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准艺术与实用品的区别
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区别,艺术品的价值仍是凝聚在其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艺术品价格作为其价值的市场货币表现,反映了相互间的交换比率和市场对艺术品价值的商业认同,并主要由艺术家自身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艺术品市场供求矛盾关系所决定。
艺术品是艺术家灵感的体现,具有独立性,而工艺品则没有。艺术品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工艺品的这两方面价值则没有这么明显。
工艺品:一般是指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或先进的机器加工而成。一般侧重于做工精到,工艺复杂,材质较好,欣赏性较强,与时代审美观较贴近的特征。比如硅胶工艺品,是采用环保的硅胶材质制作而成的工艺品。
艺术品:一般是指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或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的欣赏品。
工艺品是艺术品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它包括诸如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建筑艺术,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等。 工艺品是美术作品的一个分支,美术品还包括绘画作品,雕塑作品。
工艺品还可分为现代工艺作品和传统工艺作品,也可分为文人工艺,贵族工艺和民间手工艺术。民间工艺品的种类繁多,剪纸、风筝、泥人、面塑、花灯、染织、木版年画、刺绣等等都属于民间手工艺的范畴。
工艺品和艺术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工艺品相对于艺术品而已,它的实用性更强,在生活中人们可以看到工艺品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在生活中被普遍使用,比如说,硅胶工艺品中的硅胶杯垫、硅胶锅垫等等工艺品。
② “艺术”有没有准确的定义到底什么是“艺术”谁有权来评判
任何种类的艺术作品;尤指有高度艺术质量的画或雕塑
给观众或听众以高度美感满足的动作或事物∶在实际效果和实际用途以外的, 某些有价值的和给人以喜悦的东西
可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成果
绘画、雕刻领域外的作品和包括在艺术创作内的那些作品,比较起来这类作品的创作原理一般是辨别得出的
艺术是抽象思维.
③ 初中艺术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1、 什么是艺术活动?
艺术活动,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对于客体世界予以认知、反映和创造的过程。
2、 什么是艺术创造?
艺术创造即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3、 什么是艺术作品?
即指艺术创造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性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 判断纯粹艺术“准艺术”和非艺术的条件是什么?
判定纯粹艺术、“准艺术”和非艺术的条件有二,一是承认艺术是人的创造物而非自然存在物;二是艺术品均具有审美因素,它的主要价值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其他实际功利性的用途。非艺术的创造物同样是有价值的,但它主要是具有实际生活中的功利性用途,满足人们生活和存在的需要。“准艺术”是史前艺术的典型形态,他虽然已经具有了相当突出的审美因素,但它实际上并未脱离实际的功利性需要。
5、 简述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及特征?
(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摹仿。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3)、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④ 艺术反映生活原理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一)游戏说
游戏说由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艺术史家曾把这种学说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为什么会游戏呢?精力过剩。游戏就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当人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目的,才能产生自由的游戏,正是这种无功利的、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推动了艺术的发生。喜悦的无规则的跳跃逐渐成为舞蹈,发之于情的声音逐渐成为歌曲。
斯宾塞近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他认为,游戏与审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两者都不能直接有助于维持生命,都于功利无关。游戏虽然没有实际的功利价值,游戏对个人和整个民族都具有生物学上的价值。
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一书中对游戏说做了激烈的批评。他认为劳动先于游戏,先于艺术。先有劳动,然后才有游戏,才有艺术。
(二)巫术说
艺术起源于巫术,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巫术说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他说:“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象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名着《金枝》中则把这种关系归纳为俩类:“基于相似律的法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基于接触律或触染律的法术叫做‘接触巫术’。”原始人想使某人死掉,便收集他身上的指甲、头发、眉毛、唾液,用蜂蜡粘成人像,连续七夜在灯焰上烤化。通过接触仇人的指甲等物可称之为“接触巫术”,模仿人像可称为“模拟巫术”。
(三)劳动说
沃拉斯切克、毕歇尔、希尔恩都强调音乐、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因而劳动是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力。
普列汉诺夫赞成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他说:“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唱歌。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节奏。歌的节奏恰恰再现着工作的节奏,――音乐起源于劳动。”又说:“原始社会的生产者所服从的拍子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什么在他的生产性运动中恰好遵照着这种而非另一种节奏呢?这决定于一定生产的技术。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劳动的节奏。”
二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首先,劳动使猿爪变为人手,猿脑变为人脑,这是从猿到人转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其次,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劳动与语言又进一步推动了意识的产生,“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
再次,劳动推动了工具的制造。当劳动促进了人手、人脑、语言、意识产生之后,经过了几千万年的量的积累,终于产生了自然界进化过程中最有意义的飞跃:第一把石刀产生了,人成为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工具的产生是猿转变为人的标志。恩格斯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又说:“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在工具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的劳动是“萌芽状态的劳动”。随着工具的产生,转变为“真正的劳动”人的产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只有人的灵巧的双手才产生了绘画和雕塑,人的歌喉产生动听的歌曲,人的肢体产生优美的舞姿。
(二)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劳动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用工具、征服自然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活动。
第一种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原来的预想不一致,导致了图腾和巫术的产生。
第二种结果:劳动的结果与原来预想的一致,导致人的征服欲、创造欲的发生。
(三)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
审美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当人类制成摆脱动物界的第一把石刀时,是否成为第一个审美对象呢?不。那第一把石刀仅仅是为了实用,而不是为了审美。实用的观点先于审美的观点。审美的发生过程大约经历三个阶段:仅仅具有实用性而没有审美性――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仅仅具有审美性。
美感发生过程中最大的一次历史飞跃就是人们终于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仅把对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
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所以,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性、情感性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当前提和条件具备之后,艺术的发生就是必然的了。
(四)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而且成为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建筑艺术
黑格尔说,艺术史的起点是建筑。
建筑到建筑艺术的飞跃是美与情感在建筑物上的凝固。
建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重大胜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会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喜悦。于是,在实用的基础上美化它,使建筑迈入了艺术的殿堂。人类最古老的艺术种类就是这样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了。
造型艺术
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题材是动物而不是植物,由原始的狩猎生活所决定。第二,高度的写实性。决定于原始的狩猎生活。有对客观对象的敏锐的、正确的观察能力;有应用感觉器官与运动器官的创作能力。
装潢艺术
原始装潢艺术根源于原始生产实践活动。
第一类是对人类或动物形态的模拟。
第二类是几何形图形。
第三类是刻在武器上的图形。那是部落的标志,源于狩猎生活。
舞蹈
原始舞蹈是原始的审美情感直率、有力的表现。分为模仿式与操练式两种。根源于生产劳动实践。
音乐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音乐最突出的特征不是旋律,而是节奏。大多为舞蹈做伴奏,舞蹈有鲜明的节奏;最初的乐器是打击乐器,在石片上磨制一孔,悬挂敲击出简单的节奏。
因为节奏是原始音乐的突出特点,无法表达复杂的思想,因而,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形式就成为必然。
诗歌
原始人在集体劳动中,为了协同动作,提高效率,交流情感,鼓舞情绪,产生了最初的诗歌。原始人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原始艺术产生的直接动因。
三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一)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三百万年前,人类制造的第一把石刀就是第一件艺术品。
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第二阶段:即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叫“准艺术”、“史前艺术”。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二)“准艺术”的发生
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三)“准艺术”的繁荣
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度性与发展性。大约在七千年――五千年之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生活方式由游牧渐趋稳定。需要储存和加工粮食的各种器皿,于是,一种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纹样装饰丰富多彩,约有四类:一类是植物纹样。二类是几何纹样。三类是动物纹样。四类是人面形纹饰。
(四)“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约四、五千年前,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石器工具衰落了,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1、阶级产生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使社会有了剩余产品。
2、掠夺战争产生了,剩余产品和私有观念产生掠夺战争。
3、宗教发生了,原始社会的巫术观念是宗教的萌芽。
第二节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对艺术发展模式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三,认为“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艺术发展的动力论
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是人性论的观点。人性论是随文艺复兴而产生的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是人的本性。
二、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第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
第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
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
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其次,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再次,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二)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即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三)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宗教与艺术像携手并进的孪生兄弟。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是混沌未分的混合体。在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上,都曾有一个宗教艺术的时代。在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到,在敦煌、龙门、云冈等石窟中曾创造了佛教艺术的辉煌。在欧洲,整个中世纪,建筑、雕刻、绘画及书籍插图等构成了基督教艺术的精华。黑格尔说,最接近艺术的就是宗教。
宗教对艺术起影响作用;
1、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宗教对艺术否定。
(1)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歪曲的反映;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
(2)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
(3)宗教的对象是神;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
(4)宗教是麻醉人们的心灵的;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
(5)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2、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1) 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尽管上帝、圣母、天使的形象是虚幻的,但它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
(2)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情感与幻象的成分。
(3)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反映。
(4) 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3、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
(1)宗教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
(2)宗教为艺术提供题材。欧洲许多以宗教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名垂史册。如:乔托的《玛丽亚诞生》、《逃亡埃及》,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等。
(3)宗教往往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宗教对艺术来说,既有阻碍、否定的一面,又有促进、肯定的一面。
(四)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第一, 认为道德与艺术是对立的,道德与艺术无关。
第二, 道德与艺术是完全同一的,一切艺术都是道德教育的手段。
上述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它们既有本质区别,又相互影响。
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会阻碍艺术的健康发展。
(五)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2)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首先,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产生
其次,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改变
最后,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
三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一)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
第二 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
第三 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二)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
第一 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第二 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三 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三)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
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坚持继承遗产的批判原则,反对“肯定一切”(表现为复古主义)与“否定一切”(表现为虚无主义)。
(四)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
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了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类型有两种:
1、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
2、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
(五)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1、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所决定的
2、革新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
3、革新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
4、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六)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
1、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
2、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3、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七)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1、革新是继承的目的
2、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第三节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一、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一)艺术的民族性
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
(二)艺术民族性的根源
(三)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多民族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必然造成民族精神的差别性,而民族精神的差别性必然造成民族艺术的多元性。
二、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
(一)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的必然性
(二)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
1、民族艺术思想内容上相互影响
2、 民族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条件
1、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类似性
2、民族交往的可能性
(四)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
第一步,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地“拿来”
第二步,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第三步,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艺术发展的一条规律
三、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一)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
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是东方艺术在世界舞台上融合交汇的伟大时代,也是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伟大时代。
(二)世界艺术
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特征是:
1、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2、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3、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三)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差别在于: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四)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
该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
2、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艺术并与本民族的艺术传统结合起来,洋为中用,创造出新的更高级的社会主义艺术,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作为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的艺术,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五)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二)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真主”等虚幻的观念,颠倒实际的。
艺术的方式是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作为宗教对象的神,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顶礼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而艺术形象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2、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上,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艺术相同或相似。但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
哲学是抽象的,艺术的形象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
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艺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性。
(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二)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形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是中外艺术史上的另一主要倾向。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A、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B、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一、艺术与美的关系
(一)艺术反映现实美
(二)艺术创造艺术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造艺术美的;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就成为一件物态化了的社会文化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等。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美学关系。
(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在审美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三)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但它并不就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不就是现实中的美;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并且用物质手段将他的审美观念传达出来,表现出来。艺术在本质上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
三、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二)艺术的情感特征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
第二章 艺术门类论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各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情况,理解并掌握艺术门类的最科学划分方法(a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杂技;b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园林、盆景、化妆、摄影、书法、篆刻、现代设计;c语言艺术:诗歌、小说、散文、曲艺文学、戏曲文学、广播文学、电影文学、电视文学;d 综合艺术:曲艺、戏曲、电影、电视、网络艺术)充分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重
⑤ 什么是艺术类准考证,怎么办理,省内联考准考证是么
...艺术类准考证是艺术类考生专有的一张准考证,一般学校会通知艺术生统一办理,如果没有通知~那么要自己去学校总务处(或政教处)询问相关老师,或自己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去当地教育局办理~
⑥ 什么是艺术考生准考证
艺术考生须知
分数一般是,(艺术学院考生分数),,,文化320--350分上线本科线,如果你是重点高中的文
化考试更不要怕,随便考个300多分没有问题
(语文110+数学50+英语50+文科综合150分=360分没有问题,
如果你再次点考个320分左右也行!!!!,,艺术考分220--230分上线,
(艺术考试一般都能上线,,也许分数还能低点但是本科线绝对不会低于210分,
主要艺术考试科目有3科,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
他们要自己命题,可能要多几科。有素描,色彩,
速写我给你一个合理的分数安排素描75+色彩85+速写70=230分,
应试窍门一般主要抓色彩,因为色彩可以临摹色彩就是一组简单的静物,
在考试时候,你若基础不好,可以座在中间,看看周围有没有比你好的考生,
如果有你就一边自己画,一边临摹他的,你还可以适当超点风格,
这样你的色彩在次也能上85分,素描真人头像也可以但是比色彩静物要难点,
你也可以临摹+自画上75分没有问题,至于速写是最难的一般是默写3个人物动态,
有踢足球,老头挑水,妇女洗头等等,不是太好掌握,
你还可以请教一下美术学院的专业老师,可能会透题!!!
速写不容易临摹到别人的,你就要多背画了,,
我说的这些都是针对于3个月考艺的考生,
如果你是高手就当我没有说!!希望能给你帮助!!!)
但是越高越好,,,高点有竞争力,,,,
一般是从高录到低//////祝你成功!!!!!!!!!!
⑦ 什么是“准艺术”
艺术 准艺术 非艺术 三个层次 准艺术是艺术的另一个层次。非艺术是超越准艺术之后的另一个境界。
⑧ 什么是“准艺术化风格”(与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音画关系有关)
因为音乐剧追求的主要是“通俗性,商业性、娱乐性”,而这个追求目标与迪斯尼追求的轻松娱乐,满足大众口味不谋而合,这就决定迪斯尼的动画音乐语言和技法必须以广大观众的音乐审美趣味和听觉接受能力为转移,“艰深的语言、复杂的技法、超前的探索”,及其所造成的尖锐刺耳的音响,从根本上说是与迪斯尼动画音乐绝缘。旋律的优美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这一时期的迪斯尼动画音乐旋律成为最为重要的创作。
旋律,又叫曲调,它是组织在一起的音的线条。它在音乐作品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就艺术表现力的整体而论,旋律对于人的听觉冲击力和灵魂震撼力确实是其他任何音乐音色所难以企及的。经验告诉我们一首从未听过的乐曲,首先听到的是旋律;最后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旋律,所以说表现音乐内容的最主要的手段是旋律。旋律本身就必然包含了所有的音乐元素在内。迪斯尼这一时期的题材,表现形式决定了它的音乐旋律是如歌的、优美的、具有动人的歌唱性质的流行性旋律。想要达到“扣人心弦”的美学境界,旋律优美便是最有效的方法。
迪斯尼公司着名的动画导演威尔弗雷德·杰克逊(Wilfred Jackson)曾经说过“当代的迪斯尼动画音乐旋律性很强而且线条十分简单,甚至你能用口哨吹出来,或是哼唱。音乐整体有着和谐的结构。”这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的动画音乐特点。
迪斯尼的动画音乐虽然采用了音乐剧的元素但是它毕竟不是音乐剧,它有着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它的音乐不需要像歌剧那样拥有严整的形式规范和音乐剧舞台表演那种强烈的戏剧性张力,它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用音乐来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人物在特殊戏剧情境中特殊的内心世界,并通过音乐的烘托,在受众心中产生心理作用(共鸣);其次还能够起到推进剧情的发展,用音乐的形式叙述故事的发展。因此,这一时期迪斯尼动画音乐作曲家的创作使命,就是要使他创作的旋律优美起来,流行起来,并用其将那些看似相互独立的歌曲联系在一起。
二、歌曲强调流行性
谈到迪斯尼动画影片中的歌曲创作,在认清旋律占据地位的重要性以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歌曲越来越好听,越来越容易被人们传唱。在当前的迪斯尼动画电影当中,歌曲除了像以往那样能够起到推进剧情的作用之外,更多的强调了它的流行性。这些歌曲除了旋律十分优美以外,歌词的内容更为外露,非常利于观众理解,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歌曲的流行。
我借用了 “准艺术化风格” 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这一时期迪斯尼动画电影歌曲的特点。也就是说迪斯尼的动画歌曲创作风格虽然以流行、通俗为主导方面,但听觉上却能够做到比普通的流行歌曲高雅一些。这就是在走“准艺术化”风格的道路。简言之,就是一种介乎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与流行歌曲之间的取向。例如:《小美人鱼》中的歌曲“Kiss the Girl”;《美女与野兽》中的歌曲“Human Again”;《阿拉丁》中的歌曲《一个全新的世界》(A Whole New World)。
更为细致的说当代迪斯尼的动画歌曲基本都拥有一下这些特征:
第一、曲调新颖,蕴含真情实感。
迪斯尼的动画音乐旋律总是流畅优美,它的新颖又是建立在旋律的流畅优美之上,但又不仅仅停留在流畅优美,让人感到旋律有着较强的独特性和一种诱人的魅力,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暗藏着真情实感,“扣人心弦”。在这里如果想要找到怪异、艰涩的曲调,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例如:动画影片《风中奇缘》中的歌曲“Listen With Your Heart”
第二、旋律精致。
迪斯尼的影片中好的歌曲反而是音调最为简约的,它的歌能够在一个简单的动机上发展起来,推展下去,将极其有限的材料作为全曲的“种子”。在重复与变化中,展开乐思。当然音调的简约不等于简单,迪斯尼动画歌曲的音调绝不是苍白无味的。任意找到一首迪斯尼的动画歌曲就能够说明这个观点。
第三、篇幅短小精悍,采用小型曲式
迪斯尼动画常常在开场时就用一首短小精悍的歌曲直入人心,它的篇幅不长,结构精短。这样的歌曲容易流传起来就成为了必然。纵听迪斯尼历年的动画歌曲精品集篇幅短小,在3分钟左右甚至更短的歌曲大量存在。不难想象篇幅过长,会带来记忆的困难,即使写得非常优美动人,也会给流传带来了障碍。所以我们看到迪斯尼的动画影片每一部,都必然有一首乃至两、三首广为流传的好歌(有的片子包含歌曲达到7、8首)
例如:
《美女与野兽》中的“Beauty and the Beast”只有2分45秒;《白雪公主》中的“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有1分50秒;《小飞象》中的“Baby Mine”2分03秒。
第四、音域不宽,声区不广
许多迪斯尼动画歌曲,单纯、上口,而且音域不宽,在13度到15度之间,这正好是通俗歌曲的音域范围,观众在感觉悦耳的同时,能很快学会演唱,找到自我娱乐的快感。它们很少使用变化音,演唱难度比较低,可谓老少咸宜。这一切都在为流传打基础。
第五、歌词简洁,通俗,富于韵律和诗意
许多歌曲的歌词就如同日常的聊天,非常的口语化,像生活中的对白,有比较强的行动性,极为通俗易懂,但是在简洁之中,还有一定的韵律。音乐剧的词作者克雷茨梅曾经说过:“如果歌词能很容易的从角色口中唱出,就能很容易的进入观众的耳朵……。”在观赏一部动画影片的时候,如果其中有歌曲,那么就意味着,其中的歌词要立即被观众所理解,不能让观众停下来去思考一句歌词的意义,否则音乐会无情的进入下一个小节,不会等待观众对词的疑问。因此迪斯尼的动画影片中的歌曲乐句都很短,少则4、5个词,超过10个词以上的乐句很少。简短的乐句容易听懂、容易记忆,另外,简洁有力,容易推动剧情的发展。例如:《小美人鱼》“Under the Sea”
此外,所有的歌曲基本都会邀请知名举行来演唱,一方面,他们高质量的声音使这些旋律听上去更为优美;另一方面这些演唱者的知名度也使得歌曲更容易流行起来。歌曲在这里达到了传递、抒发真挚、深沉的情感的作用,配以优美的演唱使观众为之动容。例如:《风中奇缘》中“Colors of the Wind” 、《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阿拉丁》“A Whole New World”。
⑨ 常人作出艺术行为的方式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常人潜在地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有用艺术来表达情感的冲动。常人有时候实际上也进行艺术创作,至少是“准艺术创作”。我们心中时有一种情感在涌动。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一旦达到一定的强度,便驱使我们去表达。若不给我们以表达的机会,是会感到难受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找人说话。为了表现情感。这种说话同传达一个信息、表达一种观点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叙述方式一定会有艺术的特征,我们偶尔做了一次艺术家。心中快乐的时候。我们哼出一个曲子,这时候就是“演唱家”,只是不自觉而已,或许还唱得相当好,只是未曾记录下来罢了。我们经常会作出一种艺术行为.虽然我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