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使用Photoshop高低频磨皮法对时尚人像润饰
我们为大家揭秘时尚大片中最常用的一些处理技巧,告诉大家如何在不失真实的前提下改善皮肤质感、移除画面瑕疵。
人像处理是一门艺术,处理时既要让人物看上去尽可能完美,又要保证不因调整操作而失真。如何平衡这两点,全靠后期师的审美把握。
磨皮已经是一种过时的技巧,直接在皮肤上进行处理很容易留下处理痕迹,一句“PS过的”评价就能抹杀你的所有拍摄和处理的功劳。
为什么时尚杂志中的那些精美大片就能在把人处理得像假人一样完美时,又能让她们拥有真人一样的质感?这背后有什么秘诀吗?
频率分区是时尚大片背后的秘诀之一。最基础的分区技巧是将照片划分为高频信息和低频信息两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原始文件中的一部分信息,
将它们合并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原始图像。使用不同图层保存不同频率信息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针对不同频率信息所包含的画面特性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调整。
低频细节图层包含画面基本的色彩和影调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该图层还原画面高光表现、修整皮肤瑕疵、调整肌肤质感等。处理这个图层时下手可以重一点。
高频细节图层包含画面的细节纹理,是让头发、肌理等细节看起来真实的关键。
在这篇教程里,我们将向大家传授一些频率分区模式下最基本的润饰操作技巧。经过频率分区处理后,无论是进行锐化还是进行模糊操作都会变得更加的简单有效,
而且还能让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操作相互包容。这就是我们说的高低频磨皮法。
移除瑕疵
2有些小的处理操作可以放在最开始进行。Photoshop的修复画笔工具对付瑕疵非常有效。放大照片,逐一检查瑕疵所在。按住Alt键对周围的干净皮肤取样,
然后覆盖瑕疵部分。
复制背景
3想进行频率分区操作,需要将原有图像复制两次。使用快捷键Ctrl + J两次就能快速满足我们的需要。将中间图层重命名为“低频图层”,将上方图层重命名
为“高频拆岩图层”。选择低频图层进行下一步操作。
处理高频图层
5选择高频图层简链,执行“图像应用图像”。在图层下拉菜单中选择低频图层,勾选反向选项。打开混合模式下拉菜单,选择“相加”。然后最重要的一步是
将缩放设置为2,补偿值设置为0。单击确定,分离高频信息。
#p#副标题#e#
调整混合模式
6将高频图层的混合模式更改为线性光,原图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时我们就已经将照片完美的分成了高频和低频信息两个部分。它们分别保存在一个
独立图层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它们进行分别处理。
应用柔光
7处理肤色不均、添加影调变化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减淡加深工具,它们的局限性大,我们将用到的是柔光图层法。选择低频图层,执行“图层新建图层”,
将混合模式切换为柔光,勾选下方填充柔光中性色选项。
模糊细节
9由于我们对照片进行了分频处理,所以模糊低频图层中的细节内容非常简单。保持低频图层为选中状态,复制该图层,然后执行“滤镜模糊表面模糊”,
将半径设置为14像素,阈值设置为11。
创建蒙版
10在分频模式下对低频图层执行表面模糊能快速移除大面积的瑕疵,而不损伤皮肤的质感。这个效果同样不适用于轮廓边缘、衣物纹理等。
所以使用一款尺寸适中的黑色画笔工具在蒙版上遮盖它们。
清洁高频图层
11完成低频图层的处理后,接下来轮到高频图层中所包含的画面细节信息。打开高频图层的可见性,将其混合模式暂时切换至正常,方便我们观察画面内容。
使用修复画笔工具移除画面中不希望看到的内容。
#p#副标题#e#
进行锐化
12高频图层还可以用来调整画面锐度,这是个很有趣的操作。在高频图层上方添加一个曲线调整图层,按住Alt键,将鼠标移动至两个图层的交界处单击,
将曲线调整图层变成高频图层的附属图拦御孙层。
13使用曲线对高频图层进行锐化操作,要保证曲线中间点位置不变化。我们在曲线正中间创建一个取样点,确保其输出与输入值均为128。
然后在高光和暗调部分各添加一个取样点,制作一个S型曲线。
照片去色
14执行完上述操作后,分频处理告一段落,我们可以使用快捷键Shift + Ctrl + E合并所有图层,简化图层面板。创建一个渐变映射调整图层,
选择黑白渐变给画面去色。然后将该图层不透明度降低至25%。
调整曲线
15创建一个新的曲线调整图层。使用取样点工具在皮肤的高光、中间调高光、中间调阴影和阴影部分分别单击,得到四个取样点。
根据画面的肤色表现上下调整这四个取样点,优化皮肤的光影对比。
#p#副标题#e#
色阶调整
16创建一个新的色阶调整图层,该图层能帮助我们检查照片的影调分布情况。根据色阶中的直方图分布,我们将黑、白滑块分别设置为6和252,
然后将灰色滑块设置为1.09适当提亮画面中间调。
调整高光
17仔细调整高光部分,创建一个新的空白图层。我们在这个图层上面直接使用大尺寸低不透明度白色柔边画笔对画面中需要提亮的部分直接绘制高光。
截图中,最终锐化
18使用快捷键Shift + Ctrl + E合并所有图层,执行“滤镜锐化智能锐化”,将数量设置为126%,半径设置为0.3。也可以参考前页上方的专家技巧介绍
使用分频处理技巧进行锐化。
#p#副标题#e#
⑵ 水粉画的技巧
学好水粉画
一、构图准确
二、用色准确
三、运笔熟练
1、构图是绘画艺术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更是将作品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一种形式。构图的形态要服从作品内容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并根据构图形式美的法则来决定。构图的概念和法则,与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理论与风格密切相关。学会掌握构图的原理和规律,可以帮助艺术家对生活现象进行选择,和对素材的运用、组织,处理加工,以至达到形式上的完美,以加强艺术感染力。但单纯依靠构图规律来构图,是难以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所以构图的理论与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它将在美术实践中被不断否定,是在变化中发展的。S构图:比斜线更有视觉冲击力。
2、构图的基本法则(不论是创作或习作,内容是人物、风景或静物,构图一般都遵循以下几点法则):
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应当从属于作品基本内容的表达。
美术作品中的一切形式因素,都应当相互保持联系。
作品应当通过构图,形成一个吸引观众最大注意力的视觉中心。
一个画面的构图结构,应是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应当利用形体、明暗、线条、色彩等因素的对比谐调规律,以及空间处理,体积结合、节奏韵律等手段,使作品形式新颖生动,并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安排画面物体,处理细节,应当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与主题表现的密切联系。
应用构图中的均衡,以表现稳定和静止;应用构图中的不均衡,以表现不稳定和运动。
作品尺寸的大小,应配合它的内容;画幅的长宽比例应服从构图的需要。
3、构图均衡
均衡是绘画构图中一项最基本的法则。均衡通过视觉而产生形式美感。均衡不同于对称。对称是最稳定而单纯的均衡,对称是一种美的形态,主要应用于装饰与图案。中国传统的建筑及寺院,都采用对称格式。人体和一些美丽的昆虫的生理结构,也是对称的。对称的构图法则,在绘画中也同样被应用,但不是绝对形式上的对称。对称显示高度整齐的状态,有完美、庄严、和谐、静止的效果,但也会产生单调、缺乏生趣等弊病。
均衡的构图法则,在绘画中广泛持久地被应用,而且均衡的形式多样,可以显示出各自的构图美。均衡的原理,是根据人的视觉形象,产生重量感的心理反应而发展起来的。画面中色块的面积大小、形状,色彩的个性,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景物的运动,或静止的状况,都能在视觉中产生不同重量感。如动物比植物重,人比动物重;在淡色的底子上,深色比淡色重;相反在深色底子上,淡色比深色重;粗细条比细线条重;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重;立体的比平面的重;直线比曲线重;颜色纯度强的比弱的重;物体密集的比疏松的重;明暗和色彩对比强的比对比弱的重等等。构图中,如果重量偏依在画幅的某一角或某一边,就会导致在视觉上产生不稳定感。这均衡的原理,可以从天平秤上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取得平衡的简单道理得到说明。
构图中的变化与统一,也可以称为对比与谐调。因为在绘画中,总是通过对比来追求变化,通过谐调来获得统一。
4、明暗构图
明暗是构图布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暗是指最深的暗调子至最淡的明调子之间的各种明暗层次。明暗层次,不仅应用于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还同时在画幅构图中通过明
暗色调的交错,获得画面的变化与均衡,产生节奏韵律感。一般认为,明暗是西洋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中国传统绘画,似乎是不讲明暗因素的。如线描作品,在形式概念和表现手法上,是不用明暗调子的,它只用纯粹的线条表现对象的形与结构,并在构图布局中,进行线的疏密对比处理。实际上,这就体现出明暗的对比关系,即线密的地方调子深,线疏的地方调子淡,可见线的疏密也包含有明暗调子的意义。线的疏密对比就是明暗的对比。另外,黑白版画虽只有一种黑色,实际上却通过点、线、面的处理运用,使画面产生的明暗层次变化非常丰富,在构图中发挥出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明暗这一形式因素,在各种绘画中,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被广泛运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画面明暗基调的类别。在绘画中表现各种主题与情调时,明暗的运用类别很多,大略可归纳为下述三类:
明调——画面使用的大部分色彩明度较强,画面色调明亮。这一类色调,宜于表达欢快、舒展、明静、爽朗、简洁等感情,也可用于忧伤,悲壮的主题。明色调比暗色调更为动人有力。
暗调——与明调相反,由比较深暗的色彩组成画面。深沉、庄重、浓郁、静穆、神秘、恐怖等情调的主题,往往采用暗色调。在色彩调配上,深色使用多,白色使用少,也常使用黑色。
中间调——明调与暗调之间的各种中间冷暖色调,是最富有变化,并运用十分广泛的色调。在普通光线下,人们生活与活动环境,一般都处在中间色调之中。所以在表达各种生活的绘画主题,较多采用中间色调。
(2)画面明暗对比处理的几种形式:
暗的背景衬托明亮的主体——各种形式对突出主体物很有效果,是常被采用的一种形式,在许多古典的静物与人物肖像画中尤为普遍。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人物衬托出来,效果单纯、集中、强烈。
明亮的背景(或环境)衬托较暗的主体——19世纪俄国巡回画派画家列宾的许多肖像画,较多采用这一明暗形式。明亮的背景,使画面爽朗,主体物也非常突出。
中间色调衬托明暗对比鲜明的主体物——根据人们对日常生活观察的经验,近处的物体,总是觉得形象具体突出,色彩鲜明,黑白调子对比强烈。远处的景物在与近处景物对比之下,总是显得形体模糊,黑白对比减弱。因此,在绘画中,运用这一明暗对比形式很普遍,具有真实感,也较容易表现出空间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构图的明暗形式处理,必须服从表达主题的情景需要。同时也要运用明暗对比手段,显示出构图的主体部分和陪衬部分的正确关系。在一幅画中,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明暗对比因素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复杂的题材,表现重大的主题。
(3)在构图中,明暗色块的形状和面积大小变化,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画面中各种色调面积变化,可以是大而少,即只有一大块暗色调或明色调;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许多小块暗色调或明色调;色调形状的方圆曲直,界限分明与模糊,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和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色调面积大,相互间对比明显,界限清楚,这可以产生富有生气、活跃、动人的效果。大块的暗色调与小块的明色调配置,具有庄严、悲壮、深沉、神秘等效果。大面积的明亮色调与少量暗色调配置,具有舒畅、轻快、爽朗等效果。淡色调具有优美、纯真的情调;柔和的色调具有含蓄、抒情、优美、安详等表现效果。
(4)线条是构图中重要的形式因素。中国史前绘画以线开始,儿童绘画也以线开始。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是造型的基础,线成为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之一,这些主要是指线在造型上的应用。至于线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则更为广泛。线可以达到引导观众视线集中到作品主题中心去的目的,线条本身也具有自己的表现力和美感,将线加以组织,可以具有构图形式上的韵律和节奏感。线条可以分为许多类:
实线,即本身就具有存在价值的线。
物体形状的轮廓线,这类线有直线、曲线,或两者结合的线。轮廓线越单纯明确,就越醒目强烈。如版画中的黑白木刻。
一些很窄的物体,也具有线状效果。如视点很低时的地面、海面、道路、电线杆、树干等。
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
起伏不平的线条,如:建筑群与背景交接的轮廓线、丛树与天际的交接线等。
曲线:水平曲线、垂直曲线、其他曲线。
地平线(地平线在画面中十分重要,与构图关系非常密切)。
运动的线和显示力的线。
以上这些不同特性的线与构图的艺术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线的运用中,最主要的是曲线、直线和斜线。
曲线有垂直曲线、水平曲线、无规律曲线之分。曲线给人有女性的联想,柔和、优美而流畅。曲线使用不当,会使构图显得不稳定、软弱而缺乏力量。垂直曲线如火焰,表示一种活力;水平曲线如水波或远处山峦的起伏等,具有亲切优美和缓慢的运动感。
5、各种构图优点:S构图比斜线更有视觉冲击力。垂直定型线构图让画面有稳重感优静典雅之美;三角型都用于创作设计(倒置三角型不稳定);十字型安定平衡;对角线构图有动态要素;棱型构图给人一种坚强的影响有安宁的感觉;X型构图稳定(多用于街道、水道风景的构图)。
6、色彩的使用
(1)色彩的混合,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颜料混合,调配出另一种色彩。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异于原来的颜色,但仍含有原来颜色的个性因素,并与原来的颜色具有谐调关系。如红与蓝调合为紫色,紫色与红或蓝都很谐调,具有红、蓝两色的个性因素。如是对比的补色相调合,根据调配时两个颜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减弱色彩纯度,以至成为含灰的弱色。如红绿相调合时,红色中加微量绿色,就可以出现带灰的,沉着稳定的红色。如两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现色相不鲜明,纯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趋于丰富、有对比而谐调的效果。色彩的关系能符合表现对象的要求。色混合的方法,总是会将色纯度降低,这个方法容易产生使画面色彩发灰,缺乏生气的弊病。调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一幅色彩作品,极大部分色彩是经过在调色盒中调合后,再画到画幅上去的。因此,要掌握调色的技能,除了懂得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外,主要还是在写生实践中获得经验。有些画,色彩关系零乱,缺乏谐调感,或色彩灰暗,画面失去生气,这都与调色有一定的关系。开始学习色彩时,总会感到要调配出自己所观察认识的对象色彩十分困难,尤其是调配含灰色彩更为困难,这是必然的过程。因为要找到一个含灰色彩,需要哪几个颜色来混合,它们的分量该多少,还应加入多少白色等等问题十分复杂。混合的方法,可以达到近似对象的色彩效果,真实感比较强。但是,混合的方法往往容易使色彩失去纯度,缺乏色彩的鲜明感和力量。调色有一些规律,可是没有公式,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去逐步掌握。
(2)色彩的重置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重叠,产生另一个色彩的方法,就是色彩重置的方法。重置所得色彩的色相,大致近似混合的效果。这种方法水彩画应用较多。这是由于水彩颜料具有透明性,这也是运用重置方法的一个条件。如果先画一个黄色,干后上面盖上一层蓝色,黄色就会透出表面与蓝色层综合成绿色。如再在上面盖一层有对比关系的褐色,就会产生偏绿的灰褐色。一些画得深入具体的水彩画,必须运用色彩重置的技法来完成。由于水粉色的不透明性,重置方法应用并不普遍。如果将水粉色调人大量的水分,使颜料具有透明感,也可以如水彩那样取得重置的效果。可以通过重置,调整色彩关系,如用冷调的透明色重置,画出阳光的阴影等。水粉色重置,下笔要果断快速,不能反复涂擦,因为底层色彩容易被破坏。另一种水粉画的重置技法,是在第一次色层上面,用枯笔或其他工具,蘸比较干的不透明色,重置上第二次色,不能完全盖掉底色。这种方法具有并列的色彩效果。它不仅可以调整色彩关系,还能使色彩更加富于变化与含蓄,产生具有厚度的色彩复杂的效果。
(3)色彩的并列
并列的方法是用笔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连接并列起来,在视觉上产生色彩空间的混合效果。如将黄与蓝的色点并列起来,就会产生空间混合的绿色,这绿色可以比两色混合所得的绿色鲜明而活跃。这种并列法是光学原理在色彩方法上的运用,它来源于19世纪某些印象主义和后期印象主义画家的色彩实践中。
以上三种方法,最常用的是色彩的混合。重置与并列法,是不同方式、不同效果的色混合,如使用得当,也可以取得很好的表现效果。
7、色对比
对比意味着色彩的差别,差别越大,对比越强,相反就越弱。所以在色彩关系上,有强对比与弱对比的区分。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三组补色,是最强的对比色。在他们之中,逐步调入等量的白色,那就会在提高它们明度的同时,减弱其纯度,成为带粉的红绿、黄紫、橙蓝,形成弱对比。如加入等量的黑色,也就会减弱其明度和纯度,形成弱对比。在对比中,减弱一个色的纯度或明度,使它失去原来色相的个性,两色对比程度会减弱,以至趋于调和状态。色彩的对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1)色相对比——从色环中的各色之间,可以有相邻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多种关系。在色环中180。角的两个色为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的色彩(色环中大于120。角的两色都属对比色)。色环中成90。角的两色为中差色对比(如红与黄、红与蓝、橙与黄绿等)。色彩中还有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等)和相邻色(如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等)。它们包含的类似色素占优势,色相、色性、明度十分近似,对比因素不明显,有微弱的区别,属调和的色彩关系。如相邻色的两色之间类同的色素逐渐减少,就会形成强弱不同的对比(如红与黄绿、红与青、黄与绿等)。类似色对比要比相邻色强些,它们在色环中约在600角左右。颜料中的红色类、黄色类、蓝青色类称同类色。
(2)明度对比——即色彩的深浅对比,色彩的深浅关系就是素描关系。我们从颜料管中,挤出来的每一种颜色,都已具有自己的明度。颜色与颜色之间有明度的差别,如从深到浅来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蓝、青紫、墨绿、黑棕、翠绿、深红、大红、赭、草绿、钴蓝、朱、桔黄、土黄、中黄、柠檬黄、白。如果每个颜料调入黑或白,就会产生同一色性质的明度差别;如调入比这一颜色深或浅的其他色,就会产生不同色个性的明度差别。由此可见,色彩的明度对比,包含着相当丰富复杂的因素。辨别单色明度和明度对比比较容易,如果要正确辨别包含色彩纯度、冷暖等因素的明度对比,则并不容易。
(3)纯度对比——色彩的效果,是从相互对比中显示出来的。纯度对比,是指色彩的鲜明与混浊的对比。运用不鲜明的低纯度色彩来作衬托色,鲜明色就会显得更加强烈夺目。如果将纯度相同,色面积也差不多的红绿两对比色并列在一起,不但不能加强其色彩效果,反而会互相减弱。如将绿色调入灰色来减弱纯度,红色才会在灰绿的衬托对比中更加鲜明。我们在雨天街头观察行人使用的五颜六色的雨披和雨伞,那鲜艳纯净的色彩异常醒目、美丽,其原因就是受周围环境沉暗的冷灰色调对比衬托的缘故。高纯度的色彩,有向前突出的视觉特性,低纯度的色彩则相反。相同的颜色,在不同的空间距离中,可以产生纯度的差异与对比。如观察处在近、中、远不同距离的三面红旗,近处的红旗是鲜明的;中景位置的红旗与近景中的红旗相比,则呈含灰的紫色;远景中的红旗,在相比之下,纯度更差,呈灰色。这是色彩因空间关系的变化,反映出色彩纯度变化而产生空间距离感。一个画面中,以纯度的弱对比为主的色调是幽雅的,所表达的感情效果基本上是宁静的;相反,纯度的强对比,则具有振奋、活跃的感情效果。
(4)冷暖对比——色彩的冷暖感,是来自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生活经历。由此,色彩要素中的冷暖对比,特别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色彩冷暖倾向是相对的,要在两个色彩相对比的情况下显示出来。在色彩写生过程中,认识色彩冷暖对比变化,主要是依靠互相比较的方法。晴天观察天色,如是紫灰色调子,一般地面或远山的天色,会显得暖一些,上边的天色会倾向于冷,有微弱的冷暖区别;一个物体受阳光直射,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受光部强光部分又偏冷,背光面受蓝天光线反射的部分,显得更冷,而背光受地面阳光反射部分,却罩上一层暖调色。从色光的自然规律理解,可以通过观察,认识到色彩冷暖对比的规律,这在色彩学习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认识并表现出这种冷暖色彩的对比关系,画面色彩就可能趋于单调。
(5)面积对比——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在色彩要素一节中已提到过。这是美术设计中的构成或绘画中布局结构相关联的因素之一。所谓色彩的面积,在设计或装饰绘画中,一般比较明确,因为大多是采用色相单纯的平面色块,结合色块的形状,通过安排上的穿插,形成强弱、起伏的节奏效果。在写实的绘画中,基本上不会存在单纯的平面色块,在一块色面积中,一定同时具有许多色彩变化,可是仍然具有色彩面积、形状、位置等对比的形式因素。色面积的大小与形成色调有关。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来获得色彩效果的。考虑色块形状是指外形的美,同时也包含着线与形的对比关系,一个方形与圆形对比有不协调的因素,这与曲直线条给人的感觉并不相同。
8、色调合
(1)对比与调和,是互为依存的、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都是获得色彩美感和表达主题思想与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一个画面中,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要求,色调可以以对比因素为主,也可以以调和因素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积极的、愉快的、刺激的、振奋的、活泼的、辉煌的、丰富的等等情调,是以对比为主的色调来表现的。舒畅、静寂、含蓄、柔美、朴素、软弱、幽雅、沉默等情调,宜用调和为主的色调来表现。对比两色中,如混入同一复色,即含灰的色彩,那么对比各色就会向混入的复色靠拢,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都趋向接近,对比的刺激因素因而减弱或消失。调和效果的加强与混入色量成正比。对比色双方,如一方混入对方的色彩,或双方都混入对方的色彩,可缩小差别,减弱,趋向调和。
(2)同种色调和,是指任何一个基本色,逐渐调入白色或黑色,可以产生单纯的明度变化的系列色相。这趋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层次的颜色,可称为同种色或同次色,有极度调和的性质。如果一组对比色,双方同时混入白色或黑色,纯度都会降低,色相个性会削弱,加强了调和感。
(3)相邻色、类似色的调和,是在色彩中包含的类同色占优势,色相、纯度、明度等色彩因素十分近似,对比特征不明显,属于调和的色彩关系。如相邻色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朱红等。类似色的色对比稍强于相邻色。无论什么颜色,与非彩色的黑、白、灰配置在一起时,都可以产生调和效果。两个不调和的对比色之间,处理一个与两个对比色都能谐调的色彩,就可以使不谐调的两个对比色谐调起来。如在红绿对比色中,间以与红绿都能调和的黄色,红绿的对比强度就会减弱,而趋向调和。在摆设写生静物时,主体物中如有强对比不协调的色彩时,在配衬布时往往根据以上的规律,考虑合适的衬布色彩,使静物具有对比谐调的整体色彩效果。
9、用笔方法
(1)随形体布局用笔
依托物体的明暗改动规则——五大调子去表现物体,伴跟着形体布局的转机,明暗与色彩都会发作改动。用笔的方向、起止要跟着形体布局的转机来用笔,也能够了解成按照明暗联系与色彩联系来用笔。由于形体布局的转机与明暗改动、色彩改动是紧密联系的。用笔的巨细要跟着形的巨细而改动,简略的布局;大的部位、形状用大笔去表现,如布景等。杂乱的小布局、小的部位、小的形与细节,用小笔去表现。如高脚杯、瓷器的口部、碟子的厚度等等。单用大笔触必定显有空、不精美。单用小笔触易琐碎、放不开。两者要相互联系。
(2)用笔要决断、精确、归纳简练
每画一笔都要肯德、形色兼备,考虑欠好,不要随意着笔。一旦着笔就要决断、精确、干脆利落。一旦笔触落于纸上,就不要简单描抹、改动。力求一次画好。除此之外,用笔还要归纳简练,恰当地一笔处理一个块面、一个转机等。即一笔完结一个使命或几个使命。如一笔一起处理明暗、纯度、色相、块面、真假等。做到有把握的一笔画好,绝不必两笔,尽可能用少的笔触刻画好物体。防止用笔琐碎、故意地重复描、涂、抹,此是水粉画用笔之大忌。由于水粉颜料的约束,重复地涂改会使底色泛起,尤其是带紫色的(玫瑰红,紫罗兰)这些颜色最容易翻出来变脏画面,描、涂、抹会使人感到板滞生硬、机械、不放松、不直爽。因此也就失去了绘画的美感。用笔要生动、天然、共同
(3)用笔要生动、天然、共同
生动即是要画得生动、灵敏多变。笔触过于规整、相同就会使画面显得拘谨、板滞。共同即是对改动的操控,是笔触上的共性。改动与共同是辩证的,笔触只求改动就会看上去很乱。乱即改动,,不乱即共同,改动与共同是敌对的两。需要找到两边的平衡点。中国画论需求用笔时要做到:“乱中不乱,不乱中又有乱”“略无纪律而纪律自由其间”“不齐之齐,齐而不齐”。这都是这方面极好的论说。“乱中不乱”阐明这种乱应该是有操控的乱,失去了操控,那是真实的乱,而非是所需求的生动。“不乱中又有乱”即在一个度的掌握之下,尽量求得改动。
10、总结
(1)水粉画调色,使用水分有两个目的:一是调稀颜色,便于自如地运笔着色;二是水分可使颜色稀薄到各种程度,使明亮的纸色能透出色层,显出明度的变化。如果水分使用较多,让颜色在纸面上流淌,也可以产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画的第一次着色(或称铺底色),大多采用含水较多的薄画法,它可使色层柔和含蓄有远退的效果。画景物阴影部分及远景常采用此法。薄画法由于水多色薄,粉质因素和遮盖力会减弱,水粉画的艺术特性就不能充分发挥,所以薄画法常常只应用在局部或画第一次色。
(2)水粉的厚画法,容易产生水粉画的艺术特色。因此,调色盒中的颜料量要多,必须保持湿润不干,保证画笔伸入颜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颜料,在调色时或画到纸面上去,能十分丰厚饱满,运笔也能随意自如。有时可以蘸几种不同颜色,可在画上塑造对象的同时通过笔法调出恰到好处的色彩,这可以画出诸色争辉的生动效果。当然,在没有充分经验与基础能力的情况下,是绝不易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在表现许多明亮物体或景色时,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调入大量的白色来达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画需要用白色时,就应大胆使用白色,并保证有一定的厚度,这样可使造型厚实有力,与薄画部分产生强弱对比效果。一般说来,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画为主,方能获得较好的水粉画效果。
⑶ 油画颜料——人像与表现
油画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它完全具备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既察腔文艺又古典。再加上 油画颜料 本蠢派身就色彩光亮油润,能够充分表达出物象复杂的色调层次,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通透感了吧。除此之外,油画颜料的厚涂笔触,使得人物更加的柔美立体。
着名的美国画家惠斯勒说过,“人像画的是谁并不重要,重败档衫要的是表现的内容”。他在画《惠斯勒的母亲》这幅作品的时候还有一段故事:惠斯勒本来是有模特的,但是因为模特没有及时的到达,所以妈妈就代替模特坐在那让惠勒斯作画。正是这种血缘情感上的紧密关系,使母亲经常成为惠斯勒笔下描写的对象,也就只有母亲,才愿意这样为孩子纹丝不动的坐数小时。
画家惠斯勒的作品《惠斯勒的母亲》,从画面上看,空气好像凝聚在他母亲那身玄色的长衣附近,导致观众的视线被强烈的压抑,然而在双脚的浅色踏板处,能够寻到一处可以舒坦的空间。一直延伸到地板上的浅色调,使得那坐着的女人显得更为高贵,令人尊敬。
画油画人物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个元素都需要精确的曝光。油画讲求的是要高光柔和,暗部的细节不可以丢失。注意画面的明暗交接处,同时也能够营造出朦胧的气氛。油画人物技法经过几代艺术家们的不断的完善,使得其表现形式又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折,也就是由多层次的罩染法慢慢地发展成为综合型的表现方法和直接画法,极大地丰富了油画的表现语言与技巧。
⑷ 厚涂该怎么去学习如果学习厚涂
我先讲解一下,厚涂就是油画的主要三种技法,后来CG绘画多以“厚涂”来指称用绘画软件的相关特性模拟油画的一种绘画技法。可以用厚涂法画超写实人像、二次元人物、游戏美宣、场景、原画、还能画漫画等。
学习厚涂就必须非常强横的素描功底,素描是现代绘画最常用到造型训练方法,造型是一切绘画及雕塑艺术的基本功,换言之你只要开启了绘画学习,素描是必修,接触到素描其实你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厚涂。
如果你想进入这个行业,想系统的去深入学习,推荐像王氏教育这种大机构,厚涂一直是王氏教育19年来的旗舰专业,在这个领域,王氏教育深耕了19年,才做到了行业的标杆,王氏教宴闹育实体培训有多强呢,免费试学下就知道了,点击:王氏教育专业课程试听晌枝罩-可下载网校APP(绘学霸)点击进入王氏教育网校(可下载厚搭陆涂教学APP) 。
王氏教育的品牌是无数优秀老师用强大的专业号召力共同搭建出来的,一直坚持公司项目总监级老师实体面授,而且王氏教育无论是创始人还是管理层,都是厚涂方面的专家,了解整个产业,需求,就业,能无缝对接到市场,王氏教育的课程研发也一直是行业争相模仿的对象,每个专业都由一线公司的项目总监参与研发和用人对接,学员无缝输送对应企业。
而运用我们专业优势自主研发的教学辅助产品:绘学霸APP(各大应用市场均可搜索下载,里面的厚涂视频教程多达8000多套)就是一款有着从学习到就业的完整成长路线手机APP。学技能的路很长,参加培训一点也不能将就,选一个有着多年口碑的面授培训机构更有保障。
⑸ 如何体现摄影的艺术性
1 纪实性特征
帮助达盖尔确立摄影术的法国国会议员阿拉戈,在摄影术发布的当天发表感言:“考古学家将从这项新技术中得到多大的好处呀!光把刻在底比斯・孟菲斯及卡纳克等地的巨大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摹写下来,就需要花20年的时间,还要有大批擅长描绘的工匠,而假如利用银版摄影术的话,那么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同样规模的任务……”在这段激昂的陈词里,阿拉戈所着重推介的是摄影术精确摹写客观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摄影艺术的“纪实”能力。“纪”,同“记”,所谓“纪实”,就是逼真、精确地表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事物或现象,摄影艺术的这一特征来源于透镜成像的共轭关系和感光材料的光敏特性,是摄影艺术的技术性所赋予的。在摄影术诞生之初,一名记者向没有见过摄影术的读者解释摄影为何物时,曾经形容为:“就像在马路上拿着一面镜子,周围的景物都极细致地反映了出来,然后把镜子带回家中,这些景物就永远留在上面了”。①这是对于摄影艺术纪实性特征的形象阐述。
摄影艺术的纪实性有着三个层次的不同内涵:首先,摄影艺术能够精确地复制客观对象,这时的纪实性表现为真实与逼真;其次,摄影主体必须亲临活动现场,即便是用摄影艺术表达摄影艺术家自我的情感,也必须在一定的现场拍摄其中的事物或现象,这时的纪实性表现为一种现场性;最后,摄影艺术只能表现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事物,对于过去和将来的事物没有表现能力,这时的纪实性又表现为一种现实性。②摄影艺术纪实性的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对摄影艺术的本质和创作手法作出了规定,但在某些时候,如果刻意坚守纪实,又会对摄影艺术创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对此,摄影艺术界曾有过激烈的论争,部分新闻摄影专业人士坚持“写真纪实”的观点,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摄影,是因为它是对于真相的记录,照相机面对的必须是真人、真事、真景、真情,否则就不是“照相”,而是“照假”。他们还认为具体可视形象的记录,是摄影艺术的特点乃至生命所在,是摄影艺术自立于艺术之林的依据,摄影艺术的真实性和其他艺术的真实性是有区别的,其他艺术的真实性是概括的,可以虚构编造;而摄影艺术的真实性必须实现真人、真事和真场景这“三真”的统一,才能实现摄影艺术作品的美。另一些以艺术创作为主要方向的摄影人则坚持“技术纪实”的观点,他们认为写真纪实论只适用于新闻摄影,对艺术摄影而言,纪实只是一种自然属性,是由摄影艺术的技术条件所带来的,但这种纪实并不等于真实,真实也未必需要纪实才能实现,摄影艺术的真实性和其他艺术所要求达到的真实性一样,是必须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的。从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没有萨洛蒙、布勒松等坚持写真纪实的摄影艺术家们的努力,今天的读者就享受不到那些决定性瞬间赋予眼球的冲击;而如果没有曼瑞、哈尔曼斯等摄影艺术家的奇思妙想,读者也就感受不到图片中异想天开的广阔世界。正当写真纪实论者与技术纪实论者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些折中主义的理论家抛出了“广义纪实”和“狭义纪实”这两个概念。他们把“狭义纪实”界定为事实和形象真实的一致性,要求照片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必须忠实地记录当时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的真实情景;“广义纪实”则是指在艺术摄影中,摄影艺术的真实性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只要拍摄者选择的题材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就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对素材进行加工,并创造条件完成创作。③
关于摄影艺术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纪实性,相信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新闻摄影而言,纪实无疑就是“写真纪实”,图像与事实之间不能存在人为的、主观造成的差距。当然,由镜头特性或特定条件下的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所造成的变形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艺术摄影来说,摄影艺术家必须在记录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图像进行一定的艺术变形,从而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渗透到摄影画面的艺术形象中去。
新闻摄影的写真纪实是建立在技术纪实的基础之上的,在很多情况下,照片中的“真”只是一种表象,要真正地使纪实等同于真实,还需要摄影艺术家的精心选择、提炼与概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真善美和假丑恶总是交织在一起,有些看起来是真的事物或现象,却来自人为的操纵与控制,这时的“纪实”只能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对此,法国摄影理论家吉泽尔・弗伦德在着名的《摄影与社会》一书中曾指出:“它(照相机)看起来既精确又公正。摄影比起其他任何媒介来都能更好地表达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以那个阶级的观点来解释事件,因为摄影虽然极为逼真,但却具有一种虚幻的客观性。镜头,这只所谓没有偏袒的眼睛,事实上允许对每一事实进行可能的歪曲……。”而有些在我们看来再虚假不过的画面,却从宏观层面上表现着生活的真实,《穿着军装的天使》就是鲜明的例证。这张图片是侵华日军占领广东时摆拍出来的,表现的是一位“将难民视作自己母亲背往避难所的皇军勇士”,还附了这样一段文字说明:“这是我皇军真正的写照:占领广东当日夜晚,由于敌军放火焚城后逃逸,全城许多地方都陷于火海之中。在大火及浓烟密布下,许多城里的居民都收拾细软衣物开始逃难。在此情况下我军本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在尚未开始享受胜利的果实之前,就立刻卷起衣袖于海珠公园建立避难所,协助收容难民。”如果单从技术纪实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张纪实照片,但照片的内容却是日军为了欺骗世界舆论而耍出的卑鄙伎俩。
摄影的纪实性特征还常常使其成为一种鲜明、有力的证据。1906年,着名的“南昌教案”发生后,法国传教士诬称县令之死实为自刎,北京《京话日报》在3月29日的第570号刊登了南昌知县江召堂的遗体特写,并附文字说明――“江西南昌知县江大令召堂被天主教请酒谋杀,兇手便是劝人为善的教士。教士既下毒手,又肆口捏造情形,说是自刎。本馆再四辩白,今特把江大令受伤的照像,做成铜版,印入报内,请大众看看这样自刎的有没有。”这是中国第一次真正用照片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也是中国新闻照片参与民族斗争的第一次。在现代法庭审判中,以摄影照片为代表的影像资料已成为重要的“呈堂证供”,因此,如今各家司法鉴定机构都在积极地招募、培训具有影像司法鉴定资格的专业人才,以鉴别这些影像证据的真实性。
2 瞬间性特征
摄影艺术纪实性特征的第三大要义,乃是“只能表现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事物,对于过去和将来的事物没有表现能力”,不论是在传统胶片时代还是今天的数字时代,这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照相机所记录下的被摄对象,只能是快门从开启到闭合这一短暂时间内被摄对象的瞬间状态。摄影艺术的这一瞬间性特征,既赋予了自己一定的优势,也为自己带来了一些缺陷。
首先是与电视相比较而言的。20世纪40年代,电视从问世到风靡世界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到了70年代,它已经对报纸造成了强烈的冲击。1972年,曾因出色的摄影报道而拥有4
000万读者的《生活》杂志“36岁而亡”(《国际先驱论坛报》语)。电视的冲击,是其消亡的主要原因。与摄影相比,电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有声的动态图像上,而电视可以现场直播的特点,也使其比摄影报道更具时效性。
其次,摄影艺术的瞬间性特征也为摄影造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事物的真实性是在时间的流动与空间的转换中体现出来的,例如丘吉尔在卡什的相机面前表现出狮子般的愤怒,并不意味着愤怒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其实愤怒是每个人性格中都具有的一面),而摄影图片的造假者也可以利用摄影艺术的这种瞬间性特征,去摆布、导演出各种各样的瞬间,以证明某种现象或某件事物的真实性。
再次,摄影艺术的瞬间性特征给摄影艺术创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人们常说摄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是针对摄影艺术的瞬间性而言的。画家和文学家可以凭借对现场的回忆或他人的口述来重现现场,而摄影艺术家一旦错过一个精彩的瞬间,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曾说过:“当我在拍摄照片时,如果忽然有人跳出来挡住我的镜头,我会为此急得发疯――甚至会气得立刻把他杀掉!要知道,在一次采访中,最精彩的镜头往往只有一个,稍有延误,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虽然瞬间性会为摄影艺术带来上述缺陷,但它赋予摄影艺术的优势仍然是主要的。摄影的“代名词”――布勒松将摄影艺术中的瞬间称作“决定性的瞬间”,并以一生之精力来实践这一口号。摄影史上优秀的纪实类作品,大多以抓取了情态生动、富于张力的瞬间取胜。具体来说,瞬间性特征给予摄影艺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类似于中国绘画中的“留白”,摄影艺术对于瞬间画面的截取,能够引发观众对于这一瞬间的前后两个时间段的联想,从而赋予摄影作品无穷的张力。
第二,作为唯一的一种能够以高度清晰的静止、凝固的形象来定格社会生活的技术手段,摄影艺术能够高度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时间、有条件也有兴趣对画面中的形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摄影艺术家郑鸣的《望长城内外》就是一幅用凝固的形象来定格历史的经典之作,画面中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丈夫在长城观光时,不停地出现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的动作以及不一致的惊喜表情,当两人再一次“分道扬镳”时,拍摄者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一个耐人寻味的经典瞬间便被永远地凝固下来了。
第三,摄影艺术的瞬间性能够将三维空间的社会生活凝固在一个二维平面中,从而使作品比电视更易于阅读,也更易于保存。
瞬间是转瞬即逝的,正所谓“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正是因为美好的瞬间一旦失去,就不可能上演第二遍,所以摄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对摄影艺术家抓取瞬间影像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以手脚麻利、眼光敏锐、思维敏捷为基础的抓拍是获得精彩瞬间的前提,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具体阐述。
3 图像性特征
摄影艺术之所以是摄影艺术,是因为它使用一种不同于文字的特殊的视觉语言来诉诸观众的眼球,这种视觉语言直观生动,容易为观众所接受。与文字相比,摄影艺术的视觉语言还具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优势――超越地域界限,能够为不同国家、民族的观众所理解。在2006年3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活动中,来自俄罗斯的评委菲力克斯・施马格尔・阿拉诺维奇曾说:“图像不是方言,图像可以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让人交流,这很有趣。”④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视觉图像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体上的广泛兴起,人们开始把今天的社会称作“图像时代”或“读图时代”,“图像取代文字”、“一图胜千言”等说法也应运而生,这实际上是人们对于摄影艺术图像性特征的一种误解。不管是视觉语言还是文字语言,传递的都是信息,图像或文字只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和媒介,究竟是用图像还是文字来传递信息,要根据信息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譬如会议新闻报道,我们可以选择文字来传递其中的重要信息,如决策、决议等。摄影的手段则主要用于表现会议中的一些新人物、新现象,或是抓取会场上的精彩瞬间以改变会议报道冰冷、僵硬的传统面孔。
要想充分发挥摄影艺术的图像性特征赋予其自身的优势,摄影师必须在拍照时通过各种方法来强化照片的视觉效果。之所以讲求构图、用光与色彩,为的也正是这个目的。在这里,着重介绍“视觉冲击力”这一重要概念。从画面的视觉效果这一角度来看,优秀的摄影图片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意境深远,回味悠长的,这类图片的画面并不是十分“惹眼”,但由于具有深刻的主题,观众能够在细细品味中发现它的艺术魅力;另一种是不需要观众进行什么思考,直接在画面的结构上就能获得强烈的视觉感受的,摄影图片所具有的这种能力就是视觉冲击力。
在竞争态势异常激烈的现代媒介环境中,发挥摄影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已经成为平面媒体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大幅封面版图片的运用就是强化视觉冲击力的手段之一。
要强化摄影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需要摄影师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手,而惊心动魄的内容能够引人入胜,即使不具备奇特的形式也能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如亚当斯的《枪毙越共》和迈克・韦尔斯的《乌干达干旱的恶果》。这就要求摄影师注意选择那些信息量大、感人至深并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瞬间;富有情调、幽默诙谐或是气势恢弘的场景也能够强化摄影艺术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而使用广角镜头、靠近拍摄、转换视角等技术手段,同样能够使画面产生奇特的效果。
除了纪实性、瞬间性和图像性之外,摄影艺术还具有一种物质性或称技术规定性的重要特征,在第一章“摄影艺术必须以技术作为依托”一节中,我们曾对科技与摄影艺术发展的关系作过详细的论述。简而言之,摄影艺术是一门对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有着高度依赖的艺术,摄影艺术的发展,始终与摄影器材的发展密切相联,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更改的必然规律。
⑹ 淘宝网上油画肖像做得特别逼真,商家介绍说是微喷技术加手绘制作的,什么是微喷技术
所谓“微喷”,正式名称叫“艺术微喷”,是由顶级打印设备、专用耗材以及专业色彩管理软件使图片打印达到乱真效果的一项图像数码仿真印刷术。仿真国画可以打印在特制的宣纸上,仿真油画可以打印在专用的画布上。
所谓“微喷加手绘”,专用于仿真油画。因为,油画仿真微喷只能从视觉效果上实现油画笔触的凹凸感,但触觉上无法做到“逼真”,也就是说,看起来笔触有凹凸感,但用手摸一摸就会“露馅”。为此,仿真油画打印完成后,必须由画家适当进行手绘“修饰”,即把原画中颜料厚涂的地方用真实的颜料做些“堆砌”,以弥补打印机无法达到的触觉性能,最后再将它绷在画框上,这样就“天衣无缝”了。
艺术微喷不仅用于仿真,也可以用于辅助创作。画家可以利用数码照片和电脑软件,就可相对轻松地完成创作,然后通过微喷技术输出到宣纸或画布上,成为一幅不折不扣的艺术作品(如图,这是我用电脑创作的版画、中国画和油画,不是仿的哦,地道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