一号》 广东粤剧院一团
山歌剧《红婚纱》 梅州市山歌剧团
粤剧《血沃共和花》 广东香山粤剧团
潮剧《沉浮记》 揭阳市潮剧团
话剧《突围1978》 深圳市宝安区文体旅游局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事处
粤剧《大明长城》 东莞市道滘粤剧团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海丰县西秦戏剧团
粤剧《包公还砚》 肇庆市粤剧团
雷剧《海毗情》 湛江市实验雷剧团
音舞类(3个)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 顺德凤城少年宫•凤城少儿艺术团
专场音乐会《涛声依旧——流行国乐音乐会》广东民族乐团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惠州市歌舞剧团
优秀剧目奖
戏剧类(13个)
先锋相声剧《我的牛郎我的牛》 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 深圳市宝安区实验曲艺团
粤剧《少白英风》 江门市粤剧团
粤剧《苏秦拜相》 湛江粤剧团
花朝戏《双花缘》 河源市紫金县花朝戏剧团
白字戏《江海沧桑》 海丰县白字戏剧团
潮剧《红头船》 汕头市澄海区潮剧二团
粤剧《红楼梦》 广东粤剧学校
(香港)广东粤剧推广协会
粤剧《东江纵队》 深圳市万丰粤剧团
话剧《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皮影戏专场 陆丰市皮影剧团
皮影戏专场 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皮影文化艺术团
正字戏《张飞闯辕门》 陆丰市正字戏剧团
话剧《大桥下》 佛山粤剧传习所
音舞类(2个)
儿童剧《啊,摇篮》 珠海市格林童话艺术中心
采茶歌舞情景剧《丰碑》 韶关市采茶剧团
韶关市歌舞剧团
单项奖
优秀表演奖
戏剧类(14个)
粤剧《青春作伴》 曾小敏
粤剧《大明长城》 卢文斌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吕维平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崔玉梅
粤剧《血沃共和花》 刘建科
山歌剧《红婚纱》 杨苑玲
粤剧《苏秦拜相》 梁兆明
粤剧《包公还砚》 李秋元
粤剧《小凤仙》 陆志鹏
山歌剧《合家福》 廖明星
话剧《突围1978》 段建国
粤剧《少白英风》 古非凡
潮剧《沉浮记》 洪丽卿
粤剧《青春作伴》 李虹陶
音舞类(4个)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石玉心
专场音乐会《涛声依旧——流行国乐音乐会》 曹玉荣
舞剧《西岚卡普》 戴莉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王静
表演奖
戏剧类(50个)
话剧《与妻书》 关晓敏
粤剧《南海一号》 吴泽东
粤剧《小凤仙》 卫国、杨雁
粤剧《大明长城》 谭思翼、李湛平、李小玲
山歌剧《红婚纱》 王映楼、曹艳常、廖小娴
粤剧《包公还砚》 梁钰、莫宜昌
粤剧《血沃共和花》 金凤
粤剧《东江纵队》 梁朝、罗惠芬
广东汉剧《金莲》 万瑜、吕晓燕、潘智勇
山歌剧《合家福》 刘谦隆、朱丽芳、夏丹丹
潮剧《沉浮记》 陈练群
粤剧《少白英风》 高桂强
粤剧《青春作伴》 彭庆华
潮剧《红头船》郑莎、蔡植群、涂少英
潮剧《雅娘》郑健英、林武燕
雷剧《海毗情》唐金凤、陈乃焕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杨小秋
话剧《突围1978》赵睿、陈箭箭
花朝戏《双花缘》杜丽英、钟晓珍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许子佳、陈少文
粤剧《红楼梦》 叶幼琪、淡敏仪
话剧《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车刘证、谢天天
先锋相声剧《我的牛郎我的牛》 刘迪、赵婷婷
话剧《大桥下》 刘亚娜
正字戏《张飞闯辕门》庄良芦
白字戏《江海沧桑》余海平
陆丰市皮影剧团 林雪萍
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皮影文化艺术团 常才智、李桂香
音舞类(13个)
专场音乐会《涛声依旧——流行国乐音乐会》
缪晓铮、殷飚、陈冬、李建中、潘伟文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 明政、吴培佩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孙晓亮、杨柳、王婧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马小倩、邱瑞、陶渊
优秀编剧奖
戏剧类(4个)
话剧《与妻书》 编剧:龚应恬
山歌剧《合家福》 编剧:林文祥、罗锐曾
粤剧《大明长城》 编剧:陈大卫
粤剧《青春作伴》编剧:文电伯、秦中英、余楚杏、李新华
音舞类(3个)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编剧:关山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编剧:梦梅、梅哲
舞剧《西岚卡普》编剧:谢晓泳
编剧奖
戏剧类(7个)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编剧:卫中
粤剧《小凤仙》 编剧:尹洪波、梁郁南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编剧:陈中秋
粤剧《血沃共和花》 编剧:潘邦榛、陆键东
话剧《突围1978》 编剧:潘钰求、王沿中、刘强
潮剧《沉浮记》 编剧:李发启、李云鹏
广东汉剧《金莲》 编剧:隆学义
音舞类(2个)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编剧:李景文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编剧:王蕙玲
优秀导演奖
戏剧类(5个)
山歌剧《合家福》 导演:梅晓
话剧《与妻书》 导演:吴晓江
粤剧《血沃共和花》 导演:郑卫国
粤剧《大明长城》 总导演:王佳纳
粤剧《小凤仙》 导演:龙俊杰
音舞类(3个)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导演:王婷婷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 导演:王丽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导演:卓依•马可尼里
导演奖
戏剧类(7个)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导演:龙杰锋
广东汉剧《金莲》 总导演:王向明
粤剧《青春作伴》 总导演:王佳纳
粤剧《包公还砚》 导演:金桐
粤剧《南海一号》 导演:傅勇凡、丁凡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导演:涂玲慧
话剧《突围1978》 导演:王维斌
音舞类(2个)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导演:颜进
舞剧《西岚卡普》 导演:谢晓泳
优秀音乐创作奖
戏剧类(4个)
潮剧《雅娘》 作曲:李廷波
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
唱腔音乐设计:严木田、刘锦和
乐队配器、指挥、艺术指导兼音乐总监:陈勇铁
山歌剧《红婚纱》 作曲:滕冬红、陈勋华
音乐配器:滕冬红
粤剧《小凤仙》 音乐设计:谈声贤
唱腔设计:卜灿荣、傅小健
音舞类(3个)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作曲:三宝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 作曲:钟建龙
舞剧《西岚卡普》 作曲:彭梦麟、罗慧琦
音乐创作奖
戏剧类(10个)
潮剧《沉浮记》 作曲:李廷波
广东汉剧《金莲》 音乐唱腔设计:钟礼俊、钟礼坤
粤剧《血沃共和花》 音乐唱腔设计:梁德文
粤剧《青春作伴》 唱腔设计:陈仲琰
音乐作曲:隋晓峰
唱腔配器:彭继光
潮剧《红头船》 作曲:林立勤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音乐唱腔设计:邹裕伟
雷剧《海毗情》 作曲、唱腔设计:曾健
粤剧《南海一号》 作曲:石松
山歌剧《合家福》 作曲:陈勋华、余辉辉
粤剧《苏秦拜相》 音乐设计:万霭端
音舞类(2个)
专场音乐会《涛声依旧——流行国乐音乐会》(集体)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作曲:熊辉、吴军
优秀舞台美术奖
戏剧类(9个)
粤剧《小凤仙》 舞台设计:周本义、周上华
灯光设计:朱光武、张高波
粤剧《包公还砚》 舞台设计:边文彤
服装设计:范晓慧
粤剧《南海一号》舞台设计:秦立运、马骏、何新荣、何俊
灯光设计:刘凤恕、张小璋
广东汉剧《金莲》 舞台设计:薛殿杰、叶波
粤剧《青春作伴》 舞台设计:李春人
灯光设计:韩关坤
化妆设计:方国良
山歌剧《合家福》 舞台设计:陈庆文、梦梅
粤剧《孙中山与宋庆龄》 舞台设计:赵国良
灯光设计:胡华庆、何光荣
服装设计:王玲、袁存
潮剧《雅娘》 舞台设计:赵曙明
灯光设计:周正平、谢纯生、章伟峰
服装设计:蓝玲、曾育妮
话剧《与妻书》 舞台设计:那树枫、曾荣新
灯光设计:邢辛
服装设计:王钰宽、黄海忠
音舞类(4个)
儿童音乐剧《贝贝奇遇记》 舞台设计:马起
服装设计:王苏
灯光设计:梅晓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 舞台设计:王琛
服装设计:赵艳
灯光设计:王瑞国、刘毅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舞台设计:申奥
服装设计:郭培
灯光设计:阿伦•罗尔帝
舞剧《西岚卡普》 舞台设计:毛光辉、梁溪清
服装设计:孙玉玲
舞台美术奖
戏剧类(15个)
粤剧《大明长城》 舞台设计:李春人
灯光设计:韩关坤
服装设计:黄天波
山歌剧《红婚纱》 舞台设计:陈庆文、梦梅、张嵘
灯光设计:何凯宏、梦梅、陈夫
粤剧《血沃共和花》 舞台设计:韦黎辉
服装设计:尉涛
化妆设计:邵帆
潮剧《沉浮记》 服装设计:吴筱南
粤剧《青春作伴》 服装设计:黄天波
山歌剧《合家福》 舞台设计:陈庆文、梦梅
灯光设计:何凯宏、陈夫
服装设计:张宁、钟莹莹
粤剧《少白英风》 舞台设计:关振东
雷剧《海毗情》 灯光设计:黄兆保、庄杰
花朝戏《双花缘》 舞台设计:张向阳
服装设计:杜丽英
话剧《与妻书》 化妆设计:梁雪艳
话剧《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舞台设计:王珑
灯光设计:章伟峰
服装设计:陈嘉欣
化妆设计:夏雅璇
话剧《突围1978》 舞台设计:石昊
灯光设计:崔鹏、吕福龙
服装设计:莫非、杨秋华
化妆设计:杨秋华、孔远霞
先锋相声剧《我的牛郎我的牛》 灯光设计:闫安
话剧《大桥下》 灯光设计:杨晓光
皮影戏专场(陆丰市皮影剧团《鸡斗》) 舞台设计:江海滨 蔡锦镇
音舞类(3个)
音乐剧《爱情葫芦丝》 舞台设计:李艺梅
灯光设计:李蔚
采茶歌舞情景剧《丰碑》 服装设计:赵蓉、骆丽青
儿童剧《啊,摇篮》 服装设计:顾洋
灯光设计:林晓武
新秀奖
戏剧类
山歌剧《合家福》 叶柳华
粤剧《青春作伴》 文汝清
话剧《与妻书》 鞠月斌
粤剧《血沃共和花》 嘉裕
潮剧《沉浮记》 林帆
山歌剧《红婚纱》 潘锡岳
粤剧《苏秦拜相》 莫燕云
潮剧《雅娘》 黄映伟
音舞类
专场音乐会《涛声依旧——流行国乐音乐会》 张璐璐
音乐剧《爱上邓丽君》 吕欢
⑽ 广东省民间工艺种类
1.石雕\`&]gdwh`*\=.Com.Cn
石雕在广东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香港、澳门、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最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婉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南越王赵昧墓,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最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2.6吨。墓中出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及两件青玉圆雕舞女、l件浮雕卷云纹的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龙虎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平,可见南越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工艺。在南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等。说明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gdwh`*\=.Com.Cn
石材坚实,耐风化,因而,在岭南建筑中,除了石塔、石桥、石坊、石亭、石墓,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构件和装饰上。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作为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梁枋、井圈等;二是作为建筑物附属体的石碑、石狮、石华表以及石像生等;三是作为建筑物中的陈设,如石香炉、石五供等等。\`&]gdwh`*\=.Com.Cn
广东石雕工艺以粤东见佳,以潮州石雕见精致。潮州开元寺大殿围廊唐代石栏板,与潮阳灵山寺唐大颠祖师墓塔须弥座束腰石刻风格皆典雅凝朴。开元寺内的唐代石经幢,为国内罕见的唐代大型石经幢。潮安宋代王大宝墓前石像生石武将高达2.33米。威风凛凛,石狮高1.46米,昂首挺胸,造型夸张。潮州明建凤凰塔塔座珍禽瑞兽石浮雕表现手法仍呈浑厚简洁之风格。至清代,潮州石雕风格为之一变,由浑朴变为精致,由浅浮雕为主改进为深浅浮雕与透雕结合,工艺水平大为提高,饲堂、府宅、会馆争以石雕竟奇巧。今存于广东民间工艺馆的清未潮州石雕老鼠荔枝葡萄石雕,为建筑物上构件,高78厘米,青色花岗石雕成,以深浅雕结合,雕出一群老鼠在荔枝、葡萄丛中偷吃果实,老鼠动态各异,生动有趣,葡萄藤蔓缠绕,技艺十分精湛。华侨陈旭年所建潮安彩塘镇丛熙公祠,耗资26万元,历14年功夫始建成,集中了石雕艺术之精华。公铜门楼设有一对大抱鼓石、一对石狮子,屋架为石质斗拱,梁枋两端为镂空石雕,以花卉虫鸟。人物走兽为题材。两条喷水柱磨制得光滑如镜。檐前垂花柱别出心裁地刻倒挂花篮,层次复杂,剔透玲珑。四幅贴壁石刻,分别以渔、耕、樵、读,花鸟虫鱼为题材,一幅之中,有土农工商25个人物,出没于山村曲径,穿插于亭台楼阁,神态各异,散聚有致,富有生活气息。其中匠心独运地采取了镂空手法刻成石网绳、石牛索,极尽工巧。潮州明清代所建石牌坊,多达110多座,仅太平路千余米之路段,便有47座,形体高大,工艺精致。\`&]gdwh`*\=.Com.Cn
粤中石雕,以石柱础、石坊、石狮为主。广州博物馆曾经展出过南汉石墩,座底方形,上部刻圆面,径约一米,环绕圆面刻出十数只狮子,首皆朝外,形象粗犷,艺术风格明显受西亚艺术影响。南汉主刘垄晚年“作南戴柱皆通刻镂础石,各置炉燃香,故有气无形”。如此巨大又雕刻生动之座墩,可以想见彼时建筑之宏伟和手工水平。光孝寺大殿后廊平台勾栏有13根砂岩望柱上保留了宋代石雕狮子,高45厘米,胸前围一宽广的绶带,中悬响铃,作凸胸蹲坐姿,前肢或踩绣球或抚弄小狮,姿势不一,毛发蓬松,尾巴长满茸毛,盘曲于后肢之下,其造型受北方影响尚深。镇海楼前存有广州明代最大的红砂岩石狮,这对石狮原置双门底前,民国元年(1912)拆城开马路,移至今址,高224米,连座通高2.86米。体态肥大,阴刻狮毛,头如蟾蜍,双耳尖耸,咧嘴露齿,威猛不足,温顺有余,十分古拙,民间艺术韵味甚浓。同属明代的揭阳仙桥郑氏家庙前石狮,已经显示出更多艺术加工的活泼姿态和精良的雕刻技术。狮身细长,轻抚幼狮,体态昂扬,呈优美的外轮廓曲线。清代岭南的石狮,已经形成特有的风格,形象装饰化,更具有浪漫色彩,较之北方石狮憨态可掬,少威严凶猛,多喜庆气氛。广州市人民公园内,有清顺治年间用肇庆星岩白石雕成的一对石狮,原为靖南王府之物,为高要工匠开凿。雄狮踩球;雌狮与胸前、后背各一幼狮玩耍。石狮高1.9米,立于1.62米高的石座上,很有气势。清巡抚公署内的一对星岩白石石狮,高度大小与靖南王府石狮相同,在圆雕的躯体上以深、钱雕及线刻,刻划出卷毛,整体造型浑朴有力,与后期一般岭南石狮的秀丽玲珑风格迥异。广东迎宾馆门前置一对清末石狮,系从天成路晏公街迁来,雄狮怀中抚抱一大彩球,口街彩带,肩挂一大串响铃,嘴口以三弯线刻划。雌狮右前肢抚着一只站立扭头欲跃的小狮及一蹲伏幼狮,情意亲切。这种法式,\`&]gdwh`*\=.Com.Cn
常见于晚清广东石狮。清代石雕之精雕细镂,线条流畅,密而不乱,精美绝伦,在今存华林寺前星岩白石塔之基座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广东各地存有一批饶有特色的古代石狮。南雄博物馆门前一对红砂岩雕凿宋代石狮,各高1.2米,形体修长,雄狮张口侧头左前脚踩石球,雌狮矜特慈爱,右前脚抚一小狮,神态生动,不落俗套,是宋刻珍品。龙川存有宋衙署内石狮子,高16米,身躯高大,线条粗犷有力。德庆学宫院内现有一对麻石狮,颜色黝黑,凸胸昂首,有南北朝雄健气概。现在清代石狮数目较多,吴川。佛山等处的石狮工艺精致,风格成熟。石雕也有其他动物形象。徐 闻前山圩可见古代石狗、石龟、石猴、石狮,以石狗数目为多且有特色,大者与人比高,小者如猫,或凶恶或温驯,无一雷同。石狗在雷州半岛农村几乎村村可见,多少不一,多者一村有一二十条,置于村口、树下、门前、天并乃至居民窗户顶部飘板上, 最早为宋代雕制,衍至当代,应是图腾崇拜遗制。\`&]gdwh`*\=.Com.Cn
石雕精品也见于其他品类。罗定分界镇于露出地面的石头上刻成0.97米直径的圆面,凿出8片覆莲花瓣,很可能是佛像石座。连平紫云庵旧址,存有13尊明代石雕罗汉像,雕工细腻,比例准确。肇庆崇趋塔、高州宝光塔、潮州凤凰塔塔基浮雕图案以及潮安三元塔各层塔心室藻井上的石刻浮雕图案,题材丰富,雕工精湛。兴宁学宫大成殿前御路石雕“游龙吐珠”,高浮雕游龙蜿蜒出人石壁,构思巧妙。饶平王饶古城城隍庙石雕人物浮雕,镇泽镇石井村石砌望柱栏板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图像浮雕,柘林镇天后官门上16幅花鸟图案石雕,皆栩栩如生。顺德杏坛镇逢简村明远桥栏板花纹及望柱上石狮形象,杏坛镇古粉村爱日桥栏板雕刻的龙凤牡丹及佛八宝等图案,均是精致的明代建筑装饰石雕。佛山孔庙红砂岩照壁,原置于“忠义第一社” 内,高2.62、宽2.27米,浮雕麒麟,刻制年代不详,古朴有神。德庆悦城龙母庙的门楼、牌坊、栅门以及内庭,遍饰石雕,被誉为石雕艺术的殿堂。山门、香亭的清代皤龙花岗石柱,采用深雕和透雕工艺,盘龙鳞甲毕具,口中珠滚,轻灵通透。龙柱之巨者,当数现存佛山博物馆院内改装为华表的龙柱。原置社亭铺药王庙,高 17.8 米;柱础直径0.9米,花岗石质,高浮雕,部分镂空,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谓其“非近世工匠所能造”。客家祠堂前较为常见的是石刻旗杆,平远黄畲乡南龙村之清代花岗石楣杆,通体浮雕黄龙盘缠而上,柱顶作清代官帽式,高达15米。石华表较多见于墓道、祠庙之前。广州仁威庙前、南海神庙内、黄花岗烈士陵园墓道,均置有石华表,刻制时间在清代至民国,浮雕盘龙,腾云喷水,艺术性极高。建筑构件的石雕,除了石柱,还有石梁机石栏板、石基座以及石柱础等。岭南庙堂的石栏板及须弥座束腰雕刻,由唐至明代,风格均较粗犷简朴,到清代也一变为繁褥精致,以广州陈家调之栏板、南雄广州会馆之大门次间月梁之装饰为典型。石柱础造型各异,有方形、圆形、亚字形、八角形、六角形,也有覆缸形、腰鼓形、花篮状等,充分体现了岭南工匠的创造力。\`&]gdwh`*\=.Com.Cn
\`&]gdwh`*\=.Com.Cn
2.木雕\`&]gdwh`*\=.Com.Cn
岭南木雕作为工艺品出现,始现于广州两汉前期汉墓出土的木船模型和划船俑。木船涌以圆木加工,寥寥数刀,已经能够很立体地表现出人物脸部眉眼、鼻、两颊,传神勾勒出划船人弯腰用力之态势。表现出岭南先民木雕工艺的功力。\`&]gdwh`*\=.Com.Cn
广东木雕分为广州木雕和潮汕木雕两大流派。广州木雕以实用为主,主要用于建筑饰件(花衽、花罩、门窗)和红木家具。主要产地为以广州作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及西江流域一带。潮汕木雕以金漆木雕最为出名,主要用以装饰厅堂、神龛座件、橱柜门饰等。祠堂、会馆、庙宇及府邪的梁架封檐板,都是广州木雕和潮汕木雕重点装饰的部位。\`&]gdwh`*\=.Com.Cn
潮汕木雕始兴于唐,发展于宋明,盛行于清。现潮州开元寺内,挂有唐代木鱼,宋代政和四年(1114年)本龙(悬挂铜钟用)。明代,潮州府衙正门镇海楼上有三套栏杆,共计108根木柱的望柱上刻有木雕小猴108只,形态各异。镇海楼后被焚毁,府楼猴难逃其厄,现仅存3只。1只由省博物馆收藏。2只由潮州市博物馆收藏,一双手抱膝,闭眸沉思;一左手搂膝,右手挖耳,活泼逼真。今藏广东民间工艺馆的清代潮州红漆木雕香炉罩,连座高35.3厘米,呈正方形,罩的三面及底座雕刻非常精细,有一面为将军与王爷狩猎图景。罩的四边分别精雕“松鼠菩提、“鸣蝉葫芦”、“蝙幅南瓜”等纹样。底座四边望柱雕有狮子、莲花,围栏镂雕各种花鸟。纹饰细致复杂,多种技法娴熟结合,在有限的范围内精心布局复杂的场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明代以后,在原来基础上兴起潮州金漆木雕。金漆木雕分为深、浅浮雕和通雕、圆雕,注重采用多层镂空技术,与浙江东阳木雕并称中国二大木雕品种。今存于开元寺内的明代金漆木雕千佛塔,高2.58米,采用圆雕手法,六角七层,层层有佛像,塔基刻有唐僧取经故事,细腻精彩。清代潮州木雕鼎盛,干隆年间,庙宇相堂遍布潮汕各地,栋梁牌匾、门窗家具,尽如雕饰,潮州城南堤外青龙古庙梁架装饰半边蟹篓,相传为着名木雕艺人黄开贤所作。晚清金漆木雕精品,当数潮安彩塘金沙乡的资政第、潮州义安路铁巷的已略黄公祠。已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年间,其正厅门楣、主座、头进屋架,满饰剔透玲政的金漆木雕,题材有狮、龙、凤等祥瑞动物,又有历史故事,如“铜雀台”。“涨羽煮海”、“水淹金山寺”等,斗拱刻成飞凤,似将屋梁举起腾空而去,雀替刻成连枝花卉透雕。千姿百态,既美化整体,又起了穿插勾连撑架的建筑功能。横梁上施以金漆画。整座梁架成为一件层次丰富、金碧辉煌的大型式艺品。\`&]gdwh`*\=.Com.Cn
潮州金漆木雕作为建筑装饰和摆设,其特点是通透、华丽、精致。今存于潮州博物馆内有《水族图》缠罩,反映了以水为题材的地方特色,充分地利用了透雕的表现能力,在水草、荷花之间,鱼、龙虾、蟹、螺,或游戈、或潜行、或爬动,生气勃勃。藏于潮州博物馆内的木雕挂屏,采用通雕手法,在高约60、宽约38厘米的画面上,仅人物就有45人,场面复杂,层次分明,极力渲染欢乐气氛。浮雕《湘子桥图》,在两幅各高约54厘米、宽32厘米的木板上,独具匠心地刻出“十八梭船甘四洲”的湘子桥全景,桥上亭阁、镇水锉牛、东门城楼,尽收其中,还有神态各异,身份不同的25个人物,显示了潮州艺人善于在方寸之中布局,充分利用深浅浮雕、通雕等技法表现丰富层次的景物。故事的技巧特色。神器装饰是金漆木雕地方色彩特别浓郁的一个传统门类,藏于潮州博物馆的清光绪年间金漆木雕神轿,高工1.1米、宽0.8米,由近百块金漆木雕小品构成,有轿围屏、交椅围、中盘、下盘、轿脚狮和花牙等。雕刻内容有博古图、水族图、水淹金山寺、八仙过海等,最高处刻双龙抢宝图案。藏于广东民间工艺馆的潮州金漆木雕神亭,高 2.1米、底部 80见方厘米。为游神时所抬的神器。重檐歇山顶建筑模式,自上至下装饰满各种图形,突出《封神榜》中的姜子牙、黄飞虎、雷震子、托塔天王等戏剧性情节和人物。藏于潮州博物馆的清光绪年间神龛,高达3.25米、宽1.78米、深1.25米,由80多块金漆木雕和20多幅磨金漆画装饰,灿烂辉煌。\`&]gdwh`*\=.Com.Cn
广州木雕一开始较为擅长于圆雕人物。1950年在广州光孝寺三宝佛腹中发现唐代木雕罗汉像,体形肥硕,面部丰满,微笑和蔼。用琉璃珠镶嵌眼球,长耳垂肩,盘腿跌坐。绿衣朱裳,衣服纹褶轻快而富于弯化。左手捋衣袖,右手上举打手势,可惜已残缺。同时发现的唐代木雕信上像,造型特点类罗汉像,眼珠也是镶嵌琉璃球,闭嘴张目,昂头看天,右手抚股,母指轻触肚皮,若有所恩,左手已缺。线条简练富表现力,造型富有生活气息,反映出当时的技巧已相当成熟。现存于曲江南华寺的360尊北宋木雕罗汉像,从像上所刻铭文,可见这批木雕罗汉像是雕造于广州。其艺术成就十分卓越。木料多采用柏木,也有楠木、樟木或檀香木的,每尊造像都是用整块木坯雕成,高度在49.5~58厘米之间,直径23.5~28厘米。每尊佛像都是底座和坐像组成,在这有限的范围中,设计出姿态不同、生动传神的罗汉形象,不仅坐式、手势变化多样,而且长幼肥瘦,形貌各异,神态不同,肌肉、衣纹富于质感,可以看出是与光孝寺三宝佛腹发现的唐代木雕罗汉像一脉相承的。明清以后,广派木雕向建筑装饰和家具陈设上发展。广州陈家祠内头门黑漆雕花梁架承檀,头门后柱间设4扇抽木屏门,双面镂刻渔樵耕读及历史故事,主体建筑聚贤堂内12扇柚木屏门双面镂雕历史故事,后进5间中堂和两侧3间厅堂均有大型花罩,雕刻均十分精美。广州城隍庙,前廊梁架做工尤为精细,承托卷棚檩子的异形斗拱、墩木、梁枋出头等构件雕有姿态生动的戏曲人物、编幅、寿字、鳌鱼及卷草纹饰,梁枋出头上以木雕狮子身背异形斗拱,别具一格,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饰件,也有不少木雕佳作。广派木雕也有金漆木雕。广州仁威庙的头门梁、杭、驼峰、雀替,均做成木雕工艺构件,正殿承托梁架的驼峰,斗拱,支撑梁檩的叉手、托脚等砍削得精细、别致,驼峰分别雕成梅雀、麒麟、龙门等吉祥纹样;遍施月梁、明间两金柱间的跨空枋,雕有八仙等人物;所有的梁枋底部雕有花纹,连檐板都雕刻有精细的戏曲人物故事。木刻均施金彩。清代广派木雕在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十分流行。用于亭台楼阁、厅堂的装饰,主要有花衽、花栏、门廊、花罩、挂落、梁枋、檐板、花舫(紫洞艇)、神台、门窗、藻井、屏门等。内容包括人物故事、鸟兽花木、博古书画,无所不有,尤擅长于表现菩提缠竹、玉兰紫藤等网络复杂、图案新颖,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题材、佛山祖庙庆真楼荔枝挂落,一颗颗累累荔枝果实,悬挂在翠叶丛中,宛若置身荔枝园中。清末光绪年间,广派木雕以“三友堂”最有名气,原由许、赵、何三位木雕师傅合伙经营木雕,后分为广州“许三友”、佛山“何三友”和三水“赵三友” 三处,其风格粗壮豪放、夸张洗练,刀法利落,不易损坏。广派木雕盛期代表为佛山装饰木雕。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加木雕行会的有18家,宣统二年(1910)全行业聚会包括学徒在内木雕工人有148人。民国初年,佛山较着名的木雕店号有广华、成利店、聚利、恒吉、三友堂、泰隆、合成等。传世的主要作品今集中于祖庙博物馆内,如清代黄广华造漆金木雕大神案、金木彩门,成利店造漆金木雕大神案,泰隆造三山屋木雕龙首六角宫灯、大屏风、万福台等。万福舞台的隔板最为辉煌,木雕共六组,均装置于分隔前后台的隔板上,内容为八仙、三星拱照、降龙、伏虎、大宴铜雀台等。全部漆金,雕工豪放,刻划传神。祖庙三门的前檐花衽,长31.3米,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泰隆造共分14段,均雕刻人物故事。三门后檐花衽为聚和造,规模不及前檐而雕刻颇精,内容为郭子仪祝寿,是多层高浮雕。黄广华造金木雕大神案,长3.3米,宽1.3米,正面神龛式多层楼空金漆木雕,共雕刻人物126个,上层为荆轲刺秦王,下层为李元霸伏龙驹。下层场面中还雕刻了几个戴高礼帽,身着燕尾服,被打翻在地和跪拜献表的洋人。神案背面为松鹤延年大幅木刻,黑漆描金。神案两侧金漆高浮雕侏儒托瓶,所雕侏儒形象为洋人。黄广华造的金木雕彩门,通体雕刻人物故事,中段赵美容伏飞熊,也有外国侵略者被打翻在地的场面。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 \`&]gdwh`*\=.Com.Cn
\`&]gdwh`*\=.Com.Cn
3.砖雕\`&]gdwh`*\=.Com.Cn
近海地区,因砖质易受海风腐蚀、风化,故砖雕较为少见。广州附近及西江、北江流域中游则较为常见,多用于门额、端口头、墙头、栏杆、神龛楣边、天井照壁及通花漏窗。\`&]gdwh`*\=.Com.Cn
砖雕按技法分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按规模分组合砖雕(先单个注模,然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和单块砖雕。组合砖雕一般用于墙头、柱头、照壁等大面积的装饰,大者需数百块砖雕组成。单块砖雕则常镶嵌于神龛边框或相饰、座饰等处,多为花卉鸟兽之类的图案。在岭南出土的汉墓砖有花纹纹饰,晋徒有铭文,这些多为模印;也有少数划刻。广州出土的太原王夫人墓志铭,刻于隋大业三年(607),可以视为砖雕的滥题。海康元墓出土线刻砖,有神祗、动物,已属艺术创作,但人物形象较为呆板,这大概与刻划的对象有关。而作为有深浅层次的砖雕相传始于宋代,这一时期中原砖雕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从墓室饰砖可以看出,但岭南现存建筑物上砖雕最早为元代雕制。初时只为浅雕,人物形象不大突出。番围石楼镇善世堂大堂正面左右的两侧墙上,各有一个砖砌的镂空大花窗,花窗四边镶有人物、花卉图案的砖雕组群,是保存较完整的明代砖雕组群。现置佛山祖庙郡马梁神牌坊,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所建的4柱3楼牌坊。正楼、次楼为砖雕砌建,刻有花鸟、人物、花卉,形象简练,刀法生动,反映佛山明代砖雕已达到较高水平。广州钟落潭曾氏大宗祠大门墀头砖雕,祠内石牌坊上嵌5跳卷叶形砖雕斗拱,为清干隆年间所制,是砖雕中较早之实物。岭南砖雕当推陈家祠正面墙头6幅大型砖雕为着称。每幅高度2米,宽度约4米,由质地细腻的东莞青砖精雕细刻拼接而成,主要内容为聚义厅、刘义庆伏龙驹,也有瓜果藤蔓、书法条幅。陈家祠砖雕出自南海、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廷、陈兆南、梁澄、梁进等着名民间艺人之手。佛山祖庙砖雕规模也较大,分别设置于钟楼和鼓楼北侧墙壁,都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郭连川、郭道生合作雕刻制品。两套作品的规格大小、制作手法和风格一致,各高1.82米、宽2.6米,内容分别为牛皋守房州和海公大红袍。较之北方砖雕的粗扩、浑厚,广东砖雕显出纤巧、玲拢的特点,采用精制水磨青砖为材 料,往往雕镂得精细如丝.习惯称之为“挂线砖雕”。雕刻手法多以阴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穿插进行,精细者可达七八层,造成景致深远的效果,雕成的花卉枝叶繁茂,形如锦绣。戏曲人物衣甲清晰。在不同时辰日光照射之下,还能呈现出黑、白、青灰等不同色泽,高光部更烟烟生辉,画面富于起伏变化。\`&]gdwh`*\=.Com.Cn
\`&]gdwh`*\=.Com.Cn
4.陶塑\`&]gdwh`*\=.Com.Cn
在英德、始兴、南雄和南澳等地的原始社会遗址发现广东最早的陶器,距今约7000~8000年,是红褐色或黑褐色的夹砂粗陶。有了陶器,即使是日常用具,也有造型艺术的要求、距今5000—6000年前,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贝丘及沿珠江口的沙丘遗址出现了彩陶,反映了制陶工艺的进步。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窑,在曲江、韶关、始兴、兴宁、普宁等地仅有发现,陶器表面的花纹装饰已相当美观,多用陶拍加工出各式各样的几何形花纹。屹今发现的最早的陶塑艺术作品,见于增城西瓜岭战国早。中期遗址,出土有陶鸡和陶马。前者高10厘米、竖冠睁目,颇为神气;后者残长11厘米,头脚已缺,仍可见鬃毛纷披的矫健体姿。在深圳、香港也发现有这一时期陶塑动物残件。至西汉前期墓葬中已见有陶制犀角、象牙模型,最大的陶象牙长49厘米,陶犀角长17厘米,底均挖空呈喇叭形。出土的这一时期陶壶铺首,兽头眼、鼻、耳、置免造型有较多的变化,装饰性很强,其源可能出于仿岭北传人的青铜器。西汉中期墓出土有陶灶、井、仓、屋模型。西汉后期墓出土有双狮形座、虎子及猪、牛、狗、鸡、鸭等模型。这些都是陶塑的早期作品。东汉后期陶井模型,井亭攒尖顶置有张翅昂首之鸟,是最早附饰于建筑物的装饰性陶塑。广州光孝寺出土的南朝莲花瓦当,花瓣两层,每层8瓣,花瓣莲蓬丰满、规整而不失韵气生动。中山五路出土的唐代兽头砖,造型可与唐长安大明宫出士兽头砖媲美。这些都是屋顶建筑构件,有很强装饰艺术性。从一开始,陶塑对建筑物装饰的部位就在屋脊上,与陶制件不怕雨淋日晒的特性有关。陶塑瓦脊,主要流行于粤中地区的庙堂上,清代至盛。佛山祖庙共6条陶塑瓦脊,分别在三门、前殿、前殿两廊,大殿和庆真楼的屋顶上,以石湾文如壁造的三门陶塑瓦脊为长,长30米、高1.8米,正面各段内容分别为舌战群儒、姜子牙封神、甘露寺,塑有人145个物;背面为郭子仪祝寿,塑有149个人物。其他各脊陶塑也均为双面,内容有哪咤闹海、穆桂英挂帅、天官赐福、鹊桥会等。岭南陶塑瓦脊以广州陈家祠最为壮观。各进厅堂、连廊、通巷之屋脊上遍饰陶塑。厅堂上的瓦脊两边巨大的鳌鱼、狻猊、凤鸟令人注目。聚贤堂上之陶塑最长,长27米,高约3米多,饰以尉迟恭金殿争帅印、群英会、桃园三结义、郭子仪祝寿等场面。亭台楼阁高低相望,背景又有瀑布、山陵,两面各塑大小人物、动物300多个。陈家祠陶塑系石湾文如壁店造。文如壁是顺德人,康熙年间石湾陶塑名工,其子孙沿用老字号设店,光绪年间广东各地不少建筑屋脊瓦脊都有文如壁店作品。陶塑瓦脊极为富丽,现存还有德庆悦城龙母祖庙、三水胥江祖庙、东莞埔心村康王庙、顺德大良西山庙等处。东莞康王庙修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屋脊陶塑的108个水路好汉陶塑栩栩如生。屋脊陶塑之饰不止见于粤中。清代重修揭阳榕城北帝庙屋脊陶塑背景之楼阁亭台高达三层;现时改成粤东风格的船形脊,尽失当日风采。粤中陶塑瓦脊具有的特点:一是突出人物在场面中的主体位置,“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而楼台也极似戏曲中的背景,只简化到主要特征。人物头部比例较大,动作较大,脸部用不上釉的黄赤色土塑成,喜怒表情明显,上部一般外倾。二是色彩鲜艳,在太阳底下闪耀釉光,经过雨水冲淋之后更加鲜丽。总之,适于远观也可近赏,使庙堂有一种浓缩历史的感觉,所塑题材为百姓喜闻乐见而有亲切感,使庙堂与民俗更为接近。\`&]gdwh`*\=.Com.Cn
比陶塑更为高级的有琉璃脊。广州沙贝名贤陈大夫祠牡丹花琉璃花脊,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英华店造,是广东现存最早的琉璃瓦省之一,花枝唯妙唯肖。\`&]gdwh`*\=.Com.Cn
\`&]gdwh`*\=.Com.Cn
5.灰塑与泥塑\`&]gdwh`*\=.Com.Cn
发塑在民间又称灰批,是用石灰、麻刀、纸浆和铁丝等塑制而成的饰件。常用于脊饰和檐下、门楣窗框等部位以及亭台牌坊构件。灰塑可作成多层次的图像、浮雕和单体圆雕,涂上鲜艳的色彩后,艺术效果接近陶塑,而制作更为方便,因而在明代广东各地的建筑物已多有运用,清代更为普遍流行。也以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悦城龙母祖庙等处的灰塑为出色。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的佛山祖庙褒宠牌坊,是现存有发塑雕饰的较早期作品。始建于明代的顺德大良西山庙饰有大量造型生动的灰塑。陈家祠屋脊灰塑累计总长225米,高度平均为0.9米,规模之大为岭南地区之冠。灰塑除了人物、花卉图案造型以外,还常见有几何纹样饰以屋脊、檐下等处。如肇庆苏氏宗词的万字回水纹灰塑、德庆院芳莫公桐的正脊获纹灰塑以及惠东平海古城明代民居屋檐下的几何纹灰塑等。\`&]gdwh`*\=.Com.Cn
\`&]gdwh`*\=.Com.Cn
6.嵌瓷\`&]gdwh`*\=.Com.Cn
这种装饰流行于粤东一带,俗称“聚饶”、“贴饶”或“扣饶”,为罕见的地方工艺,创始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初时只是利用碎陶片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鸟图案装饰。清末,随着陶器生产技术的改进,瓷器作坊为嵌瓷工艺专门烧制低温瓷碗,彩以各种颜色,供剪裁镶嵌成平贴、浮雕或立体的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装饰于唐宇、祠里、亭台、楼阁和民居的屋脊、屋檐、门楼和照壁上。制作的方法,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成灰浆,钳剪彩色瓷片镶在灰泥表面,拼接成各种图画。立雕要用铁丝先扎好骨架,用灰浆塑好堆成,再以瓷片嵌贴面成。\`&]gdwh`*\=.Com.Cn
潮汕嵌瓷坚实牢固,经风雨而不褪色,层次丰富立体,色彩绚丽斑斓,尤适于表现花鸟人物。在塑造题材上,多以吉庆、祥瑞为表现内容。通常在屋脊正面饰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脊头屋角以戏曲故事人物为立塑,尤其是武将袍服更显嵌缀之工细。照壁上的嵌瓷,常见的有麒麟、仙鹤、梅鹿、狮象、龙虎等。清代,潮汕民间嵌瓷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上,不但流行于潮汕地区,还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泰国曼谷的郑王塔,就是一件巨型的嵌瓷艺术品。潮汕地区古建筑上原有嵌瓷装饰现已几乎荡馨。近年一些修复的庙宇、亭阁也采用了嵌瓷工艺,使这门民间建筑饰工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