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艺术品成为继房地产,股票的第三大资产
据相关机构预测,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2千亿元,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金融证券年均回报率为15%,房地产为21%,收藏艺术品则是26%。高额回报,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艺术品投资。
企业家在人生的巅峰时间多忙于经营管理,但其人生的后半段,也许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文化和艺术,尤其当企业家从一线上退休时,可能更会将艺术的鉴赏收藏作为自己的终生爱好的终极托付。因此,企业家在适当的时候学习艺术收藏鉴赏,实际上是在铺垫自己未来晚年充实快乐的生活道路。
如万达集团的掌舵——王健林,从1980年代开始玩收藏,从最开始的什么都收,到后来专注收藏近现代作品。拥有自己的收藏专家团队,20多年来,王健林已收藏了百位近现代画家的千幅馆藏级作品,市值超100亿元。
经过收藏专家团队学术性的市场研究,万达有自己的一套收藏标准和收藏理念,系统收藏寻找近现代中国书画的精品,并悉心研究与整理分类,将中国最好的艺术展示给大众、介绍给全世界。
有人说,“万达在近现代中国画收藏上的地位,跟万达在商业地产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其藏品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品类之全在国内企业中几乎无人能及。
企业家们对于艺术品的收藏热情也许会随着他们的爱好的加深与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高涨。不知何时,企业家对于文物艺术品的长线收藏,还可以有效抵御突然而至的经营风险和资金短缺。从国内外大量实例来看,企业家收藏的文物艺术品往往可能是他遇到财务问题时最后的可变现资产。一些企业家就是靠艺术品的变现最终得到资金支持而使得自己的企业的资金链得以连上,使企业转危为安。
当下的趋势,收藏已不再是富人的游戏,且看下面两大局势。
1,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未来十年前景可期,除了“塔尖”人群持续扩大外,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国中产阶层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另外,艺术品市场参与渠道增多,艺术品电商平台将成为收藏交易的主流渠道,更多的大众用户有机会通过艺术品电商这种方式接触艺术品市场,并通过线上拍卖等平台把握投资机会、获取投资收益。艺术品收藏不再是富豪的专属游戏。
2,机构收藏在中国艺术品消费中的权重越来越大,这一趋势是符合国际艺术品收藏规律的。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2012年以来,企业收藏资金大约每年在450亿元左右。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60%以上,艺术品拍卖买家70%以上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己经成为艺术品收藏领域的中坚力量。
2. 艺术生活究竟是指什么
艺术与生活
当我们与今天的优秀绘画作品相遇,相识和相知,我们似乎在画家们的引导下站在了自己的生活对面,从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及里层,由外及内,由浅而及深地眷顾和抚摸了自己正在经历的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想要开启自己的艺术创造,就得培养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在关注中培养自己对对象的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再由发现引发自己个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联系;在近距离的可视的现实环境中与想象的空间翱翔,在三维与平面中有机转换,在运动与静止间探索追寻美之所在,美之所存。所以,生活是艺术的载体。
在绘画艺术中,更多的时候,灌注了我们情感与语言的表达。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多变。当我们面对一个对象,首先我们要感知认识它,了解它,然后才是接受。这一过程,是情感由感性到理性的碰撞,产生个人的艺术认识与风格。所以,个人的艺术修养也来源于生活。
绘画,作为一门用形与色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原始社会中,原始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以及有了原始的思考。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的有了原始的记忆与想象,于是便产生了描述生活的冲动。那么,这一过程,应该可说是对生活某些细节的形象进行模仿。在模仿中,人类对自然自身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逐步深化的发现,这些发现使人类对形与式的感知从生理走向心理,渐次进入了审美层。于是人类绘画就这样开始产生了。可以说,在绘画中,是模仿给人类带来了对绘画、对自然与人生的发现。
有了发现,自然就要有创造。我们并不需要关心画些什么,甚至最后的画面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对艺术的思考和对艺术的表现过程。以及在于我们所体验的所传达的情绪与精神状态。就是说,艺术真正的特征,是“发现与创造”。而绘画艺术所体现的,也是描绘和表现艺术家的情感与思想,传达出艺术家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观点和看法。
现实生活亦然。绘画,仅仅是我们的表达方式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要表达我们情感与思想,还可通过文字(如诗歌),音乐等表达方式。生活中,不是处处都有阳光、鲜花、掌声,而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满与挫败。我们在享受生活的美好的同时,同样要面对生活种种的不如意。要表达不同或同一喜乐、哀怨、憎恶等等等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绘画,不仅是从视觉上,还从心灵上给予人们无与伦比的摇撼与震鸣。
有时候,或者说更多的时候,一些转眼即逝的东西,往往令我们难以忘却。一种记忆,一种情愫,往往能勾起人们强烈的想表述的、想挽留的欲望。这一瞬间的感觉,很大程度上,予以人慰藉与皈依。生活中,人们都在寻求一些心灵上的归属感,需要一些叫永恒的东西。然而,在灵魂的高原,一些游走、抽离的东西常迷惑着困扰着我们,我们无所适从。当我们遭遇失去的时候,是我们最脆弱的时候,把握不住意味着我们不能再拥有,便会处于虚无的幻想之中。离现实愈远,我们就迷失。这是痛苦的。这样的人或许需要我们的同情,而且,现实中,生活给予我们的永恒却又显得吝啬。
在塞尚看来,人类绘画中的那种永恒的东西,是能表现物体本质的那种画面结构。
传统绘画中的画面结构,可以说是画家在摹仿论和再现论的观点指导和影响下,运用写实手段无意营造出来的,通过借助具象的形象塑造来体现特征,少不了对形体的结构。具有某种程式的意味。而现代绘画中,画面结构却是用半具象、半抽象或全抽象的表现形式有意构造的。物体的形,在画家眼内,只是画面上的一个符号。或者说一个语言,一个语言中某一个心理活动。一个点,线,面,笔触,或肌理都是组成画面结构的要素。正是如此,使现代绘画的艺术特征十分显露、明确,很自由,且极富个性。
又说生活,许多的人都在追求着个性。有追求过程中,有人堕落了,有人大步向前。而前者对个性的理解却很浅薄,以为个性就是所谓的与众不同,享乐主义。而真正的个性,是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会创新;是及人所及,及人所不能及。这样的人才是有个性的,才是出众的,才是众人眼内的闪光点。而人缺乏思考的时候,往往是没有冷静下来;而人不能自主的时候,通常是存在着某种惰性,某种依赖;而人不会创新,那证明是他自己固步自封,或者说,他胆子太小了。显而易见,真正的个性是向上的,是值得我们崇尚的。而刻意向人披露的“个性”,那不叫个性,那叫无能。
追求艺术个性与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两者是共通的。个人的艺术修养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艺术个性。在生活上有所思考,有所为地面向艺术,才能真正的体现艺术风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