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百足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百足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22 09:40:37

㈠ 一百足剪纸是属于人工材料吗

我觉得并不属于人工材料,这应该应该属于人间民俗之品,应该是这样种情况。

㈡ 阳江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

阳江依山傍海,历数千年岁月浸润,经一代代阳江人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开创了一个繁荣昌盛、人杰地灵之境,造就了阳江源远流长、深沉厚重、绵绵相续的文化精神。阳江人以中原文化为根底,放眼四海波浪,广纳八面来风,把土着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杂交组合,融汇升华,精英辈出,形成了独特的漠阳江文化。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全国唯一的国家水下考古中心落户海陵岛。“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于2007年12月22日成功打捞出水。专门安放“南海Ⅰ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基本建成即将开馆。市青少年宫、市妇儿活动中心、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科学馆、文化馆等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23”、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工程,建立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省级流动图书馆2个、流动图书服务点11个、流动演出团队7个、农家书屋61家。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1个、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文化馆4个、文化广场5个、文化站48个,村(社区)文化室(活动中心)283个,社会力量建设的文化设施有“大澳渔家民俗博物馆”、“漆画陈列馆”、“风筝收藏馆”以及民间办起的“大明奇石馆”、“根雕艺术馆”、闸坡“渔家民俗博览馆”等,覆盖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

建市以来,全市160多名业余文艺作者16个校园文学社团创作的各类作品参加全国全省调演、评比,获国家级奖项120多个,省级奖项280多个,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作品2000多件。旅游文化节、刀博会、开渔节、风筝会等成为常设的、具有阳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阳江市也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之市”、“中国孔雀石之乡”、“根雕雅石艺术之乡”等称号。

“南有阳江,北有潍坊”。阳江的风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每逢重阳节,秋高气爽,纸鹞高飞,万人空巷,是民间一年一度最兴盛的赛事。1991年,广东省体委命名阳江为“广东省风筝之乡”。1993年7月,中国风筝协会命名阳江为“中国风筝之乡”。
阳江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有龙类、板子类、软翅类、硬翅类、筒子类、串类、复线操作类等,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百足”风筝长可达100多米。阳江现已在鸳鸯湖公园内建有风筝陈列馆。

阳江是“中国刀剪之都”,刀剪生产,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阳江刀剪以其锋利、美观、耐用而享誉海内外,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等知名刀剪品牌。“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均落户阳江。五金刀剪产品生产企业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了全国的60%,出口占了全国的80%以上

㈢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什么意思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什么意思?

解析: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本草纲目·马陆》:弘景曰:‘此虫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人解释为:有许多腿的虫子,死了也不僵闹蚂早硬。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

“百足之虫”并非泛指,而是特指。“百足”又叫“马陆”,是一种节肢动物,躯干有20节,第2-4节各有一对步肢,自第5节开始各有两对步足。生活在阴湿的地方。“之”在这里是指示代词“这”、“此”的意思。“百足之虫”就是“百足这种虫子”。

“死而不僵”也并非是“死了也不僵硬”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作为“僵硬”义项下的一个例句,可见是把该句中的“僵”当“僵硬”理解的;但从词源和词义上看,似乎不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源出三国魏曹元首(冏)的《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这里的“僵”应该是“倒伏”、“倒下”的意思,而不可能是“僵硬”的意思。因为“扶之者众也”与“不僵硬”没有因果关系,而与“不倒下”才具因果关系。《史记·苏秦列传》:“详(佯)僵而弃酒。”《汉物悔书·眭弘传》:“僵柳复起。”这些句中的“僵”都是“倒伏”、“倒下”的意思。

总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全句的意思应是:百足这种虫子,即使死了也不倒下。比喻某人或集团虽然失势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气势和能量液雀。

㈣ 漠阳江的经济文化

漠阳江发源于阳春市河朗镇云雾山脉之大风拗与五点梅峰山间峡谷的洒面处,源流蜿蜒地向东北流经三隆后流入广东省罗定县,折向东南流汇马塘河后,再折向南流入阳春市河朗镇。源头地区为岩溶地貌,溶洞较多。其中,玉溪三洞是由漠阳江上游的甘婪河穿过3座石山形成的天然溶洞,地下河长3公里,河水清澈,溶岩千姿百态。荡舟游洞,可深味“石出疑无路,云开别有天”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凌霄岩在玉溪三洞下游6公里,是喀斯特地貌中典型的棕榈片造型,2003年获“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2005年7月又成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它以雄伟壮观着称,岩洞高120米,宽20~60米,被誉为“南国第一洞”。
漠阳江下行,溶岩地区在江水长久的滋养下,形成了独特的春湾景区。绵绵青山云蒸霞蔚,弯弯流水绿树垂岸,阡陌交错,鸡犬相闻,一幅田园山水画卷。龙宫岩位于春湾镇东郊,洞长约1000米,游此洞如身临海底龙宫。春湾石林位于春湾镇东北2公里的莲花垌内,里面一块平坦的草地,四周矗立着无数如刀似剑的石峰,诗人韦丘写道:“万把青铜剑,锋芒指夜天”。通天蜡烛位于春湾中山公园湖畔,是石群拔地而起的圆柱形奇峰,峰顶有一石突起,似烛蕊待燃,高达100米,底宽30米,耸立于湖畔,倒映在湖中,融为一幅水墨图。
漠阳江南下至陂面镇,西岸有独石仔山,山东有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高15米、宽28 米、深40米的山洞,是约14900年前古人居住的洞穴遗址,己挖掘出古人牙齿、动物化石和生活用石器等600多件,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独石仔洞穴遗址隔河相距5公里处,是白寨古人类居住遗址,遗址面积约400平方米,经考证,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
流域上游多山,河谷狭窄,耕地少而贫瘠,溪流多,比降大,水流急。
合水镇漠阳江高留河畔,有一年趁一次的高留墟,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各式木器、竹器、藤编织品云集河滩。商品做工精湛,久用不蛀。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来此选购。
漠阳江下行,接纳蟠龙河的汇流后,左岸便是具悠久年代的历史名城阳春市市政府驻地春城。阳春市辖15个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古迹众多,风光绮丽,绿水青山,素有“广东小桂林”之称。有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孔雀石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根雕雅石)之乡。全市森林覆盖率59.2%,有野生植物650多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有茶木鹃、猪血木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矿产资源及种银棚类多,储藏量丰富。出产多种可观赏的奇石,其中孔雀石久负盛名。阳春城西3公里有崆峒岩洞,洞里建有寺宇,明万历年间始建,岩中有寺,寺外有峰,以古雅清幽为特色。漠阳江流出春城,南下经马水镇。镇盛产栽培历史久远的马水桔,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量达50多万吨。此桔果形扁圆,皮色金黄,皮薄核少,清甜爽口,味道香浓,是无公害质量认证的岭南佳果之一。阳春孔雀石也多产于马水镇,已有两千多年的采冶历史,它除了可炼铜、雕制工艺品、作医药、作永不褪色的颜料、作矿物标本外,是最珍贵的观赏石。
漠阳江下行在河口镇潭梅古良潭水河来汇,该河是漠阳江最大的支流,对阳江市城区有较大的洪水威胁。漠阳江中游河床平缓,两岸逐渐开阔,丘陵、咐搏拦台地、平原交错,土地肥沃,是阳春市主要粮产区。
漠阳江出双捷拦河闸坝,至新洲村分为东、西两支,东支长25公里,西支长29公里。新洲村以下是河网地区,水道纵横交错,河床宽阔,比降平缓,受潮汐影响。两岸宽广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是主要的农业区。但由于地势低洼,常发生洪涝灾害。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漠阳江建设了大批防洪堤坝,两岸是广阔的围区,人民生产生活安定,社会经济发展平稳。
漠阳江下游内呈扇状,分布众多的大小支流,其中较大的支流有大八河、那龙河等。大八河,发源于珠环山脉的烂头岭。上游是崇山峻岭区,中下游为丘陵平原台地,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全长41公里,上游已建江河水库,有灌溉、防洪等功能。那龙河,发源于恩平县横陂鸭仔岭顶,全长67公里,流域面积945平方公里,上游已建红河拦河闸坝、东湖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
漠阳江东干流东岸,有阳江市城区中心,市区人口约50万人,是广东省四大传统手工业基地之一,经济衡胡发达,小刀、漆器、豆豉被称为“阳江三宝”。阳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阳江风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南有阳江,北有潍坊”,国家体委已命名阳江为“中国风筝之乡”。阳江风筝种类繁多,制作工艺考究,其中“灵芝”风筝、“百足”风筝最具特色。每年端午节前后,阳江都举行龙舟竞赛,群众在漠阳江东干流逆水赛龙舟,赛后,龙舟会被埋在河(湖)边,次年四月出土再用。
图册二来源:

㈤ 风筝节在哪里举行

中国风筝节主要分布在潍坊、武汉、阳江等地。海外美国、日本等国也有风筝节。

潍坊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一般定于每年4月20日至25日。潍坊举办的第一届风筝节是在1984年。

阳江有“纸鹞城”、“中国风筝之乡”的美称,从1992年开始,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都在南国风筝竞技场举办群众性风筝比赛。

在美国,风筝节由全美风筝协会同各州风筝协会轮流举办,每年一届,具体时间不固定,一般以举办地的适宜时节确定时间。

泰国放风筝的季节一般是每年二月至五月,曼谷的王家田广场和帕玛尼场所是传统的放风筝中心。

每年的11月1日是玛雅人的风筝节,是玛雅人对死者悼念的一种形式。



(5)百足的民间艺术有哪些扩展阅读

风筝起源于中国,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风筝并不是以纸制作,而是木制的。传说中第一个风筝为“鲁班”制作,称之为“木鸢”。

《韩非子·外储说》中记载中木鸢的发明者不是鲁班而是战国的墨翟,墨翟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研究试制了三年,以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将其放飞并使其成功飞起,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木鸢”(或“木鹞”)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另《康熙字典》中释义的木鸢发明者也是“墨翟”。

后来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才开始出现纸做的风筝,称为“纸鸢”。

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和隐搜成功。

从唐朝开始携尺,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唤历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清朝道光年间,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

㈥ 风筝的资料

风筝资料(1)
贰,风筝的演进

一,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二,十三世纪时,义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欧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三,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四,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五,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六,北 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七,汉 朝-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八,唐 代-将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于宫庭中出放风筝.
九,宋 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练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埋毕扮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十,明 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十一,清干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十二,日据时代-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弯灶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
十三,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十四,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风筝资料(2)
参,风筝的分类

一,单线操控的传统风筝,其运动原理为随风定向,逆风飞行.
二,双线操控的特技风筝,其运动原理为逆向飞行,左右手控制双线以改变风筝飞行方向,其中另有四线,多线等控制方式.
三,依风筝特性区分为运动型.特技型.花式跳耀型.专业表演型.四线幽浮.飞行伞.等规格,初学者以运动型风筝较适宜
风筝资料(3)
风筝的起源
中国风筝简史:
风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及休闲活动.一提起放风筝
不但孩童们雀跃三丈,连大人也都会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放风筝趣味的确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象到的.前人金圣叹曾经说
:“见人风筝断,一乐也.”至于风筝的起源,现在已无法考证.有些
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
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
死去的亲友.
实际上,我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在文献中“韩非
子”曾记载“哲人墨翟,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约纪元前 300 年左右),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以后才有纸
风筝的出现,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
的梁武帝被候景围困,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候景传
”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西元 549 年)时,候景作乱,
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
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
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
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风筝资料(4)
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
生像筝弦的声音;至于“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
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鸣鸣
声音.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五代时候,北朝的齐宣帝也用风筝载人为乐,有一次居然于出五里多远.“北史”中记载,齐宣帝是利用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风筝,让他们“以席为翅,从台飞下”,供齐宣帝娱乐.这些死囚如果完成皇帝的心愿,罪刑可以获得赦免.清朝的李涣曾经编过一部名曲“风筝说”,书中记载一数迹美一丑
的姊妹詹妍,詹强和风筝的故事.两姊妹分别在风筝上题了诗句,
然后把风筝放掉.后来,拾到断鹞的两位男士前去求亲,终于促成
两对美满姻缘.这是风筝有关的一段佳话.
风筝资料(5)
又从其他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
世纪才传至欧洲.亚洲人做风筝的技巧,比欧洲人要高明多了.马来西亚的风筝是用秣草和乾芦苇编成的,和韩国,印度的风筝类似,操纵起来很灵活.他们可以让风筝很正确的降落在指定地点,还有人可以让风
筝只距地面十五公分高而风筝绝不会碰到地面.
今天台湾的风筝进步更多,民国六十一年,夏威夷举行一次世界
风筝比赛,参加国之风筝制作技术显然不及我国.这件事实触动了
国内许多风筝专门才.到了民国六十四年,台湾风筝已经外销到美
国,澳洲,日本及其他国家,一年可以赚取三万美金的外汇.
风筝资料(6)
台湾已步入工业时代一切讲求速度与效率,无论市面售卖或外
销风筝早已看不到纸制品,便宜的用塑胶制,稍贵的用尼龙布制,
仅有中,小学生工艺课仍然用纸作,因为纸较方便便宜之故.不过
香港仍然一直生产纸风筝,但风筝面已不是个别绘制而改以印刷,
虽较具工业化却仍不失传统特色及乡土风味.
风筝在外国:
迎风拉线放风筝是儿童的最爱.风筝在中国已有二千年的历史,造
型繁多.主要分为平面和立体二种.传到世界各地后,造型变得更多样,更丰富.风筝馆展出了十九个国家的风筝,地方色彩非常浓厚.

㈦ 中国古代民俗

民俗:
1.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瞎配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3.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5.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6.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8.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裤模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9.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10.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12.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胡神缓,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特点:中国古代民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变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阅读全文

与百足的民间艺术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