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打磨橄榄核 打磨核雕 的方法和步骤。 要求详细阐述。希望此贴能为推广普及橄榄核雕刻起到一点小作用!
选料
选料对雕刻作品是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料时,不但要选择质优色美的原料,而且还要在原料的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是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的形象大体形态相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
画样
画样被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要在纸上试笔,画出作品的样稿,这被称为纸样.第二步是在橄榄核子上面画样,也叫勾样。
成型
按照橄榄核子上面的画样,进行雕刻,创作出整件作品的大体廓,这一步骤被称为成型,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廓,需要比较细腻的东西还没有得以体现出来,还要进一步的加工。
雕刻
这是整个工艺流程中的主题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将完成整个核雕中的主体部分,这一环节完成后,一件作品比较完整的廓就已经形成了。
开脸
又叫开眼,取画龙点睛中的点睛之意,是橄榄雕刻作成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橄榄核雕工艺师始终对这一步骤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橄榄核雕艺术品之神韵的有无与高下开脸水平的高下,不仅可以显示橄榄核雕创作者本人对一件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直接表现出创作工艺的真实水平 严格地说,抛光其实不属于橄榄核雕的创作流程,而属于后期的装饰性处理,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采用这一处理方式,也就将其列入了创作的整个过程.
抛光
1、点油,在橄榄核雕上面点上一些橄榄油;
2.、打蜡,将抛光蜡打在布砂上;
3、抛光,将橄榄核雕放在抛光机的布砂上,加以打磨,抛光后的作品,光泽温润,不仅充分呈现橄榄艺术品的神韵,而且更便与保养与收藏!
B. 上海修车匠将废品变成艺术品,他是如何做到的
有这么一位垃圾堆里逆袭的艺术家。他13岁开始就以捡垃圾为生,被人欺凌、瞧不起。这些经历并没有减少他对生活的热爱。他长大之后开了一家维修店,开始尝试着对回收的废品进行工艺创造。如今他已经成为了,年收入百万的特殊“手工艺者”。
作为一名艺术家,他也不是对任何废弃物品都来者不拒,他会将材质好的物品收下,他总是精力充沛,遇到宝贝总是两眼放光,这就是艺术家必备的品质吧。
美好的生活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前提是自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位艺术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他,热爱生活。
C. 赖声川的创意学丨艺术家的创意是这样来的
一人,一生,一艺术。
真正的大艺术,就是我们的人生。
在《赖声川的创意学》中,赖声川引用了吉美钦哲仁波切的一段话:“最伟大的创意就是在改造自己。大部分艺术家都只是在搅起或倒出一些习惯性的东西,并无新意。真正的创意在于自我的转化。”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带着觉知和智慧去生活,那么多少年后,当我们回顾自己的人生,就会像是在欣赏一件动人心魄的艺术作品。
赖声川,台湾非常有名的导演。代表作话剧《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前者自1986公演以来常演不衰。他从事舞台剧、电影三十余年,爱好广泛,学识庞杂,对音乐、佛学、建筑都有研究。他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感悟加以总结,写就了《赖声川的创意学》。
关于艺术家有两个神话:一个是甘于清贫,在艰苦的环境下如何坚持创作,其实太穷的人心灵是紧张枯竭的;二是文思如泉涌,实际上创作过程瓶颈不断。
这种神话把艺术创作者归类于一种敏锐的天才,创意来源于有如神助的灵感。然而,赖声川认为: “创意是可以练习的,灵感可以被有意培养。”
创意是一场人生的修行。
如何在生活中让自己更有创意?借助艺术家的思维方式。艺术没有标准答案,蕴含着无穷尽的可能性。 有艺术思维的人,在生命中有更多可能性。
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是没有办法跳脱生活方式的。而 不按现实状况解决问题,在极少的可能性中创造可能性时,这就是在用艺术家的思维方式。
跟艺术相关的学习,必须是在艺术以外的场域发生。
作者说:心中没有创意,生活和生命也没有创意。
①创意来自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远古人类思考如何通过制造工具让族群过得更安全方便、舒适,那就是创意在闪烁;如何寻找方法管理每天的琐事,如何更有效的去解决日常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难题,这都是创意。
②创意还来自于更深的需求和好奇,也不断解决生而为人内心深处、精神深处好奇的出口。比如,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即将去到哪里?
作者说: 人类的创意作品涵盖了我们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恐惧,所有的需求,所有的欲望,所有的思维、情感和疑惑。
当我们内心还有这些情绪起伏时,请为它去欢庆,因为创意会随之出现。
周星驰说: 如果有一个没有了梦想,跟咸鱼还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梦想有创意的人,如何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一件艺术品呢?
赖声川认为, 要有一个灵感的仓库。 不断储备更多的素材、灵感,需要时运用它们,重新组合搭配,成为解题方式。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直接领悟的心,是上天给予我们的神圣的礼物,理性思考是它的忠诚仆人,我们的社会居然把这一切荣耀归于仆人,却忘了礼物的存在。
内心是最重要的宝藏。 心的力量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力量。
电影《夺冠》中,80年代的中国女排训练环境艰苦,美国的教练已经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训练中了,而中国的女排姑娘们还在简陋的竹棚馆中训练。陈中和说:“那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心里什么都有。”正是有冲出亚洲的这股劲,让他们排除万难,站上了巅峰台。
无心无力,有心就会有力。当你迷茫、无力时,就去看一下自己的内心,它会唤起你很多的力量。夺冠,是因为战胜了心魔,释放内心的力量。心的力量,可以创造无限荣耀。只要有心,就会有力量。
宫崎骏说,他在奇幻电影中的人物灵感,都来自于生活中。
当灵感发生的一刹那,之前所看到、听到、感知到的素材,都重新串联了起来,灵感经验来自于看似无用的东西串联在一起。
个人创意的仓库,就是生活档案库。 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条件,多看、多听、多闻、多触摸、多体验。可以把这种方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素材,见识广的人更有可能解决大麻烦,可以更好的解决生命中问题。
创意的一个重要点是:百无禁忌,天马行空,不要阻碍自己。
李欣频老师说过: 创意是一种概念,一种个性,一种实验。创意生活是一个实验室,每一次换不同版本的剧情,你会发现截然不同的创意体验。 拥有多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整合,创造想要的生活。
艺术家有魅力的地方是,把生命中的智慧结晶成了眼前的艺术作品。
书中提到,钢琴家傅聪在看了钢琴大会中的表演后说,现在年轻的乐手手指头太厉害了,可问题是音乐在哪里呢?他们没有洞察音乐真正的智能,没有真正感动听众。 好的音乐,有大的智慧在内。
作者说: 当思考怎么活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培养自身智慧的开始。我们被困在一种奇特两难的困境中,没有人教我们怎么活,也没有人认为谁该或谁能教谁怎么活。怎么活是培养智慧的开始,没有这个就不用提培养创意。
所以请问一下你自己要怎么活?你的活法是什么?怎么表达独一无二的自己?
电影《夺冠》中,郎平在训练女排姑娘们时,这样告诉她们:“姑娘们,我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地享受体育本身,开心地去打球,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背。”80年代中国女排的使命是通过吃苦,完成集体力量的崛起;2000年后中国女排姑娘们的使命是淋漓尽致地活出自己,享受作为人的生命的本质。
作者说:内在经过金字塔底端上升、吸收、提炼,从金字塔顶端吐出创意的作品。 每个人内心深处有源泉,链接着全人类的文化智慧结晶。每个人都有不可思议的创作的能量,包含了个人才华等待被开发被发掘,同时个人源泉直通人类共通的源泉,在人类 共通 的源泉中隐含着人类一切的创意。
生命中的智慧是:要知道生命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做的坚持下去,把它打磨成艺术品。
作者在书中说:知识是信息的累积,智能是知识的妥善运用。进一步说, 智慧是觉知的能力,能让我们洞察人事物的真面目以及其中所有的关系。 当你在觉知的时候,智慧会升起。创意的智慧必须在生活中累积。
为什么有的人把创意运用自如,有的人却没有创意表达?作者提到了一个词:“屏障”。
有的人屏障稀薄,才华容易喷泉而出;有的人屏障厚,没法喷出才华。
屏障稀薄的人被视为有才华有创意的人,更容易让涉密的源泉随时泛滥出来,形成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顺畅流通,这样的人内心空间大,想象力丰富,当然胡思乱想的能力也会更大。对于这样的人来说, 没有太多禁忌、限制、界定,思考不需要在特定范围内进行,甚至生活也不需要在规定范围内约束下进行,他的整个人是开的,开向那神秘的源泉。神秘的源泉是我们的内在财富,在神秘的源泉之内,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可肆意生成、自由组合,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在这里面。 但是大部分人却建立了厚实的屏障,封闭了创意源泉,这也是过度重视理性的现代工商时代的必然现象。
真正的艺术是一场修行。所以,破除屏障,随心所欲做自己,百无禁忌做自己,勇敢做白日梦吧。
艺术是上帝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合作中,艺术家做的越少越好。 创意中,艺术家只要连通自己的心,创意自然而来,作品自然形成。 个人才华指数跟他与内在的链接指数、屏障指数相关。 达芬奇除了画家,还是解剖学家、发明家、科学家、军事家、建筑师等,他内心没有界限,没有屏障,没有业力,和他的心毫无阻碍在一起,从而在各个领域获得很大成功。
人生和艺术相通。去掉内在束缚和自我攻击,去掉屏障,去掉我执,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原本自我。
书中说: 即兴演出的真谛是在于演奏到忘我的境界,好的即兴演奏绝对不能按计划进行,必须是要赤裸裸的,在忘我的境界中,艺术家所表现出更深刻、更真实、更赤裸的自己,这个关键时候心灵贫乏的乐手不仅是技穷,更是心穷。
《乐队的夏天》中,五条人就是经典的即兴演出,第一场比赛时,等到幕布拉起时,灵感来了,他们临时决定演奏哪一首,所以出现了史上第一次临时换歌的状况。但是这样的五条人却被大家爱得死去活来。他们的人和音乐是融合在一起的,因为人是鲜活的,他们的鲜活跟音乐是融合在一起的。
即兴的背后是和生命在合作。 让我们在生活空间中多点即兴吧。听从内心,有时想要去吃什么就去吃吧,想要买什么就买吧,想要去到哪里就去吧,想见某个人就去见吧。愿你更多的和鲜活东西在一起。但是,很多人生活中有足够的理性,理性到没有即兴和任性空间的存在。
作者说:中国的书法也一样, 书法家写草书的时候,真正进入忘我的境界,就难以抵挡心灵的绽放。绽放了什么呢?会看的人全都看得到。
电影《夺冠》中,郎平说:“明天的比赛,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你们应该振作起来,放心去打,放开去打,豁出去打,我会和你们在一起。”一旦畏手畏脚,说明内在的小我还在,因为害怕才会畏手畏脚,但是豁出去放手一搏,忘掉失败会带来的伤害,你的内心会绽放。运动员在赛场上如何进入忘我的境界,全部绽放时的英姿勃发的状态,奋力拼搏时的运动精髓,会看的人全部看得到。
心的内容就是艺术的内容,观看的人所看到的事实就是创意人的心,而智慧是人心直接的体现,放掉自己,心灵完全绽放的人,欣赏者看到的是满满的智慧。 创意人在生活中下了多少工夫,会直接反应在成品中,这是无法避免的。内心有多少料,画布中、音符中、表演中最多也只能出现那么多料,临场需要智慧,多少钱也买不到。 最大的艺术是人生。
和即兴艺术家的奔放、忘我相比,一般人的工作生活反而会成为一种格式。
格式化是创意的最大敌人。 上班族的世界,朝九晚五成为很多人向往的模式,却不知道不知不觉掉入固定的格式,人生被分割为工作与休闲、上班与度假。所有格式建立似乎在加强某种安全感,这一切不利于创意,也未必有利于智能的学习。 创意是一种跨越界限的能力,智慧是看到更多可能性的能力。 如果我们活在既定的模式中,这两种能力都会受限,智慧没有空间展开,创意没有机会施展。
所以,亲爱的伙伴们,释放一点内在野性,打破规律化的生活吧。因为艺术让人活得更像一个人。生活中需要有些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去破除业力,去除屏障,走出鬼打墙的模式。
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可以去除固有的经验、固有的习性、旧有的动机,就像去除佛法中的“贪嗔痴”。如何让自己在生命中有更多鲜活东西,从这三个方面攻克,不要重复累积同一种经验。
尼采说: 你的灵魂中必须充满混乱,才能生的出一颗舞动的心。
杂乱是艺术家的朋友。 井井有序,意味着你把一切都归整得很好。同时,需要知道的是:所有的经验都是旧有的东西时,你会规整的很好。如果内在有很多的秩序感,我们应该输入新的、未知的、让我们恐惧的东西。那些从小到大都不变的习惯,可能就是让我们变得毫无创意的主要因素。习惯也是有毒性的,一旦习惯,就不愿接纳新的可能性。 习惯会影响我们一切的作为,习惯让我们快速跳到结论。 生活中是如此,创意中也是如此。
不要由着惯性,自动驾驶。希望我们可以把365天过成365天,而不是每天过重复的版本。学会去接受不喜欢的东西,接触了解陌生、不习惯的、不熟悉东西。
如何去掉业障、屏障?我们要去觉察做事的动机。
人为什么创作,真正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才能真正走向创意之路。
我们可以经常问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找到这个动机,这个动机可以让你看到内在的真实需求,从而放弃正在做的事情,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电影《夺冠》中,郎平发给女排姑娘的问卷上有这样一道题:你热爱排球吗?想要找出打排球的真正动力,就必须明白排球对于自己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很荣耀,有人是为了爸妈,有人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在这个过程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上大学,所以退出了国家队。
“你为什么打排球?”郎平这样问朱婷。朱婷说,她出身农民家庭,做运动员是养家的需要。但郎平不这么想,“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你永远打不好排球。”朱婷后来说,“我打球是为了成为你。这样行了吧。”郎平说,如果是这个原因,你依然打不好。
当一个人认清自己的动机后,才能真正去做到这件事。
“中巴大战”前夜,朱婷接到了郎平的短信:“朱婷,你是我见过最棒的球员,包括老外。我为你骄傲, 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朱婷肩上的压力,郎平都懂。看过短信的朱婷痛哭了一场,也在泪水中卸下了包袱。
所以,我们在做每件事时需要思考,这是我想要做的吗?这是我想要活成的样子吗?这是我想要的品质吗?这些问题会帮助我们修正自己的内心距离,与心链接在一起,当回答这些问题时,智慧涌现时,就会有更多的创意,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但愿本书能成为你打开潜在创意、改造自己的一把钥匙。
愿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生命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