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语文课堂是一门怎么样的艺术

语文课堂是一门怎么样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3-04-10 00:12:50

1. 什么是语文的教学艺术

语文的教学艺术是指:

以教学艺术的视角,去审视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内容全面而活泼,教例丰败滑富而多彩,具有系统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它涵盖了语文课察悔腊堂教学的备课与教案编写,教学导入、过渡、收束与结构设前卜计,教学的课堂提问与板书设计,教学语言、应变机智与听课评课的能力训练,作业练习与检测考核,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观与有关素质教育的教学法学习法指导等内容。

2.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得上一节好课

教了几十年书,上过的语文课、听过的语文课、评过的语文课可谓不计其数。多年来,我老是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得上一节好课呢?下面就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理解。

有人认为,讲得多、讲得深的语文课就是一节好课。

在多年来的听评课活动中,总有人把语文教师是否讲得多、是否讲得深作为一节好课的标准。尤其是有的学校领导也是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学高为师,只有自己的学识渊博,而且能够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这样的语文教师,就是好教师,这样的语文课,就是一节好课。

3.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拍首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即汉语文)。

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袭段数总称。

(3)语文课堂是一门怎么样的艺术扩展阅读

语文教学的目——

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是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规律给语文学科的原则要求。典型化选材,时代使然,政治倾向使然。不如此,则无法落实教育的正规性、倾向性、先进性和高效率。

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燃亏。启迪发展智力,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并且哲学、逻辑学、美学、文化学也都承认:“词语”是人脑进行思维活动的物质前提。

4. 在你眼中语文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你想从语文课堂收获什么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我想从语文课堂收获丰富的文学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

语文教学的目的有三个:

①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是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规律给语文学科的原则要求。典型化选材,时代使然,政治倾向使然。不如此,则无法落实教育的正规性、倾向性、先进性和高效率。

②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启迪发展智力,是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并且哲学、逻辑学、美学、文化学也都承认:“词语”是人脑进行思维活动的物质前提。

③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语文教育,从“人口手上中下”到“知本家”,向人脑输入并固化“词语”,输入“捕获和创造词语的概念、程序和模式”,为启迪发展教育对象的智力作出了最早、最大、最关键、最可能多的贡献。

5. 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语文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提高学习效率。着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①导入方法有:音乐感染导入法、悬念激趣导入法、前后照应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故事吸引导入法、对联导入法、概括激趣导入法等。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卖冲岁课堂的教学效率。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音乐感染导入法、悬念激趣导入法、前后照应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是最佳的四种导入法,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在诗歌课堂教学中能以“音乐感染”导入法,效果更佳,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审美氛围中,通过乐曲播放与所教诗篇情调节奏相谐和的乐曲,更好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因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是很高,对于品读诗歌的意境就更难把握了。所以,上课时如何创设情境导入这首气势恢宏、高唱入云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首先可利用教学录音磁带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战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形象历历在目。强劲的旋律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学生学习情趣高涨,精神饱满地期待着新课的开始。也可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展示赤壁的风貌,来激发学生的趣味。教《念奴娇赤壁怀古》,还可以向学生播放这首诗词和王维的《鸟鸣涧》的配乐朗读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审美氛围中,通过乐诗和朗读的双重作用启动学生的审美知觉。由于两首诗词及新配音乐的风格具有鲜明的对立性,因而在学生中睁审美感官——听觉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各自的文学风格也借助审美知觉沉淀在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很容量地对《念奴娇示壁怀古》这首诗的风格总结出了“豪放”这两个字。再如《孔雀东南飞》一课,我采用《梁祝》音乐导入,渲染了缠绵凄楚的气氛,使学生们立刻就被感染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配乐朗读录音,能增强抒情主人的形象。

二、“悬念激趣”导入法

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欲言的“愤”、“悱”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如上《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就用“三十六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问“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设置悬念。在研讨性的学习中,可以用“悬念激趣”导入法,精心地设计问题,做到一题多解,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可以提出了这样几个研讨型的题目。1、刘兰芝究竟为何离开焦家?2、刘兰芝起初为何没有答应嫁给太守儿子?3、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女主人公聪明美丽,勤劳贤慧,那么她们究竟因何判厅而被休弃的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并结合《礼记》中的古文化知识“女子七弃”及有关事例,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达到对本文积极而深入地学习。再如在教学《祝福》时,可用“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来设置悬念导入。结果学生答案很多,课堂气氛很活跃,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很强。

同时,对于提问也要讲究技巧。有时对同一种题材,答案有多种提问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打开学生思维的灵活度。比如对于乌江自刎,后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杜枚的议论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王安石《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杜牧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着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6.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闹此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即汉语文)。

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液扰迅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

历史

清末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设国文科。五四运动前后,小学设国语课,教材为白话文,中学设国文课,教材为以文言为主,新文学作品为辅。

1949年后中国内地将国语和国文统称为语文,是中国大陆学校的一种主要科目,常李氏指代汉语言文学,以白话文为主,辅以文言文,随着年级增加文言文比例逐渐提高。一般汉民族语文科目在中小学通常被简称为语文,在大学则常常不简称而只使用全称。

7.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导语:课堂教学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调控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现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多种教学功能。因此,课堂提问要讲求艺术性,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使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遵循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的原则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然而期望学生短时间内对教材产生兴趣,让他们自觉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识上的教益是不切实际的。他们侍带常常不知道作品好在何处,应该从中学习或借鉴什么。即使偶尔有些美的体验与感悟,也往往是凭直觉,处于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从认识上来说,远远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与点拨。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引领学生直切文章主旨,径奔知能关要,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岁谈早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倒不是什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控索性的提问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

实践证明,切合学生实际、引人深思的课堂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提问肤浅,模糊不清,方法不当,就不如不问。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的原则。

二、提问要科学,范围要广,逐层深入

提问要科学,范围要广,逐层深入。所谓科学,就是要难易适度。既不能浅得无需思考,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作答。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趣,浪费时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挫伤积极性,事与愿违。这就要求教师提问要科学,范围要广,逐层深入。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好的提问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简明扼要。针对性强,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发展语言,发展智能,反之,启而不发,最后教师只好自问自答。科学提问要体现教师思路,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有效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兴趣盎然,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高。

课堂不能只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对话。有时一个班上爱答问题的只是几个学生,课堂成了个别学生的舞台,有的教师还不明所以。久而久之,其他学生就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呼唤崇高人性的对话。所以,教师应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变得趣味横生,成为彰显人性的舞台,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求索,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摆脱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维性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平等而充满活力的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体,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因此,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摆脱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维性。

四、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艺术地提问

教师的提问不能一下子就难住学生,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热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讨论,有效学习。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效果,一堂好的语文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能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让学生感到课堂的妙趣横生,这就需设计问题时讲究艺术性。

问题宜精不宜多,满堂问,不该问也问,呆板地问,既不能代替朗读书写等能力训练,也不能突出重难点,启发思维。课堂上可以由老师问变学生问,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点燃智慧的火花。

“学成于思,思起于疑”,只有精心设计科学的课堂提问,让卓有成效的提问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使提问达到最大优化的程度,才能使课堂妙趣横生,构建高效的课堂。教乎雀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只有有效艺术的提问,才能锦上添花,妙语连珠,才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考;引导学习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当然,教师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8.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艺术化

“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编凑的一句应时的空洞口号,而是代表了一种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教学思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⑴这鲜明地体现了教育方针中的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重在能力培养、使大多数学生受益等原则,让学校教育也如经济战线一样,呈现一种改革开放态势;⑵它鼓励人们探索和运用教学规律:从整体上说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从学科上说要找到自己的教学坐标;从个人来说要发挥自己的教学长处。叶老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那么,反过来说,为了不教就一定要教,而且一定要教好。
一、如何才能改进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变“活”?
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师应该是“作茧而不自缚”,追求“刻意感觉的无意化”。
实现“活”的至上境界的原则有:
(一)追求创意性
思路的超前把握,这是“课前功夫”,是“结茧”的功夫,这需要教师对每节课精心准备和设计,每次备课对教材和教学流程都要重新进行构思,精心写出“脚本”。思路的超前把握,重在提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学生的思维走向,使之成为有机整体。要把课文的思路转化为教师的思路,再转化为学生的思路。教师要善于占“制高点”,捕“诱发点”,抓“发散点”,才更能体现教学中的创意性。
(二)体现着意性
教师教学要显得了无痕迹,表现含蓄自然,看似无意为之,实则着意刻画,匠心独运,并无“书云亦云”的痕迹和嫌疑,这是上课的功夫,也是“破茧”的功夫。实现这一目的最好方式是“暗示手段”和“空白艺术”。
创造理想的课堂境界,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应该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一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这种无意识组合起来。显然,暗示的核心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教师的着装、神态、声色、课堂布景、音乐选配、电教手段的穿插等,只有和教学内容相协调,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授效果。
达到教学艺术无意化的另一种手段是空白艺术的运用。教学结构虚实相间,巧置空白,使学生的思路不被教案所框住,由其作“外向型”拓展,能更有效地发展其想象、创造的思维能力。教师更要能用自己的灵眼看得课文中“似是而非”的模糊处、“以白当黑”的空白处、“以一当十”的凝炼处、“语微旨隐”的含蓄处,让学生去想象、联想,让其发挥创造的余地,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如南宋着名山水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虽如此,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理解读者,更相信读者,所以特意布置空白,让读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读者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学价值的创造。
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支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恰到好处地“留白”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表达上留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入境始觉亲”,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学中教师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把甘蔗的“最甜段”让给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演说,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切莫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
在文章的高潮或讲析的高潮处,教师不妨戛然而止、激流勇退,停下来,退出来,把“弄潮”与“冲浪”的激动让给学生。此时的留白,就像浪遏飞舟,唤起的是超越的激情和创造的喜悦。
2.在知识上留白,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
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靃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
例如,讲形声字的多种结构形式时,教师只对其中某一种作分析,其余有意留给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和总结,学生必然会在“完形”中形成系统的认识。学生在知识自补、迁移、完形中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培养了探究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知识体系来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阻碍、窒息学生的创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知识基础,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留出空白,让学生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和完善知识。
3.在思考上留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意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加学生的信心;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都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4.在心理上留白,把学生探索的热情点燃。
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孔子已》一课,有位教师于无疑处生疑,问:“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一愣。随后,这位教师接着笑了,说:“他地位太低,姓名被世人忽略,只有绰号叫孔乙己。”学生这一愣,正是“留白”价值的体现:学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内心却如即将喷发的熔岩。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白”也就是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艺术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重复自己的思路,要进入自由发挥、任意挥洒的“自由王国”,就要求教师要有充足的教学机智。一堂课围绕着一种的教学内容,做到教活学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上课教师要脱匠气,多些灵气;二是执教教师应具有很高的教学应变能力,能从容
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意外问题,或利用突出事件把教学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感到心情愉悦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智慧之美。
二、怎样才可优化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融“趣”?
“趣”是各种教学法上的总钥匙,是语文课堂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执牛耳”之举。考析“趣”的教学境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乐趣是前提
科学表明:一个对所学的事乐意为之,他的全部才能才可发挥80%以上;不乐意为之,只能发挥20%。如何做到“乐”呢?一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二是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驰骋于课堂这个“舞台”上,积极主动活泼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三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努力挖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潜能,让他们有“用武之地”,真正体味到学有所得的快乐;四是善于运用教师自身的感召力,发挥表率作用。
(二)情趣是关键
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青年学子,他们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激励学生忘我投入。
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如果教师情趣盎然,“未成曲调先有情”,加上学生情绪高昂,必然产生微妙的情感效应。如果教师课堂上纯然客观,不动声色,始终是一种“太上忘情”般的背书、念课的“零度风格”,必不能构筑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搭准学生的脉搏,知晓学生的甘苦,以“谦谦君子”的身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师生毫无心理距离,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使学生的情趣在被激活时产生认同效应;而且教师总比学生成熟,具有理性,在整个课堂教学境界中释放出来最大的情感能量。
(三)美趣是升华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如一首清新的诗、一曲优美的乐章。毁弃美的教学是导致学生不爱语文的原因之一。挽救颓势,让课堂成为缤纷多彩美的立体空间是很重要的。学生期望教学流程处于“活”的状态,课堂中应时时有新鲜的音美、色美、情美的涌现。在课堂上,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一切都充满美感,学生听课能生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审美愉悦。教师要创造条件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感受教材美,自我开掘美的矿藏,充分有效地解放、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课堂这个既狭小又广阔的的美的王国里驰骋,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发现美,追求美。
(四)知趣是保证
教育境界艺术的首要特征是以认知价值为最大追求目标的。教师在创造认知的课堂教学境界时,要筛选有价值的知识,确定有效知识量,使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陌生感”,不是老面孔,产生积极的“马太效应”。
满足知趣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面的知识上,那些肤浅显而易见东西是不能给学生刺激的。值得注意的是,获得知趣,不能仅凭全盘授与,要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读写听说的实践中“生产”出自己的观点、思想。学生的知趣一旦得以满足,就会产生一种笼罩教师的七彩光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因知识的渊博和教艺的高超增强了,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和谐共振。
(五)语趣是旋律
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文像火种点燃学生心理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语文教师的语言激活课堂氛围往往更直接,效果会立竿见影。当教学平实说明的时候,当进行抽象分析的时候,当学生情绪不佳的时候,当教学起承转合的时候,尤其需要教师用语言去调控,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呼应程度保持最佳。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堂是一门怎么样的艺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