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系课(建立深度关系的艺术)
笔记:
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大部分的关系,都是处在动态博弈的过程中的,算计得失,考虑优劣。
Story1.变色龙
ABC理论中,对现象产生的不同认识,导致了行动上的差别。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处过程中,过分的揣测或试探,只会使关系变得混乱,甚至使关系发展到本无法挽回的地步。
Story2.老司机的话
“一个人可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行为。” “一个人可以给另一个人的,只有信息。” 在意识里,无论你与他有过多少次山呼海啸般的经历。可是,他的意志并不会因为你的想法而转移。你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行为,而他的意志只可能受你给他的信息所转移。
ABC理论告诉我们,怎么解释事情,决定了一切。因此避免变速龙的方法就是: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对当前的情景做出合理的分析,然后顺势而为,引导事态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Story3.最小阻力之路
大自然是如此的和谐统一。
牛顿第三定律不仅仅适用在经典力学,也同样满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对一个人进行狂热追求时,会给对方所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对方往往会表现出抗拒。
和欧姆定律中叙述,电流会选择阻值较小的线路通过一样。人性通常也会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去完成一件事情。
我们都生活在梁拍则这样一个被规律所支配的大环境中。
面对大自然,人类必须承认自己的渺小,一味的执着,只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适得其反。而在面对人类关系这个生态系统时,道贺乎理也是相同的。因此顺势而为就成了我们关系活动中,需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卖宝马的很难将车推销给开大众的。异地恋由于距离的原因,在恋爱中就是会受到的比一般情侣关系发展时要大的阻力。
日常相处关系的原则
在日常的交际中,要有一个“客观对象”,对事不对人,一起干个事儿,而不是冲人来。
人的心理决定了,当一个人受到过分的对待时,由于压力,会产生抵触心理。而通过一个事(客观对象)作为沟通渠道,可以很好的化解这个尴尬,避免打或逃的模式。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努力在言语上争得“胜利”,只会增加对方的距离感。露骨的言辞,只会增加见面时的尴尬,阻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暗示。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没有人愿意每天无缘无故的,问你晚安,对你嘘寒问暖 。一句很简单的话,其实已经足够表达出“我心悦君”的状态了。一味的“进攻”会使双方的关系进入“最小阻力之路”的模式之中。适当的给予对方空间,也可以更好的让对方渡过慢热期,这一点尤其是对男生。
爱自己
一个很难爱自己的人实际也很难做到爱别人。如果在感情中违背自己的性格去取悦别人的人,其实是即没有取悦自己,也不会达到取悦别人的效果,相反这会造成一种情感绑架。只有把自己打理的很好的时候,才可以给对方创造快乐美好的体验。
没有付出,只有分享。
付出心理会无意识的使关系中产生出情感要挟,这一点不仅是在男女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关系体现的也尤为明显。而分享心理可避免让对方感受到压力,避免情感绑架。
各有各的旅程,仁者爱人
不是橡棚你占用有她了,你就会快乐,而是你们在一起的体验使你们快乐。
仁者,把自己当人,把别人(男女朋友,上下属关系,合作伙伴)也当人。爱自己,也爱他人。
学霸猫给这次课程起名叫“顺毛课”,讲的也非常的接地气。其实个人感觉里面富含了深刻的关系哲学,任意一部分都可以变成国学中的处世之道。所以我更愿意称它为“关系课”。在课程里学霸猫分享了她自己认识到的处世之道和“仁者爱人”的观点,并指出异性之间,合作伴之间,领导之间的相处之道其实都是相通的,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想与对方建立一个和谐,长久的关系,那么千万记住以下几件事。
“不讨好”“不要挟”“不控制”“不执着”。
讨好,一方面会让对方觉得这份感情显得不是那么珍贵,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会让对方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压力感。而这种压力感会对双方之间的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 《最小阻力之路》里的理论也讲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你越是想讨好,它的反作用力就越强。除此之外,讨好是一种不爱自己的表现,因为觉得自己不好,或者觉得自己某些条件和对方不匹配,因此想通过讨好来弥补彼此关系的差距。然鹅,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凡是有的,还要加倍给他让他多余,凡是没有的,连他有的也要夺过来。”
情感绑架是对双方好感度的一种透支。正常人没人愿意自己的行为或意愿被他人所支配,而情感绑架就是一种试图以情感的方式来逼迫对方听从你的意愿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情感绑架的例子,“公开的表白”,“对领导上演的“跳楼秀” ”,以及一句最让人感到无奈的话“我这其实都是为你好,……”。细数生活中发生过上述这三件事儿的情景,哪一件的结果最终是圆满的。
人必须承认自己的渺小,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顺势而为。在电影里宁采臣和聂小倩各自的人设决定了他们俩就是没办法在一起的。而现实生活中属于不同圈子的两个人,要在一起所需要对抗的阻力同样是非常大的。如果非要将奥迪卖给开奥拓的人,结果不是一方很痛苦,就是双方都很痛苦。另外,低估对方的智商,妄想通过一些情感手段来影响对方的行为,更是愚蠢的。它不仅是对对方的一种情感要挟,而且会渐渐丧失信任。
不执着,你怎么解释一件事情决定了一切。上课时一个关于男生/女生发好人卡的讨论很有意思,同样一件事情男生与女生的认识居然有如此大的差异。女生发出好人卡时,更偏向与表达“给他个机会,再观察观察”。而男生发好人卡时,更偏向于,是因为不愿意负责(男生潜意识都会有一种“责任负担”),但内心又不愿意失去这样一个朋友。同样的一个事件A,由于B的不同,所造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因此,事情本身可能并不想你想象的那样,那么一味的执着只会影响人的判断。
基础
特别喜欢学霸猫说的这句话“我要完成我的生命,你要完成你的生命。只是这一段,我们结伴同行。我的火把照亮你的路,你的歌声温暖我的旅途,我们一起,更大胆地探索世界。我们是彼此旅途中精彩的回忆,却觉不是彼此旅途的重点目的或意义”在一起的目的,不是为了相互得到对方。“得到对方”,这概念本身就是错的。人是自由的,单纯的获得肉体,情感,甚至“性”,都是没有意义的。肉体本来就是一副皮囊,绑架来的感情也只会使原本的亲密关系出现裂缝,一夜激情之后随之带来的更是心中无尽的空洞。在一起,不是为了得到,在一起,是为了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好体验的。它不存在得到或失去,不存在付出与收获。
爱自己
相处过程中,关系最好表现形式是,两个人可以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体验。但是,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不可能会和他人一起创造快乐体验的。这样的人在关系的相处过程中,会自卑,所以会出现讨好行为。会没有安全感,所以希望将一切事情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中。会有得失心,所以会想方设法的通过各种方式去影响对方的行为。然鹅,这些行为往往得到的结果都是糟糕的。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将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绪,温柔的梳理的顺顺当当。在这种状态下,不会出现讨好,不会存在情感绑架,不会有对对方的执着。有你,我们一起共同创造更好的体验。没你,我的生活依然美好。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是不会担心,对方出轨了怎么办?对方是不是有其他想法了?对方是不是压根儿对我没感觉?这些类似的问题的。对方出轨了,你能怎么办?,对方不爱你了,你能怎么办?“一个人可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行为。” “一个人可以给另一个人的,只有信息。”一个爱自己的人对于这些问题,只会有一个选择---- “凉拌”。对于爱自己的人,关系是不自觉的吸引过来的,人人都愿意与可以给自己来了快乐的人相处。
扩圈子
和人交往的过程中,是需要有一个客观对象的。有了客观对象,不但可以使关系的进展没那么尴尬。而且如果两个人都不是冲人去,而是冲着一个客观对象去的,就不会存在发“好人卡”的情况。如果直奔主题话,一方面会给对方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对方潜意识里会觉得, “她为什么无缘无故对我好?”“我这么轻易的答应她,是不是有点草率”“说不定有更好的呢?”另一方面,直奔主题就决定了,一定会存在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征服,一定存在胜败。因此在交往过程中有一个客观对象是很关键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关系进展的载体。这个载体不仅可以给交往的双方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它很自然的为你们两创造出了很多见面,独处的机会。比如男生必会的拍照技术,或者成为一个自己城市的美食老司机等等。
耐心
之前看了学霸猫在群里分享的日本机场清洁工大姐的故事,从容做事是大姐技术得以精进的秘诀。相由心生,一个处事耐心从容的人,他说话的语气,表现出的肢体语言,做出的决定,与不淡定的人差异是明显的。与人相处时,更是不能着急。一方过于急切的追求反而会给另一方造成压力,使对方产生抗拒心理。并且在有了广泛圈子以及打理好自己状态的前提下,你需要的只是耐心等待。
正确的男女关系
正确的男女关系应该像学霸猫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那样,“亲密度关系,无非是深刻的友谊,加上浪漫和性关系。”直奔主题会造成双方关系的尴尬,无爱之性更是互相伤害。正确男女关系的发展应该是,彼此以为某件事认识,并且因为对方的为人和自己很合拍,由此发展成亲密的关系,在此关系的基础上两个人一起携手,更大胆的创造属于两个人的美好体验。
正确的上下属关系
和领导相处与和异性相处的原则是相通的,讨好,要挟,都是行不通的。比如打算通过“送礼”来拉近与领导的关系。那么此时问题来了,送什么,送多少合适?送礼品,太招摇,领导为避嫌 可能连门都不会开。送特产,领导觉得为这点东西,欠你人情太麻烦。直接送钱的话,第一,一般的领导一般不缺钱,送钱的结果就是要么他受不了,要么你受不了。第二如果这个领导缺钱,那就相当于往一个无底洞扔钱。领导也是人,他也会有烦恼。正确的上下属关系应该是,知道你与领导建立亲密关系的阻碍是什么,然后默默清楚阻碍。
正确的合作关系
记得在财富课时,老师曾经讲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他为别人做出的贡献越多,他得到的财富就越多,财富是随着贡献顺便来的”正确的合作关系应该是,双方以一个事儿的成败作为核心,看淡各自的得失,互利共赢。
这里讲个在工作中遇到的关于老司机的故事,有一次,一个跟我一样,进公司没多长时间的同事出差,去为一家技术能力极其落后的私人企业做技术支持。业主的主管是一位40多岁的女领导,同事初次见到她后,做了自我介绍,说明了来意。与以往项目,直截开始讨论技术方案不同,对方女领导听完他的自我介绍后,看着他两眼放光的说,最近她一个当老板的朋友,托她为自己刚刚留学回来的女儿找个对象,女主管觉得他特别合适,对他一通夸奖,夸他一表人才,年轻有为……,同事以自己家庭原因各种推辞,但是心里还是抱着那么一点点小期待。然后同事就对这个初次见面的大姐好感倍增,很快的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在接下来项目的进程里,同事对项目兢兢业业,表现的各种踏实各种能干,很快的项目就圆满完成了。后来,他回到单位和其他同事聊天时才知道,凡是去过这个单位的年轻工程师都遇到相同的经历。其实,老师那天在讲到合作关系时,我脑子闪现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个故事。在项目进行的第一天,女主管并没有立刻涉及工作,先找了一个相亲的话题(客观对象)建立了彼此的关系。然后一通顺毛,最终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加班完成了工作。
一个没想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男生会对自己,或者对异性存在莫须有的“责任感”?他们经常会说“我不会轻易许下诺言,如果许下就一点要实现”等等这样的话。然鹅,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什么都没实现。
广州之行
眼看3.0的课程已经快接近尾声了,恰巧周末没事儿,所以果断决定去广州听了一节线下课。现场听课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学霸猫讲课时的活力和表现力感染了现场的所有同学。听完课后大家几乎都有同一个感受,那就是由于课程实在太精彩了,想找个不那么关键的时刻,去上个厕所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叹息自己膀胱太小。另外,设立在公厕旁边,连招牌都没有的广油鸡超级好吃,老板很实在,生意很火,是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⑵ 艺术七大要素
艺术的七个要素是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价值,颜色和纹理。这些元素是任何艺术品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好的艺术品都应包含这7种成分。
元素1-线
线条是艺术的最基本要素。没有线条,其他元素将不存在,所以让我们从这里开始,然后我们将逐步发展。
一条线可以看作是一个移动点。如果点重叠,则为实线,如果不重叠,则为虚线。一条线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通过它的存在,可以创建一条边。
如果一条线连接起来,它将形成轮廓(也称为轮廓)。轮廓创建形状。
行可以是:
多头或空头
粗线或细线
细线后退时,粗线会加重并前进。
也可以通过重复创建2D纹理的形状来创建图案。这在操作艺术中经常使用。(光学艺术)。
⑶ 青少年艺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艺术的表现对象、艺术的接受对象在艺术修养的内容上也多种多样。主要集中体现在思想、知识、情感、艺术四个方面。
思想修养
精湛的艺术作品常折射出艺术家深邃的思想。
艺术家只有对人生真谛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精深的体察与领悟,产生独特的认识和发现及精辟见解,才能发幽探微洞若观火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凡在艺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的艺术作品无不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与哲理光彩。它们的产生正得益于艺术家的深刻思想修养。莎士比亚作品具有深刻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缩影。
世界经典名画
思想修养与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密切相关。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包含于世界观中。
世界观的核心是哲学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部分,是对人生的基本看法。
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看法。
审美观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审美活动的基本看法。
进步的审美倾向直接决定于进步的审美观。思想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的总和。
艺术家思想修养的关键在于树立进步的世界观。
世界观的转变是人的根本转变。
先进世界观可使艺术家比较正确的观察、体验和认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从而形成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动机,选择恰当的创作方法,提高艺术作品格调和品位,激发健康的感情,创造出崇高的审美境界。
知识修养
要成为杰出艺术家必须加强知识修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知识结构。
若仅凭精湛的技艺无深厚知识积淀,即使作品再精彩,只是“虽工亦匠”,不会产生深刻影响。因艺术家要表现的对象是整个社会人生与大千世界,故无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艺术理论、生活知识都要涉及,才能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1.自然科学知识修养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示其巨大作用,并进入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它既是艺术表现的对象之一,也是艺术创作、传播的工具与手段。许多新艺术形式如:影像艺术、装置艺术、利用电脑创作等,都依赖科技。加强自然科学知识修养,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修养之一。
2.社会科学知识修养
艺术表现的对象以人为中心艺术与社会密切相关,艺术家只有具备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人,与之进行更好沟通,产生广博而深刻的人生感受与社会体验,形成独特的真知灼见,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优秀作品。
3.艺术理论知识修养
尽管艺术各门类知识不同,但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有相通的共性。只有广泛猎取不同艺术门类的知识并融会贯通才能使艺术家从事的专门艺术扬长避短开创艺术新局面。美国现代舞蹈派创始人邓肯之所以能以自然的舞蹈动作打破古典芭蕾传统束缚,开创舞蹈全新局面,正得益于年轻时对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的深刻研究,以及对尼采哲学、惠特曼诗歌的精深造诣。
世界经典名画
4.社会生活知识修养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广阔源泉,艺术家生活经验与生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关系到艺术家的成就。生活知识的内容包罗万象,既包括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等时空知识又包含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伦理、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艺术家只有尽可能掌握、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生活知识积淀,才能更好地以艺术作品反映生活。
情感修养
情感是艺术的重要特征,无感人的审美情感就没有艺术美。对艺术家而言,尤其需要强烈的健康感情、完善的审美情感与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较常人的情感更具敏感性、易发性、持久性且更丰富。
从创作欲望的激发到意象形成,由艺术构思到物化成作品,艺术家始终处于激情洋溢之中。艺术家的情感是群体、大众情感的凝聚。她是净化的、健康的情感,代表着人民的心声。其情感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升华,要求品位更高,有独立完善的人格,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高尚的情感才能体现其人格魅力,才能使作品更具生命力,产生更久远的影响。
四.艺术修养艺术家的艺术修养,除上文谈到的艺术理论知识之外,还包括艺术创作、接受、艺术评论、教育、管理以及艺术传播等方面的艺术活动能力。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能力包括:
1.敏锐的感受能力。感受事物是艺术创造的前提。艺术家要有意识地培养随时随地捕捉创作素材的能力,并且发展自己艺术感受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于专业的差异、艺术偏爱的品种、具体感受的侧重点、角度、方法和内容的不同。
2.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丰富的想象是艺术才华的根基。艺术想象是通过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重组、虚构,以创造新形象的创造想象。艺术想象包括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不由自主的无意想象和自觉有意的有意想象,包括由感知而形成相应形象的再造想象与独立创造新形象的创造想象,包括由此及彼的联想和重构全新形象的构想等。而尤以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和构想为主。
3.精湛的艺术技巧。技巧是以技能、技法、技术为基础的但技巧并不等于技能、技法、技术。技能、技法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基本功夫,技巧则是运用技能、技法、技术创造独特艺术作品的本领。戏曲演员具有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具有熟练的技能、技法,但只有独创性地﹑以此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才是技巧。所以,技巧是艺术家运用艺术技能、技法、技术创造艺术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的本领。艺术技巧是艺术才能在艺术创作中的集中体现。艺术才能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熟练的艺术技巧。因此艺术家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与提高艺术技巧密不可分。
⑷ 谈谈你对艺术的认识
艺术🎨的特征
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艺术形象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家在创造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的形象。
正如郑板桥画竹子,他观察、体验竹子的形象始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艺术构思孕育了“胸中之竹”,而磨砚展纸倏作变相最后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见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终伴随了画竹的全过程。艺术家不仅在创作过程中从不脱离生动具体的形象,其创造的成果艺术品,更须展现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并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每一个欣赏者。因此,艺术欣赏的过程也要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情来引发对作品中情境、意境的体味。这足以说明形象贯穿了艺术活动的每个环节,形象性成为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创作主体对于客体对象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同时,艺术形象的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艺术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渗透了艺术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它不是客观生活图景随意照搬,而是艺术家经过选择、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人生理解,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的外化和彰显。
南宋屈鼎《夏山图》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另外,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中的理性思维,在把握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有机统一。
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的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的元素之一。
南宋李嵩《货郎担图》
艺术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这是欲望、兴趣、个性的具体的心理表现,也是对对象能否满足自身欲望的价值评判。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串在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之中。艺术活动中的“感觉”,受到“享受”的欲望的支配,总是被对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声音所吸引;艺术活动中的“知觉”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选择并加工对象,按照情感图式去选择与“判断”对象;艺术活动中的“想象”按照主体的情感要求的走向去创造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艺术活动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体认与感悟,通过体悟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它无疑是一种饱含着情感的活动。
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绝不是冷漠的、无动于衷的,而是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1937年4月,德国法西斯发动了40多架飞机对西班牙巴斯克文化名城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激起了绘画大师毕加索的强烈义愤,他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那幅名垂画史的、伸张正义与控诉罪行的力作《格尔尼卡》。
元佚名《藻鱼图》
在审美以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中,情感不仅与形象联系在一起,也同认知联系在一起,是随着审美认知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知。经过审美认知,及其复杂的思想活动,生活中的美才能被发现、被感悟。
一个思想空虚,缺乏对社会与人生具有深刻认识的人是难以产生丰富、强烈的审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和出色的欣赏者。在艺术活动中,情感与思想认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说教不是艺术,没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产生艺术。真正的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元顾安《画竹》
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志。所谓审美特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它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由于集中、浓缩了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审美特性。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干虬枝,横斜逸出,凌寒傲霜、迎春怒放,体现了一种老树新花、青春勃发的审美内涵,使人产生比观赏生活中的梅花更丰富的美感。艺术作品表现生活中美的形象,使之更加突出顺畅,表现生活中的丑,同样可以化生活丑为艺术美。艺术家在作品中,通过对生活丑的嘲讽和鞭笞,充分暴露出其丑恶的本质,引起人们对丑的厌恶与鄙视,从而去消灭丑、根除丑用以激发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此时的生活丑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美学意义与价值。譬如,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暴露和批判,充分揭示了社会腐朽现象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危害性、并给世人以警示,同样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震撼力,使欣赏者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美感。
南宋李迪《风雨牧归图》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具有审美特性,而且艺术仍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归根结底,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把握的方式,人们通过艺术达到对世界的认识,也包含着人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艺术中的审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质属性,其意识形态特征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因此,我们说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1]
分类标准
迄今,还没有公认的艺术分类标准。各个艺术理论的派别有不同的分类方式,而且互有交叉,在时间上越靠近现代的艺术分类,就越显得繁复而且具有争议。
艺术传统上包括以下种类:语言艺术(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播音主持),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设计),表演艺术(舞蹈、音乐、相声)。
一般来说,根据表现方式和用途的不同,艺术可分为:
语言艺术(文学、播音等)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
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相声等)
综合艺术(电影、电视、歌剧、音乐剧等)
比较新的分法,则根据时空性质将艺术分为:
时间艺术
空间艺术
综合艺术
世界属于男性吗?
利维坦
赞2
阅读376
四大类型
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主要指文学。文学以文字语言(词语)为媒介,以主体的感知觉为渠道,终作用于大脑,引发主体进行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并构造审美意象。
作为一个庞大的艺术种类,文学通常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其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富有节奏韵律性的语言,直接触及人的情感,创造了一个超越现实而又只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情感世界。散文则是较为自由地通过描述某些事件来表达主体思想情感、揭示社会意义的文学体裁,具有题材内容广阔、语言不受拘束的特点,其审美特点在于艺术表现的自由、灵活和风格的多样化。而小说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多侧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简单地说,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形象性、总体性、间接性和深刻性四个方面。
第一,文学是用文字语言(词语)来创造形象的艺术。没有文字语言作为表达手段,文学就不成其为文学,所以高尔基把语言称之为“文学的第一要素”。当然,仅仅是使用语言还不成其为文学,文学语言乃是形象、优美的艺术性语言,能够自然地表达特定的审美意象,把阅读者(文学接受主体)引入文学作品的审美天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就是一种文学(诗)的艺术性语言,它情景交融而又优美动人,使人读之回味无穷、引发共鸣。
第二,文学可以全面而广泛地反映人的生活面貌和本质。一方面,文字语言(词语)与现实世界有着最广泛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最主要载体,因而,以文字语言(词语)为表现手段的文学,能够表现无比广大的外在世界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有着比其它艺术更全面、更广阔的认识和表现功能。另一方面,文学可以深入而全面地反映人的社会关系,它所揭示的乃是人同世界的一种总体关系。
第三,文学通过文字语言(词语)来塑造艺术形象,但文字语言所塑造的形象又必须通过主体想象活动来完成,因此,文学又具有间接性的审美特征。这就是说,作家用文字语言描写的形象,只能是一个用语言符号的一定组合所代表的形象,而不是一个物质实体的形象,它必须通过阅读者的视觉感受能力,诱发再造性想象,并在阅读者一定心理经验的参与下,才能在头脑中转化为形象。文学中所谓“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说的就是在阅读者头脑中的所见所闻。
第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对人类生活以及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反映、表达,有着一定的理性深度,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同时,由于文学作品中的词义所提供的一切,要受到思维确定性的规范,因而它往往比其它艺术形式更易明确表达创造主体的思想,有着更为明显的理性力量,能够使阅读者由审美体验直接地趋向认识和思考活动,进而达到明确、深刻的理解深度。可以说,正是由于文学具有这种深刻、细致地表达主体思想的特点,使文学成为所有艺术中蕴含理性内容最为深厚的艺术形式。
造型艺术
所谓视觉艺术即美术,是指通过人的视觉感官(眼睛)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2]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视觉最为复杂、细致和灵敏,同时也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外在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常常通过视觉活动而被人感知。因而,视觉艺术的种类和样式也最为丰富,甚至其他艺术也往往需要以视觉感受为基础来构造艺术形象。
元 吴镇《渔父图》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视觉造型的探索,留下了最早的绘画和雕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视觉为审美途径的艺术种类和手段也日渐增多,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等是最为典型的视觉艺术种类。
直观性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视觉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观的形状、色彩(或色调)和质感(质地或体量)及其构成关系。因此,在视觉艺术中,无论是平面(绘画、书法与摄影)还是立体(雕塑、建筑)的造型,都十分重视形式美规律的运用,多样统一、对称、均衡、对比、和谐以及图与底的关系等,都是构成视觉艺术审美特性的重要因素。在视觉艺术中,形式和内容、形象与意味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构成了视觉艺术无比丰富的审美魅力。例如,基于对生命运动变化和不同质感或量感的高度概括能力,线条可以产生直接的审美感染力,不同的线条则能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线条不仅成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要素,也是其他视觉艺术的重要语言。色彩具有影响人的情感的功能,它也是视觉艺术的主要审美要素,不同的色彩配置或色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倾向,获得视觉快感并体悟其表现意义。
(一)绘画和雕塑
绘画和雕塑都主要运用形、色、质以及点、线、面、体等造型手段构成一定的艺术形象。前者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后者则在三维空间中塑造,造型性是它们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共37张
抽象画艺术
由于表现手段不同,绘画种类非常丰富,而写实与表现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写实性绘画直接模仿自然和现实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达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现性绘画侧重强调主观精神,多采取夸张、变形、象征、抽象等手法直接表达主体情感体验与审美需要,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例如,中国画的特色不仅在于其工具材料(毛笔、宣纸、墨色)有着很大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它高度重视抒发主体的内在精神,强调“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追求气韵、传神和意境,不是向着客观世界去研究形象的物质特性,而是为着心灵需要去触及绘画的形象性,含蓄、深沉地表现主体精神品质,由此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
雕塑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它以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可视、可触及立体的艺术形象,其审美特性是在空间中获得的,与雕塑有关的周围环境也是雕塑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讲,雕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达:一是清晰地呈现,二是含蓄的暗示。
⑸ 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家应该具有的基本修养和能力(如何体现,如何统一)
一、艺术家的修养 1.先进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人们对社会、自然、人类各项活动的根本看法。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观念结构,包括哲学观、社会观、政治观、伦理观、经济观、人生观、美学观、艺术观等思想观念体系。世界观规定着人们对待生活的立场、态度,提供了人们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制约着人们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情感倾向和思想倾向。 世界观对艺术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艺术家的世界观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倾向性; (2)艺术家的世界观指导和制约着创作方法的选择; (3)艺术家的世界观制约着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贯串于包括观察体验生活、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在内的艺术创造的全过程,即从分析研究素材、选取题材、提炼主题,到塑造艺术形象、组织情节、运用艺术手法,乃至艺术家对表现对象的评价、情感、态度等,都或直接或间接、或显或隐地与艺术家的世界观紧密相连。此外,艺术家世界观的性质和水平,还决定着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性质和深度,决定着艺术作品反映生活本质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艺术作品艺术成就的高低和社会价值、审美意义的大小。 世界观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原则、创作精神、创作个性和创作道路,制约着艺术处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决定着艺术家理解生活的立场角度和评价生活的标尺,规定着艺术家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先进的世界观使艺术家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看做是自己灵魂的支柱和价值追求,防止思想意识上主观性、片面性的发展,能够不媚时、不流俗、不趋炎附势、不追名逐利,切切实实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 2.广博的知识 艺术创作的火花,是艺术家深切的内心体验和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事件相遇合、相碰撞而产生的。艺术家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就必须自觉地亲身参加社会生活实践,真正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参与生活,而不是做生活的客人和旁观者。所谓的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做,但所做自然也可以含在里面。当艺术家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身参加社会现实的变革,个人的命运、前途和社会的命运、前途完全扭结在一起,饱尝人生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体验到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时,艺术家才具备创作真正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作品的基础。 艺术家必须长期地积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素材。首先,艺术家要有多种多样的生活兴趣,力求广泛地了解生活,建立广博的生活知识库。其次,艺术家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要抓住一个或几个生活领域,作深入的观察、体验和研究,在生活的某个点上长期地深入下去,这样才能发现别人忽略或未曾发现的东西。所以,艺术家生活基础的广博和专深是不可偏废的。 艺术家在深入生活的同时,还要掌握广博和专深相结合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拥有了渊博的知识,有利于艺术家从社会、文化、历史、哲学、心理、美学、伦理等多种角度去理解人,立体地表现人,深刻地展现人生的真谛。人类生活是浩翰的、广袤无边的,在生活的大海里,艺术家有着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把表现人类生活及人类情感作为自己神圣职责的艺术家,只有尽可能广泛地熟悉和了解人类生活的知识,才有希望真实生动地、多层次地、厚重地表现出人类生活的一个侧面、一个情境以及人类情感的一种氛围、一个瞬间。 3.深邃的思想 伟大的艺术家缘于对人生真谛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精深体察与领悟,能够对其有自身独特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而这些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正体现了艺术家思想的深邃。艺术家与一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不同,他不一定是理论家,他的思想也主要不是通过论辩的方式来表现,不具备精密、完整的体系性和系统性,而是需要通过艺术品中的具体形象或气氛、情感来表现,从而使蕴藏其中的深刻思想具有更多的生动性及美感的力量。是否具有深邃的思想,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修养与素质高下的重要尺度。 人类艺术史上浩如烟海的作品大都被历史筛去,被人们淡忘了,而那些历经岁月的冲刷却不减其艺术魅力、终于被世人代代相传的作品,除却在艺术形式等方面有所成就之外,一般都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哲理的光彩。 许多艺术家都把艺术创作作为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方式,以阐释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等方面的看法。 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活动是一种饱含着情感的活动,是以人的情感为基本动力的活动。从艺术创作的准备到整个创作过程,始终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感与审美密切相连,它既是审美活动的先导,又是审美活动中各种心理因素的混凝土,也是审美创造的必然结果。艺术作品的情感是渗透在艺术符号及语言之中的,并通过各种形式感的因素隐喻地、含蓄地呈现出来。 俄国着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传达感情的工具,他在《艺术论》中写道:“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要求艺术家必然是情感丰富的人。他们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独立的人格,要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始终以赤子般的衷肠感受生活、感知世界。艺术家的追求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情感的因素,他们不讲求过多的体系化、系统化和抽象的思辨,而要更多地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开掘世界的真、善、美,因而艺术家对生活、世界、大自然的感受比一般人要具体、细腻、生动,富有情感的冲击力。 艺术创作是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主要方式,是一种独立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因而它必然要求艺术家具有独立的人格。唯其具有独立的人格,才能自由自在地感知客观事物,不受拘束地开掘事物的本原和真谛;才能真实地展示主体对世界和人生的感受,创造性地渲染主体与客体交融之美;才能淋漓尽致地倾吐和宣汇主体的审美情感,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因此,艺术家应当不断追求和完善自身健全的人格。这种健全的人格,应当是正直的、进取的、积极的、富有社会与历史责任心的人格,应当是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不为平庸人生所困扰、不为金钱名利所湮没的人格。唯有具备这样的人格,才有可能创造出独特的、令人振奋的和激励人们走向美好人生的艺术作品来。 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是艺术家主体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人格的高尚与卑下,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的格调与作品的品位。言为心声,坚持对世界和人生真谛的执着探索,不因种种外在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追求和见解,才会使作品充满主体人格的光彩和对世界的真知灼见,使作品真正蕴涵艺术家智慧的深邃的思想。
⑹ 求问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
记住,任何时候,与那些成功的艺术家在一起,并团结他们,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无论是梵高还是毕加索都是如此。
NO.1
有些艺术家可能希望获得最好的经济收益
,而有些艺术家则希望引起更多的观众共鸣。于是有的艺术家不断发展自己的技术和风格,而有的艺术家则选择促进创新的艺术世界。NO.2
去哪里?一旦你知道你要去的地方,那么就要付出所有的努力。如果你有非常好的系统规划
NO.3
大局的精神假如你要试图推动一个特定的或者不寻常的艺术形式,你将需要花时间创造它,比如访问,写作,甚至出版图书。倘若你想拥有更广泛的受众,那么有关于你的美术评论,最好出现在艺术博览会或者公共空间里,那么不妨花一点时间来安排如何营销。记住这些重要的,但最好不要掩盖你的主要目标艺术创作,因为最终这是你实现价值的根本。
NO.4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个灵感的火花将来自哪里,因而你需要的是开放的视野。以以往的经验,无论是谁教你,你都可以吸收兼用,因为这可以帮助你实现你的主要目标。
NO.5
让艺术曝光在你需要的世界里,就你的艺术而言,特别在市场方面,应尽量获得更多的机会曝光你的艺术,除了那些非常私人的工作。并邀请具有深度和更广泛传播的评论,对你的艺术展开讨论。甚至有许多新的想法和灵感由此而产生。
NO.6
这需要长期的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创作。保持永恒的决心和系统性的艺术规划,以实现你真正和持久的成功。
并愿意享受每一个小的成功,永不放弃。
⑺ 如何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美术,音乐,还是文学呢?
我是学美术的,所以就以美术为力吧:
首先是选题:选题。
感性的发现,想象。
然后就是:创作
理性的规划:1·考虑表现形式
2·考虑表达手法
3·考虑整体色调
4考虑画面安排等
艺术是相同的。所以音乐,文学,我想也是如此的:
感性的选题。理性的创作。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⑻ 什么是艺术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说的是“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我们要明白,任何一种艺术都是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个别生活事实(作品所写的生活无论怎样广阔,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个别的),都是实际存在的个别生活事实的集中和概括,都是通过对具体的艺术形象的刻画,表现生活中有普遍意义历渗腔的东西,即生活的一定本质和规律。
总而言之,艺术的真实,是基于作家对生活的发现,艺术作品总要给人们以比实际生活体验更多的东西。
艺术形象形式比生活本身形态更鲜明突出,思想认识比一般理解更清晰深刻,情感倾向比日常感受更凝重强烈。这就决定了艺术的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人们正是由于从文艺作品中接触到这样既亲切又新鲜的东西,才乐于去欣赏文艺。
也正是由于艺术作品的这种直观性、真实性,才决定了艺术最普遍的社会意义。也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了。
⑼ 如何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一、审美认知作用
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1、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闹或链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2、艺术对自然现象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二、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活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1、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来自于对生活本质特征团芦的揭示,来自于渗透其中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
2、艺术审美教育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
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的方法:
1、对大自然的热爱。美的艺术源于大自然,无论是翁郁芬芳的花木,还是歌声美妙的鸟儿都能够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很多作家或者艺术家都会关注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2、多阅读些人文类书籍。这些书籍都会使得阅读者感到一种艺术的美感。当然这种艺术创造来源于作液孙者对美好情感和幸福生活的追求。美的艺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