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如何看待艺术观念的本质

如何看待艺术观念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3-03-19 17:38:21

A. 如何理解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知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那么艺术世界当然更不真实了。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文以载道”说山卖,南北朝时期,刘勰《文心雕龙》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更是走上了极端,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康德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他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我国南北朝时代是文学日益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这个时闹唯返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定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液饥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存在的模仿说,就是一种典型的再现说文艺观。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的思想家们认为文艺是模仿自然的,如赫拉克利特就提出过艺术是模仿自然的,是以自然的面貌出现的观点。

B.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艺术的本质:

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意识、思维、操作、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表达形式:语言、声音、文字、绘画、眼神、呼吸、肢体等。

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

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四大类。

(2)如何看待艺术观念的本质扩展阅读:

人们把艺术主题看作是创造力的表现,从而提出了在分析美学价值(参看美学条目)和人性(参看心理学条目)方面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在这两个方面,不仅直到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从相对上说仍不很发展,而且在过去20年来逐渐增加的一批着作还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间的深刻分歧。

不过,从社会实践的意义上说,把艺术看作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创造力的表现和一种解放力量的观点(尽管这种观点最终可以用理论术语来归纳),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马克思主义对待艺术态度具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艺术(像一般精神生活一样)应当自由地发展,形成“百花齐放”,而不是一定要去适应某种艺术教条的要求,特别是一种政治权力强加的教条;

第二个原则是跟上面提到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表述的思想大体上相符,也就是在容许优秀天才人物的“阳春白雪”发展的同时,要更广泛地把美术的创造活动作为一般人的需要和乐趣之源加以培养和鼓励。

C. 如何理解艺术的本质

  1.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3.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4.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5.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6.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7.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D. 1)回答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另外,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探究艺术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颇有意义的见解。

E. 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800字左右}

人之所以能够欣赏美、认识美并且创造美,就是因为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这种审美关系。在这种审美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既没有审美主体,也没有审美客体,美对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人与现实之间建立起审美关系时,“自在的美”才能转化成“为我的美”,即具有美学意义的美,才能被人们所认识、所欣赏,才能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即“人化的自然”。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美学关系建立时,也就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在实践的条件下相互转换。

美的本质是和美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美的规律首先关系到事物的本质特征、事物的内容和普遍性。另一方面,也关系到事物的外在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美是形象的,事物内在的本质必须直接表现在外部现象上,通过一定的形式或形象显现出来,才有可能成为美的事物。凡是以突出、鲜明、生动、确切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充分表现出本质、内容和种类的普遍性,那它就是美的。

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就是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说,审美观念决定了美感的产生。

艺术反映现实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但它并不就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不是现实中的美;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并且用物质手段将他的审美观念传达出来,表现出来。艺术在本质上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我们在承认和肯定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前提下,说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是在强调艺术的社会本质的前提下强调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点。艺术家正是根据他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认识,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是他自己的审美观念,是他的“胸中之竹”。在这层意义上讲,也可以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一种自我表现,但应是为着审美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一种自我表现。艺术家在这种自我表现中,把美展示给观众,把丑揭示给观众,把他对社会生活独特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感悟生活的真理,得到审美享受,受到审美教育。因此,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形式。而优秀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则是美的高度集中表现。

F. 如何从艺术意向看待艺术的本质

艺术本质是精神与物质、认识与实践、再次与表现、理性与感性、抽形与形象的高度统一。在当代的现实世界里,是中西方艺术本质论的高度统一。
谈起艺术本质,我们有必要对中西方艺术本质论做个简单比较。中西艺术本质论虽然各有各的特点,都各自有理论支撑,但其认识起点上是相同的或者是一致的,这一点上人们已经得到了共识。在中国艺术词中的“艺”字,其本意有三个:技艺、技术、种植。
当中西方艺术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历史的变迁,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的影响,作为共同起点认识的艺术本质实践论也发生了变化,中西艺术本质论也因诸多因素分道扬镳、,产生了各自的认识过程。在西方,古希腊着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把艺术本质看作人类摹仿自然的一种活动,在他的理论箸作《着作残篇》中曾对艺术这样分析到:“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鸣学会了唱歌”。在他的《诗学》中对艺术本质也这样的描绘:“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是在于人最善于摹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摹仿出于我们的天性,而音调感和节奏感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起初那些天生最富于这种资质的人,使它一步步发展,后来就由临时口颂而作出诗歌。”到了西方现代艺术则偏向于对主体事物的情感表现,认为“艺术是人本身生命的形式,表现就是展示人生的愉快与否。”现代着名哲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本质是人们对自然的直觉——即自然的表现。英艺术本质是精神与物质、认识与实践、再次与表现、理性与感性、抽形与形象的高度统一。在当代的现实世界里,是中西方艺术本质论的高度统一。
谈起艺术本质,我们有必要对中西方艺术本质论做个简单比较。中西艺术本质论虽然各有各的特点,都各自有理论支撑,但其认识起点上是相同的或者是一致的,这一点上人们已经得到了共识。在中国艺术词中的“艺”字,其本意有三个:技艺、技术、种植。

G. 如何理解艺术的本质

艺术本质是精神和物质、熟悉和实践、再次和表现、理性和感性、抽形和形象的高度统一。在当代的现实世界里,是中西方艺术本质论的高度统一。
谈起艺术本质,我们有必要对中西方艺术本质论做个简单比较。中西艺术本质论虽然各有各的特征,都各自有理论支撑,但其熟悉起点上是相同的或者是一致的,这一点上人们已经得到了共识。在 中国 艺术词中的“艺”字,其本意有三个摘要:技艺、技术、种植。而在中国古代,对“艺”的解释即指种植之意,指农业生产技术,“术”其意是指技术,所以,中国古代“艺术”一词实指技术或技艺。在西方,“艺术”一词,源于古拉丁语中的“Ais”,类似希腊话中的“技艺”,也都相当于技术或技艺之意。这些得到的共识经验告诉我们,中西方艺术本质论有一个共同的熟悉发生的物质前提,这就是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把握方式产生于人类对世界的生产劳动实践的把握方式。在原始时代,人类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把握方式中,其根本是对生产劳动实践的把握,并且以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其中舞蹈就是人类原始社会对艺术把握的一种活动,也是人类原始生产劳动的一种活动。在这种物质前提下,即艺术是对社会生产活动实践的把握,不管是中国的艺术本质论,还是西方艺术的本质论,艺术本质的体现被概括为物质实践的技术和技艺,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这种朴实的艺术本质论,是人类生产劳动活动的结果,是人们通过劳动实践而反映出来的,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艺术本质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活动.
当中西方艺术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 历史 的变迁,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的影响,作为共同起点熟悉的艺术本质实践论也发生了变化,中西艺术本质论也因诸多因素分道扬镳、,产生了各自的熟悉过程。在西方,古希腊闻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把艺术本质看作人类摹仿 自然 的一种活动,在他的理论箸作《着作残篇》中曾对艺术这样分析到摘要:“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鸣学会了唱歌”。在他的《诗学》中对艺术本质也这样的描绘摘要:“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于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是在于人最善于摹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

H.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艺术活动是关于美的活动,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也即是美是什么的问题?这一千百年来为不同哲人激烈讨论过的话题,至于今天似乎还有许多有待于探讨的地方。艺术是人类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形态后才产生,它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一切审美意识活动的总称。几千年来,人们对于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有着不同的看法,大致有:“客观宇宙精神表现说”,“人的主观精神的抒发”,“现实的模仿再现”这几种说法。值仔逗得提出的是,他们都不能全面地概括说明什么是艺术的本质。直到马克思主义出现后,人们才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是客观唯物的,他的出现让人们看清了艺术的本质,艺术就是一种具有社会审美属性的意识形态。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对整个人类社会做了唯物主义的研究。他发现并奠定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揭开了社会历史和各种意识形态包括艺术的新篇章。尽管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艺术活动列为一章进行专门研究,但他们对艺术的一些散见于其它篇章的看法还是为人们发掘艺术真正的本质奠定了正确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说,马克思之前的研究不够成熟的话,那么马克思关于艺术本质的研究无疑是对目前最全面最正确的科学研究成果,他真正的把握了艺术的本质。

马克思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属于认识论问题,都是研究人与客体的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反映和认识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美学是不能和哲学分开的,不能和认识分开的,美学是哲学观的一部分从属于一定的哲学观。因此他在研究中发现,人的一切意识形态都来源于现实社会,也就是人们在不断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唯物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人的还会反作用于物质,从而推进意识的发展。

随后,他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又提出了“人化自然”的观点,这对他美学观念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考察了人类生产劳动,即人与客观自然的关系后得出“人使自己得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志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这一理论所揭示的科学唯物史观也体现于艺术和审美理论中。这就是说要寻找各种社会精神现象的奥秘,寻找艺术本质的真正答案,就得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从各个阶哪租级社会中去考察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他指出:美是从人区别于动物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而艺术的美所反映的是带有社会性的、客观存在的人有意识的生产活动本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还创造了美和艺术。美是人类在社会劳动实践中的产物,是美感的结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不断扩展,美和艺术的领域也会随之丰富扩展,他们是相互提高相辅相成。从而,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社会审美属性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对美和艺术本质的探讨,与物质生产劳动和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的各种生产关系联系起来,客观真实地揭示了艺术的本质。这在美学或艺术学术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它为艺术树立了正确的而科学的研究方向,为李戚兆人们进一步深入地探讨艺术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事实上,无论何种艺术,自然艺术也好,文艺艺术也好,它的审美属性既有它自身固有的自然属性,又是客观历史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具有社会审美属性的意识形态,它既包有艺术家的因素,又有客观社会现实的因素,两者是不可或缺的。

I. 艺术的认识本质是什么并用作品论证

美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美术还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而所谓的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的物化形态。(而所谓的“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都是指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关于美术认识本质的几种观点
康德的观点:康德曾把艺术看作是一种天才的表现,而“天才就是那种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
席勒和斯宾塞的观点:席勒和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是游戏的产物,来自过剩的精力而不带功利性。
我国理论界的观点: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不断有人重复列夫·托尔斯泰和克莱夫·贝尔等西方理论家的说法,提出艺术不是认识或主要不是认识,而是情感的传达和心理功能的表现;或认为艺术就是单纯的形式构成等。
(二)美术认识论的内涵
1.美术这种精神现象是对客观现实世界或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或认识形式,因为任何精神现象都只能在客观的物质现象的基础上产生出来,而不可能以另外的精神现象如灵感、幻想、情感等为最终根源。
2.美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只能以客观世界为基础,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在获得了对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后才能进行创作和表现。
(三)美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者说,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是运用视觉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视觉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美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的美。所以,美术的认识内容,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这就是美术的认识本质。
二、美术的视觉形象性
(一)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哲学、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都反映了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但前者通过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概括,以抽象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形式出现;后者作为文学作品没有直接的理论概括,而是通过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来揭示某种社
会关系。总之,形象性是艺术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
不同文艺形式的形象性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文学作品需要通过语言的中介。音乐虽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听觉,但仍然需要通过声音的中介,引起听众的联想与想象。美术的不同,绘画,雕刻等作品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在空间中有确定的形式是完全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的眼睛所把握,所以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特点。而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具有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三、艺术形象的基本特性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一)艺术形象首先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是是艺术形象最基本的特性。作为艺术形象,首先应是个别的、特殊的,应具备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能体现出一定范围的共性。艺术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就应体现出世界万物的本质和规律,在特殊中显现普遍,以个别表现一般,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的。
(二)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任何美术作品都必须以感性的视觉形态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美术的视觉形象都是具体的、可感知的,而不是抽象的、凭感官无法直接把握的。另一方面,美术的视觉形象又不能仅仅是它的感性形式或感性因素,它还必须以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深刻的理性内容,以可感的现象形态表现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例如罗中立的《父亲》,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从创作过程来看,视觉形象是构思的传达和表现,是美术认识的物化形态。而美术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反映,所以不仅关系到感性,同时也关系到理性。
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来看,真正的艺术形象不仅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引起视觉上的快适,而且还必然作用于观众的理智,引起人们的思考,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能够得到理性上的满足,得到审美享受,美感在本质上应是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三)美术的视觉形象,是美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是美术视觉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艺术形象的特性,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这是它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来源; 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是美术家对 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与评价和在它上面表现着美术家主 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可以说,任何美术作品的形象都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
1.浪漫主义艺术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浪漫主义美术偏重主观的表现,强调情感与理想。浪漫主义艺术中的形象都有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生活的来源。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自由神引导人民》中的自由女神形象是主观理想的象征,同时也是人民的化身,而这幅画所反映的正是1830年法国人民“七月起义”这一客观现实。
2.现实主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现实主义美术偏重客观的再现,强调写实与逼真。但是,浪漫主义美术中 的形象都有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生活的来源,现实主义美术中的形象又都体现着美术家的主观意识。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画家库尔贝的《石工》 ,真实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法国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评价。
3.再现”和“表现”艺术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美术创作的手段或方法而言,无论是侧重反映客观对象特征的“再现”,还是侧重抒发主观感受的“表现”,所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形象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综上所述,在艺术作品中,艺术语言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而艺术意蕴也是蕴藏在艺术形象之中。从这种意义上讲,没有艺术形象就没有艺术作品。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它把广泛的生活内容概括在形象之中。艺术形象又具有情感性和思想性,在艺术形象中融入了艺术家爱憎悲欢的情感,处处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价。艺术形象还具有审美意义,它凝聚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闪耀着艺术创造的光辉,能给欣赏者以美得享受。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艺术观念的本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