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南阳有哪些艺术

南阳有哪些艺术

发布时间:2023-03-28 02:17:19

⑴ 南阳乡的民间艺术

古南阳乡历来有多项民间工艺 ,其中泥塑最为出名。名闻遐迩的是郭云山。1932年,潮安县举办全潮汕泥塑艺术表演赛,夺得这次比赛第一名的是郭云山。及后,胡文虎聘其为分别坐落在我国香港、新加坡的虎豹公园泥塑技师。郭云山已谢世,其子郭俊明在新加坡开创“郭云山父子艺苑”,将潮汕传统工艺在海外发扬光大。“郭氏泥塑”在本土仍有传人,提请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古南阳乡是潮乐(潮乐即潮州音乐,是潮州民间丝弦、吹管、弹拨等乐器独奏、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的总称。)之乡。爱乐的传统至今保存着,11个行政村落就有11支潮乐队,至于民间常年活动的乐间,未经统计,预计数10处。
江山代有才人出
古南阳乡地灵人杰,百业昌悄桥盛,行行人才辈出。其代表性人物 有——
郭浩: 字符洪,号宣省。生于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芹运腔进士,任广西提刑按察使、正义大夫。开创广东汕头市潮阳郭氏分支,被潮阳郭姓尊奉为二世祖。
郭吾(1403-1480)字从吾,号南峰 。自幼禀性颖异,豁达大度。明天顺年间,江西饥荒,备粮米400石赈济,阖邑昭苏。时有司疏奏朝廷,赐爵不受,敕旌义民,赐表建坊。继又捐资千金,修理桥路,厥名勒石,小则助婚嫁、周贫乏,无不稠密。天顺三年(1459年)明英宗皇帝钦赐“玉音石”牌至南阳山麓(尚存留于径门山上),墓联曰:万斛资财旌世用,九重恩涯自天由。其后代居联堤,东洋等村。
郭嘉节(1440-1512)女,南阳上乡十世祖姑。早年许字和平马门,双亲早凋而与兄嫂相依。及笄之岁,兄嫂相继仙游,遗存襁褓孤儿,赖姑抚养,迎亲彩舆临门,幼孤牵衣哭泣。姑俯念父兄只此一脉,毅然请马府另求淑女,然后自剪秀发,奉上彩舆,矢志抚育孤儿成长。迨十二世侄郭邦孚号耻斋中举,官至陕西巡按,具已奏请,获钦赐“以贞存孤”金匾。有联对曰:发剪数茎此身勿坐彩舆去,孤存一个间代且攀丹桂来。
郭嘉贺(1496-1549)字邦孚,号耻斋。明正德十四年乙卯科(1519年)中举人,初授漳州府推官,后补泉州府节推,升黄州(湖北)通判,致仕为官清廉,群邑向化。时八省察院陈情荐本,提升为陕西巡按。民间称为“推官祖”。其后代分布桥仔头各村及七陂村。
郭廷秀(1498-1536) 字实夫,号纳斋,联堤村(东洋)人,郭廷序之兄。明嘉靖七年戊子科(1528年)乡贡进士。
郭廷序: 字循夫,号介斋 ,生于明弘治14年(公元1501年)、明嘉靖元年(嫌衫公元1522年)中举人,嘉靖20年(公元1542年)中进士,授江西贵溪县令,有贤名,着有《循夫集》一书传世。郭廷序与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梁有誉及岭南名贤欧大任是黄佐(香山人)的三大高徒。
郭懋诰(1561-1651) 字守命,号文宇,后代分布桥仔头各村。明朝天启辛酉科(1621)贡生,官授太平府教谕,后任安定县训导,清远县训导,兼署清远县正堂。
郭懋弧(1596-1671)字守谷,号椀枢。明朝天启辛酉科(1621)登乡进士,任福建省晋江县正堂。后代分布南阳侨仔头各村。
郭俊杰(1689-1761) 字兆庆,号位侯,岁进士。后代居东洋村。
郭端(1720-1765) 字昌绅,号素书,岁进士。后代居东洋坛仔头、下东洲。
郭维屏(1825-1889) 字象春,号树南。清道光丙午科(1846年)选第一名岁贡生,光绪己卯科钦命吏部就教候选,后授广州府龙门县训导。后代分布桥仔头各村。
郭古 :清朝光绪初上海“潮帮”领袖。他经营烟草、珠宝、银庄等行业成为上海巨贾,富甲一方,人称“古爷”。凡潮州各县举子上京赴试,他必亲自赠送旅费。潮帮在上海滩有一席之地,得其声威之助。他在南阳山仔边建有“驷马拖车”一围,屋后山边建大园林,花草、奇石、莲池以及石雕珍禽异兽,气象万千。
郭经 :又名郭载生,生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16岁考中秀才,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回国,被授予法政科举人,并派任湖南省会同县县令。后因查封鸦片数百箱,为民除害,晋升黄堂四品。民国时期,出任汕头市检察厅厅长,后弃官从教,任潮阳东山中学(潮阳一中前身)校长,也曾任过潮阳文献委员会主任,主编潮阳文史。与郑浩、陈秀生被誉为“潮阳三学士” 。
郭开峰: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副主任的,上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195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郭汉庭:抗日名将,抗日战争时期,任武汉空军联队司令,率军与日寇进行武汉空中会战,全联队一举击落日机27架,史称武汉大捷,郭汉庭由此名噪一时。
郭开平:上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的,也是一名作家、书法家、画家,解放后先后任广西南宁市副市长、广西文联副主席。
郭丰文:化学制药专家和情报专家。194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曾研制成功高浓度葡萄糖酸锑钠我直剂、抗疟药盐酸氯胍、饮水消毒剂氯宗。1964年合作研制成适用于竖式高压釜的复式搅拌器,为大规模生产维生素C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致力于化学制药研究和医药科技情报工作,开创性地完成了多种磺胺类药物、维生素及多种制药中间体的研究,为促进中国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医药科技情报工作中,最突出的成绩是建立“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和编辑出版《中国药学文摘》。曾任上海生化药厂研究所化学师、化学制造所主任。建国后,历任东北制药总厂研究室主任,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医药工业公司规划处副处长,湖北医药工业研究所所长,国家医药管理局医药技术情报所副所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
郭云山(1906-1986) :着名的泥塑艺术家。被胡文虎特聘为香港“虎豹别墅”泥塑技师,其高超技艺轰动香港。后在新加坡建造一座规模更大的“虎豹公园”,负责设计制作的大型泥塑挂屏《西游记》,全长200尺,威武雄壮,成为新加坡一大胜景,轰动东南亚及欧美各国。新加坡的中文报纸曾写道:“如此巧夺天工的杰作,举世未闻,郭云山真乃神人也”。1966年创办“郭云山父子艺苑”,在新加坡生意兴隆,声誉卓着。1985年7月返回家乡联堤村定居。

⑵ 河南南阳有什么文化遗产

河南南阳的文化遗产是烙画。

具体创作的办法是,以温度300摄氏度至800摄氏度的烙铁作为主要工具,以竹木、宣纸、丝绢等作为创作的材料,利用烙笔的不同温度,进行勾、擦、点、烘,不久便会出现一幅层次不同的泛着茶褐色的画作,古朴典雅,精美绝伦。

这种创作技法,其实是巧妙地把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从而独成一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现代烙画,多是题材上有所变化,创作风格一般是继承传统,又有创新。

艺术特点

早期的烙画作品,多数是采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基稿,后经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实践,在吸收西洋画表现手法上进行大胆尝试,收到了理想效果。制作烙画的姿势、工具、材料、技法和烙画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烙画用烙笔替换了中国画的毛笔,将施艺的材料由宣纸、丝绢扩大到竹、木、葫芦、贝壳等材质上。因桐胡为有烙笔这一特殊的工具,使施艺的材料更为广泛。作品内容在力求局锋拦继承传统花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多为古典小说、以及山水风景等,图案清新,美观大方,永不褪色。

⑶ 南阳戏曲艺术的起源

古戏楼众多也是南阳戏剧文化繁荣的最好证明。南阳的古戏楼,民间又习称戏台,多随庙宇而建,是汉族民间祭祖、酬神、闹社火的演出场地。元代时期,内乡县王店乡显圣庙即建古戏楼1座。清朝末年,南阳的各种戏楼、戏场多达600余座。仅南阳城区就有23座,镇平县有58座,内乡县更达68座之多。比较着名的戏楼有社旗山陕会馆悬鉴楼、内乡王店乡显圣庙村的显圣戏楼、镇平城隍庙戏楼等。
南阳戏曲的发展源头,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舞乐百戏。
两汉时期,南阳舞乐百戏的种类很多,包括鼓舞、长袖舞、宴乐、杂技、武术和具有故事性的角抵戏等。张衡在《西京赋》里记述的项目有:“角抵”、“乌获扛鼎”、“冲狭燕濯”、“跳丸剑”、“走索”、“都卢寻橦”、“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吞刀吐火”、“易貌变形”等等,几乎应有尽有。
商周以来,社会上已形成宴乐陈伎的习俗,汉代此风更炽。南阳汉画像石、砖中的音乐、舞蹈、百戏表演,多在廷宴场面上,宾主于一边正襟危坐,优人在一边做精彩表演。女伎广舒长袖,“踏盘”、“蹴鞠”,折腰旋转,翩翩欲飞;男伎“赤身”、“倒立”,滑稽逗趣,或“独角”、“假面”、“斗牛”、“戏虎”,角抵献技,蔚为壮观。反映在画面上的乐器有建鼓、鼓、铙、钟、埙、竽、排箫、瑟、筑、小锣、拊、渣笑告笙等如明多种多样。乐队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混合组成,有单纯的器乐演奏,也有为歌舞和百戏演出的伴奏。无论何种形式,鼓是必备乐器,在画面上占据着显要位置。“蹑节鼓陈”主要用于节奏的控制,这种乐队的组成和伴奏形式,一直延续并影响到当今舞台上的戏曲音乐。
南阳出土的汉画石、砖中,汉升派代流行的舞蹈也有大量反映,除了用于祭祀的灵星舞,宫廷中的武德舞和五行舞外,还有以技巧、造型为特征的独舞、双人舞等。其中有以建鼓为主要乐器、两个男子表演的“建鼓舞”。有广舒长袖、足踏鼓而旋转的“踏鼓舞”,有歌咏队为之伴唱的长袖舞,有踏盘雀跳长袖飘逸的“七盘舞”等。在这些舞蹈中,伎人的服饰多有长袖,便于“翘袖折腰”,增加美感。《韩非子·五蠹》中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早为戏曲中广泛使用且程式化了的水袖,在南阳汉画像石刻中找到了它的渊源。张衡在《观舞赋》中说:“抬修袖以翼面,展清声而长歌。”鲍照的《诗数》中也有“七盘起长袖,庭下到歌钟”之说。可见,在汉代,南阳的歌与舞已发展到密切结合的程度了。
汉代南阳境内盛行的百戏表演,从汉画石、砖中看,除“冲狭”、“飞剑走丸”、“投壶”、“六博”、“吐火”、“蹴鞠”、“戏车”、“走索”等属于技巧性的艺术表演外,更为流行的是角抵戏。汉代南阳的角抵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竞技表演或力量的角逐,而且还表现了比较简单的故事情节,像头有独角的蚩尤与黄帝搏斗的“蚩尤戏”,勇士与猛虎较量的“东海黄公戏”,“蛟和河神”变为牛形的“斗牛戏”等。
从艺术表演形式上看,许多百戏画像中的“猛虎”、“牛形”、“兕狮”、“熊罴”以及代表蚩尤的独角兽等等,多为伎人扮演而成。“驱豹戏罴”的“象人”多带有假面具。这与流行在荆楚的傩舞、傩戏和后来唐代的“代面”自然相联,同时直接影响到以后戏曲中人物的脸谱化装。有些演出场地,还挂有吊成波浪形的帷幔。乐队伴奏的位置比较固定,表演与伴奏主次分明,这足以表明汉代南阳的舞乐百戏,已逐步综合了歌唱、舞蹈、多种乐器的混合伴奏、化装、服饰、道具、虚拟动作、故事内容、简单的台词等诸多的因素,正向着“以歌舞演故事”的方向演进,标志着戏曲由萌芽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外,从故事内容看,南阳汉画像石、砖中有“聂政自屠”、“范雎受袍”、“荆轲刺秦王”、“赵氏孤儿”、“嫦娥奔月”、“伯乐相子”、“樊哙排君难”、“拦驾”等等。这些历史故事为以后戏曲剧目的取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唐宋南阳的戏曲活动相当普遍,表现在:戏楼增建,如南阳县金华火烧庙戏楼(690年),社旗县李店玉仙庙戏楼(757年),社旗青台火神庙戏楼(1079年)。北宋沦陷后,抗金名将岳飞率部以桐柏县毛集石门沟为要塞,多次出击信阳,阻止金兵南下,又驻军襄、邓,与金兵对垒。此时,盛行于汴京的皮影戏也随军带至南阳,称为“钩容直”,南阳人叫做“东京调”,之后便流传于南阳民间。皮影班每班为一担,每担五六人。由于轻便灵活,群众爱看,到清代康熙年间,仅桐柏一县就有皮影120多担。
傀儡,也称木偶,南阳广泛流传的有两种:木偶(悬线)和肘偶(杖头木偶)。1981年在南召云阳宋墓中就发现两幅杖头木偶雕砖画,为古代南阳木偶戏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清代以来,全国各地新兴的地方戏蓬勃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兴旺的局面,南阳更是如此。越调、南阳梆子和二簧影响广泛,皮影和木偶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清戏、锣戏、卷戏(锣戏、卷戏长期同台演出者,称为锣卷戏)、花鼓、京梆(河北梆子)、豫剧等外地剧种相继传入,曲剧兴起后迅速领衔了南阳剧坛,各种戏曲班社竞相建立,戏楼、戏场遍及城乡各地,名角辈出,锋芒各露,这构成了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南阳戏曲活动的基本概况。
襄河派二簧(汉剧)是湖北汉剧四大支流之一,沿唐河、白河、丹江三水北上,于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2)传入南阳。辛亥革命后,成为南阳的三大剧种之一。
随着戏曲活动的活跃,各种戏曲班社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据粗略统计,整个南阳各种戏曲班社达168个,其中越调30余个,南阳梆子16个,二簧60余个,锣戏、卷戏、花鼓、皮影、木偶、京梆(河北梆子)40余个。从府、县衙门、达官贵人到富豪乡绅,直至平民百姓,多以供戏为荣,一时蔚然成风。唐河大方庄秀才方保珠及其儿子方文合,连供六科二簧窝班(科班),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起,到民国二十年(1931)止,历时33年。邓县的张小本以长达30多年的时间,先后办起了一科越调班和五科南阳梆子窝班;南阳县的张汝英于清末民初创办的二簧班,名角荟萃、盛极一时。至于花鼓戏以及锣戏、卷戏同台演唱的锣卷戏等在南召、方城、唐河、桐柏等地都有班社活动。戏曲班社,都先后培养造就了一批各怀高技、争露锋芒的着名演员,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除加在他们头上的,如“戏圣”(南阳梆子中的刘贵生),“戏夫子”(文武小生周桂琴),“老少迷”(花旦侯太香)等种种浑号外,还流传着很多谚语和民谣。如“生娃(南阳梆子旦角王春生)喊一腔,迷了八道岗;男人不下地,女人不烧汤。”“舍得爹,舍得妈,舍不得才娃(锣卷戏旦角邵才娃)的《打灯花》;舍得爹、舍得娘,舍不得才娃的《三开膛》。”
名优的出现,把南阳境内的戏曲活动推向鼎盛时期。遍及城乡的庙会,久已成风,无论春祈秋报,庆功还愿,宴宾会朋,婚丧寿诞,都竞相演戏。桐柏县平氏孤峰山三月三庙会最兴盛时,同时由三四个剧种八台大戏对台演出,观赏者多达数万人,热闹非凡。深山也不例外,南召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大石头沟,圆不溜溜,唱不起大戏唱肘偶(木偶),搭不起台子凑崖子,坐不起墩子坐石头……不会戏文胡乱说,学着老包下陈州。”
无论越调班或二簧、梆子班,除在南阳境内演出外,周口、信阳等城镇,甚至湖北、陕西也留下他们的足迹。如淅川县的孙都文二簧班曾奉召到西安献演,慈禧太后特敕赠黄马褂;1923年,唐河张湾的“三字二簧”班还在汉口德租界汉剧院演出等。戏曲活动的范围十分广大,名优们为南阳戏剧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戏曲活动的频繁开展,戏曲班社的迅速发展,从府县衙门、名门望族、商贾富豪到乡民百姓,都很重视演出场所的建设。清末,整个南阳的古戏楼已是星罗棋布,遍及城乡,多达600余座。至于简易的戏场、木台、土台,更是遍地林立,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社旗县城山陕会馆内的悬鉴楼,此楼兴建于清代嘉庆元年(1796年),有容纳万人看戏的场院,两侧有可设五百多“雅座”的长廊。设计独特,造工精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是河南省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戏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时期的演出剧目多为师傅向徒弟口传身授、代代承袭。到辛亥革命后,一些有文化素养的戏友才开始以戏曲为武器,为地方戏创作剧本,进行反对帝、官、封的宣传。如《罗六爷造反》、《花老婆造反》、《洋烟鬼子显魂记》、《曹瑞莲走雪》等一批新创作的文明戏。到抗日战争时期,又有唐河的李从编写的《木兰从军》、《劝夫抗战》等,南阳的周季伟编写的《新刺虎》、《难民痛》、《汉奸相》等,进行抗日宣传。这些剧目的创作,为南阳戏剧史上增添了新的内容和特色。

⑷ 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下:

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9个类别,其中代表性项目42项。包括民间文学1项,为中医药传说(社旗县);传统音乐1项,为宏早唢呐艺术(尚元庆唢呐)(内乡县);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空梦拳(方城县)、飞刀程画(宛城区);传统技艺28项:陶瓷器修复(南阳市博物馆)、手工真丝地毯(南召县)等。

传统医药9项:中医刮疗治咽炎(桐柏县)、胡氏捻筋法(新野县)等;民俗1项,为祭祀盘古大典(桐柏县)。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23项,包括传统美术7项、传统音乐1项、传统戏剧1项、曲艺2项、传统技艺10项、传统医药2项。

南阳市介绍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末,全市辖2行政李念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2.6509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阳市常住人口为9713112人。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淅川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蔽扰雀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

⑸ 河南有什么艺术

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盘鼓、豫剧、洛阳宫灯、河洛大鼓等。

1、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开封盘鼓

开封盘鼓又称大鼓,是河南省开封市特有的一种传统鼓乐表演艺术。

开封盘鼓由众多人组成规模大小不一的鼓队,鼓队成员有的击打挎在身前的大扁鼓,有的敲击大镲、马锣等铜器,在“令旗”的指挥下,边演奏着各种复杂的鼓点,一边列队行进在节日的街头、广场。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3、豫剧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着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4、洛阳宫灯

洛阳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

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既可用于喜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5、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俗称“说书”,河南传统地方曲种之一。

河洛大鼓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

其演唱艺术形式有十一种词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刘公案》、《双打擂》、《大红袍》、《大八义》、《小八义》等。

河洛大鼓发源于河南偃师,兴于巩义,流行于洛阳、孟津、登封等地。2006年5月20日,河洛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12。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朱仙镇木版年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开封盘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豫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河洛大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洛阳宫灯

⑹ 河南南阳有哪些名胜古迹

南阳,位于河南南部,特别是郑万高铁河南段通车之后,从郑州到南阳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对于南阳 旅游 来说,的确方便了许多。南阳,简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楚汉文化的发源缺衫地,也是东汉文化的重要城市,是国家级 历史 文化名城。

提起南阳,人们都会想起刘秀、诸葛亮、张仲景,这些曾经在南阳待过的名人给南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那么,到了南阳,如下几个景点肯定不得不去:

1、武侯祠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武侯祠在南阳,差不多就是城市的象征。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说自己躬耕于南阳,也就是如今的南阳市卧龙岗。在这里,他隐居学习,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简直是一个世外桃源。三国时,诸葛亮去世不久,黄权曾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纪念武侯,时称“诸葛庵”;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镇宛”讨伐张昌时“观亮故宅”并“立碣表闾”,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武侯祠 历史 。自西晋以来,历朝历代对于武侯祠都是精心修葺,加以保护,特别是在清康熙年间,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罗景主持大修武侯祠,增建庙堂,新辟廊庑和台榭,积土为山,叠石成峰,并按照历代题咏和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依前人“龙岗全图”石刻复建了卧龙岗十景,并命人在祠间空隙地方密栽修竹,种植花卉,把卧龙岗武弯伏侯祠点缀得花团锦簇,幽雅媚人。此次修葺,对后世影响很大,并奠定了今日卧龙岗武侯祠的规模,干隆时期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景象。到了南阳,一定要来武侯祠参观,来凭吊这位千古名相。

2、汉画馆

众所周知,刘秀起兵于南阳,因此南阳被成为帝乡。在东汉时期,南阳是特大城市,经济发达,市场繁盛。南阳汉画,始于西汉的墓内石刻画像之风,到了东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大讲排场,竞相厚葬,除在墓中多埋珍宝、偶人、车马供死人“享受”外,还推出了依照地面建筑的“周阁重门”式的大型画像石墓室,南阳汉画像石刻,就是依附这种石墓室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石刻艺术品。南阳汉画像石刻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表现的内容也异常丰富。由于众多大臣、王公贵族、巨贾商人都热衷南阳,他们崇奢竞富且痴迷当时的主流思想,认为人神相通,极为重视“生前身后”,生者有的,死者也要有。因而豪华门阙、祠堂和陵墓规模大且数量多,在其建筑上多用青石,关键部位几乎无石不雕,形成了汉画像石艺术宝库,得以闻名天下,它让无数名家为之倾倒,存留下来的都是精品。对于喜欢南阳汉画像的来说,不容错过。

3、内乡县衙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缮及扩建,逐渐演变形成了一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官衙式建筑群,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 历史 标本”,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而且内乡县衙保存完整,以北京故宫为蓝本,汲取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想了解古代县衙的日常吗,不如去内乡县衙走一遭吧。

除了上述三个景点,还有张仲景墓、西峡恐龙园、石人山等,对于喜欢游玩的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河南南阳有哪埋扮携些名胜古迹? 河南南阳有内乡县衙,武侯祠,南阳府衙,医圣祠,花洲书院等名胜古迹。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作为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南阳有着2000多年的 历史 ,也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以下,沧海带您领略南阳的一些名胜古迹。 文中所有图片为沧海所拍。

一.内乡县衙。

“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 内乡县衙,位于内乡县城东大街,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 内乡县衙,是以北京故宫为蓝本,汲取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缮及扩建,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

名闻天下内乡衙,县治留存足可夸。

官署人文一标本,悠悠史迹亦中华。

----- 七绝·内乡县衙(沧海人间)

二.南阳武侯祠。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李白·《南都行》)。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 历史 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的卧龙岗上, 现有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

卧龙岗上寻遗迹,松柏苍苍芳草萋。

来往停留瞻仰意,深怀感念复东西。

----- 七绝·南阳武侯祠(沧海人间)

三. 南阳府衙。

南阳府衙(府署),即南阳知府衙门,位于南阳市区民主街西部北侧。南阳府衙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 历史 时期,共历199任知府。 南阳府衙,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两侧辅助,布局多路,院落数进。现存明清建筑100余间,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面积7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封建 社会 留下的一个完整的郡级实物标本。

南阳府署保存全,从宋至今千百年。

仪门堂阔皆齐整,往事悲欢犹眼前。

---- 七绝·南阳府署(沧海人间)

四. 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是《岳阳楼记》一文的诞生地。 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由于 “庆历新政”失败,自请邓州,次年,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身份到邓州任上。

“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 范仲淹到邓州之后,看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百忙中谋划、创办了花洲书院。

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之后,派特使千里迢迢送岳阳楼文图给范仲淹,恳请为岳阳楼作记。 庆历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这天,范仲淹端坐于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凭着手上仅有的《洞庭秋晚图》,挥笔写下《岳阳楼记》。

春风堂里着名篇,千古以来被盛传。

今日邓州犹影响,书院重建似尊前。

----- 七绝花洲书院(沧海人间)

西峡县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以老界岭为界与洛阳市栾川县、嵩县相邻,东与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接连。

淅川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

社旗县的山陕会馆,是一座富丽堂皇巍峨雄伟的古代建筑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庐”,是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卧龙岗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躬耕南阳”的故址和纪念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五朵山 旅游 区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四棵树乡,中原十佳生态 旅游 胜地,也是久负盛名的道教文化 旅游 圣地。

南阳的文化古迹太多了。想了解的话,还是自己过来慢慢的看吧。

南阳欢迎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卧龙岗,医圣祠,王府山,张仲景墓亭,汉代冶铁遗址,张恒墓地,

医圣伺:张仲景、卧龙岗:诸曷亮、张衡博物馆。

南召丹霞寺,唐朝年间的寺庙,不收门票。

卧龙岗,南阳府衙,楚长城,宝天曼风景,内乡府衙,恐龙化石公园,

南阳的 历史 还算是比较悠久的,南阳可以玩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南阳府衙、内乡县衙、花洲书院、南阳卧龙岗,医圣祠、张衡墓、唐王府、梅花寨墙、汉桑城龙潭沟、坐禅谷、香严寺、丹江大观苑等等,有时间的话,可以过来这边玩玩

⑺ 河南省南阳市有什么艺术学校

“南阳文化艺术学校 ”
据说创建于1959年,原名为南阳戏曲学校,1989年正式更名为南阳文化艺术学校,开设有:播音与节目主持、音乐、舞蹈、戏曲表演、影视表演、工艺美术、社区幼教、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⑻ 南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南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南阳玉雕、南阳烙画、内乡宛岩敬正梆、方城石猴等。

南阳玉雕始于六千年前新石器石代,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阳玉雕在国际上亦享有盛誉,每年五一期间南阳都会举办中国南阳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起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被誉为南阳三大宝之一。它是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的铁扦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娟、宣纸等材料上作画。

南阳简介

南阳,古称宛,别称玉都、药都。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是河南省辖地级市。截至2020年末,南阳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稿此,下辖粗悔2行政区、4个开发区、11个县(市)。南阳市曾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月季之乡、曲艺之乡等称号。

南阳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商代为南乡,有谢、楚、邓等国。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许平南襄、沪陕高速公路两个十字形重要通道为市域城镇与产业发展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南阳

阅读全文

与南阳有哪些艺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