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论述技 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 技与道是什么关系
一、文化因素是艺术创作之源
何为文化因素?余秋雨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曾对“文化”作出简要精辟握侍解释: “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易中天教授也在早年的着作《闲话中国人》中,作了轻松而流畅的分析。中国文化的内核就是几千年的民族气节,民族的生存方式。简言之,是用有别于轮胡其他民族的群团意识民族精神,群团的态势,族群的宗族心理,整体的人海战术,团队奋进精神,对应西方人的个人价值观,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精神外化的过程,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段桐吵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而现实生活就是我们现实中的生存发展方式。在此意义上,艺术创作其实就是艺术家表达自己对文化现状的认识与理解,于是不同国家民族有不同的生存发展方式,也就有不同的艺术样式。
法国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着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我们研究自然界的气候,以便了解某种植物的出现,同样,我们研究精神的气候,以便了解某种艺术的出现。”这种气候是指时代精神与风俗概况,换言之就是民族文化因素。
⑵ 艺术和设计的区别是什么
共同点:
(1)都注重形式感;
(2)都注重审美观念与情感;
(3)早期从业人员都一样(早期设计师主要为工匠、工艺美术师、建筑师);
不同点:
艺术:感知 构建 表达(主要表达个人情感,以精神价值为目的,为自己)
设计:调研 解决 传达 (主要满足用户需求,以商业价值为目的,为他人)
艺术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
艺术需要解释,设计是种共识;
艺术是一种探索,设计是一种观察与迭代;
艺术为艺术家们创造,设计为最终用户创造;
艺术没目的,设计有特殊的明确目的;
艺术追随风格,设计追随功能。
⑶ 艺术创意的基本定义
艺术创意指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主观意图,包括对作品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象征意义等等;既是作者表现其作品的价值体现,也是观众完整理解作品的途径之一。是指在艺术领域或者通过艺术思维进行文化生产的方式。它是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产物,对改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艺术创意区别于艺术创新,前者以表达创作意思为主,后者以艺术领域开拓为主。
艺术创意学 是指利用创意学原理对艺术或涉及文化艺术的相关领域,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时尚、玩具和游戏等进行创意的理论和思维方法的研究。它为创意产业提供理论指导,为创意人才提供体系完备的创意方法和案例分析,以其完成艺术学原理和创意学理论的跨学科结合。
⑷ 广告创意是“遵命创作”,那广告创意和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
艺术创作是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讯息,广告创意是在规则、客户的认可下表达客户瞎兆付钱想要你表达的讯息,所以广告也被称为带着镣铐跳舞。
广告创意是指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法或巧妙的广告创作脚本,更突出体现产品特性和品牌内涵,并以此促进产品销售。广告创意包括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
垂直思考用眼,想到的是和事物直接相关的物理特性。优秀的广告创意立即冲击消费者的感官,并引起强烈的情绪性反应,是降低购买磨塌租阻力、促进消费行为的有效因素;而拙劣的创意,只会增加消费者的反感,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美感度下降,并最终导致消费者终止对该品牌的购买。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衫销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⑸ 创意和创作怎么区分
创意速写,顾名思义是一种快速的有感觉的有想法的写生方法。有草图的意思。创意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立形式的确立,是欧洲18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以前,速写只是画家创作的准备阶段和记录手段.
速写包括单人速写、场景速写、创意速写创作!
创意速写是速写的一个特殊形式~~是在速写的基础上增添作者对思维的理解幻想!使画面增添属于自己的东西~
创作是我们造型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满足我们对于求知和创造的快感需求。从何等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它,直接影中帆响我们对艺术的认识水平。通过创作扩展我们的文化视野与艺术想象力,开发个人造型情趣与审美倾向,真正走上与自身艺术素养和语言积累相了接的创作道路。
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
①是为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采取的行动;
②行动的结果直接产生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
应该明确的是,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然是表现本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不可能是表现他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为客观事物在一个人头脑里的反映如果不由本人表现出来, 他人无法感知,自然更无法表现;如果由本人表现出来,自然也不存在通过他人来表现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实际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线条、色彩或声音等媒体表现了某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人,才进行了创作。那些仅仅停留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阶段或者仅仅将这种认识抽象地提供给他人去进行具体表现的人,没有进行创作。例如,告诉他人如何画一幅画的人不是这幅画的作者或合作作者;向他人提供故事主题、素材或写作要领的人也不是这部故事的作者或合作作者。如果不仅是告诉他人如何画,而且本人也动手来画,就可以视为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创作;如果不是向他人提供主题、素材或写作要领,而是本人具体口述,由他人记录,就可以视为独自前培好进行了创作。
凡未通过某种媒体具体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其他活动,尽管可能与创作有关,甚至可能对创作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也不能视为创作。着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活动,均不视为创作。”这些只进行了创作的辅助活动而又对创作起了某种促进作用的人(包括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能被依法推定为作者或依法取得着作权,也可能根据与作者的某种约定取得着作权或获得某种其他形式的补偿。
创作方法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创作目的、创作对象和创作原则。
具体创作对象的差异以及三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使得创作方法具有无限丰富的形态。风格的多样反映了创作方法的多样。以慧铅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概念,可以对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如创作方法与世界观、文艺思潮及风格流派的关系问题等,作出新的解释。
⑹ 科学技术重要还是艺术创作更为重要 物质资料生产重要还是艺术创作更为重要呢
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重要性,科学技术肯定重要了,在没有这些基础上一个国家要想一直生产是很难的,必须要有这些科学技术的支持呢。当到了有稳定的时候,人们更多的可能会追求艺术创作带来的不一样的感觉,可能更偏重的就是会开始享受生活懂得生活。物质资料生产当然也很重要的,也属于必须品类的,不可能会断,但是一但到达一定高度,人们依旧会追求更高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艺术创作就凸显出来啦。所以我个人认为都是重要的,不过要看时事,在相应的阶段做相应的事情。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望采纳
⑺ 技术与艺术 - 艺术作品的双重价值
(在中文中“艺术”一词指包括绘画,音乐和诗歌电影等等一切艺术类别,而在英文的一般运用中则主要指视觉艺术,并且是指纯艺术风格的视觉艺术,如绘画和雕塑等。本文中“艺术”一词兼用这两者的习惯,在主要指视觉艺术的同时,也兼指其它一切包括在“纯艺术”范畴的艺术形式,如诗歌,音乐等等。)
1。艺术作品的双重价值:技术和艺术
任何一件艺术品,都包含两方面的价值:技术价值与艺术价值。技术价值是针对在一件作品中艺术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而言(技术的娴熟程度),艺术价值是针对艺术家在作品中注入和传递的主观因素而言,如情绪,观念和思想等等(虽然观念和思想在我个人对纯艺术的理解中几乎不占有任何重要位置,但它们的确是从属于和技术价值截然分开的主观因素范畴)。
在视觉艺术中,技术价值大致包括以下两方面的意义:1。对现实的再现技巧,即绘画中的写实技巧;2。对材料的掌握。比如油画和水彩画的材料就非常不同,在运用时的技巧也不同。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印象派时期的绘画都具有非常高的技术价值,因为这个时期的所有作品,由于透视,光影,人体解剖等等学科都趋于完善,所以都具备非常逼真的现实主义效果。而在材料的运用方面,油画也从文艺复兴开始后渐渐成熟起来,给写实的表现创造了条件。所以在写实技巧方面,欧洲在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印象派这一段时间的美术作品无可争议地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则是个非常模糊和主观的概念,其标准也是变化万千,各说不一,并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曾经,艺术完全是随心所欲,毫无标准的;曾经,技术价值几乎完全成了唯一的标准;曾经,艺术作品的思想性被看成高于一切;曾经,技术价值又被贬低到毫无价值的地位。所以,对艺术价值的争论似乎是最无效益的,对艺术价值的定义,也是历史上最主观最武断的,基本上是100%因人而异。如果说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其实就反映了艺术的无标准性,此话并非夸张。
然而无论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因人而已,有一点却是没有争议的:艺术的独创性。这个词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创造性和独特性。之所以艺术的“创造”区别于工厂的“生产”,之所以艺术作品是“作品”,而不是“产品”,就在于艺术作品既有着和产品一样的“创造性”(从无到有的过程),又有其不可复制的“独特性”(相对于“产品”的批量生产性)。所以叫“独创性”。任何一个抄袭别人的艺术家,任何一件没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都绝对不会得到最终的价值认可。所以,这个“独创性”是艺术史上(尤其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价值标准。
另外,以上的“技术”和“艺术”价值也和告液可以和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相比较:“技术”可以基本(只是“基本”)等同于“形式”,“艺术”可以基本等同于“内容”。然而在越是主则衫观和抽象的艺术中,前者(“技术”和“形式”)越是接近于后者(“艺术”和“内容”),以至于完全等同。
2。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
a.“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虽然艺术作品的这两种价值之间并非截然分开没有关系的,但两者却不一定是像很多人理解的成正比地增长的,即:技术越精,艺术价值就越高。很多艺术家具备非常真实地描绘自然的技巧,但他们的作品除了像和照片一样 – 对自然的拷贝之外,没有任何主观内涵,而某些技巧并不那么娴熟的艺术作品(如梵高的作品),却具备强烈的独特语言,成为历史上不可取代的杰作。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把“技术”不只是简单地看成写实主义的技术,而看成艺术家表达自己的独特“语言”,那么,又的确是技术越成熟,艺术性越高。以欧洲现代艺术为例,很多画家在早期的技巧多为写实,自我风格孙友腔并不明显,所以虽然在传统技巧上很娴熟,但在表现自我的“技巧”上并不自如。然而随着个性的成长,这个表现自我的“技巧”(风格)上越来越成熟,所以他们的作品的艺术性也越来越强。除极少数没有经过传统训练的艺术家以外,几乎所有画家的艺术生命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艺术,按西方的传统技术为标准来看,是非常“拙劣”的,然而在艺术性上(个人认为)却是非常成熟的。中国画只在 “个性表达”这一点上逊色于西方现代艺术,而在艺术的“纯粹性”上,即艺术不是思想的“附庸”而是独立的感性语言这一点上(这一点也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最主要的追求之一),中国的艺术,一直是处在“纯艺术”的高度,从来没有落入理性的“误区”(这和中国人的非理性思维传统关系很大。虽然“非理性”这一点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使中国落后,但却使中国传统艺术大受其益)。
之所以说中国士大夫艺术在“个性”上逊色于西方艺术,除了中国文化对个性的压制的特点以外,还在于中国画有着一整套严格规范的技巧系统,限制了艺术家的个性表达。中国画的这个技巧系统是源于中国画的特殊材料限制,导致艺术家在材料运作时 “为所欲为”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艺术家的个性都或多或少地被掩盖在技巧所规定的效果范围内。比如画竹,任何一个中国画家画竹都必须遵循中国画材料-水墨所规定的技法才能做出一定的视觉效果,所以画出来都有一定风格限制。然而,中国画中并非完全没有个性的存在(比如明末清初的石涛和八大山人,两者就有非常明显的风格不同),只是这个个性存在被掩盖在看似相同的风格中,需要一定的“眼力”才能辨认。
不过,无论如何,中国画材料对艺术家的限制是很明显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画难以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西画的材料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的个性表现提供广阔的空间,的确是一个真正热爱绘画艺术的人的最佳选择。
另外,这个材料对风格的限制的“缺陷”同样也存在于中国音乐中。古代乐器的音质都非常特别,音域也不如西洋乐器开阔,所以其表现力相对贫乏。当然这个特点同时可以被看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或者“优点”,因为它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旋律和音质效果。但无论如何,由于中国古代乐器的“表现力”受限制,所以很难有继续发展和创新的可能。
b。艺术价值的绝对“权威性”,技术价值的次要性
很多人轻易地把艺术作品的技术价值当成艺术作品的全部价值。拿弹钢琴为例,一个钢琴弹得娴熟的演奏家很容易被一般人理解成为“音乐家”,然而这两者却有“质”的不同:一个技巧娴熟的演奏家可能根本不能写作出任何独特的音乐作品。所以如果从“创造性”- 这个艺术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来看的话,这些单纯的演奏家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音乐家。当然,有很多演奏家能把大师的作品的原始创意再现得非常准确,或者甚至富于新意,但无论如何,演奏家终归是在“再现”别人的作品,和作曲家有本质的区别。再拿绘画为例,一个能把对象画得和照片一样真实的画家也最多只能使画匠而已。所以,技术,永远不可能成为衡量艺术作品的首要标准,更不能成为唯一标准,艺术作品的最重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永远应该是其“艺术价值”。
然而,艺术的魅力和“问题”,都正是出现在这个“艺术价值”上,因为如前面我已经提到,它几乎是一个完全没有标准的概念。这个“艺术性”,其实就是艺术的“无标准性”,而这个无标准性,导致了很多真正的艺术家的作品得不到承认,也同时导致很多“无价值”的作品被市场炒作成“杰作”。这,是艺术的无奈。然而,尽管无奈,我们仍然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即:艺术的非理性和无标准性,才正是艺术的真正价值(魅力)所在。 人,曾几何时萌发了理性,习惯了用理性的标准来衡量一切,导致了力图在艺术中寻求一种可以被测量的标准的习惯,而这个习惯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完全错误的( 注:从这个意义上看,西方的理性主义艺术实际上是“误入歧途”。不过也正因为这个“误入歧途”,西方人以比东方人更为坚定的态度再度回到了感性 )。理性,永远不是人性的全部性质。艺术,永远是不可以被理性测量的。也正因为艺术的非理性,不可测量性,艺术,才能填补我们理性的不足,使人性达到圆满。
3。艺术的“个人化”导致艺术的“平凡性”
如果我们认同本文一开始给艺术价值的定义 – “艺术家在作品中注入和传递的主观因素”,我们就不难看出,艺术是非常个人化的,即:艺术表现从动机到目的,都是以个人的需要为轴心的。而之后我们也谈到艺术的“独特性”之重要。所以,真正的艺术家永远是为自己而创作。那么,为什么还有博物馆的存在呢?我认为这是人类对艺术的需要和尊重。但这个需要和尊重,是发生在艺术作品诞生之后的事,而不是和艺术创作本身相关的因素。一个为了出名,或者立志要让自己的画进博物馆的人,或者立志要“为人类”而创造艺术的人,永远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或只能创造出虚假的“艺术品”)。
而正因为艺术是 个人的 ,所以艺术也同时是 平凡的 。当一个平凡业余画家画出了让自己心满意足或者心潮澎拜的作品时,这件艺术作品就已经完成了其艺术使命了。从这个意义上看,艺术其实是没有高低之分的。事实上,在民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业余艺术家创造出非常不一般的艺术作品。这些民间“艺人”,一是没有机会成名,二也是不在乎成名,因为他们在创作的过程和结果中自己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还是有大师的杰作流传千古?我认为原因是多重的。其一,是前面提到的,人类有着对艺术和美的需要和尊重,所以有了艺术市场和博物馆的存在;其二,是机遇。有些画家是因为市场需要或市场炒作而出名,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却不能得到市场的承认而被忽略。这些被忽略的“大艺术家”,我个人认为历史上可能是数不胜数;其三,是作品中的“共性”(相对于我前面提到的“个性”)。在出名的艺术家中,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相对于出名了的但却是虚假的“艺术品”),是因为他们除了“个性”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共性”,所以这些作品能激起观众的共鸣。当然,之所以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共性,我个人认为绝非艺术家们刻意追求的结果(象前面提到的那样“为人类而创作”),而是这些艺术家自身的个性内涵之丰富以及对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之透彻所导致。所以,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艺术家,创造的作品自然是内涵丰富的,富裕感染力的,而一个个性单调的人,再怎么追求“深刻”,再怎么宣泄自己的“激情”,也无法创造出感动他人的作品。所以真正的大师们,无论他们的作品能引起多少人的共鸣,他们唯一努力做过的,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4。“技术”的可学性,“艺术”的不可学性
认为艺术可学的人,大凡都是把艺术的技术价值看成艺术的唯一衡量标准,而忽略了,或者根本不知道“艺术价值”的存在。艺术作品的技术部分因其“系统性”和“理性”,所以是可传授的,也就是可学的。任何一个有起码的智商的人,不需要“艺术细胞”,都能学会写实的技巧,画出像样的写实作品,或者弹一手流畅的钢琴。而智商越高的人,学起来越快,技术就会越娴熟。达·芬奇就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所以他的绘画非常细腻写实,在当时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技巧”,但其艺术部分的价值,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可争议话题。
艺术的艺术部分,却因其“非理性”的特点,成为不可学习的。就像有些人天生味觉超常敏锐一样,有些人对色彩,对形,或对音乐的旋律等的领悟超出了其他人。这些对艺术形式超级敏感的人,就是真正禀赋艺术天才的人。这些人,无论他们是否可以很快地掌握传统的技巧,他们都能够在音符,色彩和线条等这些艺术形式中感受到其与自身生命的共鸣,即: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极大享受,从而创造出富于个性的作品。
再比较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两者都有坚实的写实技巧,但达·芬奇的作品理性而冷漠,米氏的作品激情而富于生命力。据说达·芬奇对米氏持有的强烈的嫉妒心,如果这个传说是真实的,我个人认为就是因为芬奇看出米氏作品中透露出的那份自己所不具备的真正艺术天赋。
虽然说艺术天赋不可学,但人在艺术方面的灵感却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在后天的生活经历中被削弱甚至抹杀。所以有些人在很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潜能,重新从事艺术,大器晚成,这样的例子也举不胜举(梵高,高更都是例子)。而一个好的艺术教育家,除了技术的传授以外,最要的,就是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当然,如果学生真的没有潜能,再怎么启发也是没有用的。
综上所述,在艺术作品的双重价值 – “技术价值”与“艺术价值”中,“艺术价值”始终是最重要的。而这个最重要的标准由于其“个人性”和“独特性”,导致了“无标准性”和“平凡性” –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因艺术家自身的需要为动机和目的而创作的。所以一旦一个人创造出了自己所以喜爱的作品,无论此人是着名艺术家,还是无名的普通人,这些作品都算是完成了其“艺术使命”,都是艺术“杰作”。由此,一个家庭主妇在兴致所至时信手涂抹出来的绘画,和博物馆中作品,其间并无“质”的差别。
分析了艺术作品的价值之后,笔者还认为,艺术,这个人类精神劳作本身的价值,或者说艺术的本质,其实还不在于作品 – 不管是其数量还是质量, 而在于享受生命和感受美。因为艺术,就是我们的生命的体现,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本身,才更是一件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的“艺术杰作”。 有了这个理解,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何谓“人人都是艺术家”,何谓“人人平等”,才能理解到,只要一个人能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每天都为全新的日出和日落而惊叹,每年都为四季变幻的大自然而称奇,那么无需绘画弹琴,这个人就是真正的“艺术家”,这个人就在艺术的“实质上”和“大师”们站在同一个高度。
“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名言可谓人间至理。
⑻ 创作和创意有区别
创作侧重于创造、创新,专指创造文学艺术作品,而制作意义广泛,包含创作,两者的区别是包含与被包含,一小一大。
释义
一、制作
1、指礼乐等方面的典章制度。
《史记·礼书》:“今上即位,招致儒术州裂锋之源中士,今共定仪,十馀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乃采风俗,定制作。”
2、制造;造作。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熙朝财赋》:“广制作,兴土木。”
3、着述;创作。
《孔子家语·本姓解》:“﹝孔子﹞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述《书》,定《礼》理《乐》册晌,制作《春秋》。”
4、样式。旧题
宋王巩《王氏谈录·唐时金带》:“其(金带)制作与色泽尤奇。”
5、方言。犹折磨。
孙犁《白洋淀纪事·纪念》:“你别去制作人家了,叫他睡吧!”
6、制造。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杨恭政》:“其宫阙皆金银,花木楼殿,皆非人世之制作。”
7、写作;撰述。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平原多为死人自叹之言,诗格既无此例,又乖制作本意。”
8、指作品。
唐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诗:“数问舟航留制作,长开箧笥拟心神。”
二、创作
1、亦作“剏作”:制造,建造。
宋曾巩《叙盗》:“其创作兵仗,合众以转劫数百里之间,至于贼杀良民,此情状之尤可嫉者也。”
2、始创。
老舍《四世同堂》四六:“老太太这个办法不是她的创作,而是跟 祁老人 学来的。”
3、特指文艺创作或文艺作品。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及观其所自作,则堆叠饾饤,殊乏兴调。亦信乎创作之难也。”
⑼ 艺术创作中艺术技巧的重要性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以上是官方的解释,但是我觉得从创作的实际操作上看,应该是这样描述才合适: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叫做艺术创作。这里就体现出艺术技能的重要性来了。
比如你内心有好多美妙的情绪需要用音乐表达出来,但是你没有作曲技能,也没有器乐演奏技能,你的美好就不可能呈现出来,也就是你就创作不出艺术作品。
舞蹈也是如此啊,你想的再好,情绪激烈的时候,人家来一个劈叉大跳,就释放出很多东西,你高难度动作来不了,相应的表达就不可能到位了,也就谈不上艺术表达了,也就不会有成功的作品了
⑽ 传统美术和创意美术的区别
1、创作目标不同:
创意美术:主要是通过美术这一途径,激发作画者的自我创作的能力和最大想象空间。
传统美术:在画法上只要求像,作品水品达到一定阶段。
2、要求不同:
创意美术:要有想象力,有个性,有创新的东西,自由发挥,不用拘束在一个框里。
传统美术:注重画法,强调技巧层面,要求扎实的基础,构图的精准与画面的完整。
3、作画类别不同:
中国传统美术:主要是人物、山水、花鸟等,而画这种必须相仿率高才可以。
创意美术:可以自由发挥,无限联想,这样可以增强孩子想象力和创造晌锋力。
4、注重点不同:
创意美术:则是把作画者的思维想想扩展到最大。
传统美术:只是重缓伏视基础知识和理性教育。
传统美术与创意美术并不对立,是美术中两种不同的方向,孩子可以根据自宴哪晌己喜欢的方向做选择,或者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